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三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对“神本”的拒斥 在中世纪,基 督 教 及 其 教 会 占 据 着 极 其 重 要 的 地 位, 经院哲学家们将基督教的信条理论化,形成了系统的思想 体系。它控制着整个社会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思想文化 的各部门,成 为 封 建 统 治 的 基 石。 神 学 高 于 哲 学 和 科 学, 哲学成了供神学驱使的奴仆。中世纪的为神学服务的思想 认为,神高于人,是神创造了人,创造了万物,人要绝对 服从于神,信仰高于一切。由于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在 伊甸园中偷吃了禁果,犯了大罪,他们的罪恶被遗传下来, 所以作为他们子孙的人类生而有罪,都将受到惩罚,一生 都得受苦受难。人只有敬仰上帝,信仰宗教,服从宗教的
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 1694 - 1778 年) 认为宇宙是一 架巨大的机器,上帝创造了宇宙这台机器,并制定宇宙的 规律,给予宇宙第一推动力,之后就不再对宇宙进行干预。 他认为,对于上帝的性质和存在人是不可知的,所以人应 该按宇宙规律行动,解放人的理性,去征服自然。由于我 们对上帝的属性一无所知,所以宗教的教条是僧侣对人的 欺骗以及人们无知的结果。他指出,基督教的历史就是一 部血腥的历史。为了抢夺信徒,不惜发动战争。他还指出, 基督教不仅像个强盗掠夺人的财产,而且夺取人们的思想。 伏尔泰指出宗教神学与人的理性是水火不容的,是压制人 的理性的大敌。“百科全书派”的狄德罗( 1713 - 1784 年) 指 出: “上帝是没有的; 上帝创造世界是一种妄想。”[5] 他认 为,世界上一切宗教都是假的,宗教只是借上帝的名义来 欺骗人,从中获得利益。他愤怒地谴责宗教,指出它是人 类互相战争、互相仇视的根源,宗教假借上帝的名义发动 侵略战争,煽 动 人 们 互 相 残 杀,还 说 战 争 是 上 帝 的 旨 意, 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唯物主义者霍尔巴赫( 1723 - 1789 年) 坚持无神论的思想,提出“宗教———这是一口潘多拉的 箱子”,[6]他 谴 责 上 帝 是“一 个 独 夫、 一 个 民 贼、 一 个 什 么 都干得出来的暴君”。[7]霍尔巴赫认为宗教的存在是因为人 们的无知,只要对人们进行教育,启发人的理性,普及科 学知识,宗教就会消灭。
102
2016. 2
文史纵横
观唯心主义,但他对理性的高扬,使得人们更加重视主体 和知识 的 作 用,对 后 来 欧 洲 哲 学 和 人 的 解 放 产 生 了 深 远 影响。
作为经验主义始祖的约翰·洛克( 1632 - 1704) 也不否 认理性的存在。他说: “理性把一个人提高到差不多与天使 相等的地位。当一个人抛开了他的理性时,他的杂乱的心 灵可以使他堕落到比野兽还要远为残暴。”[10] 在洛克看来, 人的理性是人道德修养的基础,人若没有了理性就和动物 无异,理性是人和动物区分开来的主要因素。在认识论方 面,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他指出,人的心灵本身 就如同一张白纸,在上面什么都没有。心灵后面出现的观 念和知识都是通过后来的经验得到的。在知识的形成过程 中,洛克除 了 强 调 经 验 的 重 要 性, 也 重 视 主 体 的 能 动 性, 也就是理性认识的作用。洛克认为经验的形成除了人通过 感官对外部事物的感觉这一来源以外,还有另一来源,即 对心理活动的“内省”,也就是反思过程,这本身就是人的 理性活动的领域。洛克从“观念”入手,论述了人的认识过 程。他指出,人的认识开始于观念。观念分为“简单观念” 和“复杂观念”。简单观念是认识的基础和材料,人的心灵 将简单观念进行“比较”“组装”以及“抽象”形成复杂观念。 在此过程中,人的心灵要对特殊的和具体的观念进行概括, 使之上升为“抽象观念”。他认为人的认识是从具体的特殊 事物开始的,但人又不能停留在具体的事物上,而应该对 具体的事物加以概括,使之上升到一般的高度。不然的话, 认识就不 会“有 所 扩 大 ”, 知 识 的 增 长 也 会 很 慢。 这 表 明, 洛克看到了人的理性在对感性材料改造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洛克的理性主义有其自身的局限,即认为人的理性不能超 越可感的、可推理的范围。他指出人可以获得确定性的知 识,但是范围十分有限。他写道: “我们知识的范围不但达 不到一 切 实 际 的 事 物,而 且 甚 至 亦 达 不 到 我 们 观 念 的 范 围。”[2]567 洛克对人认识能力的这种悲观态度与他的经验论 立场和当时自然科学不够发达有关。但他对人的主观能动 性的描述对后来的经验主义者也有启示,对理性权威的确 立无形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对“神本”的驳斥贯穿于整个近代哲学史,人们对神学 的批判和揭露从未间断。到 18 世纪,处于资产阶级革命前 夜的法国,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启蒙运 动,形成了战斗的唯物主义,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制 造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此作出了高度的评价,说: “18 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特别是法国唯物主义,不仅是反对 现存政治制度的斗争,同时是反对现存宗教和神学的斗争, 而且还是反对 17 世纪的形而上学和反对一切形而上学…… 的斗争。”[4]法国的唯物主义者完全抛弃了宗教的外衣,直 接与封建专制的精神支柱———天主教进行了彻底的斗争。
