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标准化过程

合集下载

第三章实验动物饲养与应用条件的标准化

第三章实验动物饲养与应用条件的标准化

5.噪声:噪声对实验动物的影响非常复杂。造 成心理和生理的不利影响,严重噪声还可以 导致动物的死亡。 室内噪声控制在60分贝以下。 6.空气洁净度:指室内空气中的尘埃颗粒、微 生物、有害气体三个方面的污染程度。 污染源很多,包括实验动物自身排除的废物。 我国对空气洁净度分级见书上P43页。
第二节实验动物设施
第四节 实验动物的饲料、饮水、垫料


一、饲料 1.饲料:实验动物的饲料应该富含蛋白质、 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同时保证每 天足够的饮用水。 2.饲料的种类:按物理性状分:粉状、颗粒 状、膨化饲料。按来源分动物性饲料与植物 性饲料。按营养特性分:粗饲料、青绿饲料、 能量饲料、蛋白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 饲料、添加剂。

பைடு நூலகம்
3.饲料的质量要求: 1)原料来源清楚;没有污染,符合国家 卫生许可标准。 2)储存要保持通风干燥,防止霉变。 3)饲料加工及生产过程中注意消毒灭菌。 4)成品包装要严密,防止污染。 5)饲料配方科学合理,符合饮食习惯。
二、饲料配合技术

(一)名词定义 1.饲料:能被动物利用,且在合理饲养的情况下
一、实验动物设施的分类


(一)按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类 (二)按设施功能分类 (三)按设施的平面布局分类 (二)按设施功能分类 (四)按屏障设施内气流组织形式分类
(一)按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类



1.普通环境 实验动物的生存环境直接与外界大气相通。 饲料、饮水要符合卫生要求,垫料要消毒,有防野鼠、防虫 设施。是饲养普通级实验动物的场所,亦称普通级动物设施。 2.屏障环境 实验动物生存在与外界隔离的环境内。 进入实验动物生存环境的空气须经净化处理,其洁净度相当 于10 ,000 级。进入屏障内的人、动物及物品如饲料、水、 垫料和实验用品等均需有严格的微生物控制,通常称SPF 级 动物设施。 3.隔离环境 实验动物生存在与外界完全隔离的环境 内。进入实验动物生存环境的空气须经净化处理,其洁净度 相当于100 级。人不能直接接触动物。进入隔离系统内的动 物和物品都要经过严格的净化和/或灭菌处理。是饲养无菌 级,SPF 级实验动物或进行同级动物实验的场所,通常也称 无菌设施。

第三章 标准化原理和方法汇总

第三章 标准化原理和方法汇总

一、简化
1 定义:在一定范围内缩减对象(事物)的类型数目,使之在既定时间内 足以满足一般需要的标准化形式。
2 简化的必要性 —— 有意识地自我控制; —— 消除了低功能和不必要的类型; —— 自我调节、自我控制。
3 简化一般原则 —— 简化后总体性能最佳; —— 贯彻全局利益原则; —— 既定时间内足以满足一般需要; —— 符号数值分级制度。
第三章 标准化原理和方法
第二节 标准化原理研究
一、标准化方法原理
1.简化原理(predigesting principles)
具有同种功能的标准化对象,当多 样性的发展规模超出了必要的范围时, 即消除其中多余的、可替换的、低功能 的环节,保证其构成的精炼、合理,并 使整体功能最佳。
(1)简化是社会生产的客观需要 通过简化这种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标
2.统一原理(unifying principles) 统一原理是指在一定范围、一定时期和一定
条件下,对标准化对象的形式、功能或其他技术 特性所确定的一致性,应与被取代的事物功能等 效。
统一性的一般原理是: (1)等效是统一的前提条件,只有统一后的标准 与被统一的对象具有功能上的等效性,才能替代。 (2)统一要先进、科学、合理,也就是说要有度。 (3)统一要适时进行,过早统一,有可能将尚不 完善、不稳定、不成熟的类型以标准的形式固定下 来,这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更优秀的类型出现; 过迟统一,当低效能类型大量出现并形成定局时, 要统一就比较困难,而且要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
5 系列化型谱
—— 同一规格产品不同型式的组合(产品的家谱); —— 型谱中横的是产品的参数系列; —— 型谱中竖的是产品的结构型式。
6 系列化设计
根据系列型谱,在基型产品基础上运用结构典型化、 零部件标准化、元器件通用化的方法进行产品设计的一种方 法。

标准化概论第三章标准化工作组织与管理

标准化概论第三章标准化工作组织与管理

第三章 标准化工作组织与管理
5. 鼓励采用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6. 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能源,推广科学
技术成果,有利于产品的通用互换,技术先 进、经济合理。 7. 有利于对外经济合作和对外贸易。 8. 本企业内的企业标准之间应协调一致。
第三章 标准化工作组织与管理
一、概述
第二节 技术标准的制定
1.基本概念
技术标准是指经公认机构批准、非强制执行的、 供通用或重复使用的产品或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的规 则、指南或特性的文件。有关专门术语、符号、包装 、标志或标签要求也是标准的组成部分。
第三章 标准化工作组织与管理
2.重要性: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世界范围内的技术标准
竞争越来越激烈,谁制定的标准为世界所认同,谁 就会从中获得巨大的市场和经济利益。 如:微软OOXML (Office Open XML file formats)文档标准。
第三章 标准化工作组织与管理
四、制定企业标准的规定 (一)企业标准的范围
1. 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 方标准而制定的企业产品标准。
2.为提高产品质量和促进技术进步,制定的严于国 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企业产品标准。
3. 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选择或补充的标准。 4. 设计、采购、工艺、工装、半成品等方面的技术
(二)技术标准的要素
1.资料性概述要素 资料性概述要素部分内容是让读者概括地了解标 准本身批准、发布、实施时间等信息。标准章条 内容标题,标准制定原因过程及其与相关标准的 关系等。
本部分要素包括封面、目次、前言、引言等。
第三章 标准化工作组织与管理
封面要求: 每项标准均应有封面。 以国家标准为例,封面的内容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字样 和标准的标志,中文名称、英文 名称、ICS号(国际标准分类号)、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标准编号 、代替标准编号、发布日期、实 施日期、标准的发布部门等。

