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阅读素材:如觉人生太苟且,不妨读读陶靖节

合集下载

袁中道《徐乐轩樵歌序》宋濂《霞川集序》(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袁中道《徐乐轩樵歌序》宋濂《霞川集序》(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清水丹山之间,有隐君子,姓徐名吉民,别号乐轩居士。

居士少业儒,以数试不利,遂去诸生,怀终隐之志。

日以种德为事,周人之急,不啻身有之。

依范文正公故事,创义田义塾。

讳言人过,喜称人善。

又善莳药,故得药物最真,凡乞者即与之,以治病多效。

得一奇方,必普传于人。

凡数百里内,僧刹道院,力可新者,皆竭力为之。

居士虽外托沉冥,而好读书,所著奇书最多,遇友人佳诗及文字,即寿诸石。

所居近沧漭溪,种树数十万株,如云封雾接。

居士跨蹇往来其间,与田夫野老,坐草莱,说耕耘事。

手种茗,不啻天池、虎丘。

家酿醇酒,清洌异常。

居士性不多饮,少饮即酣畅,任意潇洒。

久之裒集成帙,自号曰《樵歌》云。

嗟乎,诗之累于应酬也久矣!居士隐于樵,故谢绝一切人间应酬。

凡意之所不欲言而不得不言,与口之所不欲言而不得不言者,居士皆无有。

故落笔即有烟云之趣,依稀与陶元亮、王无功①相似。

今春,予由当阳玉泉得晤居士,一见欢然订交。

盖居士与予友刘孝廉玄度最相知。

及玄度之没也,多方搜求遗集,编次以授予。

朔望必奠,谭及必泣,其急友谊如此。

樵乎,樵乎,其真有隐德侠骨者耶!后之人读《樵歌》,居士之清标逸致,亦可想见其一斑也。

(节选自袁中道《徐乐轩〈樵歌〉序》) 材料二:嗟夫,诗道之不古久矣!世之号善吟者,往往流连光景,使人驰骛乎玄虚荒忽之埸,控之非有,挹之非无。

至造为奇论谓诗有生意须人持之不尔便将飞去。

此何为者哉? 殊不知诗者本乎性情,而不外于物则、民彝②者也。

舍此而言诗,诗之道丧矣!濂也不敏,自童年习为比兴之学,腥秽填阏而襟灵弗舒,形于言辞则平凡为已甚。

今幸获读先生之诗,庶几其有发哉。

(节选自宋濂《霞川集序》) 【注】①陶元亮: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

王无功:王绩,字无功,初唐隐逸诗人。

②物则:物理,事物的法则。

民彝:人伦,人与人相处的伦理道德准则。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2024届高考作文素材:梅妻鹤子——林和靖

2024届高考作文素材:梅妻鹤子——林和靖

2024届高考作文素材:梅妻鹤子——林和靖作文素材:“梅妻鹤子”林和靖杭州孤山多梅。

每当腊风初度,便有暗香浮动,疏影横斜,玉蕊怒放,情境高雅,探幽揽胜者多往观赏。

年复一年,便形成了孤山赏梅的胜迹。

这里曾是北宋隐逸诗人林和靖种梅养鹤隐居的地方。

林和靖少年好学,诗词书画无所不精。

他性情淡泊,爱梅如痴。

在故里时唯以读书种梅为乐。

相传他于故居前后种梅三百六十余株,将每一株梅子卖得的钱,包成一包,投于瓦罐,每天随取一包作为生活费,待瓦罐空了,刚好一年,新梅子又可兑钱了。

他种梅、赏梅、卖梅,过着恬然自乐的生活,常在梅园里独自吟哦,写过许多有名的梅花诗,如:“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林和靖终身不娶,以种梅养鹤为乐。

“梅妻鹤子”的佳话因而留传千载。

材料运用举例1.西子湖畔,孤山寺中,林和靖在山间植梅六百余株,以供日常用度,养白鹤一只,名为“鹤皋”。

有朋自远方来,鹤皋就充作门童迎来送往。

闲暇时泛舟西湖,这是何等惬意的生活!官场,在他来看,是避尤不及的龌龊之所,为无斗米折腰,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但是,这一切并不妨碍他与现实生活的交流。

范仲淹、苏子瞻、梅尧臣......都是他结交的对象。

与那些虽身在官场中却道德高尚,志趣高远的朋友蔬食薄酒,畅谈欢歌,不失为人生一大幸事。

尘世有太多的无奈,当内心无法容忍那种种喧嚣,离开,不失为一种智慧。

尘世间少了一个备受折磨的灵魂,山野中多了一位潇洒隐逸的闲人;尘世间少了一些令人心痛的呻吟,山野中多了许多让人心醉的歌吟。

梅花暗香缕缕,人生恬淡和谐,这是林和靖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2.孔夫子曰:“君子和而不同”。

有范仲淹、苏子瞻为友,一生未踏入仕途的林和靖拥有怎样的好机会啊!但是,将生命托付给西子湖、孤山寺的林和靖清楚自己交友的尺度:可以和平共处,决不融入其中。

杭州城近在咫尺,二十年间,醉心山野的林和靖竟然没有踏入半步。

2009年安徽高考满分作文赏析_高考作文

2009年安徽高考满分作文赏析_高考作文

2009年安徽高考满分作文赏析抓住机遇,成就伟岸人生中会有弯道与挫折,然而正是人生中难以预料的弯道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

福楼拜曾对莫泊桑说过:“天才无非是忍耐”。

大写的人又怎能逃脱苦难的磨砺?在困境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铸就人生的不屈与辉煌,何足畏哉?大漠千里,黄沙漫漫,驼铃悠悠。

你,一个柔韧的奇女子,王嫱,演绎出让人感伤的出塞的神话。

一个江南水乡浸透温婉气息的女子却要在风沙裹蚀下把青丝熬成霜白,枯萎了红颜。

又有谁可以承受这样的命运,而你,昭君,只是怀一幽怨的琵琶,留下了夕阳下无语的青冢。

你,变坎坷的人生际遇为华夏史册上为民族和平而牺牲的永世光辉,熠熠生光。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是你啊,旷达的子瞻,泛舟赤壁。

