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林区实行林苗一体化造林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苗一体化造林最早由江西省上饶县县长何舜平于2008年提出并推广应用。它是根据树种搭配多样化和土地产效最大化原理,在林间间作市场前景好、经济价值高、见效快的苗木,通过立体经营,达到综合利用的目的。对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简称杨树林区)而言,就是在大树下搞林下育苗或在小树地里进行加密造林,这也是大势所趋。

1杨树林区发展现状

杨树林区辖区地处同朔地区,下辖10个林场、1个科技中心、1个示范苗圃,经营面积10.67万hm2。主要包括20世纪60年代营造的小叶杨纯林,80年代营造的6667hm2杨树丰产林及6667hm2针叶林,2000年治沙项目以来营造的2.40万hm2针灌混交林。林区进行林苗一体化造林有下列五大优势:2.1林地优势

林地主要分布在桑干河、苍头河沿岸的黄土丘陵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20世纪80年代小老树改造时,所造的油松、樟子松纯林初植密度为每公顷4950株。如九梁洼林场的大洼、四道梁,落阵营林场的常胜庄片,现有林木生长旺盛。1960年前营造的小叶杨已过熟,濒临死亡,每公顷不足900株。近年治沙造林工程中,针叶树初植密度每公顷1650株,加上成活因素,实际保存1350株。而同期苗圃定植密度为每公顷1500株~2000株,可见林地生产潜力巨大。

1.2苗木优势

2008年林区实行“大苗圃、大产业”战略,累计开发苗圃近10000hm2。受当时苗木行情看涨影响,连年扩繁,截止2013年底,仅国有油松和樟子松容器苗就有5460万株。这两个树种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合当地加密造林,而且造林后成活率、保存率高;同时相比苗圃,生长放缓,树形更美观,移植后适应性更强,更受客户青睐。眼下小苗木市场疲软,林区自身每年最多消耗300万株,富余苗木急需找出路。

1.3技术优势

林下育苗,在同朔半干旱地区,由于上层林木的遮荫效应正好缓减了降水不足对加密造林后的苗木可能造成生长不良的影响。随着林下苗木的成活、生长,使林苗一体化区域森林小环境得以改善,反过来对原有林分的生长产生积极作用。杨树林区现有在职职工800人,其中300人为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德援、治沙、“三北”防护林等项目的历练,具有多年造林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有一套完备的管理手段和保护措施,可确保苗木栽得活、保得住。

1.4经济优势

杨树林区是一个差补事业单位,职工工资主要来源于不足的事业经费、天然林保护工程及重点公益林管护费。通过整合治沙、封山育林等项目,充分利用植被恢复费及现有水源节水工程,完全可以建设好林苗一体化造林基地。

1.5基础优势

林区地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生态脆弱,但区位重要,亟需林业造林项目加以支撑。林区内村庄多,劳动力充沛,村村通道路纵横,便于运输,具备

杨树林区实行林苗一体化造林探讨

李存锋

(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山西大同037006)

doi:10.3969/j.issn.1005-4707.2014.04.011

【摘要】实行林苗一体化造林,延伸林区苗木产业链,是杨树林区适应形势、进入市场的科学选择。介绍了杨树林区发展现状,论述了林苗一体化造林的可行性,对林苗一体化造林效益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杨树林区;林苗一体化造林;探讨

【中图分类号】S723.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4707(2014)02-025-02

·产业建设·

25

--

山西林业1980年创刊2014年第2期总第229期

搞大地苗圃的基础条件。

2市场经济及政策所趋

杨树林区周边的集宁、呼和浩特、张家口、忻州等市的大型林业重点建设工程规划相继出炉,苗木作为林业工程基础,必将成为第一需求。近些年的林业工程,使用大规格苗木造林绿化已成一种趋势。因此适时建设林苗一体化造林基地,目标就是培育大规格苗木,抢占商机,提高市场份额。这比投入巨资扩建苗圃,搞大面积定植来得更快更经济。

党的“十八大”提出收入倍增目标,杨树林区如何去实现?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和林业在“生态兴省、产业富民”中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及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凭借自身优势,选择林苗一体化造林建设。林下育苗,不但不会破坏森林资源和原有的生态、景观效益,而且通过集约化经营,可有效促进林木生长,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使森林的各种效益在林区内显著提升。同时林苗作为林产品,提高了林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为林区积累起丰厚的资源家底。林苗一体化必将成为“强场、兴局、富民”的支柱产业。在实施中,各建设单位应本着集中连片优选部分林地,通过林下育苗或加密造林,把栽植株行距调整到1.0m×2.0(1.50)m,把市场上过剩的苗木直接储存在现有林地之中。

3林苗一体化造林实施办法

3.1期限及任务

规划期限为5年,即从2014年~2018年;规划总任务8000hm2,每个单位670hm2,每年培育134hm2。

3.2建设内容

林下植苗8000hm2,用苗5000万株。在人口稠密处设置机械围栏,保护林下苗木正常生长和安全。各单位每年都要设立标志牌,介绍建设内容、范围、规模等。同时按照地块走向及林相,每隔60m开设林道一条,宽6.0m,形成井字形路网,便于运输及防火。

3.3林下苗木采挖与利用

栽后第2年开始采挖,期限十年,以春、冬两季为宜。根据市场需求,采挖0.80m~2.50m高的苗木,采挖强度年均每公顷450株。采挖坑现挖现回填,10年后要求每公顷均匀保留1650株。3.4工程管理

各实施单位根据项目年度作业设计负责组织施工及过程管理,实行项目法人制,林局推行“以质论价、按株计酬”的投资兑现办法。同时建立小班档案,登记林分现状,记载各项经营活动、生产成本、林木生长情况及检查验收资料,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生产和财务活动档案资料。

4林苗一体化造林效益预测

4.1生态效益

项目建成后,8000hm2林分结构可得到调整,生态功能进一步增强,水土保持、防风固沙作用更大,而且增加了当地的碳汇。

4.2社会效益

建立林下苗圃可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劳务收入,还可以为同朔地区林下经济开发利用起到示范作用,促进当地林业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4.3经济效益

按出苗率72%计算,10年可以生产林下商品苗木3600万株。以1.50m高油松为例,现在市场价每株30元,减去各种费用,每株纯收入约23元,就是8.28亿元,平均年创收达8000万元。投入与产出比为1:3,相当于为林区建起了一座“绿色银行”。

5几点思考

1)林苗一体化,是森林与苗圃的有机统一。可以通过扩穴除草、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增加出苗率。切不可为了多出苗、出好苗,破坏了原有林相,降低了林分质量。挖苗时,一定要严格按照中幼林抚育作业设计要求进行。

2)为发展国有民营林业,可以无偿提供小块林地,鼓励职工或育苗户投入林苗一体化基地建设。

3)为提高林分稳定性,在西北地区6个林场多栽樟子松,在桑干河沿岸6个林场多栽油松。

4)为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林分质量,可以在水源节水项目区搞一些针阔混交林,栽植部分新疆杨、刺槐、馒头柳、金叶榆等;无节水项目区搞一些针灌混交林,栽植部分卫矛、丁香、珍珠梅、连翘等;还可以栽植部分云杉、侧柏、紫穗槐、沙棘等。

【作者简介】李存锋(1970-),男,2012年东北林业大学毕业,现任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工程师。

【收稿日期】2014-02-25;【修回日期】2014-03-10。

2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