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利思想》复习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春秋战国
一、孔子儒家“仁”
儒家思想体系的特点:A、以礼为行为规范
主要组成:重礼
B、以仁为思想核心贵仁
C、以义为价值准绳
福利主张:均无贫、泛爱众、薄赋敛、富民、惠民。

编纂审定:《诗》、《书》、《礼》、《乐》、
作:《春秋》
“仁”的基本内涵包括:爱人(最核心的主张:仁者爱仁)
孝悌
忠恕
孔子的“有道”的社会标准是:上下等级、尊卑长幼秩序。

理想的“有道”社会是指:A、老百姓的生活是安定的、和睦的、愉快
的。

B、重点关心照顾的是老人
和儿童。

社会教化的程序是:庶、富、教。

二、孟子儒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主张:性善说。

“四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
心。

重民论:(民本主义,以民为本)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提出“民贵君轻,
与民同乐民本思想
理想的王道社会:是由一个个男耕女织、足衣足食的小康之
家所构成的小康社会。

制民恒产
救济穷弱思想
三、《周礼》
是对社会福利问题论述最为具体、系统的书籍之一,主要探讨
了政府关于社会福利的具体措施的运行办法。

A、备荒赈饥思想。

提出灾前备荒灾后救济的12项措施。

B、惠民恤民思想。

恤民振穷、无息贷放、免服徭役
四、范蠡、李悝的平粜论
范蠡是首倡者,李悝是发展者。

范蠡:以“农作物收获循环”为依据,提出谷物平粜思想,是中国救
荒史上平粜理论的鼻祖。

是第一个喊出“谷贱伤农”的口号。

丰年分为:上熟(300石)中熟(200石)下熟(100石)。

欠年:大饥、中饥、小饥。

五、《管子》西汉刘向编定
A、行“九惠之教”
B、社会福利调查统计论《问》、《山国轨》
C、贫富论提出“贫穷线”问题。

D、徕民策
六、韩非法家
反对社会福利主张,提出:性恶论和自利自为的人际关系论。

社会福利主张:贫富分化合理论,
反济贫论反足民论
贫富分化的原因:A、人口多而财货少
B、懒惰和奢侈——贫
勤俭的产物——富
七、老子道家主张援“天道”以论“人道”。

A、天道均平论:提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思想
宣扬“圣人不积”的观点,反对持盈。

B、无为无事:提倡“无为政治”(自然政治)。

C、小国寡民论:理想社会模式的独特价值(P70)
“小国寡民”思想堪称中国古代大同思想的发端。

八、墨子墨家核心:兼相爱。

A、兼相爱、交相利
黎民百姓三大巨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B、赈灾备荒论
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姓饥寒交迫、多灾多难的原因是:
1、自然界的变化造成的
2、统治者横征暴敛、奢侈浪费。

总结赈荒救灾的主要方法:积粟备荒、节用抗灾、足财抗灾。

C、利民、爱民思想。

第二章秦汉
特点:春秋战国:学派林立,百家争鸣。

秦汉:总结反省,理论整合。

一、社会救济包括:招抚流亡、轻徭薄赋、尊老、恤鳏寡孤独、复除。

二、汉初的赈灾与优抚包括:赈济、放货、徒流民。

三、西汉产期对巩固汉帝国有重要作用的三个人物是:(贾谊)、(晁错)、(董仲舒)。

四、贾谊和晁错:
A、提出“贵粟救荒论”,强调充足的粮食储备是社会救济和救荒必备的前提条件。

B、灾荒成因论:将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

C、积粟备荒思想。

从社会治乱安危的战略高度来看
在国家积粟中,没有9年的粮食积蓄,称为“不足”
没有6年的粮食积蓄,称为“急”
没有3年的粮食积蓄,国将不国。

提出了:驱民归农、人粟受爵、禁奢侈风气。

五、耿寿昌的“常平仓制度”,核心内容是:“谷贱时增其价而籴、贵时减其价而粜”
具有国防战略意义。

六、《礼记》
《社运》————大同之世
《大学》————亲民
《一道》————恤民振穷、安老怀少
七、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化论”、“限民名田论”最具代表性。

