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工程环评报告(补充报告)

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工程环评报告(补充报告)
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工程环评报告(补充报告)

1、总论

1.1 项目由来

2004年,由云南城源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设计并完成了《某某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建设规模为53t/d,总库容为37万立方米,云南省发改委于2005年7月25日下达了云发改投资【2005】662号“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某某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件,同意其开展下一步工作,同时要求在初设中进一步优化渗滤液处理方法。

云南省环境科技开发中心于2005年2月编制了《某某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云南省环境保护局于2005年3月29日下发了云环许准【2005】52号文“云南省环境保护局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决定予以许可,并要求设计单位进一步核实渗滤液产生量,采纳环评报告建议,自建污水处理系统。随后某某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单位委托云南省设计院编制了项目初步设计,并于2009年6月15日动土开工,计划于2010年11月底竣工。目前已完成了填埋场库区的大部分工程,正在修进场公路。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以及《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试行)(HJ564-2010),由于原环评采用渗滤液回喷,剩余渗滤液送至建成后的生活处理厂处理不符合现在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的要求,故经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请示后,项目建设方决定重新设计渗滤液处理工艺,建设渗滤液处理站。某某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单位委托云南省设计院编制渗滤液处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委托云南大学对变动的工程内容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某某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补充报告)》。

1.2 编制目的

补充报告的目的在于对发生变动的工程内容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提出相应的缓减不利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和建议,对工程内容变动是否会改变原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评价结论做出评价。

1.3 编制依据

1.3.1 相关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8)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8)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

(8)《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1.1)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12)

(10)《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11)

(11)《云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云南省政府令第105号,2001.10)

(12)《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复审)》(2001.9)

(13)《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计价格[2002]125号”(2002.1)

1.3.2 技术导则与规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93;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5)《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城【2000】120号,2000年5月;

(6)《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7)《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18772-2002;

(8)《生活垃圾卫生填埋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113-2007;

(9)《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93-2003;

(10)《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试行)HJ564-2010;

(11)《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减量技术导则》,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云南省设计院,2009年6月。

1.3.3评价标准(标准还是按环评报告的,分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来列,以原来环评报告中的为基础,把现在新增的列进来就行。)

1.3.3.1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

(4)《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5)《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1.3.3.2排放标准

(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2)《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

(3)《恶臭污染排放标准》(GB14554-93)

(4)《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5)《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7)《土壤侵蚀分级分类标准》(SL196-2007)。

(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1.3.4 相关技术文件

(1)《某某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云南城源工程建设

有限公司,2004年8月)

(2)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某某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

究报告的批复(云发改投资【2005】662号,2005年7月25日)。

(3)关于某某县建设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水土保持意见(某某县水务局,

2005年2月)

(4)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永政计综投发【2004】206号,2004年9月28

日)。

(5)《某某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云南省环境科技开发中心,2005年2月)

(6)云南省环境保护局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云环许准【2005】52号,2005年3月29日)。

(7)《某某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初步设计》(云南省设计院,2009年5月)

(8)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某某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云建城【2009】304号,2009年6月16日)。

1.4评价范围

1.4.1评价范围

a.工程范围:某某县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

b.地下水评价范围:处理站周围地下水;

c.地表水评价范围:处理站附近的德党河项目排污口以下1km河段;

d.环境空气评价范围:处理站周围500m以内;

e.声环境评价范围:处理站周围500m;

1.4.2评价重点

本次评价重点为项目改动后渗滤液处理站对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分析,及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1.5环境保护目标

表1-1环境保护目标情况表

2原环评主要项目建设内容及本次变动内容情况

2.1原环评主要项目建设内容

建设项目由垃圾收运系统和垃圾填埋两大部分构成,主要建设内容如下:(1)垃圾收运系统:包括垃圾收集、垃圾压缩转运站、垃圾运输及辅助设施。

(2)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包括垃圾填埋区、管理设施区、进场道路、作业道路、照明、供水、排水、排洪设施、绿化、环境监测系统等。

2.2 本次变动情况

本次变动的主要内容为渗滤液处理站处理方案,由原来的厌氧流化床反应器UASB+SBR+混凝沉淀法变为低能耗MVC+离子交换系统的工艺,据已运行此新工艺的工厂的实测结果显示,渗滤液的出水水质与原工艺的出水水质类似,都可以达到相关水质标准的要求。

2.2.1 原环评渗滤液处理方案

原环评渗滤液处理的方法是回喷蒸发,剩余渗滤液在城市污水处理场建成以前采用简易处理(硅藻土和絮凝剂)后喷洒到周围思茅松林地中进行处置,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可送污水处理厂处理。如采用自建污水处理厂时,须采用可研的工艺加上除氮设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可研中设计的渗滤液处理站的处理工艺为厌氧处理工艺,即厌氧流化床反应器(UASB)+SBR+混凝沉淀法。工艺流程如下图3-1所示。该方案处理效果好,脱氮率高,能适应水质、水量的变化;技术成熟,运行稳妥,但是一次性投资大,厌氧菌培养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同时须定期更换厌氧生物膜,运行成本高。

以50m3/d渗滤液进入污水处理站达标排放为正常排放,未经处理为非正常排放,废水排放指标见表2-1。

表2-1 废水排放指标单位:kg/d

图2-1原环评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图

2.2.2 本次变动渗滤液处理方案

渗滤液水质及产生量

由于项目填埋规模没有变,垃圾来源也没有变,故项目渗滤液处理工艺改变后渗滤液的水质和产生量都没有发生改变。渗滤液进水水质见表2-2。

表2-2 渗滤液进水水质

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及工艺简述

本次补充报告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及污染源图见图2-2,主要构筑物见表2-3设备见表2-4。

图2-2 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图

表2-3渗滤液处理站主要构筑物一览表

表2-4 渗滤液处理站主要设备一览表

2

3

工艺流程简述:

(1)蒸发工艺

MVC(Mechanical Vapor Compression)蒸发工艺中的核心环节是MVC蒸发单元,就蒸发工艺本身而言,其是一种传统的分离浓缩技术,广泛应用于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和无机盐废水脱盐处理,也应用于纯水制备和高浓度化工废液的浓缩,近年来在国内外经常用于渗滤液的处理。

图2-3 MVC蒸发工艺流程图

MVC蒸发器主要包括:热交换部件和蒸汽压缩机。它运用降膜蒸发原理,在自动控制单元下,完成连续稳定的蒸发,实现分离。

如上图所示,渗滤液先预热后进入蒸发室,循环泵再把渗滤液回流至蒸发器上部,在那里渗滤液被均匀分布于热交换组件上并形成液膜,液膜在从热交换组件向下流动过程中,渗滤液在组件的外表面沸腾,且部分汽化,残余部分收集于蒸发器下部即浓缩液。管外产生的蒸汽被一高效的蒸汽压缩机压缩提高压力和温度至略高于沸点后压入热交换组件的内表面,潜热传递给热交换管外部的渗滤液,冷凝水在管内形成并且被收集到水腔然后闪蒸到一个脱气塔,闪蒸可以有效的消除可能重新冷凝到蒸馏水中的有机气体,除气器可以使得蒸馏水的品质更好。

