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花园城市建设
国际花园城市案例模式

国际花园城市案例模式咱今儿就来聊聊国际花园城市那些超棒的案例模式哈!# 新加坡:“城市花园”的梦幻样板。
新加坡那可是国际花园城市的明星选手!就像住在一个巨大的绿色童话世界里一样。
绿化规划超细致:人家把城市规划得那叫一个井井有条。
街道两旁的树木就跟排队的士兵似的,整整齐齐,而且种类还特别丰富,不同季节都有不同的风景。
公园更是到处都是,就像镶嵌在城市里的一颗颗绿色宝石,居民出门没多远就能找个公园溜达溜达,呼吸新鲜空气。
比如说滨海湾花园,那简直就是植物的王国,各种奇花异草让人看了眼花缭乱,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未来的植物仙境。
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在新加坡,环保可不是嘴上说说,那是实实在在融入到生活里的。
垃圾要分类,而且分类得特别细,就差给每个垃圾都贴上标签啦!公共交通也很发达,大家都习惯坐地铁、公交车出行,很少有人开车满城跑,这样既环保又能缓解交通拥堵。
而且啊,新加坡的建筑也都很环保,很多大楼都有绿色屋顶,就像给房子戴了一顶绿色的帽子,既能隔热又好看。
# 温哥华:山海之间的绿色家园。
温哥华这地方,那真是老天爷赏饭吃,有山有海,风景美如画。
但人家可没光靠着老天爷给的好条件躺平,在打造花园城市上也是下了大功夫的。
自然与城市完美融合:温哥华的城市建设特别注重和自然环境相结合。
海边有很多漂亮的步道,你可以一边吹着海风,一边欣赏海景,还能看到各种海鸟在身边飞来飞去。
山里呢,有大片的森林保护区,很多居民喜欢在周末的时候去山里徒步、露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城市里的公园也很多,像斯坦利公园,那是温哥华的标志性景点之一,里面有茂密的森林、湖泊,还有很多野生动物,你走着走着说不定就能碰到一只小松鼠在树上跳来跳去呢!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温哥华的居民都很注重可持续发展。
很多家庭都会自己种一些蔬菜水果,在院子里搞个小菜园,既绿色又健康。
而且当地的政府也鼓励大家使用可再生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等。
在建筑方面,很多房子都是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造的,节能又环保。
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体会的启发

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体会的启发市计划局浦口直属分局张弨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不仅增强了国民的凝聚力和自豪感,更为新加坡的进展寻觅到了冲破口,培育了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至2009年,新加坡持续10年博得最适合亚洲人居住城市这一称号,同时,随着经济、交通、教育等方面的建设进展,新加坡更是成为全世界最正确做生意地址,竞争力在全世界名列前茅。
“花园城市”建设的要紧体会建设“花园城市”不仅是种植和绿化,还包括了编制计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部门和谐、景观设计、民众参与等等内容,是一项长期的、全方位、系统性的工程,新加坡通过40连年的实践,经历和积存了许多体会。
1.把“花园城市”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国策。
新加坡早在1965年就成立了“花园城市行动委员会”,委员会由国土局、市区重建局、建屋局、陆路交通局等部门领袖组成,专门负责制定各项政策和方法,出台了有关绿地的供给、执行与建设、爱惜政策等各项建设法规,使得土地的供给、建设的和谐、绿地的爱惜等等都有法可依。
正是由于长期的坚持和统一的领导,确保了建设工作的科学性、持续性和严肃性。
2.从“花园城市”到“花园里的城市”,与时俱进,理念、内容、方法不断更新。
新加坡从一开始以绿化街道和建造公园为主,到在绿地中增加休闲娱乐设施和增强垂直绿化,进展主题公园和建设公园联道系统;从制定道路专项绿化计划,到制定园林绿化计划总蓝图和街道景观总蓝图,明确公园面积绿地指标;从投入绿化建设,到爱惜现有自然遗产,增加生物物种的多样化;从政府主导,到推行民众参与绿化打算,成立城市绿化与生态中心,实施提高园艺景观行业水平打算。
40连年来,伴随新加坡城市进展,“花园城市”的建设理念和内涵也不断延伸,实施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绿化建设的系统性、功能性、参与性更强,新加坡绿化建设已经进入“花园里的城市”的新时期。
3.高度重视制定各类操纵“蓝图”和打算,通过计划实现建设的统一管控。
新加坡专门设立了“绿色和蓝色”计划部份,别离制定了“园林绿化计划总蓝图”、“公园及水体总蓝图”、“街道景观总蓝图”,作为计划建设实施的依据。
绿色城市新加坡的花园城市与现代化

绿色城市新加坡的花园城市与现代化新加坡是东南亚地区一个位于马来半岛南部的岛国,它以其绿色城市环境和花园城市的美誉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个小国家,新加坡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本文将探讨新加坡作为一个绿色城市的特点,以及如何将花园城市与现代化相结合。
首先,新加坡以其独特的城市规划和设计赢得了世界的赞誉。
城市规划师在设计和建设城市时注重绿色空间的保留和开发。
新加坡的公共空间和公园数量之多令人印象深刻,花园城市的概念深深融入了这座城市。
例如,著名的滨海湾花园是一个由多个主题花园组成的庞大花园景观,它不仅提供了欣赏植物和花卉的绝佳场所,还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的热门去处。
此外,新加坡的公共住宅区也注重绿化和景观的规划,大量的绿化带和公园被纳入到住宅区的设计中,为居民提供了舒适和宜居的生活环境。
其次,新加坡在城市环境管理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城市的清洁和卫生状况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新加坡在这方面表现非常出色。
城市内的垃圾管理系统高度发达,公共空间和街道的清洁得到了保障。
市民也被鼓励参与垃圾分类和回收,这有效地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并促进了资源的再利用。
此外,新加坡还致力于保护水资源,解决淡水短缺的问题。
通过收集雨水、海水淡化和再循环利用废水等手段,新加坡成功实现了自给自足的水资源循环利用。
再次,新加坡在交通领域的创新也为城市的绿色发展做出了贡献。
为了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新加坡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例如地铁、巴士和轻轨。
公共交通系统的完善和覆盖率之高,使市民便捷地前往各个地区。
此外,新加坡还积极推行共享出行和电动交通工具,以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和减少车辆尾气的排放。
这些举措有助于保护城市的空气质量,降低碳排放,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了更加环保和便利的交通选择。
最后,新加坡注重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找到了平衡。
绿色城市的建设并不意味着放弃经济发展,相反,新加坡以其发达的经济和现代化的城市为基础,为环境保护提供了可持续的支撑。
自然与现代的融合探索新加坡的花园城市