你心中何尝不想“至君尧舜上,再使风流淳”?可你逃不了“乌台诗案”,你选择了黄州,造福一方百姓又何尝不好?“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那雄姿英发的周瑜,你仰慕他,然而,你终是你,变人生的轨迹未尝不可?高歌“一蓑烟雨任平生”岂不快哉?“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消!”郑袖的谗言,子兰的诽谤,怀王的昏聩,那儿不是你的容身之所啊,三闾大夫!痛心与失望,如此被排挤,命运多舛,可你依然保存一颗赤子之心!试问,史上还有如你一样的忠主人么?感念朝廷的日益衰败却无力相助,于是,你,自沉汨罗,多么可歌可泣的举动,《离骚》中句句都是你的一片丹心!“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西湖美景,三月小雨润如酥,你,范蠡,携西施泛舟西湖,散发扁舟。

何必留恋勾践的高位名利?你深知越王的可以同苦难,难以同甘,世人谁不留恋名利权位,可你明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和功高盖主皆殒身的教训。

走吧,陶朱公三置千金,你,写下了最完美的明哲保身的人生准则。

放弃名利,成就了最善的命运。

菜市口人头攒动,一辆囚车押来披头散发的你,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

“变法会有牺牲,那就从我开始!”你大义凛然,昂着高傲的头颅,绝不会向顽固派屈服,用鲜血来唤醒民族意识的觉醒。

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读陶诗》练习及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读陶诗》练习及答案

短文两篇[宋]苏轼这两篇短文都写于苏轼政治失意之时,从中我们可以看见苏轼生活的一些真实细节。

不管是随手记录的文字,还是写给友人的短笺,都那么饶有情趣,令人玩味不尽。

读陶诗 余闻江州东林寺,有陶渊明诗集,方欲遣人求之,而李江州忽送一部遗予,字大纸厚,甚可喜也,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

唯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

某启。

仆居东坡,作陂种稻,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

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选自《古典的中国》)【注释】①两篇短文为作者被贬黄州、汝州时所作。

①某:与后文的“公”都是指章惇,当时在京为官。

①仆:对自己的谦称。

①陂(bēi ):山坡,斜坡。

①黑牡丹:牛的戏称。

1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①方.欲遣人求之 ( ) ①而李江州忽送一部遗.予( ) ①昨日一牛病几.死( ) ①用其言而效.( ) 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2分)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

15.阅读两篇短文,仔细体会苏轼的生活情趣。

参考已有批注,给【甲】【乙】【丙】三处作批注。

(6分)【甲】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己】惟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丙】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答案】13.(4分)①方:正、刚刚;①遗:给予、赠送;①几:几乎;①效:见效、奏效。

14.(2分)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

15.(6分)【甲】陶诗对他宛如一剂良药,可见苏轼对陶渊明喜爱之深,又读的小心翼翼,舍不得一下子读完。

【己】如孩童得一糖果,唯恐一口吃完,真是可爱之人!“而无以自遣耳”,隐隐透露出作者的生活境遇。

【丙】“不识”与“识之”形成对比。

看似平常语气,却有一番惊喜,他是以“老妻”为豪。

【参考译文】读陶诗我听说江州东林寺有《陶渊明诗集》,正想派人去求来,李江州忽然送给我一部,书字大约质厚,很喜欢,每当身体不舒服,就拿来读,但从不读过一篇,只怕读完后再没有帮我排解的了。

田家乐章惇公:我住在东坡,在山坡上种稻子。

有四五十亩地,我亲自耕种妻养蚕,姑且过余生。

诗人陶渊明的历代评价

诗人陶渊明的历代评价

诗人陶渊明的历代评价诗人介绍:渊明曾祖或为陶侃(尚存争议,但二者的亲缘关系是肯定的.)。

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

祖父做过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说,或名岱或名茂),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具体事迹已不可考。

有一庶妹,小渊明三岁,后嫁给程姓人家,故陶诗文提及她时称程氏妹。

就其父尚有一妾看来,渊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坏。

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

十二岁庶母辞世,渊明后来作文章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慈妣早世,时尚孺婴。

我年二六,尔才九龄”(《祭程氏妹文》)。

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有诗可证:“弱年逢家乏”(《有会而作》)。

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

《荣木》序曰:“总角闻道”,《饮酒》其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他早年曾受过儒家教育,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志向;在那个老庄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又爱琴书:“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

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与子俨等疏》)。

他的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

南北朝至唐代颜延之《陶徵士诔》:居备勤俭,躬兼贫病。

人否其忧,孑然其命。

隐约就闲,迁延辞聘。

非直也明,是惟道性。

纠缠斡流,冥漠报施。

孰云与仁?实疑明智。

谓天盖高,胡愆斯义?履信曷凭?思顺何置?年在中身,疢维痁疾。

视死如归,临凶若吉。

药剂弗尝,祷祀非恤。

傃幽告终,怀和长毕。

[2]沈约《宋书·隐逸传》:潜弱年薄官,不洁去就之迹。

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

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则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

萧统《陶渊明传》: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陶渊明是东晋重要的诗人

陶渊明是东晋重要的诗人

小谈“靖节征士”陶渊明是东晋重要的诗人,人们的心目中的陶渊明似乎是个隐逸的隐者,飘逸洒脱的外在形象背后,却潜藏着巨大的政治忧伤与内心痛苦。

细细品味之下,发现陶渊明的思想似儒非儒、似道非道,异常复杂,不能简单的化为一派一家。

所以我写这篇论文的目的就是试图分析这一现象的产生。

陶潜字渊明,又字元亮。

死后,其友朋私谥其为“靖节征士”,故又称陶靖节。

靖,安静的意思,节,应该是气节的意思,征士在辞海里的意思是曾经朝廷征聘而不肯受职的隐士。

”从以上对“靖节征士”释义中,至少可看出四点信息:恬淡静怡、操守高尚、为朝廷重视、隐士,这无疑准确的概括了陶潜一生之志趣,而且这与今日流传千古的陶潜形象确实吻合,人们提到陶渊明,心目中无疑首先浮现出以上四个关键词。

