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微生态的研究

合集下载

口腔溃疡临床治疗论文(10篇)

口腔溃疡临床治疗论文(10篇)

口腔溃疡临床治疗论文(10篇)第一篇:口腔溃疡中银荷漱口液的治疗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银荷漱口液在口腔溃疡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口腔科就诊的200例口腔溃疡患者资料为研究样本,通过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

其中观察组采用普通口腔护理原则进行治疗,实验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使用银荷漱口液进行治疗和护理。

治疗护理后观察治疗效果来比较银荷漱口液对于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

结果对照组的有效治疗率为67.4%,而实验组的有效治疗率为92.3%,其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采用银荷漱口液对口腔溃疡进行治疗和护理有着显著而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中推广。

【关键词】银荷漱口液;口腔溃疡;疗效观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口腔卫生和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命”,但现代口腔医学的涉足范围早已不止是牙齿疼痛的问题[1]。

口腔溃疡作为一种易发和多发的口腔疾病,常常困扰我们的生活,影响生活质量和心情[2]。

口腔溃疡俗称“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口腔黏膜的溃疡性损伤病症,多见于唇内侧、舌头、舌腹、颊黏膜、前庭沟、软腭等部位,这些部位的黏膜缺乏角质化层或角化较差[3]。

舌头溃疡指发生于舌头、舌腹部位的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发作时疼痛剧烈,局部灼痛明显,严重者还会影响饮食、说话,对日常生活造成极大不便;可并发口臭、慢性咽炎、便秘、头痛、头晕、恶心、乏力、烦躁、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4]。

本次研究选取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口腔科就诊的200例口腔溃疡患者资料为研究样本,通过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

其中观察组采用普通口腔护理原则进行治疗,实验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使用银荷漱口液进行治疗和护理。

治疗护理后观察治疗效果来比较银荷漱口液对于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

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有效治疗率为显著高于对照组。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
2.纳入标准
①即符合中医诊断诊断的标准也符合西医诊断的标准。也就是西医符合《口腔内科学》所提到的诊断标准,中医符合《中西医结合口腔黏膜病学》口疮证候诊断标准:分为实火型和虚火型两种,实火型(包含脾胃伏火,心火上炎,肝郁蕴热等),主实火型的表现:起病急骤,溃疡速度快,并且伴有充血和发红状态,可见黄色渗出假膜覆盖及轻度水中,疼痛感显著。虚火型主要变现:(包含阴虚火旺,脾虚湿困,脾气虚弱等)阴虚火旺盛是在虚火型中比较常见的肾阴虚是主要原因,也有一些肝肾阴虚和心阴虚等情况,②患病时间大于6个月,病情反复,患者最少每三个月发作一次。③在患病三天之内进行诊治,并且诊治之前没有经受过药物治疗。④患者除了此类疾病,没有其他严重的病情。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
摘要】本篇文章主要是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进行研究。采用我院136例此类疾病患者,主要方式是把这类病例的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一方面是治疗组,一方面是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将肿痛安胶囊药末贴敷在口腔溃疡处,同时每天口服复合维生素B这种药物,每天三次,一次两片,康复新液含漱,每天使用三次。治疗组在对上述药物进行使用的同时加用中医药辨证论治口服中药汤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97%,治愈率57.57%;对照组总有效率81.67%,治愈率20.00%,差异有显著性(P<0.01)。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对复发性口腔溃疡进行治疗时,运用中西药辨证论治口服中药汤剂可以对这类病症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口疮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
引言
口腔黏膜疾病当中,复发性口腔溃疡是比较常见的病症,患病率高达百分之二十左右,复发性口腔溃疡拥有一定的自限性和反复性在口腔粘膜的任何地方都可能发病病情发生时痛苦不堪,难以忍耐,对患者的工作,日常生活等有严重的影响。复发性口腔溃疡在中医学当中被称为“口疮”,“口疡”,“口疳”等范畴。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十分复杂,大多数都是因为内外交织而引发的疾病。现如今,运用西药对口腔溃疡进行治疗,可以溃疡的愈合,但是不能阻止让溃疡继续发生。本文根据这种情况,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复发性口腔溃疡进行治疗,并观察效果,进行总结。

浅谈脾胃湿热与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的关系

浅谈脾胃湿热与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的关系

浅谈脾胃湿热与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的关系摘要:本文浅谈脾胃湿热与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的关系关键词:脾胃湿热口腔溃疡发病关系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是口腔黏膜的常见病、多发病,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

临床以口腔黏膜反复出现孤立、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溃疡,局部灼热疼痛为特征,属于中医“口疮”之范畴。

本文探讨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湿热致病与ROU发病的关系,以期对ROU的研究有所裨益。

1 幽门螺杆菌与ROU口腔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根据口腔中固有菌丛的分布及生理、形态学特点可分为牙菌斑、舌背黏膜及颊上皮等不同的微生态环境。

Hp是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自1989年Krajden S 等及1993年Mapstone N P 等分别首次从慢性胃炎患者口腔牙菌斑和唾液中分离出Hp后,有关Hp感染与口腔疾病关系的研究逐渐引起了重视。

胡文杰等通过多部位采样方法对口腔中Hp定植和分布规律的研究发现,87.5%的慢性胃炎患者胃内和口腔中可同时检测出Hp,其中牙菌斑中最多(84.4%),其次为唾液(56.2%)、舌背黏膜(43.8%)及颊黏膜(28.1%),提示人的口腔无疑是Hp重要的聚集地之一。

