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悲剧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是美学范畴的悲剧?
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指那些现实生活或艺术中,那些肯定性的社会力量在矛盾斗争中遭受到不可避免的苦难或者毁灭。

(二)马克思主义的悲剧理论。

以《奥赛罗》为例,说明在现实历史或艺术中的悲剧冲突的分析。

不能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不能离开社会阶级斗争的客观形势。

这种分析的一个最重要任务,就是揭示悲剧的客观必然性及其社会阶级根源。

《奥赛罗》悲剧的原因:这出戏深刻揭露了现实的矛盾和丑恶,着力表现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体现了人文主义对封建势力斗争的胜利,表达了人文主义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深切同情。

剧中伊阿古则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极端典型。

他贪婪、狠毒,有着无止境的野心。

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

同时他又善于伪装,惯于欺骗,是一个把一切为了自己的利益当作生活信条和道德准则的野心家。

这样奥赛罗和伊阿古之间的矛盾,就不是单纯的性格对立和恋爱纠纷,而是当时社会上资产阶级内部人文主义同极端利己主义这两股势力尖锐斗争的艺术体现。

当然奥赛罗和苔丝德梦娜性格上的弱点也是造成悲剧的原因。

他们过于轻信,对现实的罪恶缺乏辨别的能力,尤其不能认清新出现的资产阶级野心家的本质。

这些弱点是造成悲剧的直接原因。

但在这些直接原因的后面却仍然存在着更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奥赛罗身上的弱点,不只是个人弱点,而是整个人文主义者的弱点,代表着资产阶级进步力量的人文主义者,对封建势力这一公开敌人是能够辨别的,而对于自己阶级内的极端利己主义势力却往往认识不清楚,缺乏经验,再加上人文主义自身残存着封建主义思想,而人文主义者头脑中的抽象人爱、人道的观念,又往往经受不住现实的打击。

这一切决定了他们同险恶的利己主义者斗争中必然会遭到悲剧的结局。

通过对《奥赛罗》的简单分析,说明在对现实历史和艺术中的悲剧冲突进行分析的时候,不能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不能离开社会斗争的客观形势。

在揭示造成悲剧的直接原因的时候,还应当揭示隐藏在这些原因背后的、起决定作用的客观社会因素,揭示出悲剧事件的客观必然性及其社会、阶级根源。

恩格斯曾经指出:悲剧冲突的实质就在于“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

”(拉萨尔悲剧《吉拿根》)怎样理解这句话?,什么叫“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所谓的“历史的必然要求”,是指那些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人们的合理要求、理想行为以及人的优秀思想品质等等。

如奥赛罗的人文主义理想,安娜卡列林娜的个性解放要求等,都是符合客观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而所谓“这个要求的不可能实现”,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由于旧势力的阻挠,人们合理的要求、理想、行为等还不可能实现。

如安娜的个性解放要求,在俄国封建势力还非常强大,资产阶级在刚刚兴起的历史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

一般来说,当新生力量在一定历史阶段还处在弱小时,它本身还有着弱点及片面性,在现实中必然被强大的旧势力所压倒或毁灭。

这就说明悲剧冲突是有其客观的历史必然性的。

但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来看,新生力量体现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因此它虽然遭受了暂时的失败,但总是要实现的。

(三)悲剧的本质。

任何悲剧冲突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现实的社会矛盾的反映,冲突的双方可能代表着新与旧两种阶级力量,也可能代表着善与恶两种伦理力量,当然也可以代表着美与丑两种性格和精神力量。

总之,是肯定性的或具有某种合理性的力量与否定性的或已经丧失合理性力量的之间的一种必然性的冲突,而冲突的结果,则是肯定性的、合理性的力量的毁灭。

这种毁灭是必然的、不可抗拒的。

但从这种毁灭中,我们所看到的却是肯定性力量的合理和必胜的趋势。

因此悲剧的结局虽然是悲,却让人在悲痛之余产生一种崇高感。

由此激发起人们追求真理的力量,起到鼓舞和教育人们继续前进,为美好生活而斗争的积极作用。

《奥赛罗》悲剧就是这样,它虽然展示了肯定性、合理性力量的必然毁灭,但是从这种毁灭中人们所看到的却是肯定性的合理和必胜的趋势。

当奥赛罗后来弄清真相,知道自己错杀了无辜的妻子之后,他并没陷入悲观失望,反而重新树立起对人生、对爱情、对理想的坚定信念,他最后自杀虽使人们感到惋惜,但却造成了一种严肃、悲壮的气氛,使人文主义思想重放光彩。

