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开商埠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埠通商与近代武汉城市发展-约开商埠的汉口的早期现代化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出现了新的发展模式,即出现了一批开埠通商城市,而这些城市又分为约开商埠和自开商埠。两者相比,对中国影响更大的是前者。近代中国的对外开放不是中国主动采取的国策,而是在西方列强的武力威逼下,被迫实行的。通商口岸开放的过程也就是中国半殖民地的形成过程。1861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汉口依据《天津条约》被开埠为通商口岸,因此汉口是约开商埠。尽管这种对外开放是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强加的病态性开放,是近代中国受屈辱的一大标志,但是这种开放仍然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汉口的开放意味着向半殖民地沉沦,另一方面也使汉口的现代化得到启动,对汉口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汉口城市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促进了汉口的早期现代化。

开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契机,城市经济现代化则是开放的坚实基础。开放经济运动是以区域形式产生,也以区域运动形式为存在的重要形式。区域开放与经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区域发展的水平差异,要根据区域优势进行合理的空间选择,在那些最优增长地区率先开放,由此带动地区开放与经济成长。弗郎索瓦·佩鲁认为:“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的地方,它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于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因此地区开放并不要求空间的平行推行和时间的同步运行,而是通过地区增长点和增长极的优先发展,并通过其所有形成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来以点带面,实现整体发展的效果。而开埠通商城市就是这样的增长极,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因而发展较快。

那么汉口为什么被较早地开埠为通商口岸呢?这是武汉的优势地位所造成的。武汉处于长江和汉水交汇处,而且是九省通衢;既是控制长江中游,中南腹地的商贸、交通中心,又是联结长江下游,开通长江上游的中转站;除此之外,武汉拥有商业发展的雄厚基础,武汉还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民国时期的《汉口商业月刊》曾这样评价汉口“汉口一埠乃内地之枢纽,……盖其不处海滨,外国航轮,无由直达,只司集中土货,运沪出口,收纳洋货,散消内地,最为相宜”。这样将汉口与上海作比,可见汉口独特的商业地位。因此,西方列强迫切地谋求其在武汉通商的地位,决定把武汉作为扩大势力范围的筹码和据点,于是开埠了汉口为通商口岸。

汉口开埠以前,虽以商贸而兴,但毕竟构筑在农业文明和自然经济的基础上,只能进行有限的内地商品循环。1861年以后,外国商人蜂拥而至,先后有英、美、法、德、丹麦、荷兰、西班牙等20多个国家相继在武汉通商,一时间洋行林立,遍布汉口,武汉商界进入“万国交通”的新时代,到1905年,汉口洋行和外国商号最多时达到250余家。他们中间不乏一些在华大公司或商行派至汉口的分支机构,如英国的怡和洋行、合记洋行,德国的美最时洋行、礼和洋行,法国的立兴洋行,美国的慎昌洋行、美孚洋行等等,有的则是以微弱资本开店的淘金者。由于列强的进入和对外通商的发展,武汉地区自然经济受到强烈冲击,封建市镇的封闭性被打破,外向性的商贸功能迅速发展。

1865 - 1888年汉口的洋货进出口总值超过同期的牛庄、天津、烟台、九江、宁波、厦

门、汕头等商埠,仅次于上海,成为中国第二大对外商业中心。汉口开埠后汉商崛起的基本力量是武汉商人,他们展示了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变革风貌。从城市商业区域的布局和业态讲,汉口后城马路的建成及京汉铁路的通车,促使桥口至江汉路、玉带门至大智路一线迅速地形成新的商业区域,一改过去主

要依靠汉正街至黄陂街的传统商业区域,城市商业中心发生位移,尤以歆生路和英租界一带为武汉商业荟萃之地,为汉商的迅速崛起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在这一区域内,集聚了一批现代百货业和娱乐业、新式宾馆和饭店、近代银行业和牙行业等新型商业业态,成为本埠商业、外埠商业、西洋商业的汇聚点;再从近代商业城市的管理上说,洋人租界内的合理市政规划和严格的市政管理,对华界地区的商业区规范和管理起着示范作用。可见,开埠后的武汉商人已认识到城市环境的建设和管理对商埠发展的作用,它将有别于传统的沿河石条街和临街砖木店铺的简陋环境,新的商业文明悄然兴起。汉口开埠后,武汉商业在保持开埠前沿河传统贸易的基础上,商品贸易由“六大行”发展为银钱、典当、铜铅、油烛、绸缎布匹、药材、纸张和杂货“八大行”,以及茶、油、海味、皮货、生漆、茶楼酒肆等。这一时期,汉商除继续维持和保留商店与手工作坊相结合的前店后坊式的古老经营方式外,并随商业环境的改善而创设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名店名品,涉及日用百货、文化用品、服装鞋帽、副食调料、布匹绸缎、钟表饰品、五金交电等,尤以“汉绣”闻名天下。至此,武汉新老商业区交相辉映、争奇斗艳;同时,民族工业也应运而生,将武汉由近代商业市镇逐渐转型为工商业综合性城市。

汉口开埠后,随着武汉城市工业化和商业化进程的成熟推进,城市社会生活环境愈来愈优越于乡镇,传统的城市商人已不再是城市的匆匆过客,而是放弃原籍成为都市的永久性居民,使得城市居民的地域来源呈现多源化的特点。

汉口开埠后,1862年,清政府在汉口设立海关,名江汉关。江汉关的设立与运行,可以说是武汉行政管理机制和经济运行机制趋向近代的一个标志,其管理职能的发挥,为武汉商业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汉口内外贸易不断发展,进出口货物种类日益繁多,货运量也大幅增长,这不但刺激了长江航运的发展,也为民族航运业的兴起与革新提供了动力与契机。

汉口开埠,在这种被动的开放下,武汉被推入到半封建半殖民地滥觞期,然而也是在这种被动的开放之下,促进了汉商的崛起,汉口商业的繁荣,推动了武汉近代海关的建立,维护了我们的海关自主权,并且推动了长江航运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总是并存的,在面对挑战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迎难而上,在挑战中发现机遇,从而抓住机遇实现飞跃。目前,武汉处于工业经济时代向信息经济时代的转型时期,前方困难重重,但是我们一定不能心生恐惧,要勇往直前,为大武汉的蓬勃发展而继续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