一旦MVC系统启动,除了压缩机和泵的动力消耗外,不再需要外部热量,冷凝液的热量可回收用于预热原液,冷却后作为MVC蒸馏水出水。根据设计的

回收率,浓缩液自动阀在自控系统的控制下连续用泵排出,其排放前先经热交换器换热将原液预热到接近沸点。

这种浓缩液类似于反渗透工艺,不同之处是浓缩液体积约为渗滤液原液的5%~10%。

MVC蒸发工艺为单效蒸发系统,在工艺过程中,其蒸发点和冷凝点范围狭窄,与水的沸点接近的其他物质才可能进入蒸馏水中,沸点比水低的小分子有机物,和不凝气体一起由气体吸收系统进行吸收处理,不会进入到蒸馏水中;沸点比水高的大分子的有机物,保留在浓液中,不会被蒸发出来;离子态的无机盐也不会被蒸发出来,留在浓液中。

对于和水的沸点接近的小分子有机物,在系统中设置了闪蒸去除有机物的工段,当蒸馏水被收集到蒸馏水罐中时,因为压力的突然释放形成剧烈的闪蒸,将水中的小分子的有机物从水中带出,达到纯净蒸馏水的效果。

基于以上,蒸馏水的品质可以优良。运行实践证明,渗滤液的COD低于20000mg/L时,蒸馏水的COD值可稳定低于60mg/L,当COD的值超过30000mg/L 以上时,COD的值会稍稍升高,但仍低于90mg/L,在该情况下,加大不凝气体的排放和加强闪蒸的压差,可进一步优化水质,能耗会略有升高。

(2)DI离子交换系统

树脂交换系统采用大孔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该树脂孔道大,不易堵塞,且比表面小,不易吸附有机物,清洗容易。

蒸馏水通过树脂时发生离子交换反应,使氨得到去除,同时还可以利用物理吸附作用吸附水中部分小分子有机物使COD值进一步降低。经过离子交换后的出水,指标可满足《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的表2的排放标准。

在系统工作的时候,MVC蒸发单元的蒸馏出水从交换塔的上端进入,经过分配管均匀地进入塔体并且向下慢速经过阳树脂床,在这里,蒸馏水中的NH4+和树脂充分进行交换,去除水中的氨离子。交换后的水再经由塔体下部的分配器汇集后从出水口流出,此时该水已经是达标的纯净水,经暂存池后排放至德党河。

阳离子交换系统利用阳离子树脂的特点从水中将氨离子交换出来,在正常的工作过程中,树脂中的氢离子和渗滤液蒸馏水中的NH4+相互交换,从而最终去

除水中的氨离子。

当交换到一定量的氨离子后,树脂中的氢离子消耗殆尽时,需用3-5%的盐酸溶液将树脂进行再生,再生以后的树脂可以重新投入使用。

当某一塔再生时,期间该塔不生产水,需要切换到另一塔进行生产。再生之前先进行气混松动树脂,然后用盐酸浸泡树脂,盐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与树脂上吸附的氨离子进行交换,恢复树脂原有的特性,一定时间后水中排放含有氯化铵的溶液(也有多余的盐酸)并进行顺冲,完成一个周期以后树脂可以重新使用,该交换塔重新处于备用状态。

3.1 原环评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

原环评主要污染物为废水、废气和噪声。

3.1.1废气

填埋场垃圾填埋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气体包括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硫化氢、甲烷、氮和氧,其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的总和约占总气量的95%以上,还有其他少量微量气体。填埋气各组分比例见表3-1。

表3-1填埋场气体组成

表3-2填埋场逐年产气量

3.1.2废水

项目废水主要为渗滤液,产生量为50m3/d。污染物典型值为:BOD5平均浓度为800mg/l,COD cr平均浓度为2000mg/l,氨氮平均浓度为1000mg/l,SS平均浓度为1000mg/l,。

3.1.3噪声

项目噪声主要来自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垃圾运输车和覆盖土运输车灯填埋机械,一般为80-100dB(A)。

项目变动后主要污染物变化情况如下表3-3所示。

4 项目变动内容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对策措施

4.1水环境

4.1.1地下水

项目变动的主要为渗滤液处理工艺,填埋场的填埋部分工艺并没有改变,填埋量和渗滤液产量均没有改变,参照可研单位对渗滤液处理后的水质预测结果,可知,项目渗滤液处理工艺改变后,出水水质仍然可以达到GB3838-2002中的Ⅱ级标准,在正常情况下,采取原可研和环评的防渗方案后,污染地下水的可能较小。

4.1.2地表水

4.1.2.1地表水现状

项目区东南约1.5km处有德党河流过,垃圾场所在山沟地面水沿山沟往下约300m与另一山沟汇合,再往东南方向约1200m汇入德党河。德党河是永康河的支流,根据《云南省地表水功能区划(复审)》,永康河为Ⅳ类水体,德党河在垃圾填埋场的上游约2km处接纳某某县城市生活污水,水体功能也为Ⅳ类。

2004年12月2日,对垃圾填埋场排污口上游100m和下游500m处的德党河水进行了水质监测,监测结果列于表4-1。

表4-1 地表水监测结果

2010年4月,对永康河水质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见表4-2

表4-2类比资料监测成果表

由水质现状评价结果可以看出,永康河水质总氮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标准》(GB3838-2002)IV类标准要求,其它指标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标准》(GB3838-2002)IV类标准要求。

4.1.2.2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由于项目更改渗滤液处理工艺,使得出水水质有所改变,相应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亦会改变,故本报告对地表水水环境影响重新进行预测。

1﹚、预测内容

本项目预测内容包括正常情况排放和非正常排放,非正常排放包括事故风险排放,主要考虑以下两种情况:

(1)正常排放

废水经低能耗MVC系统+离子交换处理工艺处理后排放量70m3/d,年废水排放量2.56万m3。

(2)非正常排放

某某县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渗滤液出现非正常排放时,主要是存在两个方面:①污水处理站出现故障;②雨季调节池外溢风险排放。出现非正常情况时渗滤液直接外排由德党河河排入永康河。

①当调节池已充满,而污水处理站又出现故障,不能正常运行的状况下,当日产生的渗滤液全部外排,工程排放量以20年一遇降雨年的平均量108.7mm计;

