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口服药物安全发放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口服药物安全发放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口服药物安全发放中的应用。方法运用品
管圈的方法,选定降低精神科口服药出错率为主题,对药物发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并将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品管圈的运用,精神科口服药发放的不良事件明显减少,活动前后口服药发放出错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精神科口服药物发放中的差错率,提升护士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及管理能力,保障精神科患者口服用药的安全。
标签:精神科;口服藥物;品管圈
精神科疾病主要以口服药物治疗为主,药品发放的正确率和药品服用的达成率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质量。精神病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的支配及服用抗精神病药和镇静类药物的影响,给精神科护士的发药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再加上精神科药品种类多,环节也多,护理人员专科药品知识掌握不是很到位,给药过程中稍有疏忽,就容易发错药。因此,如何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把给药错误降到最低限度,是精神科护理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3]。2014年7月—2015年6月,该院精神科开展了以“降低精神科口服药发放出错率”为主题的品管圈(QCC)活动,推行科学的管理意识和运作方法,通过团队力量、群策群力,注重从点到线、从线到面,通过具体制定完善了口服药发放流程、加强专科药物知识培训和早中晚口服药分开放置等多项措施有效避免发药差错的发生,持续进行精神科口服药发放过程中各种问题的改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是一所以精神科为重点专科的综合医院,精神科共有床位600张。2013年7月—2014年6月共发生口服给药不良事件共16起,发生差错类别分别是:发错患者9起,药物剂量错误3起,餐次错误2起,药物种类错误2起;涉及护士的一般资料:护士职称15名,护师职称6名,主管护师职称2名;中专学历12名,大专7名,本科4名。
1.2 方法
1.2.1成立QCC小组由责任心强、上进心足、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自愿组成8人团队,成立QCC小组。投票选出圈长,负责整个小组活动的策划和组织,护士长为辅导员,在活动中担负辅导、支持等角色。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小组计划以及活动时间。
1.2.2选定主题,确定圈名,圈徽结合临床实践,圈员将问题点一一列出,并根据科室特点、护士重视度、急迫性、可行性、圈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采用
“1、3、5”的评分方法进行汇总,分数最高者定为本次活动主题,即降低精神科口服给药出错率。圈名设定为“苹安圈”,苹的谐音为药“瓶”,圈徽中的苹果代表平安,外圈爱心环绕,代表每一个圈员的爱心,环环圈圈暖人心。意在护士心系患者,用良好的职业道德保证口服药发放安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1.2.3原因分析圈内成员针对一年来发生的16起口服给药不良事件进行调查,确定发生不良事件的过程和原因,对发现的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结合临床实践通过头脑风暴,采用鱼骨图进行分析梳理,确定了精神科口服药发放出错的主要原因,见表1。
1.2.4对策及实施制订口服药发放标准化作业流程整个流程以查对制度和给药制度两项核心制度为原则导向,落实到每个细节中确保医嘱准确无误执行,图表2。
①在执行医嘱、取药、交接班时严格执行双人核对制度。护士在发药前经双人核对医嘱能有效减少用药差错的发生。任何新医嘱和口服药取回后必需经另一护士再次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班班交接时也进行双人核对,同时建立口服药核对登记本并要求每班人员核对后及时记录,保证药品取回工作的准确无误。
②发药前的准备工作。发药护士先核对好本班所需发放的口服药,及时清理请假、出院患者的药物,确保药车上的药物正确无误。备好发药单、病人服用水(水温适宜)。重点加强发药前环境的准备,关闭电视,锁好洗手间的门,组织患者安静地坐在凳子上等候发药,保证服药环境秩序良好。人员准备方面及时通知辅助护士协助,安排护工发药时要求值班医生和卫生员一起参与,确保3人以上在场,注意维持秩序,为发药创造安静、安全的环境。
③发药时注重确认病人身份。精神病人由于自知力缺失,导致其受精神症状支配,有时会出现冒名顶替现象,因此对新进科室护士或新病人实行识别病人为首要工作,在发药时,不仅要做到“三查八对”,更重要的是查对患者的相貌、腕带,确认无误方可发药。同时观察患者服药,检查其口腔和水杯,鼓励多饮水,保证患者服药到胃,并再次核对病人床号、姓名、服药卡与药杯无误。发药完毕后,整理药车,药卡与药杯相对应,确认该班工作无误。
④加强口服药存放的管理。配备专用口服药车,早中晚三餐药分层放置,对姓名相近或相貌相似的另做醒目标识;制作口服药样品一览表以方便同一类药形状、颜色、剂量存在差异时核对[4]。
⑤设置专门发放口服药护士,做好患者健康宣教实践表明,专门护理人员负责药物发放可增加其对药物的了解、对医嘱及口服药发放流程的熟悉,可有效减少口服药发放差错的发生。每个病区设置了专人的取药和发药的白班护士,通常人员相对固定(由高年资的护士担任)或每月轮流(年轻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做好口服药物知识宣教,提高患者对所服药物的认知,也可减少口服药发放的错误。
⑥利用信息技术将口服药卡直接打印出來。将口服药卡直接通过医嘱系统打印出来,防止转抄医嘱时发生错误,同时也可避免字迹潦草导致的药品名称差错和剂量认识错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给药差错的发生。
⑦强化责任意识及护理人员的药物知识培训。强化精神科护士职业道德培育,强化精神科给药安全流程、药物作用和不良反应等业务知识培训与考核,强化风险意识、防范意识教育,可以一定程度降低给药差错的发生;对于业务水平不高、临床经验缺乏的低年资护士以及工作不太认真、责任心不太强问题的护士,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同时做好新护士上班的带教和培训工作,并严格要求。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①在精神科开展QCC活动1年后,调查2014年7月—2015年6月住院患者口服药发放情况,共发生口服药发放差錯4起。该研究对活动前后一年内口服药出错率进行了比较,见表3。
3 讨论
3.1 规范药品发放流程,有效防止发放环节差错
精神疾病作为一种危害人类健康、复发率较高的慢性疾病,在临床中普遍运用口服用药进行治疗。精神科针对患者人数多,自知力缺乏的实际,为了确保用药安全,从口服药发放环节改进,采取自制各种醒目标识、三餐药分层放置、核对口服双签名等措施进一步规范流程,规范后的口服药发放流程有效避免了护士执行口服药医嘱的错误,采用口服药卡电子打印也更加便于护士查对,为患者的用药安全设置了屏障[5]。
3.2 丰富业务培训内容,有力提升护理专业技能
活动开始前,对于护士的培训一般只按照常规,进行相关制度、理论、操作的学习和培训,缺乏专科特色针对性,开展QCC活动后,多次组织进行精神专科药物知识培训,重点学习了药物发放流程、常用药物的计量、形状、药理作用、注意事项等,提高了护理人员专科口服药知识,便于及时发现隐患解决问题,有力地保证了口服药的安全发放。
3.3 培养团结协作意识,有力防范护士个人差错
QCC活动强调自动自发参与,使大家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管理权,既有利于提高护士质量管理意识与职业安全意识,还可激发工作热情和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