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套ppt课件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套ppt课件全](https://img.taocdn.com/s3/m/228b22df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a4.png)
质量相同的水和花生油升高相同的温度, 水 吸收相同 的热量多。 水吸热能力强。
小结 物体吸收的热量不仅与物体的质量、物体
温度的变化有关还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问题: 如何科学地比较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呢?
一、比热容的概念
比热容的概念: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
蒸汽机车 火电站的汽轮机
蒸汽机车
喷气发动机
火箭发动机
二、汽油机 1.构造
火花塞
进气门 活塞
连杆
气缸 排气门
曲轴
热机 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2.工作过程 吸气冲程
进气门打开,排气
门关闭。活塞由上端向
汽 油
下端运动,汽油和空气
和 空
组成的燃料混合物从进 气
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氮能进到上面的瓶子里去
扩散现象 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由于分子运动) 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证明了什么? 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在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气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液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吗?
液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固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吗? 固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是由古 希腊数学家希罗于 1 世纪发明 的汽转球,但它只不过是一个玩 具而已。
瓦特在前人的启迪下,对蒸 汽机作出一系列重大改进,在工 业上得到广泛应用。他开辟了人 类利用能源新时代,标志着工业 革命的开始。
其实,瓦特观察水壶中的水 烧开,推动壶盖,从而发明了蒸 汽机,是一个善意的杜撰。
求: t0 =?
解: 由Q吸=cm(t - t0)得 (t - t0) =Q吸/cm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完整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完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c2dba56294dd88d0d26b5a.png)
0002页 0052页 0065页 0115页 0186页 0230页 0255页 0257页 0307页 0361页 0422页 0480页 0511页 0549页 0607页 0666页 0697页
第十三章 内能 第2节 内能 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 第2节 热机的效率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2节 电流和电路 第4节 电流的测量 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 第2节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第4节 变阻器 第1节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第3节 电阻的测量 第十八章 电功率 第2节 电功率 第4节 焦耳定律 第1节 家庭电路 第3节 安全用电
第十三章 内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完整 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完整 课件
第2节 内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完整 课件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a5a92944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55.png)
示数将 变小 (均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流,电阻一定时,电流与 电压成正比。
一导体接到电路中 ,如果把它两端的电压增大到原来的3
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它的电阻是原来的3倍
B. 它的电流保持不变
C.
它的电流是原来的1
3
D. 它的电流是原来的3倍
小刚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一段电路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实 验过程中,当A、B两点间的电阻由5 Ω更换为10 Ω后,为了完成探究, 他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 ) A. 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右移动 B. 保持变阻器滑片不动 C. 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左移动 D. 适当增加电池的节数
(1)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每换一个电阻,需调节滑动变阻器, 使电阻两端电压不变,方法:换大调大。 (2)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即电流与电阻的乘积不变。
知识点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 提出问题: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那么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 阻大小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呢? 2. 猜想: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 反 比。
3. 设计实验。 (1)换用不同的定值电阻实验,通过 调节滑动变阻器 保持电阻两端的
电压不变,记录电阻和电流的数据,多次实验。 (2)实验步骤: ①将R1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U, 读出电流表的示数计入下表中; ②换用R2、R3再做两次实验,将结果填入下表中。
0.1 0.1 0.2 0.2
0.1 0.1 0.1 0.1
I/A
I/A
I/A
6000
2826
0246
1
2
18.4 焦耳定律 课件 (共19张PPT)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8.4 焦耳定律 课件 (共19张PPT)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d5a1995e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41.png)
明确探究目的
理清探究思路
设计实验方法(电路图)
探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
控制I、t相同,改变 导体电阻R
探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
控制R、t相同,改变 导体中的电流I
探究电热与通电时间的关 控制I、R相同,改变通
系
