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同步君》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第1课邓稼先
人教部编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同步练习第一单元第1课邓稼先语文试题
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同步练习第一单元第1课邓稼先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字词书写1.给加点字注音。
可歌可泣.(______)鲜.为人知(______)鞠躬尽瘁.(______)锋芒毕露.(______)热泪满眶.(______)马革裹.尸(______)层出不穷.(______)风悲日曛.(______)2.据拼音写汉字。
至死不xiè(______)妇rú(______)皆知平沙无yín(______)péng(______)断草枯家喻户xiǎo(______)兽tǐng(______)亡群燕然lè(______)功常fù(______)三军二、选择题3.3.下列词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一致的是()A.试卷.卷.宗开卷.有益B.间.接间.谍亲密无间.C.强.大强.嘴强.词夺理D.处.分处.理设身处.地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作者提到儿时从父亲那里听到的一首歌,是因为这首歌是激励热血男儿报效祖国的战歌,有利于表现邓稼先的伟大精神。
B.作者提及父亲诞生的时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为了再次强调中华民族曾有的历史悲哀。
C.作者说“父亲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是为了赞扬像父亲、邓稼先等中国几代知识分子为振兴民族的崇高理想。
D.文章第五部分以“我不能走”为标题,是为了提示下文内容。
三、语言表达5.选词填空。
(1)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_______者。
A.开始 B.开辟 C.开拓 D.开展(2)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_____,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A.震荡 B.激荡 C.回荡 D.动荡(3)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_____的人物。
A.引以自豪 B.引人注目 C.引吭高歌(4)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_____的挚友。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教案
《邓稼先》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
2.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较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
【重点难点】1.揣摩语言,把握句式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体会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好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孕育了许许多多卓越的科学家和无数的仁人志士!他们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和活力,甚至生命和热血,才使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起来,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下面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这篇回忆性散文,去认识、了解一位为中国的强大作出巨大贡献却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二、背景介绍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理论物理学家。
因与李政道共同发现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发表过约200篇科学论文和报告,代表作有《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曙光集》《邓稼先》等。
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三、整体感知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一下课文主要讲述的内容。
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心情。
2.课文按小标题可分为六个部分,请同学们根据标题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
通过列举中国自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开始的百年屈辱历史,引出为中国作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为研制两弹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课《邓稼先》课件(26张PPT)
背景介绍
1964年10月16日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背景介绍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在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爆炸试验 成功,这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背景介绍
思考: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
原子弹是世界上杀伤力最强的核武器之一。美国在20世 纪40年代最早制造出原子弹,并在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前夕把 原子弹投到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几乎把这两个城市毁灭。后 来,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 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 弹,才能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 加强中国的国防力量,人民才能过安宁的生活,才能向世界 展示中国的实力,这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六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概述百年屈辱历史,引出杰出科学家邓稼先。 第二部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生平和事迹。 第三部分:突出表现邓稼先忠厚朴实的人品 第四部分:从另一侧面表现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第五部分:具体表现邓稼先默默的献身精神 第六部分:高度赞扬和缅怀邓稼先。
文章结构
2.讨论交流六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深入探究5
在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这句蕴含的作者的怎样感情?