第三章实验动物标准化

第三章实验动物标准化

封闭群动物的遗传学特性
• 1、基因库大,杂合率高
封闭群是一种长期与外界隔离,雌雄个体间能够随即交 配的动物群,其遗传组成比较接近自然状态下的动物群体 结构,具有类似于人类群体遗传异质性的遗传组成。其基 因的杂合率较高,个体间的基因型不一致,因此,群体基 因库较近交系大。
封闭群动物的遗传学特性
• 2、群体基因频率基本保持稳定 封闭群动物不从其外部引入新基因,
4、长期的遗传稳定性
近交系动物的基因高度纯合,坚持近亲交配则增加其在特定部位纯合 子,减少了遗传变异,使动物的基因型可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导致近交系动 物长期遗传稳定性。近交系动物的遗传变异仅发生在少量残留杂合基因,或 基因的突变,而这种机率非常低。
近交系动物的特性
5、个体性 每个品系在遗传上都是独特的,有些品系可能发生
• 间交:自交或称互交(Intercrosses):亲代为两个杂合子交配。
近交系 Inbred strain
• 概念:近交系动物也叫纯系动物,是相同基因类型动物中 最主要的一种。它是经连续20代以上的全同胞兄妹或亲子 交配培育而成,且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20代 或以后的一对共同祖先的遗传群体。
近交系动物的特性
7、 背景资料和数据完整性
近交系动物在培育和保种过程中都有详细记录,一些常用品系 具有相当数量的背景资料;有大量文献记载了各种品系的生物学特性。 这些有关品系的特征、寿命和自发性疾病等资料,对今后的研究工作 的设计和动物实验结果的解释提供便利条件。
8、可分辨性
每个近交系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化标志基因。研究者在掌握了遗 传质量监测方法后,通过建立品系的遗传概貌,和定期的遗传检测, 可以分辨混杂在一起的两个,或两以上外貌近似的品系动物。

工厂标化操作管理制度

工厂标化操作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工厂生产活动的有序进行,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障员工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工厂所有生产、管理、技术人员及员工。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建立工厂标化操作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厂标化操作管理的监督、指导和考核工作。

第五条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标化操作管理的具体实施。

第六条各部门、车间设立标化操作管理小组,负责本部门、车间标化操作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三章标准化操作流程第七条生产流程标准化:1. 设备操作标准化:所有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改变操作流程。

2. 物料管理标准化:物料的收、发、存必须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确保物料质量。

3. 生产工艺标准化:严格按照生产工艺流程进行生产,不得随意更改。

第八条安全操作标准化:1. 人员安全:所有员工必须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2. 设备安全: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3. 环境安全:保持生产环境整洁,防止污染。

第九条质量控制标准化:1. 原材料质量:严格把控原材料进货质量,确保生产所需原材料符合标准。

2. 在制品质量:加强对在制品的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成品质量:严格进行成品检验,确保产品质量合格。

第四章标准化操作培训第十条定期对员工进行标准化操作培训,提高员工对标准化操作的认识和技能。

第十一条培训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知识、设备操作规程、生产工艺流程、质量控制标准等。

第十二条培训结束后,组织考试,对考试成绩合格者颁发培训合格证书。

第五章检查与考核第十三条定期对各部门、车间的标化操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四条对标化操作优秀的部门、车间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五条对标化操作不达标的部门、车间和个人进行批评教育,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六章附则第十六条本制度由工厂标化操作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023年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管理办法

2023年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管理办法

2023年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促进水利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提升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水利部及其所属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主管部门,在水利工程建设、运行和维护管理中进行标准化评审的相关活动。

第三条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是指基于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对水利工程建设、运行和维护管理等相关方面进行评估、审核,并给予相应的评定和奖励的活动。

第四条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应当遵循公正、公开、透明、互认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确保评审工作公正公平、真实可靠。

第五条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应当与相关法律法规保持一致,严禁违法违规行为。

第二章标准化评审主体与责任第六条水利部及其所属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主管部门是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的主体责任单位,负责组织和实施标准化评审工作。

第七条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应当建立统一的组织机构,明确分工负责,确保评审工作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第八条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由水利主管部门根据评审工作需要进行认定。

第九条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机构应当依法履行评审工作,对参评单位进行培训和指导,推动其提高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

第十条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评审结果的发布和公示制度,确保评审结果的公开透明。

第三章标准化评审过程第十一条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应当遵循科学、严谨、客观、全面的原则,评审过程包括评审准备、材料审核、现场评审、评审结论等环节。

第十二条参评单位应当按照评审工作的要求,准备相关材料,并按时提交给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机构。

第十三条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机构应当对参评单位的材料进行审核,确保其真实、准确、完整。

第十四条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机构应当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评审,对参评单位的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实施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和评估。

选煤车间标准化管理制度

选煤车间标准化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选煤车间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选煤车间所有岗位及工作人员。

第三条选煤车间标准化管理制度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原则,以“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为目标,确保生产过程安全、高效、优质。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选煤车间成立标准化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监督和检查标准化管理制度。

第五条标准化管理领导小组职责:1. 制定选煤车间标准化管理制度;2. 组织实施标准化培训;3. 监督检查标准化执行情况;4. 对标准化工作进行考核与奖惩。

第六条各岗位工作人员职责:1. 认真学习并遵守本制度;2. 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操作;3. 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4. 积极参与标准化建设。

