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的分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产业集群的基本分类
杨智华
摘要:根据产业集群内部产品价值链上不同企业之间的关系,将产业集群划分为“中小企业群生型”、“龙头企业+网络型”和“MIMO型”等三种基本类型,并根据集群内主导产业的市场结构、主体数量、主体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三类产业集群各自的特征。

关键词: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类型
1.引言
“产业集群”不仅是经济学家和经济地理学家们研究的热点之一,而且已成为各区域谋求竞争优势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法宝”。

正如波特所说:国家竞争优势的获得,关键在于产业的竞争,而产业的发展往往是在国内几个区域内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i[i]。

当前,无论是高科技产业,还是传统产业的集群化发展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从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格纳、德国巴登—符腾堡、美国的硅谷到台湾的新竹和印度的班加罗尔都闪烁着产业集群的耀眼光芒。

如何成功培育有竞争力的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却成为各地政府部门面临的一
大难题。

对某一特定的产业,哪一个或哪些集群是其集群化发展的最佳目标模式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需要对现存的产业集群进行科学的分类。

对此国内外学者作过许多探讨,主要有:(1)马库森(Markusen,1996)在《光滑空间中的黏着点:产业区的分类》一文,依据公司的构造、对外和对内的关系将产业区分为马歇尔式工业区、轮轴式产业区、卫星平台式产业区和国家力量依赖型产业区等四种类型ii[ii]。

(2)Peter Knorringa 和JQrg Meyer Stamer(1998)在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集群研究中,借鉴了马库森的分类方法,把产业集群分为
以下三类:意大利式产业集群、卫星式产业集群和轮轴式产业集群iii[iii]。

(3)Elisa Giuliani,Carlo Pietrobelli和Roberta Rabellotti(2004)研究拉丁美洲11个不同的产业集群,按照集群不同的学习和升级方式,将拉丁美洲当前最普遍存在的产业集群划分为:传统制造业集群、自然资源依赖型产业集群(NR -Based)、复杂产品产业集群(COPs)和专业供应商集群(Specialized Suppliers)等四种类型的产业集群iv[iv]。

(4)1998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根据集群内的企业技术总体水平、集群变化的广泛性以及集群内企业间的协作与网络化程度三个标准,将集群分为非正式集群、有组织集群、创新集群、科技集群和孵化器及出口加工区等五种类型v[v]。

(5)仇保兴从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关系角度出发将中小企业集群划分为:“市场型”、“锥型”(也称为中心卫星工厂型)和“混合网络型”三种类型的中小企业集群vi[vi]。

(6)王缉慈则认为我国存在外向型出口加工基地、智力密集地区聚集、乡镇企业自然发展起来的集群、条件比较优越的开发区吸引了部分跨国公司形成的集群和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核心组成的企业网络等五种集群现象vii[vii]。

从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集群类型的研究情况来看,他们都是在分析具体的区域案例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总结。

由于选取的研究角度存在差异,因此对与产业集群的理解就各不相同,也就会用不同的标准去衡量产业集群的发展。

而且,他们的分类往往存在使用多个不相容的标准的情况,比如马库森将产业集群分为四大类,前三类是按照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关系为标准划分的,而第四类(她命名为“国家力量依赖型”)却是以外部因素对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也即产业集群形成机理)这另一标准划分,其他学者(如Elisa Giuliani,Carlo Pietrobelli和Roberta Rabellotti等)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显然,实践指导性要大打折扣。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产业集群深入研究,找出科学的分类方法,为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培育目标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2.分类的维度——集群内部产品价值链上不同企业之间的关系
那么对于各种类型的产业集群,选择什么样的分类维度才能较好地体现各类集群不同的特点呢?产业集群本质上是一种产业组织形式,是在既竞争又合作的特定区域内,生产上彼此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货商、服务供应商和相关产业的
企业以及政府和其他相关机构的地理集聚体。

它强调的是产业空间的集聚,强调产业集群过程中企业的分工与专业化,强调产业集群内企业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协作关系,实质上就是集群内产品价值链上不同企业之间的关系。

而这种关系,本质上是有产业特点决定的,它只是产业本身性质特点的一种外在表现。

由于产业本身的某些特点决定了单个企业生产组织形式,而单个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将决定了产品价值链上不同企业之间的关系,最终影响产业形成集群的类型。

根据哈佛学派创设的产业组织分析理论——SCP分析框架,认为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政府公共政策的展开。

无论什么样的集群,它同时又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市场,首先集群内产品价值链上不同企业之间的关系(体现在市场结构上)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着群内企业之间的价值关系,决定着它们的行为取向和行为方式,进而决定着这个产业集群的整体效益。

在产业集群形成的初期阶段,决定产业集群能否成功形成的关键是集群内不同企业之间紧密的价值联系能否顺利形成;产业集群形成后,决定其能否健康发展的是能否处理好不同企业之间的价值联系,不合理的价值联系将使整个产业集群低效率运行,甚至走向衰亡。

不同的市场结构,企业之间的关系也不同。

对不同的产业集群,对集群形成和发展影响起主导作用的企业间关系也不相同。

如绍兴的轻纺产业集群都是中小企业组成,对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起决定作用的是中小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青岛的家电产业集群是由大量中小企业围绕几个龙头企业共同完成生产的,那么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起决定性的就是,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