人口腔内牙菌斑和唾液中的Hp与胃内Hp具有相同的形态、生化和免疫学特征;ROU患者较健康人群胃肠道疾病的患病率明显升高,故Hp感染与ROU发病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作为口腔与胃病可能的共同致病菌,Hp的感染可能不仅由于口腔和胃内的相互传播所致,同时也可能与口腔黏膜和胃黏膜同属消化系统、均来自外胚层及其组织表面存在共同的抗原成分密切相关。

尽管多数学者认为Hp感染与ROU的发病相关,但对口腔中Hp的研究也存在着争议。

Mansour?Ghanaei F 等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ROU患者牙刷中取出的标本,并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患者血清Hp的IgG抗体进行检测,结果未发现Hp的存在,从而否认了Hp感染与ROU的发病相关的说法。

如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

如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

智汇大家诊疗-152 - Family life guide罗辉 (资中县人民医院)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学名为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中医则将其称为“口疮”,其本质上属于口腔黏膜疾病,虽然不同人种、不同地区在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率上有一定程度的不同,但复发性口腔溃疡依然是发病率最高的口腔黏膜疾病。

由于复发性口腔溃疡呈周期性反复发作,为患者带来了明显的疼痛,故临床非常重视对复发性口腔溃疡。

本文试总结导致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以及常用的治疗方法。

导致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常见因素消化道疾病相关研究显示,在患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中,约有半数左右伴有复发性口腔溃疡,特别是患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其发生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概率更是占据40%左右,而健康人群中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概率则远远低于患有消化道疾病特别是患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

而消化道疾病之所以容易引发复发性口腔溃疡,主要是其大多患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这种病菌会随着反酸进入口腔,破坏口腔黏膜屏障,导致溃疡反复出现。

家族病史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与“免疫-遗传-环境”三联因素有关,相关调查显示40%左右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存在明显的遗传倾向,若父母双方均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则子女的发病率甚至可超过80%。

饮酒过量饮酒虽然没有被证实肯定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生有关,但是有过量饮酒习惯的人其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生率要高于无过量饮酒习惯的人。

部分学者认为,长期过量饮酒会损害肝功能,使胆固醇与甘油三酯无法被正常降解,进而导致人体的血液黏度增加,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微循环的血液供应因此而受到影响,溃疡处血液循环无法正常进行,形成血栓,进而导致病理性改变。

不健康饮食中医认为,人体之中本来便存在“积热”,食用辛辣食物会给机体带来更大的刺激,使局部微循环会出现异常,进行影响到自身免疫,同时口腔黏膜也会破损,导致溃疡形成,若长期食用辛辣食物,口腔黏膜便会反复形成溃疡。

爱吃槟榔、爱吃腌制食物的人也容易发生口腔溃疡,前者含有的槟榔碱与后者含有的亚硝酸盐均是致癌物,可降低局部口腔黏膜的免疫能力,导致口腔上皮细胞遭到破坏,若在早期,患者多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口腔溃疡。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治疗进展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治疗进展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治疗进展1. 引言1.1 背景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或舌乳头等处疼痛性病变,是口腔科常见病之一,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免疫调节、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

口腔溃疡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较高,且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不同人群的患病率和发病机制也存在差异。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口腔溃疡的一种常见类型,其特点是反复发作和容易复发,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小困扰。

复发性口腔溃疡可能与局部损伤、营养不良、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但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目前,针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大方面。

药物治疗包括口服药物、口腔药膏、注射治疗等方式,常用药物包括类固醇、抗生素、维生素等。

非药物治疗则主要包括口腔卫生保健、饮食调理、生活习惯调整等措施。

本文旨在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治疗进展,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部分概述了口腔溃疡的背景及目前治疗的现状,为后续正文部分的详细内容打下基础。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治疗进展,旨在总结当前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方法及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

通过对口腔溃疡的概述、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特点以及治疗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能够更好地了解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以及目前存在的治疗局限性,从而为未来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文还将探讨未来复发性口腔溃疡治疗的发展趋势,展望其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提供指导和建议。

1.3 研究意义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较大困扰,影响了他们的饮食和言语。

目前虽然有一些治疗方法可以缓解症状,但是对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根本治疗尚未找到。

深入研究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方法,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为医生提供更好的诊疗方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口腔微生态与龋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口腔微生态与龋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口腔微生态与龋病防治的研究进展龋病是指发生于牙体硬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将龋病与肿瘤、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

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儿童乳牙和成人恒牙患龋发生率均呈上升趋势。

随着现代口腔微生态学的发展及研究方法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龋病的发生与口腔微生态失衡密切相关,并通过调节口腔微生态来防治龋病。

本文对口腔微生态与龋病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口腔微生态概述口腔微生态是由口腔内存在的各种微生物及唾液等环境所构成的微生态系统,在参与机体代谢、免疫、营养及维持口腔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生理作用。

目前研究发现,人类口腔内至少包含179属645种微生物,虽然大部分微生物无法进行体外培养,但随着16srRNA基因测序技术和宏基因组学的发展,逐渐丰富了人们对口腔微生态的认识。

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方法分析口腔细菌菌群结构时发现,口腔内优势菌属包括奈瑟菌属、罗斯菌属、链球菌属、韦荣菌属、放线菌属等多个菌属。

这些菌属存在形式大多为生物膜,而生物膜是维持口腔微生态平衡的重要屏障之一,因此抗致病性生物膜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口腔疾病的防治。

