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学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陵学院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工学、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协调 发展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建设的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

学校坐落在我国青铜文化发祥地之一, 素有“中国古铜都”之称的区域交通枢纽、 沿江 生态山水名城——安徽省铜陵市,其前身为铜陵财经专科学校,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 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铜陵学院。

2009年9月,被批准为安徽省省级示范应用型 本科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2012年12月,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 校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教育厅授予“国家级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人才培养基 地”。


中文名: 英文名: 简称: 创办时间: 类别: 学校类型: 属性: 所属地区: 现任校长: 知名校友: 主管部门: 校训:
铜陵学院 TongLing University 铜大 1958年 公立大学 财经 安徽重点建设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 安徽铜陵 丁家云 沈浩、薛荣年 安徽省人民政府 明德尚能,博学日新
学校地址:
安徽省铜陵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翠湖四 路东段1335号 普通文理科:志愿填报代码2555;中韩 合作(2+2) :志愿填报代码2556 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
学校代码:
主要奖项:
省级示范型本科高校 安徽省文明单位
国家特色专业: 省级特色专业: 办学定位 : 在校生: 主要院系:
2个 7个 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 18910人(截止2014年6月) 会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等
学校简介
铜陵学院坐落于素有“中国古铜都”之称的安徽省铜陵市,迄今已有50多年办学历史。

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升格为铜陵学院。

2009年10月,学校获 批为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并于2013年通过了项目验收。

2012年12月, 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现有翠湖、育秀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 1310亩(约873630平方米) ,各类校舍 面积33.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222多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09万册,中 外文期刊1500余种。

现有教职工822人,其中专任教师670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13人, 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96人,外聘教师201人。

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7209人,成人教育 在籍生1761人。

学校现有会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金融学院、经济学院、外国 语学院、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 法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等12个学院,另设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 院等教学机构。

现有49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理学、艺术学、 法学等7大学科门类。

建有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以及光电 子应用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铜文化研究所等16个科研机构。

编辑出版学术刊物《铜 陵学院学报》 。

铜陵学院是安徽省仅有的两所财经类高校之一, 是全省财税干部的重要培训基地, 每年 承接着大量来自省内外各地的财税干部培训业务。

拥有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2个国家级 特色专业, 财务管理专业成为国家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铜陵学院与铜陵化 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管理学实践教育基地”获批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项 目,又成功获批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项目。

此外,建有金融学、市场 营销、财务管理等7个省级特色专业, 《管理学》 、 《税法学》 、 《成本会计》 、 《金融学》等13 门省级精品课程,会计实务实验室、经济管理实验实训中心等6个省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

学校坚持以服务地方、 服务生产建设一线为主的应用性科学研究方向, 科研投入不断加 大,科研实力显著增强。

现有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 4人。

近3年获得各级各类科 研课题545项,教师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000多篇。

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 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1项,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处于前列。


历史沿革
铜陵师范学校
1958年,铜陵市第一中学(师范班)创建。

1960年,铜陵市第一中学(师范班)改建为铜陵师范学校1961年铜陵师范学校停办。

1970年,铜陵五七干校(师资班)创建。

1978年,铜陵五七干校(师资班)改建为铜陵师范学校。

1979年,铜陵市第十中学并入(合署)铜陵师范学校。




1982年,铜陵师范学校独立办学。

1984年,铜陵市长江路小学、铜陵市人民幼儿园并入铜陵师范学校。


安徽冶金工业学校
1958年,安徽省铜官山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创建,安徽省铜官山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升格 为安徽省铜官山矿冶专科学校 1960年,安徽省铜官山矿冶专科学校更名为安徽省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 1962年,安徽省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部分)改建为铜陵有色金属工业公司半工半 读真的技术学校; 安徽省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撤销; 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 (大专部) 并入安徽机械学院,后更名为安徽工学院,现并入合肥工业大学。

1963年,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中专部)参与合并组建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现 发展为安徽工业大学。