自然与现代的融合探索新加坡的花园城市新加坡,一个被誉为亚洲花园城市的国家,自然与现代在这里实现了完美的融合。
作为一个小国家,新加坡却有着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通过巧妙的规划和创新,将自然景观与现代设施相结合,打造出了一个独特而迷人的花园城市。
首先,新加坡注重保护和保育自然环境。
尽管是一个高度现代化的城市,新加坡政府积极投资于环境保护项目,以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例如,新加坡的水资源十分有限,因此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包括收集雨水和建设水处理设施等。
这些举措不仅保护了水资源,也为城市的绿化带来了更多的水源供应。
其次,新加坡以其丰富的绿化面积而闻名于世。
无论是公园、花坛还是道路两侧的绿化带,新加坡都处处可见郁郁葱葱的植被。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的植物园,拥有一千多种热带植物,是世界上最美丽和壮观的园林之一。
这里既有原始森林的荫蔽,又有花海的绚丽,给人一种与现代喧嚣完全不同的宁静感。
此外,通过创新的园艺技术,新加坡成功地将自然景观融入到城市建设中。
例如,新加坡著名的滨海湾花园和圣淘沙岛,通过垂直绿化、空中花园等方式,将花园引入了建筑物的设计中,创造出一个独特的空中花园。
这些创新的设计不仅美化了城市的面貌,也提供了一个绿色休闲的场所,让人们得以身临其境地享受自然的魅力。
除了城市中的花园,新加坡还拥有许多自然保护区,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探索大自然的机会。
例如,武吉知马自然保护区是一个座落在城市边缘的热带雨林,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这里的远足小径和观鸟点吸引了很多喜爱大自然的人们前来游览。
新加坡政府还积极推动生态旅游,将自然保护区与文化旅游相结合,为游客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旅行体验。
总之,新加坡的花园城市建设是自然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通过环境保护和创新的城市规划,新加坡成功地将自然景观和现代设施相结合,打造了一个充满绿意和生机的城市。
它不仅令人叹为观止,也向其他国家展示了保护环境和发展科技的可行性。
新加坡的经验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帮助更多的城市实现自然与现代的和谐共生。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案例解析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案例解析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成为了许多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生态城市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合理的规划与建设,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案例,探讨其成功之处以及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启示。
一、案例一:新加坡滨海湾花园城市新加坡滨海湾花园城市是一个集住宅、商业和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城市项目。
该项目充分利用了滨海湾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通过规划建设,打造了一个绿色、宜居的城市空间。
这个项目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将城市与自然相结合,通过引入大量绿化、水系和公园,营造出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环境。
同时,该项目还注重了可持续发展,采用了多种节能、环保的技术和材料,使得整个城市在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二、案例二:丹麦哥本哈根的自行车城市丹麦哥本哈根是世界上自行车使用率最高的城市之一,其成功之处在于将自行车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并通过规划和建设,提供了完善的自行车道和停车设施。
这种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理念使得哥本哈根成为了一个低碳、环保的城市,同时也改善了交通拥堵问题。
这个案例的启示是,在城市规划中应该注重发展可持续的交通方式,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减少对汽车的依赖,从而降低碳排放和环境污染。
三、案例三:中国杭州西溪湿地中国杭州西溪湿地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案例,该项目通过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打造了一个生态友好型的城市空间。
西溪湿地规划中注重了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平衡,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建设,使得湿地与城市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生态景观。
同时,该项目还注重了文化传承和旅游开发,通过保护传统建筑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案例四:德国弗莱堡的可再生能源城市德国弗莱堡是一个以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供应的城市,其成功之处在于通过规划和建设,实现了能源的自给自足。
新加坡城市建设典型案例

新加坡城市建设典型案例
那咱得唠唠新加坡的滨海湾啦,这可是超牛的城市建设典型案例。
首先呢,滨海湾花园就像一个现实版的阿凡达世界。
那些超级大树,又高又大,上面还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植物,晚上灯光一亮起来,简直美炸了,就像是走进了一个梦幻森林。
而且这些花园可不只是为了好看,还体现了新加坡在环保和城市绿化方面的超强理念。
再说说滨海湾那一片的建筑。
滨海湾金沙酒店,那造型独特得很,像一艘大船架在三栋大楼上。
酒店里吃喝玩乐啥都有,特别是那个无边泳池,在泳池里游泳就感觉自己像是在城市的上空漂浮,能俯瞰整个滨海湾的美景。
这酒店的建设,一下就把滨海湾的知名度打得高高的,全世界的游客都想来打卡。
还有滨海堤坝,它一方面可以防止海水倒灌,保护城市不受洪水威胁,另一方面又巧妙地被打造成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人们可以在那附近散步、骑自行车,还能欣赏海景。
新加坡在滨海湾的城市建设就像是一盘精心布局的大棋。
它把环保、旅游、商业和居住都融合在一起了。
绿化做得好,吸引了人们来居住和游玩;独特的建筑成了城市的标志性景观,让全世界都记住了新加坡;水利设施还保障了城市的安全。
滨海湾就是新加坡城市建设的一张超级亮眼的名片,让这个小小的国家在世界城市的舞台上闪闪发光。
新加坡--花园城市的规划