但细细读罢陶潜诗集,发现这样的几点似乎仍显不够。

一.思想背景陶渊明经历了晋宋更迭的重大历史事件。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乱世之一,社会动荡程度远超人们想象。

我们知道,在一个盛世、中央政权强大的情况下,儒家能起到他教化人民、治邦安国的作用。

但是在魏晋乃至南北朝,这样一个中央政权不稳、社会极度动荡的时代,两汉的“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主张,在曹丕登基为皇帝的那一刻就宣告结束。

曹魏、司马晋以及后来的南朝一反两汉的“以忠孝治天下”而主张“以孝治天下”,实际上透露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尴尬——篡位夺权。

李密在《陈情表》中一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就委婉的表达了司马家族不光彩的建国史。

皇帝已是不忠,已经违反了儒家教义,下层人民又怎能太较孔子的真儿呢?儒家已经不能再维持它的教化作用,人们就把眼光投向了道家。

陶渊明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他的思想不可能是单一的、纯粹的,而更多的表现为各种思想的交织杂糅。

陶渊明一生的作品中,既有引用儒道经典,又有引用道家经典。

虽然通过这种方法不可能精确的表现出陶渊明思想的全部,但仍隐隐约约能看出陶渊明并不是一个完全的隐者。

儒道本是两种迥异的思想,但陶诗中大量引用两家经典,尤其是儒家,在其归隐后,诗中仍有浓厚的儒家思想,原因何在二.陶诗矛盾情节原因探究陶渊明的曾祖父为东晋陶侃,在东晋东渡,政权未稳时,功勋卓著,他升任太尉,兼八州大司马,封长沙郡公,是个左右帝国政局的人物。

初中语文 文摘(历史)辛弃疾:用一生把别人的苟且活成热血

初中语文 文摘(历史)辛弃疾:用一生把别人的苟且活成热血

辛弃疾:用一生把别人的苟且活成热血南宋绍兴三十一年。

济南府境内,一个和尚快马加鞭在赶路,脸上有几分慌乱又有几丝不易察觉的得意。

忽听身后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和尚回身一望,面色大惊!只见在如火的骄阳中一个单身独剑的青年男子纵马而来,杀气腾腾,气场七米三。

片刻之间,青年男子便追将上来,猛地将和尚擒下马来,自己也纵身跃下。

和尚狼狈地在地上滚了几番,目光落在对方手中那把寒光闪闪的长剑上,不由簌簌发抖,跪地求饶:“兄弟,我知道你乃神兽转世,力大无穷,求你看在往日情面上,饶我一命啊!”男子目光似刀,一语不发,从其身上搜出义军大印后,手起剑落便结果了和尚性命。

然后提着人头和军印,调转马头,绝尘而去。

——你已不是我辛弃疾的兄弟,也不配我和你再说一句话。

没错,此人正是辛弃疾,字幼安,山东济南人,时年21岁。

天哪!辛弃疾不是个爱国词人嘛,居然会武功?对,后世之人,提起他时第一反应都是伟大的爱国词人——一个文人的定位。

辛弃疾如果泉下有知,估计要气得冒烟了:“你才是文人,你全家都是文人!哥的梦想可不是什么诺贝尔文学奖,而是冲锋陷阵,沙场秋点兵啊!文学嘛,只是哥的业余爱好而已。

”好好的一个青年才俊,怎么是这样的呢?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林升《题林安邸》公元1140年,距离北宋挂掉的“靖康之耻”已经14年了。

这一年,金国和南宋又干了一仗,而明明占了上风的南宋,却像个被欺负惯了的小媳妇一样,在渣人秦桧的主持下主动要求议和:割地、赔款、称臣。

这还嫌不够,又额外奉上了一份超级大礼:那就是喊着“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的岳飞父子的性命。

金主子,您看我们这诚意还够吧?就这样都城临安又讨来了暂时的安宁,西湖又开始了歌舞升平。

同年五月,在山东济南一个叫四凤闸的地方,英雄辛弃疾迎来了自己人生的起点。

一出生就在沦陷区,本该是大宋子民,如今却是金国人。

从小更是目睹了广大同胞在金人统治下的屈辱生活,爷爷没事还带着他登山望远,指画山河:“孩子,长大了,别忘了灭了这些金国鬼子,收复我齐鲁大地啊!”因此,从小背负国仇家恨的辛同学不仅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还热衷于练习武艺、研究兵法。

高中语文人物素材

高中语文人物素材

高中语文人物素材随意翻开各种高考优秀作文集,你会发现人物素材总是各类作文的主体。

下面店铺给你分享高中语文人物素材,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人物素材(历史人物)魏晋时“竹林七贤”之一嵇康因不与权贵合作死于屠刀之下,耿直不屈的脖颈中喷涌的鲜血化作了一条华贵美丽的“豹尾”,鞭打在一个腐朽王朝的脊背上,在那黯淡的夜空中留下了震天动地的绝响。

(江苏考生《暗夜的绝响》)“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近体诗的先驱者——以其杰出的贡献掀开了中国古代诗歌崭新的一页,引发了盛大辉煌的盛唐气象。

(江苏考生《人生三部曲》)斯宾诺莎在没有亲情、没有友情、没有爱情,被孤独、寂寞笼罩的情况下,潜心研究哲学,探索真理,创作了神学著作《宗教论》。

他让后人感叹道:“最孤独最寂寞的是过程,最厚重最丰富的也是过程。

”(江苏考生《人生三部曲》)在长江的上游,有刘备白帝城托孤的眼泪,也有李白扬帆荡桨的身影。

或许,刘备与李白完全是两类人,一位是争逐天下的君王,一位则是周游天下的诗人。

帝王将相自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诗人自成其千古文章,然而,长江以它的广博容纳了这一切。

在清晨迎接李白嘹亮的吟唱,在傍晚又迎接刘备疲惫的马蹄。

(浙江考生《山水文人看华夏》)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居里夫妇抛开了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中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他们在人生路上轻松徜徉,嗅着人间的芬芳。

(湖南考生《轻松起跑》)“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持竿垂钓的庄子,有人劝他涉世为官,他漠然视之;他孤傲的心灵走不到浑浊的仕途。