第三章标准化作业流程第七条选煤车间标准化作业流程包括:1. 准备工作:检查设备状态,准备所需材料,确保作业环境安全;2. 作业过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确保生产过程安全、高效;3. 作业结束:清理现场,检查设备状态,做好交接班工作。

第八条作业流程标准化要求:1. 设备操作标准化: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2. 安全操作标准化: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杜绝违章作业;3. 作业质量标准化: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第四章安全生产管理第九条选煤车间安全生产管理包括:1. 设备安全:定期检查设备,及时排除安全隐患;2. 人员安全: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3. 环境安全:保持作业环境整洁,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条安全生产管理要求:1. 设备安全检查:每周进行一次设备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2. 人员安全教育: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3. 环境安全整治:定期进行环境安全整治,消除安全隐患。

第五章考核与奖惩第十一条对选煤车间标准化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1. 标准化制度执行情况;2. 作业流程标准化执行情况;3. 安全生产管理情况。

酒店服务标准化流程

酒店服务标准化流程

酒店服务标准化流程第一章酒店服务标准化概述 (4)1.1 酒店服务标准化的意义 (4)1.2 酒店服务标准化的目标 (5)第二章前厅服务标准化流程 (5)2.1 客人入住登记流程 (6)2.1.1 接待客人 (6)2.1.2 核实身份信息 (6)2.1.3 分配房间 (6)2.1.4 办理入住手续 (6)2.1.5 提供房间钥匙 (6)2.2 客人退房结账流程 (6)2.2.1 接待客人 (6)2.2.2 核对住宿费用 (6)2.2.3 结算费用 (6)2.2.4 开具发票 (6)2.2.5 道别客人 (7)2.3 前厅接待服务流程 (7)2.3.1 接待客人 (7)2.3.2 提供咨询与指引 (7)2.3.3 处理预订与入住 (7)2.3.4 处理客人需求 (7)2.4 前厅问询与投诉处理流程 (7)2.4.1 接受问询 (7)2.4.2 处理投诉 (7)2.4.3 反馈处理结果 (7)第三章客房服务标准化流程 (8)3.1 客房清洁与整理流程 (8)3.1.1 准备工作 (8)3.1.2 清洁顺序 (8)3.1.3 整理房间 (8)3.2 客房用品补充与更换流程 (8)3.2.1 用品准备 (8)3.2.2 用品补充 (8)3.2.3 用品更换 (8)3.3 客房维修与保养流程 (9)3.3.1 维修申报 (9)3.3.2 维修安排 (9)3.3.3 维修验收 (9)3.3.4 保养计划 (9)3.4 客房投诉处理流程 (9)3.4.1 投诉接收 (9)3.4.3 投诉处理 (9)3.4.4 投诉反馈 (9)第四章餐饮服务标准化流程 (9)4.1 餐厅预订与接待流程 (9)4.1.1 预订流程 (9)4.1.2 接待流程 (10)4.2 餐厅点餐与送餐流程 (10)4.2.1 点餐流程 (10)4.2.2 送餐流程 (10)4.3 餐厅卫生与安全管理流程 (10)4.3.1 卫生管理流程 (10)4.3.2 安全管理流程 (10)4.4 餐厅投诉处理流程 (11)4.4.1 接受投诉 (11)4.4.2 调查处理 (11)4.4.3 反馈处理结果 (11)第五章会议服务标准化流程 (11)5.1 会议场地预订与布置流程 (11)5.1.1 接受预订 (11)5.1.2 场地安排 (11)5.1.3 场地布置 (11)5.1.4 场地验收 (11)5.2 会议设备准备与调试流程 (11)5.2.1 设备准备 (12)5.2.2 设备调试 (12)5.2.3 设备使用指导 (12)5.3 会议服务人员安排与协调流程 (12)5.3.1 人员安排 (12)5.3.2 人员培训 (12)5.3.3 人员协调 (12)5.4 会议结束后会议场地恢复流程 (12)5.4.1 场地清理 (12)5.4.2 设备归位 (12)5.4.3 场地检查 (12)第六章商务服务标准化流程 (12)6.1 商务中心服务流程 (12)6.1.1 接待流程 (12)6.1.2 结账流程 (13)6.2 机票、火车票预订服务流程 (13)6.2.1 预订流程 (13)6.2.2 支付与出票流程 (13)6.2.3 退改签服务流程 (13)6.3 快递与邮件服务流程 (13)6.3.2 收发邮件流程 (13)6.4 商务活动策划与执行流程 (14)6.4.1 策划阶段 (14)6.4.2 准备阶段 (14)6.4.3 执行阶段 (14)第七章康体娱乐服务标准化流程 (14)7.1 健身房服务流程 (14)7.1.1 服务前准备 (14)7.1.2 接待服务 (14)7.1.3 服务过程中 (14)7.1.4 服务结束 (15)7.2 水疗与按摩服务流程 (15)7.2.1 服务前准备 (15)7.2.2 接待服务 (15)7.2.3 服务过程中 (15)7.2.4 服务结束 (15)7.3 娱乐设施服务流程 (16)7.3.1 服务前准备 (16)7.3.2 接待服务 (16)7.3.3 服务过程中 (16)7.3.4 服务结束 (16)7.4 康体活动策划与执行流程 (16)7.4.1 活动策划 (16)7.4.2 活动准备 (16)7.4.3 活动执行 (17)7.4.4 活动结束 (17)第八章安全管理标准化流程 (17)8.1 酒店安全管理组织架构 (17)8.1.1 酒店安全管理组织架构的构成 (17)8.1.2 安全管理职责分配 (17)8.2 安全设施设备检查与维护流程 (17)8.2.1 安全设施设备检查 (17)8.2.2 安全设施设备维护 (18)8.3 紧急处理流程 (18)8.3.1 报告 (18)8.3.2 处理 (18)8.4 酒店员工安全培训与考核流程 (18)8.4.1 安全培训 (18)8.4.2 安全考核 (18)第九章客户关系管理标准化流程 (18)9.1 客户信息收集与整理流程 (18)9.1.1 目的 (18)9.1.2 适用范围 (19)9.2 客户满意度调查与改进流程 (19)9.2.1 目的 (19)9.2.2 适用范围 (19)9.2.3 流程步骤 (19)9.3 客户投诉处理与回访流程 (20)9.3.1 目的 (20)9.3.2 适用范围 (20)9.3.3 流程步骤 (20)9.4 客户关系维护与拓展流程 (20)9.4.1 目的 (20)9.4.2 适用范围 (20)9.4.3 流程步骤 (21)第十章员工管理标准化流程 (21)10.1 员工招聘与选拔流程 (21)10.1.1 招聘需求分析 (21)10.1.2 招聘渠道选择 (21)10.1.3 招聘流程设计 (21)10.1.4 录用与入职手续 (21)10.2 员工培训与发展流程 (21)10.2.1 培训需求分析 (21)10.2.2 培训实施 (22)10.2.3 培训评估与反馈 (22)10.2.4 员工晋升与发展 (22)10.3 员工考核与激励流程 (22)10.3.1 考核指标设定 (22)10.3.2 考核实施与评估 (22)10.3.3 激励措施 (22)10.3.4 绩效改进与跟踪 (22)10.4 员工离职与离职手续办理流程 (22)10.4.1 离职申请与审批 (22)10.4.2 离职手续办理 (22)10.4.3 离职证明与档案管理 (23)第一章酒店服务标准化概述1.1 酒店服务标准化的意义酒店服务标准化,是指在酒店服务过程中,依据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对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和管理的活动。

