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阅读素材老舍先生

合集下载

老舍先生其人的小作文

老舍先生其人的小作文

老舍先生其人的小作文提起老舍先生,我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是一个亲切和蔼、笑容满面的形象。

老舍先生的文字,那可真是有着独特的魅力。

他就像是一位技艺高超的大厨,能把生活中最平凡的食材,烹调出最诱人的美味。

他笔下的人物,无论是拉车的祥子,还是茶馆里的王利发,都仿佛是从我们身边走出来的,带着浓浓的烟火气。

记得有一次,我读老舍先生的,被其中的细节描写深深吸引。

祥子为了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拼命地拉活,那烈日下流淌的汗水,那寒风中冻得通红的双手,仿佛就在眼前。

老舍先生把祥子的每一次喘息,每一次疲惫都刻画得淋漓尽致。

我仿佛能看到祥子弓着腰,费力地拉着车,车轮在石板路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

而且啊,老舍先生对于北京的描写,简直让我这个外地人都对北京充满了向往。

那胡同里的吆喝声,四合院儿里的家长里短,还有那冬日里的暖炉,夏日里的树荫,都让人感觉北京就是一个充满了故事的地方。

再说他的语言,那叫一个通俗易懂,却又韵味十足。

没有那些高深莫测的词汇,都是咱老百姓平常说的大白话,可组合在一起,就是那么有味道。

就像一杯清茶,初尝平淡,回味却无穷。

我还听说过一件关于老舍先生的小事,虽小却足以见其为人。

据说有一次,老舍先生去参加一个活动,现场来了很多他的读者。

有个年轻的学生怯生生地拿着自己写的文章请老舍先生指点。

老舍先生接过文章,认真地看了起来,边看边在上面做批注,还不时地询问学生的想法。

最后,老舍先生不仅给了详细的建议,还鼓励学生要坚持写作,那亲切的态度就像是一位邻家的长辈。

老舍先生对待生活的态度也让人敬佩。

在动荡的年代,他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可他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坚韧。

他用文字抒发着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的关怀。

他不仅仅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位生活的观察者、思考者。

他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融入到了作品中,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

如今,虽然老舍先生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作品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每当翻开他的书,就仿佛能听到他在耳边讲述着那些动人的故事,让人陶醉其中,无法自拔。

高中作文经典素材:人物事迹篇:老舍:我的理想家庭

高中作文经典素材:人物事迹篇:老舍:我的理想家庭

高中作文经典素材:人物事迹篇:老舍:我的理想家庭【人物名片】老舍,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1966年,由于受到文革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老舍:我的理想家庭我的理想家庭要有七间小平房:一间是客厅,古玩字画全非必要,只要几把很舒服宽松的椅子,一二小桌。

一间书房,书籍不少,不管什么头版与古本,而都是我所爱读的;一张书桌,桌面是中国漆的,放上热茶杯不至烫成个圆白印;文具不讲究,可是都很好用;桌上老有一两枝鲜花,插在小瓶里。

两间卧室,我独居一间,有一张极大极软的床。

在这个床上,横睡直睡都可以,不论咋睡都一躺下就舒服合适。

还有一间,是预备给客人住的。

此外是一间厨房,一个厕所,没有下房,因为根本不预备用仆人。

家中不要电话,不要播音机,不要留声机,不要麻将牌,不要风扇,不要保险柜。

院子必须很大,靠墙有几株小果木树。

除了一块长方的土地,平坦无草,足够打开太极拳的。

其他的地方就都种着花草——没有一种珍贵费事的,只求昌茂多花。

屋中至少有一只花猫,院中至少也有一两盆金鱼;小树上悬着小笼,二三绿蝈蝈随意地鸣着。

这就该说到人了。

屋子不多,又不要仆人,人口自然不能很多:一妻和一儿一女就正合适。

先生管擦地板与玻璃,打扫院子,收拾花木,给鱼换水,给蝈蝈一两块绿黄瓜或几个毛豆;并管上街送信买书等事宜。

太太管做饭,女儿任助手——顶好是十二三岁,不准小也不准大,老是十二三岁。

儿子顶好是三岁,既会讲话,又胖胖的会淘气。

这一家子人,因为吃的简单干净,而一天到晚不闲着,所以身体都很不坏。

因为身体好,所以没有肝火,大家都不爱闹脾气。

【名师解读】看吧,老舍就是这么质朴而实在的一个人,他对家里物件,甚至对妻儿的要求也简单到可爱,也正是这种率性、淡泊、朴实的品德,使得他家庭和睦、夫妻相濡以沫。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老舍先生——素材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老舍先生——素材