有研究发现,口腔微生态的改变与多种口腔疾病相关,如龋病、牙髓炎、牙周炎,甚至口腔颌面部肿瘤等。

如口腔内微生物通过激活Toll样受体,触发一系列促炎途径的信号通路,释放有害代谢产物如过氧化氢,形成促癌生长的环境,从而诱导口腔癌的发生。

有研究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在龋活性样品中检测到放线菌、链球菌等细菌。

2.口腔微生态失衡与龋病的发生发展口腔在受到外界刺激或口腔内环境改变时,口腔微生物群的种类、结构会发生变化,物质的代谢也会受到影响,出现口腔微生态失衡,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

龋病是在含糖食物持续刺激下,口腔内菌群比例失调造成生物膜内pH 值下降致牙齿脱矿而形成。

有研究发现,龋病人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代谢较健康人群更为复杂,其中链球菌属、放线菌属、乳杆菌属、韦荣球菌属、艰难杆菌属等多种细菌菌属的丰度相对较高,且在龋病治疗后,口腔微生态失衡会得到一定改善,提示口腔微生态失衡在龋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甘草泻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研究概览

甘草泻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研究概览

甘草泻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研究概览作者:苏小丽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9年第11期【摘要】复发性口腔溃疡又名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口腔黏膜溃疡类疾病,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患有该病的人口占到了总体的10%-25%[1]。

该疾病易反复,病程相对较长,患者疼痛较剧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

现代临床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经研究发现,对复发性口腔溃疡使用甘草泻心汤治疗,在临床治疗当中具有较好效果,所以在此针对甘草泻心汤在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做出如下研究综述。

【关键词】甘草泻心汤;复发性口腔溃疡;狐惑病1 古籍研究1.1 中医病名在中医学当中将复发性口腔溃疡归结成“口疮”或者是“口糜”。

“口疮”一词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素问》中,而在《金匮要略》当中则将其称作“狐惑病”,“状如伤寒……恶闻食臭……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

1.2 中医病因病机古籍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病因病机记载有:《素问·气交变大论》当中提到“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甚则心痛”,认为该病的发病是受到热与火的影响。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一十八·口舌生疮》曰:“论曰口舌生疮者,心脾经蕴热所致也,盖口属脾,舌属心,心者火,脾者土,心火积热,传之脾土,二脏俱蓄热毒,不得发散,攻冲上焦,故令口舌之间,生疮肿痛”。

中医学认为该病的起病之初为化生热毒,时间一长则热毒损及脾气,再加上滥用苦寒之品,导致脾气失运,郁久化热,属于虚实杂证。

因热郁不宣、两邪争起,上蒸于口舌进而生成口疮[3,4]。

湿性黏滞加之脾胃虚弱,导致溃疡迁延难愈,而且容易复发[5]。

2 复发性口腔溃疡行甘草泻心汤治疗的药理学研究甘草泻心汤出自仲圣《金匮要略》,主治狐惑病。

张仲景之论因其病情呈反复发作和缓解交替,类狐惑出入故命名。

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为指口腔、前后二阴常见溃疡等特征性表现。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分析

Journal of Colorectal & Anal Surgery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确诊的50例肾上腺皮质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激素含量测定、ACTH 兴奋试验、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安体舒通试验明确诊断为肾上腺皮质疾病,其中明确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21例,男性9例,女12例,年龄19至52岁,平均年龄(37.32±3.50)岁,病程时间1至5年,平均病程(2.6±0.9)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29例中男13例,女16例,年龄21至50岁,平均年龄(36.98±3.14)岁,病程时间1至5年,平均病程(2.4±0.6)年。

另选取同期体检无肾上腺皮质疾病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18至58岁,平均年龄(37.12±5.69)岁。

所有研究对象对本组研究均完全知情并自愿参加,对照组与肾上腺皮质疾病患者性别构成、平均年龄等基础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血生化检测,检测指标包括24 h 尿醛固酮(ALD)、皮质醇(COR)、17-羟皮质类固醇(17-OH)、17-酮皮质类固醇(17-KS)、香草扁桃酸(VMA),其中ALD 、COR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7-OH 、17-KS 、VMA 采用均相酶免疫法检测。

对比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以及阴性对照组研究对象各指标的差异。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9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三组研究对象ALD 、17-OH 、17-KS 、VMA 、COR 检测结果。

三组研究对象ALD 、17-OH 、17-KS 、VMA 、COR 水平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 <0.05),表现为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患者ALD 、17-OH 、17-KS 、VMA 、COR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患者,同时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患者ALD 、17-OH 、17-KS 、VMA 、COR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诊疗指南(试行)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诊疗指南(试行)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又称复发性口腔溃疡,是最常见的口腔黏膜溃疡类疾病,调查发现至少10%~2 5%的人群患有该病,在特定人群中,RAU的患病率可高达50%,女性的患病率一般高于男性。

RAU的好发年龄为10~30岁,溃疡疼痛明显,且反复发作,影响患者进食、言语、情绪,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较大困扰。

一、病因RAU病因不明。

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免疫因素,尤其是细胞免疫应答在RAU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其他诱因包括遗传、局部创伤、食物、药物、精神压力、内分泌、系统性疾病、感染、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等。

二、临床表现一般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具有“黄、红、凹、痛”的临床特征,即溃疡表面覆盖黄色假膜、周围有红晕带、中央凹陷、疼痛明显。

溃疡的发作周期长短不一,可分为发作期(前驱期、溃疡期)、愈合期、间歇期,且具有不治自愈的自限性。

根据临床特征,RAU可分为轻型、重型及疱疹型3种类型,见表1及图1~3。

表1各型RAU的临床特征RAU分型大小(mm) 个数持续时间(d) 形成瘢痕构成比(%) 轻型5~10 <10 10~14 否75~85重型>10 ≥1>14,可1~2个月或更长是10~15疱疹型<5 >10 10~14 否5~10注:RAU: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图1轻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图2重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图3疱疹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三、病理表现早期黏膜上皮水肿,细胞内及细胞间发生水肿,上皮细胞间有白细胞,之后上皮发生溶解、破溃、脱落,形成非特异性溃疡。

