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生行为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生行为主义”理论的发展及应用探讨
来源: 作者:热点论文发表网点击: 28次
华生坚决主张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客观化,这无疑推动了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科学化进程。
它的许多实验技术,如定量刺激技术,行为矫正技术等为研究人类行为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实验手段,为“行为科学”的诞生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行为科学”也成为第一个从心理学中派生出来的科学
论文发表网提供大量论文格式,论文提纲,论文范文
1 前言
行为主义(behaviorism)是20 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也是世界心理学中的一个主要学派,创始人为约翰·布鲁德斯·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
华生的行为主义基本理论有行为、思维、习惯、情绪、人格五个要点,这五个方面都是用习惯的形式,习惯的整合的方式来阐述的。
人的大多数行为都是操作性行为,所谓操作性行为就是指个体时常发放出来的行为,当行为被强化后,这个行为的发生频率增高;强化是操作行为的关键,没有了强化,能够改变行为发生频率和强度的条件也就不存在了,那么行为也就逐渐消失了。
华生把行为主义与刺激-反应心理学结成了一体。
华生对心理学的影响很大,但主要不是因为他提出了学习理论,而是他对心理学研究方法上的贡献。
华生采用观察法、条件反射法、口头报告法、测验法等不同的实验方法,得出了许多关于人类的感觉、情绪、思维、人格等方面的理论,并提出了学习上的频因律、近因律等学习理论,是早期行为主义的典型代表。
行为主义的发展可以被区分为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
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新的新行为主义则以班杜拉为代表。
早期行为主义在方法论方面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早期行为主义者,多半从机械唯物论的观点出发,使人们对心理学的对象和方法等最根本问
题的看法,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
本文主要探讨华生与行为主义的发展以及其理论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2 华生行为主义理论概述
2.1 华生与行为主义约翰·华生(John B. Watson)于1878 年1 月9 日出生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格林维尔城外的一个农庄。
他从小是在学校里开始接受教育的,1894 年他进入伏尔曼大学,五年后他得到硕士学位。
后来他选择了芝加哥大学,把获得哲学博士作为目标。
但是,在学习中他对哲学的热情很快消失了,他甚至很难理解他的导师杜威的思想。
然而在安吉尔的影响之下,他开始对心理学产生了兴趣,并把神经学作为第二副科,并师从洛布,学习生物学和生理学。
1903 年他以题为《动物的教育》的论文获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随之出任芝加哥大学当讲师和心理实验室主任直到1908 年。
在这几年里,他既学习和工作,又做了大量的动物行为实验,并表现出对以动物为被试研究行为的偏好,开始形成他的行为主义方向的信念。
1908 年当华生成为芝加哥大学助理教授的同时,他又获得了霍普金斯大学正式教授的职位。
尽管华生对芝加哥大学十分留恋,但由于霍普金斯大学让他去指导实验室,比芝加哥大学给他更丰厚的薪水,这些优越的条件使华生最终还是到了霍普金斯大学。
他在那里度过了他学术生涯最辉煌的岁月,一直到1920 年。
长期以来,华生不断思考如何使心理学研究更加客观化,并于1908 年在一份讲义中他第一次公开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1912 年他应卡特尔的邀请,在哥伦比亚大学做了一系列的讲演,在演讲中再次谈到了这个问题。
1913 年他在《心理学评论》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一文,正式宣告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这标志着行为主义革命的开始。
1914 年他又出版了他的第一本系统地阐述行为主义的专着《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言》。
文章的发表和专着的出版在美国心理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得到了广大青年心理学家的响应。
1919 年出版了他第二本专着《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的观点看心理学》,这本书是他的行为主义观点最为全面系统的阐述。
1920年因主持一项有关性行为实验研究,引起家庭纠纷与妻子离婚迫使华生辞去了霍普金斯大学的职务。
1921 年华生进入商界,经营广告行业,他用行为主义的方法进行广告宣传,发现:
“新产品的销售曲线的增长与动物或人的学习曲线的增长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他还用大量时间普及行为主义,他为许多杂志撰稿介绍行为主义,甚至亲自讲课,传授行为主义心理学。
1925 年他的《行为主义》一书出版,这本书是华生行为主义的通俗表述,1930 年华生对这本书进行了修订。
1947 年华生从商界退休,在康涅狄格州的一个农庄中度过他生命的最后几年。
1957 年美国心理学会在授予他荣誉的一段褒奖文字中,把他的工作赞扬为:“现代心理学的形式与内容的极其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是持久不变的、富有成果的研究路线的出发点。
”华生为得到这种官方的承认而高兴。
华生对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建人。