②风险排放:当调节池已充满,而污水处理站又出现故障,不能正常运行的状况下,又遇到20年一遇的日最大降雨量108.7mm(2004年5月19日)时,填埋场自建渗滤液处理站无法处理,当日产生的渗滤液全部外排。以20年最大一日降水量108.7mm计算,工程渗滤液产生排放量为3261m3、选择预测的非正常排放源为3261m3渗滤液在一天内排完,排放速率为0.038m3/s。

上述两种情况下的排放源强见表4-3。

表4-3 预测排放源强

2﹚、预测因子

CODcr 、BOD 5、NH-N 3共三项。 3)、预测河流

垃圾填埋场排放废水经约1.5km 山沟后汇入德党河,因此,预测河流为德党河。

4)、预测时段

正常排放和非正常排放情况预测的时段为枯水期;非正常风险排放情况下预测洪水期。

5)、预测模型

根据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中推荐的数学模式进行预测。

采用模式:为简化预测,不考虑污染物在河流混合断面中的自净作用,采用完全混合模式进行预测,完全混合模式预测的值较实测值会稍有偏大。

完全混合模式:

h

p h

h p p Q Q Q C Q C C ++=

式中:C —污染浓度(mg/L ); C p —污染排放浓度(mg/L ); C h —河流上游的污染浓度(mg/L ); Q p —废水排放量(m 3/s ); Q h —河流流量(m 3/s ); 6)、预测参数

德党河河呈南北向展布,年平均流量为2.621 m 3/s ,P=20%时,流量为3.119 m 3/s ,P=50%时流量为2.540 m 3/s ,P=2.175时,流量为2.175 m 3/s ,P=95%时流量为1.675 m 3/s 。根据垃圾填埋场废水排放特点,雨季才会外排,因此预测是河流水文参数区Q=3.119 m 3/s 。河流背景浓度见表4-4。

表4-4 河流背景浓度

填埋场废水非正常排放参数:

表4-5 项目废水排放参数表

7)、预测结果:

表4-6 渗滤液各种排放条件下地表水质预测结果单位:mg/L

从表4-6可以看出,正常排放情况下CODcr、BOD5、NH3-N对德党河的贡献率分别为0.055%、0.0016%、0.00018%;非正常情况下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直接进入德党河,CODcr、BOD5、NH3-N的贡献率分别为2.86%、0.139%、0.037%;风险排放情况下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直接进入德党河,CODcr、BOD5、NH3-N 的贡献率分别为89.87%、4.17%、1.08%。

4.1.2.3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经预测,正常情况下渗滤液处理达标后外排至德党河,CODcr、BOD5、NH3-N 对德党河的贡献率分别为0.055%、0.0016%、0.00018%,正常排放情况下,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中主要指标均不会对德党河水体功能现状造成大的影响。

非正常情况和风险排放情况下填埋场渗滤液未经处理直接进入德党河,经预

测水质污染贡献率小,最大为风险排放BOD5贡献率89.87%,虽然德党河现状水质未超标,但仍必须采取措施防止非正常情况下废水的排放。

德党河的COD、BOD5、总氮、氨氮、总磷、粪大肠菌群数现状为Ⅳ类水,要加强垃圾填埋场防渗措施监管力度或加强渗滤液的深度处理,尽可能地减少渗滤液排放中污染物的数量,以减缓对地表水的污染。

4.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4.2.1土地利用改变及植被破坏

项目渗滤液处理工艺改变,但处理站的位置并没有变动,加之原来处理站所在位置为原垃圾裸堆场,垃圾移走后,场地几乎没有植被,进行覆土平整后再用于处理站的建设,有利于土地价值的提高。周围有少量林地和次生灌木,没有原生植被,没有居民聚居点等敏感点,处理站的建设对周围植被破坏影响不大。4.2.1.1施工期

处理站施工期间,将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景观将发生明显的异质化。但施工结束时,临时占用地的植被类型可依靠人工恢复到不低于原有质量水平,永久占用地将成为人工基底的景观类型。

4.2.1.2运营期

在项目运行期间,某某县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对植被及植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潜在的火灾:在项目运行期间,随着人员活动(主要是拾荒人员)及运输车辆的增加,如果管理不善,存在火灾的风险。火灾对有些植被类型及其生活在其中的植物是毁灭性的。但从一期工程运行的情况看,只要通过有效的管理,潜在的火灾风险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②外来物种入侵:在运行期间,随着人流量的增加,在进场公路两侧可能会出现生态入侵问题,尤其是常见的一些菊科植物如紫茎泽兰、蒲公英、万受菊等;但由于该地区已具有较悠久的开发历史,从实地调查及评价区现有植被、气候特点等综合分析来看,生态入侵问题不会在现有水平上显著增加。此外,通过改善进场公路两则的生态环境(如密集种植)可以显著预防生态入侵。

③粉尘影响:由于进入垃圾填埋场的公路均为沙石路面,在运行期间运送垃圾及其它车辆形成的粉尘将会对道路两则的植物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不会造成植

物的死亡。如果采取一定的措施,如将沙石路面改为塘石路面、洒水等,粉尘对沿途植物的影响将会大大减小。

运营期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永久占地减少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及寻食地,但由于占用天然林地有限,因此,造成的影响很小;其二是垃圾填埋场内的机械设备及拾荒人员活动对动物的惊吓,但考虑到二期工程与一期工程相邻,区域内的动物已适应人类的活动,因此该影响不会在现有基础上显著增加。

4.3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项目变更渗滤液处理工艺后,由于系统有气体回收装置,用MVC(Mechanical Vapor Compression)系统挥发出来的氨用离子交换系统再生液中剩余的盐酸来吸收,故较原来生物膜工艺而言减少了一定的恶臭和异味,对周围空气环境有利。

4.4声环境影响分析

渗滤液处理站运行后主要噪声来自于MVC系统中的压缩机、泵以及离子交换系统的机械噪声,一般正常运行的分贝约为80-100 dB(A),但由于两个系统都是封闭式系统,对噪声有一定的削减,同时须增设机械降噪装置,在处理站周边布置隔声绿化带,以降低对外界环境的影响,另外需加强处理站职工的保护措施,以降低长期接触噪声对其的伤害从而保障其人身安全。

4.5其他环境影响分析

4.5.1地质灾害影响分析

2009年4月项目业主委托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编制了《某某县城市是垃圾处理工程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主要涉及渗滤液处理站的结论如下:

某某县城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g,设计地震分组属第三组,建设工程应严格按有关规范要求设防;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不良地质现象弱发育,现状地质灾害无危害,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是:垃圾坝、渗滤液调节池及调节池挡水坝区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险性中等;渗滤液调节池及污水处理站引发的渗漏危害的可能性大,危险性中等;污水处理站、生产管理区建设可能引发

基坑壁坍塌、坡面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危害大,危险性中等;污水处理站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基不均匀沉降、基坑坍塌、污水渗漏危害的可能性大,危害大,危险性中等。