综上所述,在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中,有这样几个要点:(1)悲剧的根源必须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或具有某种合理性的力量。

(2)悲剧所反映的对象是肯定性的社会力量。

(3)悲剧的结局,都是肯定性的社会力量遭受到的苦难或毁灭。

(4)悲剧给人的感受是让人们在悲痛之余,产生激扬向上的崇高感,从而提高精神境界,产生审美愉悦,起到积极作用。

(四)悲剧的两种主要表现形态。

悲剧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人们常常根据不同的标准,把它们归为不同的类型。

根据悲剧中不同的主人2、小人物的悲剧。

在这些小人物身上闪现出来的往往不是时代的火花,而是表现出人类的善良、友爱、勤劳、自我牺牲、渴望自由等等。

公,把悲剧分为:
1代表社会先进力量的正面人物的悲剧。

由于所处的时代的种种原因,如或是自身条件的局限,或是黑暗势力的强大,或是历史因素的影响,使这些代表先进思想的正面人物遭受失败或毁灭。

在这类悲剧人物身上表现了人类在改造社会,改造自然中的创造精神,展示了历史的发展趋势和萌芽。

他们的美学价值不是以自身的胜利来肯定所追求的目的,而是以自身的失败或毁灭,来肯定所追求的目的的正义性、进步性、必然性,以此鼓舞人们化悲痛为力量,从斗争的艰巨性中看到光明的前途。

这是悲剧的一种最基本类型。

历史上的人物如屈原、岳飞、文天祥等,艺术中的人物如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奥赛罗,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林黛玉等,都属于这种悲剧人物。

2小人物的悲剧。

在这些小人物身上闪现出来的往往不是时代的火花,而是表现出人类的善良、友爱、勤奋、自我牺牲、渴望自由等等。

由于地位的卑微,家庭与阶级的局限,以及社会条件的影响,他们只能处于被侮辱、被损害的地位,最后被黑暗势力所吞噬。

这样悲剧的美学价值,在于以悲剧人物的毁灭引起人们的深刻思考,唤起人们对小人物的怜悯、同情,对黑暗势力的仇恨和反抗,鼓舞人们在否定一种生活
的同时去追求另一种生活道路。

如关汉卿笔下的窦娥,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孔乙己等。

3、反面人物的悲剧。

这些人不能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把自己的错误行为认为是正义的。

因此在他们
的作为中,虽表现出某种英雄性格,但由于他们的行为是与历史发展趋势背道而驰的,最后必然要失败或毁灭。

这种形象也往往能够打动人们的心理,引起人们的深刻思考。

根据悲剧产生的美感特点,把悲剧分为悲壮悲剧、悲愤悲剧、悲悯悲剧以及喜剧性悲剧(含笑的悲剧)等。

总之,悲剧的表现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4、新生事物、新生力量的悲剧。

新生事物的出现一开始就代表了历史的必然要求,但在刚刚诞生的时
候,它与传统的旧势力相比,往往处于劣势的地位,它往往因受强大旧势力的催残和打击,而付出沉重的、巨大的代价,甚至遭受到毁灭的命运。

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的。

”新生事物虽然暂时失败了、毁灭了,但它所代表的理想和原则,却必将获得胜利。

甚至它的毁灭本身就是一个信号,表明新的社会力量、社会制度终将代替旧的社会力量、社会制度。

如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封建制度、封建伦理道德、封建迷信等,与争取民主、自由、解放的新生力量的斗争是十分激烈的。

这种斗争产生了许多令人惊心动魄的事例。

如《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的叛逆性格,反映了封建社会内部滋长的民主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

他们所代表的是历史的必然要求。

但在封建势力还十分强大的时候,是不可能实现的,是必然要遭受到扼杀、摧残、毁灭的。

如俄国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描写了一个商人家庭儿媳卡基林娜在忍受不了婆婆的虐待而投河自杀。

表面看《大雷雨》似乎只是一出家庭悲剧,但它所揭示的却是当时俄国社会生活的深刻缩影。

卡基林娜这一形象体现了人们对自由、解放的追求,对封建专制的斗争和反抗。

她的死是对专制、顽固势力的否定。

所以俄国当时民主主义革命评论家把卡基林娜形象称为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

代表先进思想的人物虽然失败了、毁灭了,但它们所代表的理想必将获得胜利,甚至它的毁灭本身就是一个信号,表明新的社会力量和新的社会制度终将代替旧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制度。