15《猫》老舍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1899年生于北京。

正红旗人,满族。

家境贫寒,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

7岁入塾,后转读小学。

1913年进北京师范学校学习,1918年毕业。

先后在北京、天津等地中小学任国文教员。

“五四”时期开始新文学创作。

1924年去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先后创作《老张的哲学》、《赵子日》、《二马》等长篇小说。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此间创作《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月牙儿》等长短篇小说。

1937年《骆驼祥子》问世。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从事抗战文学运动。

此间创作长篇小说《四世同堂》。

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底回国。

历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及书记处书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创作了话剧《龙须沟》、《西望长安》、《茶馆》、小说《正红旗下》等。

“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受迫害,1966年8月24日在北京投太平湖自杀。

辑有《老舍文集》。

1978年6月3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为老舍先生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

老舍先生是著名作家。

他把一生贡献给了祖国的文学艺术事业。

他在创作上积极勤奋,著作丰富。

解放前,他写了《骆驼祥子》等许多文学作品,对旧社会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给了他新的艺术生命,他以高度的创作热情,夜以继日地工作,创作了话剧《龙须沟》、《春华秋实》,小说《无名高地有了名》和其他各种形式的许多文艺作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喜爱,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被荣称为“人民艺术家”。

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正红旗下》《赵子曰》《离婚》《骆驼祥子》《鼓书艺人》《二马》《牛天赐传》《火葬》《我这一辈子》中篇小说:《月牙儿》、《阳光》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桃李春风》《残雾》《茶馆》《大地龙蛇》《神拳》其他合集:《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集》。

最新老舍的名人事迹900字

最新老舍的名人事迹900字

老舍的名人事迹900字老舍曾经说:“我只有一只笔,这支笔是我的本钱,也是我的抗敌武器……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老舍的名人事迹,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老舍的名人事迹1坚强是一个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美好品格,但有些时候,纵使坚强在现实中破碎,也是一种伟大的悲壮。

我曾经读到过一篇中学生习作,作者写到老舍先生本可以再坚持一下,想对老舍先生说:“您应学会坚强。

”而且,因为老舍的去世,诺贝尔文学奖与他擦肩而过,成为国人长久的遗憾。

对此我不敢苟同。

老舍曾经生活在一个动乱不堪的年代,法治被无视,人权被践踏,国家领导人刘少奇都未曾逃过一劫,平民百姓中更是有许多无辜的人因为莫须有的原因遭到迫害。

在承受了无尽的折磨后,曾经怀着诗情画意写作的老舍也疲惫了,站在冰冷的湖水前,他满怀对现实的无奈和绝望,含冤而去,一颗文坛巨星从此陨落。

即使无法再欣赏温情的济南冬天,即使《茶馆》已成绝唱,即使那时诺贝尔奖的名单不能出现中国人的名字,老舍的文学生命已经永恒。

他无缘诺奖的缺憾,成为那个年代里永远无法绕开的伤痕,时刻昭示着后人不要再犯下愚蠢的错误。

他写下的作品,无论对黑暗旧时代的控诉,还是对温情的向往,永远在历史上闪耀光芒。

的确,中有坚强走过的人,他们以巨大的毅力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困苦的时代,这值得歌颂,也值得赞美,值得作为坚强的典型。

但是这不意味着选择死亡的人,就是不坚强。

他们经历的苦难已经足够深重,活下去的人是勇者,没有活下去的人只是以尊严的方式成就了自己生命中最后的一点完整,昭示着灵魂的高贵。

何况,我们还不能忘记那些活过了人间浩劫的人,并不是每一个都是真正的意志坚强,有多少是狗苟蝇营,靠着苟且的卑躬屈膝,靠着给错误溜须拍马而生存下去。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作者借尼克父亲之口写道:“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我深以为此。

