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偶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偶得
黄跃进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国语系)
前几天,闲暇沏茶之余偶然读到一首由袁枚所写的《所见》五言律诗,吟咏之余颇有感想。袁枚(1716-1797)系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所见》
袁枚(清代)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这首诗是袁枚辞官隐退途中在林中看见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诗文中的“骑”、“振”、“捕”、“闭”等朴素无华的四个字,描写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神态和愉悦心情,“骑”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振”字则间接点出他的心情。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把牧童那种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和盘托了出来。他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引吭高歌全然不知人世间的忧愁;而“闭”和“立”两个动词,则把这个牧童天真的神态和孩子式的机智刻画得淋漓尽致。全诗纯用白描手法,紧紧抓住小牧童一刹那间的表现,逼真地写出小牧童非常机灵的特点,让人倍觉小牧童的纯真可爱。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显得特别专注。“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起伏变化中获得了巨大的艺术效果。诗的语言,明白如话,质朴无华,十分本色。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读罢此诗,脑海中顿时思绪万千,诗中的牧童似乎把我们带回到孩提时代的回想之中。
虽然说不上有“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1”的人生沧桑与怀念之感叹,但牧童神情却能跃然纸上,着实让我们可以领略到:从泉眼无声的平淡无奇之中,透析出诗人树阴照水的纯真柔情。在信息高速发达和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今世界,人们能真正拥有牧童捕捉鸣蝉那样乐观而专注,放下世俗利益与纷争,用心来做学问者确实难能可贵。我对这首诗的体会,也就是对人生处事态度的思考,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年轻时,身强力壮心里充满澎湃激情,我们不妨学牧童抱着“事事我曾奋争,成败未必在我”的心态,从事自己的一分三亩地耕耘,期间不论成功与否,只要坚持不懈必定能够捕捉到人生中一只只“鸣蝉”,实现自己的梦想。因此,这种努力与付出不要太过于在乎结果,而更多应注重过程。正如牧童的捕鸣蝉心情不急不躁,是那么天真清纯,那么细致入微,能否得到鸣蝉并不重要,因为整个过程才是我们想要得到的情趣,这也是一种不管成功与否,付之以自我洪荒之力实现人生目标的渴望,一种永无止境的奋争精神。相反地,如果此时牧童可能会想尽办法来完成“鸣蝉”的捕捉任务,或者心急如焚,或者沉着冷静,或者灵活机智,或者笨手笨脚,总想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并占为己有,于是心情变得忐忑不安,从而过分在乎完成任务的结果,而忽视整个实施过程,难免会采取某些不成熟的行为,对待成功过于愉悦而被胜利冲昏头脑,表现出不可一世的傲气;然而,对处理失败却感到太沮丧而愤青,出现怨天尤人的心理。另一方面,年老时,随着岁月流逝体力渐弱,人到了中年后,种种观念都会或多或少发生某些变化,想法和做法会处理得较为妥当而又成熟些。因为已到了知天命的人生驿站,一方面有生以来该得到的东西已做得差不多了,已努力实现了感到自豪与欣慰;另一方面有些事渺茫而又徒劳,无论你怎么努力也难以成就,姑且让搁置或放弃吧。即所谓“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这也我是对《所见》一诗的另一种感悟。其实,对于这阶段人来说,牧童能否捕到鸣蝉并不重要,主要在于把生活中的一切事物视为情趣,一种乐观通达的平稳心境,这正是多少人渴望得到但又难以修成的正果,一种恬淡虚无与清静无为的养心境界。难道这不正是诗中牧童捕鸣蝉所告诉我们的深邃哲理吗?
正如英国著名思想家罗素(1872-1970)所说:人生好比一条河,开头河身狭窄细小,夹在两岸之间,接着河水奔腾咆哮,流过巨石,飞下悬崖。后来,河面逐渐展宽,两岸离得越来越远,河水也流得较为平缓,最后,流进大海,与海水浑然一体,看不出任何界限,从而毫无痛苦地结束其单独存在的历程2。所以一个人年轻时应该充满激情去学习做事,到了老年
1出自唐代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罗素(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是20世纪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之一。他一生完成40余部著
作,涉及哲学、数学、科学、论理学、社会学、教育、历史、宗教以及政治等各方面。该文语言生动诙谐,但不乏人生哲理,给人以启迪。
随着精力的衰退,日见倦怠,能够做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3的人毕竟不多,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不再做的事有人会继续做下去,并且怀着满意的心情想到,自己能做的事都已做到了。以上是我从《所见》一诗中顿悟出的两种阶段的人生道理,即是人生奋斗的过程是一个追求纯真而又淡泊的唯美过程。纯真意味着一颗清泉般心眼,不断产生饶注心田的源头活水;淡泊是指人生不为世俗欲望的浮云所遮蔽,达到设身于志高存远的处境。
3出自东汉诗人曹操的《龟虽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