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城市景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作业

学位类型:风景园林硕士

学科、领域:园林

研究方向:园林规划与设计

导师姓名:杨柳青

学生姓名:成露依

学号: 32011042 入学时间: 2011年9月

授课教师:廖飞勇

课程名称:园林生态学专题

生产性城市景观——能量最低原理和物质循环原则在园林中应用研究

摘要:如今许多城市单纯成为了建筑和社会的容器,本文就能量最低原理和物质循环原则在生产性城市景观中,对城市景观生态能够起到的作用进行阐述,并介绍生产性景观的概念以及特色。

关键词:生产性景观、能量最低原理、物质循环原则、可持续性

正文:

在近代逾百年中,没有生命的建筑成为了城市环境的主体。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典型的有城市生态环境退化、资源枯竭等。这些生态问题在20世纪初期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于是恢复生态学由此建立,并引起了各国的研究热潮[1]。而能量最低原理和物质循环原则则是恢复生态学里恢复与重建阶段中应用到的内容。

恢复与重建是恢复生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研究领域的重中之重。从工业革命开始,无论是在生产上还是在城市环境的塑造上,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无限制索取已经远远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2]。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降低使用能耗,加大物质使用循环率是可实行的具体措施。在园林应用中,将城市景观资源经济化形成生产性城市景观,既可满足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化又可充分做到高物质循环率。生存性城市景观也是现在为大家所倡导的绿色生产中的一个模式,应标准遵循“3R”原则——“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循环(Recycle)”[3]。做到减低所有环节中的消耗物质量,提高物质循环率,获得高的产出率,争取使得城市内部得到完整的“生物链化”。

有如最典型的“桑-蚕-鱼”模式,做到了高物质循环率的同时还最大限度的将投入资源降到了最低。桑养蚕,蚕粪喂鱼,还能吐丝、创造效益,鱼粪则可以养桑,同时也创造了效益,而且三者一起互利互惠能达到高收成。每个环节都将或产品或废弃物投入了下一环节中进行充分利用,无损于生态,并给人类创造了利益,这就是生产性模式[4]。何谓生产性景观呢?生产性景观就是将这一模式与城市景观进行结合从而达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人们创造“利益”[5]。将农业、食物与城市景观挂上钩是在1996年《城市农业:食物、工作和可持续城市》(”Urban Agriculture Food Jobs and Sustainable Cities”)一书的出版。当时作者做出的调查显示,在北美的一些大城市中居民中从事农业的比例低于10%,而同一数据在西伯利亚和亚洲其他少数城市则为80%。更有数据显示固定模式的农业生产增加了大城市和相邻地区的距离,在当时上海还能做到城区内的蔬菜和小型牲畜的自给自足。然而在15年后的今天,上海已经不能够做到这一点[5]。如同北京一样,上海开始走上了北美15年前大城市的路线——由城市边缘区域进行耕作提供食物[4]。由此导致维持人们生活基本能耗大幅度提高,首当其冲的就是运输所消耗的能量,其次就是硬质景观以及非生产性景观所投入的物质消耗,远不及生产性景观所能达到的物质循环率。

二战后,大规模的城镇化,城市数量以及人口都处于飞速生长的模式。这一现象导致当时城镇的负担不得不由自己内部解决[5]。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发达国家特大型城市的出现,城市周边边缘化和城市城区之间空隙化的附属边缘区越来越多,开始有了都市农业的发展空间[6]。也许这会成为中国未来城市的一个导向,但是目前,中国城市人口密度大,一线城市没有城区之间空隙化的条件,不具备在大城市中打造大规模的生产性生态廊道的条件。于是,建立生产性城市景观(斑块)是我国城市景观一个非常好的初步发展方向。在具有非生产性景观所有的生态、美学优点外,还能具有生产性,为人们带来额外利益[7]。

