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专题.pptx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一) 小岗人的18个鲜红手印 (二) 承包责任制——中国农村的土地
制度(农地经营制度改革是突破口) (三)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为什么农地经营制度改革是突破口?
农业是人类在自然环境中通过控制动植物的生命活 动而开展的生产活动。历史的经验表明,当农业经营的 主体超越了家庭之后,就必然产生对劳动监督和计量的 困难。
—在工业化、城镇化创造的新条件下,农民大规
模 向城镇、向二三产业转移下的农地经营制度问题
—如何使已承包到各家各户的农地得到更有效的利
用,使原意并有能力务农的农民能经营更多的 农
地,使原意离开农地的农民能保全他的土地承 包
2 .农地经营制度面临的主要矛盾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就业,引发“谁来种
—明确家庭经营在农地经营中的主体地位
原因:农业适合家庭经营,这是由农业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特点:●农业生产要面对气候和动植物生命活动这两个不确定因素
要求生产者关注气候和动植物的各种变化,即使采取 措施应对变化,因而要求生产者同时是管理者
●动植物的生命活动是连续并不可逆的
对生产者在各个环节所付出的劳动,只能以最终产品产 量和质量来检验,因而要求生产者对生产全过程负责
地”的忧虑
●影响农地流转、集中和发展规模经营的主要障碍 — 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性不强 — 流动进城就业的农民难以转为市民 — 土地的财富效应正日渐被农民所认识 — 农村土地流转的服务机制不健全
3.创新农地经营制度的基本思路
—明确家庭经营在农地经营中的主体地位 —切实保障农户土地承包权的合法权利 —在多样化的发展中培育符合国情的农业经营主体 —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的生产实践与劳动时间不一致
生产者必须能够自主支配劳动时间,才能充分利用劳 动时间,创造更多财富
—切实保障农户土地承包权的合法权利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户对其依法承包的土地所享有的占有、
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要建立农户财产权利保障制度保障农民的合法权利,形成
有利于农wk.baidu.com经营流转的制度条件和社会氛围 一是必须对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具有法律意义的确权、
会作出了关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决 议,这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了一个改革开放 的新的历史时期。
回顾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三大特征:渐进式、 开放式、自发式。
1.渐进式 渐进式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暂时不破坏旧体制的前 提下,从对传统体制的调整开始,逐渐引入新体制(市场) 的因素,最终实现体制的转型。 2.开放式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通常伴随着传统体制外民营经 济和外资企业等的逐步壮大。因此,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 程实际上也是一种对外(体制外经济)开放的过程。 3.自发式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仅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同时 也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
—解决了集体组织内部劳动者积极性低下的问题 —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经济效益 —实现了温饱
(三)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87-) 3. 农地经营制度面临的新形势 农村的人往哪里去? 农业发展农村建设的钱从哪里来? 现代化农业的地该如何种?
(三)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87-) 4. 农地经营制度面临的新问题
第二讲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专题
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征 1. 渐进式 2. 开放式 3. 自发式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 小岗人的18个鲜红手印 2. 承包责任制——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
三、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 体制外经济的开放 2. 国有企业改革
四、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征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
(一) 体制外经济的开放
体制外经济不仅包括三资企业,同时也包括国内的民营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的发展及其迅猛。
体制外经济开放为中国经济的贡献至少可以体现在如下方面:
—为社会中存在大量未被利用的劳动力创造了就业渠道; —具有更强的激励机制; —促使着中国传统计划机制的逐渐弱化,并推动着中国经
4. 推进农地经营制度改革需要采取的措施
—尽快形成规范的农地经营权流转制度 —制定差别化的财政补贴政策 —加大对农地集中连片的整治力度 —切实加大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 —积极稳妥推进农民转为市民
三、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相比,国有企业经济体制改 革的过程更为复杂、更为艰难,因为它所涉及的是传 统经济体制的核心。
劳动监督和计量的困难得不到解决,就不可能对劳 动成果进行合理分配,由此就必然挫伤劳动者的生产积 极性,就会引发普遍的“出工不出力”的现象,最终导
致农业生产效率的低下。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 前期的改革建立了什么样的经营体制?
—家庭承包经营、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经营体制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 前期的改革解决了什么问题?
登记、颁证; 二是必须由农民自愿决定是否流转农地的经营权; 三是必须保障经营权流转后农地承包人的合法权利。
—在多样化的发展中培育符合国情的农业经营主体
专业大户:适度经营的家庭农业,或更接近雇工经营的公司制 农业。典型形式是合作社
公司+农户:接近于提供社会化服务下得农业家庭经营 公司制农业:依靠雇工经营,但不适合农业的所有领域 家庭农场:主要依靠家庭成员生产经营,主要收入来自农业
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
—为中国经济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框架结构
(二) 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这种不断深化的 过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扩大自主权(1974—1984) 第二阶段:实行两权分离(1985—1993) 第三阶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4— 1999) 第四阶段:国有经济重新布局(1999年至今)
—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政府职能部门承担农业的公益性服务或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 经营性机构承担:如病虫害测报、动植物防疫、农产品质量安全 检验检测、气象预报等
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通过发展多种形式的服务组织机构来 满足农民的需求:如国家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的集体 经济组织、农民的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龙头企业、民 间专业服务组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