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毒王”缪晓青:与神蜂共舞的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蜂毒王”缪晓青:与神蜂共舞的人

作者:文海军周云成

来源:《名人传记·财富人物》2013年第02期

从45美元到39000美元,从20世纪80年代到2010年,每克蜂毒市价涨了866倍,接近黄金价格的600倍,一滴蜂毒等于百克黄金!

毫无820万群蜜蜂,每1万只蜜蜂生产1克纯蜂毒,每年能采集80吨,仅仅蜂毒一项就价值达3万亿美元。小蜜蜂大王国,这是一个数倍于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巨大产业。但这个产业却受制于现有技术条件,蜂毒提取难度大,使用难度更大,成为一个可望不可即的空中楼阁。

毫无疑问,谁能率先攻克蜂毒应用的难关,谁就能改写整个世界蜂产业的格局,站上世界之巅。

作为全国唯一一所蜂学院福建农林大学蜂学院的院长,同时也是唯一一所省级蜂疗医院的院长,双料院长缪晓青与蜜蜂为伴超过30年。12项发明专利,80多篇学术论文,两万平米GMP药品与保健品加工制药车间……缪晓青一手缔造的神蜂科技,将蜂学、蜂疗、蜂产品开发融于一体,打通了产学研的各个环节,他研发的“神蜂精”更是以其独特疗效,为自己赢得了“蜂毒之王”的美誉。

“阴差阳错”的命运

12岁,靠出租父亲带回的小人书赚的钱,偷偷组装出一部矿石收音机;14岁,发明便携式低电阻高效电鱼机,电了鱼回来贴补家用;15岁,用牛皮纸、旧电表电阻丝和二极管做出简易的电热毯……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酷爱无线电的缪晓青从小就努力用技术改变命运。

小学四年级,父母下放到闽东山区寿宁县最边远的竹管笼公社,一群蜜蜂飞进缪晓青家里,父亲当宝贝养了起来。

在闽东乡下,缪晓青的母亲患上了严重关节炎。“蜂叮治百病”,父亲捉来活蜜蜂放在膝关节蜇刺,每蜇一次,母亲就疼得直冒汗,蜇过人的蜜蜂也死去了。三年后,一场疫病让缪家好不容易培育出来的蜂群一夜之间几乎死亡殆尽。刚有改善的生活环境再次陷入窘境。作为家中长子,蜜蜂带给缪晓青更多的是早年的贫穷记忆。

当有一天可以通过考试来改变命运时,命运却和缪晓青开了个玩笑。

1978年,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因一分之差与重点高校失之交臂,一心想学无线电专业的缪晓青,阴差阳错地来到了福建农业学院养蜂专业。

让自己一辈子和蜜蜂打交道?缪晓青根本无法接受,仍然一天到晚折腾着他的无线电技术。一时间,整个专业都知道了,养蜂专业有个痴迷于无线电不务正业的缪晓青。

让缪晓青没想到的是,自己对无线电的爱好,却得到了蜂学专业创始人龚一飞教授的支持,鼓励把电子技术引入蜂学领域。在那个时候,别人一块钱都拿不到,他可以拿30块、50块,买仪器,买材料。

大学二年级时,缪晓青成功研制出“蜜蜂电子取毒器”。缪晓青的取毒器构思奇妙,除电子振荡电路外,精巧之处在于一块仿人体皮肤的“着针膜”,能够吸引蜜蜂前来叮咬,排毒,又能让它们在事后轻松地拔出蜂针,自由飞去。看似简单的小发明,使蜜蜂消除了痛苦,蜂毒的提取量达到了90%,纯度也随之大幅提升。

“取毒器事件”

大学毕业后,缪晓青留在福建农学院任教,将电子取毒器进行了理论整理,1983年《蜜蜂电子自动取毒初探》发表在农学院学报上。论文刊登没多久,日本人全文翻译成英文,美国人引为农业文件发布,这一新技术成果成为世界焦点。