新加坡--花园城市的规划花园城市的规划20 世纪60 年代初期,新加坡还只是一个市区中心人口过度拥挤,贫民区问题严重住房及卫生设备难以满足人口的快速增长,高失业率,缺乏基础设施,交通拥挤等问题众多的小型城市。
尽管如此,通过良好的规划以及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新加坡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品质在过去几十年内得到了飞跃性的提高。
调查显示,新加坡居民的生活质量已经达到世界最高水平。
今天的新加坡显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兴旺繁荣的现代化大都市,其成功的城市规划经验已成为世界各国城市争相效仿的典例。
新加坡拥有17个新市镇,市镇面积约2.5km*2.5km,20万人口,每个市镇建设前必须仔细推算所需公共设施,因此公共设施配套十分完善。
新加坡的成功不仅在于设施完全,而且交通发达,公共捷运系统也规划得十分的到位。
各个市镇与捷运系统相辅相乘,车站与广阔的人行空间、公交车站系统一体设计。
车站多设在城区中心,周边便是商业区,为都市中的人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
离开城区中心,公车还抵达居住区,所以这里的人们大多不用私家车,这为新加坡的环境保护给予了相当大的帮助。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理念是大量公共开放空间,特别以大树为主。
在每个居民住宅区都有相应的绿化设施,使市民能够拥有一个更好的居住环境。
新加坡的午后的多雨的,在楼房于楼房之间都设有专门的绿化廊道,使居民间联系方便,既美观也有实用价值。
另外,每个社区都设有各自的立体停车场,车位齐全,完全满足住户的停车需求,所以在新加坡几乎不会出现非法停车的现象。
新加坡有“花园城市”之称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反应在城市的道路上:街道、城市快速路,两旁宽阔的绿化带中种植着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的热带植物,体现着赤道附近热带城市的特色。
城镇多为三级道路系统:快速道路、地区干道、社区道路。
其中道路绿化带长达30公尺,而且隆起,隔音效果十分好。
因此大家都说新加坡城市绿化有着其独道之处。
此外,新加坡均匀分布的城市公园、居住区公园及其正在实施的“公园廊道”计划,使市民能够充分享用这些休闲地。
探究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成功的要素

探究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成功的要素目录1.前言 (2)2.高瞻远瞩的城市规划 (3)2.1新加坡城市规划体系构成 (3)2.2城市规划的前瞻性与法律严肃性 (3)3.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紧密结合 (4)3.1结合的意义 (4)3.2融入概念规划中的城市设计 (5)3.3融入总体规划中的城市设计 (5)4.建设花园城市步步为营 (6)4.1逐步建设花园城市 (6)4.2建立园林绿化保障体系 (6)5.城市管理的法制化 (7)5.1城管法规健全 (7)5.2城管执法严格 (7)6.提升城市幸福指数 (8)6.1建立居民住房保障体系 (8)6.2建立环境保障体系 (8)6.3建立道路交通保障体系 (8)6.4建立城市功能保障体系 (9)7.城市集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10)8.结语 (11)探究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成功的要素刘灿摘要:新加坡自1965年8月独立以来,在短短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在资源短缺、土地狭小等诸多限制性因素基础上,迅速发展成长为具有世界级影响力与竞争力的经济发达、环境美好、制度优越的花园城市,值得深思与学习。
试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城市管理等多方面来探究其成功要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期望对本国城市建设提出切实可行的参考指导。
关键词:新加坡;花园城市;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城市管理1.前言二零一一年三月下旬,笔者所在公司组织部分员工考察学习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
在新加坡这个热带城市,我们感受到了她的热情美好,也包括热,而尽管热,新加坡仍然是世界上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一个城市,仍然是世界上公认的、美丽的、幸福的花园城市。
新加坡1965年方被迫独立,这个城市国家是怎么样在短短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建成如此大业?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也是一个城市国家。
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隔,并以长堤相连于新马两岸之间。
新加坡是亚洲最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
花园城市建设优秀案例

花园城市建设优秀案例要说花园城市建设的优秀案例,新加坡那可是当仁不让啊。
一、绿化规划超厉害。
1. 整体布局。
新加坡这个小国家啊,就像一个精心打造的大花园。
从你踏入这个国家开始,就像走进了一个绿色的童话世界。
城市规划者们那可是下了一盘大棋呢。
他们在城市建设之初就把绿化纳入到整体规划的核心部分。
道路两旁不是简单地种几棵树,而是有层次丰富的绿植带。
高大的棕榈树像卫士一样挺拔,下面搭配着各种五颜六色的花卉和低矮的灌木,远远看去就像一幅精美的画卷。
2. 公园绿地网。
新加坡的公园啊,那可不是这儿一个那儿一个孤立的存在。
它们就像被一张无形的绿色大网连接起来了。
你可以从这个公园漫步到那个公园,一路上都被绿色环绕。
而且每个公园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以湖泊为中心,湖面上天鹅游弋,周围是大片大片的草地,人们可以在草地上野餐、晒太阳;有的公园则主打热带植物,各种奇奇怪怪的热带植物让你感觉像走进了神秘的热带雨林。
二、立体绿化超酷。
1. 建筑绿化。
新加坡的建筑可不光是冷冰冰的钢筋水泥。
很多大楼的外墙上都爬满了藤蔓植物,就像给大楼穿上了一件绿色的外套。
还有些建筑的屋顶被改造成了空中花园。
想象一下,在高楼大厦的屋顶上,有一个鸟语花香的小花园,里面种满了各种花卉和蔬菜。
上班族们在忙碌的间隙,还能到屋顶花园里放松一下,闻闻花香,看看自己种的小青菜有没有长大,这感觉是不是超棒?2. 天桥绿化。
连天桥都不放过呢!新加坡的天桥不再是单调的水泥桥,而是被绿色植物装点得生机勃勃。
桥两边的栏杆上挂着吊兰之类的植物,桥面上也有盆栽植物摆放。
你走在天桥上,就像是走在一条绿色的空中走廊,头顶上是蓝天,周围是绿叶和鲜花,心情瞬间就变得超级舒畅。
三、全民环保意识超浓。
1. 教育从娃娃抓起。
在新加坡啊,环保教育可是从娃娃就开始了。
学校里会有专门的课程教孩子们如何爱护花草树木,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小朋友们从小就知道垃圾要分成可回收、不可回收和有害垃圾。
他们还会参加各种环保活动,比如到公园里植树,或者到海边清理垃圾。
新加坡花园城市

