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YS瞬态分析

ANSYS瞬态分析
ANSYS瞬态分析

三种求解方法

瞬态动力学分析可采用三种方法:完全(Full)法、缩减(Reduced)法及模态叠加法。ANSYS/Professional产品中只允许用模态叠加法。在研究如何实现这些方法之前,让我们先探讨一下各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完全法

完全法采用完整的系统矩阵计算瞬态响应(没有矩阵缩减)。它是三种方法中功能最强的,允许包括各类非线性特性(塑性、大变形、大应变等)。

注─如果并不想包括任何非线性,应当考虑使用另外两种方法中的一种。这是因为完全法是三种方法中开销最大的一种。

完全法的优点是:

·容易使用,不必关心选择主自由度或振型。

·允许各种类型的非线性特性。

·采用完整矩阵,不涉及质量矩阵近似。

·在一次分析就能得到所有的位移和应力。

·允许施加所有类型的载荷:节点力、外加的(非零)位移(不建议采用)和单元载荷(压力和温度),还允许通过TABLE数组参数指定表边界条件。

·允许在实体模型上施加的载荷。

完全法的主要缺点是它比其它方法开销大。

模态叠加法通过对模态分析得到的振型(特征值)乘上因子并求和来计算结构的响应。此法是ANSYS/Professional程序中唯一可用的瞬态动力学分析法。

模态叠加法的优点是:

·对于许多问题,它比缩减法或完全法更快开销更小;

·只要模态分析不采用PowerDynamics方法,通过命令将模态分析中施加的单元载荷引入到瞬态分析中;

·允许考虑模态阻尼(阻尼比作为振型号的函数)。

模态叠加法的缺点是:

·整个瞬态分析过程中时间步长必须保持恒定,不允许采用自动时间步长;

·唯一允许的非线性是简单的点点接触(间隙条件);

·不能施加强制位移(非零)位移。

缩减法通过采用主自由度及缩减矩阵压缩问题规模。在主自由度处的位移被计算出来后,ANSYS可将解扩展到原有的完整自由度集上。(参见“模态分析”中的“矩阵缩减”部分对缩减过程的详细讨论。)

缩减法的优点是:

·比完全法快且开销小。

缩减法的缺点是:

·初始解只计算主自由度的位移,第二步进行扩展计算,得到完整空间上的位移、应力和力;

·不能施加单元载荷(压力,温度等),但允许施加加速度。

·所有载荷必须加在用户定义的主自由度上(限制在实体模型上施加载荷)。

·整个瞬态分析过程中时间步长必须保持恒定,不允许用自动时间步长。

·唯一允许的非线性是简单的点—点接触(间隙条件)。

(1)完全法施加载荷

下表总结了瞬态动力分析允许施加的载荷。除惯性载荷外,其他载荷可以施加到实体模型(关键点、线和面)或有限元模型(节点和单元)上。<>的§2.3.4施加载荷对各类载荷有详细的介绍。在分析中,可以施加、运算或删除载荷。关于实体模型载荷—有限元载荷之间关系的讨论参见<>第二章载荷。还可以利用一维表(TABLE类型数组)来施加随时间变化的边界条件,详情参见§2.3.4.2.1使用TABLE类型数组参数施加载荷。

瞬态动力学分析中可用的载荷

载荷类型范畴更多信息参见:

Displacement:

UX,UYUZ

约束

ROTX,ROTY,ROTZ

Force,Moment:

FX,FY,FZ

MX,MY,MZ

Pressure:PRES 面载荷

Temperature:TEMP

体载荷

Fluence:FLUE

Gravity,Spinning等惯性载荷

完全法瞬态分析的典型命令流

下面给出的是可以概括用完全法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的过程的输入命令流:

!Build the Model

/FILNAM,...!Jobname

/TITLE,...!Title

/PREP7!Enter PREP7

---

---!Generate model

---

FINISH

!Apply Loads and Obtain the Solution

/SOLU!Enter SOLUTION

ANTYPE,TRANS!Transient analysis

TRNOPT,FULL!Full method

D,...!Constraints

F,...!Loads

SF,...

ALPHAD,...!Mass damping

BETAD,...!Stiffness damping

KBC,...!Ramped or stepped loads

TIME,...!Time at end of load step

AUTOTS,ON!Auto time stepping

DELTIM,...!Time step size

OUTRES,...!Results file data options

LSWRITE!Write first load step

---

---!Loads,time,etc.for2nd load step

---

LSWRITE!Write2nd load step

SA VE

LSSOLVE,1,2!Initiate multiple load step solution

FINISH

!

!Review the Results

/POST26

SOLU,...!Store solution summary data

NSOL,...!Store nodal result as a variable

ESOL,,,,!Store element result as a variable

RFORCE,...!Store reaction as a variable

PLV AR,...!Plot variables

PRV AR,...!List variables

FINISH

/POST1

SET,...!Read desired set of results into database

PLDISP,...!Deformed shape

PRRSOL,...!Reaction loads

PLNSOL,...!Contour plot of nodal results

PRERR!Global percent error(a measure of mesh adequacy)

---

---!Other postprocessing as desired

---

FINISH

(2)模态叠加法施加载荷

“模态分析”中已经介绍过模态分析的方法,这里必须注意下面几点:

·模态提取法应为子空间法,分块Lanczos法(缺省)、缩减法、子空间法、PowerDynamics 法或QR法(非对称法或阻尼法不能用于模态叠加法)。另外,PowerDynamics法无法创建载荷矢量;

·务必提取出可能对动力学响应有贡献的所有模态;

·如果采用缩减法提取模态,则一定要在那些定义了力和间隙条件的节点处指定主自由度;

·如果使用QR法提取模态,必须在前处理或模态分析过程中指定所需阻尼(在模态叠加法瞬态动力分析中指定的阻尼将被忽略)。此时,可以指定、、、DAMP或单元阻尼;不能指定和;

·如果有位移约束,指定之。如果约束是在模态叠加法的瞬态分析求解过程中指定的而不是在模态分析求解中指定,这些约束将被忽略;

·如果在瞬态动力学分析中需要单元载荷(压力、温度、加速度等等),则必须在模态分析中施加它们。这些载荷在模态分析中将被忽略,但程序会计算出一个载荷向量并将其写入振型文件(Jobname.MODE),然后可以在瞬态分析中用这个载荷向量;

·模态叠加法不要求扩展模态。(但如果要观察振型,则必须扩展振型。);

·在模态分析与瞬态分析之间不能改变模型数据(例如节点旋转)。

因此在模态叠加法中不能施加压力,否则最后结果全部为0

模态叠加法瞬态分析的典型命令流

下面是典型的用模态叠加法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的输入命令流:

!Build the Model

/FILNAM,...!Jobname

/TITLE,...!Title

/PREP7!Enter PREP7

---

---!Generate model

---

FINISH

!Obtain the Modal Solution

/SOLU!Enter SOLUTION

ANTYPE,MODAL!Modal analysis

MODOPT,REDU!Reduced method

M,...!Master DOF

TOTAL,...