他出乎其外,超乎尘世,视楚国相位而不顾,不愿做供奉于高高庙堂之上的乌龟;他又入乎其内,独善其身,甘做一棵在清风中孤独地看守月亮的大树,把持着那洁白的美德,“享受”着逍遥的人生。

作文素材人物:古代六位狂放不羁的文学家

作文素材人物:古代六位狂放不羁的文学家

作文素材人物:古代六位狂放不羁的文学家素材人物:山涛+阮籍+潘安知己什么人:山涛是西晋时期的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

什么事:他从小孤贫,少年时就显现出卓尔不群的气度。

平时喜好研究老庄哲学,一直隐居乡里,不显露自己的志向和才能。

山涛为人厚道,侍母至孝,待友真诚。

他与嵇康、阮籍等名士都是好友,彼此志趣契合,为莫逆之交。

他曾经因为举荐嵇康做官而惹恼旧友,收到了一封辞色严厉的绝交书。

后来嵇康获罪,他却不计前嫌,将其子嵇绍抚养成人。

什么点:嵇康与山涛的友情被传为千古佳话,向来为后世所津津乐道。

他们曾经互为知己,又一度公然决裂,对于“任性”的好友,温厚的山涛心中却有着最深的懂得。

出仕什么人:山涛是西晋时期的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

什么事:他所处的魏晋是一个风雨如晦的时代,除了黑暗便是动荡。

山涛信奉着一种与“竹林七贤”的其他人都迥然不同的处世之道——积极出仕,兼济天下。

他就像一个智慧的长者,身上有着道家的风范,清谈、饮酒、作诗,他样样在行,明明可以做高风亮节的隐士,但他偏偏还有造福百姓的志向。

什么点:乱世官场像个大染缸,有人置身其中就丧失了良知、丢掉了底线,山涛却身体力行地证实了“出淤泥而不染”的可能。

他为官数载,造福一方,深受后世敬仰。

伯乐什么人:山涛是西晋时期的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

什么事:他品德高尚,名声在外,曾力保司马炎即位。

登基之后,司马炎格外倚重他,可山涛并没有恃宠而骄,而是始终保持着谦逊高洁、不慕名利的本心。

每逢官位有缺,山涛总是提前选出几名备用官员,从人品到才能一一进行甄别和考量,并写下详细的评论,然后再按照天子的意思来举荐贤才。

什么点:后来这些文字一经传开,百姓人人称颂,更将其辑录成册,称为“山公启事”。

乱世风云里,有人独善其身,自然就有人想兼济天下,山涛选贤举能、广荐贤才,不仅是优秀政客的代表,更是少有的伯乐。

叛逆什么人:阮籍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竹林七贤之一。

什么事:他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

江苏省宿迁中学高三作文 苟且偷生素材

江苏省宿迁中学高三作文 苟且偷生素材

苟且偷生高三张秋阳总是人生,总是旅程,总是行色匆匆,总是留不住的痕迹。

如果年华只是春风一阵,我也许只能“苟且偷生”。

我不懂什么是苦难,我不会被“拘”而“演《周易》”,不会被放逐,不会突然失明,不会被膑脚,不会被囚。

我是个老老实实的小人物,每天重复着小人物的平淡生活。

充其量也不过是干些迟到、偷懒等恶俗之事。

当然还不至于被“拘”、被“膑脚”,所以我还没一鸣惊人,我的文字也没有被流传千古。

不懂什么叫“能屈能伸”。

想当年我在作文竞赛中获大奖,我高兴地笑它三天。

虽然收到不少白眼,但我还是不知恬耻地显摆自己。

每一次受到委屈,我的眼泪都会像自来水一样哗哗地下流,高考没考好,我躲在家里像只乌龟。

我不是大丈夫,我不会“屈伸”。

不会追求富贵。

不会为自己不想做的事无私奋斗。

我想别人都和我差不多。

他们也爱躲懒,也很自私,也想玩乐。

可是大家都不敢说,没人会说真话。

我们一次又一次从古人烂俗的事迹中学不到什么。

看了屈原的诗没人会披发游于江畔去体味那份疾苦,读着李白的“臣是酒中仙”没人会像他那样风流倜傥。

我们用旁观人的眼睛,用恶俗的语言,对无比圣洁的古人指指点点。

没有人在榜上无名之后会想着范进自我安慰。

没有人在看到乞丐后会像怜悯孔乙己一样怜悯他们。

所以我们一遍一遍从书中学到的除了应付考试,还有什么?我们每天行色匆匆地忙着苟且偷生。

下属苟且偷生巴结上司,这不是苟且偷生难道是在忍受苦难。

穷人苟且偷生地奉承有钱人。

都在讲大丈夫能屈能伸,其实真正能屈能伸的不是大丈夫,而是真小人。

因为小人该“屈”时不能不屈,该“伸”时不会不伸,除非心理有病。

我们不会自杀,所以我们只能保持“能屈能伸”,所以我们都是烂俗之小人,没人是大丈夫,没有人高尚,没有人无私。

我真想有一个大喇叭,我要告诉世界上一切正常的人,别个个都自以为是爷,是人物,我们都只不过是上帝的孙子,苟且偷生,遇麻烦会避的孙子而已。

2023届中高考作文素材:“陶渊明”素材在、作文中的“百变运用”

2023届中高考作文素材:“陶渊明”素材在、作文中的“百变运用”

2023届中高考作文素材:“陶渊明”素材在、作文中的“百变运用”一、考场作文常用的陶渊明名句: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人与自然应诗意地和谐相处。

)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过去已然过去,直面未来才具有建设性。

)3.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快乐是一种心灵状态,与物质没有多少关联。

)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那些最深刻的感悟,往往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

)5.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精卫:古代神话中鸟名;据《山海经》记载,古代炎帝有个女儿,因游东海淹死,灵魂化为鸟,经常衔木石去填东海;刑天:神话人物,因和天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去了头,以两乳为目,以肚脐当嘴,仍然挥舞着盾牌和板斧。

)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遇到非常优秀的文章大家共同阅读思考,品味出其中的奇妙与含义,有不同的观点再讨论分析。

)7.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自然,既是指自然环境,又是指顺应天性、自由舒展的生活状态。

)8.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意旨有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记吃饭。

