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090410102

专业:林学

年级:2009级

指导教师:范海兰

教师职称:讲师

二O一一年十二月

一、实习目的

森林生态学是林学一级学科重要的课程之一,实习是学生掌握该课程的重要环节。实习目的在于使学生有一次接触森林,感受大自然的机会,通过实践环节促进学生对森林生态学理论知识的联想和理解,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习能够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加深对森林的认识,增强环境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探索的兴趣和思维的自觉性,强化森林生态学的基础课教学,增加学生对森林群落的感性认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训练并掌握野外调查和研究的方法,并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和高年级的生产实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奠定基础。

二、实习时间

第16周

周一:实习相关事项的讲解,包括实习内容和实习安全事项

周二:外业,生态因子的综合测定

周四:外业,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调查和重要值的数据收集调查

周三、五:内业,数据处理,计算,完成实习报告

三、实习地点

福建农林大学校园和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实习一周。

四、实习主要内容

(一)生态因子综合测定

1、基本原理:生物所生存的环境变化多端,既有空间上的异质性,又有时间上的变化,同时因为不同生物的存在也同时影响其周围的生态因子。本实验通过对不同环境下垫面的主要生态因子的进行日动态观测与测定,使学生在实验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利用几种生态因子的测定工具,对几种主要生态因子进行日变化的观测和测定,并通过对不同生态环境及同一生态环境中时间变化的比较,了解生态因子的时空变化规律,进一步加深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2、方法步骤:

1、选取校园湿地公园、拓荒广场、及后山相思林测定光照强度。

2、按照图1的样方配置在有林地内选择测定点5个,在每个测定点分别10cm、50 cm、150 cm高度的光照强度(高度应一致),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要求15分钟内测定完毕),填入表1。

图1-1.有林地内的样方配置

2

1

5

4 3

3、在不同时间段(每一时间段尽可能做到同时测定才具有可比性),在拓荒广场和和湿地公园,随机测定5个点,用照度计测定裸地的光照强度(1.50m),并记录好每次测定的数值。(二)温湿度的测定

与上述测定的地点相同,实施下述内容的测定:

1、大气温度的测定

(1)群落内外温度差异观测

选定一处正常生长的植物群落,在群落内分为乔、灌、草三个层次高度进行观测(注意各层应统一高度),各3个重复。群落外选取1.5m高处进行测量。

(2)植株各部位温度观测

选择1-3株健康的全光照下生长的树木进行植物个体不同部位的温度观测。观测部位包括树干、叶、芽、花等。使用手持式点温湿度计进行3次重复测定,填入表3。

2、大气湿度测定

在群落内均匀选取5个点,在1.5m测定其湿度,同时在空旷无林地的1.5m高处,随机选取5个点,测定空气湿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

(三)风速的测定

(1)在上述同样的林地中,在测定光强相同的样点上,在1.5m的高处,分别在上述各时间段(7:00、9:00、11:00、13:00、15:00、17:00)用风速测定仪分别测定每点的风速。

(2)同时在湿地空园、广场内,随机选取5个点,测定每个点的风速,并作好记录。

要求:1)三个地点尽可能做到同时测定

2)每一个点测定的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

3)每组上交一份原始数据

4)在实习报告中不出现原始数据,而是基于原始数据经excel等软件处理形成直观的表或图形,并针对图形或表而进行结果分析,运用所学的森林生态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解释。

(四)群落最小面积调查

1、基本原理:在做群落结构调查之前,通常是先做一个最小面积的调查,也就是说研究一下这个地区,能够反映群落基本特征的样方面积至少应该多大合适。我们把能够反映群落基本特征,包含群落绝大多数物种的最小样方面积称作最小面积或者叫做表现面积。

2、方法步骤:

调查方法是利用种类-面积曲线法,即按一定比例增加取样的同时,记载与面积相应的植物种类、生活型类型和植物种累计数。在确定群落的最小面积后该群落的植物种类名录、群落生活型谱即可得出。

具体方法如下:

1)、首先根据群落中的优势种,一般根据外貌特征和地形部位等选择典型地段。(本次实习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木荷林为调查对象,选择典型地段)

2)、按巢式小区的几何系统的办法,不断扩大取样面积,具体办法如图:

A 图1(A 、

B ) B

1 ~ 第一次取样面积。5×5m 2

1+2 ~ 第二次取样面积。25×2m 2

1+2+3 ~ 第三次取样面积。25×4m 2

1+2+3+4 ~ 第四次取样面积。25×8m 2

……………(余类推)

3)、在不断扩大累积取样面积的同时,记载相应出现的累计种数和种的名录。并以直角坐标系的X 轴代表累计的取样面积,以Y 轴代表相应取样面积上所累计的种数绘出种-面积曲线(见下图,表1)

表1 种 -面积记载表

样方数或取样次数 累计取样面积(m 2) 新出现的种数 累计种数

1 25 3 3

2 50 5 8

3 100 5 13 4

200 5 400 6

800

这样在最初的一些取样次数的相应面积中累计的种数上升较快,种-面积曲线表现较陡,随着取样次数的增加,累积的取样面积增大,则重复的种逐渐增多,新出现的种渐少,累计的种数变化较小,甚至没有变化,种-面积曲线趋于平缓。在这样的转折点,继续扩大取样面积已无意义。这就说明,转折点所对应的面积,对于表示该群落的种类成份已完全满足,这个面积称为该群落的最小面积(或表现面积)。

5

4 7

3 2

1

6

1 2 4

6

3

5

7

1、植物名录

植物种名拉丁文科

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 et Champ茶科常绿乔木高25米

三叉苦uodia lepta (Spreng.)Merr 芸香科高2-8米灌木或小乔木

毛冬青 E IlexpubescensHook.etArn 冬青科高 3-4米灌木或小乔木

野牡丹Common Melastoma Herb,Com

野牡丹科高0.5-1.5米灌木

mon

细齿叶柃 E.nitida Korthals 山茶科高2-5米灌木或小乔木

大青CleredendrumcwtophyllumT

高1-10米灌木或小乔木

urcz.

细枝柃Eurya matsudai Hayata 山茶科高2-10米灌木或小乔木

山茱萸科落叶灌木

黄瑞木Adinandra millettii(Hook.

et Arn.)Benth.et Hook.f

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Lo

杜英科高 2-3米乔木

ur.)Poir

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 (He

壳斗科乔木

msl.) Hayata

相思树Acacia confuse 含羞草科高6-15米乔木

樟叶槭Acer albopurpurascens Hay

槭树科乔木

ata

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 漆树科高2-10米小乔木或灌木

吴茱萸Tetradium ruticarpum 芸香科灌木或小乔木,高2.5~8m 重阳木Bischofia polycarpa 大戟科落叶乔木,高达15米

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 壳斗科常绿乔木,稀为灌木

紫果槭 Acer cordatum Pax 槭树科常绿乔木常高7米,稀达10

猴欢喜Sloanea sinensis 杜英科常绿乔木高达20m

九节木Psychotria rubra(Lour.)

茜草科常绿灌木高约1至2公尺Poir

禾串树Bridelia insulana Hance 大戟科乔木

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

金缕梅科落叶乔木,高达30米

ce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 豆科落叶乔木,高10-20米

鹅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Lou

五加科常绿灌木或乔木

r.)Harms

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Ai

悬铃木科落叶乔木

t.) Willd.

山矾Symplocos caudate 山矾科乔木

满山红Rhododendron mariesii 杜鹃花科灌木或小乔木,高1-10米赤楠Radix Syzygii Buxifolii 桃金娘科灌木,高1-6m

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 R.s

杜鹃花科小灌木

pp

小蜡Ligustrum sinense Lour 木犀科半常绿灌木,一般高2米左

紫麻Oreocnide frutescens (Th

荨麻科灌木稀小乔木,高1-3米unb.) Miq. subsp. Frutes

cens

粗叶树Lasianthus chinensis Ben

茜草科乔木

th

密花树Rapanea neriifolia (Sieb

紫金牛科大灌木,高2-7m

et zuce)Mez

紫金牛apanea neriifolia (Sieb

紫金牛科小灌木或亚灌木植物et zuce)Mez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L.)