D,...!Constraints

SF,...!Element loads

ACEL,...

SA VE

SOLVE

FINISH

!Obtain the Mode Superposition Transient Solution

/SOLU!Re-enter SOLUTION

ANTYPE,TRANS!Transient analysis

TRNOPT,MSUP,...!Mode superposition method

LVSCALE,...!Scale factor for element loads

F,...!Nodal Loads

MDAMP,...!Modal damping ratios

DELTIM,...!Integration time step sizes

LSWRITE!Write first load step(Remember:the first load step

---!is solved statically at time=0.)

---

---!Loads,etc.for2nd load step

TIME,...!Time at end of second load step

KBC,...!Ramped or stepped loads

OUTRES,...!Results-file data controls

---

LSWRITE!Write2nd load step(first transient load step) SA VE

LSSOLVE!Initiate multiple load step solution

FINISH

!Review results of the mode superposition solution

/POST26!Enter POST26

FILE,,RDSP!Results file is Jobname.RDSP

SOLU,...!Store solution summary data

NSOL,...!Store nodal result as a variable

PLV AR,...!Plot variables

PRV AR,...!List variables

FINISH

!Expand the Solution

/SOLU!Re-enter SOLUTION

EXPASS,ON!Expansion pass

NUMEXP,...!No.of solutions to expand;time range OUTRES,...!Results-file data controls

SOLVE

FINISH

!Review the Results of the Expanded Solution

/POST1

SET,...!Read desired set of results into database PLDISP,...!Deformed shape

PRRSOL,...!Reaction loads

PLNSOL,...!Contour plot of nodal results

PRERR!Global percent error(a measure of mesh adequacy) ---

---!Other postprocessing as desired

---

FINISH

瞬态动力学分析

第16章瞬态动力学分析 第1节基本知识 瞬态动力学分析,亦称时间历程分析,是确定随时间变化载荷作用下结构响应的技术。它的输入数据是作为时间函数的载荷,可以是静载荷、瞬态载荷和简谐载荷的随意组合作用。输出数据是随时间变化的位移及其它导出量,如:应力、应变、力等。 用于瞬态动力分析的运动方程为: []{}[]{}[]{}() {}t F M= u + + C K u u 其中:式中[M]为质量矩阵;[C]为阻尼矩阵;[K]为刚度矩阵。 所以在瞬态动力分析中密度或质点质量、弹性模量及泊松比、阻尼等因素均应考虑,在ANSYS分析过程中密度或质量、弹性模量是必须输入的,忽略阻尼时可以选忽略选项。 瞬态动力学分析可以应用于承受各种冲击载荷的结构,如:炮塔、汽车车门等,应用于承受各种随时间变化载荷的结构,如:混凝土泵车臂架、起重机吊臂、桥梁等,应用于承受撞击和颠簸的办公设备,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等,同时ANSYS在瞬态动力学分析中可以使用线性和非线性单元(仅在完全瞬态动力学中使用)。材料性质可以是线性或非线性、各向同性或正交各项异性、温度恒定的或温度相关的。分析结果写入jobname.RST文件中。可以用POST1和POST26观察分析结果。 ANSYS在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中可以采用三种方法,即Full(完全)法、Reduced(缩减)法和Mode Superposition(模态叠加)法。ANSYS提供了各种分析类型和分析选项,使用不同方法ANSYS软件会自动配置相应选择项目,常用的分析类型和分析选项如表16-1所示。

在瞬态分析中,时间总是计算的跟踪参数,在整个时间历程中,同样载荷也是时间的函数,有两种变化方式: Ramped :如图16-1(a )所示,载荷按照线性渐变方式变化。 Stepped :如图16-1(b )所示,载荷按照解体突变方式变化。 图16-1 载荷增加方式 渐变与突变 依据载荷变化方式可以将整个时间历程划分成多个载荷步(LoadStep ),每个载荷步代表载荷发生一次突变或一次渐变阶段。在每个载荷步时间内,载荷增量又可以划分多个子步(Substep ),在子步载荷增量的条件下程序进行迭代计算即Iteriation ,经过多个子步的求解实现一个载荷步的求解,进而求出多个载荷步的求解实现整个载荷时间历程的求解。 利用ANSYS 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时可以在实体模型或有限元模型上施加下列载荷:约束(Displacement )、集中力(Force )、力矩(Moment )、面载荷(Pressure )、体载荷(Temperature 、Fluence )、惯性力(Gravity ,Spinning ,ect.)。 在ANSYS 中,进行多载荷步加载的基本方法常用有三种:(1)连续多载荷步加载法。 (2)定义载荷步文件批加载法。(3)定义表载荷加载法。 第2节 瞬态动力学分析实例 案例1——自由度弹簧质量系统瞬态分析 LOAD (a) Ramped (b ) Stepped

ansys中的热分析

【转】热-结构耦合分析 知识掌握篇2009-05-31 14:09:19 阅读13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热-结构耦合问题是结构分析中通常遇到的一类耦合分析问题.由于结构温度场的分 布不均会引起结构的热应力,或者结构部件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材料受到温度的影响会发生性能的改变,这些都是进行结构分析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为此需要先进行相应的热分析, 然后在进行结构分析.热分析用于计算一个系统或部件的温度分布及其它热物理参数,如热量的获取或损失,热梯度,热流密度(热通量)等.本章主要介绍在ANSYS中进行稳态,瞬态热分析的基本过程,并讲解如何完整的进行热-结构耦合分析. 21.1 热-结构耦合分析简介 热-结构耦合分析是指求解温度场对结构中应力,应变和位移等物理量影响的 分析类型.对于热-结构耦合分析,在ANSYS中通常采用顺序耦合分析方法,即 先进行热分析求得结构的温度场,然后再进行结构分析.且将前面得到的温度场作 为体载荷加到结构中,求解结构的应力分布.为此,首先需要了解热分析的基本知 识,然后再学习耦合分析方法. 21.1.1 热分析基本知识 ANSYS热分析基于能量守恒原理的热平衡方程,用有限元法计算各节点的温 度,并导出其它热物理参数.ANSYS热分析包括热传导,热对流及热辐射三种热传 递方式.此外,还可以分析相变,有内热源,接触热阻等问题. 热传导可以定义为完全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或一个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由于温度梯度而引起的内能的交换.热对流是指固体的表面和与它周围接触的流体之间,由于温差的存在引起的热量的交换.热辐射指物体发射电磁能,并被其它物体吸收转变为热的热量交换