撰文说老舍不够坚强的人,恐怕连他经历痛苦的百分之一都未曾体会,不过是站在幸福的高点俯瞰他人仿佛可以走过的艰难险阻。

良知与悲悯的人物素材

良知与悲悯的人物素材

良知与悲悯的人物素材老舍:一个心怀悲悯与良知的人北京有两个著名的湖,一个叫积水潭,一个叫太平湖,这两个湖和两位著名的文化人有关,一位叫梁济,一位叫老舍。

1918年11月10日,梁济跳入积水潭,自杀前他问儿子梁漱溟的问题,成为一句著名的遗言,“这个世界会好吗”。

1966年8月24日,老舍投身太平湖,没有留下遗言,但在此前与巴金碰面时,老舍对巴金讲了一句话,“请告诉朋友们,我没有问题”。

老舍有没有问题,历史早已给出答案。

毋庸讳言,老舍之所以比他同时代的作家更具影响力,更为广泛地被怀念,更多地被讨论,是与他的离世方式有关的。

一位伟大的作家,在他的时代不能够拥有一张安静的书桌,甚至没法过上普通人的生活,最终选择一潭湖水作为生命的终结点——老舍之死,是一个文人捍卫内心洁净的方式。

当然,我们更愿意单纯从文学层面来纪念老舍。

作为现代京味文学的开创者与奠基者,老舍写出了《四世同堂》、《骆驼祥子》、《正红旗下》等长篇小说,写出了《茶馆》、《残雾》等数十部话剧、曲艺作品。

因去世而错失196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也使得他一度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言人。

法国作家、诺奖得主勒·克莱齐奥在评价老舍时,说“我最喜欢他那种独特的伤怀之感”。

但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老舍作品中最具分量的,还是那些具有嘲讽与批判意识的人物与描写。

在描写风土人情方面,老舍是大家,但只有深入到他所塑造的底层人物内心,才能真正感受到老舍的悲悯与智慧。

在大多数的作品里,老舍表现出与世界上所有优秀作家一致的步调:立足本土,守住底线,独立创作,拒绝妥协。

一位作家,为芸芸众生立传,让小人物活灵活现地永远生存在文学作品里——若非出于悲悯,是没法写出那么多优秀文字的;一位作家,为曾经写下过一点儿违心的文字,内心倍感煎熬,在他喊出“打”和“该打”的字词时,内心的真实话语却是“这一喊哪,教我变成了另一个人!”——若非出于良知,他也不会选择“自杀”这种激烈的拒绝姿态。

老舍先生其人的小作文

老舍先生其人的小作文

老舍先生其人的小作文提起老舍先生,那可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在我的印象里,他就像是一位亲切又智慧的长辈,带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从文字中缓缓向我们走来。

老舍先生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就饱尝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也许正是这样的成长经历,让他对生活中的点滴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感知。

他的文字,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反而像是和你坐在胡同口的大柳树下,一边扇着蒲扇,一边跟你唠着家长里短。

他笔下的人物,无论是拉车的祥子,还是茶馆里的王利发,都仿佛是我们身边的熟人,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有着让人感同身受的命运起伏。

记得有一次读到,我被老舍先生对祥子的细致刻画深深吸引。

祥子那健壮的身躯、憨厚的性格,以及他对生活最初的那份热望,仿佛就在眼前。

老舍先生把祥子买车的梦想写得那么真切,让我都跟着紧张起来,好像我也在那炎炎烈日下,陪着祥子拼命拉车,只为了能早日拥有属于自己的一辆车。

祥子在风雨中拉车的场景,老舍先生描写得极为细致。

那豆大的雨点砸在祥子身上,他弓着背,艰难地迈着步子,脚下的泥水溅湿了裤腿。

他的脸上不知是雨水还是汗水,眼睛被雨水打得几乎睁不开,但他依然咬着牙,紧紧握着车把,不肯停歇。

这一幕,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底层人民为了生活所付出的艰辛,也让我对老舍先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佩服得五体投地。

还有,那小小的茶馆里,汇聚了三教九流的人物。

老舍先生通过他们的对话、动作、神态,把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

王利发的精明圆滑,常四爷的正直豪爽,秦二爷的雄心壮志,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仿佛要从书里走出来一般。

老舍先生对北京的热爱也是溢于言表。

他写北京的胡同,写四合院,写那些古老的城墙和城楼,让我这个从未去过北京的人,都能在心里勾勒出一幅老北京的风情画。

他笔下的北京,不仅仅是一座城市,更是一个充满温暖和故事的地方。

他的语言幽默风趣,时不时蹦出几句俏皮话,让人忍不住笑出声来。

但在这笑声的背后,又常常隐藏着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无奈。

作文素材————老舍

作文素材————老舍

“老舍”:平凡+风趣+审美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

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者,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