樟科常绿大乔木高可达50米

Presl

金桂Sweet Tea Olive 常绿阔叶乔木,高可达15米

黄棉木Metadina trichotoma (Zol

茜草科乔木,高5-10米

l. et Mor.) Bakh. F

杜虹花Callicarpa formosana 马鞭草科灌木植物

山黄皮Callicarpa formosana 芸香科灌木或小乔木

菜豆树Radermachera sinica(Hanc紫葳科中等落叶乔木,高达15米

e) Hemsl

云南蕊木Kopsia officinalis Tsiang

et P. T. Li

夹竹桃科乔木

鸡爪槭 Acer palmatum Thunb 槭树科落叶小乔木或乔木

豺皮樟Litsea rotundifolia var.

oblongifolia 樟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5米。

乌药Lindera aggregata (Sims)

Kosterm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5米

拔契Smilax glabra Roxb. 多年生蔓性灌木

毛杜鹃Rhododendron pulchrum 落叶灌木

羊角藤Morinda umbellata L.,蔓状或攀援灌木

白蝉GardeniajasminoidesEllis 常绿灌木

洋金凤Caesalpinia pulcherrima 常绿灌木,高可达3米

九里香Murraya exotica L. 属常绿灌木有时可长成小乔木

山瑞香Pittosporum tobira (Thun

b.) Ait.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3米

白千层Melaleuca leucadendra Li

nn

常绿乔木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 常绿乔木,高达45M

2.种-面积记载表

样方数累计取样面积(m2)新出现的种数累计种数125 5 5

2 50 5 10

4 100 3 13

8 200 3 16

16 400 7 23

32 800 9 34

64 1600 17 53

96 2400 5 58

0510152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累计取样面积(m2)

累计种类(种)

图2 种 — 面积曲线

从种-面积曲线图可以得到该群落的最小面积为800m 2

(三)、群落生活型谱分析

1、基本原理:

植物对外界环境适应而形成的生活形态。可以说生活型是不同种的植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气候环境条件下,而在形态上所表现出相似的外貌特征。

群落的外貌决定于各种植物对外界环境适应而形成的生活形态,这种形态上的适应称为植物的生活型(life form )。生活型的概念和划分方法至今并未统一,最早和较广泛采用的是丹麦植物学家瑙基耶尔(Raunkiaer ,1934)的划分方法。这一分类法是以植物更新部位(芽和枝梢)为基础加以区分的,即根据植物在不利生长季节内,其芽和枝梢受到保护的方式和程度,将植物界中的全部高等植物划分为五大类群。 高位芽植物(Ph ):高大乔木,灌木和热带高草,如乔木和大灌木,高位芽植物可以分成:大高位芽植物 (30m 以上)、中高位芽植物(8-30m )、小高位芽植物(2-8m )和矮高位芽植物(2m 以上);

地上芽植物(Ch ):为芽稍出土表的平卧植物或低矮灌木,一般在25 cm 左右,这类植物度过不良季节时芽位于地表,如灌木和半灌木,苔原植物和高寒植物;

地面芽植物(H ):更新芽勉强地埋藏于土表,因而需要依赖于枯枝落叶或者积雪保护更新芽,这类植物度过不良季节时地上部分枯死,有生命的部分在地表,温带地区的多年生草本,如苔草等;

隐芽植物(Cr ):更新芽埋藏在土表以下或水中,所以受到良好保护,如根茎、块茎、块根、鳞茎、沼泽和其他水生植物等;

一年生植物(Th ):当年完成生命周期,以种子方式过冬,所有其它部分的器官全部枯死。

生活型谱(Spectrum)

某一群落的生活型谱(%): 群落中某一生活型植物总的数量/全部植物种的数量 100%。

Raunker 通过比较世界不同植被区的生活型谱,得出以下4种植物气候带:一是潮湿地带的高位芽植物气候;二是中纬度的地面芽植物气候(包括温带针叶林、落叶林与某些草原);热带和亚热带沙漠一年生植物气候(包括地中海气候);寒带和高山的地上芽植物气候(李博等,2000)。下表是世界各植物气候带植物生活性谱:

地区统计

种数生活型(%)

Ph Ch H Cr Th

高位芽植物气候(谢尔群岛)地上芽植物气候(斯匹茨卑尔根) 地面芽植物(丹麦)

一年生植物(地中海)258

110

1084

294

61 6 12 5 6

1 2

2 60 15 2

7 3 50 22 18

12 6 29 11 42

各种不同气候区域不同群落之间的生活型比较,可以给我们提供有关植物群落与环境相互关系的重要信息。一般高位芽植物占优势的群落,多分布在温热高湿的气候条件下,更新部位暴露在外界不会受到低温或者干燥气候的危害;地面芽植物占优势的群落,多分布在气候恶劣的环境下,或者具有较严寒冬季的气候条件下;隐芽植物占优势的群落,代表一种又潮湿又寒冷的环境,比如说高山上的云冷杉林等;一年生植物占优势的群落,一般分布在气候变化大,干旱、寒冷的地区。

2、方法步骤:

根据最小面积调查过程中获得的植物种类名录,并查阅参考《福建植物志》、《树木学》等植物分类学相关资料,确定其拉丁名和生活型。并分别计算木荷林群落的生活型谱。

3、木荷林群落的生活型谱

种名株数生活型

木荷345 高位芽植物

三叉苦585 高位芽植物

毛冬青7 高位芽植物

细齿叶柃17 高位芽植物

大青 3 高位芽植物

细枝柃27 高位芽植物

黄瑞木22 高位芽植物

杜英 2 高位芽植物

米槠15 高位芽植物

相思树 1 高位芽植物

樟叶槭 5 高位芽植物

盐肤木 1 高位芽植物

鸡爪槭 2 高位芽植物

吴茱萸 2 高位芽植物

重阳木7 高位芽植物

栲树 2 高位芽植物

猴欢喜15 高位芽植物

紫果槭 1 高位芽植物

九节木 1 高位芽植物

禾串树 5 高位芽植物

枫香树 4 高位芽植物

鹅掌柴 1 高位芽植物

悬铃木11 高位芽植物

山矾18 高位芽植物

满山红 3 高位芽植物

小蜡 1 高位芽植物

赤楠 6 高位芽植物

粗叶树 2 高位芽植物

密花树 3 高位芽植物

紫金牛 3 高位芽植物

樟树 1 高位芽植物

金桂 3 高位芽植物

黄棉木 2 高位芽植物

水冬哥 5 高位芽植物

杜虹花 2 高位芽植物

山黄皮 3 高位芽植物

菜豆树 3 高位芽植物

云南蕊木 4 高位芽植物

鸡爪槭 2 高位芽植物

刺兰19 高位芽植物

柴皮樟51 高位芽植物

毛杜鹃21 高位芽植物

白蝉7 高位芽植物

洋金凤 1 高位芽植物

九里香 1 高位芽植物

白千层 1 高位芽植物

马尾松 2 高位芽植物

红豆树 1 高位芽植物

羊角藤 4 地上芽植物

拔契15 地上芽植物

乌药14 地上芽植物

野牡丹91 地上芽植物

山瑞香 2 地上芽植物

紫麻 2 地上芽植物

地区统计种

生活型(%)福州国

家森林公园17

Ph Ch H Cr Th

10.04839 0.090247 0 0 0

(四)、群落物种多样性计算

多样性指数计算和分析(Calculation of Biodiversities)

分别计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并利用三个组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1、 Gleason指数:D

G =S/lnA; Margalef指数:D

G

=S-1/lnN

2、辛普森多样性指数(Simpson’s diversity index)

多样性指数

D p s i i s

=-=∑12

1 均匀度

E D D D S

s s

=

=

-max 11

3、香农-威纳指数(Shannon-Weiner index )

信息量 i

s

i i p p H 21log ∑=-=

均匀度

E H H H

S =

=

max log 2

结果: 乔木 1.

