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学差异起源的历史比较与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学差异起源的历史比较与分析
摘要:近百年来,自从西方医学在传教士的帮助下进入中国,由于中西医学之间理论和技术的差异,引起了科学界、医学界、哲学界、政治界的纷争和较量,中医药因此而数次陷入生存与发展的困境。在人类的发展需要多种文化、多种学科支撑的今天,这种简单的存废讨论似乎有些太过极端。面对中西医学的矛盾和差异,应该从源头加以消解,剖析其中西医差异形成的历史脉络,比较和分析地域及人文环境因素和思维与语言环境因素在其中发生的重要影响,从而从根源上认识差异,消除差异,实现中西医学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中医;西医;起源;差异
近代以来.随着西医和西方科学大规模地传人中国.面对这种与自身传统知识体系迥异的新的知识体系的挑战,许多中医理论与实践工作者仍然试图像以前吸收印度医学和阿拉伯医学那样将西医和中国传统医学进行融会贯通。于是,“改良中医”、“中医科学化”、“创立新中医”等主张纷纷提出,形成了近代中西医融通的三次高潮:“衷中参西的中西汇通”、“中西医结合的病证结合”、“中医药现代化的新中医学”。遗憾的是,这些主张或者策略并没有得到医学界(特别是西医学界和学术界)的广泛赞同,甚至有些人以“中医不科学”为由数次提出了“废止中医药”的口号,使中医药陷入生存的困境。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卫生部不得不公开表态“坚决反对废除中医”,并称“这是对历史的无知,也是对现实生活中中医药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无知和抹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则称,“取消中医”是“对科学的肆意否定”,甚至国家重要领导人也不得不在不同场合为中医药正言。其实,面对生存危机,中医药界在奋起辩护的同时,更应该意识到这一切争论都是中西医固有的理论和学说差异而导致的,化解危机的途径应是加强沟通和理解,这需要全面、深人地研究中西医差异的根源,用发生学的观点和方法,按照其学说发生和发展演化规律进行比较与分析,从而从根源上认识其差异,从根源上消除其差异,从而探究创建具有中国特色医学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中西医学差异的演化阶段分析
中医和西医分别诞生于几千年前的古中国和古希腊,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其差异之大融和统一之难成为人类文化和科学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观。近百年来,这两种医学知识体系的矛盾聚焦于中国,其间争鸣和交融引发的冲击波一浪高过一浪,并日益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考察中陌医差异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我们不难发现,存在三个非常清晰的阶段: (一)差异萌发阶段的中西医学
公元5世纪之前的1000多年(在中国是从春秋战国到南北朝的北魏,在欧洲是从古希腊到西罗马帝国灭亡)是中西医学差异的萌发阶段。这个时期东西方都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这些文明所达到的水平和对后世的影响,从整体上说,两者很难分出高低。就医学而言,早期中西医学具有共同特征,如被动性、非理论性、经验性、无地域性等,其救护本能与医疗行为、求食活动与医药知识、巫术活动与医学渊源、朴素原始的解剖知识、医事活动等都以临床实践和对人的整体认识观为基础,强调机体对疾病的自然抗御,忽略实验研究等,都是从人类求生的本能荒漠中走过来的,两者有众多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在此期间。东西半球北纬45。附近的黄河流域与爱琴海区域,分别产生了两部划时代的医学巨著:中国有以黄帝名义著述的《黄帝内经》和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古希腊有希波克拉底的《希波克拉底文集》和盖伦的17卷本解剖学巨著《人体各部位的作用》。将其进行比较,两者较相似,但更应注重它们之间隐而不显的差异.例如中国医学将阴阳、五行、元气等学说转化为医学理论,古希腊医学将原子论、元素论等
转化为医学理论:中国医学以元气论来研究人的整体性.古希腊医学以原子论来研究人的整体性;中医注重功能性病变,发展了辩证论治,古希腊医学注重结构性病变,发展以解剖为基础认识疾病。也许这两个医学体系在建立时期所萌发的差异正是日后中西医学分道扬镳的“基因”或“胚芽”,从而使中西医学向着完全不同的方向各自发展。
(二)差异扩大阶段的中西医学
公元5世纪到公元17世纪的1000多年(在中国是从南北朝的北魏到明朝灭亡。在欧洲是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中世纪)是决定性地造成中西医学差异的主要历史时期。这个时期,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成就了中国医学发展辉煌的1000年.欧洲处于政教合一的黑暗的1000年,欧洲医学进入漫漫长夜的衰落。此时,中国医学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时代的基础上长足地向前发展,在理法方药各个方面都创造了西方医学无法比拟的辉煌成就,经典中医学的学术体系逐步完善、臻于成熟。然而,欧洲医学却抛弃了古希腊、古罗马的传统,被教会扭曲到神学道路上,处于停滞、衰落和凋敝之中。所以说,这段历史将中西医学之间业已存在的差异扩大到了难以沟通的程度.对于造成中西医学现有差异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差异加深阶段的中西医学
从17世纪至今的短短300年。元论是社会还是医学,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此时,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推动下,欧洲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催生了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欧洲全新的资本主义文明为欧洲医学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全新的学术体系和学术特色;近代中国的专制社会严重束缚了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结束封建社会制度以后却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致使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大大落后于西方,中国医学也因此进入了历史的低谷,没有多少新的突破而保持着业已形成的体系和特色。中西医学在这300年间定格的差异远远超越过去的1000年,而且其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扭转。近百年来,中国虽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但由于西医东渐使得中医不是如何实现自身的突破和革命。而是如何处理与西医的关系,中医的存亡问题比发展问题显得更为关键。新中国成立后,处于历史低谷的中医获得了新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活跃局面.但中西医学基础理论之间固有的差异之深仍处于格格不入的程度。二、中西医学差异的起源之地域与人文环境的决定作用
一定的地域及人文环境始终是人类生存的依托条件和制约条件,尤其在人类发展的早期,人类对地域及人文环境的依赖和地域及人文环境对人类的制约决定了人类如何开展生产和如何进行生活,这就使得人类早期文明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地域环境的烙印。中西医学分别作为黄色文明和蓝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起源之时就必然蕴含了这种由东西方地域环境及生存方式引发的差异。 (一)地理环境的不同导致了中西医学文化基因的差异
古代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东南为浩瀚海围;西北近峭壁崇岭离隔,在这些屏障之外,没有高度发达的文化。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特的中华文化。首先,地理屏障将我们的先民与世界其他文明古国隔绝开来,难以与外界交往,造成了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之明显差异。但这不意味着在古代中国与外国的文化没有交流,只是说这种交流仅局限于在局部的有限的范围,不可能大规模地进行,不可能因为有这些有限的交流而改变中国文化的特性和发展方向。其次,在四方地理屏障围成的这一块区域中又多平原丘陵.腹地广阔,在这种地理环境中.适宜于强者生存,适宜于强悍民族进行战争兼并其他民族,容易形成一个统一的稳定的政治和文化系统。再次,从农业的起源看。中国有两个农业起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