老舍的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

老舍说:“没有一位语言艺术大师是脱离群众的,也没有一位这样的大师是记录人民语言,而不给它加工的。

”因此,作品中人物语言是加提炼过的北京白话。

其作品语言的“俗”是建立在精细的思考与研究的基础上。

他的“白”,让读者易于理解却又颇有深度。

同样老舍的作品也追求幽默,一方面来自狄更斯等英国文学家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深深地打上了“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形成了更内蕴的“京味”。

幽默风趣,是老舍作品语言的总体风格特色。

他认为:“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幽默便有了很大的重要。

老舍作品赏鉴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

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 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

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

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

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

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次生日。

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老舍摘抄优美段落

老舍摘抄优美段落

老舍摘抄优美段落
1.生命,原来是一场混乱,充满了乖谬与混乱,有时还带着相当的残忍。

人生在世界上说不出有什么意义,但仿佛若是没有了人生,便根本不可能活下去。

2.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世界上并没有舒服的事;如果真有,那是一种在困难中的痛苦挣扎。

因为他知道这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里都充满了困难与痛苦。

3.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习老先生的乐观与幽默。

既不对生活失去信心,又不让生活太过无聊。

用幽默去化解那些令人尴尬的场面,这才是人生的智慧!
4.虽然他知道凭他自己的力量绝不会有什么成就,但他还是鼓起勇气来做事。

无论在什么时候,他总是要给自己一个希望。

5.那时候我还小,只是觉得这次我一定要听妈妈的话,爸爸也不会再骂我了。

他还说我是最聪明的孩子。

爸爸总是对我说:“你以后会有大出息的!”妈妈总是对我说:“你以后会有大出息的!”
6.今天又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窗外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风在耳边轻轻地拂过。

—— 1 —1 —。

关于老舍的故事及批注

关于老舍的故事及批注

关于老舍的故事及批注1. 关于老舍的故事老舍的故事:老舍上小学那年,已经出嫁多年的姐姐,给小弟弟做了一双新袜子。

她兴高采烈地给老舍穿上了,看着弟弟一蹦三跳地去上学了。

可是弟弟放学回来时,她发现弟弟的脚上却是空空的。

她问老舍:“弟弟,你的新袜子呢?”老舍从书包里掏出那双新袜子,说:“老姐,我一出校门就脱掉了,我怕穿坏了。

我上学时穿,放学了就脱掉。

姐姐,我要和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比学习,不是比阔气。

”第二天上学,老舍仍穿着以前穿的旧袜子,头抬着上学去了。

走着走着,老舍想,我把鞋也脱下来,不就可以少磨些鞋底,于是,大街上多了一个光着脚走路的小小读书郎。

(1)关于老舍的故事及批注扩展阅读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老舍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致力于文学的普及和曲艺的改造,是民间曲艺改革的一位先驱者。

老舍的《茶馆》、《龙须沟》奠定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独特的风格,创立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剧学派。

《龙须沟》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剧学派建立的奠基之作,剧本为演出建立了一个现实主义的,形象鲜明的,强调从生活中塑造一个鲜明形象的基础。

这对我国的话剧事业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成长起到了一个最基础的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风格,被北京人艺的导演、演员所继承并沿用至今。

老舍和郭沫若等人组织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并担任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负责领导日常会务,对外代表“文协”,老舍在担任总务部主任期间团结了全国的抗战文人,使这一时期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文艺界团结得最好的时期之一。

2. 老舍的励志故事有哪些老舍的励志故事在伦敦西部的荷兰公园区圣詹姆士花园街31号,有一幢黑色的三层小楼,这里被英国文化部正式列为伦敦“名人故居”。

2023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二单元人物素材及运用:老舍

2023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二单元人物素材及运用:老舍

2023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二单元人物素材及运用:老舍老舍其人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1966年8月24日,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1978年,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墓碑上刻写着老舍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正如胡适对他的评价,老舍是一个经过了生活的甜酸苦辣,深通人情世故的人,他会为国事、为公共事业、为友情伤心堕泪。

正是因为心中有这样一种无以名状的情感,所以,老舍的选择是直面时代的冲击,就像《茶馆》中的秦仲义那般。

他终究无法埋身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做一个“莫谈国事”的闲散文人,而是孜孜不倦地写出老百姓的心声,成为全国文联主席、新中国的“人民艺术家”。

