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施工控制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高层建筑施工的控制要点

摘要: 结合工程实践, 从高层建筑的测量控制、混凝土强度控制、建筑裂缝控制、安全管理四个方面论述了对高层建筑施工的控制要点, 以确保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提高施工企业的经

济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 高层建筑, 测量, 混凝土, 裂缝控制,安全管理

一、高层建筑测量控制

测量的控制是高层建筑施工的一大难点。关键对高层建筑的轴线、标高、垂直度的控制。

1)、轴线的控制

a)、基础施工中的轴线控制。高层建筑基础施工一般多为深基坑大开挖施工。根据现场的轴线控制点, 将轴线控制网点引出至轴线外边5 m, 设置龙门桩, 并保护好轴线控制桩。用经纬仪将轴线投测到基槽内, 采用50 m 钢卷尺对各部位的桩位、承台、基础梁、墙体进行放线, 再在基坑四周钉轴线木桩, 拉线、小钢尺配合的方法, 严格控制各细部的放线尺寸。

b)、±0.00 以上结构施工的轴线控制。高层建筑±0.00 以上结构施工过程中, 由于脚手架与施工层同步向上, 导致从外围一

些基准点无法引测。因此一般常采用内控法。在±0. 00 结构施工复核轴线无误后, 以经纬仪的视线通透为原则, 沿一层楼面最长

纵横向轴线偏移2 m 预埋多块200 mm ×200 mm ×10 mm 钢板, 在钢板上标出控制轴线或主轴线控制点: 二层及以上施工时,以一层

楼面为基准在每层楼面相应位置留设200 mm× 200 mm方洞, 采用激光垂直仪引测下层楼面的控制点, 再用经纬仪及钢卷尺进行轴

线校正, 放出各层轴线和细部尺寸线。采用激光垂直仪引测同时考虑激光仪光点的修正, 减小光点产生的误差。

2)、标高线的控制

每层预控轴线的要求至少四个洞口( 一般高层至少要由3 处向上引测) 进行标高的定位, 因施工过程中模板、浇筑、加载等原因, 洞口标高可能失去基准作用。为此必须确保引测点的可靠性, 加强洞口处模板支撑, 同时辅以φ12 钢筋控制该部位楼面厚度, 确保标高的准确。

3)、垂直度的控制

垂直度是测量工作的关键之一。一般情况下, 要根据建筑物柱网布置情况, 将建筑物四个转角边墙或柱地面中轴线, 沿纵横向

测设到一层转角边墙或柱上, 并用红漆标记, 以此作为测量垂直

度的基准点。

在进行二层及以上转角边墙柱装模施工时, 采用吊线的方法测定转角边墙柱模板垂直度。在四周二层及以上转角边墙柱定位、支撑、加固后, 以此为基准, 在转角边墙柱模板上下口外侧, 沿纵横两向向外钉二块挂线板( 挑出150 mm 的50 mm ×70 mm 木枋) , 并在其模板上下口各挂二道线, 以此控制外边墙柱与转角边墙柱在

同一轴线与垂直度上。

二、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控制

1)、严把混凝土材料关

严格把好泵送混凝土配合比关, 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由专业试验室设计, 通过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掺加外加剂、掺加料配制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单位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配合比进行复查, 并进行泵送试验验证( 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 其工作性应满足设计配合比的要求) , 施工中严禁随意改变配合比。

2)、严格养护制度

a)、大体积浇筑量大的混凝土应有养护方案, 从养护开始至养护结束应有专人负责, 从主观意识上要对养护有足够的认识。养护方案中应从人员、水源、昼夜、覆盖等多方面措施进行考虑, 不漏主要关键细节。

b)、加强养护期的督查。对养护所采取的措施及现场养护情况进行跟踪记录, 及时发现问题, 确保养护的有效性。

三、建筑裂缝的控制

从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看出,在不同环境下,不同的混凝土结构,其裂缝宽度也有不同的控制标准,允许裂缝最大为

0.2 ~0.4mm之间。但作为裂缝控制来说,应以预控为主。下面主要叙述有关对裂缝的“放”、“抗”相关措施。

“放”就是结构完全处于自由变形无约束状态下,有足够变形余地时所采取的措施;“抗”就是处于约束状态下的结构,在没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为防止裂缝所采取的措施。

1)、设计措施

a)、“放”的措施,设置永久性伸缩缝;外墙面适当位置留分隔缝等。

b)、“抗”的措施,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重视对构造钢筋的配置;对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轻质墙体,增设间距

≤3m的构造柱,每层墙高的中部增设厚度120mm与墙等宽的混凝土腰梁;砌体无约束端增设构造柱;预留的门窗洞口采用钢筋混凝土

框加强;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用钢丝网(每边搭接≥150mm)进行处理;屋面保温层与隔气层的合理设置等。

c)、“放”、“抗”相结合的措施,合理设置后浇带,采取相应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混凝土中加掺纤维素类物质等。

2)、施工措施

a)、“放”的措施,砌筑填充墙至接近梁底,留一定高度,砌筑完后间隔至少1 周,宜15d后补砌挤紧;合理分缝分块施工;在柱、梁、墙、板等变截面处宜分层浇捣。

b)、“抗”的措施,①尽量避免使用早强水泥,积极采用掺和料和混凝土外加剂, 降低水泥用量(宜<450kg/m3 ) 。实践经验表明,每m3 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增加10kg,其水化热将使混凝土的温度升高1℃。高层混凝土用量大,有时还有大体积混凝土,从经济、实用角度宜掺入外加剂,掺入外加剂后,要预计对早期强度的影响程度。

②选择合理的最大粒径砂石,这样可减少水和水泥用量,减少泌水、收缩和水化热。有资料显示:用5~40mm碎石,比用5~25mm的碎石,

可减少用水量6~8kg/m3 ,降低水泥用量15kg/m3 ;用m =218的中粗砂比用m = 213的中粗砂,可减少用水量20~25kg/m3 ,降低水泥用量20 ~25kg/m3。③在施工工艺上,应避免过振和漏振,提倡二次振捣、二次抹面,尽量排除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④现浇板中的线盒置于上、下层钢筋中间,交叉布线处采用线盒,沿预埋管线方向增设<6@150,宽度≥450mm的钢筋网带。

c)、“放”、“抗”相结合的措施,在混凝土裂缝预防中,对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尤为重要。为使早期混凝土尽可能减少收缩,需主要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避免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产生较大收缩的同时,受到内部约束而易开裂。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而言,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埋设散热孔、通水排热) ,避免水化热高峰的集中出现;同时在养护过程中对表面、中间、底部温度进行跟踪监测(尤其在前3d) 。对混凝土浇筑后的内部最高温度与气温差宜控制在25℃以内,避免因温差过大产生混凝土裂缝。

四、高层建筑的安全管理

1)、基坑支护

基坑开挖前, 要按照土质情况、基坑深度及环境确定并审核支护方案, 加强对基坑及基坑周边的监测,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基坑周边应有安全防护措施, 且距槽1. 2 m 范围内不允许堆放杂物。对基坑边与基坑内应有排水措施。

2)、脚手架

高层建筑的脚手架应经充分计算, 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工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