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型产业集群中打造区域个性
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增强广东核心竞争力
林平 凡 刘 城
改革 开放 3 0多年 来 ,以广 大 的 “ 一 镇一 品 ”为特 点 的传 统产业 集群 ,成 为支 撑广 东 区域 经济 发展 的重 要产 业组织 形
态 。广 东 各个 国家 高新 区基 于 园区基 础和 特色 ,错位 发展 ,
二 是创新 能力 不足 ,核 心竞 争力偏 弱 。广东优 势传 统产 业 集群 多 以劳动密 集型产 业 为主 ,技术 层次低 ,技 术对 外依 存 度高 ,形成 低创 新驱 动 的路 径依 赖 ,缺乏核 心竞 争优 势 。
2 0 1 2年 , 广东 企业 中拥 有专利 的仅 占 3 % , 而对 于传 统优 势产
1 1 个 省级试 点 的多层 次创新 型产 业集 群建设 体系 。 因此 , 广
东 必须加 快培 育创 新型产 业集 群 ,以促进 广东 创新 资源 、创 新 成果 、创新 要素 有效 流动和 合理 配置 ,加快 推动 重大核 心
技 术的突 破和 创新 ,形成 新兴 产业 的增 长因子 ,诱 发战略 性 新 兴产业 的形 成和 发展 ,推动 传统 产业不 断 由价值 链低端 向 中高端环 节攀 升 ,进 一步 提升 实体 经济 的竞争 优势 和产业 技
径依 赖 ”的 困境 。后 金融危 机 时期 ,全球 经济 格局 发生 了复 杂 的变化 ,发达 国家 和强 势新 兴 国家 开始 抢 占新一轮 发展 的
主 ,出 口主 要 以国外 中低端 市场 为 目标 ,在 国 际分工 中主要 承 担生 产者 角色 , 由于 销售 渠道 、技术 设计 等价值 链 高附加
术 优势 。
优 势 ,提 高经济 国际竞 争力 ,率 先全 面建成 小康 社会 、率 先 基 本实 现社 会主 义现代 化具 有重 要的现 实意 义 。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六张区域个性名片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六张区域个性名片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演变,区域竞争的焦点开始转向塑造特色、突出个性。
美国硅谷的信息技术、中国台湾新竹的电子信息制造、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多媒体产业等,创造了“扁平世界”中的一个个“尖峰”,令人瞩目。
在中国,怎样的区域个性有利于抢占新一轮竞争制高点?高新技术产业如何借助区域个性蓬勃发展?日前,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就此进行了专门调研。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表示,经过调研发现,目前我国八大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个性区域中,中关村IT、深圳通信、东莞IT制造、杭州电商、武汉光谷、大庆三次采油这六张区域个性名片,均为当地区域个性贴上了高新技术产业“标签”,成为新一轮竞争中的焦点。
个性区域各有“长板”何谓区域个性?“区域个性由‘个性’一词衍生而来,是区域特质人格化的表达。
它是一个区域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的、自身最强、明显优于其他地区且不易被超越的区域内在的特质,核心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形成全球影响力,创造其他地区无法取代的竞争优势和地位。
”王德禄表示,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本次调研精选出的八大个性区域中,除义乌小商品和寿光蔬菜外,均是高新技术产业个性区域。
比如,中关村以IT产业的突出地位被定位为“中国硅谷”;深圳以通信产业被定位为全球最重要的通信设备及软件研发生产基地;东莞以IT制造被定位为全球最大的IT产业加工制造基地;杭州以电商被定位为全球领先的中国电子商务之都;武汉光谷则在全球光电子领域享有盛誉;大庆三次采油成为全球最大的三次采油技术研发生产基地。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咨询合伙人、区域咨询部经理王志辉表示,个性区域各有长板。
比如,北京的科教资源更为丰富和密集,这可以算是北京的长板优势之一。
武汉是全球大学生最多的城市,这既是武汉的长板优势,也是其区域个性,未来武汉应该充分释放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力,将其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东莞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区位、成本优势,紧抓港资、台资和国际大企业三次转移国际机遇,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积极推动企业参与国际分工,使得东莞赢得发展先机,最终实现了以IT制造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迅速发展,一跃而成为全球IT制造中心。
创新型产业集群
2.企业的升级模式由工艺升级主导向产品和功能升级主导转变。全球价值链下的企业及集群升级表现为四种类型:工艺流程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链条升级。许多民营企业拥有世界一流的生产设备,但是却只能生产出二流的产品并以三流的价格出售。这是因为,相比于产品和设计,引进先进设备是更容易的一种升级方式。然而,产品开发和设计能力并不会伴随工艺设备的改善就自然得到提高。解决这一困局的唯一途径是,在引进设备的同时必须加大对产品开发和设计的投资,通过对引进产品和技术的再创新实现产品和设计功能升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对于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一)产业集群的含义
100多年前,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马歇尔首先注意到了产业集群,马歇尔认为集群区域内企业之间的关系建立在相互合作、相互依赖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企业群落有利于技术、信息、技术诀窍和新思想在群落之间的传播与应用。他认为产业集聚本质就是把性质相同的中小厂商集合起来对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专业化分工,实现作为巨型企业特征的规模经济生产。
创新型产业集群按照不同标准还可进一步进行分类,如按照产业类型可分为传统产业创新型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型产业集群,即创新型产业集群不仅存在于高新技术产业,也存在于传统产业。按照创新类型可分为产品或技术主导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商业模式主导创新型产业集群,即创新型产业集群中的创新是多种含义的,不仅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等,还包括商业模式创新、渠道创新、品牌创新等。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促进科技创新驱动发言提纲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促进科技创新驱动发言提纲——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同志们:这次全会深入研讨了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推进现代化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全会精神的引领下,我们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关键作用。
今天,我们聚焦“深入领会全会精神,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这一主题,深入探讨如何在全会精神指引下,以科技创新为引擎,迈向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一、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一)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高质量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其本质特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全方位要求。
科技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在推动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近年来,我们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创新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科技领域仍存在一些短板,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完全改变,部分关键零部件和材料依赖进口,产业链的安全韧性有待提升。