第三章标准概述

第三章标准概述

第三章标准概述第三章标准概述第一节标准化基础知识一、标准与标准化的概念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69年决定把每年的10月14日定为世界标准化日。

1.标准我国国家标准GB/T2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中给出“标准”的定义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1)制定标准的出发点“获得最佳秩序”、“促进最佳共同效益”。

(2)标准产生的基础1.将科学研究的成就、技术进步的新成果同实践中积累的先进经验相互结合,纳入标准,奠定标准科学性的基础。

2.标准中所反映的不应是局部的片面的经验,也不能仅仅反映局部的利益。

(3)标准化对象的特征制定标准的对象,即“重复性事物”。

这里所说的“重复”,指的是同一事物反复多次出现的性质。

(4)由公认的权威机构批准(5)标准的属性ISO/IEC将其定义为“规范性文件”;WTO将其定义为“非强制性的”、“提供规则、指南和特性的文件”。

企业标准则不同,它不仅是企业的私有资源而且在企业内部是具有强制力的。

2.标准化国家标准GB/T2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对“标准化”给出了如下定义:“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1)标准化不是一个孤立的事物,而是一个活动过程主要是制定标准、实施标准进而修订标准的过程。

是一个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过程。

(2)标准化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标准化可以有一个或更多特定的目的,以使产品、过程或服务具有适用性。

(3)标准化活动是建立规范的活动标准化活动所建立的规范具有共同使用和重复利用的特征。

二、标准和标准化的基本特征1.经济性2.科学性3.民主性4.法规性三、标准化的目的1.适用性2.兼容性3.互换性4.品种控制5.安全6.环境保护7.产品保护四、标准化的主要作用1.标准化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2.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高经济效益3.标准化是科研、生产、使用三者之间的桥梁4.标准化为组织现代化生产创造了前提条件5.促进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持生态平衡6.合理发展产品品种7.保证产品质量8.在社会生产组成部分之间进行协调9.在消除贸易障碍,促进国际技术交流和贸易发展,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方面具有重大作用。

公司标准化管理规定

公司标准化管理规定

公司标准化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标准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的标准化管理工作,规定了标准化的目标、内容、程序等。

第三条公司依据本规定进行标准化管理,坚持科学、规范、高效的原则。

第二章标准化管理内容第四条标准化管理内容包括:(一)工作流程标准化:对公司的各项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化设计和管理;(二)岗位操作标准化:对员工的岗位操作进行规范化培训和考核;(三)管理制度标准化:对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化制定和执行;(四)其他需要标准化的内容。

第三章标准化管理程序第五条标准化管理程序分为:标准制定、标准实施、标准监督、标准改进等。

第六条标准制定:(一)根据公司业务发展和管理需要,提出标准化项目申请;(二)进行标准化需求分析,确定标准化目标和内容;(三)制定标准化方案,包括标准化范围、方法、时间表等;(四)提交标准化方案给公司领导审批;(五)标准化方案批准后,组织相关人员实施。

第七条标准实施:(一)对员工进行标准化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和掌握标准;(二)建立标准化监督机制,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三)对标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和改进。

第八条标准监督:(一)定期对标准化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二)对标准化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三)对标准化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九条标准改进:(一)根据标准实施情况和对标先进企业的经验,提出标准改进方案;(二)对改进方案进行评估和审批;(三)组织实施改进方案,持续优化标准化管理。

第四章标准化管理与支持第十条人力资源部门负责标准化管理的人力资源保障,提供培训、考核等服务。

第十一条财务部门负责标准化管理的经费保障,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第十二条公司其他各部门应积极配合标准化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第五章附则第十三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生效,解释权归公司所有。