严格按照地质灾害报告中要求的各项防治措施后,项目的地质灾害可以有效防治,而渗滤液处理工艺的改变对项目的总体地质灾害无影响,故项目变更对地质灾害影响较小。

4.5.2矿产压覆影响分析

由于项目变更渗滤液处理工艺,并未变动处理站位置,仍然在项目总体规划用地内,故可以采用2009年4月,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编制的《云南省某某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的结论,即评估区不存在直接压覆和影响矿产资源的情况,项目已征建设用地区、压覆矿产资源评估区及其外围300m范围内无矿业权设置。

4.6、环境保护措施

4.6.1水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1)生产废水

根据可研单位提出的新工艺,渗滤液处理站外排废水的产生量为70m3/d,即2.56万m3/a。废水水质详见表4-6,可以看出废水水质高于或接近德党河的背景值,故对水环境影响较小。针对项目的变动本报告补充以下措施:严格执行可研﹑环评中提出的各项水环境保护措施;

做好项目防渗措施验收,以免发生渗滤液渗漏,危害周边环境;

要注意提高操作人员素质,严格按照操作章程规范操作,以免造成非正常排放,污染。

(2)生活污水

由于原环评没有涉及生活污水的处理情况,故本报告增加此部分说明。

填埋场共有职工18人,其中12人常住在厂区,8人在垃圾清运系统工作,按照每人100L/d,每人每天产生废水率为80%来计算,填埋场共产生生活废水量为350.4m3/a;办公区和生活区厕所均采用冲水式,办公区下设化粪池对厕所等废水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废水旱季用于厂区内植被绿化用水,雨季剩余部分送至渗滤液处理站处理,达标后外排;厂区内设有员工食堂,食堂废水本报告建议修

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环境评估评价报告(优秀环评报告)

祁门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前言 近年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祁门县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城区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加,目前祁门县垃圾处理方式和能力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垃圾填埋场的建设与城市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不能配套,垃圾只是采取自然堆放的简易填埋;城区中转站短缺,垃圾转运车辆不足,处理设备老化;填埋场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以致严重影响了城区环境卫生和人民的身体健康。为了有效地控制城市生活垃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尽量使城市垃圾做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提高祁门县的环境卫生质量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国家卫生城市的要求,兴建祁门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是十分必要的。为此,祁门县市容局决定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祁门县县城及周边城镇居民、牯牛降风景区的生活垃圾。 根据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规定,祁门县市容环境管理局于2007年6月16日委托安徽省科技咨询中心进行祁门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部在接受委托后,及时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收集资料和现场踏勘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祁门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现呈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 1 总论 1.1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 1.1.1评价等级 1、大气环境 拟建项目废气污染源主要为垃圾填埋气(LFG),其中的NH3、H2S、CH3SH及SO2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小,其等标排放量估算结果均小于2.5×108,故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2、地表水环境评价 本项目污水排放量约为240m3/d,水质较为复杂,本项目渗滤液经处理后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生活垃圾渗滤液排放限值的三级标准后进入祁门县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故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3、地下水环境评价 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有可能渗入评价区域内的地下水环境,根据勘察资料显示,勘察区内无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未发现影响场地稳定性的断裂及其他不良的地质现象,本场地稳定性良好。库区范围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质勘测报告显示场区第②层、③层土均为弱透水层,适宜垃圾填埋和防渗膜的铺设,本项目对库底采用人工防渗。参照《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规范》(DZ0225-2004),故本次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4、声环境评价 本工程预计噪声增加值为3dB(A)以内,场址地处郊区,附近500m范围内无噪声敏感点。故声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5、生态环境评价 经初步调查,评价区域内无珍稀物种,无受影响的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等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垃圾焚烧厂环评报告

第一章总则 1.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扩大,居民消费水平日益提高,我国城市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已成为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由于长期缺乏科学管理和合理处置,全国每年都有上百起垃圾污染事故发生,垃圾堆场污染延续时间可以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一旦地下水源和周围土壤被污染,想用人工方法实施再净化,技术上将十分困难,且其费用也极其昂贵。 城市环境卫生是城市现代化程序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投资环境的必要条件,城市垃圾问题伴随着城市化进程日趋尖锐。随着四川打造“西部交通枢纽”战略的推进,成都通往青海、甘肃的高速公路通道、红原机场和久治机场的开工建设,四川建设西部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步伐的不断加快,川、甘、青三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会更加紧密,这必然使得地处川西北、毗邻甘肃、青海和西藏三省的阿坝州作为西南西北交流与合作的地区性中心枢纽的地位更加增强,也是成渝经济区构建成都—重庆—西安为依托的“北部西三角”合作的重要节点之一。其中,阿坝县由于紧邻甘、青,地处三省交界,历史上就是该区域的商贸中心,随着三省交流与合作的进一步加深、经济贸易往来的进一步加强,阿坝县的桥头堡作用必然会得以进一步增强,特别是三省旅游合作需要会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而显得更为迫切,阿坝县的省际旅游节点地位会得到大力的提升,必将给阿坝县“高原商城”的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因此搞好环境卫生工作,消除环境污染,美化县容县貌,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打造旅游重镇。 目前,阿坝县建有一座垃圾焚烧厂,始建于2004年,已运行近10年,设计处理能力为30t/d,由于县城垃圾清运能力不足,且垃圾焚烧厂污染大、运行成本高,焚烧厂实际处理能力仅为20t/d,县城居民生活垃圾仍有大部分随处乱放,影响环境。

垃圾填埋场可行性报告

篇一:垃圾填埋场可行性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名称及主管单位 项目名称:市垃圾处理场 项目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市桥头镇紫阳林场猪场作业区西侧 建设单位: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主管单位:市人民政府 编制单位: 1.2建设单位简介 1、项目法人简介 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于2008年10月29日经工商部门批准设立,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人民币,由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和市交通基础实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分别出资4760万元和240万元作为公司两个股东组建。公司现有员工5人,均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公司在去年完成验资、注册登记、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土地、房产清理登记等工作的基础上,今年重点加快了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土地、房产的移交、过户工作,目前,全市科局一级单位的土地、房产移交工作已基本结束,移交的土地面积611647平方米、房产面积111180平方米。其中对已经过户并办理新证的园区22号地块、原田野饲料厂、市政府大院以及食堂四宗土地的国有土地使用证(228338平方米,约343亩)交评估机构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城投公司的有效资产预计将达到10亿元人民币以上。 2、法人代表简介 1.3编制依据和主要资料 1.3.1主要法律法规及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22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主席令第23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主席令第98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5、《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18772-2002; 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7、《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 8、《城镇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 9、《工业企业厂界噪声限值》gb12348-2008; 10、《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11、《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12、关于发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建城 [2000]120号; 13、《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 14、《聚乙烯(pe)土工膜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t231-1998; 15、《生活垃圾中转站技术规范》cjj47-2006; 1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7、《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 18、《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113-2007 19、国家发改委及有关部门关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深度的规定。 1.3.2 主要参考资料