溃疡表面可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的假膜,有时表面覆盖坏死组织。

溃疡部位为密集的炎性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为主。

黏膜固有层中胶原纤维水肿、玻璃样变性。

结缔组织纤维弯曲紊乱、断裂,严重时胶原纤维破坏消失。

炎症明显,大多为淋巴细胞,其次为浆细胞、中性粒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

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管腔肿胀甚至闭塞。

中医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数据库的建立

中医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数据库的建立

图2 SaaS、PaaS、IaaS功能
理论上讲,所有互联网上的数据,均由数据中心进行存储、处理和发布。

因此,运营商网络架构设计已逐步变为以数据中心为核心的网络架构。

在云数据中心的设计中,网络的演进也是日新月异。

、NFV、CDN等网络模式逐步被接受、应用、推广。

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即“软件定义网络”。

是一种新型网络创新架构,是网络虚拟化的一种实现方式,其核心技术通过将网络设备控制面与数据面分离开来,从而实现对网络流量的灵活控制,使网络作为管道变得更加智能。

NFV(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即“网络功能。

口腔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口腔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学院学院专业学生学号年级级指导教师教务处制表二〇一三年三月二十日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微生态的研究[摘要] 相关的文献研究表明,在慢性胃癌病患者口腔牙菌斑、唾液中以及胃能同事检测出幽门螺旋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而伴有HP感染的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患者的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也明显上升,提示口腔为Hp重要的聚集地之一,Hp感染与ROU发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在联系。

结合既往史的相关证候研究提示的脾胃湿热证为Hp相关疾病发生过程中邪气最盛、邪正交争最剧烈的阶段,及Hp感染率较高之观点,初步提出:临床ROU 反复发作的原因部分可能是缘于湿热粘滞及致病隐匿、渐进和缠绵的特征以及Hp 感染:脾胃受损,云华失调,湿热藴,熏蒸口舌可能是ROU缠绵难愈的关键病机之一,脾胃湿热、Hp感染与ROU发病存在一定的在联系。

口腔中Hp感染的相关研究的真实情况,有关脾胃湿热、Hp感染与ROU发病关系的探讨应引起必要的重视。

【论文主要容】: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又称“复发性口疮”、“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或“复发性阿弗他口炎”(Recurrent Aphthous Stomatitis,RAS),是专指一类原因不明,具有周期性反复发作但又具自限性的局限性口腔粘膜溃疡性损伤。

该病是口腔粘膜病中最常见的溃疡类疾病,患病率高达20%左右,居口腔粘膜病首位。

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时病变部疼痛剧烈,对患者工作与生活造成重要影响。

临床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

因此,ROU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对进一步的临床治疗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本病病因至今不清,多方面的病因研究表明,ROU的发生发展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国外文献已报道的病因方面的研究包括免疫学异常,病毒、细菌感染,微量元素、精神神经因素、遗传因素影响及微循环障碍等,但尚无确切定论。

陈天然教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经验

陈天然教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经验

内蒙古中医药第38卷2019年8月第8期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38No.8201973针刺要求“气至而有效”,加大进针即“得气”的概率无疑对针刺效果有极大的帮助。

以上所言也与临床实验所得之快速捻转进针能够有效减轻进针时疼痛感,同时与得气快、得气感明显的结论相一致。

选择“捻”也是因为申师认为耳周较脆弱,不适宜多做手法,以免损伤耳底丰富的血管神经的缘故。

4验案举隅韩某,女,74岁,2018年4月28日初诊,诉:右耳耳鸣2年余,伴听力下降.期间多方治疗未见明显效果。

现症见:耳鸣如蝉.持续数小时乃至整日,难以缓解,听力减退,焦虑,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纳可,寐差易醒,舌淡,苔白腻,脉弦细。

查体:右侧外耳道通畅,鼓膜完整。

血压128/73mmHg。

西医诊断:神经性耳鸣。

中医诊断:耳鸣。

证型:肾精亏虚证。

予针刺治疗,取双侧百会、三阴交、神门、内关、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癒脉、完骨、下关、太溪、印堂,以“速捻进针法”进针,不作手法,留针30min,隔日1次,2周1个疗程。

1个疗程后,患者耳鸣明显减轻,睡眠质量改善,但时有反复。

3个疗程后少有发作,耳鸣极轻或无。

按:该患者年事已高,耳鸣如蝉,同时伴有腰膝酸软、焦虑、神疲乏力、寐差等症状,人到中年之后,肾气虚大衰,不足以濡养耳窍.常发耳鸣如蝉。

故诊为耳鸣之肾精亏虚证,舌脉亦是此证之象。

予针刺耳门、癒脉、听宫、听会、翳风、完骨、下关等耳周七穴以疏补耳周气血;百会、印堂以调神益脑;内关、神门以宁心定志;三阴交、太溪以补益肾精。

全方整体调节,标本兼治。

5结语耳鸣至今仍是目前医学界的一个大难题,其导致的痛苦之甚,可引起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是自杀。

现代医学主要以使用营养神经、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的药物对症治疗为主眄常常不能治以根本。

申师根据自己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补肾宁心益脑配以耳周集刺的方法,在减少耳鸣发作时间、次数,减轻耳鸣程度的同时,还能够调整患者的整体状态.改善精神状态,减轻患者心理障碍,大大提高其生活质量。