在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我们迫切需要加快创新步伐,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以应对外部挑战,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二)科技创新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需要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实体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举措。
我们的制造业基础坚实,但不可忽视的是,产业体系仍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韧性有待增强。
我们必须坚持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以智能制造为方向,借助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三)科技创新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需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社会应实现活力与秩序的有机统一。
近年来,我们通过创新治理机制,提升了社会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区域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模式
区域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模式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产业聚集的方式进行合作,从而形成了区域产业集群。
什么是区域产业集群?区域产业集群是指一个地区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互补性或竞争性的企业在某一产业上形成的利益共同体,通过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与利用,建立一个相互依存、协同发展的生态网络。
区域产业集群不仅有助于企业之间的协作与合作,而且还可以推动产业向深度和广度两个方向的发展。
那么,在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应该采用哪些创新发展模式呢?一、需求导向型模式需求导向型模式是指在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中,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由企业在自主创新和市场运作中逐步成熟和发展的模式。
在实践中,需求导向型模式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建立开放、包容的市场环境,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促进产业的升级和优化;2.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不断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3.引导企业加强市场调研,强化消费者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市场需求;4.加强区域间交流合作,促进区域间产业结构的协调和优化,形成合理的供应链和价值链。
不同产业的发展应该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来设计,适合市场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和持久的发展。
二、技术领先型模式技术领先型模式是指通过技术创新为核心,采用开放、包容的策略,推进区域产业集群整体水平的提升和转型升级。
在实践中,技术领先型模式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加速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引导企业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2.鼓励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广新技术和新产品,实现成果转化;3.加强多产业领域技术交流合作,实现技术集成和产业协同,提高整体竞争力;4.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全球化的人才资源共享机制,吸引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加入集群。
产教融合的实现路径
产教融合的实现路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需要与自身办学定位、服务面向、人才培养目标密切关联,走独立产教融合道路。
实现路径应构建以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融合、专业标准与职业要求融合、教学资源与产业资源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教育机制与产业机制融合等“五融合”为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一)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深度融合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是学校基本组成单元和组织载体。
按照业设置组织教学,进行专业训练,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特点之一。
专业结构调整需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经济产业结构深度融合,对接产业需求。
高校人才培养要建立对接产业链和创新链专业体系,打造特色专业集群。
产业集聚是一定区域内关联性企业、产商、原料供应商、金融机构及其他服务机构聚集起来形成的互相关联、互相带动的产业聚集区域。
产业集群往是由系列相关产业组成的,整个产业链条包括从研发到生产、销售、售后维修所有环节。
目前很多学校往往只有一两个专业对接产业集群某一两个产业,或只对接整个产业链条的一个环节,产业与专业对接广度不够,从而造成产业人才需求断节断链。
这就要求高校专业设置不仅要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还要充分考虑区域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构建区域产业集群与学科专业集群融合机制。
通过对区域产业集群人才需求状况分析,以区域内优势主导产业集群为服务对象,立足学校原有品牌特色专业基础和优势,进行专业群结构与布局设置与调整,构建与产业集群和产业链需求一致的专业集群,实现专业集群与产业集群无缝对接,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体系及与区域互融共生的生态体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和产业结构。
(二)专业标准与职业要求的深度融合从广义角度讲,专业也称为专业性职业,专业性职业的共同点即每个专业都有一个学科知识体系,因此,专业就成为某种社会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的特定劳动特点。
从这一层面讲,专业与职业本就是对应关系。
专业教学标准作为教育标准,体现了教育过程和要求;职业标准作为社会标准,体现了工作要求。
作文素材之热点话题:文旅融合,区域联动,创新发展
作文素材之热点话题:文旅融合,区域联动,创新发展正文:文旅融合需要强化三个意识2019年07月09日08:34 来源:中国文化报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成立,标志文旅融合新时代已经开启,文化旅游领域深层次变革正蓄势待发。
我们要努力走好新时代文旅融合之路,实现文化旅游“1+1>2”的效应。
实际上,对文旅融合的探索并非始自文化和旅游部门的合并,文化和旅游自始就结伴而行,这些年大致形成了以下几种融合模式。
文化景观模式。
自古以来,山水楼台因文人而名。
庐山因李白《望庐山瀑布》等名篇佳句而绚丽多姿,成为历代文人游学必经之地;岳阳楼因李白、杜甫、李商隐等大诗人接踵赋诗而著称于世,更因范仲淹《岳阳楼记》而名动天下;滕王阁因王勃《滕王阁序》而声名鹊起;浔阳楼因宋江题反诗、李逵劫法场等故事传说而成为江南十大名楼。
文化赋予山水楼台以精神内涵,而使其更加引人入胜,成为游人神往的目的地。
文化与景观的结合开启了文旅融合的先河。
主题公园模式。
主题公园以其特色文化、惊险刺激的游乐、互动虚拟式体验、便捷周到的服务,吸引了庞大的人流,成为城市文化旅游新地标。
去年《全球主题公园调查报告》显示,上海迪士尼乐园在首个完整运营年份就吸引了1100万人次入园游玩,华侨城、华强方特、长隆集团等本土品牌也表现抢眼,包揽全球TOP10主题公园榜单第4位至第6位,且增速领跑。
特色小镇模式。
文旅小镇以古镇为载体,融入民俗、文化艺术、非遗展示、文艺酒吧、个性客栈、特色文创等元素,在业内“圈粉”无数。
比如水墨婺源、乌镇、凤凰古城等等,成为人们“说走就走的旅行”“感受时光倒流”的热门目的地。
旅游演艺模式。
近年来,旅游演艺风生水起,以阳朔《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印象”系列大获成功,扭转了传统观光游“白天拍照、晚上睡觉”的局面。
还有河南《大宋·东京梦华》、红色实景演出《井冈山》、江西婺源《梦里老家》等,以灵山秀水为背景烘托、历史文化为串联脚本,用美轮美奂、如诗如梦的舞台演艺,让观众物我两忘、不知“今夕是何年”,成为展示当地文化魅力的亮丽名片。