新加坡花园城市新加坡,位于东南亚马来西亚半岛南端,以其高效的城市规划和独特的花园城市风貌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个小国,新加坡却拥有让人惊叹的绿化空间和独特景观设计,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繁荣。
本文将介绍新加坡花园城市的特点、建设过程以及对居民和环境的积极影响。
一、花园城市的特点新加坡花园城市有几个明显的特点,首先是公园和绿化面积广泛分布。
在这个小岛的每个角落,都可以找到精美的公园和花园,休闲空间与繁忙的都市生活和谐共存。
其次,新加坡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系统,采取了很多措施来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例如建设了许多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
此外,新加坡还充满了花园和建筑之间的完美结合,以其独特的景观设计和创新的建筑风格而闻名。
最后,新加坡注重居民的参与感和可持续发展,通过丰富的公众参与计划和教育活动,让居民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二、花园城市的建设过程新加坡的花园城市建设经历了几个阶段。
首先,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新加坡政府采取了大规模的绿化计划,将许多空地改造成公园和花园,以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并为居民提供丰富的休闲活动场所。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加坡不断加强对公园和绿地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更多场所供人们参与户外活动。
其次,在1990年代至2000年代,新加坡开始注重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
政府设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旨在保护濒临消失的植物和动物物种,并提供独特的环境教育体验。
这些举措不仅保护了自然生态系统,还增加了旅游业的吸引力。
最后,在21世纪,新加坡加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倡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政府鼓励建筑师和设计师采用创新的设计理念,使建筑融入自然环境,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
新加坡的绿色大厦和可再生能源项目成为了全球的楷模。
三、花园城市的积极影响新加坡花园城市的建设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
首先,它提供了优质的生活环境,让居民能够享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公园和花园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和锻炼的场所,促进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国外典型花园城市案例

国外典型花园城市案例那我得给你说说新加坡这个超酷的花园城市案例。
一、新加坡概况。
新加坡这个地方啊,就像一个精致的大花园。
它整个国家面积不大,但是每一寸土地都被规划得超级好。
二、绿化措施超牛。
1. 植物覆盖率。
新加坡到处都是绿树成荫,那植物覆盖率高得吓人。
大街小巷都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有高耸入云的雨树,就像一把把超级大伞撑在那儿。
这些树啊,不仅能遮阴,还让整个城市看起来就像在森林里一样。
除了树,还有数不清的花花草草。
公园里面那更是繁花似锦,像滨海湾花园,简直就是植物的梦幻王国。
里面有好多巨大的花树雕塑,那些花朵五颜六色的,晚上灯光一打,就像走进了童话世界。
2. 立体绿化。
新加坡连楼房都不放过绿化的机会。
好多高楼大厦的外墙都爬满了藤蔓植物,就像是给大楼穿上了绿色的外衣。
有些建筑还有屋顶花园呢,在屋顶上种满了花草蔬菜,这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能隔热,减少能源消耗。
比如说有些居民楼的屋顶花园,居民们还能在那儿种点小辣椒、小青菜之类的,特别有趣。
三、城市规划与环保意识。
1. 规划合理。
它的城市规划那叫一个科学。
居民区、商业区、工业区都划分得清清楚楚。
交通也很方便,道路规划合理,公共交通发达。
而且在规划的时候,就专门留出了大片的绿地空间,让市民出门没多远就能走到一个小公园或者绿地广场。
2. 环保教育。
新加坡人环保意识特别强。
从小就接受环保教育,在学校里孩子们就被教导要爱护环境,节约资源。
在社区里也经常有环保活动,大家都很积极地参与。
比如说定期的垃圾回收活动,居民们都会把可回收的垃圾仔细分类,然后送到指定的回收点。
这种全民环保的氛围让新加坡这个花园城市能够一直保持得这么美。
还有澳大利亚的堪培拉,这也是个很有特色的花园城市。
一、堪培拉的独特之处。
堪培拉啊,它是澳大利亚的首都。
这个城市给人的感觉就是特别宁静、优雅,就像一个大花园里的小镇。
二、自然与城市融合。
1. 湖泊与绿地。
它有一个很大的伯利·格里芬湖,湖水清澈得像一面大镜子。
城市园林绿化的成功案例分享

城市园林绿化的成功案例分享一、案例一:新加坡“花园城市”的绿化成就新加坡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城市园林绿化成功案例之一。
这个繁忙的城市国家以其优美的花园和公园而闻名于世。
新加坡政府积极采取措施,通过现代化的城市绿化规划和建设,使城市焕发出生机和绿意。
首先,新加坡倡导“花园城市”的理念,并将其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
政府重视公共绿地的建设,并把绿化纳入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商业地区、居住区还是工业区,都可以看到大片的花坛和绿地,犹如一个个精心打造的花园。
其次,新加坡政府大力支持园艺教育和绿化意识的普及。
学校、社区和媒体都积极开展园艺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绿化意识和园艺技能。
大量的志愿者参与园艺工作,共同营造了绿化新加坡的热潮。
另外,新加坡高度重视环境保护。
政府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对乱砍滥伐和污染行为进行惩罚。
同时,积极推动环保科技的研发和应用,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这些举措为城市园林绿化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案例二:东京的城市森林——新宿御苑东京作为一个城市化程度极高的大都市,成功创建了许多绿化典范。
新宿御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之一。
这个绿地占地面积达到58.3公顷,是市中心独具特色的城市森林。
新宿御苑的成功绿化之道值得借鉴。
首先,它注重自然景观的保护和营造。
园内保留了大量的古树名木和自然湖泊,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
同时,修建了众多的小桥流水和湖畔步道,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健身的场所。
其次,新宿御苑在植物选择上精心布置。
四季花开的设计理念,定期更换花卉,使园内四季如春,花香弥漫。
无论春天的樱花、夏天的莲花,还是秋天的红叶、冬天的梅花,都给游客带来了无尽的欣赏乐趣。
另外,新宿御苑还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园内的御物馆陈列着丰富的艺术品和历史文物,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
此外,园内还设置了儿童游乐区、音乐喷泉等,吸引了各个年龄层的游客。
三、案例三:伦敦的皇家公园——英国皇家园林伦敦的皇家公园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绿地之一。
新加坡:规划出的“花园城市”