他确定了以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消除了传统心理学的主观性,格守一般科学共有的客观性原则。
华生的预测与控制行为的观点促进应用心理学的发展,他的环境决定论观点影响美国心理学达30 年。
他发展了客观的观察方法,使心理学在方法上益趋精进。
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华生指出,一向认为纯属意识的思维和情绪,其实也都是内隐和轻微的身体变化。
前者是全身肌肉,特别是言语器官的变化,后者是内脏和腺体的变化。
20 年代以来记录肌肉电位变化的技术不断提高,已经发现心理活动伴有轻微的肌肉收缩。
华生认为,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都可归结为物理或化学变化;引起有机体反应的刺激,最后分析也只能是有机体内部和外界的物理或化学变化。
这样一来。
全部行为,包括通常所说的心理活动,都不外是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引起另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而已。
因此,他认为心理观象都能够用物理和化学的概念来说明。
一位早期行为主义者魏斯把这种观点发挥到极端的还原论,但
华生本人则又主张心理学只应着眼于有机体整体的适应性行为,无须过问这些物理和化学变化。
2.2 行为主义理论的发展行为主义产生于20 世纪初的美国,它一反传统心理学,而主张对人的意识进行研究的观点;主张心理学不应只是研究人脑中的那种无形的不可捉摸的东西--意识,而应去研究那种从人的意识中折射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即人的行为。
这是针对冯特学派理论的不足而在美国掀起的一场心理学革命。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作为传统心理学的叛逆,在机械唯物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哲学基础上,在动物心理学和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下,产生的现代心理学派别。
行为主义心理学在20 世纪20 年代发展到高峰,成为从20 年代到50 年代整整30 年在美国心理学研究中一直处于统治位置的美国心理学史甚至世界心理学史上都绝无仅有的一大学派。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实质是将意识和行为绝对地对立起来。
他们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这些反应不外乎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其强度有大有小。
他们认为,具体的行为反应取决于具体的刺激强度,因此,他们把“S--R”(刺激一反应)作为解释人的一切行为的公式。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在于发现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联系,这样就能根据刺激而推知反应,反过来又可通过反应推知刺激,从而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
华生坚决主张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客观化,这无疑推动了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科学化进程。
它的许多实验技术,如定量刺激技术,行为矫正技术等为研究人类行为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实验手段,为“行为科学”的诞生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行为科学”也成为第一个从心理学中派生出来的科学
1913-1930 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屏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华生称之为“黑箱作业”,毋须理会其中的中间环节。
华生自称行为主义是唯一彻底而合乎逻辑的机能主义。
他在芝加哥大学深受机能主义的影响。
机能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安吉尔也说过
心理学要研究行为。
但机能主义者把意识和行为都看作人适应环境的手段。
按机能主义的哲学依据--实用主义来说,检验意识适应性的唯一标准只能是行为的适应性。
所以,考察了行为就无须考察意识;反之,若不考察行为则无法考察意识的适应性。
华生宣称心理学家应该象物理学家那样去使用意识,即只把它看作关于客观事物的经验,而不看作关于心理活动的经验,从而否定了冯特所指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区别,把心理学家所研究的意识和物理学家所研究的客观事物等同起来。
拉什利明确指出这是新实在论的观点,并极表赞赏。
华生式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在20 世纪20 年代达到最高峰。
它的一些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渗透到很多人文科学中去,从而出现了“行为科学”的名称。
直至今天,其涉及的领域仍日益扩大。
它们尽管不全以行为主义为指导观点,但名称的起源则不能不归之行为主义。
华生的环境决定论观点影响美国心理学达30 年。
他的预测和控制行为的观点促进了应用心理学的发展。
1930 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
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
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
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