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
大气污染防治
大气污染源控制
加强对珠江西江经济带内大气污染源的控制,包括工业排放、交 通尾气、农业废弃物焚烧等,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
大气环境监测
建立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及时发现和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空气质量改善计划
制定和实施空气质量改善计划,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推广清洁能 源、加强环保法规等方式,逐步提升珠江西江经济带内的空气质 量。
社会发展目标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珠江西江经济带基本公共服 务设施进一步完善,服务水 平明显提升,城乡差距不断 缩小,居民生活更加便利。
教育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教育资源充足,文化氛围浓 厚,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人
文环境。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覆盖全面 ,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得到 提升,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
城市群建设
广佛肇经济圈
以广州为中心,融合佛山、肇庆两市,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先 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打造珠江西江经济带核心增长极。
深莞惠经济圈
以深圳为中心,融合东莞、惠州两市,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 先进制造业,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 。
中山珠海经济圈
以中山、珠海为中心,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农 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基地。
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
2023-11-04
contents
目录
• 规划背景 • 规划目标 • 产业发展规划 • 区域空间布局 • 基础设施建设 • 生态环境保护 • 保障措施
01
规划背景
区域发展现状
珠江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 经济增长极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
惠州仲恺高新区——“4+1”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带动区域转型升级
未来 ,高新 区将 形 成 以 C E R E等 国 际领 先企 业 发
展光 电显 示 上游 产业 ,包 括 L D芯 片和 OL D显 示面 E E
板的设计与制造 ;以 T L C 和德赛等大型国企发展 T T F
平板 显 示 、L D屏幕 显 示 、L O 以及 D P新型 投 影 E C S L 显 示等 主 力产 品线 ,并 进 入 光 电显 示 材 料 、芯 片 与软
35亿 元 。比增 5 %。 . 9
科技和创维液晶等项 目,壮大 了产业链和产业群。在
移 动 互联 网方 面 ,依 托 乐投 科 技 、 三星 电子 等 品 牌开
发 科 技 ,产业 群 极具 影 响 力。在 L D产 业 方面 ,, L D设备 ( C D 、 E MO V )
据仲恺高新区区委书记钟一尔介绍,目前 “ + ” 4 1
产 业 体 系 已经 成 为仲 恺 高 新 区产 业 发 展 的特 色 品牌 。
件等上游产品领域 ;以华阳雷士等民企发展激光机芯、
9 广东科技 21 第4 6l 02 3 期 0
L D信 息灯 饰 照 明等特 色 产 品 ;以各 类 企 业依 据 自身 E 特 点发 展 下游 产 品 ,如 T T与 OL D等新 型 光 电显 示 F E 手机 与 MI 便 携式 产 品 、车 载 多媒 体信 息机 等 i以 D等 大族 光 伏产 业 园为 核心 ,带动 - J 光伏 企 业 ,结 合 区 s L I ; 内 L D产业优 势 ,创造 更 多的新 型节 能产 品。 E
绍 ,仲恺 高 新 区 光 电产 业基 地 是 第 一 批 “ 东 省 战 略 广 性 新 兴 产 业 基 地 ” 尤其 是 L D产 业 处 于 领 先 地 位 。 , E 21 0 0年 ,高 新 区 L D照 明产 品或 相 关配 套设 备 生产 企 E 业 工 业 总 产 值 超 过 2 0亿 元 ,研 发投 入 约 1 0 0亿 元 ,
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认识
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认识
一、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定义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以创新为核心,围绕某一领域的关键技术或产业链条,形成了由各类创新主体(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创新服务机构和中介组织等组成的紧密联系网络,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二、创新型产业集群的特征
1. 创新主导型。
创新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动力,集群内企业、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在创新活动中存在紧密合作。
2. 网络化组织。
集群内各创新主体通过网络化的方式开展合作,形成扁平化、灵活性强的组织结构。
3. 专业化分工。
集群内企业分工明确,专业化程度高,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
4. 地理集中。
集群内各创新主体在特定区域内地理集中,有利于信息、人才、技术等要素的流动和共享。
三、创新型产业集群的作用
1. 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集群内企业、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通过合作交流,促进了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用。
2. 增强产业竞争力。
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网络提高了产业链的完整性,增强了集群整体的国际竞争力。
3. 推动产业升级。
集群内的创新活动推动了新技术、新产品、新业
态的不断涌现,促进了产业的持续升级。
4.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创新型产业集群吸引和集聚了大量创新资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当今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对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竞争力、推动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型产业集群工作总结
创新型产业集群工作总结近年来,创新型产业集群在我国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创新型产业集群在推动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下面,我将对创新型产业集群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
首先,我们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通过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我们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例如,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其次,我们在提升产业竞争力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通过打造产业链、完善配套设施、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我们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企业入驻,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这些产业集群不仅提升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为整个地区的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一些产业集群缺乏核心技术和人才储备,导致了竞争力不足。
其次,一些产业集群发展不够均衡,存在着产业结构单一、风险较大的问题。