Gleason 指数 =255/ln2400 =32.763 Margalef 指数=254/ln255 =45.838 2

辛普森多样性 辛普森均匀度

0.084 0.096

3.

香农信息量

0.42686972 香农均匀度 0.142289907

灌木 1.

Gleason 指数 =1032/ln2400 =132.593 Margalef 指数=1031/ln1032 = 148.575 2.

辛普森多样性 0.664672345 辛普森均匀度

0.678237087 3.

香农信息量 2.98792678 香农均匀度

0.532160497

(五)、群落重要值计算

1、基本原理:重要值是说明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重要程度的参数,它由三个指标组成:相对密度、相对频度和相对优势度。群落中不同层次(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某一物种的重要值=(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3

2、方法步骤:

1)、运用样方法调查各层次(乔、灌、草)植物种类、高度、胸径、株数等基本信息。2)、统计每个物种多度、频度及盖度等指标,分别计算相对多度、相对频度及相对优势度。

相对多度=每个种的个体数/所有种的株数×100%

相对频度=每个种出现的样方数/所有种出现的样方数之和×100%

相对优势度=每个种的胸高断面积/所有种的胸高断面积之和×100%(需列出以下表格)

乔木

种名总株数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重要值

木荷24796.48%100%0.9681879630 0.977677238

九节木10.39% 4.17%9.6218E-050.015223045

相思3 1.17%8.33%0.0049973510.033349812

红豆树10.39% 4.17%0.0053164750.01696313

马尾松20.78% 4.17%0.0169091450.022129437

白千层10.39% 4.17%0.0044928480.016688588

樟树10.39% 4.17% 4.27636E-050.015205227

灌木

种名总株

数相对株

相对频

重要值

三叉苦585 51.45% 0.9583 0.736423 木荷101 8.88% 1 0.544415 野牡丹91 8.00% 0.7083 0.394184 柴皮樟51 4.49% 0.4583 0.251594 黄瑞木22 1.93% 0.4583 0.238841 毛杜鹃21 1.85% 0.3750 0.196735 拔契15 1.32% 0.3750 0.194096 山枋15 1.32% 0.3333 0.173263 刺兰19 1.67% 0.2917 0.154189 细枝柃27 2.37% 0.2500 0.136873 细齿叶柃17 1.50% 0.2500 0.132476 米槠15 1.32% 0.2500 0.131596 猴欢喜15 1.32% 0.2083 0.110763 乌药14 1.23% 0.1667 0.08949 毛冬青7 0.62% 0.1667 0.086412 重阳木7 0.62% 0.1667 0.086412 枫香树8 0.70% 0.1250 0.066018 禾串树 6 0.53% 0.1250 0.065139 赤楠 6 0.53% 0.1250 0.065139 羊角藤 4 0.35% 0.1250 0.064259 悬铃木11 0.97% 0.0833 0.046504 白蝉7 0.62% 0.0833 0.044745 樟子槭 5 0.44% 0.0833 0.043865 水冬哥 5 0.44% 0.0833 0.043865

刺槐 4 0.35% 0.0833 0.043426

大青 3 0.26% 0.0833 0.042986

三巷子 3 0.26% 0.0833 0.042986

密花树 3 0.26% 0.0833 0.042986

紫金牛 3 0.26% 0.0833 0.042986

金桂 3 0.26% 0.0833 0.042986

山黄皮 3 0.26% 0.0833 0.042986

菜豆树 3 0.26% 0.0833 0.042986

杜英 2 0.18% 0.0833 0.042546

栲树 2 0.18% 0.0833 0.042546

紫麻 2 0.18% 0.0833 0.042546

粗叶树 2 0.18% 0.0833 0.042546

九节木 1 0.09% 0.0833 0.042106

云南蕊木 4 0.35% 0.0417 0.022592

山矾 3 0.26% 0.0417 0.022153

满山红 3 0.26% 0.0417 0.022153

鸡爪槭 2 0.18% 0.0417 0.021713

吴茱萸 2 0.18% 0.0417 0.021713

黄棉木 2 0.18% 0.0417 0.021713

杜虹花 2 0.18% 0.0417 0.021713

鸡爪槭 2 0.18% 0.0417 0.021713

山瑞香 2 0.18% 0.0417 0.021713

盐肤木 1 0.09% 0.0417 0.021273

紫果槭 1 0.09% 0.0417 0.021273

鹅掌柴 1 0.09% 0.0417 0.021273

小蜡 1 0.09% 0.0417 0.021273

樟树 1 0.09% 0.0417 0.021273

洋金凤 1 0.09% 0.0417 0.021273

九里香 1 0.09% 0.0417 0.021273

(六)、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1、基本原理:

种群分布格局是指种群个体在水平空间的配置状况或分布状态,反映了种群个体在水平空间上彼此间的相互关系。一个物种空间分布偏离随机分布时即产生格局。

2、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计算(Calculation of Spacial Pattern)

分别不同植物种(此次实习我们以乔木层与灌木层重要值在前两位的植物为研究对象)统计在每个样方中的株数,记入种群空间格局统计表,并用下式计算,得出每个植物种的分布格局。

平均株数

n

x

x n

i i

∑==

1

方差

1

)(1

2

2--=

∑=n x x

s n

i i

方差均值比 C s x

==方差平均株数2

当C<1时,为均匀分布 当C=1时,为随机分布 当C> 1时,为集群分布

乔木 木荷

平均 2.510417 方差

1.810417 方差均值比

0.721162

相思

平均值 0.03125 方差 0.050678 c 1.621711 灌木 三叉苦

平均 6.430556

方差

6.430556 方差均值比

1.102381

野牡丹

平均 2.030273 方差

2.030273 方差均值比

2.095766

五、实习结果与分析

不同样点的光强变化时间动态

500100015002000

8:00

10:00

12:0014:00

16:00

时间点

光强(l x )

有林地拓荒湿地公园

从图可知拓荒上午8点到10点与下午两点到4点的光强较低中午12点时的光强最大,一天中光强变化幅度大;湿地公园一天里的光强变化较缓和,早晚较低中午较大;有林地的光强在上午8点到10点逐渐增强,10点时达到最大,10点之后光照强度逐渐减弱。且相同时间光照强度拓荒>湿地公园>有林地。

土壤温度时间动态

13.5

1414.51515.516

16.58:00

10:00

12:00

14:00

16:00

时间

土壤温度

有林地湿地公园

由图可知湿地公园在不同时间点的土壤温度逐渐增高,下午4点达到最大;有林地的土壤温度在中午12点之前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在12点时达到最大,12点之后土壤温度呈下降的趋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有林地内树木较多太阳光照射到地面的光较少,中午12点时的光照强度最大因此土壤温度此时达到最大。

风速时间动态

0.10.20.30.40.50.68:00

10:00

12:0014:00

16:00

时间

风速

有林地拓荒湿地公园

由图可知有林地在各个时间段的风速都要比拓荒和湿地公园小,这是因为有林地有大量的树木,能起到防风的作用。拓荒的风速在各个时间段都比其他两地的大,因为拓荒较空旷,没有树木阻挡。湿地公园各个时间段的风速都相对小也相对稳定,这是因为湿地公园内有很多草本以及灌木。相同时间时风速拓荒>湿地公园>有林地。