新加坡:规划出的“花园城市”“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是继纽约、伦敦、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更是享誉全球的“花园城市”。
然而,更令人咋舌的是,7615人/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并没有使这一城邦国家出现“城市病”,相反,科学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的交通以及绿色的城市生态环境是这里的重要标志。
其成功的城市治理经验也为世界各国所借鉴。
“防患于未然”的城市规划从新加坡的城市建设历程来看,忧患意识一直贯穿始终。
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城市发展规划的编制。
早在其规划初期就聘请联合国专家,历时四年高起点、高质量地编制整个新加坡范围概念性的未来30—50年城市空间布局、交通网络、产业发展等规划。
仅有700多平方公里的新加坡城市规划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使土地的利用最优化,使有限的土地尽量满足所有的需求;二是保持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的平衡,提供一个优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为此,新加坡确定了以中心区为主体的星座结构,组团发展的空间布局以及绿色、山水系统和保护名胜古迹等的城市规划。
并按照市中心——次中心——副中心的结构将全新加坡划为55个小区进行建设,组团和小区中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使得就业、交通、休闲、居住等功能充分满足居民需要。
—1—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网点的规划是新加坡城市整体发展规划的重点着墨处。
新加坡商业网点共分5级,除中央商务区外,还有区域中心,距离市中心13公里,共规划4个;再有小型中心距离市中心6公里,共规划5个;此外还有边缘中心,距离市中心2.5公里,共规划6个;以及邻里中心,分布于各住宅区内。
五级商业中心都有明确的功能和要求,对网点的选址、布局、规模具体到卖何类商品均有细则规定,而且新增商业设施不能影响已有商业设施的经营。
使城市商业网络有序发展,也节约了土地资源。
除了商业网点,大型住宅区的设计依照“城市规划——总体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的步骤进行。
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的经验

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的经验新加坡位于北纬1度,国土面积为646平方公里,人口为320万,相当于中国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和中国许多热带城市有着相似的气候条件。
今年三月作者有幸参加由新加坡国家公园局主办的"建设和管理一个花园城市"的技术培训,目睹了新加坡花园城市的建设实践,从新加坡的同仁那里比较系统地了解到其花园城市建设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新加坡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其良好的绿化环境,这已成为其重要的旅游吸引力之一。
但这不是自然的巧合,而是精心规划的结果。
其城市规划中专门有一章"绿色和蓝色规划",相当于我国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该规划为确保在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条件下,新加坡仍拥有绿色和清洁的环境,充分利用水体和绿地提高新加坡人的生活质量。
在规划和建设中特别注意到建设更多的公园和开放空间;将各主要公园用绿公廊道相连;重视保护自然环境;充分利用海岸线并使岛内的水系适合休闲的需求。
八十年代,新加坡的城市建设在规划指导下飞速发展,政府部门在着眼于未来的同时,意识到保护好宝贵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于是划定了需要保护的建筑和相关的区域,成立了国家保护局专门负责这方面工作。
在这个蓬勃发展的城市是植物创造了凉爽遮荫的环境,弱化了钢筋混凝构架和玻璃幕墙僵硬的线条,增加了城市的色彩。
新加坡城市建设的目标就是让人们在走出办公室,家或学校时,感到自己身处于一个花园式的城市之中。
为此新加坡达到了如下指标:在公寓型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建筑用地应低于总用地的40%;在每个房屋开发局建设的镇区中应有一个10公顷的公园;在每个房屋开发局建设的楼房居住区,500米范围内应有一个1.5公顷的公园;在房地产项目中每千人应有0.4公顷的开放空间。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正是看到了欧美等国家在通向工业化发达国家的进程中解决城市问题的经验和教训,在新加坡建设的初期就开始引入"花园城市"的理论,燕坚持不懈地予以实施,很好地处理了城市与自然相结合的问题,从而提高新加坡的知名度,为其发展旅游业,广泛吸引外资,增加对外开放的实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新加坡建设

新加坡建设“花园城市”的经验及启示摘要:“花园城市”的本质是指人类社会的繁荣发展应同自然界物种的繁衍进化协调进行,最终创造一个与自然相和谐的城市。
新加坡形成了自己优美的城市环境和鲜明的城市特色。
中国国内城市在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要学习新加坡的做法和经验,加强城乡园林绿化,加快市域生态建设,将优越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转化为经济社会效益相得益彰的生产要素和发展资本,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关键词:新加坡;“花园城市”;经验及启示新加坡把建设“花园城市”作为基本国策,40多年坚持不懈抓绿化与环境综合整治,终于从一个贫弱脏乱的岛国蜕变成一个美丽的“花园城市”,一个整洁的摩登绿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我国城市化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新加坡建设“花园城市”的理念与实践“花园城市”的思想从萌芽状态起就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社会性,因其历史发展阶段、国家和地区、民族与文化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时代观念、文化内涵、民族特征和地域风貌。
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820年由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RobertOwen)提出的。
后来,英国著名的规划专家艾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Howard)感受了英、美两国工业城市的种种弊端,目睹了工业化浪潮对自然环境的毁坏后,于1898年提出了“花园城市”的理论。
[1](P20)这一理论从20世纪初开始,伴随着伦敦莱斯奇沃思花园城、韦林花园城和澳大利亚堪培拉等一系列花园新村、花园新区、花园城市的规划建设而变成了现实。
“花园城市”从理想走向实践是世界政治与经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的产物,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伟大积淀。
新加坡40多年来卓有成效的实践把“花园城市”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11新加坡建设“花园城市”的基础条件和动因1965年,新加坡共和国刚刚成立时,经济瘫痪,失业严重,社会秩序混乱,25%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下,生计难以为继;连片的棚户区泥泞不堪、垃圾遍地、蚊虫肆虐、瘟疫四处蔓延;岛上遍布大大小小的沼泽地,既不能耕种,也不能居住;新加坡河畔的商业区混乱破败,商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将新加坡污染成一条臭水河。
花园城市--新加坡