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微生态的研究分析

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微生态的研究分析

糖尿病 肾病 是糖尿病疾病 的一种并 发症 , i 受到很多因素 的影响 , 以至于患 者肾脏 结构受 累。发生糖尿病 肾病后 , 便会有蛋 白尿持续产生 , 肾脏疾病会 加重。糖尿病 疾病 会导致患者 肾脏受 到严重损害 , 当机体产生高胰岛素血症 、 高血糖后 , 便会提 高渗透压 , 肾脏 血流也会发 生异常, 在这种作用下 , 肾小球 血管会产 生变化 , 甚至 出现 硬化现象 , 导 致 肾小球硬化 的形 成。 血管 紧张素 Ⅱ是一种 血管收缩剂 , 它可对血管张力进行调 节 , 当表达水平处 于较高 状态 时, 通过它能够增生平滑肌细胞 , 致使血 管变性 , 从 而诱发 肾脏 的皿 流动力学 产生 变化 , 使 肾小球过滤压上升 ~ 3。 卡托普 利是血管紧张素 n转换酶 抑制剂 , 它可抑制血管 紧张素系统 , 降低 肾小球毛 细血管压力 , 可达到保护 肾脏功能 的目的, 同时还可 以改善 肾脏功能 , 使 蛋白漏 出大大
1 4年 第 7期
2 . 3不 良反 应 发 生 情 况 观察组 中有 2 例患者 出现轻微不 良反应 , 主要表 现为头晕 、 干咳, 不 良反应率 为 5 7 % 。对照组中有 5例患者出现不 良反应 , 主要表现 为 口腔异 味感 、 头晕 、 干 咳, 不 良反 应发生率为 1 4 . 3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 对 比差异显著 , 具有统计学 意 义( P<0, 对 于肾脏细胞增生 可起到组织作用 , 可降低肾小球硬化 发生率 。坎 地沙坦对 于糖 尿病肾病患者疾病的治疗也具有重要意 义, 若 将卡托 普利 与坎地沙 坦两种 药物联 合使 用, 便能够使患者 【 血 压情况得 以改 善, 控制 患者不 良反应 发生率 , 促 进患者 相关指 标的 改善 , 可有效提高 患者生 活质量 。 从本次研究 中可 了解到 , 观察组患 者采用 卡托普利与坎地沙 坦联合使 用后 , 患者血 压有明显改善 , 且G F R与 U A E R指标改善也 非常明显 , 不良反应率 低 , 这表明这 种治疗 方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值得临 床推广 应用。

从“火”论治复发性口腔溃疡浅析

从“火”论治复发性口腔溃疡浅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年第18卷第62期 225·中医中药·0 引言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 又称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 。

是最常见的口腔黏膜溃疡类疾病,调查发现至少人群的10%~25%患有该病[1]。

本病具有周期性、复发性、自限性特征。

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生与患者自身的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系统性疾病因素(消化道疾病)、感染因素、环境因素等相关。

因此治疗主要采取抗菌消炎、调节免疫、补充营养、保护创口等方法[2]。

但因其病因及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根治RAU的特效方法。

中医因其辨证论治、整体调理方面的独特之处,在治疗及预防本病复发有明显的优势。

1 病因病机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于中医“口疮”、“口破”等范畴。

口疮之名,首出自《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甚则心痛[3]”;《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3]”,可知“火”是口疮发病的基本病因。

以窍而言,“脾在窍为口”,“舌乃心之苗”;诸经多有会于口唇者: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中,还出挟口”,足阳明胃经“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足少阴肾经“循喉咙,挟舌本”,足厥阴肝经“环唇内”,任脉“络唇口”。

《外科正宗·自序》:“内之症或不及其外,外之症则必根于其内也。

[4]”可知本病与多脏腑功能紊乱有密切联系,无论外感内伤,凡火热之邪均可循经上炎,熏蒸口舌而发为口疮。

2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疾病辨证准确与否直接关系着临床疗效,目前中医对复发性口腔溃疡尚缺乏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5]。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3]”《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3]”调整阴阳,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大法,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也不例外。

口腔医学中的微生态研究

口腔医学中的微生态研究

口腔医学中的微生态研究近年来,随着对人体微生态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口腔微生态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口腔微生态包括口腔内的各种微生物和它们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们不仅对口腔健康有着重要影响,还可能影响到全身健康。

因此,对口腔微生态的研究成为了当前口腔医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一、口腔微生态的重要性口腔内包含大量细菌,其中包括有益菌和致病菌。

它们之间的平衡关系,决定了口腔健康状态的良好与否。

研究表明,口腔微生态紊乱会导致龋齿、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此外,一些致病菌还可能通过口腔黏膜进入到全身,引发多种全身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艾滋病等。

因此,加强对口腔微生态的研究,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口腔疾病,同时也有可能减少全身性疾病的发生。

二、口腔微生态的研究方法目前,研究口腔微生态的方法主要包括传统培养法、PCR扩增法、高通量测序等。

传统培养法是最早最常用的方法,其优点在于简单易行,但其存在的问题是无法检测到非常微小的微生物群落,并且可能会漏检某些具有重要意义的细菌。

PCR 扩增法和高通量测序是目前常用的两种方法,其优点在于可以检测到微小微生物群落,并且可以快速、准确地对微生物进行分类和鉴定。

同时,这些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成本较高、数据解读复杂等。

目前,越来越多的口腔微生态研究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以获得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结果。

三、口腔微生态与口腔疾病之间的关系龋齿是口腔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其中细菌的作用不可忽视。