土壤湿度时间动态

0.00%

5.00%10.00%15.00%20.00%25.00%

30.00%8:00

10:00

12:00

14:00

16:00

时间

土壤湿度

有林地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的土壤湿度在各个时间段的湿度都要比有林地的大,因为有林地里的树木在10点以后进行蒸腾作用,大量失水根就会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进行补充,因此林地的土壤湿度就开始降低。湿地公园本身含水就很丰富,因此土壤湿度较大。下午两点以后湿地公园内的植物进行蒸腾作用较弱,根吸收的水分减少因此此时土壤湿度增高。相同时间土壤湿度湿地公园>有林地。

大气温度时间动态

5101520

8:00

10:00

12:0014:00

16:00

时间

大气温度

有林地拓荒湿地公园

有林地的大气温度在各个时间段都比其他两点小,这是因为有林木的覆盖导致太阳光大部分被阻挡,进入到林内的很少因此林地内大气温度相对较低。随着时间的变化在中午12点之前三地点的大气温度都逐渐变大,这与关照强度有关。

大气湿度时间变化

1020304050607080

8:00

10:00

12:0014:00

16:00

时间

大气湿度

有林地拓荒湿地公园

由图可知,在中午12点之前三点的湿度都呈下降趋势,但到下午两点以后三地的大气湿度都呈上升趋势。这是因为上午12点之前大气温度较低植物蒸腾作用较弱而到了12点以及12点以后大气温度较高植物的蒸腾作用较强,所以此时大气湿度增高。有林地的大气湿度在各个时间段都比其他两点高这是因为林木能起到保持湿度的作用。

六、主要结论

从上述的结果分析中可以得出: 1、(1)、不同样点的光照强度一般早晚较弱,中午最强。且相同时间光照强度:拓荒>湿地公园>有林地。 (2)、湿地公园的土壤温度总体呈上升趋势,有林地的土壤温度则呈先上升再下降。 (3)、相同时间时的风速:拓荒>湿地公园>有林地。

(4)、相同时间土壤的湿度:湿地公园>有林地。

(5)、有林地的大气温度在三地点里是最小的,且各个时间段变化不大;另外两处的大气温度呈现交错上升的趋势。

(6)、拓荒、湿地公园、有林地三地点的大气湿度总体上都是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有林地的湿度在各个时间段都比另两个大。

2、灌木层多样性>乔木层多样性

3、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多为集群分布

七、实习体会

此次森林生态学实习历经一周的时间,在范海兰老师的带领下,实习在不知不觉中随风而逝,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不仅学习到了生态学的一些基本调查方法同时本次课程实习的最大收获在于通过实地的生态测量,对生态因子综合测量、群落多样性调查和群落物种重要值测定加深理论与实践的贯通;另外在野外较为艰苦的环境中也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独立自主、勇于探索的优良作风。我们扩大知识范围,拓宽知识领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实习所获得的知识是终身的财富,对于我们这些还没有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这将为我们未来胜任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八、实习提问

1、对于那些刚好处在边界的树是否要纳入计算。

2、对于树高的测定使用目测法,其对计算结果造成的影响是否很大。

3、在陡峭的林地内如何更好的进行生态因子的调查。

4、如何才能提高生态因子调查的精确性。

5、木荷的生长条件以及木荷林可以带来哪些方面效益。

6、对于生态因子调查地的选取有无要求。

7、森林公园属于那种类型的生态系统。

8、森林公园内的优势树种是哪种。

9、如何开发利用森林生态资源才能达到环境与旅游协同共进。

10、建立森林公园类型的生态系统是不是因为能更好起到保护生态的效果。

森林生态学实习评语:

实习成绩:

知识点16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

知识点16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 1.(2019·全国卷Ⅱ·T6)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 ) 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解析】选A。题目要绘制的是数量金字塔,夏季草原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牧草的数量远远大于羊的数量,所以两者的数量关系符合金字塔形;森林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乔木的数量不如第二营养级昆虫的数量多,一棵乔木树上往往有许多昆虫,所以两者的数量关系最可能为倒金字塔形。 2.(2019·江苏高考·T15)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B.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C.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锁阳因长期干旱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 【解析】选C。锁阳叶退化,从小果白刺的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二者为寄生关系,A项错误;西部沙漠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较低,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由于环境条件恶劣,恢复力稳定性也较低,B项错误;沙生植物可以防风固沙,维持生态平衡,属于间接价值,C项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D项错误。 3.(2019·北京高考·T5)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 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 )

森林实习报告

森林实习报告 篇一: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090410102 专业:林学年级:XX级指导教师:范海兰教师职称:讲师 二O一一年十二月 一、实习目的 森林生态学是林学一级学科重要的课程之一,实习是学生掌握该课程的重要环节。实习目的在于使学生有一次接触森林,感受大自然的机会,通过实践环节促进学生对森林生态学理论知识的联想和理解,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习能够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加深对森林的认识,增强环境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探索的兴趣和思维的自觉性,强化森林生态学的基础课教学,增加学生对森林群落的感性认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训练并掌握野外调查和研究的方法,并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和高年级的生产实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奠定基础。 二、实习时间 第16周

周一:实习相关事项的讲解,包括实习内容和实习安全事项周二:外业,生态因子的综合测定 周四:外业,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调查和重要值的数据收集调查周三、五:内业,数据处理,计算,完成实习报告 三、实习地点 福建农林大学校园和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实习一周。 四、实习主要内容 (一)生态因子综合测定 1、基本原理:生物所生存的环境变化多端,既有空间上的异质性,又有时间上的变化,同时因为不同生物的存在也同时影响其周围的生态因子。本实验通过对不同环境下垫面的主要生态因子的进行日动态观测与测定,使学生在实验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利用几种生态因子的测定工具,对几种主要生态因子进行日变化的观测和测定,并通过对不同生态环境及同一生态环境中时间变化的比较,了解生态因子的时空变化规律,进一步加深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2、方法步骤: 1、选取校园湿地公园、拓荒广场、及后山相思林测定光照强度。 2、按照图1的样方配置在有林地内选择测定点5个,在每个测定点分别10cm、50 cm、150 cm高度的光照强度(高度应一致),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要求15分钟内测定完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森林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森林:森林是由其组成部分——生物(包括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动物、微生物 等)与周围环境(光、水、土壤等)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 *3、森林生态学:简单地说是研究以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 关系的科学。 * 4森林生态系统学:把森林作为森林生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来研究,研究 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变,研究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过程,系统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 *5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周围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 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6生境(habitat):是指植物或群落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因子的综合。 7环境因子:环境中所有可分解的组成要素。 *8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 的环境要素。 *9春化作用:低温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 10火因子:林火行为(火强度、火焰高度、蔓延速度等)特性对森林生物所产生的各种影 响。 *11林火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火源。 *12光周期现象:植物和动物对昼夜长短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反应。 *13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中能被绿色植物利用进行光合作用的那部分能量。 *14温周期:植物对温度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反应称。 *15生理干旱:指植物因水分生理方面的原因不能吸收土壤中水分而造成的干旱。 16光补偿点:在微弱的光照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弱,当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刚好与 呼吸作用的消耗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的称为光补偿点。 17光饱和点:在光补偿点以上,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逐渐提高,并超过呼

森林生态学考试知识点

森林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海克尔(Haeckel 1896)首先对生态学作了如下界定: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 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IGB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 3.森林:是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构成这个群落的成分处了乔、灌木外, 还包括其他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其所居住的环境。 4.生境:是指植物或群落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因子的综合。 5.光补偿点:当光照强度增加,植物光合速率随之增加。光合作用吸收CO2与呼吸作用放出 的CO2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6.光饱和点:当光照强度超过光补偿点继续增加,光合速率随之增加,到一定水平不再随光 照强度增加而增加,光合速率达到光饱和时的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7.光周期现象:是指植物和动物对昼夜长短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反应。 8.耐荫性:树种的耐荫性是指树种能够忍耐庇荫的能力,或树种在浓密林冠下更新和生存的 能力。 9.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温度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反应称温周期现象。 10.土壤结构;指土壤颗粒的排列方式。 11.种群:是同一物种占有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的个体集合群。 12.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内个体的年龄分布状况,即各年龄或年龄组的个体数占整个种 群个体总数的百分比结构。 13.赤潮:是水中一些浮游生物暴发性增殖引起水色异常的现象,主要发生在近海,又称红潮。 14.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态

