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取历史教训筑牢斗争意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取历史教训,筑牢斗争意志
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临行前,毛主席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出个好成绩。为什么要提李自成,是因为一本书——《甲申三百年祭》。这本书是1944年出的,说的就是1644年的事情。
公元1644年,农历甲申年。这一年,李自成率军攻破北京,崇祯皇帝自杀,明朝一统政权覆灭。李自成号称“闯王”,纵横17年率领农民起义军打下江山,建立“大顺”政权。但进京42天后就逃出北京,一年后就兵败身亡,真的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李自成溃败的如此迅速又彻底?
初进北京城,李自成还是很重视纪律。但一天天过去,军纪日渐松弛,为后来的败局埋下隐患。这里面有两个必然的原因。
第一个是起义的动机问题。李自成起兵时对老百姓说“迎闯王、不纳粮”,来争取人心,对手下人说“打江山、取富贵”,来刺激身边官兵为他打仗。他在反对统治阶级时,只想自己取而代之。这种思想主导下的队伍,可以共患难,但是难以同富贵。官兵长年忍受的征战疾苦,在攻入都城时便成为放纵贪欲的催化剂。
第二个是治国思想的问题。李自成当时提出要“均田免粮”,这个思想是很好,但是在当时不具有可行性。国家要运转,要养兵,但是不收税,没钱,怎么办?只能向官员和富商“追赃”“助饷”,也
就是大刑拷打强索财物。据说李自成手下头号大将刘宗敏干得最厉害,进北京后制作了5000副夹具,贪欲滔天,滥用刑罚。
大顺军在北京大肆劫掠,腰包早已鼓起。曾经的长胜之军,已经悄然蜕变。试想一下,如果部队上战场的时候还随身带着大笔的钱财,心里想的事情也不是如何打赢,而是回到家乡后怎么置办家业,过上好日子,这样一支军队还会有战斗力吗?即使上战场也必然不能舍身奋战,一旦战局不顺又必然会携财逃走。所以李自成被吴三桂部和清兵打得惨败。
据说八旗骑兵的马蹄在大顺官兵尸体上踏过时,会有一阵阵金属撞击之声,战后也发现战死的大顺官兵身上基本都带着金银财宝。
从大顺政权身上,可以简单的探讨三个问题:
第一,头脑不够清醒,斗争意志涣散。关外的敌人正磨刀霍霍,自己却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文恬武嬉,都在做着升官发财的美梦。
第二,大是大非面前不敢亮剑,面对歪风邪气不敢坚决斗争。李自成面对领导层的腐化,虽说知道了,却没有及时处置,当然自己也没好到哪里去。所以上梁不正下梁歪,整支队伍出了大问题。
第三,斗争方法出了问题,该团结的没有团结,甚至把团结的对象变成了斗争的对象。滥用私刑,到处追赃,但是得来的钱财都进了大顺军的腰包,也就是跟着李闯王起义的人,但是普通
民众的实惠有限,所以官绅、知识分子和民众都没团结好。而且按理说,吴三桂应该是李自成重点争取的对象,但是自己又亲手把他推到了清兵那边。
让我们再回到1949年。当时我们的内外环境并不比李自成那时要好。从国内来看,国家一贫如洗,国民党留下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反革命分子还在不停地暗中破坏;从国际看,可谓强敌环伺,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势力的敌视和包围,以及经济封锁和武装威胁。
同时,在解放战争后期,确实也出现过一些混乱现象,这才是最令毛主席担忧的。例如,1948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城市公共房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在解放城市过程中,“许多机关团体和部队,在城市中占领与争夺公共房屋和家具,或一个小机关占据极大极多的房屋,任意糟蹋毁坏,不负任何责任;许多干部擅自在城市的公共房屋中设立私人的公馆,取用家具,或以家具赠人,搬入乡村”。
所以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针对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但往往有惊人的相似。如今,我们已经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关头,即将迎来伟大胜利,我们
同样容易骄傲起来,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风险挑战,斗争还将会长期存在。时代在变化,敌人也许不会拿着刀枪向我们冲上来,但是敌人并没有消失,而是躲起来,拿起了政治的、经济的、舆论的,各种各样的武器,想要打倒我们。所以新时代仍然要继续弘扬“两个务必”,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坚定斗争意志,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最后,我想用四句话与大家共勉:脑子里永远有任务!眼睛里永远有敌人!肩膀上永远有责任!胸膛里永远有激情!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