电时间t
对某个电阻通电持续观察 放热情况
实验设计 问题2.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什么现象来比较电流产生
内容: 电流通过导体产
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 焦耳(1818-
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 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
1889)
做焦耳定律。
公式:
Q = I2Rt
意义: 热量 电流
电阻 时间
单位: J
A
Ω
适用条件:经过大量实验总结得出。
对任何电路中导体产生的电热均适用
学以致用
电炉丝和导线通过电流相同,为什么电 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
R2=2Ω
26.8 26.3
27.0 26.0 26.9
温度 t/℃
电阻R/Ω R1=4Ω R2=2Ω
加热前 的水温 t/℃
26.8 26.3
加热相 同时间 后的水 温t/℃
28.0 26.9
水温 变化 ∆t/℃
1.2 0.6
电热Q (较多/ 较少)
较多 较少
但我们实验采集的数据还太少,选择的发热导体还很单一,实验结论 还有偶然性,为了要得到更为精准的定量关系,我们还要像焦耳一样选择更 多的发热体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进行实验并采集更多的数据才能进一步得出 普遍规律。
科学探索还要继续……
焦耳定律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用近40年的时间做了400多次实验,研究热和功的关系。于1840年 最先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即焦耳定律。
热机的效率课件(共20张PPT)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热机的效率课件(共20张PPT)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57e3087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00.png)
地球就在我们手中:废气污染、温室效应、热污染、噪声污染等。
实战演练
1.下列关于热机和环境保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热机排出的尾气没有内能
B. 热机的效率能达到100%
C. 热机都是使用汽油作燃料
D. 热机的大量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
)。
D
实战演练
2.(1)燃料燃烧过程:把燃料的
化学 能转化为
热
能。
(2)燃料的热值:1 kg的某种燃料 完全 燃烧放出的热量,叫作这种燃料的热
值。符号:
q ;单位:
J/kg
。
(3)燃料的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同种燃料的热值相同。酒精的热值是
3.0×107 J/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1kg 的酒精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是 3.0×107J 。
(4)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
m的单位是kg
由热值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可得出:
燃料完全燃烧放热计算公式:Q = mq
Q = Vq
计算:500g汽油完全燃烧时可以放出多少热量?
解:查表可知,汽油的热值q=4.6×107J/kg
∵ m = 500 g = 0.5 kg
∴ Q = mq = 4.6×107J/kg×0.5kg= 2.3×107J
的比值称为热机效率。
2、计算公式: η=
W有
× 100%
Q放
3、注意:
(1)因为热机在工作过程中总有能量损失,所以热机的效率永远
小于100 %
(2)热机效率没有单位。或可以说单位为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课讲授
了解:各种热机的效率:
蒸汽机的效率只有6%~15%
柴油机的效率为30%~45%
17.1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7.1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716cad45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47.png)
探究新知
(4)把阻值为5Ω的定值电阻分别更换为10Ω、 15Ω、 25Ω的定值电阻,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保持3V不变,读出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在 下面的表格中。
记录数据
电压U
2V
电阻R/Ω
2
4
5
8
电流I/A
1
0.5
0.4
0.25
探究新知
数据分析
I/A
1.0
·
0.9
0.8
0.7
0.6
0.5
A.通过导体a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a的电阻大于导体b的电阻 C.当在导体b的两端加上1V的电压时, 通过导体b的电流为0.1A D.将a、b两导体串联后接到电压为3V 的电源上时,a导体两端的电压小于3V
随堂训练
4. 小桃在做“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时,连接实物电路如 图,电源电压为3V。
电压一定时,导体 中的电流与导体的 电阻成反比
随堂训练
1.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如图,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B )
A.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B.实验中应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C.记录多组数据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D.实验只需用到一个10Ω的电阻
随堂训练
2.小刚用图所示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实验探究:
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设计实验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条件控制:
a、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 b、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
探究新知
实验电路
S A
R
P
R' V
实验器材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3节 电阻的测量》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3节 电阻的测量》精品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e95afe2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5b.png)
实验方案(2)
Rx S2
实验步骤:
S1 A
(1)S1闭合、S2打开,测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1;
U=I1·R0
(2) S1、S2闭合,测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2; U=(I2-I1)Rx
(3)则待测电阻Rx=
I
2
I1
I1
R0
. ———————————
有:I1·R0=(I2-I1)Rx
则:Rx
I1 I2
I1
5 2.5 0.26 9.6 正常发光
结论:灯泡的电阻随 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注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 的电阻不同,求不同电压 下灯泡电阻的平均值作为 灯丝电阻是毫无意义的。