追根溯源,在中国古代的大部分园林都兼具景观效果和生产两大功能,桃花源记中的“土

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描述的就是人们心目中的绝佳生产性景观。这都得益于儒家“重农”的思想[8]。从龙脊梯田到十里杜鹃,从油菜花地到芦苇荡,这些经历了历史洗礼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美景,是中国丰产景观的典型性代表,也是古时生产性景观的写照。它们经历过自然的洗礼,展现了什么是人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完美产物,数千年的风雨过后它们在与大自然的磨合中获得的是几何美学不能阐述的美[9]。研究自然的肌理通常是园林景观中经常应用的方法,这一特点在皇家园林中充分表现出来,如颐和园的著名景区男耕女织,就是用仿江南的稻田、荷花为主要景观元素构成。不仅仅在中国,国外也有着许多这样的例子。如法国的凡尔赛宫著名的“皇家菜园”已经成为了游客进行互动的绝佳好去处[9]。在现代社会中,城市与农村脱节现象十分严重,部分原因就在于农业范围基本圈死在了城市中心以外的区域。导致许多新的一代青少年连南瓜长树上还是长藤上都不知道,而生产性园林景观就能够充分的避免这一点,让人们在日常生活点滴中就能过获得更多的生活常识。

生产性城市景观自提出以来就一直是许多国家的热门研究课题,巴塞罗那特雷斯突仑斯公园就是在研究中诞生的产物。设计者们的理念是为城市打造一个在未来能够自给自足的可持续生态环境[10]。生产性城市景观不仅仅在于打造生产性的城市公园景观,而是还需考虑各色开放性空间和可利用的墙体结构组织,如:墙体、屋顶等,为建造多维生态圈而尝试不同平立面结构。由此形成整体的城市景观,并为周边环境提供物质资源,成为人群与城市景观良好的互动场所。生产性不仅仅体现在能为人们提供果蔬食物,充分利用周围环境资源也是生产性城市景观的一方面[3]。充分利用回收雨水、提高资源利用率既可降低能量消耗也可以达到景观效果为城市带来好的生态效应,人们生产的易降解垃圾,如厨余等,也能由生产性城市景观进行降解吸收。虽然并没有给人们提供蔬果食物,但这种生产性城市景观在朝夕间就为人们以绝对生态的方式消耗掉了本因投入更多人力物力才能做得到的事情。充分利用墙体结构组织,既可扩大绿化范围、增加生产面积,又会产生一系列的正面效果。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屋顶进行生产性景观覆盖,在酷暑就能够起到隔热降低室温,于是空调、风扇等降暑措施就可以减少使用、降低生活能耗[11]。

随着中国老龄化时期的到来,生产性城市景观能够提供给老年人们互相交流、共同摆花弄草的平台。儿童耳濡目染,也能收获到许多他们完全陌生的生活常识,既能给周边人群提供物质资源又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生产型城市景观更是符合低能耗原理与物质循环原则。生产性城市景观这一模式的建立就是努力为了让城市内部实现自给自足,只是需扩大景观范围,见缝插针的实现平面与立面相结合的立体生态环境网,进而实现城市边缘地带的发展[4]。

纵使生产性城市景观有诸多好处,它的实际执行是十分困难的,这也是它迟迟没有广泛应用的原因。第一,这种城市景观模式并不为广泛群众所接受,许多人对农耕业有着执着的偏见,脑海中早就有了固定的模式——农村=农耕业,对于农耕业形成新型的城市景观呲之以鼻。于是,如何能把外在景观和满足需求两方面顾周全,成了景观设计师们需要攻克的难题。第二,作为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城市景观,它的可持续性一部分在于人群的道德品质。如果长什么就摘什么,甚至还把种苗连根拔走,那么,它就不会有发展。当然,首先计划好完善的管理方案也是有必要的。第三,在很多方面,技术远跟不上理论,无论是在建立立面与平面的立体生态环境网,还是通过景观的方式周期性的解决周边环境所产生的废弃物,这些问题都还没有完善的技术方案来得到彻底的解决。这些现象都是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身边,无论社会再怎么进步,这些现象也会完全性的消失。可是我们也不能够舍弃这么一个两全其美的模式,于是,每年都有研究学者针对这一模式提出各种方案。

生产性城市景观这一概念的提出就是为了优化城市生态系统,为使城市生态系统尽量恢复千百年来自然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如果说从城市边缘地带存在起城市开始慢慢脱离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