生活垃圾堆肥化处理示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前言 涪陵区是重庆市中部的经济、文化、科技、信息中心,长江上游重要交通枢纽之一,乌江流域的物资集散地。李渡镇是涪陵区沿长江形成独立的“一城、三片”之一。其地理条件、经济状况和人民的文化教育水平在三峡库区非常典型,是以城市商贸、体育中心及机械、食品、轻纺、建材等工业为主的城市综合区。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李渡镇及附近区域的现代化建设和工业发展较快,城镇垃圾产量日益增长,与日俱增的城镇生活垃圾已成为该地区城镇建设及环境保护工作的一大难题,该区域生活垃圾急待有效治理。根据《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和重庆市计委的通知,该区域已被列入三峡库区在2005年前建设的沿江重点小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名单。根据该区域具体情况及未来发展规划,该区域垃圾采用堆肥化+卫生填埋的综合处理技术。当地政府利用国债资金2799.49×104元RMB建设了李渡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日处理生活垃圾38t,总库容为35×104m3),设计服务区域为李渡老镇区。 根据修订后的涪陵区李渡镇城市总体规划,李渡镇将和李渡经济技术开发区组成“区镇合一,政经一体”的新型经济开发区,人口规模扩大,现有的李渡卫生填埋场已经不能满足服务年限内生活垃圾处理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建设新的垃圾处理场。目前,义和镇和致韩镇的生活垃圾基本未经处理,仅作简易裸露堆放,无任何污染控制措施,对周围大气、土壤、地下水和居民生活构成了严重威胁,恶化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因此迫切需要建设新的垃圾处理场对垃圾进行处理处置。考虑到义和镇、致韩镇距离李渡卫生填埋场的距离在20km以内,根据垃圾就近处理的原则和处理设施的规模化效应,因此将义和镇、致韩镇的生活垃圾一并纳入拟建项目进行处理处置。

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 总论 1.1 项目建设的背景 近年来,**县的县城建设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县城垃圾产量也日益增长。而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目前尚没有一处符合规范要求的垃圾处理设施,垃圾沿沟随地倾倒堆放,对地下水、大气和周围田地均已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且蚊蝇滋生,同时存在火灾隐患。随着现实问题的不断暴露,各部门对垃圾收集、处理均给予了关注。为此,**县委、县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购置垃圾收集容器具,建设环卫设施,提高了生活垃圾收运的机械化与密闭化水平,使垃圾清运率大大提高。在此基础上,垃圾的最终消纳和污染问题就相当突出。 为了使革命老区**县建设的更加清洁、文明、秀美,投资环境得到改善,经济建设得到促进,人民身体健康得到保障,必须新建完全符合“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要求的垃圾处理设施。它是改善县城环境,提高县城居民生活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当前**县县城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件大事。 1.2 评价项目由来与过程说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该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县城建局于2008年2月正式委托**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承担《**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 1.3 评价重点 以环境空气、水环境为评价重点,同时加强工程分析和环境保护措施,并对场址的综合地质技术条件及场址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 1.4. 评价等级 (1)环境空气 根据工程排污特点、评价区环境特征及有关环境标准,确定大气评价等级为三级。 (2)水环境 地表水环境:由于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不外排。因而,地表水环境进行一般性分析。 地下水环境:考虑到垃圾填埋场的排污特征及对地下水的长远保护要求,确定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三级。

储煤场改扩建项目环评报告书

储煤场改扩建项目环评报告书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煤炭运销有限公司 bb分公司储煤场改扩建项目 建设单位aaee煤炭运销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通讯地址cc市火车站ee铁路煤炭公司联系电话 建设地点cc市dd乡(cc火车站南侧) 立项审批部 门dddddddd自治州发展计 划委员 批准文号dd计字[2004]188号 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 √ 技改□ 行业类别及 代码 其他仓储[5890] 占地面积(平方米)19592 绿化面积 (平方米) 12614 总投资(万元) 340 环保投资 (万元) 90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 26.5 评价经费(万 元) 预期投产日期2008年3月 工程内容与规模 1、项目背景及项目建设的意义 aaee煤炭运销有限公司bb分公司隶属于aaee煤炭运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ee煤炭公司)。ee煤炭公司于1999年2月在aa注册成立,是南ff铁路指定的唯一一家负责南ff地区铁路煤炭运输的专业化企业。ee煤炭公司主营业务为煤炭采购、加工、销售,铁路货物运输,同时代办铁路货物运输。ee煤炭公司目前已具备年经营煤炭200万吨以上的能力,其中2006年销售煤炭72.4万吨,其中自营52.4万吨,代办20万吨,营业收入1.6亿元,利润700万元,缴纳税金112.37万元。ee煤炭公司现有员工168人,固定资产总值已达3500万元以上。 ee煤炭公司下设ff、cc、ff、ff四个销售分公司及ff五里桥、ff色力布亚、

叶城等20多个经销点,同时在aa玉尔滚、gg车下设两个发煤分公司,以及轮台阳霞、gg塔什店、托dd逊gg博、gg等临时发煤点。拥有铁路专用线及煤场6个,建成了4条自动化煤筛选系统和环保洒水系统,铁路循环自备车120辆。2000年已取得自治区颁发的煤炭经营资格许可证,并享有自治区关于西部大开发国家鼓励发展产业类的减税优惠政策。 cc车站货场设计没有充分考虑铁路煤炭运输的实际需要,ee煤炭公司bb分公司自建立以来,一直利用车站四道到发线来组织煤炭运输到达及卸煤生产作业的,从而保障了bb煤炭供应。ee煤炭公司于2007年6月接到gg铁路局运输处关于cc站到发线停止装卸煤碳作业的命令,使bb分公司的到煤无法延续供应,供煤中断。bb经贸委为bb人民着想,积极与铁路局协调请求开通cc四道到发线的煤碳装卸作业,2007年8月1日,ee煤炭公司又接到铁路局运输处不同意开通cc 站卸煤作业的批复,从而致使bb地区今冬明春乃至以后无法再通过铁路来保障供煤。 bb地区属边远缺煤的地区之一,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对bb地区煤炭供应高度重视,ee煤炭公司决定对cc煤场进行改扩建技术改造,用来平抑bb地区的煤价,这是bb人民的需要,是bb地区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需要,也是适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需要。因此bb分公司煤场改扩建项目(包括修建煤炭专卸车专用线),是保障bb地区煤炭市场稳定的重要举措,对于bb已是迫在眉睫大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受bb分公司的委托,gggg州环科所于2007年10月接受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任务。评价单位组织项目组到现场进行了踏勘和收集资料,并结合项目区环境特点和工程特性,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有关规范、标准要求,编制完成了拟建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 2、选址环境合理性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容性 根据bb国土资源规划勘测院对拟建项目厂址作出的《土地权属勘测定界技术报告》,拟建项目厂址位于cc市火车站东侧100m处(地属松他dd乡),厂址规划用地现为松他dd乡集体土地,属性为农田林地(不属于基本农田)。厂址东侧为农田林地,厂址南侧与现有储煤场紧邻,厂址西侧与火车站南ff铁路线紧邻,厂址北侧为农田林地,其中厂址东侧约70m处有松他dd乡巴格拉村简易公路及3户