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渐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 15.最后产量衡值法则: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不管初始播种密度如何,最后产量差 不多都是一样的,即最后产量衡值法则。 16.生态型:在生态特征上有差异的不同个体类型。 生态型主要有以下3大类: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17.生活型:是植物对外界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特别是能反映特定气候区内各种植物的越冬 方式。 陆生植物的5类生活型: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隐芽植物、1年生植物。 18.他感作用:也称异株克生,通常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 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19.Gause假说:或称之为竞争排斥原理,两个对同一种资源产生竞争的种,不能长期在一起 共存,最后导致一个种占优势,一个种被淘汰。 20.生态位: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21.种间协同进化:相互适应、相互作用的共生进化的关系即为种间协同进化。 22.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 23.建群种:优势层(乔木层)的优势种起着构建种群的作用,常称为建群种。 24.最小面积:至少要有这样大的面积,才能包含组成群落的大多数植物种类。 25.层片:即每一个层片均由同一生活型的不同植物所构成。 26.群落交错区:当两个不同群落相邻存在时,群落之间可能有一个过渡带,这个过渡带是相 邻生物群落的生态张力区,通常称为群落交错区,也称为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27.边缘效应:在生态交错区内的物种种类和个体数目都比邻近生态系统里要多的这种现象, 称为边缘效应。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

烟台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 组长: 组号: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2013年 7月 10日 实习森林群落的组成结构调查 一、实习目的 通过调查,初步掌握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了解各测定指标的调查,计算方法和生态学意义。 二、实习方法 班级分成五个小组分别进行样地调查分析 植物名称:记录植物中名或学名,并采集有关植物标本(实习中只采集野外不能识别的标本,经鉴定后再将植物名称填入,但在鉴定前要填入代号)。由于标本不完整,鉴定有困难时可暂时填入**科或**属的一种。无法认证的植物注明“未知X”在备注中写明特征。 测定的数据如下: 1.胸径:树木离地1.3m处的直径,可用胸径尺测量。 2.树木高度:按植物自然情况进行测定。 3.冠幅:用皮尺测量东西、南北方向的距离,二者相乘即得冠幅 4.盖度:指该植物投影面积占该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5.分布:均匀,稀少,集中,一株 6.多度: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个体数目,可以按个体量多少分为若干等级。本实习采用植物在该样方内的数量多少表示,单位为株 (1)数据统计整理 (2)重要值计算,多样性指数计算 (3)实习计算结果比较分析 7.(1)密度(D)=某样方内某种植物的个体数/样方面积 (2)相对密度(RD)=(某种植物的密度/全部植物的总密度)×100% =(某种植物的个体数/全部植物的个体数)×100% (3)相对盖度RC:相对盖度RC:某种群的盖度/ 样方内全部种群的盖度和= Ci/∑C;

(4)高度H :某种植物体的高度总合; (5)相对高度RH :某种群的高度 / 样方内所有种群的高度和= Hi/∑H ; (6)频度(含有某特定种的样地数(或统计样地数)占样地总数的百分数,称为该科的频度。它反映群落各组成种在水平分布上是否均匀一致,从而说明植物与环境或植物之间的某些关系。)F :某种群出现的样方数 / 全部调查样方数; (7)相对频度RF :某种群的频度 / 样方内所有种群的频度和= Fi/∑F ; (8)重要值(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它较全面地反映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密度、显著度(或湿度)和频度,对不同测量值.可以表不一定种植物的绝对数量特征,而它们的相对值(即对所有种测量总值的百分比)则反映该种植物在群落却部成员中的重要性、因此,把这三个测量数据的相对值合并,便构成特定植物的重要值。)IV :IV = RD + RC + RF ; 8. 相对重要值RIVi = 该种的重要值IVi / 所有物种的重要值和∑IV 。 三、实习工具 测高器、皮尺、米尺、胸径尺、GPS 定位仪、100米围绳、记录板、标签、调查表格、工具包、植物检索表等等 四、实习数据 样方的区域划分图: 五、实习结果计算、整理 1.草本小样方 样方1 A D B C A D

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名解 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森林:森林是由其组成部分——生物(包括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动物、微生物等)与周围环 境(光、水、土壤等)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 3、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 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 4、森林生态学:简单地说是研究以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6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周围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7生境(habitat):是指植物或群落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因子的综合 8环境因子:环境中所有可分解的组成要素 9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10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要素 11火因子:林火行为(火强度、火焰高度、蔓延速度等)特性对森林生物所产生的各种影响 12主导因子:组成生境所有的生态因子,都为植物直接或间接所必需,但在一定条件下必然有一个或两个起主导作用,这种起主要作用的因子 13限制因子:在诸多的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限制其生存、生长、发育、繁殖或扩散的因子 14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14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17适应:指生物在环境中,经过生存竞争而形成的一种适合环境条件的特性与形状的现象,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9适应组合:生物对一组特定环境条件的适应表现出彼此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这一整套协同的适应特性。20趋同适应(生活型)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相似的适应性特征的现象 21生活型:按趋同作用的结果,对生物进行划分得到的类型 22趋异适应: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适应特征,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类型。 23生态型: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可以遗传的类群 24生态幅是指物种对生态环境适应范围的大小 25光补偿点:当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刚好与呼吸作用的消耗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的称为光补偿点。 26光饱和点:在光补偿点以上,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逐渐提高,并超过呼吸强度,于是植物体内开始积累干物质,但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产物不再增加或增加很少时的光照强度。 34光周期现象:生物这种队昼夜周期变化发生各种生理生态反应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 35临界夜长:引起植物繁殖(花芽形成)的最小或最大黑暗长度 35黄花现象:弱光下植物色素不能形成,细胞纵向伸长,糖类含量低,植株为黄色软弱状,发生黄化现象。36光能利用率:植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有机物所含能量占单位面积上的日光能量的比率 27阳性植物:是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发育良好,而在荫蔽和弱光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 28阴性植物:需要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生长,不能忍耐高强度光照的植物。 29(中性植物)耐荫植物:对光照具有较广的适应能力,对光的需要介于两类植物之间的植物。既可以在强光下良好生长,又能忍受不同程度的遮荫。 30树种的耐荫性:指树种在林冠庇荫下(或弱光条件下)能否完成更新和正常生长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树种忍耐庇荫的能力。 31阳性树种(喜光树种/先锋树种)只能在全光照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良,不能忍耐庇荫,林冠下幼苗不能生长,不能完成更新过程。 32耐荫树种:能忍耐庇荫,林冠下可以正常更新,一些强耐荫树种只有在林冠下才能完成更新过程。

森林生态学 复习提纲(含答案)