他的散文,温润平和,空阔明朗,自有一番“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从容自在。

他写济南的大明湖,写成都的川川剧,写猫、母鸡、小麻雀,写茶馆里的高谈阔论、推杯换盏,一派大隐隐于市的意味。

但老舍又注定不能和林语堂一样沉浸于明月霜天、好风好水之中。

他望着寒江上飞舞的雪花、翻起的巨浪,一想便还是想到了中国,想到中国的历史,想到中国的伟大的潜在力量。

名家事朋友落难不避嫌1936年秋天,山东大学换了校长。

当时,和老舍同在山东大学执教的同事、著名的杜甫研究家萧涤非正在筹备婚礼。

不料,校方突然将他解聘。

无立锥之地的萧涤非,没钱请客,只能在结婚前一天,仓促发出婚帖,然后匆匆收拾行李,准备踏上回乡的列车。

就在列车即将启动的时候,老舍一路小跑匆忙赶来,右手拎根手杖,左手拿本书,气喘吁吁地说:“涤非……我是……来参加……你们婚礼的……”萧涤非激动万分,老舍是他婚礼当日的唯一一位来宾。

作文素材积累(老舍)

作文素材积累(老舍)

作文素材积累老舍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老舍是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

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他笔名还有舍予、非我、鸿来等。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

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老舍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1966年8月24日,中国作家老舍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暴力批斗,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

纸鸢之为物,起风而畏雨以纸为衣,以竹为骨,以线索之,飘荡空中……——老舍《说纸鸢》作品主题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描摹者。

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

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

这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作出的特殊贡献。

老舍的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表现出鲜明的反帝爱国的题旨。

老舍的作品中往往直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从不同侧面描写它们的经济、文化、宗教渗透和种族歧视所给予中国人民种种伤害。

他表现民族觉醒、表彰民族气节,同时抨击在这些侵略和渗透面前卑躬屈节,为虎作伥的洋奴汉。

1960年是义和团起义的六十周年,于是写出了话剧《神拳》,再现了北京居民抗击八国联军的壮烈情景。

语言特色老舍的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

老舍说:“没有一位语言艺术大师是脱离群众的,也没有一位这样的大师是记录人民语言,而不给它加工的。

”用通俗、平白的文字来反应时代和生活,这才是老舍作为语言大师的境界,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老舍事例——精选推荐

老舍事例——精选推荐

⽼舍事例
1.⽼舍穷成“作家”
⽐起徐志,同是“异乡⼈”的⽼舍遭遇可是天壤之别。

他1924年受聘到亚⾮学院担任中⽂教师,薪资很低,更因伙⾷太差得了胃病。

为了学好英⽂,⽼舍命念英⽂⼩说,开始感到“⼿痒”,来年便在3便⼠⼀本的学⽣练习本上写成处⼥作“⽼张的哲学”。

赵毅衡认为是伦敦把⽼舍逼上作家这条路的。

有趣的是,这位外表严肃的“京派作家”,很可能是“⾦瓶梅”英译版的催⽣者。

赵毅衡发现,花了15年将“⾦瓶梅”成英⽂的怪杰埃杰顿,不但是⽼舍在伦敦的少数好友之⼀,还在序⾔中特别感谢⽼舍
的“慷慨帮助”。

还好⽼舍的回忆录从未提及此事,否则恐怕⼜会被红卫兵扣上“译淫书有辱国体”的罪名。

2.⽼舍为⾃⼰作品写⼴告
1934年12⽉,《论语》半⽉刊连载⽼舍的长篇⼩说《⽜天赐传》第九节,校样打出后,⽂尾尚余空⽩⼀处,⽼舍见状,遂提笔在空⽩处为⾃⼰的作品写⼴告⼀则,以为补⽩。

⽼舍⾃的作品⼴告妙趣盎然,抄录如下:
《⽜天赐传》是本⼩说,正在《论语》登载。

《⽼舍幽默诗⽂集》不是本⼩说,什么也不是。

《赶集》是本短篇⼩说集,并不去赶集。

《猫城记》是本⼩说,没有真事。

《离婚》是本⼩说,不提倡离婚。

《⼩坡的⽣⽇》是本童话,⼜不⼤像童话。

《⼆马》⼜是本⼩说,⽽且没有马。

《赵⼦⽈》也是本⼩说。

《⽼张的哲学》是本⼩说,不是哲学。

老舍作品的经典摘抄

老舍作品的经典摘抄

老舍作品的经典摘抄1. 老舍先生的文字就像一把锐利的剑,一下子就能刺进生活的真相里。

他说:“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

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就好比在一个不公平的比赛里,规则对所有人看似一样,可那些有钱有势的人总能找到作弊的方法,而穷人只能乖乖遵守,这雨就像那规则,看似公平,实则不然。