以斯金纳为代表,斯金纳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基础上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他自制了一个“斯金纳箱”,在箱内装一特殊装置,压一次杠杆就会出现食物,他将一只饿鼠放入箱内,它会在里面乱跑乱碰,自由探索,偶然一次压杠杆就得到食物,此后老鼠压杠杆的频率越来越多,即学会了通过压杠杆来得到食物的方法,斯金纳将其命名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或工具性条件作用,食物即是强化物,运用强化物来增加某种反应(即行为)频率的过程叫做强化。
斯金纳认为强化训练是解释机体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
斯金纳从1930 年代至1950 年代主要是从事实验性的比较心理学,但他一直是依然在世的行为主义理论家中最知名的,直到他于1990 年去世为止。
他发展了一套不同的行为主义哲学,被称为基本教义派行为主义(radical behaviorism)。
在他出版了《生物个体的行为:一种实验分析》(The Behavior of Organisms: An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Behavior)后他被归功于创造了另一种新的心理学变化形式-被称为行为分析学(behavioranalysis )或行为的
实验性分析学(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behavior)。
斯金纳对于基本教义派行为主义的定义有很大影响,依据分类的法则他的研究被命名为行为的实验性分析学(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behavior, 简称EAB)。
2.3 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关于感觉,华生从他的行为主义观点出发,在其着述中尽量避免应用“感觉”之类的传统心理学名词,代之以“刺激”和“反应”等字眼。
他把各种感觉改为“视反应”、“听反应”、“痛反应”等,还用视反应错误来取代错觉。
同时华生还认为,可以写一部心理学,不用“意识”、“心理状态”和“心”
这类术语,而是用“刺激与反应”和“习惯形成”等术语来表述。
关于遗传与环境的关系,华生在早期并不否认本能的存在,只不过把本能看作是一种由许多在适当的刺激作用下系统地展现出来的先天性反应所形成的组合。
他后来却主张在心理学中取消本能的概念,认为在心理学中不再需要本能概念。
他说:“请给我十几个健康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在我的特殊世界中教养,那么我可以担保,在这十几个婴儿之中,我随便拿出一个来,都可以训练他成为任何一种专家--无论他的能力、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是怎样的,我都能够训练他成为一个医生,或一个律师,或一个艺术家,或一个商界首领,或者甚至也可以训练他成为一个乞丐或窃贼。
”这段话一直被人们公认为环境决定论的经典表述。
华生又提出了动作流的概念,以代替詹姆士的意识流。
他把人一生的全部行为制成一个由简到繁的图表,认为人的一生的行为是川流不息的动作流,从受精卵开始,随年龄增长日趋复杂。
一些非学习的动作在很短时期便消失,有些则保留时间较长。
华生把这个动作流图表称为他的行为主义观点的表达,并认为行为主义正是通过这些动作流来理解人的行为。
动作流为行为主义观察人的心理提供了现实的背景。
华生认为,情绪是一种遗传的类型反应,包括了整个身体机制的深刻变化,特别是内脏和腺体系统的深刻变化。
但他认为本能和情绪有区别。
如果刺激所引起的适应是内部的,而且是局限于主体的身体之内的,那么这就是情绪;如果刺激引起整个有机体对各种对象的顺应,那么这就是本能。
华生认为,人有三种原始的或基本的情绪即恐惧、愤怒和亲爱。
华生用形成条件恐惧反应的事实,认为条件化是使情绪复杂化和发展的机制,人的各种复杂情绪都是在前述三种原
始情绪的基础上,通过条件作用而逐渐形成的。
华生认为思维也是一种感觉运动的行为。
他说,语言的习惯有两种,一种是外显的语言习惯,这就是言语;一种是内隐的语言习惯,这就是思维。
两种习惯动作在本质是等值的,因此,言语是大声的思维,思维则是无声的谈话。
在这里,他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内隐的语言习惯是由外显的语言习惯逐渐演变而来的。
开始是儿童独自一人不断地对自己讲话,以后在大人与社会的要求下,变为小声的讲话,最后又变为只在嘴唇之内出现。
华生注意到了言语与思维的联系。
华生还对思维的创造作用进行了解释。
对于各种思维的创造物,他说,我们之所以会得到它们,是由于玩弄词的反应的结果。
人们将词的反应变来变去,最后得到一种新的反应模型,这便是各种思维的产物。
华生认为,人类除了语言形式的思维之外,还有非语言的形式的思维。
他提出,聋哑人说话时就是用肢体运动代替词汇的,他们的言语和思维都是以同样的肢体反应进行的。
甚至正常的人也并非总是用词汇来进行思维的,当一个人在思维的时候,他不仅发生着潜伏的语言活动,而且还在发生着潜伏的肢体活动和潜伏的内脏活动。
而在后面这两种活动占据优势的时候,就发生了没有语言形成的思维。
华生认为,人格就是指一个在反应方面现有的和潜在的全部资产(Assets)和现有的、潜在的债务(Liabilities)。
华生所指的资产指:第一,已被组成的各种习惯的总体,社会化了的已被调整过的各种本能,社会化了的和已被锻炼过的各种情绪,以及这些东西之间的各种组合和相互关系;第二,可塑性(形成新习惯和改变旧习惯的能量)和保持性(已建立的各种习惯恢复其作用的速度)的高度系数。
也就是个人对于当前或将来外界环境适应的能力。
而债务则是指在当前环境中不发生作用和阻止其对已改变的环境进行顺应的潜在因素。
进而华生指出,人格是一切动作的总和,是各种习惯系统的最后产物。
人格是可以改变的。
因为它是环境的影响形成的,所以改变人格的途径就是改变人所处的环境。
3 华生行为主义理论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华生坚决主张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客观化,这无疑推动了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科学化进程。
它的许多实验技术,如定量刺激技术,行为矫正技术等为研究人类行为问
题提供了有效的实验手段,为“行为科学”的诞生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行为科学”也成为第一个从心理学中派生出来的科学
