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六大举措提升科技创新引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日报】六大举措提升科技创新引领能力
2011-09-02 | 【大中小】【打印】【关闭】
——解读“十二五”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
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解读
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是《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确定的一项重大举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都进一步要求深入推进。“十一五”期间,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实施取得了哪些成效和经验?未来五年,又该如何更好推进这项工程的实施?其战略重点是什么?科技日报记者就此专访了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徐建培。
科技日报:请您介绍一下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背景,及实施以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徐建培: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十一五”初期,科技部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技术创新引导工程。2009年,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科技支撑措施,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中科院、工程院、国家开发银行等部门与地方协同推进,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创新型企业三大载体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撑产业创新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第一,这项工程坚持聚焦企业,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分别支持550家和4000多家企业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2009年,550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1.86%,发明专利授权量约占国内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的40%。通过试点带动,企业创新活力显著增强。
第二,我们坚持创新机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组织56个联盟开展试点,推动产学研紧密合作,构建产业技术创新链,突破核心关键技术,促进了产业跨越发展。如依托“信息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建立光刻机、封测等联盟,通过上下游大中小企业结合,加强产业链衔接配套,提升了我国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构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推动了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和向企业集聚。在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方面组织了42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推进科技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引导地方和行业建设了一批提供试验设施、科研仪器、研发设计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依托企业建立了9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20多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促进研发资源向企业集聚。
第四,加强资源集成和协调配合,探索推进技术创新的工作机制。成立了八部门推进产学研结合协调指导小组,集成资源共同推进。浙江、安徽、江苏、山东、青岛、广东、四川、辽宁、上海等9省市积极开展试点,加强探索和示范。
科技日报:“十二五”期间,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将着力解决哪些问题?
徐建培:当前增强技术创新能力重点是要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三方面下功夫、见成效,这也是“十二五”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工作的着力点。
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迫切需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育一批领军企业。目前,我国创新型
领军企业凤毛麟角,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上比较薄弱。2009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的只有30.5%,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只有0.96%,远低于发达国家企业研发投入2.5%-4%的水平。另外,企业的技术集成能力及市场开拓能力也比较薄弱。
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方面,迫切需要构建产业技术创新链,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和形成支撑服务体系。产业核心竞争力是制约我国整个产业升级的重大问题,要攻克核心、关键、共性技术,不仅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且靠单个企业难以完成,必须组织产业技术创新力量集中突破。目前不管是传统产业摆脱受制于人的现状,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做大做强,都需要构建一批大中小企业联合、产业上中下游衔接、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联盟,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和形成技术标准,形成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互动的发展格局。
而加强面向行业的技术支撑服务,则需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一方面要整合现有科技资源,以用为本,形成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转制院所在产业技术进步中的骨干作用,在若干重点领域建设一批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基地,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供给能力。
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方面,则亟须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示范。经过多年改革和发展,我国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不断完善,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存在的问题也非常突出,如企业主导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健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与企业技术进步的需求不能有效对接,金融对于科技成果转化支持薄弱,等等。
解决上述突出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既要构建科技成果发布和技术转移机制,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激励政策,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也要依托高新区等科技园区、骨干企业、创新联盟等,开展科技产业化示范,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有效互动,各类创新要素聚集融合,实现科技成果的集成应用,培育先导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科技日报:要推进上述问题的解决,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将重点从哪些方面进行部署?
徐建培:总体而言,未来五年,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以“聚焦企业、支撑产业、着力转化、集成示范”为重点,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创新型企业三个载体建设,强化科技产业化和创新型园区两大示范,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大幅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为此,要推进以下重点工作:
一是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推动现有联盟深入发展,在制定技术标准、产业规划和技术政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围绕传统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构建联盟,重点突破高端制造装备、关键零部件、基础原材料、重大工业流程等核心技术。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构建联盟,研发重大创新产品,形成技术标准和商业模式,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是加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借助信息化整合科技资源,形成一批面向行业和区域、开放运行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提供研发设计、检测测试、大型共用软件、专利标准、竞争情报等公共技术服务。在重点领域,依托转制院所和龙头企业建设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基地,加强产业共性技术供给。
三是加强创新型企业建设。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建立研究院、技术中心、海外研发机构等,加大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力度。促进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与高校院所教师科研人员双向交流。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和技术创新,加强对创新型企业的评价示范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