)9.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我们的外貌形体不过是灵魂暂时的寓居,为何不追随自己的内心,想去就去,想留就留?)1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人在多大程度上不依赖于物质,人就在多大程度上是自由的。

)二、“陶渊明”在高考中的“百变运用”一步与一生在上司督邮来视察之际,陶渊明发出了“岂能为五斗米折腰?”的呼喊,迈出了回归田园的那一步——而这一步改变了他一生的轨迹:我们谁也记不住那个要求他束带迎接的督邮的名字,而“陶渊明”三个字,已伴随他留下的文字瑰宝深深地植入了后人心中。

肩膀陶渊明躲进桃花源,独善其身,看起来是一种逃避,是一种没有担当的表现。

但换个角度想,他回归家园,实际上是为了获得人格的独立和个性的自由。

历史的荷尔蒙(套装共4册)

历史的荷尔蒙(套装共4册)
历史的荷尔蒙(套装共4册)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骨架
李白
套装
血肉
爱情
现实
曹操
荷尔蒙
囚徒
灵魂 历史
辛弃疾
历史
皇帝
岁月
人生
白居易
李清照
李商隐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历史的囚徒写史,以史实为骨架,以现实为血肉,以幽默为灵魂,套用现代生活方式,讲不一样的故事。其 选择的人物均具有很高的知名度,那些史书上呆板严肃的历史名人,在囚徒笔下,变成一张张鲜活的面孔,一具 具有灵魂的血肉之躯。
惺惺相惜
诗仙和诗圣相拥,哭得稀里哗啦 李商隐:如果我只剩一个粉丝,希望他是白居易 诗魔诗豪:相似的人,终会相遇 刘禹锡:跟买房相比,快乐更重要 李忱:历史上最会伪装的皇帝,为何最爱白居易?
别样年华
王政君:最幸运的后宫女人 双面孔融:从暖男到杠精 诸葛亮:离开茅庐那一刻 李商隐:公元813年,李商隐的拧巴人生 彪悍李清照:我追赵构整两年 史上最炫状元 王华:如果真有轮回,我们还做父子 王阳明:五百年前,与达·芬奇同时闪耀的中国人
第四章风花雪月
唐伯虎:我把4个皇帝活成背景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在私奔的岁月里,我最爱你 李煜:你灭了我的国,我却点燃了宋词的火 柳如是:青楼女子的爱情之路 曹雪芹:从西园到西山
第五章身后之路
张献忠:我对若干历史问题的回应 荆轲:这个杀手不太冷 来俊臣:告密者的一生 司马懿:我的独角戏
推荐序历史的揣摩与 幽默
自序疫情冲不垮人 类,正如时间扼杀
不了历史

苏轼《荀卿论》原文及翻译译文

苏轼《荀卿论》原文及翻译译文

苏轼《荀卿论》原文及翻译译文1、苏轼《荀卿论》原文及翻译译文苏轼《荀卿论》原文及翻译苏轼原文: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言必称先王,然后知圣人忧天下之深也。

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

其所言者,匹夫匹妇之所共知;而其所行者,圣人有所不能尽也。

呜呼!是亦足矣。

使后世有能尽其说者,虽为圣人无难,而不能者,不失为寡过而已矣。

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知,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

然三子者,每不为夫子之所悦,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且夫学圣人者,岂必其言之云尔哉,亦观其意之所向而已。

夫子以为后世必有不能行其说者矣,必有窃其说而为不义者矣。

是故其言平易正直,而不敢为非常可喜之论,要在于不可易也。

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仇。

及今观荀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

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

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

子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

荀卿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

”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

荀卿独曰:“人性恶。

桀、纣,性也。

尧、舜,伪也。

”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

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

彼李斯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

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

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

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

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卒无有及者。

苟天下果无有及者,则尚安以求异为哉!译文:我曾读《史记•孔子世家》,看孔子的言论文章,没有不循规蹈矩的,不敢放肆高论,而且说话一定要谈到先王,我这才知道孔子作为圣人对天下的忧虑之深啊。

心灵的守望

心灵的守望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桃源守望者陶靖节,胸怀凌云壮志,却选择归隐于世。

当初,他怀着一腔热血走进官场,然而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的官场却充满腐败与动荡,“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陶渊明毅然决然地选择归隐。

他在归隐中找到了真正的自我,他便是那乱世中纯洁的菊花。

陶渊明在他的“桃花源”中的生活是惬意悠闲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他在闲暇时光里耕地种苗,即便动作生疏,但自得其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在山林间闲游,一抬头就看见远处悠然的南山,还有山脚下那几朵盛开的菊花。

他是一个爱菊之人,菊花恬淡素雅,透露着一股坚贞,就像一缕清风吹进前堂,而他恰巧就坐在那里。

他数十年都在颠簸中度过,也曾经写道“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他从不哀叹命运的不公,只是默默收拾行囊,踏上自由的征程,至于终点是哪里,向前走便是。

陶渊明,你要想认识他,就要懂他的诗;你要想写他,就不能只写他的故事,你要写“采菊东篱下”“飞鸟相与还”,你还要写“缘溪行,忽逢桃花林”“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他守住了那片桃花源,那也是我向往的地方——自由恬静、安然从容。

江海孤行者柳宗元也曾是一位充满凌云壮志的青年。

年少有为的他在官场中备受重用,可命运总是捉弄人,他因政见不同被贬,发落到永州这个荒凉之地,这世上从此便多了一位凄苦的诗人。

纵观他这一生,他的人生之路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坎坷。

他不止有贬谪之苦,更有失去至亲之痛。

他的母亲以及妻女先后在被贬的路上去世,亲心灵驿站□编辑/高明燕心灵的守望文|徐安萍你若问我归于何处,我便答“自由之邦”。

——题记26作文与考试·初中版人一个个离他而去,独留他一人在世,那么他该去向何方呢?命运对他如此不公,但他心中的那块大石从未被磨平!“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永州是他的精神支柱,因为那里有爱他的百姓。

柳宗元慢慢在灰暗中沉淀下来,最终有所作为,闪闪发亮。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高二语文 素材积累巧运用 直面人生

