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要】高等教育是人类创造知识文化的重要传播场所,是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职业教育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高等教育;问题;解决方法
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在取得令人瞩目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竞争在进一步加剧,高等教育也逐渐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
1 高等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许多高校普遍存在着过分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应用环节的现象。
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仍然是大学主要的教学方法,自学、讨论、调查研究、实验实习等仍处于辅助地位。
由于片面强调系统讲授知识,高校教学脱离社会实践的倾向十分突出,这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健全人格。
2)缺乏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培养和就业的指导。
智联招聘副总裁赵鹏说:“现在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成绩、知识和经验的欠缺,而是职业规范和职业意识等职业素质的缺乏,企业招聘人才的标准有接近七成的权重是放在应聘者的职业素质上。
”由此可见,职业素质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与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培养和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不但关系到高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质量,也关系到高校的社会声誉,更关系到大学生的就业。
3)许多高校存在着重视教学忽视科研的现象。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许多大学的教学与科研关系呈现矛盾激化的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教学与科研的脱节,学科的最新信息、发展状况和教师的研究成果及其研究中的心得并没有及时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
其次,高校教师面临着教学与科研的双重压力,部分教师还有许多社会活动和行政工作,无法合理配置时间。
再次,资源配置的失衡。
高校普遍存在着资源缺乏和经费不足的状况,另外,高校不同类型人员的组合使用在结构、层次和数量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少矛盾和冲突。
如何理性认识和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直接决定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
4)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定位存在较大缺陷。
高校仍把培养综合化、研究型人才作为主要目标,但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更需要创新型、实践型、通专结合型的人才。
另外,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着“重理工,轻人文”的现象,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5)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不能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要。
传统大学教育最大特
点就是从传统的“学科本位”模式出发,以完整的学科体系为出发点考虑课程开发,偏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缺乏对社会需求的把握,往往是有什么样的老师,有什么样的办学条件,就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
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就造成了理论教学多,实践教学少;必修课多,选修课少等现象,专业设置也墨守成规,缺乏创新,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2 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基本策略
面对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这些问题,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是唯一的途径,要真正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适用型人才,存在的困难还比较多,压力还比较大。
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在本文中提出了以下策略:
1)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首先,学校要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打破原先分散的按课程或专业设置实验室和教研室管理实验室的模式。
其次,实践教学要与学科专业建设、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更新相结合。
再次,学校提倡实施开放式、自主式实践教学方式,注重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加强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和就业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
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一个和谐的人,除了要有安身立命的专业知识,更需要综合的职业素质作为支撑。
为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要将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纳入到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
其次,在各专业的课程体系架构中,重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素质拓展》等课程的开设。
再次,大学生以自我修炼促使职业素质提高。
最后,利用社会资源如校企合作、企业家讲座、社会培训等促进大学生职业素质提升。
3)要调整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注重综合素质教育。
大学教育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大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品质的发展。
获得知识的目标是基础,能力和个性品质的发展是最终目标。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主张,反对任何把人放在次要地位的教育。
所以,高等教育应该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
4)重视教学改革,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
高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开设相应的课程,可在课程设置上实行“基本素质+专业能力”的教育培养模式,课程内容要准确反映学科的主要知识及时代发展的趋势。
在构建综合化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还要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从封闭式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多维的“大课堂”教学,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语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了高等教育的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围绕着这一方针,如何在新形势下探索出一条适合学校改革和发展的路子,是每一所高校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洪才.大学“新三大职能”说的缘起与意蕴[J].厦门大学学报,2010(4).
[2]王莉芳.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借鉴[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9(5).
[3]曾冬梅,黄国勋.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略——从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教育与现代化,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