深入探究5
失去战友的悲痛,振兴祖国、完成战友遗志的决心; 一个细腻的询问,充满了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担忧。
深入探究6
文章结尾处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深入探究6
引述五四年代的一首歌曲,作为邓稼先一生的 写照,呼应第一部分,把邓稼先的贡献置于近一百 年来的历史背景上。表现出邓稼先在极端艰苦的条 件下,在层出不穷的问题前,身先士卒,不怕牺牲 的气概。更加突出邓稼先的伟大。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课《邓稼先》知识点梳理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课《邓稼先》知识点梳理词语1.梳头shūtóu2.抱歉bào qiàn3.秩序zhìxù4.深宵shēn xiāo5.伴侣bàn lǚ6.小楷xiǎo kǎi7.硕果shuòguǒ8.卓越zhuóyuè9.迭起diéqǐ10.澎湃péng pài11.大无畏dàwúwèi12.锲而不舍qièér bùshě13.目不窥园mùbùkuīyuán14.沥尽心血lìjìn xīn xuè15.心不在焉xīn bùzài yān16.慷慨淋漓kāng kǎi lín lí17.气冲斗牛qìchōng dǒu niú词语释义元勋:立大功的人。
选聘:挑选聘用。
谣言: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
背诵:凭记忆念出读过的文字。
挚友:亲密的朋友。
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鲜为人知:很少人知道。
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
形容坚持到底。
鞠躬尽瘁:恭敬谨慎,勤勤恳恳,尽心竭力,奉献一切。
当之无愧: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
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妇孺皆知:妇女和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文学常识本文作者杨振宁是著名的物理学家,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
人物传记是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课文内容概括杨振宁的传记作品《邓稼先》,讲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故事,赞扬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整个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 1课《邓稼先》课件(27张PPT)
点词在句中都是副词。
新知积累·基础练
6.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短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B )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你是昂首高歌的雄鸡,
________;你是奋蹄疾驰的骏马,________;你是威风凛凛
的雄狮,________;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________。
【点拨】“当之无愧”指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 须感到惭愧,是褒义词,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新知积累·基础练
4. 【2020·福建改编】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他无法理解劳动内涵、珍视劳动价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经历 过劳动造成的。 B.领导班子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 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C.参加庆功会的老科学家们欢聚一堂,兴致勃勃地畅谈祖国航 天事业的未来。 D.通过搭建自然资源运营管理平台,使我市实现了生态保护和 经济发展的平衡。
语言建构·能力练
二、精段品读 阅读课文“‘我不能走’”这一部分,回答问题。
10. 选文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目的是什么?选文结尾处,作 者以自己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一首歌作结,有什么作用? 渲染悲壮、凄凉的气氛,表现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 突出邓稼先为国不辞劳苦的精神。 歌词赞扬的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人物,引用歌词暗 示邓稼先是这些人物中最闪亮的,表现出邓稼先的伟大贡 献和为祖国献身的崇高品质。
语言建构·能力练
11. 将选文部分的标题“‘我不能走’”改成“他忠于职守”好 不好?为什么? 不好。因为“‘我不能走’”是邓稼先的原话,更能 突出他临危不惧、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精神。
语言建构·能力练
12. 选文中用了两个问句,选择一句,简要说说其中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 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2)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示例一:第(1)句表达了作者对身处恶劣环境下工作的 友人邓稼先的深切关怀之情。 示例二:第(2)句表达了作者对老朋友真诚的关怀与担 忧,反映了邓稼先所担负任务的艰巨。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邓稼先》课时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D.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旁边的一名记者见状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5.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作者却没有把重点放在他的生平和巨大贡献上,而是以情感动人,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对此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写科学家应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突出他们的人格魅力,所以往往淡化了细节。
9.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考虑。结构方面考虑与前后文的关系,是否有照应、铺垫,是否是承上启下。内容方面则需要考虑主旨、感情、形象方面的作用。此段是作者插入的在北大荒的经历,结构上与后文写北京形成对比,内容上则是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凸显了文章的主题。据此分析作答。