高二语文 素材积累巧运用 直面人生
素材积累巧运用 直面人生
披沙拣金细筛选——素材建档 1.纵死犹留人格香 屈原追求美,追求人格的高洁,在整个世界都混浊 的环境中保持自我的清白。他说,“新沐者必弹冠,新 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他笔下 多用“香草”“美人”寄寓自己的高洁情操,表达自己 的政治理想。当理想破灭后,为理想而殉身。
2.铁骨铮铮好男儿 曾经身处那样险恶的环境,忍受着世人的嘲讽和内 心的痛苦,太史公却凭着自己的奇崛神笔,以刚毅之心、 正直之气来书写历史,书写两千年的沧海桑田。于是, 他的名字便与他的不朽著作一起载入史册,那张悬着两 滴清泪的脸也与他的精神一起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留 下了后人对他的光辉评价: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3.沉默未必是金 鲁迅先生曾说:“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 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 中灭亡。”中国人自古以来是信奉“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的,由此有了“沉默是金”的人生箴言。于是,社会上 “昏睡”着的人固然“沉默”,“较为清醒”的人也往 往不胜“叫醒昏睡的人”之累,也选择了“沉默”。
也许是记录历史的职责让他知道,历史必须是真实 的。于是他,站了出来,后来的事情证明当时的冲动是 致命的。司马迁与李陵并无交好,为了不相识的人而触 怒龙颜,这没有人能够理解。
他突然就想到了死,想到了屈原的投江;想到了孤 竹君的儿子们在首阳山的遗骸:他想抛弃这个世界,这 个昏暗、污浊的世界。绝不能屈辱地活着,做一个不完 全的男子,便是死,他也应该是个大丈夫。
鲁迅先生,只有一个!
先生正灵魂深处的交流!
【时空链接·拓展新视野】 链接导语(一)
品读屈原,让我们读懂了高洁的精神,他让我们明 白,高洁不是冷淡,不是逃避,真正高洁的精神要敢于承 担自己内心中的责任。情系国家,心怀百姓。

高中语文 阅读之做人与处世 敢于“亮剑”的陶志安素材

高中语文 阅读之做人与处世 敢于“亮剑”的陶志安素材

敢于“亮剑”的陶志安杭州的陶志安大学毕业后,来到新西兰首都惠灵顿留学。

他以优异的成绩取得硕士学位后,想在当地谋求一份工作,他从一则人才招聘广告上看到了当地一家美资公司要举办招聘会的信息,这天一大早,他早早来到了招聘会的现场。

前来求职的人很多,足有好几百人。

虽说是一次公开的人才招聘会,然而公司总裁鲍尔逊先生的个人演讲,就占用了差不多大半的时间,并且此时还在滔滔不绝地讲,似乎没有停止的意思。

眼看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自己该怎么办?人才招聘会只剩下预定的不到半个小时了,怎样才能从几百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说时迟那时快,才思敏捷颇有谋略的他有了自己的主意。

他迅速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应聘材料,并在一张空白纸上刷刷刷写下一行英文:“尊敬的鲍尔逊先生,请停止您的演讲,把最后的10分钟时间留给来自中国的陶志安先生!”在公开的社交场合,随意打断别人,尤其是公司主要负责人的讲话,是不礼貌的行为,也是被认为大逆不道不合常理的行为。

但是,由于时间紧迫,求职心切的陶志安也顾不得这些了,他压根也没有去思考自己的行为会有什么不良的后果。

在众目睽睽之下,他把自己的求职资料送到鲍尔逊先生手里,然后又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之后没过多久,陶志安就清楚地听到鲍尔逊先生在那边大声宣布:“本公司的这次人才招聘会到此结束,请刚才送给我求职资料的那位中国先生到总裁办公室参加面试。

”顿时举座哗然,没有人会想到这家公司的人才招聘会会以这样特殊的方式结束。

年轻的陶志安仪态自然,毫无拘束地走进总裁办公室,没有想到鲍尔逊先生却表情冷冷地说:“我给你15分钟的时间,看看你到底有什么过人的才华和能力。

”陶志安若有所思地直视着他,一言不发。

“你的时间正在白白溜走,为什么不珍惜呢?”鲍尔逊对眼前年轻人的举动感到很奇怪,才这样去提醒他。

陶志安胸有成竹地说:“我正在好好地珍惜,这15分钟时间是我的,我正在行使利用它的权利!”面对公司总裁鲍尔逊先生的颇有难度的提问,陶志安对答如流,很顺利地通过了鲍尔逊先生严格的面试。

陶靖节纪事诗品

陶靖节纪事诗品

陶靖节纪事诗品
【原创实用版】
目录
一、陶靖节的简介
二、陶靖节的作品特点
三、纪事诗的定义与特点
四、陶靖节的纪事诗作品分析
五、陶靖节的诗品评价
六、总结
正文
陶靖节,字元亮,号靖节,是我国东晋末至南朝宋初著名的文学家、诗人。

他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经历了多次战乱,因此,他的诗歌多反映了社会现实,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

陶靖节的作品以纪事诗为主,他的纪事诗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首先,他的诗歌主题广泛,既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也有对个人生活的细腻描绘。

其次,他的诗歌风格独特,以写实为主,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纪事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主要特点是以史为诗,以事为诗,以人为诗。

陶靖节的纪事诗正是这种特点的典型代表,他的诗歌中,无论是描绘历史事件,还是描绘个人生活,都能做到详实而细腻,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陶靖节的纪事诗作品中,以《咏怀诗》和《归园田居》最为著名。

《咏怀诗》描绘了东晋末年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他对社会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

而《归园田居》则描绘了他归隐田园的生活,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在陶靖节的诗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对个人
生活的真挚表达。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人性的关爱和对社会的期许,这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解析1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解析1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皇祐元年,予自广陵得请来颍,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时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

尔来俯仰二十年间,历事三朝,窍位二府,宠荣已至而忧患随之,心志索然而筋骸惫矣。

其思颍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

今者幸蒙宽恩,获解重任,使得待罪于亳,既释危机之虑,而就闲旷之优,其进退出处,顾无所系于事矣。

谓可以偿夙志者,此其时哉!因假道于颍,盖将谋决归休之计也。

乃发旧稿,得自南京以后诗十余篇,皆颍之作,以见予拳拳于颍者非一日也。

(选自欧阳修《思颍诗后序))(注释)①得请:所请获准;②颍:颍州,欧阳修准备退休于此;⑧待罪:做官,谦辞。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心志索然而筋骸惫矣(________)②因假道于颍(________)(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思颍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