标准化概论第三章标准化基本原理

标准化概论第三章标准化基本原理

教学课题:第三章标准化基本原理教学目标:1.了解国内外标准化原理研究概况;2.掌握标准化的方法原理和管理原理。

教学重点:标准化的方法原理、标准化的管理原理教学难点:标准系统的管理原理第三章标准化基本原理第一节国内外标准化原理研究概况一、国外标准化原理研究状况1.英国标准化专家桑德斯的标准化理论他认为,标准化活动过程就是制定—实施—修订—再实施标准的过程。

他在自己所著《标准化的目的与原理》一书中,列出了七项标准化原理。

2.日本政法大学教授松浦四郎的标准化理论他认为,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知识和事物增加的趋势,同宇宙中熵的增加的自然趋势极为相似。

人类为了效率更高的生活,免除不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增长,不得不有意识地减少不必要的多样化。

有意识的努力简化就是标准化的开端。

他在《工业标准化原理》一书中,全面阐述了他的理论观点,提出了19项原理。

二、我国对标准化理论的探讨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陈文祥、王征、常捷和李春田。

1.陈文祥的《标准化原理与方法》他在该教材中,从重复利用效应、经验积累规律与熵增加原理相结合的角度论述了简化原理是标准化的基本原理,同时标准化管理中应实施优化原则(包括功能结构优化和参数系列优化)、动态原则、超前原则、系统原则、反馈原则以及宏观控制和微观自由相结合原则。

2.王征的五项原理(1)统一原理(2)简化原理(3)互换性原理(4)协调原理(5)阶梯原理3.常捷的“八字”原理(1)统一(2)简化(3)协调(4)选优他认为,统一是目标,协调是基础,简化和选优是统一、协调的原则和依据。

4.李春田的标准系统管理原理他在《标准化概论》中,提出了简化、统一、协调和最优化四项标准化的方法原理。

在后来《标准化概论》的修订中提出了四项标准系统的管理原理:系统效应原理、结构优化原理、有序发展原理和反馈控制原理。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郎志正在其主编的《标准化工程学》中提出标准化的五项指导原则:效益原则、系统原则、动态原则、优化原则和协商原则。

产品实现过程中的标准化

产品实现过程中的标准化

第三章产品实现过程中的标准化第一节产品设计和发各阶段的标准化企业的技术、产品和服务是否能够持续满足市场和顾客的期望和需要,是企业在市场立足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因此,不断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并能快速发出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产品,是企业的头等大事之一。

为了保证产品设计和开发的高效和质量,必须注重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标准化工作。

通过对产品设计开发的标准化管理,可以:⑴保证产品的设计起点(水平)⑵保证产品的设计质量(可靠性)⑶保证产品的设计速度(设计周期)产品设计和开发的标准化是通过在设计开发阶段制定和贯彻相关标准,运用标准化的方法使产品的设计开发工作有序变化。

一方面能够使设计开发的质量得到控制,保证了设计开发的产品符合市场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可以大大减少产品设计开发的失误,从而加快产品设计开发的速度。

特别是,通过产品的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提高产品零部件通用化、标准化的程度,使产品的设计开发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所以,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应该十分注重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的标准化。

一、产品设计开发的基本程序㈠概述1.产品product是过程的结果。

产品分为四类:硬件、软件、服务、流程性材料。

许多产品是有不同类别的产品构成,判别产品是硬件、软件、还是服务,主要取决于主导成分。

这里的产品主要是针对生产企业向顾客(用户)或市场以产品形式提供的制成品(主要指实体)。

2.设计和开发design and development是将要求转换为产品、过程、或体系的规定的特性或规范的一组过程。

对“设计和开发”的定义,理解要点:⑴设计和开发包括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过程的设计和开发、体系的设计和开发,这里的设计和开发是针对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⑵要求是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不言而喻的)或必须履行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和期望”。

其内容:a)明示的——可以理解为规定的要求。

如:在文件中阐明的要求或顾客明确提出的要求;b)隐含的是指企业、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要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

第三章信号标准化

第三章信号标准化

• 许多年以来,过程控制仪表使用的现场通 信标准是毫安模拟电流信号。在大多数应 用中,正比于所代表的过程参数,毫安信 号在4~20mA之间变动。事实上,所有已 安装的工厂仪表系统都使用这一国际标准 传输过程变量和操作变量信息。
• HART现场通信协议扩展了4~20mA 标准, 在智能测量和控制仪表的基础上提高了通 信能力。作为过程控制演变的重要一步, HART协议促进了过程仪表功能的大幅度革 命。 • 该技术增强的通信特性反应在其协议名称 上,“Highway Addressable Remote Transducer”翻译为可寻址远程变送器高 速公路,简称为HART。
• ⒉ HART 协议 • 移频键控FSK(Frequency Shift Keying), 或者称为两态调频。它的基本原理是把数 字信号“1”和“0”调制成不同频率(易于鉴 别)的模拟信号,其原理如图3-3所示。
• 两个不同频率的模拟信号,分别由电子开 关控制,在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相加,而 电子开关由要传输的数字信号(即数据 DATA)控制。当信号为“0”时,控制电子 开关1导通,送出一串频率较低(1200Hz) 的模拟信号;当信号为“1”时,控制电子 开关2导通,送出一串频率较高(2200Hz) 的模拟信号,于是在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 就得到了调制后的信号。
• 四、 直流电流信号 • 应用电流作为统一信号时,如一个发送仪 表的输出电流要同时输送给几个接收仪表, 那末所有这些仪表必须串联连接,如图3-1 所示。
• 图中:r0为变送器的输出电阻,R cm和 • ri分别为连接导线的电阻和接收仪表的输入 电阻,由它们组成为变送器的负载电阻。 在实际使用中,导线长度和接收仪表的个 数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因此负载 电阻也不是定值。由于发送仪表的输出阻 抗不可能无限大,负载电阻在一定范围内 变化时,输出电流的变化应小于允许值, 这就是所谓的“恒流性能”。