2. 老舍写人那可真是绝了,他笔下的人物就像从咱身边直接走出来的一样。

他讲“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

”哎呀,这话说得太对劲儿了!你看那些欺负人的,把别人逼得走投无路,和把人往野兽堆里推有啥区别?我就见过这样的事儿,有人在公司里仗着自己有点小权力,把新人欺负得不成样子,那新人本来好好的一个人,最后被搞得满眼都是愤怒和绝望,就像被赶到了黑暗的角落里的小兽。

3. 老舍的话常常像镜子一样,照出我们的生活百态。

他这么写道:“这世上真话本就不多,一位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对白。

”嘿,您想啊,就像在爱情里,有时候一个姑娘害羞的小表情,可比千言万语都有说服力呢。

我有个朋友追求一个女孩,那女孩啥也没说,但是每次见到他就脸红,这不明摆着心里有想法嘛,这脸红就像一个无声的信号,比说多少情话都强。

4. 他的文字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悟,“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

”生活可不就是这样嘛。

就像咱们做菜,要是一直都是一个味儿,那多单调啊。

你看那些会过日子的人,有开心的时候,也有烦恼的时候,起起伏伏的才有意思呢。

我邻居家的大叔,有时候为了孩子的成绩愁眉苦脸,可孩子一有进步又笑得合不拢嘴,这就是生活的律动。

5. 老舍描写人性可深刻了。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这话说得真扎心啊!就好比有些人有点小成绩就飘了,到处显摆,结果最后摔得很惨。

我认识一个小伙子,在公司做了个小项目成功了,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了,开始对同事指手画脚,最后把人缘都败光了,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嘛。

老舍主要事迹

老舍主要事迹

老舍主要事迹
嘿,咱今儿个来说说老舍先生呀!
老舍,那可是咱中国文学界的一位大腕儿啊!他就像咱生活中的一位亲切的老邻居,用他的文字给咱讲述着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你想想看,他的作品就像是一桌丰盛的菜肴,啥口味都有。

《骆驼祥子》就像是一道麻辣鲜香的川菜,让你跟着祥子一起在那社会的苦海里沉浮,感受那生活的酸甜苦辣,那祥子的遭遇,能不让你揪心吗?而《四世同堂》呢,就像一道醇厚的鲁菜,展现出大家庭里的那些悲欢离合,让你沉浸其中,感受那个特殊时代的风云变幻。

老舍先生的文字啊,多生动啊!就好像他在你耳边亲口给你讲故事似的。

他能把那些平凡的人和事写得活灵活现,让你觉得这些人就在你身边。

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呀!这得有多么深厚的功力和对生活多么敏锐的观察力呀!
他经历过那么多,看过那么多,才能写出这么多精彩的作品。

他就像一个勤劳的园丁,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给我们留下了一片繁花似锦。

咱再想想,要是没有老舍先生,咱的文学世界得少了多少乐趣呀!他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让我们更加了解过去的那些岁月。

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好好珍惜和回味吗?
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在文学的天空中闪闪发光。

我们在他的光芒照耀下,能更好地理解生活,理解人性。

难道你不觉得这是一件特别神奇的事情吗?
老舍先生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作品会永远流传下去。

就像那古老的歌谣,一直传唱在人们的心中。

咱可得好好品读他的作品,去感受他的魅力,去领略那文字背后的深刻内涵。

这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做的吗?真的,好好去读老舍吧,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名人故事之老舍_名人故事素材

名人故事之老舍_名人故事素材

名人故事之老舍老舍3岁那年,没了父亲,母亲靠给人洗衣服养活他。

到9岁,他还不识字,后半生就将是一个提篮沿街卖樱桃的小贩吧。

好心的刘大叔资助他。

供老舍上学。

中国多了一位作家。

刘大叔是有钱人,也是大善人。

他办贫儿学校、粥厂,把钱都施舍出去。

刘大叔后来出家为僧,人称宗月大师。

他坐化后,烧出许多舍利子。

宗月有个女儿,小时候。

老舍常去刘家玩,爱上了她。

海棠花开的时候,两个小儿女说过一句两句没有意思而甜美的话。

富小姐和胡同贫儿,身份相差太远,谈不上婚嫁,但知道她没有定亲,这让他安心。

后来,老舍出了国,刘小姐随父出家为尼。

过了好些年,老舍回国了,刘小姐成了暗娼。

其间,发生过什么事,无从推测。

可能那尼姑庵本来就不干净,刘小姐错入了虎口:或许她是一向吃好的穿好的惯了,为满足肉体,还得利用肉体,身体是现成的本钱……总之,一个黄花大闺女,想伴着青灯古佛过一辈子,哪有那么容易。