ANSYS热分析指南与经典案例

第一章简介 一、热分析的目的 热分析用于计算一个系统或部件的温度分布及其它热物理参数,如热量的获取或损失、热梯度、热流密度(热通量〕等。 热分析在许多工程应用中扮演重要角色,如内燃机、涡轮机、换热器、管路系统、电子元件等。 二、ANSYS的热分析 ?在ANSYS/Multiphysics、ANSYS/Mechanical、ANSYS/Thermal、ANSYS/FLOTRAN、ANSYS/ED五种产品中包含热分析功能,其中 ANSYS/FLOTRAN不含相变热分析。 ?ANSYS热分析基于能量守恒原理的热平衡方程,用有限元法计算各节点的温度,并导出其它热物理参数。 ?ANSYS热分析包括热传导、热对流及热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此外,还可以分析相变、有内热源、接触热阻等问题。 三、ANSYS 热分析分类 ?稳态传热:系统的温度场不随时间变化 ?瞬态传热:系统的温度场随时间明显变化 四、耦合分析 ?热-结构耦合 ?热-流体耦合 ?热-电耦合 ?热-磁耦合 ?热-电-磁-结构耦合等

第二章 基础知识 一、符号与单位 W/m 2-℃ 3 二、传热学经典理论回顾 热分析遵循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 ● 对于一个封闭的系统(没有质量的流入或流出〕 PE KE U W Q ?+?+?=- 式中: Q —— 热量; W —— 作功; ?U ——系统内能; ?KE ——系统动能; ?PE ——系统势能; ● 对于大多数工程传热问题:0==PE KE ??; ● 通常考虑没有做功:0=W , 则:U Q ?=; ● 对于稳态热分析:0=?=U Q ,即流入系统的热量等于流出的热量; ● 对于瞬态热分析:dt dU q = ,即流入或流出的热传递速率q 等于系统内能的变化。 三、热传递的方式 1、热传导 热传导可以定义为完全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或一个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由于温度梯度而引起的内能的交换。热传导遵循付里叶定律:dx dT k q -='',式中''q 为热流

瞬态动力学分析

瞬态动力学分析 瞬态动力学分析(也称时间历程分析)是用于确定承受任意的随时间变化载荷的结构的动力学响应的一种方法。 本章将通过实例讲述瞬态动力学分析的基本步骤和具体方法。 瞬态动力学概论 弹簧阻尼系统的自由振动分析 任务驱动&项目案例

Note

Note

对话框,输入“ Note 图10-2 定义工作标题 )定义单元类型。选择主菜单中的Main Menu > Preprocessor > Element Type > Add/Edit/Delete 图10-3 Element Types对话框图10-4 Library of Element Types对话框 (3)定义单元选项。在如图所示的对话框中单击Options按钮,弹出COMBIN40 element type options对话框,如图10-5所示,在Element degree(s) of freedom K3下拉列表框中选择UX选项,在 Mass location K6下拉列表框中选择Mass at node J选项,如图10-5所示,单击OK按钮,回到如图10-3 所示的对话框。单击Close按钮关闭该对话框。 图10-5 COMBIN40 element type options对话框 )定义第一种实常数。选择主菜单中的Main Menu > Preprocessor > Real Constants > Add/Edit/ ·276·

Element Type for Real Note 图10-6 Real Constants对话框Element Type for Real Constants 10-7所示的对话框中选择Type 1 COMBIN40选项,单击OK按钮,弹出Real Constant Set Number1,for COMBIN40对话框,在Spring constant K1文本框中输入“10000”,在Mass M ”,在Limiting sliding force FSLIDE“1.875”,在Spring const(par to slide) K2 文本框中输入“30”,如图10-8所示,单击按钮。接着单击Real Constants对话框中的 关闭该对话框,退出实常数定义。 )创建节点。选择主菜单中的Main Menu > Preprocessor > Modeling > Create > Nodes > In Active CS Create Nodes in Active Coordinate System NODE Node number文本框中输入 图10-8 Real Constant Set Number1, 图10-9 生成第一个节点 for COMBIN40对话框 在Create Nodes in Active Coordinate System对话框的NODE Node number文本框中输入“2”,在 X,Y,Z Location in active CS文本框中输入“1、0、0”,单击OK按钮,屏幕显示如图10-10所示。 (6)打开节点编号显示控制。选择实用菜单中的 Plot Numbering Controls对话框,选中NODE Node numbers 所示,单击OK按钮。

Ansys 第 例瞬态热分析实例一水箱

第33例瞬态热分析实例——水箱 本例介绍了利用ANSYS进行瞬态热分析的方法和步骤、瞬态热分析时材料模型所包含的内容,以及模型边界条件和初始温度的施加方法。 33.1概述 热分析是计算热应力的基础,热分析分为稳态热分析和瞬态热分析,稳态热分析将在后面两个例子中介绍,本例介绍瞬态热分析。 33.1.1 瞬态热分析的定义 瞬态热分析用于计算系统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场和其他热参数。一般用瞬态热分析计算温度场,并找到温度梯度最大的时间点,将此时间点的温度场作为热载荷来进行应力计算。 33.1.2 嚼态热分析的步骤 瞬态热分析包括建模、施加载荷和求解、查看结果等几个步骤。 1.建模 瞬态热分析的建模过程与其他分析相似,包括定义单元类型、定义单元实常数、定义材料特性、建立几何模型和划分网格等。 注意:瞬态热分析必须定义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和比热。 2.施加载荷和求解 (1)指定分析类型, Main Menu→Solution→Analysis Type→New Analysis,选择 Transient。 (2)获得瞬态热分析的初始条件。 定义均匀的初始温度场:Main Menu→Solution→Define Loads→Settings→Uniform Temp,初始温度仅对第一个子步有效,而用Main Menu →Solution→Define Loads→Apply→Thermal→Temperature命令施加的温