最后,一些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建设中存在重视表面工程、忽视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其次,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最后,要加强政府引导,推动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避免一刀切、重表面工程的问题。
总的来说,创新型产业集群工作在过去的一年中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支持力度,推动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发展(下)试卷100分
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发展(下)试卷100分1、美国380个跨产业部门的企业集群雇用了57%的劳动力,并创造61%的国民产出。
正确错误2、实践证明,即使在欠发达区域,产业集群所创造的产值已经逐步构成该区域经济总量的主体部分。
正确错误3、在竞争产业内部进行交易,也可降低交易成本。
正确错误4、东部率先计划发挥东部地区对经济发展引领和支撑的作用,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自主创新中走在全国前列。
正确错误5、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将为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组织结构奠定雄厚的基础。
正确错误6、产业集群的网络化创新机制将大大推进各区域技术创新步伐,推进区域产业升级的平衡式发展。
正确错误7、产业集群能够为人口聚集提供巨大的产业空间,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化开发和环境的集中化保护。
正确错误8、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正确错误9、自然环境的约束,使产业和人口在优化和重点国土空间区域上的集聚成为必然内生趋势。
正确错误10、科技创新在传统政府主导的分散型创新模式所内生决定的技术创新主体自成体系、各自为战,导致其难以维持集群性质。
正确错误11、微笑曲线是国内重要科技业者华硕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先生首先提出的。
正确错误12、美国的380个跨产业部门的企业集群雇用了57%的劳动力,并创造61%的国民产出。
正确错误13、有中国硅谷之称的是北京的中关村产业集群。
正确错误14、硅谷这个词最早是由Don Hoefler在1971年创造的。
正确 错误15、产业专精,要求在高度的专业化分工基础之上,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精准化需求对产品进行加工组装。
正确 错误16、组织结构的()是在大量的企业之间,企业和政府之间,企业和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大学科研机构之间,形成一个相互的网络环境。
组织化 网络化 统一化 个性化17、社会资本的(),指的是基于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规范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总和。
产品同质化的应对策略
什么是产品同质化产品同质化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同一大类中不同品牌的商品在性能、外观甚至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至逐渐趋同的现象。
在这种情形下,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可以被其它同类厂商的产品替代,即顾客认为各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在这种情况下,顾客的主要购买依据是价格,厂商主要把“价格”及“折扣”作为差异化的竞争手段。
产品同质化的影响[1]产品同质化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面临有限的市场容量,集群内部企业往往竞相偷工减料、生产伪产品以次充好来降低生产成本,获取竞争优势。
这些行为最终将在区域品牌原产区域内形成巨大的“柠檬市场”,严重损害区域品牌形象,并使逐步走向没落。
产品的同质化,使得大量同质化的产品涌向市场,到处都是价格战,大家一方面反对同行的压价竞争,同时自己也在为同质化做着贡献,谁也一时难易跳出同质化的怪圈。
这种同质化现象,影响了企业的利润收入,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产品的研发和品牌化建设,只能维持在一个相对不高的竞争水平之上,长期下去,同类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很难有一个大的提高,严重影响了行业的良性化发展。
产品同质化的应对策略一、政府方面:1、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强化集群理念;2、建立产业集群多元化投融资体制,进一步调整政府投资结构,扩大投融资渠道科学地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3、培育产业创新创业集群生成机制,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充分发挥品牌效应。
二、企业自身:1、企业解决产品同质化问题的关键之一是要侧重市场营销手段的创新,改变以销量和市场占有率作为企业主要衡量标准的现状;2、以满足或者引导客户的需求而进行创新,帮助客户在生产上、销售上和整体盈利模式上获得利益,建立和维持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良好关系;3、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紧跟市场潮流,立志于引导行业市场。
什么是产品差异化?产品差异化是指企业以某种方式改变那些基本相同的产品,以使消费者相信这些产品存在差异而产生不同的偏好。
新时代背景下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要素生产率
新时代背景下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要素生产率伍卓敏 黄 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 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㊁效率变革㊁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战略要求㊂全要素生产率是综合衡量经济发展水平㊁质量及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其不仅能从数据上直观反映和比较经济发展的效率,也能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兼顾发展目标和发展手段的相互协调㊂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既是优化提升经济发展资源配置效率的现实需求,也是全面体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㊂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总结其发展的趋势与特征,并结合新时代背景下经济发展的新特征与新趋势,从推动技术进步与效率改善协调发展的角度,进一步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全要素生产率,对于塑造新的发展动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㊂一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测度通过DEA-Malmquist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的方法与其他分析方法相比,在算法简化㊁误差较小㊁避免主观因素干扰等方面具有优势,且能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再分解,应用更加广泛㊂因此,采用DEA-Malmquist的方法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04 2018年各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利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分析解读㊂各指标关系如下:TFPch=Techch×Effch=Tech×Pech×Sech其中,TFPch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㊂TFPch>1说明该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上升;TFPch<1说明全要素生产率下降;TFPch=1则说明无变化㊂Techch为技术进步指标,Effch为技术效率指标,Pech和Sech分别为纯技术效率指标和规模效率指标,是对技术效率指标的再分解㊂四个指标代表的含义与全要素生产率一致,当其大于1时,代表对应技术的改进或效率的提升㊂二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要素生产率的趋势与特征(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要素生产率的总体趋势通过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相关统计数据进行收集整理,通过DEAP2.1软件,采用DEA-Malmquist的方法,对2004 