这一时期,哲学家们谈论最多的是人性解放和知识的 问题。特别是后者,在他们看来知识的问题就是理性的问 题,而人性和理性是分不开的。所以,这一时期哲学的中 心问题就是人的问题。人文精神,也称为人本主义、人道 主义,泛指以人为中心,把人当成裁判和衡量一切问题的 标准和尺度,引导人们以崇真、向善、求美、爱自由为旨 趣,尊重人的地位、价值和尊严,尊重人的独立自主之人 格,以人的方式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思想。这样的人文精神 具有一种冲 破 性———冲 破 封 建 神 学 的 枷 锁, 将 人 从 神 学 中 解放出来; 它还具有一种重塑性———重新界定人的价值和 地位,肯定人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凭借自己的努力能 够获得幸福。
唯物主义者弗兰西斯·培根( 1561 - 1626 年) 极力宣扬 发展自然科学,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口号,肯定了 人的价值和知识的作用。他对阻碍科学技术发展的经院哲 学进行了猛烈攻击,认为经院哲学不仅不能给人们认识自 然提供指导,而且为了神学的目的会竭力阻止和压抑人们 认识自然事物、发展科学技术。为了给人的认识扫除障碍, 他提出了阻碍人认识的“四假相”,并指出只有清除“假相” 对人头脑的影响,人们才能获得真理。虽然培根不否定对 上帝的信仰,但他鼓励和主张人们要摆脱中世纪传统观念 的束缚,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为科学的发展贡献自己 的力量,从而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胜利,获得人真 正的自由和幸福。
代社会的发展,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 近代西方哲学; 启蒙运动; 人文精神; 人的价值; 理性
中图分类号: B50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 - 7408( 2016) 02 - 0101 - 05
经过漫长黑暗的中世纪,欧洲进入了近代史的新时期。 近代西方哲学是指 15 世纪中期到 19 世纪 40 年代的西方哲 学。这一时期的哲学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中挣脱出来,重 新闪耀着智慧之光。近代西方哲学重视人的问题,强调科 学与人道主义精神,力求将人从神力之下解放出来,把人 的尊严、价值、自信建立在理性和科学的基础上,用人文 精神来反对神本位思想,提倡个性解放、个人幸福,尊重 知识和力量。这种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肯定、对人性的探 索,启迪着人们对幸福、平等、自由的追寻。
显然,哲学家们对宗教的谴责,对“神本位”思想的批 判,有些还披着“神学”的外衣还不够彻底,有些在理论上 比较激烈在实践中却相对保守,且都没有看到宗教产生的
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但在反对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斗 争中还是起到巨大的作用,为张扬人性、实现人的解放作 出了巨大贡献。
二、对理性的信仰 哲学上的“理性”一般是指人所具有的思想能力和认识 能力。人类 社 会 进 入 近 代 以 来, 资 本 主 义 经 济 迅 速 发 展, 但天主教会对人思想的禁锢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为了资本主义经济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资产阶级强烈渴望 摆脱蒙昧性质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以理性的光辉指导自己 的认识和行动。欧洲的两次思想运动,无论是 15 世纪的文 艺复兴还是 18 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都强调人的理性解 放。康德就曾对启蒙运动做过这样的评价: “启蒙运动就是 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 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 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 与决心去加以运用……要有勇气去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这 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8]康德的这段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 “理性”就是启蒙运动的核心价值。近代哲学从人出发,探 讨了理性的问题,即认识论的问题。人们在关于认识的来 源、范围等方面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形成了哲学史上著名 的“经验论”和“唯理论”两大派。