探究新知
故障分析
故障1:电流表与电压表的指针反向偏转。
-+
原因:电流表和电压表的“S +”、“-”接线柱接反
故障2:电流表和电压表的P指针偏转角度很小。
(3)将滑片P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分别读出两表的
U
示数为U和I,写出Rx的数学表达式:Rx= _____I_____。 (4)实验中进行多次测
量并求平均值的目的是: _减__小__误__差__。
探究新知
实验拓展 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
点 击 图 片 播 放
探究新知
数据分析
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
次数 U/A I/A R/Ω 灯泡亮度 1 0.5 0.13 3.8 不亮 2 1 0.18 5.6 灯丝暗红 3 1.5 0.21 7.5 微弱发光 4 2 0.24 8.7 发光较亮
巩固练习
(4)小明同学多次移动滑动变阻 器的滑片P,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 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如图丙所 示的图象,通过图象可以发现灯丝的 电阻是变化的,这一现象表明:灯丝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完整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完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736759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95.png)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1.第一章力1.1力的概念1.2力的测量1.3力的作用效果2.第二章运动与力2.1运动状态2.2力的作用2.3牛顿第一定律3.第三章简单机械3.1杠杆3.2滑轮3.3轮轴与斜面4.第四章压强与浮力4.1压强4.2浮力4.3阿基米德原理二、教学目标1.掌握力的概念、测量及作用效果。
2.理解运动与力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一定律。
3.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能运用杠杆、滑轮等解决实际问题。
4.掌握压强与浮力的计算,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重点:力的概念、测量及作用效果;牛顿第一定律;简单机械原理;压强与浮力计算。
2.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运用;简单机械的动态分析;浮力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滑轮、杠杆等)。
2.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本、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际生活案例,引入力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新课导入:(1)力的概念、测量及作用效果:讲解力的概念,展示力的测量方法,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2)运动与力:讲解运动状态,分析力的作用,引入牛顿第一定律。
(3)简单机械:介绍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通过实例分析其应用。
(4)压强与浮力:讲解压强概念,分析浮力的计算方法,引入阿基米德原理。
3.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精选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随堂练习:设计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力的概念、测量及作用效果2.运动与力运动状态力的作用牛顿第一定律3.简单机械杠杆滑轮轮轴与斜面4.压强与浮力压强浮力阿基米德原理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解释力的概念,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2)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3)计算简单机械的力与力臂。
(4)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2.答案:(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九年级物理全册ppt(52份) 人教版49优质课件优质课件
![九年级物理全册ppt(52份) 人教版49优质课件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b569102cc58bd63086bdb7.png)
探究问题二:串、并联电路中,欧姆定律的综合应用
3.如图17-10所示,电阻R1=3 Ω、R2 =2 Ω.闭合开关S,电 流表A的示数 变大 ,电流表A1的示数 不变 (以上两 空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电压表V的示数 与电流表A的示数变化之比等于 2 Ω.
4.如图17-1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已知
B.更换电压表所使用的量程
C.检查电路中是否存在断路故障
D.减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
2.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小明同学连接了如图
17-9甲所示的电路(电路元件完好,接线柱接线牢固).
(1)在未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的情况下,闭合开关,调节
滑动变阻器滑片,电流表的示数将 发生变化 ,电压
表的示数将 保持不变 .(均填“发生变化”或“
R1=3R2,当S1闭合、 S2断开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
别为U1和I1;当S1断开、S2闭合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分别为U2和I2,则U1∶U2=
1∶1 ,I1∶I2= 4∶3 .
5.在如图17-1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U=8 V,且保持不 变,R1=10 Ω,R2=40 Ω.试问:
(1)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滑片P滑 到a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 A,此时 滑动变阻器R的电阻值为多大?
保持不变”)
(2)检查电路,发现有一处连接错误,请指出连接错误的导
线是
d
(填“a”“b”“c”或“d”).
(3)纠正错误后,闭合开关,测得数据如下表.
第3次实验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电流表的示数 为 0.18 A.第2次实验后,算出的电阻值是 15.0 Ω, 第3次实验后,算出的电阻值是 15.6 Ω,则待测电阻 的阻值为 15.2 Ω.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1焦耳定律》课件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1焦耳定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4d7f522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a6.png)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感谢收看
教学课件
电热孵化器
电饭锅 电热取暖器 电热水壶
2.电热的防止 (1)电热的危害:轻则用电器烧坏;重则引发火灾。 (2)防止措施有: ① .设法减少产生的热量。
② .可以设法散热。
电脑CPU的 散热片 和风扇.