10.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正确理解与分析。做这类题型,首先要通读全文,明了文章大意,再根据题干的提示,有针对性地精读全文,对文本的内容进行赏析,然后与题目中的选项进行比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与文本内容进行比较,发现异同,以确定正误。
④然后,金色的连翘花也开了,紫色的丁香花也开了,每一朵,每一簇,我都能看得出来它们的变化。变化最快的是连翘,昨天才看见枝条上冒出几星小黄花,今天就看见花朵缀满枝条悬泻下满地的黄金。变化最慢的是一种我叫不上名字的树,很高,开出的花米粒一般,很小,总也不见它长大。近处看,几乎看不到它们,远远地望,一片朦胧的玫瑰红,在风中摇曳,如同姑娘头上透明的纱巾。这种树,在大学的图书馆前的甬道旁铺铺展展的一大片,那玫瑰红便显得分外有阵势,仿佛咱们的安塞腰鼓一样腾起遮天蔽日的云雾,映得校园弥漫在玫瑰色的雾霭之中。
B.星期六去呢?还是星期天去呢?我实在是拿不定主意。
C.不过,像皇帝一样,他们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
D.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30张PPT)
1.以小标题构思全文。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通过六个小标题构思全文,从背景到 具体内容,再到总结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2.选取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 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注重选取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 的事例。如在写邓稼先的个性与品格时,“邓稼先去了,竟 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一事例就很有代表性, 也很有说服力;又如在出现危险之时,“他只说了一句话: ‘我不能走。’”这一材料也具有典型性。
阅读第六部分: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 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 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 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目标。 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 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 选择人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 稼先的伟大之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
想党员”,是指:
• “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 服工宣队、军宣队。
•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 准则,因此他是理想的党员。
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并翻译:
原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群 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 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 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
归纳:邓稼先是一位
无私奉献,忠厚平实, 真诚坦白,有胆有识, 身先士卒,具有无私奉 献精神的科学家。
这篇文章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 家、爱国者,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 中国人民的儿子——邓稼先。邓稼先的科学精神、科学 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值得我们深 思。
2020—2021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批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含答案
《邓稼先》课堂练习学习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感知内容,理清思路。
2.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
3.理解文章在记叙、议论的基础上抒情的作用。
4.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习重点:1.了解邓稼先生平事迹,把握人物思想品质。
2.体会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习难点:1.理解文章在记叙、议论的基础上抒情的作用。
2.把握文章的横式结构,明确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基础落实】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筹.划()仰慕.()颤.抖()鲜.为人知()挚.友()彷.徨()宰.割()鞠.躬尽瘁()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鲜为人知:⑵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当之无愧:⑶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
马革裹尸:3.下列各项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诞生彷徨戈璧家喻户晓B.筹划阔别逝世锋茫毕露C.氢弹博士昼夜妇孺皆知D.睿智叱咤胆识鞠躬尽瘁4.根据句意,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⑴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5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A.熟悉B.熟识)。
⑵在北京,见到(A.分别 B.阔别)了22年的稼先。
⑶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A.震荡 B.振荡)。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5月30日,火星抵达了11年来离地球最近的位置,人们几乎凭肉眼就能看到它。
B.邓稼先则是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一个人物。
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
C. 我们班“学霸”晓兮虽然学习很好,但是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
D.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重这些记忆。