度在整个瞬态热分析过程中均不变,应注意二者的区别。 定义非均匀的初始温度场:如果非均匀的初始温度场是已知的,可以用Main Menu→Solution→Define Loads→Apply→Initial Condit'n→Define 即IC命令施加。非均匀的初始温度场一般是未知的,此时必须先进行行稳态分析确定该温度场。该稳态分析与一般的稳态分析相同。 注意:要设定载荷(如已知的温度、热对流等),将时间积分关闭,选择Main Menu→Solution→Load Step Opts→Time/Frequenc→Time Integration→Amplitude Decay;设定只有一个子步,时间很短(如(0.01s)的载荷步, Main Menu→Solution→Load Step Opts→Time/Frequenc→Time →Time Step。 (3)设置载荷步选项。 普通选项包括每一载荷步结束的时间、每一载荷步的子步数、阶跃选项等,选择Main Menu→Solution→Load Step Opts→Time/Frequenc→Time-Time Step. 非线性选项包括:迭代次数(默认25),选择Main Menu→Solution→Load Step Opts→Nonlinear→Equilibrium Iter;打开自动时间步长,选择Main Menu→Solution→Load Step Opts→Time/Frequenc→Time→Time Step:将时间积分打开,选择Main Menu→Solution→Load Step Opts→Time/Frequenc→Time Integration→Amplitude Decay. 输出选项包括:控制打印的输出,选择Main Menu→Solution→Load Step Opts→Output Ctrls→Solu Printout; 结果文件的输出,选择Main Menu →Solution→Load Step Opts→Output Ctrls→DB/Results File.

ANSYS瞬态分析实例

例题:一根钢梁支撑着集中质量并承受一个动态载荷(如图1所示)。钢梁长为L,支撑着一个集中质量M。这根梁承受着一个上升时间为t1的值为F1 的动态载荷F(t)。梁的质量可以忽略,确定产生最大位移响应时的时间t max 和响应y max。 图1 钢梁支撑集中质量的几何模型 材料特性:弹性模量为2e5MPa,质量为M=0.0215t,质量阻尼为8; 几何尺寸为:L=450mm,I=800.6mm4,h=18mm; 载荷为:F1=20N,t1=0.075s GUI操作方式: 1.定义单元类型:Main Menu>Preprocessor>Element Type>Add/Edit/Delete,出现一个对话框,单击“Add”,又出现一个对话框,在对话框左面的列表栏中选择“Structural Beam”,在右面的列表栏中选择“2D elastic 3”,单击“Apply”,在对话框左面的列表栏中选择“Structural Mass”,在右边选择“3D mass 21”,单击“OK”,在单击“Options”,弹出对话框,设置K3为“2-D W/O rot iner”,单击“OK”,再单击“Close”。 2.设置实常数:Main Menu>Preprocessor>Real Constants> Add/Edit/Delete,出现对话框,单击“Add”,又弹出对话框,选择“Type1 BEAM3”,单击“OK”,

又弹出对话框,输入AREA为1,IZZ=800.6,HEIGHT=18,单击“OK”,在单击“Add”,选择Type 2 MASS21,单击“OK”,设置MASS为0.0215,单击“OK”,再单击“Close”。 3.定义材料属性:Main Menu>Preprocessor>Material Props>Material Modls,出现对话框,在“Material Models Available”下面的对话框中,双击打开“Structural>Linear>Elastic>Isotropic”,又出现一个对话框,输入弹性模量EX=2e5,泊松比PRXY=0,单击“OK”,单击“Materal>Exit”。 4.建立模型: 1)创建节点:依次单击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Nodes>In Active CS,在弹出对话框中,依次输入节点的编号1,节点坐标x=0,y =0,然后单击“Apply”,输入节点编号2,节点坐标x=450/2,y=0,然后单击“Apply”,输入节点编号3,节点坐标x=450,y=0。单击“OK”。2)创建单元:依次单击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Elements >Auto Numbered>Thru Nodes,弹出拾取框,拾取节点1和2,2和3,单击“OK”。 3)指定单元实常数: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Elements> Elem Attributes,弹出对话框,设置TYPE为2,REAL为2,单击“OK”。4)创建单元:依次单击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Elements >Auto Numbered>Thru Nodes,弹出拾取框,拾取节点2,单击“OK”。5.定义分析类型:Main Menu>Solution>Analysis Type>New Analysis,弹出对话框,选择Trasiernt,单击“OK”,又弹出对话框,选择Reduced,单击“OK”。6.设置分析选项:Main Menu>Solution>Analysis Type>Analysis Options,弹出对话框,单击“OK”。

ANSYS动力学分析

第5章动力学分析 结构动力学研究的是结构在随时间变化载荷下的响应问题,它与静力分析的主要区别是动力分析需要考虑惯性力以及运动阻力的影响。动力分析主要包括以下5个部分:模态分析:用于计算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模态。 谐波分析(谐响应分析):用于确定结构在随时间正弦变化的载荷作用下的响应。 瞬态动力分析:用于计算结构在随时间任意变化的载荷作用下的响应,并且可涉及上述提到的静力分析中所有的非线性性质。 谱分析:是模态分析的应用拓广,用于计算由于响应谱或PSD输入(随机振动)引起的应力和应变。 显式动力分析:ANSYS/LS-DYNA可用于计算高度非线性动力学和复杂的接触问题。 本章重点介绍前三种。 【本章重点】 ?区分各种动力学问题; ?各种动力学问题ANSYS分析步骤与特点。 5.1 动力学分析的过程与步骤 模态分析与谐波分析两者密切相关,求解简谐力作用下的响应时要用到结构的模态和振型。瞬态动力分析可以通过施加载荷步模拟各种何载,进而求解结构响应。三者具体分析过程与步骤有明显区别。 5.1.1 模态分析 1.模态分析应用 用模态分析可以确定一个结构的固有频率利振型,固有频率和振型是承受动态载荷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参数。如果要进行模态叠加法谐响应分析或瞬态动力学分析,固有频率和振型也是必要的。可以对有预应力的结构进行模态分析,例如旋转的涡轮叶片。另一个有用的分析功能是循环对称结构模态分析,该功能允许通过仅对循环对称结构的一部分进行建模,而分析产生整个结构的振型。 ANSYS产品家族的模态分析是线性分析,任何非线性特性,如塑性和接触(间隙)单元,即使定义也将被忽略。可选的模态提取方法有6种,即Block Lanczos(默认)、Subspace、Power Dynamics、Reduced、Unsymmetric、Damped及QR Damped,后两种方法允许结构中包含阻尼。 2.模态分析的步骤