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项目环评报告书(报批稿)

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报批稿) 建设单位:XXXX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环评单位: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二〇年十二月

目录 第1章前言............................................................................................................ - 1 - 1.1 项目由来及特点......................................................................................... - 1 - 1.2 环评工作过程 ............................................................................................ - 3 - 1.3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 - 3 - 1.4 环评主要结论 ............................................................................................ - 4 -第2章总则............................................................................................................ - 5 - 2.1 编制依据 ................................................................................................... - 5 - 2.2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 8 - 2.3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 - 9 - 2.4 评价重点与评价时段 ............................................................................... - 15 - 2.5 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 - 15 - 2.6 环境敏感保护目标情况............................................................................ - 21 - 2.7 相关规划符合性....................................................................................... - 25 - 2.8 环境功能区划 .......................................................................................... - 32 - 2.9 “三线一单”符合性判定 ........................................................................ - 33 -第3章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 - 37 - 3.1 建设项目概况 .......................................................................................... - 37 - 3.2 场址选择 ................................................................................................. - 39 - 3.3 总平面布置.............................................................................................. - 44 - 3.4 库区总体设计 .......................................................................................... - 46 - 3.5 场地构建 ................................................................................................. - 47 - 3.6 围堤及道路工程....................................................................................... - 48 - 3.7 防渗系统工程 .......................................................................................... - 48 - 3.8 地下水收集导排系统 ............................................................................... - 51 - 3.9 渗滤液导排系统....................................................................................... - 52 - 3.10 地表水导排系统..................................................................................... - 52 - 3.11 填埋气体导排与利用系统....................................................................... - 53 - 3.12 渗滤液调节池工程................................................................................. - 54 - 3.13 封场覆盖与生态修复 ............................................................................. - 54 -

垃圾处理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汕头市澄海垃圾处理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1.项目简况 改革开放以来澄海区的经济得到很大发展,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澄海区人民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加。尽管澄海区的社会经济与城市建设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与成就,市容环境也有较明显的改观,但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综合整治任务仍很艰巨,特别是城市环境卫生整体水平远不能与迅速扩展的城镇规模及经济高速增长形势相适应。 为改善澄海区的环境卫生状况和环境质量,汕头市澄海区城市公用事业局拟在澄海区溪南镇“脚桶山”石场迹地建设汕头市澄海垃圾发电厂,项目拟采用“BOT”方式,应用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处理澄海中心城区及溪南镇城市垃圾,设计日处理城市垃圾300吨,考虑扩建300 t/d,总规模为600 t/d。项目总占地3.7万m2,东西长100m,南北宽370m,预计300吨总投资8730万元人民币(不包括征地费用)。 2.工程概述 (1)项目名称:汕头市澄海垃圾处理厂 (2)项目性质:新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新建环保公益项目 (3)项目建设地点:汕头市澄海区溪南镇“脚桶山”石场迹地,具体位置见图2-1。 (4)建设规模及服务范围: 澄海垃圾处理厂采用焚烧处理方式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置,一期建设垃圾处理量为300t/d,拟选用2套150t/d的前置回转窑炉排炉,余热发电机容量为6000kW,年上网电量3600万kwh,发电量在广东电网统一销售,并考虑扩建300 t/d规模,总规模为600 t/d。 服务范围主要覆盖澄海主城区和项目所在地溪南镇。 2.1项目工程投资 项目总投资8730万元人民币,建厂资金由上海开能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东莞市博海环保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筹措。采用“BOT”投资建设方式进行。 2.2项目主要组成与平面布置 澄海垃圾处理厂占地3.7万㎡,东西长100m,南北宽370m。主体工程包括垃圾卸料平台、垃圾贮存库、焚烧车间、汽机车间、烟气净化车间、烟囱、综合控制楼、煤仓,辅助工程包括电厂水系统(锅炉补给水处理)、电厂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站、服务楼。炉渣送澄海区城区垃圾处理场处置。经安全处理后的飞灰将送往目前正在建设中的惠来危险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填埋。 2.3焚烧发电工艺 澄海垃圾处理厂拟采用由上海开能新技术过程有限公司具有国家专利的“回转炉床+炉排式城市垃圾热解气化焚烧处理装置”处理城市垃圾。 2.4原辅料和能源 项目运行后用水包括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生活用水包括厂区饮用水和食堂用水等,由自来水公司提供;生产用水包括冷却塔工业用水、垃圾车冲洗水等,工业用水取用厂址附近隆都大排渠。原辅料和能源消耗量、生活与生产用水量见表。 2.5垃圾运输方式 项目位于澄海区中间位置,距324国道800m,由国道进厂路为双向四车道水泥路,交通方便。进厂路两侧为厂房和菜地,交通条件良好。

垃圾填埋场环评报告书案例

深圳市南山区坪山垃圾填埋场改造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委托单位: 评价单位: 证书编号: 课题负责: 课题组成员:

目录 1 总论 (3) 2 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调查 (5) 4 工程分析 (7) 5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与影响分析 (16) 6 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与影响分析 (17) 7 大气环境现状评价与影响分析 (19) 8 声环境现状评价与影响分析 (20) 9 固体废物评价与影响分析 (21) 10 环境风险与工程安全性分析 (22) 11 工程景观影响分析 (23) 12 环境管理与环境保护措施 (24) 13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25) 14 环境监测与监察审核 (26) 15 评价结论 (27)

1 总论 1.1 任务的由来 1.2 评价目的 (1)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掌握本项目的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情况及污染负荷,为各环境要素的影响分析及采取的处理措施提供基础资料。 (2)通过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查清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为预测评价本项目的环境效益与环境不利影响提供依据。 (3)预测本顸目在建设期和运行期各阶段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 (4)通过技术经济的比较分析,提出合理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的治理措施。 1.3 编制依据 1.3.1 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条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1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1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6; 1.3.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刚》(HJ/T 2.1-93);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 2.2-93);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 2.4—1995)。