1978年,铜陵有色金属工业公司半工半读真的技术学校更名为铜陵有色金属工业学校, 铜陵有色金属工业学校更名为安徽冶金工业学校。

1978年,安徽劳动大学(铜陵师范专科班)创建1979年安徽劳动大学(铜陵师范专科 班)更名为安徽师范大学(铜陵专科学校) 。

1983年,安徽师范大学(铜陵专科学校)升格为铜陵财经专科学校。

2002年,铜陵财经高等专科学校、铜陵师范学校、安徽冶金工业学校合并升格为铜陵 学院 。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光电子应用安徽省工程技术中心 区域经济研究所 农村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 教育教学研究所 铜文化研究中心 现代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 铜刻艺术研发中心 有色金属与加工工程研究所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铜陵学院图书馆创建于1978年,前身为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图书馆。

2000年9月,铜陵师


范学校与铜陵有色冶金工业学校并入我校,2002年3月我馆正式更名为铜陵学院图书馆。

图书馆建筑面积28800㎡, 使用面积23353㎡, 由育秀校区和翠湖校区两个图书馆组成。

馆藏现有纸质藏书近110万册,电子图书108万种,各类中外文期刊1500余种,报纸132种, 中外文数据库26种。

2002年,图书馆采用“妙思文献管理集成系统”,实现了采访、编目、典藏、流通、 阅览、公共查询、期刊管理、统计信息和读者信息查询等全部业务流程的自动化、网络化管 理,实现网上续借、图书推荐、发布新书通报等功能。

图书馆藏书以经济、管理学文献为主体,兼有工学、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 形成多类型、 多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

近年来图书馆逐步建立与高水平大学图书馆管理规 范相适应、同时兼顾自身特点的管理运行制度和业务流程,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范 围, 深化服务内涵。

随着“铜陵数字图书馆”的建成和使用, 图书馆数字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2011年9月,我院图书馆成功与“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和“安徽省 CALIS 管理中心”签订了三方资源共享和服务协议,成为安徽省高校为数不多的 CALIS 正 式成员馆,我院师生能够享用本馆和本馆以外700余所高校图书馆的海量数字资源。

并且安 徽省 CALIS 管理中心已推荐我馆向教育部 CALIS 中心申报特色数字图书馆。

目前我馆可向读者提供阅览、外借、文献检索、情报咨询、科技查新、网络服务等多类 型、多方式、多层次的服务。

实行全开架、大流通服务方式。

图书馆现有对外借阅处7个, 阅览室9个、自修室2个,电子阅览室2个。

周开放时间达105小时,电子资源每周7×24小时 开放。

全馆现设有办公室、阅览部、流通部、采编部、技术情报部、参考咨询部、文检课教学 研究室、中国青铜文化研究所等部门,现有工作人员47人,其中研究馆员1名,副研究馆员 4名,馆员13名;博士1名,硕士3名,研究生班毕业9名。

主持省部级、市厅级、校级科研 项目17项。

学术期刊 《铜陵学院学报》创建于1999年,曾用刊名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学报。


合作交流
铜陵学院与美国、英国、法国、爱尔兰、韩国、阿根廷等国家和台湾地区10余所高校 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

2005年,铜陵学院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联合成立了“安徽 省西班牙语培训中心”;2012年,铜陵学院与韩国又松大学联合开展了“2+2”合作办学; 与美国、爱尔兰、法国等国家的高校开展“3+1+1”、“2+2”等形式的合作办学项目,并 与友好高校互派访问学者;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名校联合开展 硕士学位培养。


科研成果


学校坚持以服务地方、 服务生产建设一线为主的应用性科学研究方向, 科研投入不断加 大,科研实力显著增强。

现有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 4人。

近3年获得各级各类科 研课题545项,教师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000多篇。

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 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1项,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处于前列。


办学规模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822人,其中专任教师670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13人,具有博士、硕 士学位教师496人,外聘教师201人。