因此,从产业集群内产品价值链不同企业之间关系这一维度对产业集群进行分类,既体现了产业特点这一内因的决定作用,又突出不同类型产业集群内部起主导作用的企业间关系的差异。

在产业集群培育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特点的产业,选择相适应的目标产业集群类型,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3.产业集群的基本分类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从产业集群内产品价值链上不同企业之间的关系这一角度分析,认为当前国内外典型的产业集群可以分成如下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中小企业群生型产业集群(见图1)。

这类产业集群内企业的规模较小,各个企业主要集中在生产链的单一功能上,中间产品一般在区域内销售,而最终制成品则可能远销区外。

在集群产品价值链上的各个结点都同时由大量的中小企业构成,企业之间合作与交易的关系是网络化的。

众多中小企业形成垂直专业化分工合作的生产模式,实现了专业化生产和弹性化生产的统一,创造了与单个企业的“大量生产”方式完全不同的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方式更能适应于变化的社会。

这种类型的产业集群在浙江地区广为流行,在那里产业分工精细,一个完整的生产流程常常被分解成几个独立的生产环节,每个环节由几家甚至几十家企业参与竞争,这样大大降低了产品制造成本并促进了技术创新。

如浙江省苍南金乡镇的标牌产业集群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小小徽章生产的设计、熔铝、写字、刻膜、晒版、打锤、钻孔、镀黄、点漆、制针、打号码、装配以及包装等10多道工序,全都由独立的企业(加工专业户)来完成,而且每道工序生产的半成品都通过市场来交易,共由800多家企业参与的各道工序集合起来才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产“流水线”。

第二类是MIMO1[1]型产业集群。

这类产业集群的显著特点是一家核心企业完全控制了集群产品价值链某个或某几个结点(工序),上下游结点(工序)则均由众多中小企业共同完成,从产品价值链上不同产业组织间的关系看俨然是一个多进多出的生产系统。

核心企业与众多中小企业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

在实践中根据核心企业在产品价值链上所处的具体位置的不同,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又表现为单进多出、多进单出和多进多出等三种(见图2)。

如果产业集群内只有一条产品价值链,那么核心企业与其他中小企业组织结构上就表现为葡萄串式;若集群内有多条产品价值链,那么核心企业与其他中小企业组织结构上则表现为类似轮轴式,马库森称其为轮轴式产业区。

第三类是“龙头企业+网络”型产业集群。

这类产业集群与MIMO式产业集群的差别在于由少数几家而非一家企业控制了集群产品价值链某个或某几个结点(工序),上下游结点(工序)则均由众多中小企业共同完成。

这少数几家企业是该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他们与众多中小企业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在生产中发挥横向的支撑作用,在营销中以品牌效应发挥纵向的纽带作用,在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中发挥创新和导向作用;而众多中小型企业(或家庭工厂)结成网络状,实现了生产社会化、组织网络化和流通市场化,一方面,自己开拓市场,另一方面由于市场能力有限,通常还需依靠龙头企业和集群内网络集体的力量。

从国内外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实际来看,各国学者所关注的仍然只是生产型的产业集群,产业类型也似乎仅仅限于制造业,而对于其他产业如商业、物流业等服务性的产业以及农业关注甚少。

然而,从世界各地这类产业发展的实际来看,如华尔街的金融业、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以及中关村电子市场已经具有产业集群的某些特征,它们实际上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产业集群。

非制造业所形成的产业集群也与制造业形成的产业集群一样,从产业集群外在的表现形式看也不外乎是“中小企业群生型”、“龙头企业+网络型”和“MIMO型”等三种类型产业集群(见如表1)。

表1不同类型产业集群的示例
4.不同类型产业集群的特征
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之间集群内部占主导地位的产业在市场结构、主体数量、主体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却有很大的不同,各种类型的产业集群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见表2)。

表2不同类型产业集群的特征
5.结论
依据产业集群内部产品价值链上不同企业之间的关系,可将产业集群划分为“中小企业群生型”、“龙头企业+网络型”和“MIMO型”等三种基本类型。

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之间集群内部占主导地位的产业在市场结构、主体数量、主体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却有很大的不同。

在产业集群培育过程中,根据不同类型产业集群之间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是成功与否的关键。

然而,产业集群的类型只是产业本身特点的外在表现,本质上是由产业特点决定的,因此,在实践中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为不同特点的产业选择理想的目标产业集群类型。

------------
[1] Porter M 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M].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90
[1] Markusen A. Sticky places in slippery space: a typology of industrial districts [J]. Economic Geography, 1996(72): 293-313
[1] Peter Knorringa, JQrg Meyer Stamer. New Dimensions in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From Clusters to Industrial Districts, 1998(10)
[1] Elisa Giuliani et al.Upgrading in Global Value Chains: Lessons from Latin American Clusters ,The Second Globelics Conference Innovation Systems and Development: Emerging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ctober 16-20 2004 in Beijing China.
[1]骆静,聂鸣. 发展中国家集群比较分析及启示[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3):13-17
[1]仇保兴. 小企业集群研究[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1]王缉慈等. 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