钦州市进口资源加工区(钦南片区)铁路专用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钦州市进口资源加工区(钦南片区)铁路专用线工程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1建设项目概述 1.1工程概况 进口资源加工区(钦南片区)位于钦州市钦南区的南北高速与在建的六景至钦州港高速公路和钦州至犀牛脚公路交汇的区域内,西北方向距钦州市区约15.0km,南距钦州港港区约14.0km。专用线拟在钦州港至大榄坪支线的大榄坪车站接轨,延伸至资源加工区,线路长约10km。 专用线从大榄坪车站K7+070.62引出,向东转向北,在高速公路西侧与其并行,至CIIK9+000设置资源加工区站,终点CIIK9+801.59,专用线全长9.802km。 本线包括大榄坪、资源加工区两站,均为办理货运业务的中间站。其中大榄坪站进行改建,新建资源加工区站。 工程建设必要性:(1)进口资源加工区(钦南片区)发展的需要。(2)是促进钦州港临海工业园开发的需要。(3)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保护环境优美、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总投资为43489.55万元。 2沿线环境概况 2.1自然环境 工程所在地为丘陵地貌。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程0.5~58.5m,地形起伏不大,相对高差10~30m,丘包低矮,山体自然坡度15°~25°,丘坡上植被较发育,为松林及少量果林;丘间洼地窄长,多呈沟槽状,多开垦为水田,局部有鱼塘分布;主要河流为大风江支流思令江,在测区冶金工业园站东南侧距冶金工业园站约1.6km自西南向北东呈蛇形蜿蜒流动,河水流速较大,冬夏季水量变化较大。

工程所在区域位于南华准地台华夏褶断带的粤西隆起西南端与右江褶断区越北隆起北缘褶断束南端的接壤地区,相当于南岭纬向构造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西南端的复合地带。测区位于北东南西向的那丽复背斜南东翼,在冶金工业园站东南侧约1km为北东~南西向的那丁正断层通过,测区范围内构造较简单,岩层以单斜构造为主,局部发育小褶曲,岩层产状稍有变化。总的来说,构造对工程地质条件影响不大。 工程所在区域地表水不发育,仅见少量沟水及鱼塘,由于大气降雨补给,随地表沟槽流走。地下水的分布受地貌、岩性及构造的控制,一般沟谷中地下水埋藏浅,山坡上一般无地下水。 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 2.2社会环境 铁路专用线位于钦州市,地处祖国西南沿海,广西南部,钦州北邻广西首府南宁,东与北海市和玉林地区相连,西与防城港市毗邻,现辖二县四区,面积1.08万平方公里,人口356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30人;实现GDP总量303.9亿元;人均GDP13150元。钦州港是个不可多得的天然深水良港,目前,己建有万吨级码头3个,正在建3000吨至万吨级码头11个;己建成仓储(库)11个,总投资24.25亿元。 2.3环境质量现状 本项目为钦州市进口资源加工区铁路专用线,根据《钦州市进口资源加工区(钦南片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可知该区域环境质量为: 2.3.1环境空气状况 该区域空气质量达到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水平。 2.3.2水环境状况 本铁路项目没有跨越河流,与本项目距离最近的河流为烟通河、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是整个论文的重点。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向其委托单位——工程建设单位或其主管单位提交的工作文件。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项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9]。 建设项目的类型不同,对环境的影响差别很大,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也就不同。虽然如此,但其基本格式、基本内容相差不大。根据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本次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共分为十五章: 第一章总论:包括项目的背景;编制依据;评价原则;评价标准;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污染控制及保护目标; 第二章建设区域环境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气候;地表水文;土壤植被;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社会环境概况; 第三章建设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基本概况;总平面布置及场地利用;公用工程;填埋工艺方案; 第四章工程分析:包括工程污染源分析;工程污染物排放; 第五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包括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包括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声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周围生态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生活垃圾运输过程中环境影响分析; 第七章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包括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渗滤液防治措施;废气防治措施;噪声防治措施;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涪陵区李渡镇生活垃圾堆肥化处理示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涪陵区李渡镇生活垃圾堆肥化处理示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前言 涪陵区是重庆市中部的经济、文化、科技、信息中心,长江上游重要交通枢纽之一,乌江流域的物资集散地。李渡镇是涪陵区沿长江形成独立的“一城、三片”之一。其地理条件、经济状况和人民的文化教育水平在三峡库区非常典型,是以城市商贸、体育中心及机械、食品、轻纺、建材等工业为主的城市综合区。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李渡镇及附近区域的现代化建设和工业发展较快,城镇垃圾产量日益增长,与日俱增的城镇生活垃圾已成为该地区城镇建设及环境保护工作的一大难题,该区域生活垃圾急待有效治理。根据《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和重庆市计委的通知,该区域已被列入三峡库区在2005年前建设的沿江重点小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名单。根据该区域具体情况及未来发展规划,该区域垃圾采用堆肥化+卫生填埋的综合处理技术。当地政府利用国债资金2799.49×104元RMB建设了李渡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日处理生活垃圾38t,总库容为35×104m3),设计服务区域为李渡老镇区。 根据修订后的涪陵区李渡镇城市总体规划,李渡镇将和李渡经济技术开发区组成“区镇合一,政经一体”的新型经济开发区,人口规模扩大,现有的李渡卫生填埋场已经不能满足服务年限内生活垃圾处理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建设新的垃圾处理场。目前,义和镇和致韩镇的生活垃圾基本未经处理,仅作简易裸露堆放,无任何污染控制措施,对周围大气、土壤、地下水和居民生活构成了严重威胁,恶化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因此迫切需要建设新的垃圾处理场对垃圾进行处理处置。考虑到义和镇、致韩镇距离李渡卫生填埋场的距离在20km以内,根据垃圾就近处理的原则和处理设施的规模化效应,因此将义和镇、致韩镇的生活垃圾一并纳入拟建项目进行处理处置。 然而,该区域经济基础薄弱,人民生活水平低,政府税收收入少、公共支出大。该区域人民在求生存求发展的同时,没有足够经济能力对本地区的环境问题进行必要的处理。荷兰王国政府以及建设部荷兰政府项目管理办将涪陵区李渡镇垃圾处理项目列为第一批中国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经济适用技术示范项目,将极大有利于促进完善该区域的垃圾处理系统,对改善该区域城市环境卫生,改善城市周边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保护三峡库区水环境,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和示范的作用。本项目也必将加深中荷两国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有利于两国之间经济、技术和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

天津忠旺铝业有限公司铁路专用线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天津忠旺铝业铁路专用线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天津环境影响评价中心

目录 第一章建设项目概况 (3) 1.2工程概况 (3) 1.3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8) 第二章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 (9) 2.1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概况 (9) 2.2建设项目评价围 (9) 第三章环境影响预测及主要控制措施 (11) 3.1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 (11) 3.2项目评价围环境保护目标 (15) 3.3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17) 3.4污染防治措施 (22) 3.5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性经济分析 (24) 3.6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 (24) 第四章公众参与 (29) 4.1公众参与公示 (29) 4.2公众参与调查方式 (29) 4.3公众参与调查分析 (32) 第五章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38) 5.1结论 (38) 5.2建议 (38) 第六章联系方式 (39)

