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6-2030)》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夏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6-2030)》

公开征求意见公示

为进一步保护城市的历史风貌和特色,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协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统筹安排保护和建设活动,市规划局委托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了《临夏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6-2030)》。为落实城乡规划的民主决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体制,增加规划的公开性、透明性,确保规划方案更加科学、规范,在规划报送审批之前,将对规划方案进行公示,欢迎广大市民积极献言献策。

一、总则

1.1规划目标

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处理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特制订本规划。

1.2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以临夏市中心城区作为重点范围,面积39.5平方公里,将市域纳入总体保护范围,面积88.6平方公里。市域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规划需单独编制。

1.3规划期限

本规划的规划期限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近期:2016年-2020年,中期:2020年-2025年,远期:2025年-2030年。

二、历史文化价值与特色

2.1历史文化特色和价值

临夏市历史悠久,文化深厚,遗存丰富,特点突出,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1)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河湟雄镇

(2)古代重要的商市、西部物资集散地——“茶马互市”、西部“旱码头”(3)中国西北回族文化中心

(4)多民族、多宗教的和谐共融

(5)汉藏交流枢纽与多元文化交汇之处

2.2名城特色

(1)“南山北塬、一水中流”的城市山水格局。

(2)“城关相依、多坊相连、民族团结、多元融合”的历史空间格局。

(3)“围寺而居、围坊而商”的特色民族聚居区。

(4)清真寺、道观、佛寺等多元宗教建筑星罗棋布的城市风貌特质。

(5)传统民居及中西合璧建筑交相辉映的建筑风貌特色。

三、保护的原则、目标和总体框架

3.1保护目标

(1)保护临夏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历史环境,完善文化遗产保护框架。

(2)处理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通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来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质。

3.2总体框架

本规划以市域为文化背景,以中心城区为规划重点,建立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三个层次的保护框架,包括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保护内容和重点

4.1保护内容

(1)市域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

(2)历史建筑2处。

(3)历史文化街区2处。即八坊十三巷历史文化街区、红园历史文化街区。

(4)历史城区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及山水环境和景观视廊。

(5)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以及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且现状保留了完整的传统格局和大量传统建筑的传统村落。

(6)保护临夏市的122棵古树名木、临夏明城墙等历史文化要素。

(7)非物质文化遗产47项,包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2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9

项。老字号、老地名、历史名人文化、人文精神等优秀传统文化。4.2保护重点

临夏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重点内容包括:

(1)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

(2)临夏的历史文化街区。

(3)临夏的历史城区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及山水环境和景观视廊。

五、历史城区保护

5.1历史城区保护范围

(1)历史城区,以民国至建国初期形成的城区范围为主,划定临夏的历史城区范围主要为明清古河州城城墙围合的区域,城西、城南回族聚集

区及周边延伸的建成区。历史城区是城市传统格局及历史风貌特色、

名城核心价值集中体现的区域,其范围北起环城北路,南至北滨河中

路,西起环城西路,东至环城东路,面积约5.55平方公里。

(2)历史城区周边,北起北塬山临夏市域界线、南至北滨河中路,西起环城西路、东至环城东路以内的区域为环境协调区,面积约1.50平方公

里。历史城区和环境协调区,总计面积约7.05平方公里。

5.2历史城区的保护内容

(1)临夏历史城区的山水格局。

(2)临夏历史城区“城关相依、多坊相连、民族团结、多元融合”的历史空间格局。

(3)反映历史风貌的名镇、名村。

(4)反映历史风貌及民族特色的历史街区。

(5)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6)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宗教建筑及构筑物。

(7)体现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风貌。

(8)保护明清以来的传统街巷格局。

(9)古城墙、古树名木等重要历史环境要素。

(10)保护明清古河州城、南关八坊的城市历史轴线及历史格局。

(11)保护临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确保传统文化的传承。

5.3保护规划结构

保护结构:三山两河,一城两区,三轴多点,绿带相连

三山两河:保护北塬山、南龙山、路盘山、大夏河及红水河,保护历史城区的山水环境。

一城两区:保护古河州城,包括凸显古河州城廓的历史遗存及街巷空间;保护八坊十三巷历史文化街区、红园历史文化街区两大历史街区。

三轴多点:保护古河州城的十字轴线(团结路、民主东路);保护沿团结路、解放路展开的城市传统商业轴这一重要的历史轴线;结合两大街区,沿北大街打造传统文化展示轴。

绿带相联:依托红水河和古城廓遗址,设计带状绿地,通过水系、绿地串联一城两区,在完善历史城区的绿地网络系统的同时,实现一城两区的共同发展。

5.4传统格局的保护

(1)重点保护古河州城的北城墙遗址、城南红水河水系等凸显城址轮廓的历史遗存。保护北塬山、南龙山等重要节点及其之间的联系,控制建

筑高度,强化格局特征。

(2)保护团结路—解放路(南关大街)城市历史轴线,保护古河州城历史格局。

(3)保护仁义巷、沙尕楞巷、大旮巷等传统历史街巷;保护八坊十三巷历史文化街区“围寺而居、围坊而商”的聚居空间形态,保护古河州城

历史格局。

5.5历史街巷的保护

(1)重点保护街巷:重点保护清代至民国时期建设并延续至今、尺度基本未发生变化的历史街巷,包括仁义巷、沙尕楞巷、大旮巷、北巷、铁

家寺巷、坝口巷、小南巷、大南巷、细巷、专员巷、石桥巷、拥政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