6.仿照下列语句中划线句子,再写两个句子相同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明确、连贯的话。
第1课 邓稼先(解析版)-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时同步练(部编版)
第1课邓稼先一、基础知识过关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字注音。
________ xiù ________ rú ________鲜为人知两________清风鞠躬尽瘁妇________皆知彷徨yín ________ kuàng bìzhì平沙无________ 当之无愧热泪盈________ 锋芒________露 ________友【答案】xiǎn;袖;jū gōng;孺;pang huáng;垠;kuì;眶;毕;挚【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和给汉字注音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平时多读课文,多积累词语,多查工具书。
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
注意此题中的“妇孺皆知”的“孺”和“挚友”的“挚”的正确书写。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2.理解下列成语的含义鞠躬尽瘁:________死而后已:________家喻户晓:________妇孺皆知:________【答案】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每家每户都知道。
;知名度很高,妇女儿童都知道了。
【解析】【分析】根据对词语的掌握直接解释词语即可,注意要将词语中关键字词解释准确。
【点评】掌握常用成语,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学习中要注意识记积累。
3.填空。
(1)邓稼先,________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
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中国研制________、________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________”功勋奖章。
(2)杨振宁,与________共获1957年________奖。
(3)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作者将人物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________和对民族的________。
《邓稼先》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3.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了解邓稼先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优秀文化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课后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相关研究性学习任务。
5.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课后写作等方式,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把握上,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难点内容的理解仍存在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下一节课中更加注重对难点知识的讲解,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
另外,课后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方面,我发现部分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不够认真,对知识点的巩固效果不佳。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我将加强对学生作业的检查和指导,并及时给予反馈,让学生认识到作业的重要性。
四、教学流程
《邓稼先》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邓稼先》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克服困难、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或事?”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邓稼先的先进事迹和伟大精神。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伟大精神和课文的记叙文写作手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邓稼先精神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传承邓稼先的精神。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下册第1课《邓稼先》课件(33张PPT)
三、在比同 中美 来国 写“ 邓原 稼子先弹忠之厚父朴”实奥的本人海品。默的对 人物对比
四、作者得到消息,中国的原子弹是自力更 感情震荡
生搞出来的,热泪满眶,为邓稼先而骄傲。
五、举例具体述写邓稼先的奉献精神
和巨大贡献。
沙漠创业
六、引述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书 热情赞颂
信中的几段话总体评价邓稼先。
邓稼先
杨振宁
杨振宁(1922-),原 籍安徽,西南联合大学研究 生毕业,芝加哥大学博士, 历任芝加哥大学等校教授, 美国科学院院士。 与李政 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 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粒子物理方面做了大量的 开拓性工作。
他们是同乡、 同学,情同手 足的好朋友。 一个获诺贝尔 奖蜚声世界半 世纪, 一个为国造核 弹隐姓埋名28 载。
课文六部分间是否可以调换顺序? 如果不能,你能试着找出它们的联系吗?
一、历史背景(引子)
三、人物对比
(补充扩展)
二、生平经历和贡献 四、感情震荡(巨大贡献)
五、沙漠创业(具体化) 六、热情赞颂(总结)
2.思考:小标题的作用?
示例:
“两弹”元 ——表明了邓稼先为中华民
勋
族的核武器事业所作出的
贡献。
正音识字
热泪盈眶 (kuàng) 可歌可泣
(qì)
鞠躬尽瘁 (jūcuì)
彷徨
(páng huáng)
殷红 (yān)
鲜红
(xiān)
殷切 (yīn)
鲜为人知 (xiǎn)
宰割 (zǎi) 元勋 xūn 诞生 dàn
开拓 tuò 署名 shǔ
挚友 zhì
奠基 diàn
难堪 kān
2020年-2021年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原创同步教案
《邓稼先》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教学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材料分析:(1)1842年8月,中英代表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其中有这样一条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1860年,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并烧毁了称作“万园之园”的圆明园。