人牙表面的菌膜,通常被称为牙菌斑。

牙菌斑中主要包括链球菌、乳酸杆菌等。

这些菌群的过度生长,不仅会导致龋齿的发生,还可能影响口腔其他部位的微生态平衡,使得口腔细菌群落紊乱。

近期的一些研究表明,口腔中一些致病菌,如放线菌、伯克霍尔德菌等,也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发生有关。

四、微生态研究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目前,口腔微生态的研究成果在口腔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针对口腔微生态的研究结果,可以开发出一些针对特定微生物的抗菌剂或口腔护理产品,以达到调节口腔微生态的目的。

口腔微生物群落的研究及其与口腔疾病的相关性

口腔微生物群落的研究及其与口腔疾病的相关性

口腔微生物群落的研究及其与口腔疾病的相关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关注人体内微生物的研究,其中以口腔微生物群落的研究尤为重要。

口腔微生物群落是指口腔中的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众所周知,口腔是人体的第一道屏障,而口腔微生物群落与口腔健康息息相关。

本文将介绍口腔微生物群落的研究及其与口腔疾病的相关性。

一、口腔微生物群落的种类口腔微生物群落是多样性的,大约有600到1000种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共同生活在口腔内,其中大多数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

这些微生物群落在口腔中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牙齿表面、舌头表面、咽喉部位等处。

不同部位的微生物群落也不同。

二、口腔微生物群落的研究方法为了研究口腔微生物群落的类型和数量,科学家们常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PCR技术、传统菌落计数法等方法。

例如,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从样本中获取更多的微生物相对数据,包括未曾发现的少数菌种。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口腔微生物群落的种类和数量,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

三、口腔微生物群落的相关性口腔微生物群落与口腔健康密切相关。

一些研究表明,龋齿、牙周病等口腔疾病与口腔微生物群落的失调有关。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对于短时间内长时间使用抗生素的人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与牙齿脱落的风险增加相关。

同时,口腔中的不良微生物群落可能会影响全身健康。

口腔微生物群落失衡会导致口臭、龋齿、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发生,而这些疾病又可能进一步影响到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早产等全身健康问题的发生。

四、口腔微生物群落与口腔健康的关系从最简单的微生物学角度来看,口腔微生物群落的失调会导致口腔疾病的发生。

例如,龋齿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这是由于口腔中的“龋齿菌”导致。

牙周病也是由口腔中的微生物群落失调引起的。

此外,一些研究表明,口腔中的不良微生物群落对全身健康的影响也是重要的。

这与口腔微生物群落与全身微生物群落相互作用有关。

例如,口腔中的细菌可能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心脏和其他器官,导致感染和炎症等问题。

复疮饮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

复疮饮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

复疮饮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陈丰;陈守芳;李学麟【摘要】目的评价复疮饮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8月,方便筛选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口腔科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12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治疗组复疮饮联合康复新液,对照组康复新液治疗,6个发病周期.对比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退出1例、对照组2例.观察组的痊愈率16.9%、痊显率52.5%高于对照组3.4%、27.6%,无效率16.9%低于对照组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7.58、8.47,P=0.016、0.006、0.004<0.05).观察组溃疡愈合时间3(3,5)d、治疗后溃疡数目(1.8±1.2)个低于对照组4(3,6)d、(2.9±1.0)个,观察组180日间歇时间(155.6±20.6)d高于对照组(112.6±28.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2、P=0.000,t=3.56、P=0.001,t=25.63、P=0.000,P<0.05).未见肝肾功能不良.结论复疮饮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肯定.【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8(037)008【总页数】3页(P109-111)【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康复新液;复疮饮【作者】陈丰;陈守芳;李学麟【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口腔科,福建福州 35000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口腔科,福建福州 35000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中医内科,福建福州 3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复发性口腔溃疡痊愈率低,反复发作,病情愈重,饮食、说话受到影响[1]。

许多学者尝试采用个体化治疗、综合治疗,但费用昂贵,大大增加了患者的负担[2]。

2016年3月—2017年8月,方便筛选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口腔科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120例,对照研究评价复疮饮联合康复新液疗效,现报道如下。