2018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进行测算,结果如下:表1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04 2018年的TFP指数及其分解年份技术效率指数技术进步指数纯技术效率指数规模效率指数TFP指数2004 20050.982 1.062 1.0020.980 1.043 2005 20060.974 1.0530.9890.985 1.026 2006 20070.998 1.0340.998 1.000 1.031 2007 2008 1.0390.994 1.025 1.013 1.032 2008 2009 1.0640.940 1.029 1.034 1.000 2009 2010 1.007 1.025 1.0110.996 1.032 2010 2011 1.015 1.0430.993 1.022 1.059 2011 2012 1.000 1.022 1.000 1.000 1.021 2012 20130.9930.993 1.0000.9940.986 2013 20140.9850.9950.9900.9940.979 2014 20150.9970.9770.997 1.0000.974 2015 20160.9870.9810.949 1.0410.96812年份技术效率指数技术进步指数纯技术效率指数规模效率指数TFP 指数2016 20170.983 1.0170.9860.9970.9992017 20180.983 1.0570.981 1.002 1.039平均值1.0001.0130.9961.0041.013 如表1所示,2004 2018年间成渝地区整体的全要素生产率为1.013,整体生产效率处于增长状态㊂其中技术进步指数为1.013,略高于1.004的纯技术效率指数和0.996的规模效率指数,说明2004 2018年间成渝地区整体生产效率的增长主要源自技术创新的提升,但成渝地区整体技术效率的改善并未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优化提升提供动力㊂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一个区域技术进步的提升得益于区内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是区内企业应用新技术㊁新工业等提升企业效益的结果,技术效率的变化更多源自区域内产业链的完善㊁信息交流渠道的改善以及企业通过改善内部经营管理模式带来产出的增加㊂从当前测算的结果来看,成渝地区在改善技术效率以提升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方面仍存在不足,具有较大发展潜力㊂(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要素生产率的时间变化结合2004 2018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总体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来看,成渝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可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图1 2005 2018年成渝地区各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均值趋势变化从时间变化看,成渝地区整体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㊂第一阶段(2005 2011年),除2008 2009年外,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均大于1,经济处于增长状态㊂此时的成渝地区整体TFP 的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拉动㊂第二阶段(2011 2016),成渝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一直处于下降状态,技术进步与效率改善对TFP 的拉动作用均不明显;第三阶段(2016 2018年),技术进步与效率改善开始共同发力推动TFP 的提升㊂总体而言,虽然成渝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在不同时期增长情况不同,但大多情况下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或技术效率改善中某一因素的变化推动,由两者共同推动的情况较少,且可以看到,技术进步或技术效率两指标中某一指标过低都会拉低全要生产率的水平㊂基于此,如何协调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指标,以两大指标共同进步推动成渝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㊂(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要素生产率的分布特征根据上文的时期分段,分别计算成渝地区各城市在2004 2011年㊁2011 2016年㊁2016 2018年各自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值,可得以下数据:表2 成渝地区各城市不同时期全要素生产率的均值城市20042011年20112016年20162018年20042018年重庆市 1.033 1.002 1.038 1.023成都市 1.056 1.032 1.034 1.044自贡市 1.0970.9940.992 1.043泸州市 1.0200.9410.9970.987德阳市 1.026 1.005 1.032 1.018绵阳市 1.0340.996 1.009 1.016遂宁市 1.052 1.009 1.043 1.034内江市 1.0410.959 1.003 1.005乐山市 1.0600.992 1.035 1.031南充市 1.0240.950 1.0160.995眉山市1.003 1.036 1.065 1.023宜宾市 1.0080.9590.9580.983广安市 1.0550.954 1.005 1.009达州市 1.0110.9570.9830.987雅安市 1.038 1.071 1.074 1.053资阳市0.9730.931 1.0380.967平均值1.0330.987 1.020 1.014 由平均值可以看出,成渝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均值最高的时期是在2011年以前㊂到2011以后,成渝地区各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普遍下降,甚至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均值为0.987,小于1,区域整体生产效率未得到提升㊂2016年以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开22始实现增长,与上文分析一致㊂图2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城市不同时期全要素生产率均值比较从区域分布上看,基于成渝地区各地区发展情况,成都㊁重庆两大城市作为经济增长极,各创新要素加快在两地集聚,且两地产业布局较为完善,科技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推动作用相对明显㊂自贡作为老工业基地,前期工业增长带来的效益较大,使得整体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较高,但近年来,随着工业发展水平到达瓶颈,由技术进步推动的全要素生产率开始下降,自贡应寻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㊂德阳㊁绵阳作为成都平原经济区中的两大城市,自身工业基础优越,同时受近年来成德绵一体化发展及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战略逐渐实施的影响,成都一些制造业开始向两地转移,两地通过技术进步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大,但在技术效率上仍需改善㊂遂宁㊁南充㊁广安㊁资阳㊁内江㊁泸州㊁宜宾作为成都与重庆之间的城市,其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参差不齐,遂宁凭借市内制造业发展保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泸州㊁宜宾等城市在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方面还有所欠缺㊂三、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策建议成渝地区具有丰富的科技创新优势资源,要充分创造科技创新引领氛围,推进发展要素深层次全面对接,进一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动力,也为探索新时代㊁新格局下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标杆㊂(一)深化区域产业分工协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结构和产业水平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提升全要素