不论是主张经验是认识的 基础的“经验派”,还是主张人的理性在认识中占更大作用 的“唯理派”,他们都程度不同地肯定理性,尊重理性。尽 管近代理性主义哲学一直受到来自经验主义、怀疑论和机 械唯物主义的质疑,但都能通过不断完善自身体系保持住 理性的权威。 近代理性主义的创始人勒奈·笛卡尔( 1596 - 1650 年) 确立了近代 哲 学 的 最 高 原 则———主 体 原 则。 笛 卡 尔 认 为 人 要认识世界和自我,就必须摧毁旧的根基,建立起认识世 界的稳固大厦,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理性, 获得真理。他从普遍怀疑原则出发,企图运用演绎的方法 建造包括各个科学部门在内的新的知识体系。他认为,人 们要摧毁旧的根基,就必须对现实的所有事物和一切观念 加以怀疑,然后再设法找出真知。笛卡尔认为他的怀疑原 则与怀疑派和不可知论者是有区别的,他强调他并不是将 怀疑作为目的,而是作为认识真理的手段。他的普遍怀疑 原则并不是否定一切,而是在进行普遍怀疑之后,将它们 分别“放在理性的尺度上校正”,然后对合理的思想观念加 以吸收。在普遍怀 疑 的 整 个 过 程 中, 笛 卡 尔 都 诉 诸 于“理 性”的权威,反对盲从和迷信。经过普遍怀疑,笛卡尔肯定 了“自我”的存在。笛卡尔的“自我”并不是物质实体,而是 一精神性的实体,这一实体的本质就是思想。他进而提出 著名的“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从这一命题出发,他再次 强调了理性的绝对权威。认为人类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永远 只许听从理性的证 明 ”。 在 笛 卡 尔 看 来, “理 性 ”就 是 指 人 “判断和辨别真假的能力”。[9] 它是人生而就具有的,是每 个人的本性,即人的本质所在。他主张用人的理性来控制 人的感性欲望,给人类的行动提供可行的实践原则。笛卡 尔的理性主义思想和方法虽然是思想凌驾于物质之上的主
文史纵横
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三题
孙兴
(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春 130012)
摘 要: 人文精神是人的生命价值的最高体现,这种精神在近代西方哲学中得到充分发展和体现。近代西方
哲学家们将“人”作为哲学研究的中心,在探讨人与神、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中突出了人的价值、尊严和自主
性地位。这种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人们对“神本”的拒斥、对理性的信仰、对自由的诉求当中,并深刻地影响了现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爱拉斯谟( 1466 - 1536 年) 在他的著作《愚神颂》中以讽刺和幽默的笔调批判和揭露了 教会人士的禁欲主义的伪善面目。他指出教士们里面身穿 昂贵的羊毛制衣,外面却穿着麻布衣服来掩人耳目; 享用 着山珍海味,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却装作“见了钱就躲避 不已,好像见了毒药 一 样 ”。[1] 爱 拉 斯 谟 指 出, 这 是 种 伪 善 的禁欲主义。教士们要求他们的教徒在金钱面前退步,在 快乐面前禁欲。爱拉斯谟则强调人应享受现世的快乐,他 说: “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 呢? 它还配得上称作生活么?”[2]他用这种快乐与教会人士 的虚伪的苦行对立起来,提倡人要摆脱教会的束缚,追求 现世的幸福。
教条教义,忍 受 苦 难,鄙 弃 一 切 现 世 的 物 质 欲 望 和 享 受, 在来世就可得到救赎。在这种思想的禁锢下,人不可能有 自由和平等,不可能有人之为人的尊严,人只是上帝从虚 无中创造出来的一件玩物。与此相反,近代西方哲学家们 认为人是自由伟大的,人有人的尊严,人可以追求现世的 幸福。他们极力抬高人的地位,贬低神的地位,对宗教神 学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猛烈的批判。
近代不可知论的创始人大卫·休谟( 1711 - 1776 年) 在他
wk.baidu.com
作者简介: 孙兴( 1992 - ) ,女,江西萍乡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4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理论。
2016. 2
101
文史纵横
的怀疑论和不可知论哲学中,否认了上帝对他物的作用,并 公开驳斥了贝克莱关于上帝无所不能的观点。休谟是一位经 验主义者,他只承认感觉经验的存在,他将一切都诉诸于感 觉经验,认为不能被心灵感知的事物都是不存在的。他说: “我们的观念超不出我们的经验: 我们没有关于神圣的属性 与作为的经验”,[3]那么神的作用和他的那些属性都是不可知 的。他反对基督教用“神迹”来证明上帝的存在,认为这是白 费功夫的,因为基督教所说的那些神迹根本不能被人类的经 验感受到,因此基督教的教义以及《圣经》都是捏造的。在与 “神迹”相对立意义上,休谟提出了道德感是人的本性,它是 普遍的,人人共有的,人们的道德感影响着他们的行动。拥 有道德感 是 人 之 为 人 的 本 质 属 性,而 不 需 要 借 助 于 神 的 作 用。休谟从他的怀疑论出发,对宗教神学论证上帝存在的做 法提出了批判,对“神迹”思想进行了坚决的驳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