(3)欧阳修为什么选择颍州作为退休后的终老之地?(请用原文回答)(4)《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就是欧阳修如愿归居颍州后所作,由这一时期的诗文可见欧阳修晚年怎样的心境?2.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xiè),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①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________②去任之日________(2)有人阻止郑板桥开仓济民,理由是什么?从郑板桥开仓济民这件事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阅读素材:如觉人生太苟且,不妨读读陶靖节如觉人生太苟且,不妨读读陶靖节华伟【导读:你是你梦想路上的唯一高墙,越过去,全世界都能看见你的光亮——题记】一直以来都有些迷惑:像王维、王安石和苏东坡那种巨咖,一次次创造出人类的精神高峰,才情万丈,挑剔无比,谁又能成为他们共同的偶像?那个名字只能是陶渊明,一个谜一样的男人。

后人为了缅怀他,私下给他定了个谥号:靖节。

一个人的名字,寄托着长辈的期待,很多时候反差巨大;但他的名号,一定是精准的,能概括其一生的志趣和成就。

陶渊明,爱花而好酒,闲静有节操,历史再无第二人。

如觉人生太苟且,不妨读读陶靖节。

01儿时的陶渊明生活在祖上的荣光之中。

陶家的子嗣很有贵族气息,虽然是没落贵族。

渊明有一个威震天下的曾祖父陶侃,还有一个誉满江湖的外公孟嘉。

这两位长辈,一武一文,一个建功立业,一个崇尚自然。

他们颇受世人景仰,更是陶氏家族的偶像和骄傲。

在有些落寞但依然宽敞的祖宅里,父亲常常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给他讲那过去的故事。

永远要记得,你爸爸的爷爷叫陶侃,他当过大司马(军队最高长官),父亲顿了顿说,你妈妈的爸爸叫孟嘉,他是一个是名满天下的公共知识分子。

年幼的渊明自豪地点点头,不再像其它小孩那样窜来窜去,开始静下来读书。

从曾祖父开始,陶家的运势就开始逐代递减——渊明的祖父还做过太守,到父亲这一辈已经丝毫没有名气,家族的希望全压在渊明身上。

他确实很有读书的天赋,一本《山海经》,他倒背如流。

更重要的是,他初步养成了读书和思考的好习惯(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

公元363岁,渊明八岁,父亲去世,他和母亲、妹妹的生活更加拮据。

养不起孩子,母亲只能带着他们回娘家。

那段时间对渊明的成长来说极端重要——外公家中的书特别多,他想看什么就看什么。

当然,那些书跟外公孟嘉潇洒不羁、本真疏放的名士风范相比,又算不了什么了。

孟嘉是魏晋风骨集大成者,是有追求的知识分子的活标本。

跟随着这样的外公,渊明的思想感情和生命情调,也慢慢发展定型。

纵观他的一生,生命里充满了矛盾。

有时候他猛态逸四海,欲济天下苍生;有时候又性本爱丘山,坚决退隐田园,。

两种风格完全不同的情绪,充满了他的一生。

2陶渊明的官场生涯,跟几封辞职信有关。

两晋时期,社会阶层严重固化,上品无寒族,下品无士族。

虽然陶渊明是名门之后,但不管他多有才华,多么努力,却始终只能是庶族。

深受儒学浸染的渊明,信奉经世致国的真理。

但直到29岁,他才走出书房,成为一名正式公务员(江州祭酒)。

他认为自己终于可以有施展的空间了,但很快他发现自己错了。

祭酒分管好几个地方部门,有一定权力,对一个仕途刚起步的年轻人来说,算可以了。

但他遇到了一个很不靠谱的领导,王凝之。

这个名字大家很陌生,但说出他父亲的名字可以吓死你:王羲之。

王羲之一辈子不太得志,经常约朋友喝酒,醉卧长亭,畅谈人生,某天喝大了,还写出了中国书法第一帖、神作一样的《兰亭序》。

但他的儿子确实很差劲,作为一市之长,王凝之痴迷五斗米道,后来还挪用水利专款,作修道观之用。

渊明怎么劝,王凝之都听不进去。

这样的领导,可恶!渊明年轻气盛,回家就气呼呼地写了一封辞职信。

隆安二年(公元398年),渊明投奔荆州刺史桓玄,做了一名幕僚,却发现这个领导一直蓄意谋反。

这样的领导,可怕!他一直想退出这场危险的游戏,时逢母亲赏花时坠井而死,他赶紧写信请辞,在家闲居。

三年丁忧期满之后,他怀着四十无闻,斯不足畏的观念再度出仕,出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

刘裕这个人,也想当皇帝,为了实现这个人生的小目标,他杀了不少人,干了很多见不得人的勾当。

这样的领导,可悲!渊明不想晚上做恶梦,再次提出辞职。

他开始觉得,官场处处皆险恶,还是回家呆着更舒坦。

……心里是舒坦了,但没有收入来源,物质生活上饱受折磨。

他总结那些次跳槽,都是不堪吏职。

离开就离开吧。

看人脸色,仰人鼻息,他实在是受不了那个气。

3告别身不由已,他回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田园。

唯有安静的田园生活,才是他的乐土和心灵归宿,让他呼吸顺畅。

被视为官场失败者的陶渊明消失了,一个伟大的田园诗人诞生了。

南山是他的隐身之所,在那里,他有9间草屋,30亩薄田。

每天开荒、砍柴、种麻、除草,累了,就坐下来喝口酒,接着干。

是的,你没看错,别人做农活累了就喝口水,陶渊明是喝酒。

因为他觉得,一个人边劳动边喝酒,能够悟到更多人世的真理。

他以《归田园居》为名,写了六首传世之作,因为写得实在太好,现在将第一首全录于下: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小时候就不随大流,我生来就热爱自然。