(3)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4)2003年10月15日,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杨利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
这些材料蕴含的信息是:中国,有着屈辱的历史,但如今,它已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祖国能在国际上有着显赫的地位,是离不开一些为祖国作出贡献的人。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位在国防事业上为祖国作出巨大贡献的人——邓稼先。
二、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课《邓稼先》教案
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
——《邓稼先》教学案例一、教学背景课文的主人公邓稼先是一个“大写的人”,他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对我国科学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及默默无闻地为国家付出,名利无求,鞠躬尽瘁的精神、他卓越的创造才能、质朴淳厚的人格魅力等无不放射出灼灼光华。
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杨振宁也是顶尖的科学家,与邓稼先有着五十年的友情。
他写邓稼先大气磅礴,最大限度地凸现了一个立体的光芒四射的邓稼先的形象。
因此本文是一篇难得的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等重要元素的好教材。
面对这样一篇佳作,面对十三、四岁第二次断奶,正初步形成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初一学生,我决心把感受、学习邓稼先的崇高品质作为教学重点,重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并根据课文特点,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只有注重整体感知,学生才能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品格和崇高精神的感染、熏陶,获得更多的启示。
二、教学准备:让学生通过因特网、书籍等查找资料,了解关于邓稼先、杨振宁、奥本海默等科学家的事迹,准备课上交流使用。
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体会他默默无闻、为国奉献的崇高品质和人格魅力。
2、知识目标:学习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能力目标: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并获得有用信息;组织材料表达观点。
4、教学重点:透过文字品赏邓稼先的人格魅力及其内在原因。
5、学习难点:将爱国主义情感和献身科学的精神作为德育的重心,弘扬“文以载道”的创作宗旨。
6、教学方法:整体感受法、合作探究法、查阅资料法四、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播放一组视频片断(1)1964年10月、1967年6月16日中国分别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氢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同步君》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第1课邓稼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开拓.(tuò)宰.割(zǎi)燕.然(yàn)B.难堪.(kān)筹.划(chóu)殷.红(yīn)C.元勋.(xūn)呼啸.(xiào)彷徨.(huánɡ)D.萦.带(yínɡ)挚.友(zhì)无垠.(yén)2.下列字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极端诞生选骋死而后已B.谣言戈璧仰慕层出不穷C.癌症决胜胆识妇儒皆知D.睿智叱咤氢弹锋芒毕露3.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鲜.为人知(少)可.歌可泣(值得)B.至死不懈.(松懈)家喻户晓.(了解)C.锋芒毕.露(完了)死而后已.(停止)D.知人之明.(眼光正确)层.出不穷(重叠;重复)4.(2016年中考广西贺州卷)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冢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
”B.星期六去呢?还是星期天去呢?我实在是拿不定主意。
C.不过,像皇帝一样,他们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D.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那座山的后面,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村庄,那里风景优美,人文和谐,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世外桃源。
B.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C.焦裕禄同志之所以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就是因为他始终用党....,死而后已的理论武装自己,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党性纯洁。
D.索契冬奥会上,与短道速滑带来的激情不同,花样滑冰的别样舞美给观众一帆风顺....的感受。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人是社会之本,人的素质如何,决定一个社会的走向,决定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
B.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遏制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
C.今年“五一”期间,北海市消费者举报中心共接到投诉电话6起,同比下降了一倍。
D.他课上认真听讲,课下手不释卷,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不说他学习不用功的。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邓稼先》中节选的文字。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抗战开始以前的一年,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
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
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5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
