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调查与修复技术基础数据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项依据

随着我国污染场地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利用数据库系统对污染场地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存储、统计分析、支持决策以及应急预警等已成为土壤环境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手段。国外对污染场地的管理起步较早,逐渐在污染场地分类机制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的污染场地管理体系,并建立了污染场地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使污染场地的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信息化。我国污染场地管理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底数严重不清,有关污染场地的政策法规、技术规范还不完善,也没有形成完整的污染场地环境管理体系,污染场地数据库与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尚处于探讨和研究阶段。

我国对土壤环境信息系统建设研究起步较早,如中国土壤数据库( SIS China)、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数据库和样品库,但对污染场地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尚未建立专门的全国性的污染场地数据库。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山东科技大学等国内一些机构研发设计并构建了基于GIS 的土壤污染场地调查与评估信息系统,然而国内有关数据库系统的构建并没有参照统一的数据库技术规范和数

据标准,数据库设计以区域性的特定应用需求为主,数据库异构现象严重,使得污染场地数据采集与存储不能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此外,各省、市、自治区的污染场地管理部门整体联动性及参与能力较差,难以达到污染场地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数据交流与共享。

虽然我国在“十二五”时期已将污染场地环境管理纳入全国土壤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并建议环境保护部组织开展污染场地排查,进行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估,建立污染场地数据库和环境管理信息系统。但实际情况是,在环保部牵头做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时,由于调查结果不乐观,为防止引起恐慌数据并未全面公布,也由此导致污染场地数据库至今未能建立。但随着“十三五”的开始和环保部“土十条”的出台,我国污染场地数据库的构建也必将随之得到落实。

为了发挥我公司专业方面的数据信息优势,建立必要的污染场地信息数据库,促进与政府部门、省内其他污染场地调查企业之间在污染场地方面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对于我公司扩大行业内的影响力,更好地开展污染场地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研究内容

(1)建立污染场地信息系统:综合分析污染场地治理和管理的全过程,以GIS和数据库技术为平台,实现污染场地信息的输入输出、综合查询和统计分析,实现对污染场地管理和修复的全过程管理,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信息共享。

(2)构建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模型:根据北京市《场地环境评价导则》确定的场地健康风险评价的一般程序和技术方法,开发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模块,以清晰友好的界面、简便易行的操作,进行高效快捷的风险评价,实现全面直观的结果显示。

(3)开发污染场地修复决策支持系统:建立修复技术筛选数据库,根据污染物种类和污染程度,筛选出技术可行的多种修复技术,并组合成多种修复方案;建立修复方案评估指标体系,结合专家决策,针对场地用途、修复目标、修复周期、修复经费等,从技术、经济、环境综合最优角度出发进行比较评判,确定最佳修复方案。

实施方案

污染场地涉及到多种基础数据,包括污染场地区域概况、交通位置图、水文地质资料(土壤的渗透系数、水力梯度、河流补给关系,水文地质图、剖面图、钻孔柱状图)、水源地及河流水库行业主要工艺、特征污染物、污染来源经验、污染集中区域、污染变化趋势、污染场地的位置、历史沿革、生产工艺、主要原辅材料、污染因子、企业环保治理措施及工艺、污水管网图、调查范围、污染范围、污染深度、污染层位、水文地质资料、气象数据资料、周边关系图、资料清单、背景值、风险值、主要检测数据、超标点位所处车间、场地调查结论、专家评审意见、修复目标值、修复技术概述、修复工程概况、跟踪检测数据等相关资料。为了更全面、直观地反映这些信息,污染

场地基础数据库拟包括污染场地基础数据库系统和自然与社会环境地理信息系统两大系统。

(一)数据库系统的主要内容

1、相关依据

有关污染场地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政策,规划地方环保计划、地方环境功能区划等文件。

2、相关标准与技术导则

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有关的国外标准。

3、软件和工具

场地调查与风险评估预测模型等相关软件。

4、污染场地及区域数据库

现状污染源和审批后验收前的新污染源数据。

5、污染场地报告书(表)相关的信息

报告书(表)的编写规范格式,污染场地报告书(表),优秀案例,相关信息。

6、与污染场地相关的信息

与污染场地相关的综合和专业信息。

7、专业数据库

污染场地相关的数据专业库

(二)自然与社会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

以电子地图的形式表述以下信息:

1、城镇、村落分布、城市性质;

2、工业、农、牧、林业结构;

3、地形、地貌、水文、土壤;

4、需特殊保护地区(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规划确定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地等);

5、生态敏感与脆弱区(沙尘暴源区、荒漠中的绿洲、严重缺水地区、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系统、天然林、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礁、鱼虾产卵场、重要湿地和天然渔场等);

6、社会关注区(人口密集区、文教区、党政机关集中的办公地点、疗养地、医院等,以及具有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等);

7、重点环境保护地区(三河、三湖、两控区、一市、一海、南水北调(东线)、三峡库区及其上游、长江、黄河和松花江流域)。

(二)污染场地基础数据库设计思想

1、以框架结构设计为主要内容和工作重点;

2、栏目设置较为全面;

3、栏目信息分阶段逐步齐全;

4、需要设立研究项目的,建议以立项研究;

5、数据采取分布式为主导的异构式数据网络结构;

6、确定基础数据库的基本数据类型、数据量级估计,根据类型划分确定数据的不同存储形式;

7、根据标准化后的数据建立数据表和索引表,给出数据字典。

8、数据安全性的确定。

9、数据库设计响应时间。

10、确定各类数据的基本查询条件和访问方式,实现多条件查询数据。

(三)基础数据库建设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根据数据的特点和利用方式不同,形成网络数据库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为了数据共享和提高数据利用率,基础数据库系统按网络数据库系统设计,完成系统初步框架的搭建和实现部分数据查询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