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㊂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产业资源㊁价值体系在不断重构,成渝地区不同城市之间的产业协作也从要素协作阶段迈入基于产业链的多链融合发展分工协作阶段,区域一体化持续深入,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带来了重要机遇㊂为此,应大力培育发展高技术现代化产业体系,反哺激发成渝地区科技创新内生动力㊂积极培育高技术产业,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快速转化,这不仅是成渝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也将为更进一步提升产业创新发展水平,实现产业从粗放发展向高价值转变提供动力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应立足于创新的核心地位,加快科技和产业的紧密联系和深度融合,强化产业分工和协作发展,以产业集群为抓手,大力发展电子信息㊁新能源㊁汽车制造等高技术产业领域,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打造出多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提升重点产业对各类发展要素的吸引力和集聚度,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队伍,形成具有雄厚实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在重塑成渝地区经济地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产业链创新的联系度和活跃度,形成 科技+产业”双重赶超的新发展姿态㊂(二)探索 政产学研”协同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应当围绕支柱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深化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以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为核心,推动创新链㊁产业链有机衔接㊁融合互动,要充分把握创新的个性和共性特征,实现创新与产业点对点和点对面的融合㊂尤其是当前正处于产业转型和创新升级不断深化的关键时期,探索 政产学研”协同将更好地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 双向融合”,形成科技支撑经济发展㊁经济反哺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打造创新链和产业链链条完善㊁融通发展的创新创业良好生态㊂应瞄准产业发展前沿,坚持问题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有效聚集 政产学研”创新要素,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资源,探索创新创业新模式,梳理并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难题,突破重大关键技术,推动重大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孵化科技型企业,培育壮大新型产业,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拉动产业集群崛起,形成科技支撑经济发展㊁经济反哺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打造创新链和产业链链条完善㊁融通发展的创新创业良好生态㊂此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还应当积极协调各方共同打造 政产学研”创新创业共同体,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协同创新,聚焦产业创新发展瓶颈问题和 卡脖子”技术,明确年度重大技术攻关㊁储备科技成果转化㊁重大项目产业化㊁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等任务和指标㊂同时应加快促进技术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形成成渝地区经济发展支撑,进一步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发展活力,尤其是在当前传统人口红利加快消失㊁资本回报率32逐渐降低的情况下,推进技术交易市场建设,打通技术转化转移的信息阻碍,完善技术要素流动的政策机制,完善技术要素价值市场化评估体系,降低技术交易成本,引入和培育国内外一流的创新资源要素,为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保障㊂(三)加快区域创新平台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重要战略定位之一,从中央㊁地方等有关文件精神指示中不难看出,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仅要构建起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打造科技创新成果高地和高科技创新发展载体,更要立足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空间布局,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发展塑造更具竞争力的比较优势,从而更好地融入全国乃至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㊂加快推进多领域区域创新平台建设,探索协同创新发展新路径㊂立足于成渝地区三大科技城 创新金三角”发展,进一步整合成渝地区在核能开发㊁航空航天等国防重点科技领域的创新资源,打造高水平的综合科学中心㊂进一步依托成都㊁重庆两地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联合两地人工智能发展优势,统筹成渝地区人工智能发展在产品研发㊁产业布局㊁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战略部署,构建以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发展为核心的原始创新㊁成果转化和应用示范联合创新平台,促进成渝地区科技创新发展在科教融合㊁人才互通和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先行先试,进一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发展,打造全国高水平区域创新平台的示范标杆㊂大力培育发展高技术现代化产业体系,反哺激发成渝地区科技创新内生动力㊂积极培育高技术产业,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不仅是成渝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也为更进一步提升创新发展基础和水平,实现更高的创新价值提供了动力㊂(四)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据要素新动能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数据要素的潜力和价值愈发明显,而成渝地区数据要素矛盾也逐渐凸显㊂2020年4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了 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要求㊂顺应和把握发展趋势,进一步完善数据要素运作支撑,加强数据要素价值挖掘,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据要素新动能,对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要素生产率将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㊂首先,要不断强化成渝地区数据要素流通的顶层设计㊂着力解决数据要素产权界定制度不完备㊁数据标准规范体系不尽完善㊁数据安全治理能力有待提升等基础性问题,加快建立具有成渝特色的数据要素市场规则和政策体系㊂二是积极谋划推进支撑性项目㊂把握国家大数据中心枢纽节点建设机遇,同步建立覆盖成渝地区的区域数据中心㊂加快打造大数据交易中心㊁大数据区块链交易平台等平台载体建设,依托成都市大数据集团等企业积极探索实体化市场主体组织方式,横向㊁纵向统筹发力,加快形成完备的数据交易㊁流通㊁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大数据产业生态㊂三是着力强化数据资源价值性驱动㊂坚持市场导向㊁应用牵引,引导广大市场主体丰富数据应用场景,重点关注电子信息㊁装备制造㊁汽车及轨道交通等成渝地区重点产业和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场景应用,深度开展数据价值的开发利用,努力实现数据资源配置程序合规化㊁效率最大化和效能最优化,高位推动成渝地区数据要素价值化进程㊂基金项目:四川省㊁重庆市社科规划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SC20ZDCY001)阶段性成果参考文献:[1]刘志彪,凌永辉.结构转换㊁全要素生产率与高质量发展[J].管理世界,2020,36(07):15-29.[2]张跃.政府合作与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 基于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准自然实验[J].财政研究,2020(04):83-98.[3]盛来运,李拓,毛盛勇,付凌晖.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经济增长前景预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8,33(12):3-11.[4]贺晓宇,沈坤荣.现代化经济体系㊁全要素生产率与高质量发展[J].上海经济研究,2018(06):25-34.[5]邵明伟,金钟范,张军伟.中国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分析 基于2000-2014年数据的DEA -Malmquist指数法[J].经济问题探索,2018(05):110-118.[6]王钺,刘秉镰.创新要素的流动为何如此重要?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J].中国软科学,2017(08):91-101.作 者:伍卓敏,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黄 寰,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责任编辑:马 健42。