失足落入仕途罗网,眼离田园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山林,池鱼向往从前深渊。

我在南山开垦荒地,保持拙朴归耕田园。

绕宅方圆十余亩地,加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屋檐,争春桃李列满院前。

远处村舍依稀可见,里面飘荡袅袅炊烟。

深巷传来几声狗吠,树上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没有尘杂干扰,静室只有安适悠闲。

久困樊笼毫无自由,今日总算归返山林。

有时候,他会想起那些官场的人,官场的事,心里还是矛盾。

一方面,觉得自己终于从污浊里爬出来;另一方面,感觉自己不才不遇,免不了要叹几口气。

《杂诗》就表现了他归隐后的政治苦闷和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他是个非常热血的男人,歌颂精卫、刑天的《读山海经》里,有一句猛志固常在,其实也是他自己的写照。

一个男人,谁不想成就一番功业?但时运不济,他只能让自己的背影消失在田间地头。

从官场向田园,他反而爱上了劳动,也爱上了那些生存艰难却一直在坚持的百姓,他写了大量的诗赋来表达这种感情。

此前,文人与农民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职业,农民的生活和感情往往被文学作品忽视,是陶渊明砸碎了这块坚冰。

他乐于做一个农夫,为此写了著名的《五柳先生传》,这篇作品没有具体描述生平事迹,重在表现生活情趣,读者们看惯了无病呻吟的诗赋,眼前不由得一亮。

他是一个高级写手,爱用农家口语,写出来的作品生动鲜明,连路边的老农都能听懂,富有情致趣味,意境高远脱俗。

现实已经挡不住他思维的脚步,他的著名科幻小说《桃花源记》记录一躲避战乱的人,生活在一片桃源乐土——他们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了些率真、纯朴和坚持。

他在现实中也够坚持。

义熙四年(公元408年)六月中,渊明家中火灾,宅院尽毁,一家人只能暂时住在船上。

火灾没有击跨他,反而令他更加坚定——他不仅重盖新居,还在屋子周围种了数不清的菊花。

久久呆坐菊丛之中,他满心欣喜。

磨墨提笔,他写下了那首千古名篇,《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跟人类社会出现的诸多大师一样,陶渊明活着的时候,并没有太大名气。

事实上,中国历史上被尘封、被淡忘的作家,还有很多很多。

陶渊明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一个重磅粉丝、隔世知音萧统。

萧统贵为南朝梁太子,是一个文学发烧友,他自费办了一份皇家文摘,专门搜集古人散佚的诗文。

一天,他在深宫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忽然泪流满面,世界上居然还有这么淡这么真的人,还有如此接地气的诗赋!一股神秘的力量推动着萧统,令他激动不已:我要把这个人介绍给全天下——在他有限的30年生命里,他坚定地为陶渊明作传,对其作品进行整理、研究和评价。

当时,在江西老家的坟墓里,陶渊明已整整沉睡了100年。

随着萧统的介绍,陶渊明声名大振,粉丝越来越多。

到了唐宋时期,在一些超级粉丝的引领下,陶渊明俨然成了人们的精神偶像。

李白说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

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杜甫说,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

诗画俱佳的王维是陶渊明的超级铁粉,他说,陶潜任天真,其性颇耽酒。

自从弃官来,家贫不能有。

九月九日时,菊花空满手……钟嵘说,每观其文,想其人德……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北宋文坛盟主欧阳修评价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片而已。

天才的苏东坡,一辈子更以陶粉自居,抄写陶诗无数遍。

他满怀深情地说,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

苏东坡不仅爱陶诗,还爱上了陶渊明这个人。

他一辈子写了《和陶止酒》《和陶九日闲居》《和陶形赠影》等109篇和陶诗,如果没有精神上深切的爱,他做不到。

跟帖的大咖名单,还可以列上一长串:韩愈、白居易、林逋、许顗、杨万里、王安石、朱熹、姜夔……一直到当代的鲁迅、梁启超和梁实秋。

印象最深的是梁启超,他说:自然界是他(陶渊明)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

5陶渊明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酒徒。

有一次,老婆征求他的意见,下一季地里种什么?陶渊明微笑着回答:全部种上秫米(因为可以酿酒)。

夫人知道他的用意,娇嗔道:不行,就一半!一个人不能只喝酒,不吃饭。

但似乎陶渊明就可以,一天,他正在酿酒,市委一个领导前来探望,适值酒熟,陶渊明顺手取下头巾漉酒,完事之后,仍将头巾罩在脑袋上,然后才去接待来客。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作家,他总喜欢用微醉的语态来看待世间的人与事。

或叹息污水横流的的上流社会,或反映官场仕途的阴险丑恶;或表现退出官场后的怡然自得,或透露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

但他不想愤怒,因为每一分钟的愤怒,都会丧失60秒的快乐。

于是他开始喝酒,只有喝酒的时候,才能忘记人生所有的不快。

有一年重阳节,陶渊明没有酒喝,就采了一把菊花,坐在家门口思考人生。

不久,远远看见一个穿白衣的人走过来,原来是江州刺史王弘给他送酒来了。

渊明当天大醉。

还有一次,好友慧远法师请陶渊明前去一叙,陶回复说,在寺庙里唠嗑,就不能喝酒了,除非寺院能破戒。

说完,他笑了笑。

他喜欢微笑——开心了就笑,不开心了,呆会再笑。

考虑再三,慧远法师还是为他破了戒,后来,渊明果然在寺庙里喝得不省人事。

《陶渊明集序》中评述,陶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

可以说,没有酒,就没有陶诗的流光溢彩。

一半清醒一半醉,这是陶渊明找到的人生胜境。

6离开官场后,他在体制外过着快意恩仇、清苦沉静的生活。

他刻意要忘记官场,官场却没有忘记他——各方发来的offer不断,听说有这么一个奇人,到任地方的官员都想结识他,一探究竟。

——义熙十一年(公元415年),当朝诏征他为著作佐郎,渊明称病不出;——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王弘担任江州刺史,刚履新便前去探望渊明;——元嘉元年(公元424年),颜延之担任始安太守,与渊明结交成为好朋友;——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军人檀道济前往探望渊明;对这些心态各异的官场中人,渊明淡然处之——一起喝酒、弹琴、赏花、聊天,可以;请他出山任职,没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