森林生态学复习提纲 一、名次解释 1.生态梯度:生物群落沿一环境梯度的变化序列称为群落梯度,环境梯度与群落梯度的综合称为 生态梯度。 2.生活型:生活型是指植物长期在一定环境综合影响下所呈现的适应形态特征。或者,生活型是 指植物地上部分的高度与其多年生组织(冬季或旱季休眠并可存活到下一个生长季节)之间的关系。 3.最小面积:包含群落中最大物种数的最小面积称为最小面积。 4.蒸发散:土壤水经植被蒸腾和地表水分蒸发进入大气,植被的蒸腾和蒸发作用称为蒸发散。 5.竞争排斥原理:又称为高斯(Gause)假说,指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物种不能同时同地生活在一起, 一个物种必将取代另一个物种。 6.种群:在一定的空间内,能够相互杂交、具有一定结构和一定遗传特性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称为种群。 7.生物群落:在某一特定的空间和特定的生境下,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 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 8.温室效应:由于CO2、CH4、H2O等温室气体的存在,大气阻挡了地球表面的长波辐射,而使地 球表面温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之内,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9.生态趋同: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受主导因子的长期作用,产生相同或相 似的适应方式。 10.三向地带性:随着地球表面各地环境条件的规律性变化,植被类型呈现有规律的带状分布,这 种规律表现在纬度、经度和垂直方向上,称为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 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生态因子间的补偿作用和不可替代性? 答: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是指,当一种生态因子的数量不足时,有时可以通过另一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如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增加CO2的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光照的不足;不可替代性是指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完全由另一因子来替代。如光合作用中,CO2浓度的增加并不能完全替代光照的作用。 2.简述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及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答: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额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具有多方面的价值:直接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环境调节、生态服务及教育及科学研究);备择价值;存在价值等。 3.森林群落的退化过程与森林群落的恢复过程有何不同? 答:森林群落的退化过程其实是森林群落的逆行演替过程,该过程有如下特征:群落结构简单化;群落生产力逐渐降低;群落环境湿生化或旱化;对土地的利用不充分,对环境的影响作用减弱;物种多样性降低。 森林群落的恢复过程实际是森林群落的进展演替过程,该过程有如下特征:土壤肥力提高;土地利用面积增加;结构复杂化;生产力提高;演替缓慢;物种多样性增加;对环境修饰作用加强;群落中生化,植物间生存竞争激烈。 4.森林生态系统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如何? 答:森林生态系统一般包括森林植物、动物、微生物及无机环境四部分。森林植物吸收太阳辐射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干物质及贮存能量;动物取食植物或其他动物,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传递;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质,并将其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供再次利用;无机环境提供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所需的能量、物质。 5.写出生物种群的指数增长模型及逻辑斯蒂增长模型,并分别介绍其生物学意义? 答:指数增长模型为dN/dt=rN或N t=N0e rt,其中,r为瞬时增长率;N t为t时刻的种群数量;N0为初始时刻的种群数量;e为自然对数的底(2.718)。指数增长模型描述的是种群在没有环境资源限

林学概论

1、林业的概念与内涵 概念林业是培育、保护、管理和利用森林的事业。 内涵“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生产事业。”“经营培育用材林的生产事业。” 上述引证说明人们多把林业看作为挖坑栽树,伐木砍树的产业,忽视林业的社会、环境与文化效益。中国林业面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辽阔国土,治理生态环境是最重要的使命。 2、林学的概念与内涵 林学是有关林业生产(特别是营林生产)科学技术的知识系统及与其有关的科学基础知识系统的集合,基本上是一门应用科学。广义的林学包括以木材采运工艺和加工工艺为中心的森林工业技术学科;狭义的林学以培育和经营管理森林的科学技术为主体,包括诸如森林植物学、森林生态学、林木育种学、森林培育学、森林保护学、木材学、测树学、森林经理学等多学科。 3、林学在国家学科分类中的地位 国家学科分类共13个,分别是: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哲学、文学、历史学、军事学、艺术学。林学是农学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农学涵盖8个一级学科,分别是:作物学、林学、农业资源利用、园艺学、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水产。 4、林学的二级学科

林学的二级学科有7个: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学、林木遗传育种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森林保护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水土保持与沙漠化防治 6、林学专业开设情况 全国开设林学本科专业的院校40所左右,实力最强的当属北京林业大学和东北林业大学、其次有南京林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以上8所大学的林学都是一级学科博士学科授权单位,同时也都有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林学综合实力较强。 浙江林学院西南林学院四川农业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宁夏大学 7、和林业有关的专业 本科专业:林学、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园林、水土保持与沙漠化防治、农林经济管理、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消防工程。 植物保护、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 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 研究生专业: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学、林木遗传育种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森林保护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水土保持与沙漠化防治、植物学、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工加工工程。 [摘要] 从解放后,我国开始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此工程的实施,为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从工程实施的过程与结果分析,目前,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为此,应加快实施林业生态工程步伐,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生态、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森林生态学系统实习报告

森林生态系统实习报告 一、实习名称:森林生态系统标准地和生物量调查 二、实习目的:标准地选取与测定; 生物量调查及其方法和相关知识 三、实习时间:2010年9月 四、实习地点:湖南省森林植物园 五、实习步骤: 1、标准地调查 标准地选取:了解调查区域的基本情况,制定调查计划。 标准地的形状以便于测量和计算面积为原则,一般为方形或矩形。为充分 反映林分结构规律和保证精度,标准地不能跨越林分、小河、道路或伐开的调查线,离林缘至少20米,还要有足够的林木株数,一般在近熟、成熟和过熟的林分中应至少有200株以上,中龄林250株以上,幼龄林300株以上。实际工 作中,预先选定一块400平方米的小样方,查数株数,据以推算标准地所需面积。然后测量标准地边界,闭合差不超过1:200。标准地的四角要埋设界桩,标明样 地编号与测量时间。界外的树干要逐一刮去一块树皮或打上彩色记号,以使整个样地的边界明确。永久性标准地应在航片或外业调查用图上标明位置。

调查最基本的测树调查是每木检尺,即测定标准地内每一株树木的胸高直径,按径阶分组登记。所谓径阶是每木检尺时进行直径分组的组中值。组距的 大小依林分平均直径大小的不同而定。在永久性标准地上每木检尺的树木直径 采用单株实测值进行登记,不按径阶分组作记录,并对每株树木进行编号,以 便再次调查(复查)时作比较。林分平均直径的计算方法是,用每木检尺求算 的断面积总和除以株数得出平均单株断面积,再反查圆面积表所对应的直径, 或取每木检尺胸径平方平均数的方根。求算林分平均高或径阶平均高,一般可 沿标准地对角线随机选取15~25株树,实测每株树的树高和胸径,根据树高和胸径实测值,在方格坐标纸上用手描法绘出树高-胸径曲线,再根据每木调查计算出的平均直径和各径阶中值,在树高曲线上查出所求结果。这些平均测树指 标是选定标准木的依据。在必要时要用伐倒标准木或树木解析木,进行林分蓄积、材种、生长等方面的计算和分析。标准地调查还包括地形、地势、活地被 物的种类和生长分布状况以及土壤、幼树更新和林分卫生状况等的调查记载等。 1.2样方法 测绳、皮尺、钢卷尺、2米秆两根 外业调查方法 a.用测绳或皮尺在群落中设置20*20m样地,每间隔5米拉直线等距设置16个样方,调查每个样方内乔木、灌木;在每个5*5m样方的四个顶点设置四

森林生态学复习提纲

森林生态学复习提纲 填空题(10分,共10题) 名词解释(20分,共4题) 简答题(30分,共6题) 论述题(40分,共2题) 一、绪论 1、生态学的定义(黑克尔):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物理环境(温度、可利用水、风速、土壤等);生物环境(其它生物对于有机体施加的任何影响,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合作)。 2、论述生态学的几种定义,并以此说明生态学的发展过程 (1)英国生态学家埃尔顿(Elton ,1927 )把生态学定义为"科学的自然历史" (2)前苏联生态学家克什卡洛夫(1945 )扩展了这个定义,认为生态学研究应该包括生物的形态、生理和行为上的适应性,即达尔文的生存斗争学说中所指的各种适应性。 (3)澳大利亚生态学家安德列沃斯(Andrewartha,1954)认为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 (4)纳乌莫夫(1955,1963 )认为生态学的定义是:动物生态学研究动物的生活方式与生存条件之间的联系,以及动物生存条件对繁殖、存活、数量以及分布的影响。 (5)加拿大学者克雷布斯(Krebs ,1972)的定义是:生态学是研究决定有机体的分布与多度的相互作用的科学 (6)澳大利亚生态学家安德列沃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 (7)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0dum,1953 ,1959 ,1971 ,1983 )提出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8)中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对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定义归纳起来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研究重点是自然历史;英国生态学家埃尔顿、克什卡洛夫; 第二类:研究重点是动物种群生态学和植物群落生态学;澳大利亚生态学家安德列沃斯、纳乌莫夫、加拿大学者克雷布斯; 第三类:研究重点是生态系统生态学;奥德姆、马世骏。 自然历史→种群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 3、种群、生态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的定义 种群:种群是栖息在同一地域中同种个体组成的复合体。 生态群落:生物群落是栖息在同一地域中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复合体。群落特征包括群落的结构、演替、多样性、稳定性等。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同一地域中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 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层和大气圈的下层。 4、生态学按照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生态学应该包括哪几个分支学科。 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在于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中各组成成分之间,尤其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相互作用 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 其他组织水平,分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 概括各分支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090410102 专 业 : 林学 年级 : 2009 级指导教师:范海兰 教师职称:讲师 二O—年十二月