将创新共同体打造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引擎——以成渝双城经济圈为例
将创新共同体竹造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引華----以成渝双城经济圈为例陈诗波(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100038)摘要:创新共同体是以科技创新为主要纽带形成的共同体,它以技术、人才和资本等作为核心要素,通过打破资源要素流动壁垒,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和加强协同攻关,加快破解关键技术难题,提升整体发展效率。
构建创新共同体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开展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将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共同应对区域重大挑战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新时期,必须坚持创新在成渝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通过构建成渝协同创新共同体,走出一条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O关键词:创新共同体;区域协调发展;成渝双城经济圈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393(2021)01-0013-05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现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既是目标也是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制、区域互助机制、区际利益补偿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
以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四大板块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为引领,“以点带面”形成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力,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标志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成渝地区地处国家“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重要节点,是西部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是我国多中心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重要载体。
但目前成渝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群经济发展呈现哑铃式结构,成都、重庆两座超大城市“虹吸”效应明显,其他城市发展动力不足。
创新共同体是以科技创新为主要纽带形成的共同体,它以技术、人才和资本等作为核心要素,通过打破资源要素流动壁垒,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和加强协同攻关,加快破解关键技术难题,提升整体发展效率。
创新型产业集群
特别关注Focus计与定制化开发、软件/平台开发等服务在总增值中所占的份额将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嵌入式服务”(包括人员的培训服务、生产运营数据的处理应用、金融服务、产品升级、产品回收再利用等附加服务)正在为企业产品带来更大的增值空间。
总而言之,在价值链的上游和下游,通过研发、设计、金融、营销、售后服务等生产性服务活动,在同质化产品上附加差异化服务,对于企业摆脱产品同质化劣势、实现差异竞争、创造更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执笔:吴 猛刘凯琳)参考文献[1] NEELY A,BENEDETINNI O,VISNJIC I.The servitization ofmanufacturing:Further evidence[A].18th European Operations Management Association Conference[C].Cambridge,2011.[2] M A S T R O G I A C O M O L,B A R R AV E C C H I A F,FRANCESCHINI F.A worldwide survey on manufacturing servitization[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2019,103(9):3927-3942.[3] PAL R.Extended responsibility through servitization in PSS[J].Journal of Fashion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6,20(4):453-470.[4] 孙林岩,李刚,江志斌,等.21世纪的先进制造模式——服务型制造[J].中国机械工程,2007,18(19):2307-2312.表 3 我国典型的服务型制造纺织企业典型模式企业名称主要内容个性化定制服务酷特智能(青岛红领)自2000年以来,大量使用信息技术进行生产技术的改造升级和管理变革。
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一、引言二、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概念与发展三、现阶段创新型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四、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一)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二)加强政策引导和政策协同(三)加强人才引进和人才培育(四)加强产业链建设和完善产业链配套(五)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五、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关案例(一)松江创新型产业集群(二)深圳湾科技生态园(三)成都高新区(四)苏州市工业园区(五)京津冀创新型产业集聚示范区六、结语一、引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而产业集群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
在现代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企业家们的共识。
然而,如何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并实现良性循环的协同发展,成为各级政府和企业家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概念与发展,现阶段存在问题,以及如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政策引导和政策协同、加强人才引进和人才培育、加强产业链建设和完善产业链配套、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等措施,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
二、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概念与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指一种以新兴产业为基础,高度集聚的带有明显产业链特征的经济地域。
这种产业集群具有创新性、高投入、高产出、高附加值、高集聚度、高标准化等特点。