3.1 华生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应用行为主义理论(behavioral theory)的主要观点是,心理的本质是行为,心理、意识都被归结为行为,人的各种心理现象包括高级的思维过程都只是行为的组成要素。
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在研究方法上,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
18 世纪以来科学的极大发展破除了以前很多想当然的或迷信的东西,实证主义空前具有市场,强调实证的、具有社会性的可用作客观观察的知识。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在心理学发展中的贡献是促进了心理学的客观研究,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对行为的突出强调,不仅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而且使人们看到新的希望。
华生在引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和其它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强调学习和环境在行为形成中的中心作用,提出只要有适当的环境条件,多数行为都可通过学习获得或消除,他认为个体的发展便是在适当的环境中习得逐渐复杂化的刺激-反应链或“动作流”的过程。
因此他提出一个着名的公式:刺激(Stimulus)-反应(Response),即给人什么样的刺激,人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知道什么反应,就能推断出这个反应是由什么刺激引起的。
华生否认遗传的作用,在他看来一切复杂的行为都是由各个简单的反应动作发育和发展而成的。
判断一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如人格)的依据是看哪些习惯系统占优势,就是要了解其动作的历史。
华生认为,“人格由占支配地位的习惯所构成”,“通过对能够获得可靠信息的长时行为的实际观察而发现的活动之总和。
换言之,人格是我们习惯系统的最终产物。
”为了直观起见,他给出了相应的图示(人格结构剖面图),一个人从出生到成熟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的习惯系统,每一习惯系统中又分别包含着许多各自独立的习惯。
所有这些独立的习惯都置于不同的年龄中。
每一个习惯系统都有相似的发展路线,从个体的婴儿期开始,经历幼年期、青年期,方能完成。
在人格的习惯系统中,有一些是占支配地位的系统,人们很容易据此观察并作出快速判断和分类。
华生所创立的行为主义在西方心理学界占据支配地位长达半个世纪,其影响不仅席卷美国,而且几乎遍及全球。
综观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史,一大批心理学家
都试图将心理学从哲学的附庸、神学的婢女的窘迫境地解放出来,使之成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
然而,真正使心理学由主观范式走向客观范式的是华生而非他人。
华生从机械唯物论的观点出发,坚决反对以不可捉摸、不可接近的意识或心灵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而竭力主张心理学应以可以观察的人和动物的外显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这虽然不无偏颇之处,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一大胆而革命的主张,为清除传统心理学中那种神学的玄想和唯心主义心理学的主观性、神秘性、困惑性和繁琐性是大有裨益的。
从历史的角度看,华生以其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客观心理学在西方心理学界站稳脚跟奠定了基础。
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上,华生坚决主张以严格的客观方法取代令人莫衷一是的主观内省法,并明确地将条件反射法视为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这一见解较之以往具有非常明显的进步意义,加强了心理学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使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的客观心理学得以建立,并且使心理学从主观唯心主义立场向客观唯物主义的发展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
华生是以研究动物行为起家的,他通过研究小白鼠学走迷津,提出了影响学习的近因率、频因率两大规律。
他遵循摩尔根的吝啬律,反对动物心理研究中的拟人论倾向,主张在动物心理学的研究上要彻底消除一切主观的解释。
华生的行为主义注重吸收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强调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控制,提倡心理学走出书斋、走下神坛和庙堂,走向社会,面向实际生活,促进了心理学的广泛应用。
3.2 华生行为主义理论的学习理论及其应用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作出与此对应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接(S-R)就是所谓的学习。
华生建立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出发点有二:第一,分析可观察到的事实,即分析人和动物是如何适应其环境的;第二,研究引起有机体作出反应的刺激,知道了反应就可以推测刺激,知道了刺激就可以预测反应。
所以,应该把行为而不是把意识当作我们研究的客观对象,在心理学中应该抛弃所有有关心智(mental)的内容。
学习是塑造外显的行为,而内部的心理状态是不可知的;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人的反应完全由客观刺激决定。
华生为了从实验上推翻桑代克的理论,进行了一系列第小白鼠实验。
白鼠为到达目的箱吃到食物,必须先挖沙子。
白鼠挖沙子到达目的箱后,不立即喂食,而是让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