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7209人,成人教育在籍生1761人。


教学建设
国家级特色专业
会计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省级特色专业
会计学 财务管理 金融学 自动化 国际经济与贸易 市场营销 劳动与社会保障
国家精品课程
课程名称 《成本会计》 《税法》 《金融学》 课程建设院部 会计学院 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 金融学院
省级精品课程


课程名称 《国际经济学》 《经济法》 《会计学基础》 《中级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税收学》 《社会保障概论》 《税法》
课程建设院部 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 会计学院 会计学院 会计学院 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法学院
课程名称 《管理学》 《Visual1FoxPro 程序设计》 《网站开发与网页制作》 《机械制图(机类) 》 《电路》 《应用金融学》 《金融学》
课程建设院部 工商管理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 金融学院 金融学院
培训机构
机构名称 公务员培训中心 大学英语教学部 西班牙语培训中心 日韩语培训中心 所属院部 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院系专业
院系 会计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财税与公 共管理学 院 金融学院 保险学、金融学、投资学、金融工程 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税收学 专业 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 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质量管理工程


经济学院 文学与艺 术传媒学 院 机械工程学院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统计学
汉语言文学、广告学、音乐表演、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美术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机械电子工程 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联网工程、数字媒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体技术 建筑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 法学院 外国语学院 土木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地理信息系统 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法学、社会工作、知识产权 英语、商务英语
办学实力
建校以来, 学校共为社会输送4万多名合格专门人才, 毕业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

学校招生第一志愿满足率、新生报到率和毕业生就业率均居于全省本科院校前列,2007年, 该校经济类、管理类专业本科第一志愿满足率超过155%,本科新生报到率达到了99.8%, 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37%。

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连续四年新生第一志愿录取率皆为100%,文科 最低录取线分别超出安徽省二本控制线10分、13分、15分、22分,理科最低录取线分别超 出安徽省二本控制线21分、25分、33分、27分。

毕业生就业率连续6年达到95%以上。


院部简介
会计学院
会计学院是铜陵学院最早设立的专业院部之一,现有教职工 51人,其中其中正、副教 授23人,讲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含在读博士)的教师9人、硕士学位的教师21人;省级 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坛新秀4人;在校学生3200人。

会计学院现设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和资产评估四个本科专业,另设有中韩 “2+2” 合作培养本科生和“卓越会计师教育培养计划”两个特色班,同时设有现代财务 与会计研究所、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协同创新中心。

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会计学院不 断加大教学基本条件建设,现建有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审计信息化实


验室和财务数据分析与风险控制实验室, 同时积极探索“三进入、 三延伸”开放式教学模式, 与20多家企业合作共建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铜陵学院-铜陵化学工业集团公司 管理学实践教育基地” 2013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工商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是铜陵学院最早设立的专业院部之一,其前身是1983年成立的铜陵财经 高等专科学校计统系, 1995年更名为经管系, 2008年更名为工商管理系。

在此基础上, 2013 年成立工商管理学院。

目前,本院在校学生150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32人,其中教授3人, 副教授7人;博士(含在读)3人,硕士以上学历学位的教师占90%以上;并有7人去美国路 易斯安那学院、台湾科技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访学;省级教坛新秀2人,校级学术带头人 1人,校级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

学院设有市场营销、 人力资源管理、 物流管理、 电子商务、 质量管理工程五个本科专业。

其中“市场营销”是省级特色专业; “物流管理”是“全省十佳物流院校优秀专业”; “电 子商务”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质量管理工程”是 填补安徽省专业空白的新设专业。

工商管理应用型教学团队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管理学》 课程是省级精品课程。

本院建有管理综合实验室、ERP 实验室、物流管理实验室、电子商 务实验室、 人力资源管理多功能实训平台、 皖中南地区企业管理实战演练平台等多个专业实 验室和实训演练平台。


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是铜陵学院最早设立的专业院部之一, 学院前身为铜陵财经专科学 校财税系,1983年开始招收专科生,200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现有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 事业管理及税收学三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约600人。