第一章建设项目概况 1.1 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 1.1.1建设项目地点 本线路位于天津市武清区汽车产业园北部。其中改造线路位于京沪线汉沟镇站至津蓟线子里站之间;新建专用线自子里站蓟县方向引出折向东南,在拾棉庄村以北、六里庄村北通过,跨越津围公路后线路折向南,在塘坊村和王老庄村之间穿过,在双庙村东侧下穿500kV 高压线后进入忠旺铝业厂区,线路走向见附图1、2。 1.1.2 建设背景 忠旺集团是全球第二大、亚洲及中国最大的工业铝型材研发制造商,为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满足市场需要,忠旺集团拟在天津市武清区建设大型铝及铝合金型材和板带材生产基地,并全资成立天津忠旺铝业。为满足天津忠旺铝业的近远期货运需求,天津市武清区国有资产经营投资公司与天津忠旺铝业将共同出资在 武清区建设天津忠旺铝业铁路专用线工程。 天津忠旺铝业位于天津市武清区,厂区南依武宁路,北临龙凤河,西靠津围路,东傍蜈蚣河,占地面积约600 公顷。天津忠旺铝业铁路专用线工程位于天津枢纽北部,起自津蓟铁路子里站JJK14+694,终点引入忠旺铝业厂区,既有津蓟铁路线路改造12.5km,新建线路10.144km。专用线自子里站蓟县方向引出折向东南,在拾棉庄村以北、六里庄村北通过,跨越津围公路后线路折向南,在塘坊村和王老庄村之间穿过,在双庙村东侧下穿500kV 高压线后进入忠旺铝业厂区,从厂区西侧距西北角约150m处由西向东接入厂区,线路位于天津市武清区。 本项目为既有铁路线路改造及新建铁路,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改委令第9号)规定的第一类鼓励类第二十三项第1、铁路新线建设;2条既有铁路改扩建。因此,本铁路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1.2 工程概况 1.2.1 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天津忠旺铝业铁路专用线工程 建设性质:改建京沪线沟镇站至子里站(JJK3+220.43~JJK15+700),含子里站;新建专用线路子里站至忠旺铝业厂区(JJK15+700~CK11+150),含忠旺铝业

经典垃圾填埋场报告书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 (文件备案编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盖章): 编制人: 编制日期: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目录 1总则 (1) 1.1任务由来 (1) 1.2编制依据 (2) 1.2.1相关法规 (2) 1.2.2环评技术导则及相关技术规范、标准 (2) 1.2.3相关资料 (2) 1.3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 (3) 1.3.1污染控制 (3) 1.3.2环境保护目标 (3) 1.4采用的评价标准 (4) 1.4.1环境质量标准 (4) 1.4.2排放标准 (5) 1.5评价目的 (6) 1.6评价原则 (7) 1.7评价范围、级别 (7) 1.7.1评价范围 (7) 1.7.2评价级别 (8) 1.7.3评价重点 (8) 1.7.4评价因子 (8) 2建设项目概况 (9) 2.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9) 2.2垃圾产生量及成份 (10) 2.2.1*******县垃圾处理现状 (10) 2.2.2垃圾产生率 (10) 2.2.3垃圾产生量预测 (11) 2.2.4垃圾成分 (12) 2.3垃圾转运 (13) 2.4处理工程 (14) 2.5计划进度 (16) 3工程分析 (17) 3.1垃圾收集及运输 (17) 3.1.1垃圾收运 (17) 3.1.2垃圾生产源的收集管理 (17) 3.1.3垃圾运输 (18) 3.2垃圾转运站 (19) 3.2.1转运站的设置 (19) 3.2.2转运站中转规模 (19) 3.2.3转运站工艺流程 (19)

3.2.4转运站设备 (20) 3.2.5转运车间建筑结构 (20) 3.3垃圾填埋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 (21) 3.3.1垃圾场卫生填埋工艺 (21) 3.3.2工艺流程 (21) 3.3.3填埋作业机械设备 (22) 3.4垃圾处理场平面布置 (23) 3.5垃圾处理场 (24) 3.5.1选址 (24) 3.5.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6) 3.6污染来源及防治措施 (27) 3.6.1垃圾渗滤液处置 (32) 3.6.2 渗滤液处置方案可行性分析 (34) 3.6.3其他废水处置 (44) 3.6.4大气污染源处置 (45) 3.6.5噪声控制 (46) 3.6.6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46) 3.6.7其他环境保护措施 (46) 3.7原有垃圾场存在的问题及封场处置 (46) 3.8有关垃圾分类收集、资源化、减量化的建议 (47) 3.9工艺和清洁生产评述 (48) 3.9.1工艺评述 (48) 3.9.2清洁生产评述 (49) 3.10工程分析小结 (49) 4环境概况 (50) 4.1自然环境概况 (50) 4.1.1地形地貌 (50) 4.1.2地质构造 (50) 4.1.3气候 (51) 4.1.4河流水系 (51) 4.1.5地下水 (51) 4.2社会环境概况 (52) 4.2.1社会经济概况 (52) 4.2.2资源特点 (53) 4.2.3交通通讯、文化 (53) 4.3环境质量状况 (54) 4.3.1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54) 4.3.2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54) 4.3.3声环境质量状况 (55) 4.3.4生态环境状况 (55) 5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6) 5.1地表水环境功能 (56) 5.2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 (56)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环评报告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环评报告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热电有限公司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写本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ENVIRONMENTAL SCIENCE RESEARCH DESIGN INSTITUTE OF ZHEJIANG PROVINCE 国环评证:甲字第2003号 二○○九年七月 一、项目概况 1、项目来源 余姚市现阶段城市生活垃圾主要采取填埋堆放等措施(桐张岙垃圾填埋场),由于现有垃圾填埋场硬件建设防渗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监测系统、压实机和称重计量设施的配备等不完善,市域垃圾场都达不到国家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要求,因此尽快建设余姚市垃圾无害化处置设施显得更为迫切重要。 垃圾焚烧处理能力比较好的达到无害化、减容化、资源化,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余姚市市域的环境卫生,营造了较好的投资环境和市民清洁的生活环境,节约土地,对余姚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以适合当地情况的先进技术、以合适的投融资方式建设高水平的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已成为余姚市的当务之急。市政府以治理污染环保环境高度重视,把建设生活垃圾

无害化处理厂确立为城镇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宁波众茂姚北热电有限公司拟在余姚市建设运营一座日处理能力为1500t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2、立项情况 《宁波市企业投资项目咨询登记表》,甬发改咨[2008]78号。 3、建设地点 位于余姚市小曹娥工业功能区,用地面积30亩。 4、项目性质 本项目属于扩建项目。 二、工程概况 1、工程组成 项目基本构成见表2-1。 表2-1 项目基本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