ansys结构瞬态分析实例

第二日 练习主题:各种网格划分方法 输入实体模型尝试用映射、自由网格划分,并综合利用多种网格划分控制方法 一个瞬态分析的例子 练习目的:熟悉瞬态分析过程 练习过程:瞬态(FULL)完全法分析板-梁结构实例 如图1所示板-梁结构,板件上表面施加随时间变化的均布压力,计算在下列已知条件下结构的瞬态响应情况。 全部采用A3钢材料,特性: 杨氏模量=2e112 /m N 泊松比=0.3 密度=7.8e33/m Kg 板壳: 厚度=0.02m 四条腿(梁)的几何特性: 截面面积=2e-42m 惯性矩=2e-84m 宽度=0.01m 高度=0.02m 压力载荷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 图1 质量梁-板结构及载荷示意图 压力(N/m 2) 10000 5000 0 1 2 4 6 时间(s ) 图 2 板上压力-时间关系 分析过程 第1步:设置分析标题 1. 选取菜单途径Utility Menu>File>Change Title 。 2. 输入“ The Transient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然后单击OK 。 第2步:定义单元类型 单元类型1为SHELL63,单元类型2为BEAM4 第3步:定义单元实常数 实常数1为壳单元的实常数1,输入厚度为0.02(只需输入第一个值,即等78厚度壳)

实常数2为梁单元的实常数,输入AREA 为2e-4惯性矩IZZ=2e-8,IYY =2e-8宽度TKZ=0.01,高度TKY=0.02。 第5步:杨氏模量EX=2e112 /m N 泊松比NUXY=0.3 密度DENS=7.8e33/m Kg 第6步: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 1. 创建矩形,x1=0,x2=2,y1=0,y2=1 2. 将所有关键点沿Z 方向拷贝,输入DZ =-1 3. 连线。将关键点1,5;2,6;3,7;4,8分别连成直线。 4. 设置线的分割尺寸为0.1,首先给面划分网格;然后设置单元类型为2,实常数为2, 对线5到8划分网格。 第7步:瞬态动力分析 1. 选取菜单途径Main Menu>Solution>-Analysis Type-New Analysis ,弹出New Analysis 对话框。 2. 选择Transient ,然后单击OK ,在接下来的界面仍然单击OK 。 3. 选取菜单途径Main Menu>Solution>-Load Step Opts-Time/Frequenc> Damping ,弹出 Damping Specifications 窗口。 4. 在Mass matrix multiplier 处输入5。单击OK 。 5. 选取菜单途径Main Menu > Solution > -Loads-Apply > -Structural- Displacement>On Nodes 。弹出拾取(Pick )窗口,在有限元模型上点取节点232、242、252和262,单击OK ,弹出Apply U,ROT on Nodes 对话框。 6. 在DOFS to be constrained 滚动框中,选种“All DOF ”(单击一次使其高亮度显示, 确保其它选项未被高亮度显示)。单击OK 。 7. 选取菜单途径Utility Menu>Select>Everything 。 8. 选取菜单途径Main Menu>Solution>-Load Step Opts-Output Ctrls>DB/Results File ,弹 出Controls for Database and Results File Writing 窗口。 9. 在Item to be controlled 滚动窗中选择All items ,下面的File write frequency 中选择 Every substep 。单击OK 。 10. 选取菜单途径Main Menu>Solution>-Load Step Opts-Time/Frequenc> Time – Time Step ,弹出Time – Time Step Options 窗口。 11. 在Time at end of load step 处输入1;在Time step size 处输入0.2;在Stepped or ramped b.c 处单击ramped ;单击Automatic time stepping 为on ;在Minimum time step size 处输入0.05;在Maximum time step size 处输入0.5。单击OK 。 12. 选取菜单途径Main Menu>Solution>-Loads-Apply>-Structure-Pressure>On Areas 。弹 出Apply PRES on Areas 拾取窗口。 13. 单击Pick All ,弹出Apply PRES on Areas 对话框。 14. 在pressure value 处输入10000。单击OK 15. 选取菜单途径Main menu>Solution>Write LS File ,弹出Write Load Step File 对话框。 16. 在Load step file number n 处输入1,单击OK 。 17. 选取菜单途径Main Menu>Solution>-Load Step Opts-Time/Frequenc> Time – Time Step ,弹出Time – Time Step Options 窗口。 18. 在Time at end of load step 处输入2。单击单击OK 。

ANSYS动力学瞬态分析完全法

完全法 完全法采用完整的系统矩阵计算瞬态响应(没有矩阵缩减)。它是三种方法中功能最强的,允许包括各类非线性特性(塑性、大变形、大应变等)。 注─如果并不想包括任何非线性,应当考虑使用另外两种方法中的一种。这是因为完全法是三种方法中开销最大的一种。 完全法的优点是: ·容易使用,不必关心选择主自由度或振型。 ·允许各种类型的非线性特性。 ·采用完整矩阵,不涉及质量矩阵近似。 ·在一次分析就能得到所有的位移和应力。 ·允许施加所有类型的载荷:节点力、外加的(非零)位移(不建议采用)和单元载荷(压力和温度),还允许通过TABLE数组参数指定表边界条件。 ·允许在实体模型上施加的载荷。 完全法的主要缺点是它比其它方法开销大。 §3.4 完全法瞬态动力学分析 首先,讲述完全法瞬态动力学分析过程,然后分别介绍模态叠加法和缩减法与完全法不相同的计算步骤。完全法瞬态动力分析(在ANSYS/Multiphsics、ANSYS/Mechauioal及ANSYS/Structural中可用)由以下步骤组成: 1.建造模型 2.建立初始条件 3.设置求解控制 4.设置其他求解选项 5.施加载荷 6.存储当前载荷步的载荷设置 7.重复步骤3-6定义其他每个载荷步