全世界都是嘿嘿冷笑的恶势力。

他千辛万苦地找到她。

她剪了发,脸上有很多粉和油,洗净了,大概像一个病中的产妇。

她始终不正眼看他,虽然脸上并没有羞愧的样子她应当有吗?他还爱她,但这爱成了苦酒,折磨他。

他们原本门不当户不对,现在仍如此,只是高低掉了个儿。

朋友看出他的悲痛来,没直说,假装闹着玩地暗刺他,意思是,她不配他。

她不配?她本来不是大小姐吗?她沦为赤贫,不也因为她父亲的慷慨施舍吗?而老舍,其实也是受益人之一呀。

不过,给是自愿的。

得到的人,不欠他们家什么。

反之,如果邀恩图报,那她就是无赖小人,受惠者会更加心安理得。

老舍没娶刘小姐是他想娶而刘小姐不肯,还是他根本没打算娶?他再爱她。

大概也不能把一个暗娼用大花轿接回家。

我们很难知道事情的真相了,他的记忆被打散了,放在他的小说里、里。

一幅最美的画,碎纸机里走一遭,也就变成纸屑,什么也拼不出来。

老舍34岁,才在朋友劝告下结了婚。

他一直记得她。

她是为弟弟们给虎妞下跪的小福子,祥子爱过她,这爱情不因为一个是车夫一个是暗娼,而稍减其美或者震撼。

有关人物描写文章摘抄老舍

有关人物描写文章摘抄老舍

有关人物描写文章摘抄老舍
1.他头戴小帽,进屋还没摘下,又穿一身短衣裤,还随带一团围裙,活像个大厨。

2.老舍的两只小眼睛,总是笑眯眯的,有时候三句话没说到,他就会痛痛快快地笑出声来。

3.他头戴一顶草帽,手里提着一个大篮子,里面装满了各种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4.他的脸庞圆滚滚的,皮肤有些黑,眼睛大大的,闪烁着聪明的光芒。

5.他的身材魁梧,肩膀宽阔,走起路来有些像军人的步伐,显得非常有力。

6.老舍的手总是很粗糙,上面长满了老茧,这是他长期劳动的结果。

7.他的声音很洪亮,说起话来像是在唱歌一样,非常有节奏感。

8.他的笑容很温暖,总是能够让人感到亲切和舒适。

9.老舍的步伐很快,走路时手摆动的幅度很大,看起来非常有精神。

10.他的衣着简朴,总是穿着一件普通的衬衫和一条牛仔裤,但他的气质却非常高雅。

中考现代文阅读《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答案及解析

中考现代文阅读《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答案及解析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案及解析】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①老舍先生是我毕生最喜爱的作家之一,我对他怀有崇高的敬意。

②但是,我认识老舍先生却完全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

三十年代初,我离开了高中,到清华大学来念书。

当时老舍先生正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

济南是我的老家,每年暑假我都回去。

李长之是济南人,他是我的唯一的一个小学到大学“三连贯”的同学。

有一年暑假,他告诉我,他要在家里请老舍先生吃饭,要我作陪。

在旧社会,大学教授架子一般都非常大,他们与大学生之间宛然是两个阶级。

要我陪大学教授吃饭,我真有点受宠若惊。

及至见到老舍先生,他却全然不是我心目中的那种大学教授。

他谈吐自然,蔼然可亲,一点架子也没有,特别是他那一口地道的京腔,铿锵有致,听他说话,简直就像是听音乐,是一种享受。

从那以后,我们就算是认识了。

③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楚我们重逢时的情景。

但是我却清晰地记得五十年代初期召开的一次汉语规范化会议时的情景。

当时语言学界的知名人士,以及曲艺界的名人,都被邀请参加,其中有侯宝林、马增芬姊妹等等。

老舍先生、叶圣陶先生、罗常培先生、吕叔湘先生、黎锦熙先生等等都参加了。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语言学界的第一次盛会。

当时还没有达到会议成灾的程度,因此大家的兴致都很高,会上的气氛也十分亲切融洽。

④有一天中午,老舍先生忽然建议,要请大家吃一顿地道的北京饭。

大家都知道,老舍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他讲的地道的北京饭一定会是非常地道的,都欣然答应。