矩阵分析引论--第三章 矩阵的标准化-舒尔定理及矩阵的QR分解、矩阵的奇异值分解

矩阵分析引论--第三章  矩阵的标准化-舒尔定理及矩阵的QR分解、矩阵的奇异值分解

第三章第八九节 舒尔定理及矩阵的QR分解与矩阵的奇异值分解
第八节 舒尔定理及矩阵的QR分解
引理 (可逆矩阵的UR分解)
若A C nn为可逆矩阵,则存在酉矩阵U C nn
和主对角线上元素皆为正的上三角矩阵
r11
R
r12 r22
使得
A UR.
r1n r2n , rii 0;i 1,2,, n, rnn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第三章第八九节 舒尔定理及矩阵的QR分解与矩阵的奇异值分解
证 因为 A (1 ,2 ,,n )可逆,
所以 1,2 ,,n为C n的一个基. Schmidt 正交化,可得标准正交基{e1, e2 ,… , en }
于是有
1,2 ,,n e1,e 2 ,,e n 酉矩阵Q
于是有 A (P1T )1 J T P1T . (J T为上三角形矩阵) 令 P (P1T )1 , 由于P C nn可逆,根据引理,P有UR分解
P UR. (U为酉矩阵, R为上三角阵)
则有 A PJT P 1 U RJ T R1 U H , 令T RJ T R1, 则 T为上三角矩阵,
R
r12 r22
使得
A UR.
r1n r2n , rii 0;i 1,2,, n, rnn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第三章第八九节 舒尔定理及矩阵的QR分解与矩阵的奇异值分解
1
1
,
2
,,
n
e
1
,
e
2
,
,
e
n
2 ,e1
2
n n
,e ,e
1 2
n
n ,n1,,1 e n ,e n1,,e1

第三章 标准化原理和方法

第三章 标准化原理和方法

(4)统一又分为绝对统一和相对统一。 绝对统一不允许有灵活性,如编码、代 号、标志、名称、单位等。 相对统一 是出发点和总趋势统一,这种统一具有灵活 性,可以根据情况区别对待。
3.协调原理(harmony principles)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使标准化对象内 外相关因素达到平衡和相对稳定的原理。协调 性的一般原理是: (1)标准内部系统之间的协调。 (2)相关标准之间的协调。 (3)标准之间的协调。
—— 模数化组合:对组合单元和整体
尺寸均有模数系列化要求。
6 意义
—— 可多次重复利用一个单元,最大限度地减少新单元和重复劳动; —— 以较少的种类单元组合成功能各异的制品,有效控制了零部件种 类和数 量,满足了产品多样化、个性化的需要,实现了生产的经济性; —— 易改变产品结构和功能,快速响应市场,为企业制造经营活力; —— 更新产品时,只须更换某些单元,能及时地更换老产品; —— 标准单元的积累,提升企业的开发效率和竞争力;
5.互相兼容的原则 6.系列优化的原则 7.阶梯发展的原则 8.滞阻即废的原则
第三节 标准化形式
1、标准化形式的定义
标准化内容的存在方式、标准化过程的表现形态 。
2、标准化形式的作用
表现不同的标准化内容、针对不同的标准化任务、达到不 同的标准化目的。
3、标准化形式的内容
简化、统一化、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模块化 。
2 目的
—— 最大限度地减少零部件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 的重复劳动; —— 提高产品通用化水平; —— 防止不必要的多样化; —— 组织专业化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
3 方法
—— 分析、选择基型系列或变型系列中的共性零部件为通 用件; —— 尽量采用已有的通用件; —— 新设计零部件充分考虑为以后的产品所采用,发展 为通用件; —— 将可通用的零部件经过分析、试验后达到通用; —— 编成图册工艺,提升为标准件。

第三章 标准化原理和方法

第三章 标准化原理和方法
(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满足变化的、个性化需求)。
(国外:新产品开发的成功率一般不到20 % )
b)产品系列的构成科学合理,产品标准化程度高,能有效应付市场挑战
—— 周期短、交货及时、快速响应市场; —— 投资高、风险小、成功率高; —— 制造方便、成本低; —— 产品继续性好、可靠性程度高。
c)产品系列开发是培育企业竞争力的途径
工装配型企业带来根本性变化;
—— 对批量小、结构复杂、研制周期长、性能变化快的科研设备、仪 器仪表 的设计和制造具有特殊意义。
六、模块化
1 定义
以模块为基础,综合了通用化、系列 化、组合化的特点,解决复杂系统类型多样 化、功能多变的一种标准化形式。
2 基础
—— 是在综合了标准化其它形式特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标准化高级 形式;
二、统一化
1 定义
把同类事物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 一个范围内的标准化形式。
2 实质
—— 使对象的形式、功能或其他技术特征具 有一致性; —— 着眼于一致性,从个性中提炼共性; —— 消除不必要的多样化而造成的混 —— 为正常活动建立共同遵循的秩序。

类型 —— 绝对统一: —— 相对统一: 4 目的 消除不必要的多样化 5 原则 —— 适时原则;—— 适度原则;—— 等 效原则;—— 先进原则。
1 定义
组合化是按照标准化的原则,设 计并制造出一系列通用性很强且能多次 重复应用的单元,根据需要拼合成不同 用途的产品的一种标准化形式。
2 特征
—— 通过统一化的单元组合成物体,又能重新拆装组合成 新的结构,并可以
多次重复利用,少要求多变化、以不变应万变 ; —— 建立在分解与组合的理论基础上和多次重复使用统一 单元的基础上; —— 分解:分离出来可以通用互换以标准单元或通用单元 形式独立存在功能 单元的 过程。

安全标准化创建规定(3篇)