土地兼并的原因:土地私有制和土地准许买卖。

危害(直接后果):合贫者与富者的对立尖锐化。

限田方案的特点:崇尚井田制
对私人占有土地的数量规定一个限度。

“限田方案”的思想价值。

八、王符 《潜夫论》提出了富民、教民、爱民的社会福利思想。

A 、天以民为心
认为国家治乱与百姓安乐的决定因素是君主。

B 、爱日说
把保障百姓的劳动时间作为社会福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
是他在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上的一项独创。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


———倡导无君无臣
1、阮籍——“理想社会论”:A 、无君无臣、万物自理自定;B 、平等、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

2、嵇康——“养生论”(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

) 养生之道的根本:A 、洞悉生命的目的 B 、知足
养生论的社会学意义。

3、鲍敬言 《无君论》
他的理想的社会模式有什么特点?P117
第四章隋唐宋元
隋唐:鼎盛时期 宋元:转变时期 明清:衰落期
1、李世民 提出:君民相依,与民休息、改善民生 A 、民水君舟————君民关系 B 、“恤民养民”的措施:恤鳏寡孤独 减免赋役 建社仓
恤刑慎罚、重视教化 2、李觏 北宋 提倡:“食不足、心不常” 有功利主义倾向 A. 从“礼论”到“生民论”
民生论——是以“礼论”为理论前提和依据建立起来的. B 、探求百姓饥寒之由
贫富分化的原因: A.富人对贫民的役使和剥削. B.统治者侵夺百姓的劳动时间 C 、土地占有不均(根本原因)
第五章:明清(衰落期)
1、朱元璋 明太祖 A 、民者,国之本也(重民)
荀子:民犹水也,君犹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重民思想的内容: 民为国本 以宽待民 民安则国安 B 、“安养生息“的恤民论 实施的政策措施: 令民归耕
减免赋税(思蠲、灾蠲) 救荒赈灾(据实报灾、先斩后奏) C 、“养老济团”的社会救济思想
(1)、尊老养老 A 、免除老及其亲属的徭役
B 、救济贫苦无依靠的老人
C 、乡饮酒礼的敬老规定。

(2)、恤鳏寡孤独疾疾者 设立“养济院”
(3)、救济流民 2、林希元 福建同安人
是中国古代救荒思想集大成式的人物中最为突出的代表。

《荒政丛言蔬》是继宋董煟以来又一集大成式的总结。

A 、赈灾论
认为赈济工作应有特定的程序要求:
注意赈济对象自身对灾异承受能力的差异性特点。

赈济工作要讲究艺术。

调粟他郡,稳定灾民情绪。

(从灾民的心理变化的视角来探讨。

) B 、养恤补救说
措施:A 、灾后防病说 B 、兴工助赈说 C 、灾后放贷论 3、王艮、李贽
以“人欲”和“私欲”抗拒“天理”, 王艮提出“百姓日用即道”
李贽提出 : “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

“童心说”即“人欲说” 以利民的实际功利主义为标准
4、顾炎武 明清之际 A 、理想社会的“亲民论”
(1)人性自私说————肯定人类的自私自为的合理性,“利用众人的自私,以成天下的大公。

(2)、“寓封建于郡县之中
郡县制的弊端:过于集权,地方难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B 、贫富论
(贫富严重分化问题引起百姓不安),是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
《社会福利思想》复习题
名词解释 1、社会福利P1
指政府、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帮助社会成员解决困难,满足他们的物质及文化等方面的需要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及相应的服务,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

2、重礼P15
礼是一种社会行为的规范,礼还是约束人们一切行动的行为规范。

3、贵仁P15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如果说“重礼”是其表层结构的话,那么“贵仁”则是其思想核心。