、实习目的 森林生态学是林学一级学科重要的课程之一, 目的在于使学生有一次接触森林,感受大自然的机会,通 过实践环节促进学生对森林生态学 理论知识的联想和理解,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习能够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 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加深对森林的认识,增强环境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探索的兴趣和思维的自觉性,强化森林生态学的基础课教学,增加学生对森林群落的感性认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训练并掌握野外调查和研究的方法,并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和高年级的生产实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奠定基础。 、实习时间 第16周 周一:实习相关事项的讲解,包括实习内容和实习安全事项 周二:外业,生态因子的综合测定 周四:外业,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调查和重要值的数据收集调查 周三、五:内业,数据处理,计算,完成实习报告 、实习地点 福建农林大学校园和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实习一周。 四、实习主要内容 (一)生态因子综合测定 1、基本原理:生物所生存的环境变化多端,既有空间上的异质性,又有时间上的变化,同时因为不同生物的存在也同时影响其周围的生态因子。本实验通过对不同环境下垫面的主要 生态因子的进行日动态观测与测定,使学生在实验课的基础上,子的测定工具,对几种主要生态因子进行日变化的观测和测定,一生态环境中时间变化的比较,了解生态因子的时空变化规律,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2、方法步骤:进一步学会利用几种生态因并通过对不同生态环境及同进一步加深认识生物与环境 1、选取校园湿地公园、拓荒广场、及后山相思林测定光照强度。 2、按照图1的样方配置在有林地内选择测定点5个,在每个测定点分别10cm、50 cm、 150 cm高度的光照强度(高度应一致),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要求15分钟内测定完毕),填入表1。图1-1.有林地内的样方配置 实习是学生掌握该课程的重要环节。实习

森林生态学

一.单选题(共5题,14.0分)1 ? A 凸型曲线 ? ? B 凹型曲线 ? ? C 对角线型曲线 ? ? D S型曲线 ? 正确答案:A 2 ? A 直接光 ? ? B

强光 ? ? C 可见光 ? ? D 弱光 ? 正确答案:D 3 ? A 瞬时增长率 ? ? B 内禀增长率 ? ? C 环境阻力 ? ? D 最大环境容纳量?

正确答案:D 4 ? A CH4 ? B CO2 ? C SO2 ? D O3 正确答案:B 5 ? A K对策 ? B C对策 ? C r对策 ? D S对策 正确答案:C 二.多选题(共6题,16.8分) 1 下列有关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措施,论述正确的是( )。 ? A适当疏植

? B营造混交林 ? C营造复层林或林农复合经营; ? D选育低光效、高呼吸的树种 ? E提供最佳的光、温、水、肥等环境条件正确答案:BCE 2 以下属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的是( )。 ? A气候条件 ? B无机物质 ? C有机物质 ? D微生物 ? E消费者 正确答案:ABC 3 ( )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 ? A能量流动 ? B生态平衡 ? C信息传递 ? D物质循环

? E水源涵养正确答案:ACD 4 ? A丰富度 ? B密度 ? C重量(生物量) ? D频度 ? E盖度 正确答案:ABCDE 5 ? A红橙光 ? B蓝光 ? C红外线 ? D紫外线 ? E绿光 正确答案:AB 6

? A迁入率 ? B死亡率 ? C迁出率 ? D出生率 ? E净增长率 正确答案:AB 三.填空题(共7题,19.6分) 1 典型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包括()()()()等4层次。 正确答案: 第一空: 乔木层 第二空: 灌木层 第三空: 草本层 第四空: 地被层 2

高二生物会考必考知识点归纳【五篇】

高二生物会考必考知识点归纳【五篇】 高二年级有两大特点:一、教学进度快。一年要完成二年的课程。二、高一的新鲜过了,距离高考尚远,最容易玩的疯、走的远的时候。导致:心理上的迷茫期,学业上进的缓慢期,自我约束的松散期,易误入歧路,大浪淘沙的筛选期。因此,直面高二的挑战,认清高二,认清高二的自己,认清高二的任务,显得意义十分重大而迫切。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1 1、水生单细胞生物直接与水进行物质交换。从水中获得氧和养料,向水中排放代谢废物。如草履虫。 2、体液:指多细胞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也是人体内液体的总称。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3、细胞内液:指细胞内的液体。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核基质、细胞器基质。 4、细胞外液:指存体内在于细胞外的液体。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5、血浆:指血液中的液体部分。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主要含有水、无机盐、血浆蛋白、血糖、抗体、各种代谢废物。 6、组织液:指体内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成分与血浆相近。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7、淋巴:指存在于淋巴管内的液体。是淋巴细胞的生活的内环境。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2

1.群落外貌 群落外貌是指生物群落的外部形态或表相而言。它是群落中生物与生物间,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陆地生物群落的外貌主要取决于植被的特征,水生生物群落的外貌主要取决于水的深度和水流特征。陆地生物群落的外貌是由组成群落的植物种类形态及其生活型所决定的。 2.生活型类型 目前广泛采用的是丹麦植物学家raunkiaer提出的系统,他是按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位置高低和保护方式,把高等植物划分为五个生活型,在各类群之下,根据植物体的高度,芽有无芽鳞保护,落叶或常绿,茎的特点等特征,再细分为若干较小的类型。下面就raunkiaer的生活型分类系统加以简介: ①高位芽植物休眠芽位于距地面25㎝以上,又可根据高度分为四个亚类,即大高位芽植物(高度﹥30米),中高位芽植物(8-30米),小高位芽植物(2-8米)与矮高位芽植物(25厘米~2米)。 ②地上芽植物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之下,多为半灌木或草本植物。 ③地面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近地面土层内,冬季地上部分全部枯死,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④隐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较深土层中或水中,多为鳞茎类块茎类和根茎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 一年生植物以种子越冬。 ⑤raunkiaer生活型被认为是进化过程中对气候条件适应的结果,因此它们的组成可反映某地区的生物气候和环境的状况。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 实习课程:森林生态学 姓名:刘金国 学号: 100603031 专业班级: 10级林学 指导老师:苏小青老师 福建农林大学

目录 目录 (1) 一、实习目的 (2) 二、实习地点和时间 (2) 三、实习内容 (2) 实习一生态因子综合测定 (2) 实习二环境因子对植物形态的影响 (7) 实习三群落物种多样性 (9) 四、实习体会 (15)