口腔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口腔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毕业论文(设计)之袁州冬雪创作题目学院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年级级指导教员教务处制表二〇一三年三月二十日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微生态的研究[摘要] 相关的文献研究标明,在慢性胃癌病患者口腔牙菌斑、唾液中以及胃内能同事检测出幽门螺旋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而伴随HP感染的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患者的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也分明上升,提示口腔为Hp重要的堆积地之一,Hp感染与ROU发病之间能够存在一定的内涵接洽.连系既往史的相关证候研究提示的脾胃湿热证为Hp相关疾病发生过程中邪气最盛、邪正交争最激烈的阶段,及Hp感染率较高之观点,初步提出:临床ROU反复发作的原因部分能够是缘于湿热粘滞及致病隐匿、渐进和缱绻的特征以及Hp感染:脾胃受损,云华失调,湿热内藴,熏蒸口舌能够是ROU缱绻难愈的关键病机之一,脾胃湿热、Hp感染与ROU发病存在一定的内涵接洽.口腔中Hp感染的相关研究的真实情况,有关脾胃湿热、Hp感染与ROU发病关系的探讨应引起需要的重视.【论文主要内容】:研究布景、目标和意义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又称“复发性口疮”、“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或“复发性阿弗他口炎”±±±2.27岁.所有受试者均符合以下归入尺度:所有受检查者取样前1周内未服用任何抗生素、铋剂、抗酸剂及H_2受体拮抗剂,1月内未服用类固醇药物或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无其他系统疾病;无其他口腔黏膜病:无中、重度牙周病.方法:唾液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在显微镜10×±±±±±±±±±±±±±±±±±±±±±±±±±±±±±±±±±±±±±±±±±±±±±±±±±±±±±±±±±±±±±±±±±±±±±0.55,P<0.01),菌量较对照组降低67%,愈合组与对照组间韦荣氏菌含量的对数值差别统计成果P=0.056;奈瑟氏菌含量的对数值在三组间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921).三、基于细菌16S rRNA基因分析的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细菌构成差别分析在200-800bp区间,于溃疡组、愈合组及对照组均稳定识别出3条碱基数分别为230bp、400bp及770bp左右的三条条带.溃疡组、愈合组及对照组三条条带灰度值的百分比有差别.在溃疡组、愈合组及对照组条带组成方面存在差别,各组在分歧位置均有条带缺失现象.条带综合波形图也反映了溃疡组、愈合组及对照组在条带含量构成方面存在差别.选择回收纯化片段暂定名为1号,片段大小约为180bp.测序成果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1号blast比对成果示1号差别条带70%与GenBank中Bacteroides vulqatus ATCC 8482同源,匹配率74%.结论1、溃疡组、愈合组及对照组唾液菌群以球菌为主,溃疡组革兰氏阴性球菌构成比减少,标明复发性口腔溃疡唾液菌群构成发生了变更.2、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唾液中链球菌、韦荣氏菌含量发生了减少性变更,提示构成口腔微生态的重要球菌菌群链球菌和韦荣氏菌含量的改变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生发展有关.3、细菌16S rRNA基因扩增琼脂糖电泳及图像分析成果标明,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细菌构成与健康成人的口腔细菌构成存在差别.概言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菌群构成等到含量均发生了变更,提示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生发展与口腔微生态的变更有关.临床上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应注意口腔微生态的调整和改善.【论文提纲】:中文摘要ABSTRACT前言第一章唾液标本菌群涂片观察前言1 资料和方法2 成果3 讨论参考文献第二章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唾液中链球菌、韦荣氏菌及奈瑟氏菌的定量分析前言1 资料与方法2 成果3 讨论参考文献第三章基于细菌16S rRNA基因分析的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细菌构成差别分析前言1 资料与方法2 成果3 讨论参考文献全文小结统计合格证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微生态的研究[摘要] 相关的文献研究表明,在慢性胃癌病患者口腔牙菌斑、唾液中以及胃内能同事检测出幽门螺旋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而伴有HP感染的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患者的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也明显上升,提示口腔为Hp重要的聚集地之一,Hp感染与ROU发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结合既往史的相关证候研究提示的脾胃湿热证为Hp相关疾病发生过程中邪气最盛、邪正交争最剧烈的阶段,及Hp感染率较高之观点,初步提出:临床ROU反复发作的原因部分可能是缘于湿热粘滞及致病隐匿、渐进和缠绵的特征以及Hp感染:脾胃受损,云华失调,湿热内藴,熏蒸口舌可能是ROU缠绵难愈的关键病机之一,脾胃湿热、Hp感染与ROU发病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口腔中Hp 感染的相关研究的真实情况,有关脾胃湿热、Hp感染与ROU发病关系的探讨应引起必要的重视。

【论文主要内容】: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又称“复发性口疮”、“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或“复发性阿弗他口炎”(Recurrent Aphthous Stomatitis,RAS),是专指一类原因不明,具有周期性反复发作但又具自限性的局限性口腔粘膜溃疡性损伤。

该病是口腔粘膜病中最常见的溃疡类疾病,患病率高达20%左右,居口腔粘膜病首位。

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时病变部疼痛剧烈,对患者工作与生活造成重要影响。

临床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

因此,ROU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对进一步的临床治疗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本病病因至今不清,多方面的病因研究表明,ROU的发生发展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国内外文献已报道的病因方面的研究包括免疫学异常,病毒、细菌感染,微量元素、精神神经因素、遗传因素影响及微循环障碍等,但尚无确切定论。

正常人体的口腔、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均定植一定数量的细菌,它们与宿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个能独立进行物质、能量交流的动态平衡的微生态系统。

定居于口腔中的菌群称为口腔正常菌群,它与宿主呈共栖的关系,他们彼此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对宿主起着有益和有害的双重作用。

口腔中的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对宿主有多种有益的生理作用:如抵抗外来致病菌、产生多种营养物质、促进免疫应答、产生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清除自由基(O_2~-)及抗肿瘤等作用。

一旦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发生菌群失调,上述生理作用发生改变,对宿主可能造成损伤。

有学者提出ROU的发生发展可能与多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多方面的病因研究表明,ROU的发生发展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口腔内环境与这些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那么,ROU的发生发展是否与口腔的微生态相关呢?ROU患者口腔微生态是否发生了变化?又是哪些方面发生变化?本研究将从口腔菌群变化及口腔菌群构成的角度,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否与口腔微生态变化有关,为口腔溃疡的防治探索新的依据。

材料和方法一、唾液菌群涂片观察收集临床唾液标本共62例。

将其分为溃疡组、愈合组及正常对照组三组。

溃疡组为临床确诊并处于溃疡期的20例ROU 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24.7±3.13岁;愈合组为临床确诊并处于愈合期的21例ROU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25.9±6.67岁;对照组为无ROU病史的21位健康成年人,其中男性9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23.3±2.27岁。

所有受试者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所有受检查者取样前1周内未服用任何抗生素、铋剂、抗酸剂及H_2受体拮抗剂,1月内未服用类固醇药物或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无其他系统疾病;无其他口腔黏膜病:无中、重度牙周病。