“仁”的基本内涵包括“爱人”、“孝悌”、“忠恕”三个方面。

其中最核心的主张是“仁者爱人”。

4、孟子的“人性善说”P26
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并把对这个问题论证的结果作为构想社会治理方案的依据。

其具体主张主要有:
一、孟子认为人之所以区别于禽兽在于人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四心”。

二、孟子认为“四心”是人类道德的肇端,又称为“四端”。

三、虽然人性本善,但社会上仍然有“君子”与“小人”之分,这一方面是因为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所致。

5、徕民策:P53
《管子》认为只要国家富裕,则远方的人民就会自动迁徙而来。

土地开发,则会使人民定居下来。

6、平均地权P224
7、韩非的“性恶论”P57
在韩非看来,人们为了衣食生存,不能不有欲利之心,这是由人的生理机能决定的。

只要能满足利欲,人们自然会趋向之。

社会上的人都是自利自为的,人的本性自然也就是属“恶”了。

8、“亲民论”P94-95
①所有社会关系都是家庭血缘关系的简单放大,社会道德是家庭道德的简单延伸。

使国家家族化,政治伦理化,也就实现了所谓“亲民”。

②“亲民”必须遵行“德本财末”思想,对百姓实施德政,具体表现为轻徭薄赋,博施济众,厚以养民的社会福利主张。

9、大同论P97
A、在大同之世,全体社会成员都可享受社会福利保障。

B、人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对社会中任何一个成员都像自己的父母和子女一样对待,人与人之间充满着爱心,这是社会福利保障目标能够得以实现的精神条件。

C、这具社会没有统治者社被统治者的区别,社会福利保障的执行者是由大家选出的能者和贤者,而且大家也主动地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

10、限民名田论P104
所谓的“限民名田”就是对私人占有的土地的数量规定一个限度。

11、嵇康的“养生论”
嵇康认为,“养生”之道的根本,在于洞悉生命的目的,做到“形神相亲,表里俱济”。

即人们的某些基本欲望是合理的,是养生必备的基本前提条件。

嵇康认为,“养生”之道的另一根本在于“知足”。

12、“小国寡民思想”P70
在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中,人们过着没有战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田园诗般的生活。

人们互不往来,各不相扰,因而虽有车船,却没有用场,虽有军队,也没有用武的地方。

人们仍处于结绳记事的无文字阶段,虽然生活简陋,却自得其乐。

13、“无为”、“无为政治”P67
所谓“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无所事事,而是以顺乎自然的态度来处理世事,不强为。

在这一意义上,无为政治也就是自然政治(无为政治)。

14、理想社会论P111
阮籍的理想社会论是建立在他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憧憬的基础上提出的。

他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A、这是一个无君无臣、万物自理自定的社会。

B、这是一个平等的、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

简答、论述题
1.孔子的社会福利思想包含哪几个内容:
①“重礼”与“贵仁”②“有道”社会的福利观
③“惠民利民”思想④“富而后教”的社会教化论
注: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的特点在于:
以礼为行为规范,以仁为思想核心,以义为价值准绳。

并以“仁”释“礼”,将社会外在规范化为个体的内在自觉。

由此形成了重血亲人伦、重道德修养的学派思想特点,对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产生了长久而巨大的影响。

孔子提出了“均无贫”、“泛爱众”、“薄赋敛”、“富民”、“惠民”等极具影响的社会福利主张。

2、孟子的福利思想P23
孟子的社会福利思想包括:
A、性善说和重民论。

B、理想王道社会的福利观
C、救济穷弱思想。

3、《周礼》中的社会福利思想。

P36
包括:A、备荒赈饥思想
B、惠民恤民思想。

主要措施有:恤民振穷、无息贷放、免服徭役。

4、老子的社会福利思想P63
老子的社会福利思想是以“道”论为核心思想的。

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A、天道均平论
B、为无为、事无事
C、小国寡民论
5、汉代初期的社会救济措施P82
汉初的社会救济措施主要有:
A、招抚流亡
B、轻徭薄赋
C、尊老
D、恤鳏寡孤独
E、复除。