建设花园城市的建议
把城市当成一个园林来规划设计 在城市中营造一个自然与人工之间协调柔和的过 渡带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这就是把园林设计的一 些过渡手法和设计技巧运用到城市规划中,比如自 然风景区或公园的大门不单单是一个门,而是扩展 为一个过渡带,让人从大自然的怀抱中缓缓苏醒。
建设花园城市的建议 结合社会历史文脉,营造特色空间 城市的发展和环境的形成过程中,需构建城市 公共活动空间物质和文化的有机统一体,以提高城 市公共活动空间的质量,增加居民的安全感,提高 城市生活的宜人度、舒适感和人情味。城市环境 的立足点应在于生态原则、文化特征、功能要求 三位一体的整合。
花园城市在中国
花园城市理论和实践是对西方工业化文明带来的 对人类生存环境巨大破坏的反思,我们应当充分 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选择了一 条发展的捷径,在汲取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同时, 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花园城市
新加坡 街道绿化
“花园城市”(也称园林城市)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建筑 学家霍华德提出,1898年,霍华德发表了题为《明天的 花园城市》专著。阐述了“花园城市”的理论,提出城市 建设要科学规划,突出园林绿化。
“花园城市”模式图是一个由核心、六条放射线和几个圈层组合的放 射状同心圆结构,每一个圈层由中心向外分别是:绿地、市政设施、 商业服务区、居住区和外围绿化区,然后在一定距离上配置工业区, 整个城市区被绿带网分割成不同的城市单元,每一个单元都有一定人 口容量限制(约30000人左右)。
新加坡绿化方式
新加坡立体绿化
新设花园城市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面积不断扩张,市民与城郊 田野的距离增加, 城市成为人类改造自然最为彻 底的地方,也使城市居民减少了原有的与自然亲密 接触的种种优势和乐趣。
从“花园城市”迈向“花园中的城市” 新加坡打造一体化自然生态空间

54异域撷英造“花园城市”的重要一步。
1973年,由政府各部委和法定机构的高级官员组成的“花园城市行动委员会”成立,这标志着“花园城市”已上升至国家战略。
20世纪90年代,新加坡开始建设全岛公园网络连道系统,实施“绿色和蓝色规划”连接城市绿道和水流河道,城市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总体来说,1960~1990年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采取实用主义原则,以经济目标为导向,在技术上采用人工设计、装饰和塑造城市环境,实现记录在册树木140万株,植被区1万公顷,为新加坡陆地面积的14%。
迈向“花园中的城市”新加坡国家公园局是“花园城市”建设的主要负责机构,它隶属于开发作为全球新兴发达经济体和中心城市之一,新加坡以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宜居吸引着全球人才、企业、商旅和投资,也为国民提供着优良的生活品质和美好的生活工作环境。
“花园城市—新加坡”的称谓于20世纪80年代闻名于世。
随着“花园城市”成为现实,上世纪90年代末新加坡政府提出了“花园中的城市”愿景,并且在“花园城市”基础上,注重生态自然的保护和连接城市环境的绿色空间、使其网络化和系统化,迈向世界级“花园中的城市”,使新加坡成为集花园、商业、宜居、旅悦一体的活力城市。
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20世纪60~90年代,新加坡成功建造“花园城市”。
这起源于60年代独立之初新加坡领导人李光耀的构想。
他提出把新加坡打造成具备“第一世界”城市标准的东南亚绿洲,通过清洁、绿化的环境优势吸引世界投资和商旅,实现新加坡经济从第三世界向第一世界的跨越。
1963年,时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发起了第一次植树运动,标志着新加坡全民参与的绿化运动的兴起,此后,树木和灌木被大量种植在路旁和道路隔离带上,通过路面绿化奠定了新加坡“花园城市”的基础。
1968年,政府在向公众解读“环境公共卫生法案”时首次提出把新加坡转变成清洁而葱绿的“花园城市”的目标。
1970~1980年,城市美化项目引进多样和色彩丰富的植物品种,是打建设国家基础设施的国家发展部而非人们通常认为的环境与水资源部。
探秘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

2021·6从落地在樟宜机场的那一刻起,笔者便被这个南洋洲岛上的花园城市持续惊艳着。
这里没有钢筋、水泥、森林,有的只是贝聿铭、伊东丰雄、丹下健三、罗道夫、萨夫迪等东西方建筑大师的作品,疏疏落落、参差有致地散落在热带植物丛中,整个城市犹如一座郁郁葱葱的热带植物园。
很难想象,新加坡的生态基础曾被破坏得非常严重,在1819年仅残留200公顷原生雨林,只占当时国土面积的0.28%。
如今,新加坡绿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园林面积达到9500公顷以上,占国土面积的近八分之一。
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源于新加坡在生态建设方面持之以恒的努力。
高视界的城市规划“花园城市”的概念由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提出,主旨是使人们能够生活在既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又有美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新型城市中。
1898年,英国建筑学家霍华德出版了《明日的花园城市》一书,具体阐述了“花园城市”理论。
新加坡立足国土面积狭小的现实,在生态、美观的基础上,考虑可持续发展要求,提出“绿化新加坡、建设花园城市”构想。
于1965年确立了建设“花园城市”的目标,聘请联合国专家,用4年时间编制了新加坡未来30年至50年城市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概念性规划。
1991年,政府在原有规划基础上进行了修编,提出将24%的土地保留为绿地,并将现有天然森林的82%保留下来的目标。
此后每隔10年,都会修编一次城市规划,但始终以建设“花园城市”为目标,在保证绿化总量提升的同时,向“亲自然、亲生物”方向转变,对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区域公园、邻里公园、生态廊道、建筑立面等的绿化标准都进行了明确规定,让想要接近自然的公众能停留在公园,同时把保护区留给野生动植物,从而在市民生活与生态保护间取得平衡。
高品质的生态建设新加坡的“花园城市”建设大致经历如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清洁与绿化阶段。
实施清洁新加坡行动;同时快速绿化新加坡,选择速生、冠幅大的高大树种(如原产巴西的雨树),大力种植行道树;加快建设公园,为市民提供绿色开放空间。
立足长远的多层级规划——新加坡建设“花园城市”的秘密

