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的家乡茶陵的习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的家乡茶陵的习俗

我的家乡是湖南株洲的一个县城,也许他没有城市中的热闹繁华却也有自己的干净质朴。他有着悠久的历史带着年华的沧桑从一个朝代走入下一个时代,千百年岁月与时光沉淀了他自己独一无二的风华与文化。

我的家乡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县。因地处“茶山之阴”,而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龙氏“崩葬于茶乡之尾”而得名。又因南宋县令刘子迈铸铁犀镇河妖而有“犀城”之美誉。在革命战争年代,全县有3万多人英勇献身,其中有5206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是湘赣边界第一个县级工农兵政府诞生地,属井冈山根据地六县之一。

首先我就来介绍我们茶陵人民的饮食文化。茶陵西乡与客家人喜爱腌大蒜、盐姜、辣酱、豆腐乳、酿豆腐、糊腊等;八团人喜爱腊肉;秩堂、平水、虎踞等地的谷烧酒、糯米老冬酒醇厚、香浓而后劲足。传说岳飞喝了秩堂墨庄的冬酒后,曾题“墨龙醇”为酒名。当然我们茶陵最著名的茶陵三宝“生姜,大蒜,白芷”是不得不提的。生姜,以块大芽壮、气香味醇,誉满全国,闻名东南亚。茶陵种姜始于汉前,明代最盛。茶陵种蒜始于五代前,栽培历史超千年,明代已成为主要农作物,民国时期,种植面积在1万亩以上。茶陵大蒜曾因品质上乘,明清时被列为“贡品”,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已远销湖、广、福建和东南亚,五十年代曾在全国农展会上展出,八十年代获湖南省农业厅颁发的“湖南省首届优秀农产品证书”,其品质一直为国内外客商及消

费者所公认。茶陵白芷栽培历史2000年,誉满全国。茶陵白芷古称“楚芷”,今称“茶芷”和“杭芷”、“川芷”并列为全国三大名芷,1987年出版的《全国土特产大全》,茶芷名列白芷榜首,茶陵白芷菊花心,个大洁白又无筋,气烈香重药味浓,是芷类之中的上品。

在讲一讲我们茶陵的婚俗吧。我记得我姐姐结婚的时候提前几天就要把办酒席的东西准备好,家里的亲戚也会过来帮忙。结婚的那天新娘凌晨3,4点的时候就要起来画新娘妆,穿上婚纱,然后就是坐在房间里等新郎过来。新郎过来的时候要放鞭炮,迎接新娘的人要有男方家里未成年的小孩子来接亲,而女方家里也是要有未成年的小孩子送亲。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送亲和接亲,因为有红包可以拿。结婚的时候女方是早上办酒席男方是中午办酒席。宴席当中新郎新娘都要在每个桌上向宾客敬酒。

再讲一讲丧俗。初葬:将尸体安放屋内门板上,叫停丧,然后讣告亲友,称送孝,孝子孝女身着白色孝布,腰围麻丝辫,痛哭哀悼。

入殓:也叫入木,将人死尸体移入棺木,三日后社灵堂,摆祭品,亲友纷至,进行祭奠,晚上烧纸桥,纸马押魂,音乐伴随,抗战前,富者还请僧人诵经,超度死者,

出殡:棺材一般在家停放三至五日或时间更长一些,择定吉期后,通告亲友出殡,年轻人或猝死者则当天埋葬,叫热死热埋,出殡时,八人抬棺,孝子柱孝棍牵棺,长女爬棺,棺上扎棺罩,前有摇钱树,音乐。亲友送棺至村外,过邀灵即返舍,孝子随棺到坟地安葬。

葬礼:近亲,一般抬食合,祭品为点心十二个,八碗供菜或猪头三牲祭,一般亲友送帐。

恭请人主:人主是对死者兄弟姐妹、外甥、侄女等等群体的总称。在出丧前一天,死者的近亲晚辈会去请人主到死者家里。具体形式:孙子端着灵盘走在最前面(灵盘里放着人主的孝帽),儿子、外甥、儿媳妇、女儿、侄女等排成一列,从灵棚走回家里,之后,他们会下跪,待人主拿起孝帽,主持人会问人主,有没有要对孝子们(指死者的晚辈们)说的话,若没有,孝子们会起身并哭着走向灵棚;若有要说的话,则在说完之后,他们再走。

招魂:在出丧前一天下午的黄昏时刻,主持人会组织音乐(主要是唢呐、小锣等)走在前面,孙子端着灵位紧跟其后,儿子、外甥、儿媳妇、女儿、侄女等排成一列走在后面,女婿背着小桌子跟在边上,上述所有人行步到墓地附近,孝子们都会下跪,把家族内所有死去的家属召回家来听晚上的音乐表演。

送魂:在出丧前一天晚上八点左右,主持人会组织音乐表演者和杂工走在前面,儿子、孙子、外甥、儿媳妇、女儿、侄女等排成一列走在后面,绕着村落走一圈,在途中下跪三次,期间音乐会演奏,然后走到离家较近的庙宇,把“白马”烧掉,意为死者驾马归西。

摆供:出丧当天上午,主持人会组织音乐走在前面,孙子端着灵位在音乐之后,儿子、外甥、儿媳妇、女儿、侄女等排成一列走在后面。在村子外围,外甥端着供品,孝子们在家与摆供地点之间周旋大约四次,把供品都拿回家中。在出丧当天,人主、女儿要上供,上供

的物品包括面包、馒头等,其中面包上插着竹签,上面夹着礼钱,礼钱最后归入礼房。

哭丧:在老人去世后,子女亲属便会以哭的形式来表达对老人离去的不舍。在灵棚搭起之后,哭丧显得更为正式。

出丧:在出丧当天,死者家里最为热闹。所有亲戚朋友都会聚齐,等待着为死者送行。中午吃完饭,主持人宣布相关事宜,接着,坟工会用大粗绳把棺材抬到坟里。孙子肩扛摇钱树走在最前面,孝子们披麻戴孝,白布拉灵,按长幼罗列,其余的亲眷亲友走在后面,放声大哭,以示对死者的依依不舍,直至墓地。

关于我们是怎样过节的,我感受比较深刻的应该是过七月十五吧。在过节之前就要写好冥钱包,也就是把冥钱包起来,在外面的包装纸上写好已故家人的姓名,年月。具体的内容根据寄冥钱人的关系不同内容也有所不同。过这个节得提前好几天就开始放鞭炮迎接逝去的家人,就是把他们的灵魂接回家,说起来还是有点恐怖的。然后持续两天或者三天的祭祀他们的酒宴之类的吧。祭祀的时候要到三次酒。隔一小段时间倒一次,这个时候还不能接触到祭祀用的桌子和椅子,碗筷之类的,否则被视为不敬。有时不小心碰到了大人们就会说一些道歉的话,希望得到他们的谅解。我对此大为不解。等到祭祀的差不多的时候了就会烧纸钱放鞭炮作揖,先要挪动一下椅子才能收拾碗筷。家里的人还会把饭重新翻过来,不能直接去吃里面的饭,菜要放到锅里在翻一遍,才能给我们吃。七月十五的那天下午就是要把写

好的冥包摆好用火烧掉。冥包必须沾上鸡血或许鸭血。这个时候是最吵得时候,家家户户都放鞭炮,一串又一串。

一方水土一方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正是这些特色才组成了我们多彩的民族,多彩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