一、实习目的 森林生态学是林学一级学科重要的课程之一,实习部分是学生掌握该课程的重要环节。实习目的在于使学生有一次接触森林,感受大自然的机会,通过实践环节促进学生对森林生态学理论知识的联想和理解,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习能够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加深对森林的认识,增强环境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探索的兴趣和思维的自觉性,强化森林生态学的基础课教学,增加学生对森林群落的感性认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训练并掌握野外调查和研究的方法,并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和高年级的生产实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奠定基础。 二、实习地点和时间 福建农林大学校园,实习时间:2012.06.04——2012.06.08。 小组成员:张婷婷,宝腾,张艺,梁晨,立坤,李司耘,刘金国,杨葳。 三、实习内容 实习一生态因子综合测定 1、基本原理:生物所生存的环境变化多端,既有空间上的异质性,又有时间上的变化,同时因为不同生物的存在也同时影响其周围的生态因子。本实验通过对不同环境下垫面的主要生态因子的进行日动态观测与测定,使学生在实验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利用几种生态因子的测定工具,对几种主要生态因子进行日变化的观测和测定,并通过对不同生态环境及同一生态环境中时间变化的比较,了解生态因子的时空变化规律,进一步加深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2、方法步骤: 1、选取校园湿地公园、广场、及马尾松-相思林测定光照强度。 2、按照图1的样方配置在有林地内选择测定点5个,在每个测定点分别10cm、50 cm、150 cm高度的光照强度(高度应一致),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要求15分钟内测定完毕),填入表1。 2 1 5 4 3

森林生态学复习题

《森林生态学》复习题A(专升本) 一、填空题 1、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人为因子和火。 2、国槐与银杏相比为对策种,而与鸡爪槭相比则为对策种。 3、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指群落现象;而水平方向上的不均匀配置,使小群落交互排列在一起就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或群落的。 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和。 二、选择题 1、非生物因素不包括下面的()。 A.阳光 B.大气 C.水 D.树木 2、下列太阳辐射光谱中,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是()。 A.红光 B.紫外线 C.绿光 D.红外线 3、下列因子中,()是竹子北移的限制因子。 A.日照时数 B.降水 C.温度 D.湿度 4、生态学中,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被称为()。 A.环境 B.生境 C.内环境 D.地球环境 5、在某森林群落更新调查中,共调查了30个样方,其中18个样方出现麻栎幼苗,则麻栎在该群落中更新的频度为( )。 A.0.6 B.0.4 C.60% D.40% 6、与其他3种植物相比,均属于r对策种的植物是()。 A.蒲公英 B.红松 C.杨树 D.柳树 7、下列种群特征中,()属于种间关系? A. 密度效应 B. 等级制 C.利他行为 D.捕食作用 8、群落中的“偶见种”可能是()。 A.优势种 B. 伴生种 C.残遗种 D. 亚优势种 9、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有( )。 A.1% B.2% C.5% D.10% 10、下列情况中,生物数量金字塔倒置的是()。

A.几平方米的草地上生活着几只蝗虫 B.几十平方公里范围内生活着一只老虎 C.几十平方公里的草原上生活着十只田鼠 D.一株玉米上生活着几十只粘虫 三、判断题 1、生态学提到的环境因子和生态因子具有完全相同的含义。() 2、苗圃地温度越高,苗木生长量越大。() 3、多样性指数的大小与种的数目和种的均匀度无关。() 4、森林植物种群的年龄结构中,幼年的数量比例高,则该种群数量一定是越来越多的。() 5、自然状态下,生态系统的发育是逐渐趋于平衡的。() 四、名词解释 1、生态学: 2、主导因子: 3、种群调节: 4、次生演替: 5、生态位 五、简答题 1、森林植物对水分过少的形态和生理适应特征 2、简述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类型及其特点 3、为什群落层次结构越复杂,生物生产力越高? 4、简答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影响因素。 六、论述题 试以你所熟知的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为例,论述其组成成分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其生态系统的功能与基本特征。 《森林生态学》复习题B(专升本) 一、填空题 1、生态学是研究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因子作用特征包括作用、作用、作用、作用和生活因子的不可代替性与可补偿性。

森林生态学

第一章绪言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就是生态学 2.森林生态学:研究以树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二.问答题 1.当今环境破坏问题哪些与森林破坏有关? 解: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水体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物污染 2.什么是森林?森林有什么特点? 解:⑴森林是指由生物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 ⑵特点:①占据空间大,是物种繁多的巨大基因库 ②稳定性高,具有很高的自控能力 ③具有十分复杂的结构 ④类型多样 ⑤有着其他生态系统无法比拟的服务功能 3.举例说明森林三大效应? 解: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生态效应 第二章森林生物与森林环境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2.生境:生境是指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 3.限制因子:在诸多的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限制生物生存、生长、发育繁殖或扩散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4.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是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态的营养成分”,被称为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5.Shelford(谢尔福德)耐性定律: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这一概念称为Shelford(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6.适应:指生物在环境中,经过生存竞争而形成的一种适合环境条件的特性与形状的现象,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7.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相似的适应性特征的现象。 8.趋异适应:亲缘关系相近的的同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下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特征的现象。 9.生态幅:指物种对生态环境适应范围的大小。 10.内稳态:是生物控制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它能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从而大大提高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问答题 1.根据尺度大小环境可以分为几个类型? 解:可分为4类: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和微环境。 2.生态因子有哪些类型? 解:共有6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火因子和人为因子。

森林生态试卷与答案复习课程

森林生态试卷与答案

森林生态学试题一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耐荫性生活型生态位生物量 二、简述中国森林植被分区及其主要特点(20 分) 三、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20 分,共 40 分) 1、山地地形因子是如何影响林木的生长和分布的? 2、旱生演替我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四、填空(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林内光照条件的特点是:、、、。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由:、、、四部分组成。 3、种群内个体的空间分布分、、三种形式。 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分为、、、四种形式。 5、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主要有、两种。 森林生态学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 耐荫性指树种在林冠庇荫条件下能否正常生长发育并完成更新的能力。 生活型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环境条件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植物类型称为生活型 生态位指物种所处地段所有环境条件(空间位置、生物与非生物关系、营养关系等)总和所构成的几维空间结构的综合体。 生物量生物有机体在某一段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所积累的有机物的总量。 二 要求从地理范围、生境特点、树种组成、群落结构等方面论述我国八大植被区:寒温带针叶林区、温带针阔混交林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热带雨林、季雨林区、温带草原区、温带荒漠区、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的主要特征。 三 1、主要要求以海拔、坡度、坡向、坡位、沟谷宽度几方面论述其对林木生长和分布的影响 2、要求论述地衣、苔藓、草本、木本植物群落几个阶段的特点。 四 1、分布不均、强度减弱、时间缩短、光质改变 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 3、团块、均匀、随机 4、营养、物理、化学、行为 5、草牧食物链、腐屑食物链 森林生态学试题二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

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一、名次解释 1.生态趋同: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受主导因子的长期作用,产 生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 2.食物链: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取食和被 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结构。 3.生态入侵: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 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 4.群丛: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 5.生态需水:为维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体外环境而消耗的水。主要用来调节 大气温度和湿度。 4.森林生态系统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如何 答:森林生态系统一般包括森林植物、动物、微生物及无机环境四部分(4分)。森林植物吸收太阳辐射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干物质及贮存能量;动物取食植物或其他动物,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传递;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质,并将其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供再次利用(分);无机环境提供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所需的能量、物质(分)。 6.简述旱生植物有哪些与干旱环境相适应的形态及生理特征 答:形态特征包括:根系发达;叶子变小或变厚;叶细胞小,细胞壁增厚;气孔变小,排列更紧密,深陷;叶面被毛;角质层加厚;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不发达;细胞间隙变小.生理特征包括:含糖量高,淀粉与糖的比率降低;细胞液浓度大,渗透势低;原生质透性高;单位叶面积光合作用速率高;对萎蔫的抵抗力强;开花结实早;寿命长等 7.简述种群生态对策理论在森林经营中的指导作用 答:生态对策是指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在物种进化策略上产生的不同选择,它是物种对生态环境的总的适应策略。对不同森林植物及动物种群的生态对策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在森林生产中采取合理及有效的经营措施(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