6、朱熹的贫富论。

P141
A、贫富命定论。

他认为人的贫富是天命气数所决定的。

人无论处在什么境遇,均应安乐处之。

B、民富则君不贫。

C、经界正则田税均平。

7.综合论述李世民的社会福利思想?P120-124
㈠“民水君舟”的重民思想
①李世民把“重民”问题提到了“君道”的高度上来加以认识
②李世民深入探讨了“君民”关系,提出了“君民相依”的理论。

他说: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李世民认为“君”与“民”以国为媒介,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从本质上看“君与“民”是一体的。

既然君主只有与民想依存,才能保证其君位长久,那么君主就不能登高位后就忘乎所以,穷奢极欲,而应重民保民,与民休息,使民安居乐业。

㈡“恤民养民”思想
实行“与民休息”、“恤民养民”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①恤鳏寡孤独②减免赋役③建社仓(义仓)
④恤刑慎罚、重视教化
8、范蠡和李悝的平粜救荒论的异同点。

P45
二者的不同点为:
A、范蠡“平粜论”的目的是要使农民和工商业者都受其恩惠,即所谓“农末俱利”,而李悝谈平粜的目的则是“民农不伤”,即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从中得到好处。

B、范蠡的平粜论重在使价格在允许的范围内上下浮动,而李悝则把学说的重点放在丰年收购和欠年抛售这一环节上。

二者的相同点是:两人平粜论的基本思路相同,都把粮食平粜问题提高到治国根本方略的高度来认识。

9、论述康有为如何认识中国传统宗族福利保障模式的狭隘性。

P212 中国社会结构组织是宗法家族制,使得中国的传统社会福利制度具有极强的“宗族福利保障”的特点,很多思想家设计出的福利保障政策和措施也蒙上了温情脉脉的宗法家族色彩。

康有为认为,中国传统的宗族福利保障模式固然有其温情的一面,但也有其狭隘的一面。

他从中西比较角度入手,探讨了中西社会福利的不同特点:
A、他认为中国人重宗族而轻国家,而欧美人则重国家轻宗族。

B、正因为欧美人重国家轻宗族,所以欧美人才会捐千百万金钱,建立学校等社会福利机构,使整个国家中的贫穷者受益。

而由于中国人重宗族而轻国家,只是荫其宗族而他族难受其惠,抚恤对象是宗族而不是国人。

这种“宗族福利保障救助模式”的直接流弊,便是中国人手足不能相救,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贫弱。

在他看来,中国传统的福利保障模式行“仁爱”不够广博,只是局限于“自亲其亲”的范围内,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应该向西方学习。

10、龚自珍的农宗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P188
龚自珍“农宗方案”的设想包括以下内容:
他提出将农宗中的全体社会成员按宗法关系分为大宗、小宗、群宗、闲民四个等级。

在提出上述宗法等级划分的同时,也还提出一个土地分配方案,将二者结合起来看,这种宗法等级土地占有关系内容如下:大宗————子甲即长子,受田百亩,以后各代大宗的长子世为大宗,在父亲60岁时继承。

小宗————子甲,即长子可在其父亲60岁时,继承小宗的25亩土地。

群宗————子甲,即长子可以在其父60岁时继承25亩土地。

农宗论的意义P192:龚自珍提出“农宗论”时,正是世界资本主义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开展的时代,用“坚船利炮”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列强企图把世界变成其产品销售地,开始向东方各国发动侵略战争。

在中华民族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历史大时代,龚自珍没有提出推进社会发展的新方案,在封建主义制已经日趋没落的时候,他仍醉心封建宗法关系,企图用宗法关系来拯救清王朝面临的严重的社会危机,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11、孙中山的社会福利思想。

P215
A、民生论
B、社会福利论(1、救济工农B、安老怀少
C、理想的福利保障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