主板上的散热片
投影仪的散热窗
课堂小结
本堂重点:焦耳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本堂难点:焦耳定律的实验探究过程。
答:前者说电阻越小,正常工作时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越多, 前提条件是电压相同;而后者说,电阻越大,单位时间内产生的 热量越多,前提条件是电流相同,两者并不矛盾。所以我们在应 用公式时应该特别注意条件。
三、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1.电热的利用 (1)电热器: 把电能转换为内能的装置。
(2)电热器的原理: 利用电流的热效应
因导线电阻很小(0.01~0.001Ω),而电炉电阻 很大(几十、几百欧姆),而且导线与电炉丝是 串联关系,电流和通电时间相等,根据Q=I2Rt, 导线生热很微小,故感觉不热。
例题 一根 60 Ω 的电阻丝接在 36 V的电源两端,在 5 min
内共产生多少热量?
解:
I=
U R
=
36 60
V Ω
= 0.6 A
③实验结论:在电流和通电 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电 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电流I/A 电阻丝 电阻/Ω 液柱高度差
产生热量(多/少)
相等
R1
R2
5 10
小大
少多
实验2:探究产生热量Q与电流I的关系
①控制不变的量是:__电__阻___ __通__电___时__间__。
②实验记录
电阻相同R1=R2=5Ω
19.3安全用电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9.3安全用电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05cda86d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75.png)
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
第3节 安全用电
结构必知
1 课时讲解 电压越高越危险
常见的触电事故 安全用电原则 注意防雷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作业 提升
满分题溯源
知识点 1 电压越高越危险
1. 影响电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程度的因素:通过人 体电流的大小及持续时间。
知1-讲
知识拓展 有电流通过人体并不一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若电
解题秘方:熟记安全用电的原则,用直接判断法判 •••••
断各做法是否安全。
解析:在高压线下放风筝,可能会使得放风筝的人 触电,不安全;用湿抹布擦拭正在发光的灯泡,易 发生触电事故,不安全;使用绝缘皮破损的导线, 易引发触电事故,不安全;搬动电风扇前应断开电 源开关,否则可能会触电。 答案:D
满分题溯源
分析人体(或小鸟等) 是否会发生触电,主要看人体 两端(或小鸟两爪间)是否有较高电压,来判断是否会发 生触电。
课堂小结
安全用电
电压越高越危险 常见的触电事故
安全用电
安全用电原则 注意防雷
结构必知
类型 1 触电的理解和判断
例 6 一位“法师”在铺有五彩缤纷的塑料地毯的舞台上 表演不怕电的“功夫”。他将一盏普通的白炽灯泡 接到两导线头A、B 之间,灯泡正常发光;随后将灯 泡取下。“法师”两手分别抓住 两导线头A、B,如图5 所示,其 助手用试电笔分别测试A、B 及 “法师”的皮肤。
例 3 如图4 是落在裸露电线上的两只小鸟,下列有关它们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甲小鸟两爪间的电线断了,两只小鸟都会触电 B. 闭合开关甲小鸟会触电 C. 若灯泡断路两只小鸟都不会触电 D. 若灯泡短路两只小鸟都会触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 与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知道在热传递的过程中,所传递内 能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 减少的一些事例。
❖重点难点
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温度与内 能的关系。
2、改变内能的方法并能解释相关的现 象。
九年级物理
全册精品课件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课前导入
蜜蜂怎么寻找花蜜的?
打开一瓶香水,一会满屋生 香,为什么?
学习目标
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热运动。 2、知道分子间存在相越互作用力。 3、能识别扩散现象,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解释。 4、知道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剧烈。
2、下列现象说明分子间有斥力作用的是( D ) A、煤堆在墙角时间长了,墙内部变黑了 B、打开醋瓶后,很快嗅到醋味 C、有手压面包,面包体积变小了 D、封闭在容器中的液体很难被压缩
3、将两块光滑的干玻璃放在一起,很容易把它们分 开,但是如果在玻璃上洒些水后再将它们放在一起, 就很难把它们分开。这一现象说明( C ) A、固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而液体分子间有作用力 B、同种分子没有作用力,而异种分子间有作用力 C、任何分子间均有作用力,距离越小,作用力越大 D、水具有黏性,分子间是否具有作用力与此无关
经过训练的警犬凭什么可以从旅客的行李箱中发 现夹带的海洛因、摇头丸等毒品?