贾宝玉、林贷玉、卡基林娜等都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们代表着历史的必然要求,但本人却未自觉的认识到这一点,和那些有意识的为推翻旧制度而英勇斗争直至献身的人们,如斯巴达克斯、巴黎公社的英雄们、谭嗣同、李大钊等,在他们的身上集中的体现了新的合理的力量,他们的失败、牺牲,更加显示了悲剧的壮美和崇高美。

在现实和艺术中,新的力量、新的事物的悲剧由于所处条件与人物关系的不同,往往展示出各不相同的具体情态,但它们却有着一个共同的审美特征,往往正义的都遭到了不应遭到的毁灭,在美与丑的矛盾冲突中,他们以美被丑压倒为其基本点,以肯定性的社会力量展示遭受挫折为其基本内容。

这类悲剧以其斗争的艰苦性震撼人心的悲剧性来显示出巨大的美学力量。

.
5、旧事物、旧制度的悲剧。

也有不同情况。

(1)在旧势力内部,某些有识之士看到统治阶级与现存
制度的弊病,力求改革,以挽救旧制度的灭亡。

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自身的阶级局限性,它们往往得不到新的社会力量的支持,或不愿遭受到失败、毁灭性的命运。

在这类悲剧中,悲剧主人公的理想和愿望,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历史的必然要求,他们的所作所为,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如林则徐、左中堂等人,励精图治,实施改革,最后遭到了失败。

(2)代表旧制度力量与新生力量发生冲突,最后导致灭亡。

这种旧制度灭亡之所以具有某种悲剧意义,是由于它所处的历史条件下还没有完全失去其存在的合理性。

马克思在谈到这种历史悲剧时说:“当旧制度还相信而且应当相信自己合理性的时候,它的历史是悲剧性的,当旧制度作为现存的制度同新生世界进行斗争的时候,旧制度犯的就不是个人的谬误,而是世界性的历史谬误。

因而旧制度的灭亡也是悲剧性的。

”马克思这些话说明,构成这类悲剧的条件:a、是旧制度还没丧失存在的合理性,也就是还没走完自己的生命历程;b、是代表旧制度的力量还有自信,还不需要用假相来掩盖自己真实的本质,否则就不是悲剧而是喜剧了。

肖洛霍夫在《静静的顿河》里描写的戈里高里、麦里霍夫的行为及其结局,就有这样一种悲剧的性质。

这位与旧制度有着根深蒂固的主人公,在革命风暴席卷俄罗斯大地的时候,投入到这场风暴的旋涡。

当戈里高里自以为在追求新的生活真理,而却是在反抗革命的时候,在他失败的命运中也就出现了悲剧因素。

从以上两种情况可以看出,说明在旧事物、旧制度的悲剧中,悲剧主人公的身上仍然必须存在一些正面的因素,如果完全是丑恶的现象,就无法算作悲剧了。

如想要改革旧制度的林则徐就表现一定程度的英雄性格。

而戈里高里身上也存在不少的优良品质。

再如历史上的苏格拉里,他拥护奴隶制的贵族统治,反对奴隶制民主派,当然是一个反面人物。

但他反对用政治暴力来解决思想问题,而且横眉冷对政治暴力,做到了临死不惧。

所以后人所写的《苏格拉里之死》中,苏格拉里的形象是可以感动读者的。

我国历史上的楚霸王项羽在乌江自首时说:“天亡我,非战之罪。

”他最后连主观战略上的错误都不敢承认,他所代表的又是没落的贵族阶级。

可是因为在推翻秦朝的暴虐统治中,也有着项羽一份功劳。

所以大家也把他的结局看作是悲剧性的。

总之,在旧事物、旧制度的悲剧中,虽然悲剧主人公不是正面的形象,但他们终究还具有某种积极因素,终究还有人同情的一点或一面。

如果是完全丑恶不堪的形象,就不可能形成悲剧了。

如希特勒的下场就不能算作是悲剧。

悲剧的审美效果。

综上所述,悲剧所表现的主要是肯定性的社会力量,在实践中遭受到失败或毁灭性的命运,其审美效果是悲。

但由这种悲所引起的心理效果并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

悲剧用令人生悲的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给人以认识生活真理的乐趣,使人们在悲痛和同情之中,受到为美而斗争的感召,激发人们对生活乐观主义的战斗精神。

悲剧在表现肯定性失败或毁灭时,总是显示出必胜的前景,因而能给人以鼓舞的力量。

至于一些表现旧制度灭亡的悲剧,其中美的效果,主要是使人深刻的认识到历史脚步无情的力量,告诉人们必须顺应历史的潮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