学院现设有4个教学机构即劳动与社会保障教研室、公共事业管理教研室、税收学教研 室、财税与公共管理实验室,2个科研机构即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所、区域经济与地方财政 协同创新研究中心,1个培训机构即公务员培训中心。

学院现有在职教师2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博士2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 级教学名师2人。

学院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着力加强教学工程项目建设、改善教 学条件。

目前,拥有省级精品课程《税法学》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社会保障概论》 、 《税 收学》以及劳动与社会保障及税收学两个特色专业、财税教学团队、公共管理实验实训示范 中心等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 建有校内公共管理综合模拟实验室及财税一体化模拟实验室 (与会计学院共建) 。

2008年以来,共有54人次获得校级优秀教师、教坛新秀、教学基本功 竞赛、精彩一课、教学质量优秀奖、教学成果奖等教学方面的表彰或荣誉。

多年来,学院就 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综合素质高、职业胜任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




金融学院
金融学院学科专业发展历史应追溯为1994年的投资管理专科专业,一直到1998年的投 资理财专科专业、2002年的金融保险专科专业和2005年的金融学本科专业、2007年的保险 学本科专业、2009年的投资学本科专业、2012年的金融工程本科专业。

2008年金融学系成 立后进行了大金融学科专业的重组, 形成“两本+两专”的专业格局。

2007年本专结构调整, 专科停止招生, 至此形成了金融学系组建后大金融学学科专业的完整体系: 金融学、 投资学、 保险学、金融工程四大本科专业。

学院已经为社会输送人才达2100多人。

目前在校本科生近1500人。

教职员工35人,专 任教师24人。

副高以上职称6人,博士2人。

4个专业教研室,1个皖江城市带应用型金融实 验示范中心区,2个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和实训中心,1个公司金融研究所。

金融学科经过 建设和发展, 得以迅速成长, 尤其是经过整合经济学门类的金融学科建设已经取得了标志性 成果。


经济学院
铜陵学院经济学院前身为经济贸易系,成立于2002年。

现下设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研室、 经济学教研室和统计学教研室。

建成国际贸易教研室、多维调查实验室和经济分析实验室。

成立民营经济研究所、农村经济文化研究所和铜陵市职业经理人协会等科研机构。

学院现有教职工32人,其中专任教师26名。

在专职教师中,教授4名(占15.4%) ,副 教授6名(23.1%) ,博士5名(占19.2%) ,硕士或中级以上职称25名(占96.2%) ;享受国 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安徽 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各1名。

在年龄结构上,学院大力培养引进中青年教师,55岁以下教授 比例达到50%,目前,中青年学术骨干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

另外,从安徽大学、安徽工业 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等高校聘请客座教授8人,在国家级学术团体中担任常务理事的2人次, 在安徽省各类学术团体任副会长或理事8人次,被聘请为政府决策机构研究员3人。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始建于1978年(前身为铜陵学院外语系) ,现有英语、商务英语两个本科专 业,下设专业基础、专业素养、大学外语等6个教研室。

此外,设有西班牙语培训中心、日 韩语培训中心等机构。

学院2003年开始招收英语专业本科生,2012年开始招收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现有在 校本科生600余人、专任教师60余人、外籍教师5人。

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5人,讲师30人; 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0余人、在读博士4人;省级教学名师1名。

学院现有数字语言实验 室12个、商务英语实训室1个、智能型自主学习中心1个;专业资料室1个,订阅国内外专业 期刊杂志40余种。




长期以来,外国语学院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注重科研创新工作,积极开展国际交流 合作。

2003年以来,学院教师参与教育部教研课题1项,主持省厅级教科研课题9项,发表 省级以上学术论文150余篇;每年举办全国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考试通过率居全省同类 学校前列;2010年,设立了剑桥商务英语证书(BEC)安徽财经大学考点铜陵学院分考场, 为学生考证、 增强就业竞争力提供了方便。