8.备份数据库 9.开始瞬态分析 10.退出求解器 11.观察结果 § 型 在这一步中,首先要指定文件名和分析标题,然后用PREP7定义单元类型,单元实常数,材料性质及几何模型。这些工作在大多数分析中是相似的。<>详细地说明了如何进行这些工作。 对于完全法瞬态动力学分析,注意下面两点: ·可以用线性和非线性单元; ·必须指定杨氏模量EX(或某种形式的刚度)和密度DENS(或某种形式的质量)。材料特性可以是线性的或非线性的、各向同性的或各向异性的、恒定的或和温度有关的。 划分合理的网格密度: ·网格密度应当密到足以确定感兴趣的最高阶振型; ·对应力或应变感兴趣的区域比只考察位移的区域的网格密度要细一些; ·如果要包含非线性特性,网格密度应当密到足以捕捉到非线性效应。例如,塑性分析要求在较大塑性变形梯度的区域有合理的积分点密度(即要求较密的网格); ·如果对波传播效果感兴趣(例如,一根棒的末端准确落地),网格密度应当密到足以解算出波动效应。基本准则是沿波的传播方向每一波长至少有20个单元。 § 在执行完全法瞬态动力学分析之前,用户需要正确理解建立初始条件和正确使用载荷步。 瞬态动力学分析顾名思义包含时间函数的载荷。为了定义这样的载荷,用户需要将载荷—时间关系曲线划分成合适的载荷步。载荷—时间曲线上的每个“拐角”对应一个载荷步,如图3.1所示。

ANSYS非稳态热分析及实例详解解析

第7 章非稳态热分析及实例详解 本章向读者介绍非稳态热分析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非稳态热分析的应用、非稳态热分析单元、非稳态热分析的基本步骤。 本章要点 非稳态导热的基本概念 非稳态热分析的应用 非稳态热分析单元 分析的基本步骤 本章案例 钢球非稳态传热过程分析 不同材料金属块水中冷却的非稳态传热过程分析 高温铜导线冷却过程分析

7.1 非稳态热分析概述 物体的温度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过程称为非稳态导热。根据物体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特性可以区分为两类非稳态导热:物体的温度随时间的推移逐渐趋于恒定的值以及物体的温度随时间而作周期性的变化。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工程实际问题中,绝大多数传热过程都是非稳态的。许多工程实际问题需要确定物体内部的温度场随时间的变化,或确定其内部温度达到某一限定值所需要的时间。例如:在机器启动、停机及变动工况时,急剧的温度变化会使部件因热应力而破坏,因此需要确定物体内部的瞬时温度场;钢制工件的热处理是一个典型的非稳态导热过程,掌握工件中温度变化的速率是控制工件热处理质量的重要因素。再例如,金属在加热炉内加热时,需要确定它在加热炉内停留的时间,以保证达到规定的中心温度。可见,非稳态热分析是有相当大的应用价值的。ANSYS 11.0及其相关的下属产品均支持非稳态的热分析。非稳态热分析确定了温度以及其它随时间变化的热参数。 7.1.1 非稳态热分析特性 瞬态热分析用于计算一个系统的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场及其它热参数。在工程上一般用瞬态热分析计算温度场,并将之作为热载荷进行应力分析。 瞬态热分析的基本步骤与稳态热分析类似。主要的区别是瞬态热分析中的载荷是随时间变化的。为了表达随时间变化的载荷,首先必须将载荷-时间曲线分为载荷步。对于每一个载荷步,必须定义载荷值及时间值,同时必须选择载荷步为渐变或阶越。 7.1.2 非稳态热分析的控制方程 热储存项的计入将稳态系统变为非稳态系统,计入热储存项的控制方程的矩阵形式如下: []{}[]{}{}C T K T Q += 其中,[]{} C T 为热储存项。 在非稳态分析时,载荷是和时间有关的函数,因此控制方程可表示如下: []{}[]{}(){}C T K T Q t += 若分析为分线性,则各参数除了和时间有关外,还和温度有关。非线性的控制方程可表示如下: (){}(){}(){},C T T K T T Q T t +=???????? 7.1.3 时间积分与时间步长 1、时间积分 从求解方法上来看,稳态分析和非稳态分析之间的差别就是时间积分。利用ANSYS 11.0分析问题时,只要在后续载荷步中将时间积分效果打开,稳态分析即转变为非稳态分析;同样,只要在后续载荷步中将时间积分关闭,非稳态分析也可转变为稳态分析。 2、时间步长 两次求解之间的时间称为时间步,一般来说,时间步越小,计算结果越精确。确定时间步长的方法有两种: (1)指定裕度较大的初始时间步长,然后使用自动时间步长增加时间步。

ansys动力学瞬态分析详解

§3.1瞬态动力学分析的定义 瞬态动力学分析(亦称时间历程分析)是用于确定承受任意的随时间变化载荷结构的动力学响应的一种方法。可以用瞬态动力学分析确定结构在稳态载荷、瞬态载荷和简谐载荷的随意组合作用下的随时间变化的位移、应变、应力及力。载荷和时间的相关性使得惯性力和阻尼作用比较重要。如果惯性力和阻尼作用不重要,就可以用静力学分析代替瞬态分析。 瞬态动力学的基本运动方程是: 其中: [M] =质量矩阵 [C] =阻尼矩阵 [K] =刚度矩阵 {}=节点加速度向量 {}=节点速度向量 {u} =节点位移向量 在任意给定的时间,这些方程可看作是一系列考虑了惯性力([M]{})和 阻尼力([C]{})的静力学平衡方程。ANSYS程序使用Newmark时间积分方法在离散的时间点上求解这些方程。两个连续时间点间的时间增量称为积分时间步长(integration time step)。 §3.2学习瞬态动力学的预备工作 瞬态动力学分析比静力学分析更复杂,因为按“工程”时间计算,瞬态动力学分析通常要占用更多的计算机资源和更多的人力。可以先做一些预备工作以理解问题的物理意义,从而节省大量资源。例如,可以做以下预备工作:

1.首先分析一个较简单模型。创建梁、质量体和弹簧组成的模型,以最小的代价深入的理解动力学认识,简单模型更有利于全面了解所有的动力学响应所需要的。 2.如果分析包括非线性特性,建议首先利用静力学分析掌握非线性特性对结构响应的影响规律。在某些场合,动力学分析中是没必要包括非线性特性的。 3.掌握结构动力学特性。通过做模态分析计算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了解这些模态被激活时结构的响应状态。同时,固有频率对计算正确的积分时间步长十分有用。 4.对于非线性问题,考虑将模型的线性部分子结构化以降低分析代价。<<高级技术分指南>>中将讲述子结构。 §3.3三种求解方法 瞬态动力学分析可采用三种方法:完全(Full)法、缩减(Reduced)法及模态叠加法。ANSYS/Professional产品中只允许用模态叠加法。在研究如何实现这些方法之前,让我们先探讨一下各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3.3.1完全法 完全法采用完整的系统矩阵计算瞬态响应(没有矩阵缩减)。它是三种方法中功能最强的,允许包括各类非线性特性(塑性、大变形、大应变等)。 注─如果并不想包括任何非线性,应当考虑使用另外两种方法中的一种。这是因为完全法是三种方法中开销最大的一种。 完全法的优点是: ·容易使用,不必关心选择主自由度或振型。 ·允许各种类型的非线性特性。 ·采用完整矩阵,不涉及质量矩阵近似。 ·在一次分析就能得到所有的位移和应力。 ·允许施加所有类型的载荷:节点力、外加的(非零)位移(不建议采用)和单元载荷(压力和温度),还允许通过TABLE数组参数指定表边界条件。 ·允许在实体模型上施加的载荷。 完全法的主要缺点是它比其它方法开销大。

ANSYSMaxwell瞬态分析案例解析

1.Maxwell 2D: 金属块涡流损耗 (一)启动W o r k b e n c h并保存 1.在windows系统下执行“开始”→“所有程序”→ANSYS 15.0→Workbench 15.0命令, 启动ANSYS Workbench 15.0,进入主界面。 2.进入Workbench后,单击工具栏中的 按钮,将文件保存。 (二)建立电磁分析 1.双击Workbench平台左侧的Toolbox→Analysis Systems→Maxwell 2D此时在Project Schematic中出现电磁分析流程图。 2.双击表A中的A2,进入Maxwell软件界面。在Maxwell软件界面可以完成有限元分析 的流程操作。 3.选择菜单栏中Maxwell 2D→Solution Type命令,弹出Solution Type对话框 (1)Geometry Mode:Cylinder about Z (2)Magnetic:Transient (3)单击OK按钮 4.依次单击Modeler→Units选项,弹出Set Model Units对话框,将单位设置成mm,并单 击OK按钮。 (三)建立几何模型和设置材料 1.选择菜单栏中Draw→Rectangle 命令,创建长方形 在绝对坐标栏中输入:X=500,Y=0,Z=0,并按Enter键 在相对坐标栏中输入:dX=20,dY=0,dZ=500,并按Enter键 2.选中长方形,选择菜单栏中Edit→Duplicate along line命令 在绝对坐标栏中输入:X=0,Y=0,Z=0,并按Enter键 在相对坐标栏中输入:dX=50,dY=0,dZ=0,并按Enter键 弹出Duplicate along line对话框,在对话框中Total Number:3,然后单击OK按钮。 3.选中3个长方形右击,在快捷菜单中选择Assign Material命令,在材料库中选择 Aluminum,然后单击OK按钮。 (四)设置求解域 选择菜单栏中Draw→Region命令,在弹出的Region对话框中输入Value=500,并单击OK按钮。 (五)添加激励 1.选中Rectangle1右击,在快捷菜单中选择Assign Excitations→Coil命令,弹出Coil Excitations对话框,在对话框中填入以下内容: (1)Name:CoilTerminal1 (2)Number of Conductors:100 (3)单击OK按钮 2.选中Rectangle1右击,在快捷菜单中选择Assign Excitations→Add Winding命令,弹出 Winding对话框,在对话框中填入以下内容: (1)Name:Winding_A (2)Type:Current (3)Stranded:?Checked (4)Current:50*sin(2*PI*50*Time)

ANSYS热分析指南——ANSYS瞬态热分析

4.1瞬态传热的定义 ANSYS/Multiphysics , ANSYS/Mechanical, ANSYS/FLOTRAN ANSYS/Professional 这些产品支持瞬态热分析。瞬态热分析用于计算一个系统 的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场及其它热参数。在工程上一般用瞬态热分析计算温度场, 并将之作为热载荷进行应力分 析。许多传热应用一热处理问题,喷管,引擎堵塞, 管路系统,压力容器等,都包含瞬态热分析。 瞬态热分析的基本步骤与稳态热分析类似。 主要的区别是瞬态热分析中的载 荷是随时间变化的。为了表达随时间变化的载荷,可使用提供的函数工具描述载 荷?时间曲线并将该函数作为载荷施加(请参考《 ANSYS Basic Porcedures Guide 》中的“施加函数边界条件载荷”),或将载荷?时间曲线分为载荷步。 载荷?时间曲线中的每一个拐点为一个载荷步,如下图所示 : 图4-1用荷载步定义时变荷载 对于每一个载荷步,必须定义载荷值及时间值,同时还需定义其它载荷步选 项,如:载荷步为渐变或阶跃、自动时间步长等,定义完一个载荷步的所有信息 后,将其写为载荷步文件,最后利用载荷步文件统一求解。本章对一个铸件的分 析的实例对此有进一步说明。 4.2瞬态热分析中使用的单元和命令 瞬态热分析中使用的单元与稳态热分析相同,第三章对单元有简单的描述。 要了解每个单元的详细说明,请参阅《 ANSYS Eleme nt Refere nee 》。要了解每 个命令的详细功能,请参阅《ANSYS Comma nds Refere nce 。 4.3瞬态热分析的过程 瞬态热分析的过程为: 建模 施加荷载并求解 ANSYS 热分析指南(第四 章) 第四章瞬态热分析 Load ▲ Stepped (KBCJ) ■Stepped Steady