方法:唾液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在显微镜10×100油镜下,选取分布均匀的5个视野,分别计数各视野下细菌中革兰氏阳性球菌(简称G~+c)、革兰氏阴性球菌(简称G~-c)、革兰氏阳性杆菌(简称G~+b)、革兰氏阴性杆菌(简称G~-b)所占的构成比,然后求其均值。

分析了不同菌群间的比值及构成比的变化。

统计学分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不同组别四类细菌的构成比及不同菌群间的比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采用Dunnett T3法进行两两比较,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唾液中链球菌、韦荣氏菌及奈瑟氏菌的定量分析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标本,共95例。

纳入标准参考第一章。

将其分为溃疡组、愈合组及正常对照组三组。

溃疡组为临床确诊并处于溃疡期的39例ROU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26.3±7.76岁;愈合组为临床确诊并处于愈合期的35例ROU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25.3±5.47岁;对照组为无ROU病史的21位健康成年人,其中男性9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23.3±2.27岁。

方法: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primer 5.0设计三种常见口腔细菌(链球菌、韦荣氏菌及奈瑟氏菌)16S rRNA基因扩增引物,并验证其特异性;采用改良CTAB/NaCl法提取细菌标本D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链球菌、韦荣氏菌及奈瑟氏菌三种常见口腔细菌的含量。

统计学分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不同组别三种细菌的含量采用单向方差分析(One-way ANOVA),采用Dunnett T3法进行两两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基于细菌16S rRNA基因分析的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细菌构成差异分析分别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唾液标本30例,纳入标准参考第一章。

将其分为溃疡组、愈合组及正常对照组三组,每组10例。

溃疡组为临床确诊并处于溃疡期的ROU患者;愈合组为临床确诊并处于愈合期的ROU患者;对照组为无ROU病史的健康成年人。

方法:采用改良CTAB/NaCl法提取细菌标本DNA,并且制备成混合标本。

用细菌16S rRNA通用引物扩增混合标本,琼脂糖凝胶电泳,用AlphaEaseFCStand Alone软件行凝胶图像分析。

选择回收纯化差异较明显的条带,测定片段序列并在GenBank中比对,分析差异条带的种属源性。

实验结果一、唾液菌群涂片观察溃疡组、愈合组及对照组G~+c 构成比分别为:45.16±6.99、43.38±6.92及42.96±4.69;G~+b构成比分别为:3.95±3.12、3.04±1.38及2.65±1.71;G~-b构成比分别为:4.94±2.43、3.79±2.16及4.35±2.96。

溃疡组、愈合组及对照组G~+c、G~+b及G~-b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9、P=0.160、P=0.352)。

溃疡组、愈合组及对照组G~-c构成比分别为:45.94±5.42、49.79±6.22及50.09±4.65;三组间G~-c构成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32);溃疡组G~-c构成比较愈合组及对照组分别下降了3.85及4.15个百分点。

溃疡组、愈合组及对照组球菌构成比均在90%以上,三组总球菌的构成比分别为:91.10±4.83、93.17±2.57及93.05±4.38;总杆菌的构成比分别为:8.89±4.83、6.83±2.57及7.00±4.37。

溃疡组、愈合组及对照组总球菌及总杆菌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93、P=0.201)。

溃疡组、愈合组及对照组G~+c/G~-c比值分别为:1.00±0.26、0.90±0.26及0.87±0.16;G~+b/G~-b比值分别为:0.83±0.45、1.13±1.01及0.64±0.30;G~+c/G~+b比值分别为:17.51±13.55、18.08±11.02及24.20±15.93;G~-c/G~-b比值分别为:12.23±7.14、17.77±12.10及15.34±7.90。

三组间G~+c/G~-c、G~+c/G~+b及G~-c/G~-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40、P=0.224、P=0.172),G~+b/G~-b在三组间存在差异,P=0.063。

溃疡组、愈合组及对照组G~+c/(G~+c+G~+b)构成比分别为:0.92±0.07、0.93±0.03、0.94±0.04;G~+b/(G~+c+G~+b)构成比分别为:0.08±0.07、0.07±0.03、0.06±0.04;G~-c/(G~-c+G~-b)构成比分别为:0.90±0.04、0.93±0.04、0.92±0.05;G~-b/(G~-c+G~-b)构成比分别为:0.10±0.04、0.07±0.04、0.08±0.05;G~+c/(G~+c+G~-c)构成比分别为:0.49±0.06、0.47±0.07、0.46±0.04;G~-c/(G~+c+G~-c)构成比分别为:0.51±0.06、0.53±0.07、0.54±0.04;G~+b/(G~+b+G~-b)构成比分别为:0.43±0.11、0.46±0.18、0.37±0.10;G~-b/(G~+b+G~-b)构成比分别为:0.57±0.11、0.54±0.18、0.63±0.10。

三组间G~+c/(G~+c+G~+b)、G~+b/(G~+c+G~+b)、G~-c/(G~-c+G~-b)、G~-b/(G~-c+G~-b)、G~+c/(G~+c+G~-c)、G~-c/(G~+c+G~-c)、G~+b/(G~+b+G~-b)、G~-b/(G~+b+G~-b)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02、P=0.302、P=0.162、P=0.162、P=0.166、P=0.166、P=0.117、P=0.117)。

溃疡组、愈合组及对照组G~+/G~-比值分别为:0.99±0.25、0.90±0.26、0.85±0.16;Gc/Gb比值分别为:13.85±8.53、15.73±6.60、17.85±9.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