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
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
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
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
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
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这是真正的奇迹。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7.对邓稼先“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邓稼先一生光明磊落,真诚坦白。
B.邓稼先从不骄人,没有私心,一心为公。
C.邓稼先性格单纯,思想单纯。
D.邓稼先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要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贡献。
8.“文革”初期,邓稼先能说服两派继续工作的原因是()A.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B.邓稼先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C.邓稼先是一个最不愿引人注目的人物。
D.邓稼先不像奥本海默那样喜欢打断别人的报告。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邓稼先是一位诚恳忠诚、敬业爱国、献身科学的卓越的科学家。
B.将奥本海默与邓稼先对照着写,是为了以丑衬美、以恶衬善。
C.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挚爱,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
D.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10.对选文末尾议论部分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站在社会大背景下对邓稼先做的客观评价。
B.是对邓稼先的肯定和赞扬。
C.说明他对个人声明奉献给祖国的必然性。
D.说明邓稼先在美国是不可能研究出原子弹的。
忆冼星海茅盾和冼星海见面的时候,已经是在听过他作品的演奏,读过了他那万余言的自传以后。
那一次我所听到的《黄河大合唱》,据说是小规模的。
那次演奏的指挥是一位青年音乐家,朋友告诉我,要是冼星海自任指挥,演奏当更精彩些。
但我得老实说,尽管是“小规模”,可是那一次的演奏还是十分美满。
我应当承认,这开了我的眼界,使我感动,老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心里抓,痒痒的又舒服又难受。
那伟大的气魄自然而然使人发生崇高的情感,光是这一点,也就叫你听过一次,就像灵魂洗过澡似的。
从那时起,我便在想象: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呢?我曾经想象他该是木刻家马达那样一位魁梧奇伟、沉默寡言的人物。
可是朋友又告诉我:不是,冼星海是中等身材,喜欢说笑,话匣子一开就会滔滔不绝。
我见过马达的一幅木刻:一人伏案,执笔沉思,大的斗篷显得他头部特小,两眼眯紧如一线。
这人就是冼星海,这幅木刻就名为《冼星海作曲图》。
木刻家的用意不在“写真”,而在表现冼星海作曲时的神韵。
它还远不能满足我的“好奇..”。
而这,直到我读了冼星海的自传,才得到部分的满足。
从冼星海的生活经历,我了解了他的作品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气魄。
他做过饭店堂倌,咖啡馆杂役,做过轮船上锅炉间的火夫,浴堂的打杂,也做过乞丐。
什么都做过的一个人,有两种可能:一是被生活所压倒,虽有抱负,只成为一场梦;一是战胜了生活,那他的抱负不但能实现,而且必将放出万丈光芒。
“星海就是后一种人!”——我当时这样想,仿佛我和他已是很熟悉的了。
大约三个月以后,在西安,冼星海突然来访我。
那时我正在候车南下,而他即将经过新疆赴苏联[注]。
当他走进我的房间,自己通了姓名的时候,我吃了一惊,“呀,这就是冼星海么!”我觉得很熟识,而也感到生疏。
我将这坐在我对面的人和马达木刻中的人作比较,也和我读了他的自传以后在想象中描绘出来的人作比较,我差不多连应有的寒暄也忘记了。
然而冼星海却滔滔不绝地说起来。
他说起了他到苏联去的计划,讲他的《民族交响乐》的创作。
他的话我已记不全了,可是,他那种气魄,却使我兴奋鼓舞。
他说,他以后的十年中将以全力完成他的创作计划。
我深信他一定能达到,因为他不但有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魄力,而且又是那样好学深思,勤于收集各地民歌民谣的材料。
他说他将在新疆逗留一年半载,尽量收集各民族的歌谣,然后再去苏联。
现在我还记得他的《民族交响乐》的一部分计划。
他将从海陆空三方面来描写我们祖国山河的美丽、雄伟与博大。
他将以“狮子舞”“划龙船”“放风筝”这三种民间的娱乐,作为这伟大创作的“象征”或“韵调”,来描写祖国人民的生活、理想和要求。
“你预备在旅居苏联的时候写你这作品么?”“不!”他回答,“我去苏联是学习,吸收他们的好东西。
要写,还得回中国来!”那天我们的长谈,是我和他的第一次见面,谁又料得到这就是最后一次啊!“要写,还得回中国来!”这句话,今天还响在我耳边,谁又料得到他不能回来了!这样一个人,怎么就死了!昨晚我忽然这样想,当他在国境被阻,而不得不步行万里,且经受生活的极端的困厄,而回莫斯科去的时候,他大概还觉得,这一段不平凡的生活经历又将使他的创作增加绮丽的色彩和声调。
要是他不死,他一定会津津乐道这一番的遭遇。
现在我还是这样想,要是我再遇到他,一开头他就会讲述这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而且要说:“我经过中亚细亚,步行过万里,我看见了不少不少,我得了许多题材,我作成了曲子了!”时间永远不能磨灭我们在西安的一席长谈给我的印象。
一个生龙活虎、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海,永远坐在我对面,直到我眼不能见,耳不能听,只要我神智还没昏迷,他永远活着。
1946年1月5日(有删改)(注)苏联,指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91年解体。
11.作者在回忆冼星海的过程中,既写了想象中的冼星海,也写了冼星海留给他的印象。
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12.阅读画线句子,结合文章内容,揣摩作者“好奇”的原因和内容。
“好奇”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奇”的内容: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只见过一面的冼星海描写得生动而感人的。
(不超过150个字)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汪曾祺沈先生的血管里有少数民族的血液。
湘西有少数民族血统的人大都有一股蛮劲、狠劲,做什么都要作出一个名堂。
沈先生瘦瘦小小,但是有用不完的精力。
他少年当兵,漂泊转徙,很少连续几晚睡在同一张床上。
吃的东西,最好的不过是切成四方的大块猪肉。
行军、拉船,锻炼出一副极富耐力的体魄。
二十岁冒冒失失地闯到北平来,举目无亲。
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就想用手中一支笔打出一个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