安全标准化创建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预防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企业,包括各类生产经营单位、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

第三条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二)企业主体责任与政府监管相结合;(三)持续改进、动态管理;(四)全员参与、齐抓共管。

第四条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位,实现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第二章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第五条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包括以下内容:(一)安全生产责任制;(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三)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四)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五)安全生产投入;(六)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七)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与救援;(八)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九)安全生产绩效评价。

第六条企业应按照本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岗位员工的安全生产职责。

第七条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包括以下内容:(一)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二)各级管理人员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三)岗位员工对本岗位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责任。

第八条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三)安全生产考核奖惩制度;(四)安全生产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制度。

第三章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实施第九条企业应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计划,明确创建目标、任务、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第十条企业应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包括以下内容:(一)宣传发动,提高认识;(二)培训教育,提高素质;(三)检查考核,发现问题;(四)整改落实,持续改进。

第十一条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二条企业应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对隐患进行分类、分级、闭环管理。

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办法

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工程项目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投资效益,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我国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类工程项目,包括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交通、水利、能源、环保等工程。

第三条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统一规范,分级管理;(二)全过程控制,责任到人;(三)科技创新,持续改进;(四)安全文明施工,绿色环保。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四条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工作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机构等共同负责。

第五条建设单位应设立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工程项目的标准化管理工作。

第六条设计单位应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规范,编制工程项目的标准化设计文件。

第七条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体系,确保施工过程符合标准化要求。

第八条监理单位应加强对工程项目的标准化管理,对施工单位的标准化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章标准化内容第九条工程项目标准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工程设计标准化;(二)施工工艺标准化;(三)材料设备标准化;(四)施工组织管理标准化;(五)安全生产标准化;(六)环境保护标准化;(七)文明施工标准化。

第十条工程设计标准化应包括:(一)设计文件编制规范;(二)设计图纸、图表、符号、标注等标准化;(三)设计深度和精度要求。

第十一条施工工艺标准化应包括:(一)施工工艺流程;(二)施工技术要求;(三)施工质量标准。

第十二条材料设备标准化应包括:(一)材料设备质量要求;(二)材料设备进场验收标准;(三)材料设备使用、维护和保养要求。

第十三条施工组织管理标准化应包括:(一)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二)施工进度计划编制;(三)施工资源配置;(四)施工安全管理。

第十四条安全生产标准化应包括:(一)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二)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三)施工机械设备安全操作;(四)施工现场环境保护。

第三章工艺设计的标准化张胜文版文档资料

第三章工艺设计的标准化张胜文版文档资料
15
3.工艺设计标准化——成组技术
3.1.2零件分类编码技术
1.零件分类编码系统的定义
零件分类编码系统就是用数字、字母或符号对 零件各有关特征进行描述和标识的一套特定的法则 和规定。按照分类编码系统的规则用数字或字符描 述和标识零件特征的代码就是零件分类编码,也叫 GT码。
16
3.1.2零件分类编码技术
29
3.工艺设计标准化——成组技术
(1)OPTIZ分类编码系统
OPTIZ系统的总体结构
▪ OPTIZ系统由9位数字组成,1~5位数字描述零件的形状,
6~9位用于描述零件的尺寸、精度和材料。9位之后用户
可根据需要扩充(一般Ⅰ




ⅥⅦⅧⅨ
零件类别码
9
3.1.1成组技术
GT的相似性
GT的核心问题是充分利用生产系统中的各种相似性信息
零件的结构特征相似性包括:
结构相似性(零件的形状相似、尺寸相似、精度相似…) 材料相似性(零件种类相似、毛坯形状相似、热处理方法相似…) 工艺相似性(加工工艺相似、加工设备相似、工艺装备相似…)

