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经济发展展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

——XX县经济发展展望目前,建设“山水泉城、魅力邢襄”是XX市的发展主题。坚定不移地走生态发展之路,全力推动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绿色发展、清洁发展、科学发展,是我市经济发展的方向。在这一大背景下,结合XX县经济发展的实际的情况,理顺我县“十二五”期间的经济发展思路是我们现在首要解决的问题。保护生态和经济发展这对“老冤家”,如何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齐头并进、同时进行便是我们要攻克的课题。

XX县地处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引导下,我县已基本形成了以旭阳焦化为代表的工业产业、以邢州枣业、浆水苹果为代表农业产业、以峡谷群地质公园为代表的旅游业,三大产业并驾齐驱的良好经济发展局面。在这快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样也有我们需要警觉和改进的地方。如工业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环境保护问题;农业产业发展难以形成规模化的问题;旅游产业无法形成鲜明品牌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在“十二五”期间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则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就是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协调统一,以经济发展带动生态保护,以生态开发推动经济发展。针对我县目前的发展状况,“生态产业化”主要是针对以农产品种植为主的第一产业和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就是将农产品生产规模化、企业

化,将旅游业发展规范化、品牌化;“产业生态化”主要是针对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使工业企业、不同产业形成类似与“自然生态链”的循环经济,从而实现高效率、低消耗、无(低)污染的生产方式。

一、产业生态化

(一)产业生态化的实现途径

1、技术和管理体制的创新

在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子系统组成的复合大系统中,技术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常活跃的因素。技术进步对于这个系统的发展起着复杂的作,工业技术研究和发展是服务于企

业、不断为市场或社会提供满足多种需求产品的过程。这种过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往往把追求经济效益作为唯一的目的,容易忽视环境的变化,因而产生了环境问题。而从目前的环境形势看,环境问题的解决还必须充分依靠科技进步。由于生产技术的更新变化,污染物也层出不穷,如果污染治理技术和手段严重滞后,将会使污染问题积重难返,更加不可收拾。因此,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工业技术领域需要转变观念和思路,从原来的服务于企业、追求最大利润,逐步转向服务于全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

当前技术创新活动应与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紧密联系,企业的技术进步是企业实现清洁生产的重要手段,而清洁生产使企业的技术改造更具针对性,并使其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原有的企业管理注重生产管理,重在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种管理模式在

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生产过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生产过程中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排放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为了实现产业的生态化发展,必须转变企业管理的观念,将生产管理和环境保护相结合,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清洁生产的实施克服了原来企业生产管理与环境管理相分离的矛盾,将两者结合到一起,通过对整个生产过程持续运用整体预防污染的思想,改变企业环境管理的职能,即注重源头的削减,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又实施生产全过程控制,减少废物的产出,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建立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要以清洁生产战略为基础,在企业内部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制度。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这一环境管理工具,对企业正在进行的和计划进行的生产进行污染预防的分析和评估,找出在各个生产环节中可能存在的污染危险,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和方案,在生产的全过程有效地控制污染物的产生,达到废物最小化,提高环境绩效。

2、产业政策和管理体系的创新

环境问题与经济中各产业的发展有着极高的关联度,因此不仅环境制度本身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产业政策的制订与实施也会间接地对环境系统产生影响。一些旨在发展经济、促进产业发展的传统产业政策在客观上却会给环境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因此在制订产业政策时要考虑到该政策的执行可能带来的环境成本,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考虑,将环境生态问题作为政策内

容的组成部分。为了促进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产业的生态化发展,政府部门应制订扶持企业利用副产品相应的产业政策。

工业作为严密分工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工业内部和各部门、各企业间和各种生产要素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历史上形成了对工业部门的划分,工业部门之间的避垒森严。随着工业的发展,部门之间的界限正在逐步打破,因为它割裂了工业部门之间的天然联系,不利于原料的综合利用,不利于做出综合性的决策以谋求综合的生态经济效果。许多地方以生态工业的发展模式来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种经营管理模式不仅超出了单个工业领域,还囊括了金融、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个经济活动领域。这主要体现在生态工业园的建设上。生态工业园区是一种新兴的工业组织模式,它是以生态循环再生为基础的工业园区,既包括产品和服务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以最优的空间和时间形式组织生产和消费中产生的副产品的交换,从而使企业与社区付出最小的废物处理成本,并且通过对废物的减量化促进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改善环境品质。它强调园区成员的联系、合作和参与,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等交流形成各成员相互受益的网络,并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共进。

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和管理是一个很大的综合性项目,不同的企业所需要的环境管理水平不相同,相应地也需要有差别的许可协议。要很好地解决问题,需要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来有效地监督企业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加强对园区内企业的环境行为的

监督,对于违反规定的进行罚款,对于严惩违犯的企业,甚至可以取消其在园区经营生产的资格,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来制约企业的行为。在工业园总体环境绩效允许的范围内,各企业在管理各自环境绩效时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鼓励企业在其内部建立良好的规章制度来提高其环境绩效。

3、环境保护制度的创新

经济主体的行为是受制度约束的,制度安排与实施情况直接决定了制度的运行效果。一个有效率的制度应同时具备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可以制约经济主体的行为,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而激励机制则有助于引导经济主体行为自觉地与制度取向相一致,降低制度实施的成本。

从宏观上讲制度设计得不科学是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因为没有使经济与环保策略达到一种共生的状态。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重新思考现行环境保护制度,实现制度创新,引入激励与约束机制,从制度设计上保证经济主体从自身效用或利润最大化角度出发,选择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一致。

政府通过制度设计,将市场机制运用到环境保护事业中,运用价格与利益机制给予经济主体充分的激励,将环境保护与企业或消费者的利润最大化与效用最大化目标相联系。

从各国对环境的社会性规制的效果来看,发现政府的规制在某些情况下并不是有效率的,对环境的影响甚至是负面的。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