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可以促进创新、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近年来,各地方政府大力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建设一批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及以文化创意、科技金融、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集群。
目前,我国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体系正在不断完善。
三、现阶段创新型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尽管创新型产业集群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但一些共性问题仍然困扰着其良性发展。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资源配置不合理。
在产业集群的建设中,由于各地资源和条件的不同,资源配置和分配不够合理。
一些地区过度追求规模和速度,没有充分考虑产业定位和结构,导致产业结构单一,竞争压力过大。
创新驱动城发展的四个主要特征
赵峥:当前创新驱动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实现路径一、创新驱动城市发展的现实意义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战略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而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和要求,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明确提出了创新发展理念,并将其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指出坚持创新发展,是贯穿十三五时期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的重大战略思想,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推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可以有效带动需求,调整供给结构,为促进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以速度扩张、数量增长为主的发展时期,197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仅为17.9%,到2014年已经达到54. 7%,城市化率在过去的36年中提高了36.9个百分点。
但是,由于发展极为迅猛,中国的城镇化既表现为城市数量、城市规模以及城市经济总量与经济结构同步提升,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由于过多地依靠扩大投资规模和增加物质投入发展模式所带来的不协调、不可持续压力,存在着不少环境污染、人口拥挤、交通堵塞、住房紧张、贫富分化等“城市病”问题。
当前,中国城市经济发展普遍已经进入新常态,不同程度的面临着既要保持经济稳定又要转型发展的双重任务。
文化相融策略
文化相融策略导语文化旅游时代呈现出旅游与文化一体化共生的趋势,正所谓“无旅不文,无文不旅”。
文化旅游的出现与游客需求的转变密切相关,因为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大众旅游时代的一种风尚,人们可以通过旅游感知、体验、鉴赏和享受异地文化。
从本质上讲,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活动,这源于无论是旅游消费,还是旅游经营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
正如我们常说的,文化和旅游相伴而生,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旅游时代呈现出旅游与文化一体化共生的趋势,正所谓“无旅不文,无文不旅”。
文化旅游的出现与游客需求的转变密切相关,因为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大众旅游时代的一种风尚,人们可以通过旅游感知、体验、鉴赏和享受异地文化。
从本质上讲,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活动,这源于无论是旅游消费,还是旅游经营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
正如我们常说的,文化和旅游相伴而生,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在旅游发展中,要引入“大文化”理念,推进旅游和文化两大产业深度融合,使旅游资源经过策划、规划和开发,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而这一开发的过程,要经过溯源、归真、提炼、整合、创新、活化、延伸、演绎、趋同、推广十大过程,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分层剥离和萃取整合,甚至是策划再造,科学系统地梳理并整合有价值的旅游文化要素,达到文化价值最大化,让地下的东西冒出来,书本的东西走出来,死的东西活起来,静的东西动起来。
一溯源:发掘文化原动力一个是自然资源的文化展示。
很多自然旅游资源本身并不具备文化属性,需要从文化层面去欣赏和解读。
此外,要将自然景观转化为旅游产品,旅游开发必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文化手段。
文化的升华和转化可以使生成文化的自然资源充满活力和灵气。
比如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生态旅游、森林旅游、沙漠旅游、草原旅游、山地旅游、海洋旅游等,通过文化挖掘可以给人以文化享受。
二是人力资源的文化挖掘。
不能只停留在一些传说和口号上,需要更深入、更系统地挖掘和梳理其中的文化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创新型产业集群中打造区域个性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世界,在经历了前两次以制造业和以服务业为主的全球化浪潮后,世界经济进入了以创新要素流动为核心的“创新全球化时代”。
审时度势,在创新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甚至于成为经济交往的核心形式的新时代,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无疑是为顺应经济潮流的度势之举。
而对于区域来讲,要想谋得“在扁平世界创造出全球‘尖峰’”,因地制宜地打造区域个性,又是其必然路径。
2011年科技部提出实施“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之后,大批区域纷纷申报以争取试点。
创新型产业集群,缘何如此吸引了各区域踊跃申报?这其中固然有获得试点后能得到从国家层面大规模的科研资源、创新资源配置的利益之考虑。
但在我看来,更大原由在于我国相对发达地区的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传统的产业集群模式已难以满足经济进一步集约发展的需要。
而在“创新全球化”的大趋势下,紧抓机遇,转变“集群模式”,走创新型产业集群的道路便是顺理成章了。
创新型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区别在于“创新”二字。
传统产业集群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以高新技术创新链条为依托而形成,两者要么是产业的量的堆砌、要么是创新概念的狭隘理解,前者显然无法满足我国目前经济集约化发展的需求,而后者则无法诠释创新的真正含义。
在创新全球化时代,创新无所不有、无处不在,它不仅仅存在于技术创新当中,从创意到创业再到技术、产品、商业模式、品牌、渠道等等,无不闪烁着创新的影子。
“创新型产业集聚工程”就是要把“创新”的含义高度突出,使产业集群的模式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上,在创新全球化时代打造一片片勃勃生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在创新全球化时代,世界是扁平的,一片片“创新型产业集群”要想成为勃勃生机的一座座扁平世界里的“尖峰”,必然是要充分发挥各区域个性,避免一窝蜂、同质化。
而对于区域自身来讲,必然是要打造自身区域个性。
其中典型案例莫过于厦门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国家海洋与生命科学产业集群”。
从全球范围来看,具有国际影响力、个性鲜明区域的崛起,往往是因为抓住了新兴产业的崛起机遇,硅谷、新竹、班加罗尔成为“尖峰”无不是如此。
海洋产业、生命科学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是创新创业诞生的最佳温床,厦门选择“海洋与生命科学”来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抓住了产业发展的前沿趋势。
而从厦门、台湾丰富的海洋资源切入,充分突出自身海洋资源优势,同时,又把海洋和生命科学相结合,则区别于其它地区、避免了同质化,强势突出了厦门的区域个性。
期待厦门“海峡西岸经济区国家海洋与生命科学产业集群”在扁平世界里创造出“尖峰”!期待中国创新型产业集群在扁平世界里创造出一座座“尖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