瞬态动力学分析汇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资料 第16章 瞬态动力学分析 第1节 基本知识 瞬态动力学分析,亦称时间历程分析,是确定随时间变化载荷作用下结构响应的技术。它的输入数据是作为时间函数的载荷,可以是静载荷、瞬态载荷和简谐载荷的随意组合作用。输出数据是随时间变化的位移及其它导出量,如:应力、应变、力等。 用于瞬态动力分析的运动方程为: []{}[]{}[]{}(){}t F u K u C u M =++ 其中:式中[M]为质量矩阵;[C]为阻尼矩阵;[K]为刚度矩阵。 所以在瞬态动力分析中密度或质点质量、弹性模量及泊松比、阻尼等因素均应考虑,在ANSYS 分析过程中密度或质量、弹性模量是必须输入的,忽略阻尼时可以选忽略选项。 瞬态动力学分析可以应用于承受各种冲击载荷的结构,如:炮塔、汽车车门等,应用于承受各种随时间变化载荷的结构,如:混凝土泵车臂架、起重机吊臂、桥梁等,应用于承受撞击和颠簸的办公设备,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等,同时ANSYS 在瞬态动力学分析中可以使用线性和非线性单元(仅在完全瞬态动力学中使用)。材料性质可以是线性或非线性、各向同性或正交各项异性、温度恒定的或温度相关的。分析结果写入jobname.RST 文件中。可以用POST1和POST26观察分析结果。

ANSYS在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中可以采用三种方法,即Full(完全)法、Reduced(缩减)法和Mode Superposition(模态叠加)法。ANSYS提供了各种分析类型和分析选项,使用不同方法ANSYS软件会自动配置相应选择项目,常用的分析类型和分析选项如表16-1所示。 在瞬态分析中,时间总是计算的跟踪参数,在整个时间历程中,同样载荷也是时间的函数,有两种变化方式: Ramped:如图16-1(a)所示,载荷按照线性渐变方式变化。 Stepped:如图16-1(b)所示,载荷按照解体突变方式变化。

ANSYS稳态和瞬态分析步骤简述..

ANSYS 稳态和瞬态热模拟基本步骤 基于ANSYS 9.0 一、 稳态分析 从温度场是否是时间的函数即是否随时间变化上,热分析包括稳态和瞬态热分析。其中,稳态指的是系统的温度场不随时间变化,系统的净热流率为0,即流入系统的热量加上系统自身产生的热量等于流出系统的热量: =0q q q +-流入生成流出 在稳态分析中,任一节点的温度不随时间变化。 基本步骤:(为简单起见,按照软件的菜单逐级介绍) 1、 选择分析类型 点击Preferences 菜单,出现对话框1。 对话框1 我们主要针对的是热分析的模拟,所以选择Thermal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后面的菜单中只有热分析相关的选项。 2、 定义单元类型 GUI :Preprocessor>Element Type>Add/Edit/Delete 出现对话框 2 对话框2 (3-1)

点击Add,出现对话框3 对话框3 在ANSYS中能够用来热分析的单元大约有40种,根据所建立的模型选择合适的热分析单元。对于三维模型,多选择SLOID87:六节点四面体单元。 3、选择温度单位 默认一般都是国际单位制,温度为开尔文(K)。如要改为℃,如下操作GUI:Preprocessor>Material Props>Temperature Units 选择需要的温度单位。 4、定义材料属性 对于稳态分析,一般只需要定义导热系数,他可以是恒定的,也可以随温度变化。 GUI: Preprocessor>Material Props> Material Models 出现对话框4 对话框4 一般热分析,材料的热导率都是各向同性的,热导率设定如对话框5. 对话框5

ANSYS热分析指南

ANSYS热分析指南 第一章简介 1.1热分析的目的 热分析用于计算一个系统或部件的温度分布及其它热物理参数,我们一般关心的参数有: 温度的分布 热量的增加或损失 热梯度 热流密度 热分析在许多工程应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内燃机、涡轮机、换热器、管路系统、电子元件等等。通常在完成热分析后将进行结构应力分析,计算由于热膨胀或收缩而引起的热应力。 1.2ANSYS中的热分析 ANSYS/Multiphysics、ANSYS/Mechanical、ANSYS/Professional、 ANSYS/FLOTRAN四种产品中支持热分析功能。ANSYS热分析基于由能量守恒原理导出的热平衡方程,有关细节,请参阅《ANSYS Theory Reference》。ANSYS使用有限元法计算各节点的温度,并由其导出其它热物理参数。 ANSYS可以处理所有的三种主要热传递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及热辐射。1.2.1对流 热对流在ANSYS中作为一种面载荷,施加于实体或壳单元的表面。首先需要输入对流换热系数和环境流体温度,ANSYS将计算出通过表面的热流量。如果对流换热系数依赖于温度,可以定义温度表,以及在每一个温度点处的对流换热系数。 1.2.2辐射 ANSYS提供了四种方法来解决非线性的辐射问题: 辐射杆单元(LINK31) 使用含热辐射选项的表面效应单元(SURF151-2D,或SURF152-3D)

在AUX12中,生成辐射矩阵,作为超单元参与热分析 使用Radiosity求解器方法 有关辐射的详细描述请阅读本指南第四章。 1.2.3特殊的问题 除了前面提到的三种热传递方式外,ANSYS热分析还可以解决一些诸如:相变(熔融与凝固)、内部热生成(如焦耳热)等的特殊问题。例如,可使用热质点单元MASS71模拟随温度变化的内部热生成。 1.3热分析的类型 ANSYS支持两种类型的热分析: 1.稳态热分析确定在稳态的条件下的温度分布及其他热特性,稳态条件指热量随时间的变化可以忽略。 2.瞬态热分析则计算在随时间变化的条件下,温度的分布和热特性。 1.4耦合场分析 ANSYS中可与热分析进行耦合的方式有热—结构、热-电磁等。耦合场分析可以使用ANSYS中的矩阵耦合单元,或者在独立的物理环境中使用序惯荷载耦合。有关耦合场分析的详细描述,请参阅《ANSYS Coupled-Field Analysis Guide》。 1.5关于菜单路径和命令语法 在本指南中,您将会看到相关的ANSYS命令及其等效的菜单路径。这些参考的命令仅仅包括命令名,因为并不总是需要指定所有的参数,而且不同的参数组合会有不同的作用。有关ANSYS命令的更多的叙述,请参考《ANSYS Commands Reference》。 菜单路径将近可能完整得列出。对于多数情况,选择菜单就能够完成所需要的功能;但还有一些情况,选择文中所示菜单后会弹出一个菜单或是对话框,由此定义其他的选项来执行一些特定的任务。 第二章基础知识 2.1符号与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