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高校教师思考题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教师思考题
第一次作业:
(本次作业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1、2、3、4题,中高级职称学员答3、4、5、6题)1.如何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㈠以“分类指导、特色发展”引领高等教育结构优化
首先,在设计理念上要明确分类体系和标准的指引性、多元化和适应性。

其次,在具体问题上要格外关注两种分类。

一是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的分类。

两者在教育对象、教育目标、专业内涵、服务范围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应尽可能明晰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及其内部高等职业教育的边界。

二是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的分类。

㈡以“培养创新人才”实现高等教育培养方式转变
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

而构建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与评价方式是解决当前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不足问题的关键路径。

具体而言,构建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质量标准与评价方式重点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树立多元化的人才质量观进行分类评估。

第二,吸纳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以体现多方利益诉求。

第三,要通过有效的教育、培训和进修等方式提高高校教师创新教学方式的能力与素质。

㈢以“现代大学制度”推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创新
首先,只有使“学术自由”的观念深入人心,才能正确处理好政府、大学与市场的关系。

其次,必须正确处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

2.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功能释放问题的基本策略有那些?
(一)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提升第三产业水平,增加“功能”释放的机会;
(二)构建统一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夯实市场基础;
(三)健全就业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使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权益得以平等合法实现;
(四)消除人才流动壁垒,实施岗位管理,促进毕业生在职业发展中实现“人岗匹配”;
(五)转变高等教育发展的“救急思维”,着力高等教育规划,宏观把握人才的供需关系科学的规划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六)深化高校课程及教学的内涵和理念,提升毕业生“就业力”;
(七)引入“经济手段”,构建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多元化激励机制;
(八)加大工资福利政策向西部、基层的倾斜力度,降低毕业生就业的机会成本。

3.社会思潮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的影响?
(一)神学与传统大学为教会服务功能
(二)启蒙思想与高等教育文化功能的发挥
(三)经济学思潮与高等教育经济功能的放大
除了以上从纵向上影响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的神学思潮、启蒙思潮和经济学思潮以外,纷繁复杂的当代社会思潮,正在从各个侧面影响着当下高等教育的功能释放。

其中,全球化浪潮、绿色环保运动、新保守主义、新权威主义、新资本主义、新理性主义、新自由主义、宗教原教旨主义、极端民族主
义等等,彼此混战,相互咬合,形成了一个无形而强有力的巨网,遮蔽或彰显着今日高等教育的功能释放。

4.试述高校课改中存在的“四风”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当课改捷报频传的时候,我们也发现,一些不正之风正充斥课改内部,使一些地方的课改已经偏离了课改的本义。

把这些不正之风归结为“四风”。

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中所反对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不同,这里所说的“四风”是,形式主义、盲目拿来主义、盲目跃进之风、盲目创新之风。

(一)警惕课改的形式主义
教育应该让形式主义远离课改,远离学校,远离教育。

(二)警惕课改的盲目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本身没有错,问题是盲目跟风,只关注经验本身,而忽略了经验背后的核心精神,只关注别人,而忽略了对自身的实际情况的研究,在学习别人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

盲目拿来主义的结果是,原本好的经验却学得四不像或者水土不服。

(三)警惕课改的盲目跃进之风
教育是慢的艺术,欲速则不达,课改不是一场运动,“慢”实际上是一种“快”。

今天的课改需要强力推进,更需要脚踏实地,不浮躁、不功利,刹住课改的跃进之风,才会走得更远,更从容。

(四)警惕课改的盲目创新之风
创新成就了课改,而盲目创新却正在扼杀着课改。

改革原本就是重拾常识的过程。

当你执着于创新的时候,请回过头来看一看教育的原点和学习的本质。

5.教学资源的精品意识和共享意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一)教学资源的精品意识
教学资源建设必须要提出精品意识。

教学资源建设要从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教学平台的搭建等方面进行综合建设。

从教学主体来说,按照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要求,整合教学团队的集体力量,发挥教学主体的科研特长,设计教学内容,推动团队授课。

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来说,教学资源建设的精品意识还应当注重探索教材建设、课程设计、团队教学、教学信息化的系统探索,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型学习提供可靠的品质保障。