10
3.工艺设计标准化——成组技术
▪ 我国1984提出的JLJBM-1零件分类编码系统,由十进制的15位代 码组成的混合结构分类编码系统。
▪ 成组技术经历了成组加工-成组工艺-成组技术-成组工程-大规模 定制生产的5个阶段。
14
3.1.2零件分类编码技术
▪ 1、零件分类编码系统的定义 ▪ 2、零件分类编码建立应考虑的因素 ▪ 3、零件分类编码系统的结构形式分类 ▪ 4、常见分类编码系统简介
特点:兼有树式结构和链式结构的优点。 三结构比较图
24
3.工艺设计标准化——成组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标准化基本过程模式——标准化三角形 二、标准化发展过程模式——标准化金字塔 三、标准系统是标准的存在方式
9
标准化基本过程模式——标准化三角形
标准化的基本过程是指标准从制定、实施到信息反馈的一 次循环过程,三者同等重要。
图3—1 标准化基本过程模式(标准化三角形)
10
标准化基本过程模式——标准化三角形
22
关键术语
过程 数字分水岭 标准化过程模式 标准化金字塔 迁升 标准系统 标准化过程控制 信息反馈 适应性 状态信息 双向信息沟通 标准化过程 标准化三角形 标准水平 过程阻力 适用性 标准化过程改进
23
思考题
•为什么说标准化是一系列活动过程? •标准化基本过程为什么用三角形表示? •标准化金字塔是怎样形成的? •标准化过程为什么必须进行控制? •标准化过程控制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 •为什么要强调标准化过程的持续改进?
3
第1节 标准化是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
一、什么是过程 二、标准化是一系列活动过程 三、标准化是有目的的活动过程 四、标准化是有组织的活动过程
4
什么是过程
定义:事情进行或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
国际标准(ISO9000)定义: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 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含义
任何过程都要有输入 输入不是目的,输入要转化为输出 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 使用(输入)资源,并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都视为一 个过程
17
标准化过程控制的目的和任务
标准化过程控制是标准化管理的重要任务 降低过程阻力,提高资源、信息的转换(传递)效率:“
过程阻力”
保持标准的适应性和适用性
及时地调整标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整标准化过程的目 标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是标准化管理的核心任务,是标准化过程控制的主要目的
18
迁升的动力
15
标准系统是标准存在的方式
在标准化的初级阶段,不仅内容较为单一,而且其存在方 式也是个别的、零散的 现今的标准以系统的方式存在 现今的标准以系统方式发生作用 对标准化过程的考察不能脱离它所赖以存在的系统
16
第3节 标准化过程控制
一、标准化过程控制的目的和任务 二、标准化过程控制的关键——信息反馈
21
本章小结
• 标准化是一系列活动过程,是资源(信息)的转换过程,即将 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 • 标准化基本过程三要素(子过程):标准产生、标准实施和信 息反馈 • 标准化基本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上升的发展过程,它的表现形 式是标准化金字塔,客观环境(外部需求)是标准化三角形循 环上升的推动力 • 标准系统是标准的存在方式 • 控制的任务是降低过程阻力,提高资源(信息)的转换效率、 目的是保持标准的适应性和适用性、关键环节是信息反馈 • 标准化过程必须坚持持续改进
总结实践经验并将 其规范化(制定成 标准)。这就是一 个将输入转化为输 出的活动。
6
标准化是有目的的活动过程
标准化目的既是标准化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标准化过程的 归宿。 对标准化过程的评价和考察,就是看它是否通过标准的 实施达到预定目的。 主要目的
获得最佳秩序,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 消除和减少贸易壁垒,营造公平、高效的市场环境 为技术发展提供平台,促进技术交流 缩短跨越“数字分水岭”的时间
24
20
标准化过程改进
标准化过程改进的必要性
提高资源(信息)转换效率的需要 适应相关方要求变化的需要
标准化过程的持续改进
主要的是要消除阻力。如资源投入不足或浪费、职责不清 、接口不相容或不协调、目标不明确或不能实现等都可能 成为“过程阻力”和改进的重点 适应客观形势的要求加以改进 标准化就是在这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
19
标准化过程控制的关键——信息反馈
信息反馈渠道和反馈功能 双向的信息沟通
双向的信息沟通是标准化过程生命力的源泉 建立沟通渠道、明确沟通职能、保证信息的质量、加快 信息的传递速度、着力解决信息资源不足和信息不对称 等问题是实施双向信息沟通的要求 实现这些要求的关键一环就是建立完善的标准信息系统
标பைடு நூலகம்化过程控制的关键——信息反馈
标准化过程的“状态信息”
颁布的标准是否已被相关方获得?是何原因尚未获得? 标准是否被相关方实施了?哪些尚未实施? 实施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标准本身有什么问题?客观 上有什么问题?影响和后果是什么?影响面多大,该如 何处置? 标准系统中哪些标准已不适用,该修订?哪些标准该废 止? 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法律法规等客观环境的 变化对标准提出了哪些新要求?亟须制定哪些新标准?
第三章
标准化过程
标准化概论(第六版)
1
第3章 目 录
1.标准化是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 2.标准化过程模式 3.标准化过程控制
2
学习要点



“过程”的含义 标准化是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过程 通过标准化三角形把握标准化的基本过程 通过标准化金字塔理解标准化的发展过程 标准系统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标准化过程控制的目的和控制的关键 标准化过程改进的重要性
标准的产生过程
标准需求调查:明确制定标准的目的和应满足的要求 试验研究论证:根据需要对有关问题进行试验、论证 起草标准并反复征求意见:必要时补充调查或试验 编写送审稿并组织审查 编写报批稿并经主管机构复核、审批、发布
容易出现的问题
参与制定的人员代表性不够 征求意见范围过小 标准的适用性、可行性、先进性方面的问题
标准化发展轨迹是无数个不断“迁升”的三角形,其发展 模式就是构筑“标准化金字塔”
图3—2 标准化三角形的迁升与标准化金字塔
14
标准化发展过程模式——标准化金字塔
标准化三角形迁升
标准化三角形从初始的ABCA循环,向下一个以及以后的一 系列循环的过渡方式叫迁升 当标准重新制定或修订后,增加新功能或者原有的功能水平 提高 标准化发展过程呈现的阶段性,就是标准迁升的表现
5
标准化是一系列活动过程
标准的制定 标准的实施
基本任务是将标准所承载 的信息传递(转换)给生 产、管理等各项实践活动 过程,成为这些过程的输 入,指导这些过程中的有 关活动按照标准提供的信 息正确地进行。是一个将 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
标准实施的 信息反馈
基本任务是收集、分 析标准在实施过程的 表现,并将有关信息 及时传递给相关组织, 以便采取措施,同样 是一个将输入转化为 输出的过程。
7
标准化是有组织的活动过程
企业标准化
标准化的发祥地和最基层组织 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国家标准化
20世纪初才开始 1901年第一个国家标准化组织—英国工程标准委员会
国际标准化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IEC(国际电工委员会) ITU(国际电信联盟)
8
第2节 标准化过程模式
11
标准化基本过程模式——标准化三角形
标准的实施过程
实施过程策划:明确目标、责任、程序、进度、措施 实施准备:组织准备、物资和技术资料准备、人员培训 实施过程管理:更改文件、执行标准、原始记录、问题处置 总结和改进:效果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必要时修订标准
常见问题:不认真、不主动,“轻实施”
工业发达国家的标准实施的动力
对标准本身的科学性、公正性产生的信任 通过产品认证
12
标准化基本过程模式——标准化三角形
标准信息反馈过程
防止标准负面影响扩大、降低标准化风险必不可少的过程 内容和活动方式会因标准不同而有很大差别 标准化过程永不止息的推动力
13
标准化发展过程模式——标准化金字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