老舍先生对北京人民生活之熟悉,是众所周知的。

有人戏称他为“北京土地”。

结交的朋友,三教九流都有。

他能一个人坐在大酒缸旁,同洋车夫、旧警察等旧社会的“下等人”,开怀畅饮,亲密无间,宛如亲朋旧友,谁也感觉不到他是大作家、名教授、留洋的学士。

能做到这一步的,并世作家中没有第二人。

这样一位老北京想请大家吃北京饭,大家的兴致哪能不高涨起来呢?商议的结果是到西四砂锅居去吃白煮肉,当然是老舍先生做东。

他同饭馆的经理一直到小伙计都是好朋友,因此饭菜极佳,服务周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阅读素材:老舍先生
北京东城丰富胡同有一座小院。

走进这座小院,就觉得特别安静,异常豁亮。

这院子似乎经常布满阳光。

院里有两棵不大的柿子树(现在大概已经很大了),到处是花,这些花都是老舍先生和他夫人胡絜青亲自侍弄的。

天气晴和,他们把这些花一盆一盆抬到院子里,一身热汗。

刮风下雨,又一盆一盆抬进屋,又是一身热汗。

老舍先生曾说:“花在人养。

”老舍先生爱花,真是到了爱花成性的地步,不是可有可无的了。

汤显祖曾说他的词曲“俊得江山助”,老舍先生的文章也可以说是“俊得花枝助”。

叶浅予曾用白描手法为老舍先生画像,四面都是花,老舍先生坐在百花丛中的藤椅上,微仰着头,意态悠远。

这张画不是写实,意思恰好。

客人被让进了北屋当中的客厅,老舍先生就从西边的一间屋子走出来。

这是老舍先生的书房兼卧室,里面陈设很简单,一桌、一椅、一榻。

老舍先生腰不好,习惯睡硬床。

老舍先生是文雅的、彬彬有礼的,他与人握手时动作很轻,但是很亲切。

茶已经沏出色了,老舍先生执壶为客人倒茶。

据我的印象,老舍先生总是自己给客人倒茶的。

有时候,老舍先生正在工作,请客人稍候,你也不会觉得闷得慌。

你可以看看花。

如果是夏天,就可以闻到一阵一阵香白杏的甜香味儿。

一大盘香白杏放在条案上,那是专门为了闻香而摆设的。

你还可以站起来看看西壁上挂的画。

老舍先生藏画甚富,大都是精品。

所藏齐白石的画可谓“绝品”。

壁上所挂的画是时常更换的。

挂的时间较久的,是白石老人应老舍点题而画的四幅屏。

其中一幅是很多人在文章里提到过的“蛙声十里出山泉”。

“蛙声”如何画?白石老人只画了一脉活泼的流泉,两旁是乌黑的石崖,画的下端画了几只摆尾的蝌蚪。

画刚刚裱起来时,我上老舍先生家去,老舍先生对白石老人的构想赞叹不止。

老舍先生极其敬重齐白石,谈起来总是充满感情。

我所知道的一点白石老人的逸事,大都是从老舍先生那里听来的。

老舍先生谈这四幅屏里原来点的题有一句是苏曼殊的诗(是哪一句我忘记了),要求画卷心的芭蕉。

白石老人踌躇了很久,还是没有应命,因为他想不起芭蕉的心是左旋还是右旋的了,不能胡画。

老舍先生说:“老人是认真的。

”白石老人家里人口很多,每天煮饭的米都是老人亲自量,用一个香烟罐头。

“一下、两下、三下……行了!”——“再添一点,再添一点!”——“吃那么多呀!”有人曾提出把老人接出来住,这么大岁数了,不要再操心这样的家庭琐事了。

老舍先生知道了,给拦了,说:“别!他这么着惯了。

不叫他干这些,他就活不成了。

”老舍先生的意见表现了他对人的理解,对一个人生活习惯的尊重,同时也表现了对白石老人真正的关怀。

每年,老舍先生要把北京市文联的同人约到家里聚两次。

一次是菊花开的时候,赏菊;一次是他的生日,我记得是腊月二十三。

酒菜丰盛而有特点。

酒是“敞开供应”,汾酒、竹叶青、伏特加,愿意喝什么就喝什么,能喝多少喝多少。

有一次,他很郑重地拿出一瓶葡萄酒,说是毛主席送来的,让大家都喝一点。

菜是老舍先生亲自掂配的。

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