从教学平台建设看,突破教室为授课主要场所、固定上课时间的传统教学方式成为教学方式变化的新趋势。

(二)教学资源的共享意识
教学资源的共享意识,是强调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应当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新变化。

从教学资源共享意识的突出看,中国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应当强化双向的资源共享意识。

教学资源共享意识还要求高校教学改革的教学资源建设必须要在精品建设的基础上,将优质的教学资源推出去,形成品牌效应。

教学资源的共享还应当进一步突出学习范围的社会化。

教学资源的共享是适应社会变化、满足社会需求的必要举措。

6.高校课改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那些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如何着力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来深化课程改革?
(一)高校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的挑战
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与结构等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了应对挑战,高校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手段与教学内容结构等。

而这种更新、提高与转变本质上就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提升的过程。

1.课程体系的设计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
改革要求教师依据学生发展目标系统地配置课程资源,并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程实施不同的教学手段、方法及不同的课程评价体系。

2. 教学方式的变革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
改革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技能与教学手段、方式,以应对课程改革提出的挑战。

3. 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
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和教师反思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探究式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价值,挖掘和开发学生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传统的被动性、依赖性学习方式向主动性、独立性、问题性现代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着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深化课程改革
1. 转变教学理念,重塑教师角色
2. 发挥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主观能动性
3.重视教师的培训与发展,提升教师课程改革的参与能力
4.改革考评制度促发教师课程改革的主体意识
第二次作业:
(本次作业只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中高级职称学员不.答.)
1.试论大学生网络健康教育新思路?
(一)重视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具体来说,我们应该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加强理论研究;二是要强化对象研究;三是要加强方法研究。

(二)建设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主阵地。

开辟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园地,积极占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积极应对网络负效应给大学生造成的心理问题。

首先,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在网上传播符合大学生需要的、有吸引力的心理健康内容,真正能够使互联网成为心理健康教育者与大学生交流与互动的纽带。

其次,要重视在线咨询和辅导的整体协作,联合网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更为便宜的服务。

(三)加强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把自律与他律,自我教育与外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自我管控、自我教育为主,他律与外部教育为辅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防止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和网络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者必须改变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将传统的“说服”,“灌输”变更为“引导”、“选择”。

(四)发挥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合力。

互联网时代高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都在于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这是二者能够相互结合的根本。

2.浅谈德育、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德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辩证关系
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
2.高校德育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导向和核心内容;
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有机统一于“育人”的根本目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契合关系
1.高校校园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目标一致性;
2.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文化同质性;
3.高校校园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功能互补性。

总之,以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使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统一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和内在要求,也是校园文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只要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努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奋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渗透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就一定能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3.新时期我国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以什么为新内容?
党的十八大的召开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供了许多新的研究视角,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完善。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继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同时,还创新性地提出了24 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从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层面对我国的价值观做出了规范。

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立足于作为意义和价值之源泉的日常生活世界,最主要、最直接地表现为人的生活意义的问题,表现为生活的世界观问题。

2、强调理想信念教育。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对大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进行理想教育,就是要使人们把共产主义理想内化为个人理想,树立共产主义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既要靠灌输、教育,更要靠实践、体验,要以培养人做“有理想的人”为前提。

一个人的志向和一个社会的理想追求,总是与一定的价值观联系在一起的。

4.如何推进生态道德教育的策略?
(一)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补充
对学生生态道德观的培养,高校应将环境教育、生态道德素质教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1应将生态道德教育直接纳入教学计划,并制定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与教学目标;2教育内容应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适当补充社会教育知识,以引起对社会的关注;3通过各种纪念活动进行舆论宣传,形成讲究生态道德的社会风尚;4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自然现象,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有序和谐性,并激发他们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知识传授与德育实践相结合
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并最终转化为自觉的生态道德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更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并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和体验,直接唤起生态伦理良知,并能使其责任感和价值观发生质的飞跃。

(三)显形教育与隐形教育相渗透
显形教育主要是以直接的、外显的、明确的方式影响学生,而隐形教育则主要是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影响学生。

因此,学校教育应在重视显形课程的系统性、理论性、针对性的同时,善于把教育意图、目的深藏在与之相关的内容与形式中,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教育的境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