利用扩散现象
想一想
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 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 计的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 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有什么变化? 解释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
分子间存在引力
在实际生产中,人们早就利用了分子引力,来进 行金属焊接了。一般焊接是靠熔化金属,从而使分子 间的距离足够近,金属冷却后就焊接到一起。近代还 有爆破焊接技术,它是将金属表面清洁后靠在一起, 然后靠爆炸产生的巨大压力,将两金属压接在一起。
二、分子热运动 实验探究五:
这个实验说明什么?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存在引力
思考:从扩散现象中可以看出分子之间有 间隙,为什么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2、分子间存在斥力
新知探究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一支铅笔既难被压缩也难被拉伸,说明什么呢?
3、分子间力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间作用力类似于弹簧拉伸时表现为( )压 缩时表现为( )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新知探究
固体 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固体分子距离小,作用力强,不易被拉伸或压缩
分子距离远,作用力十分微弱
气体 分子间距大,分子间作用力微弱,容易被压缩,且具有流动性
液体 介于两者之间,难压缩,但具有流动性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扩展延伸
• 当r=r0 引力 = 斥力 • 当r>r0 引力 > 斥力 • 当r<r0 引力 < 斥力 • 当r>10r0 无作用力
表现为引力 表现为斥力
随堂练习:
毒品“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我国采 用“禁种、禁贩、禁制、禁吸”四禁并举的禁毒方针。
二、分子热运动
结论:
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越( ),扩散就越
( )。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 )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
做
。
二、分子热运动
思考:既然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 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例如: ①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没有像沙子一
样散开。 ②铁丝、铅笔为什么不易拉断。
二、分子热运动 实验探究一:
扩散: 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实验表明: 气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气体扩散)
二、分子热运动 实验探究二:
实验表明:
液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液体扩散)
二、分子热运动
实验探究三:
实验表明: 固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固体扩散)
思考:
为什么存放煤的墙 角,几年后墙壁表面厚 厚的一层都变黑了?
一、物质的构成
自学课本第2页,思考:
1、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 ( 成的
)、( )构
光
电
学
子
显
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肉微
微
眼镜
镜
一、物质的构成
2、分子:保持物质原来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如果把分子设想成球形, 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
米,
用肉眼直接 到。
3、分子很小,直径大约( )m。分子数目巨大。
现代大型计算机每秒可以计算100亿( 1010)次,如 果人们计数的速度也这么快,一个人要把1cm3空气 中的分子数完,也要80多年!
二、分子热运动
扩散现象表明: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二、分子热运动
思考:
腌咸菜往往要十天半个月后菜才会变咸,而炒菜 时加盐几分钟后菜就咸了,这是什么原因?由这给你 有何启示呢?
二、分子热运动
实验探究四:
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 凉水,另一个相同的烧杯 中装等量的热水,用钢笔 分别在凉水、热水中同时 滴入一滴蓝墨水。比较两 烧杯中蓝墨水的扩散现象。
4、吸烟有害健康,国际卫生组织规定了“世界戒烟 日”,无烟场所的标志也处处可见。因为在公共场所 一个人抽烟,其他人也会“被动抽烟”,试用分子动 理论解释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
答:气体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它能到 达它所能到达的空间。
5、在建材市场上有一种用锯末压制成的板状或块状 的材料,它是在剧末中加黏剂,使剧末和黏剂分子间 距离接近相互吸引的范围,再加以压制而成,这种制 造方式利用了分子动理论的哪个观点? 答:利用了不同物质的分子间也有相互作用力。
❖ 学习内容一
内能
❖学习指导
• 阅读课本P7-P8文字内容与插图,基 本概念、定义,用红笔作上记号。
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物质由分子组成。 2、扩散现象表明: (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热运动)。 (2)分子间存在间隙。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随堂练习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B) A、脏水中有许多小虫在乱动,毫无规律 B、衣箱里放樟脑丸,过些日子衣服上也有了樟脑味 C、教室里大扫除时,灰尘满屋飞扬 D、洗过的湿衣服,过些日子变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