外国语学院还积极参与学校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 利斯大学、美国 Bridgeport 大学、韩国又松大学的合作项目,承担“安徽省西班牙语培训 中心”西语教学任务,并积极推举优秀师生到国外学习与工作。

近年来,外国语学院紧紧围绕“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的办学定位,以培养基础理 论扎实, 综合素质高, 实践能力强, 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外语本科人才为目标, 狠抓学风建设,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毕业生以其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综合素质,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法学院
1994年铜陵财专设置经济法专业,隶属于当时的德育室;1995年学校系部调整时,法 科并入经管系; 2006年1月法科并入法政系; 2013年学校以法学类专业为基础设置独立的二 级学院——法学院。

法学院现开设法学、社会工作和知识产权3个本科专业。

设有法学、社会工作、知识产 权和实践教学教研室,以及公司法研究所,在校生600人左右。

法学院现有教职工28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5名,博士4名(含在读博士) ,具有律 师或司法资格教师10名,具有社会工作师资格教师4名,具有挂职锻炼经历或行业背景的教 师20名,专业教师整体教学素养较高,且大都属于“双师”型教师。

法学院在校内外建有铜陵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铜陵学院工作站、铜陵学院模拟法庭、 铜陵市中级人民法院、铜陵市知识产权局、铜陵市儿童福利院等 20余个实习与实践基地。

已培养的十余届法律专业毕业生,在省内外公、检、法及公证处、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工作, 享有较高的声誉。


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
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是 2008年6月在前基础教育系中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和艺术系基础 上组建成立的。

目前在校生1000余人,有汉语言文学、广告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音乐表演和美术学(绘画方向)6个本科专业,现有教职工102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 职称人员3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63人。

有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省教 学名师1人,省教坛新秀1人,铜陵市学科带头人2人。

同时还聘请了一批省内外颇有影响的 学者、专家、艺术家和企业家为客座教授。

近3年,教师共发表各级各类论文20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近40项,参编教材多部。

有多名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各种艺术和教学大赛中获奖。

该院紧紧围绕“应用型、地方性、


开放式”办学定位,牢固树立“办学为了学生、育人依靠教师”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个性,提倡包容,因材施教,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竞赛和学术科技活动。

近3年,学生获得校级以上荣誉的共有150多项。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每年均达到95%。

该院设计类专业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现代铜艺设计教学实验平台为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项目。

16500平方米的新艺术楼正在建设中。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铜陵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现有教职工8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0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44人;博士5人、在读博士5人、硕士56人。

设有六个教研室、实验实训中心、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研究所。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5个。

主持2项部级科研项目、37项省级科研项目(其中重点项目2项),参与6项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

一门省级精品课程和两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

公开发表教研科研论文400多篇(其中SCI收录25篇、EI收录30篇、CSCD收录12篇)。

出版论著、教材19部。

获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项。

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五个本科专业。

全日制在校学生1100余人,已培养合格毕业生2700余人,就业率高,社会反映好,多数毕业生已成为单位业务骨干和管理骨干。

应届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比例10%左右。

电气工程学院
铜陵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是我校成立较早的学院之一,现有教职工54人,教师47人,其中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占70.2%,正副教授占40.4%。

我学院现开设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五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近3000人。

设有电路分析、电子技术、电机拖动、工厂供电、PLC、传感器、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信号与系统、高频电路、DSP、单片机等常规实验室外,还与美国通用电气GE Fanuc公司共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自动化系统实验实训中心,“新能源与智能电网集成实验室”为中央财政支持建设项目。

电气工程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等方向取得了多项成果。

自动化工程实习(实训)中心为安徽省实验示范中心,自动化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和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卓越工程师质量工程项目并取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4项。

此外,电气工程学院先后与安徽蓝盾光电子、浙江华为、安徽电信工程公司定向合作培养毕业生,聘请企业工程师和管理人员为毕业生提供全面指导,使毕业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