功 能 分 区布 局 合 理 、环 境 优 美 。 然 已形 成 如 下 格 局 :市 中 心 滨 海 湾 一 称 为 “ 绿 与蓝 的 规 划 ” ,这 项 规 划
而 ,这 个位 于 马 来 半 岛 南 端 的 岛 国 带 为 国 际 性 经 济 、金 融 、 商 业 和 旅 对 新 加 坡 建 设 “ 花 园 城 市 ”具 有 重
坡 的 人 口规 模 到2 0 3 0 年达到6 5 0 万 至6 9 0 万 ,并依 此制 定相 应 的 发展 策 略 。早 在 1 9 5 8 年 ,独 立 前 的新 加 坡
就 引 入 了 总体 规 4 2 0 ,每 五 年 评 估 一
次 ,每 一 个 地 块 的 用 途 、容 积 率 等
略 性 安 排 ,具 有 很 强 的 前 瞻 性 。 总 家 园 ,靠 的 不 光 是 有 效 的 城 市 管 理 核 准 通 过 后 具 有 法 律 效 力 , 很难 再 体规划立足未来1 0 年至1 5 年 的发 展 或 运 用 更 多 科 技 ,而 是 要让 新 加 坡 有 变 动 。 这 也 是 新 加 坡 几 次 概 念 规 目标 ,把 概 念 规 4 2 J 转 化 为 明 晰 每 一 的 每 个 角 落 ,成 为 优 越 的 居 住 环 4 2 0 基 本 方 向保 持 一 致 、 能 依 据 发 展 个 地 块 用 途 的 整 体 方 案 。 具 体 实 施 境 ”
其 他 政 府 部 门 ,收 集 公 众 意 见 ,制 房 、 交 通 、经 济 发 展 、 休 闲 、 身份 布局 ,规划 绿意 盎然 的湖 畔 区。 定 “ 可 持续 发 展 ”规划 。 认 同 及 公 共 空 间成 为 六 大 关 键 词 , 除 制 定 立 足 长 远 的 多 层 级 规 新 加 坡 的 规 划 体 系 分 为 概 念 规 如何 优 化 民众 的居 住 环 境 、 方便 民 划 ,新 加坡 还 通 过 严 格 的规 划许 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本介绍 新加坡是个城市国家,位于马来半岛南端,赤道北面137km,由新加坡岛和许多 小岛组成。总面积626km,其中有30km是近年来填海开垦的。新加坡地势较低,平均 海拔为15m,岛的中部是山,由花岗岩和火成岩组成,最高峰在BukitTimash山顶,海拔 162m;西部较低是由沉积岩组成;东面是由沙、石砾和冲击土组成的相对平坦的地区。 除了填海开垦地外,新加坡大部分土地属酸性、沙粘壤土。 新加坡属典型的热带气候,年降雨量2 375mm,旱季不明显。月平均温度26℃ ,季 节变化非常小。由于缺少季节变化树木终年常青。 新加坡人口大约280万,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4 313人,在密集区,每平方公里达9 000人。人口增长率为2%。新加坡是重要的地区商贸中心,在亚洲其生活水平最高,人 均GDP达25 000多新加坡元。 新加坡经过30多年的园林绿化和花园城市建设,已经实现了“热带最佳园林城市” 的目标。新加坡通过花园城市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从而吸引高科技产业和金融 业在新加坡落户的成功经验,已经成为各国城市学习的典范。
二、新加坡花园城市的主要经验
• • • (一)重视城市森林的保护 早在1819年英国人刚到新加坡时,除了海岸的红树林外,新加坡全岛都覆盖着典型的热带雨 林(龙脑香林)。由于不断扩大Uncaria gambir的种植面积,以扩大出口量,导致原始森林的面积迅 速的减少。到1848年,全岛只幸存64%的原始森林。Uncaria gambir的种植对土壤肥力消耗很大, 种植Uncaria gambir后,土地常被抛弃,到1859年岛上1/3的土地被抛荒。采伐木材和薪材也严重 威胁仅存的森林。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气候恶化,1848年新加坡政府就禁止在山坡毁林,这对Bukit Timash坡 地保护非常有效。1882年成立植物园,组织科技人员对岛上植物进行研究。植物园的科技人员 对岛上植被进行研究后提出设立保护区的建议,得到政府的批准。这样使岛上10%的面积得到 保护。1890年,政府又把水库周围的次生林也划为保护区。因此,BukitTimash山和海边的红树林 在植物园和保护区的管理下得到保护。 1952年新加坡政府把Bukit Timash山、整个中部流域和部分红树林及其它特殊生境划为自然 保护区,在保护区,新加坡大部分的红树林得到保护。目前,新加坡在岛的中部地区有自然保护区 2 795hm2。新加坡绿化工程计划划出5%的国土面积作为自然保护区,面积为3 1 3 0 hm2。保护 区的选择主要考虑自然景观和生态稳定,可持续的支持大量各种野生生物生存的自然环境,同时 也注意保护区休闲、教育、科学研究的功能与作用及保护区与周围地区发展的协调。保护区 包括原始森林、次生林、红树林及湿地。保护区属国家所有,新加坡还重视动植物的廊道建设, 建设公园联结网把主要的公园、保护区及其它各种生态类型的生境联结起来,通过动植物的廊 道建设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 • • • • • • •
•
• 三、小结 • • 新加坡作为一个城市国家,在花园城市建设 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最主要的经验是建 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制订科学的管理法规并严 格实施、重视科学技术在花园城市建设中的作 用、长期坚持植物园与保护区的建设。这对于 我国各地花园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来源:中国知网:《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 (刘国华)