从1985年起,缪晓青花费了4年时间,对实验型取毒器进行完善提升,当时的蜂学系看好取毒器的市场前景,投资进行了产业化开发。

“取毒器是个好东西,那小东西乖乖地拉了蜂毒出来,现在一口气拉了这么多,又不能当饭当菜吃,你想办法卖到美国去吧!”1990年夏天刚过,许多购买取毒器的蜂农纷纷要求收购他们采集的蜂毒。

美国在太平洋彼岸,又不是在闽江对岸,怎么办?当时国内蜂毒收购价格比较低,但要收20公斤蜂毒,无疑需要一大笔资金。蜂学系根本没有钱收购,缪晓青打起自家企业主意。

缪晓青上中学时研制了电热毯,上大学后又研制出了家用微型鼓风机,父亲利用这两个发明,办起了家庭电器厂,拥有一定经济实力。但听说需要动用资金300万元时,全家仍吓住了。

“无心插柳柳成荫”

1992年2月3日傍晚,没日没夜琢磨着蜂毒的缪晓青,在骑摩托回家的路上因为走神出了车祸。

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整个椎核破裂,手术成功率不到50%,失败将会彻底瘫痪。得知儿子摔伤的消息,父母怀揣秘方连夜从福安赶到福州,亲自配药煎药。缪晓青祖父是少林寺俗家弟子,精通医术和武术,据说偏方治疗跌打损伤非常有效。

病床上昼夜不能入眠,一个固定卧姿,不到十分钟就疼痛不已。家人为他慢慢调整卧姿,十分钟一次,一天上百次,20多天过去了,这个秘方没有丝毫效果,老父老母相继病倒, 33岁的缪晓青甚至想到了自杀。

满屋弥散的中药味,让缪晓青再也熬不下去。趁父母不在的时候,他将汤药倒进床头蜂毒样品瓶子里,摇动时一些液体流溅到手上,无意中蹭到腰部肌肉,竟然感到一丝轻松,索性多涂了一些到受伤的部位。

那一夜,缪晓青第一次安安稳稳地睡着了;12天之后,居然可以自己下地行走。CT检查,反复对比,专家惊奇地发现,缪晓青腰椎间盘突出的部分明显缩小了。试用药水10天后,南京军区福州总院院长陆志范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也神奇般康复,缪晓青发明“神药”的消息不胫而走。

蜂毒砸光了全部积蓄,蜂毒让他整天魂不守舍,甚至瘫痪在床,如今,又是蜂毒让他重新站了起来。

想到自己苦苦寻找的蜂毒研发项目就在眼前,缪晓青仿佛看到了另一座金山矗立在他的面前,决定竭尽全力研发蜂毒药品,并给即将研发出来的这个药品取名为“神蜂精”。

在王和鸣教授鼓励下,缪晓青有了更大胆的想法:用蜂毒制药,让更多人从中受益。

峰学院教授开发人药,看似天方夜谭,学校里嘲笑声不断,家里人也不再支持。但蜂毒治愈瘫痪的消息,依然吸引着很多患者,病人各种方式找上门来,三更半夜电话也很少空闲,缪晓青一家的生活秩序打乱了。

研制新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需要资金之外,新药立项、报批药号也需要大笔的资金,钱从何而来呢?收购蜂毒,家里已经砸进300万了,一家人怎么也不同意支持。

1995年,恰逢清明节,全家人回福安老家扫墓,缪晓青仍留在了实验室,不慎将左手放到了粉碎中药的粉碎机中,中指瞬间断了两节。

断指之灾同样让全家心痛难忍,缪晓青已经付出了两次血的代价。一家人终于明白过来,任何人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止这个“痴傻人”拼命科研,除了帮助完成心愿,别的想法都是自私残忍的。

一家人豁出去了,用房子抵押贷款30万元。尽管杯水车薪,但科研立项、报批药号走出了第一步。在福建省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神蜂精”的新消字药报批手续全部通过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