• • • • •
1、公园与休闲部
公园与休闲部是国家发展部的下属机构。在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管理4 716hm2的公园、绿地,包括803 000株 乔木和630万株灌木。每1000人拥有绿地0.6hm2,建设目标是每1000人拥有绿地0.8hm2。
公园与休闲部还进行公园建设,从1992年开始进行绿色廊道建设,其目的是通过廊道建设把主要公园、自然保护区等联结起来。在这过程 中注意保护本地植物种类。公园与休闲部还重视行道树种植及公共汽车站点的绿化。限制私人汽车的发展,鼓励发展公共交通。4 7 1 6 hm2 的风景用地分为20个单位管理,管理人员至少必须是获理学学士的优等生。许多技术人员还送到国外进一步学习园林学。树木的维护主要是 移植与修剪工作。年维护费用是2000万新加坡元。公园与休闲部对所有的树木及园林施工情况都进行了记录并输入计算机园林信息系统中, 植物的每次维护也都进行记录,计算机园林信息系统为制订维护计划和经费预算提供依据。 2、房地产与发展部 房地产与发展部成立于1960年代,开始在房地产发展中,主要强调绿化环境,因此主要种植一些冠幅大、叶密、生长速度快的树种。到1980 年代,开始强调美化效果,种植一些鲜艳、花香的植物。在新的房地产发展区,种植一些能反映热带特色的植物,以建设最佳热带城市为主题。 房地产与发展部把植树作为景观建设的重要方面。树木能够改善小气候,居民也把居住区的绿化作为生活环境的重要内容。 在住宅区大约1.5hm2大小的公园都是由房地产与发展部设计的,建设成本为120~140元/m2。根据过去10a的记录,房地产与发展部每年植 树23 000株。新区建设每套住宅用于景观建设及植树的预算为150元。所有的种植工作由房地产与发展部承包,经过6个月的维护期后,再移交 给市政部门管护。树木管护预算由市政部门制定,面积超过10hm2的公园管护预算则由房地产与发展部制订。 目前,新加坡绿化用苗木来自本国的苗圃,现有苗圃面积7.5hm2。由于苗木成本比马来西亚高20%,苗圃所在地又是黄金地段,新加坡的苗圃 将会关闭,未来的苗木主要来自马来西亚。
• • • • • • • •
• • •
(三)强调树种的选择
城市环境状况影响树种的选择,主要问题是空气污染。在新加坡的工业区由于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和臭氧,使敏感植物常受到威胁。另一个 主要问题是土壤,大多数绿化植树地是退化的土壤,其表层土壤往往被剥离,工程建设使土壤密实,通气、排水能力差。填海开垦的土地占新加 坡土地总面积的6%,在填海开垦的土地上植树困难最大,主要因为填海的土地下层是海沙,上层是来自建筑工程的粘土,保水保肥能力差。因此 选择本地适应能力强的树种尤为重要。
由于现代建筑都很高,选择高的绿化树种,改善居住环境也是新加坡树种选择的重要目标。然而,树木的高生长与木材强度常常是个矛盾,生 长高而且速度快的树种往往木材脆弱;而材质坚硬的树木往往生长很慢。目前新加坡最主要的绿化树种是棕榈科植物Archontophoenix alexandrae和Roystonea regia。 不断的引进国外树种加上先进的繁育技术,使得新加坡的绿化树种不断的更新。通过与国外的植物园进行物种交换及从商业苗圃采购,经 过新加坡植物园的试种后,进行推广。目前推广的主要植物种有Terminalia ivorensis,Dalbergia latifolia,Hamelia patiens等。 (四)新加坡的植物园建设 新加坡植物园从1859年建立起,就被认为是热带地区最重要的植物园,它对新加坡的城市绿化和马来西亚的农业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是由于植物园的作用,促进橡胶和棕榈油的发展,带动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经济。新加坡独立后,把植物园作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技术研 究基地,为新加坡提供植物和园林技术服务。早在1970年代,植物园就建立了苗圃,为公共和私人绿化工程提供苗木。1972年开办了业余园林 学校,学制2年,培养中等技术管理人员。 植物园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研究、教育和园林服务。由于其取得巨大的成就,新加坡植物园成为国际热带植物中心。其选育的兰花成为新加坡 重要的出口产品。目前主要进行园林植物的组织培养,研究城市乔木和灌木的健康与营养,引进新的适应新加坡生长的优良树种)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 • • 在各种建设中新加坡有14个有关公园和树木保护的法律法规。在公 路建设、发展住宅区、建设工商业区(包括商业中心、宾馆)等必须进行 景观建设和植树绿化。对建设区现有的树木原则上都要求保护,对此有5 个法规必须执行。 • • 为了实施花园城市建设,早在1970年代初新加坡就成立了花园城市实 施委员会,在城市绿化过程中与政府一起监督和组织实施。花园城市实 施委员会组成人员来自城市发展部、公共事务部、房地产和发展部以及 国家公园等部门,主席由国家发展部部长担任,委员会每两个月就花园城 市建设问题举行一次会议。委员会最开始的工作是实施重要道路的绿化 与景观建设,例如从机场到市中心的道路建设。 • • 为保证各项建设与景观建设协调,不管政府还是私人工程都必须报经 公园与休闲部批准,并按批准实施。伐木和景观建设也必须经公园与休 闲部批准。在花园城市建设的早期,开发商还必须向公园与休闲部上缴 一定的保证金以确保绿化工程的完成。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主要的实施 部门有公园与休闲部及房地产与发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