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底栖动物野外采集方法

合集下载

底栖动物调查方法

底栖动物调查方法

三、样品的采集
采样时间视调查任务而定。鉴于底栖动物生长、繁殖的速度比浮游动物 较慢,所以,一般每季度采样一次,最低限度应在春季和夏末秋初各采 样一次。如水库,需在水库最大蓄水时和最小蓄水时进行。 采样时,应事先记录当时的天气、气温、水温(表层、底层)、透明度、 水深,然后进行采样,在记录底质及水生植物情况。 采样时每个采样点上的大型和小型底栖动物各采2次样品。带网夹泥器采 得样品后,连网在水中剧烈洗涤摇荡,洗去污泥,网口要保持禁闭,然 后提到船上打开,拣出全部螺、蚌、蚬,放入广口瓶中,并贴上标签 (写明地点、编号、日期),然后带回室内处理。蚌斗式采泥器采得的 泥样,先倒入40目/寸的铜丝分样筛中,然后将筛底放在水中轻轻摇荡, 洗去样品中的污泥(若样品量大可分几次洗涤),最后将筛中的渣滓倒 入所料袋中,并放入标签,将袋口缚紧带回实验室分检。这一过程也可 将采的泥样倾入脸盆中,到岸边筛选,以免采样时间过长。 定量样品采完后,分别在各采样点上采一定数量泥样作定性标本用,还 可在沿岸带和亚沿岸带的不同生境中,用抄网捞取一些定性样品。来不 及分检的样品,应放入冰箱内保存,以免虫体腐烂不利于分析。
四、样品的处理和保存
将上述采得的样品当场或带回室内进行分检。将塑料袋内的样品倒入分 样筛内,在自来水中冲洗(或在岸边水中筛洗),直至污泥完全洗净, 然后将渣滓倒入白色解剖盘内,加入清水,检出水蚯蚓和昆虫幼体,放 入之广口瓶中固定保存。直至检完为止。对于水蚯蚓,可利用其对温度 的敏感性,在装有样品的解剖盘上,放一纱布,覆盖样品,然后倒入 40℃左右的热水,水蚯蚓及钻到纱布上面来,这样就一网打尽,效果较 好。 标本需用小镊子、解剖针或习惯检选,柔软较小的动物也可用毛笔分检。 此时,要避免损伤虫体。 每一塑料袋的样品检完后,需将袋内的标签放进指管瓶内,并在每瓶外 面贴上一个同样的标签。 检选出的底栖动物分别固定分装在样瓶中,水蚯蚓应先麻醉,使其舒展 再固定,一般把水蚯蚓放在培养皿中,加少量水,然后每隔10分钟滴加 95%酒精,直至虫体全部伸直。然后用4~10%甲醛液固定,或固定1~ 2日后,移入70%酒精中封存。 软体动物的螺蚌可保存于70~80%的酒精中,4~5天再换一次酒精即可。 也可用甲醛液固定,但务必加入少量苏打或硼砂中和酸性甲醛,不然, 软体动物的钙质壳,会被酸性甲醛腐蚀。此外,软体动物亦可群诶葬后, 将壳干燥保存。 昆虫及甲壳动物,可放入养萍中用75%酒精固定。昆虫成虫亦可制成干 底栖动物的采集工具种类很多,目前国内在采集方法和采集用具 上,还没有统一规范,但基本的方法用具是一样的。 采集定性定量过程中需要下列器具及药品: 水体地形图 深水温度计 彼得生采泥器 一般温度计 带网夹尼器 扭力天平 三角拖网 托盘天平 脸盆 解剖镜 水桶 显微镜 标签 培养皿 铅笔 指管瓶30~50ml 记录本 试剂瓶1000ml 毛巾 广口瓶250ml 纱布 量筒 胶布 抄网 解剖针 分样筛40目 放大镜 酸度计 塑料带 甲醛 解剖盘 酒精 小镊子 吸管 绳索 毛笔 盘称 滤纸

收集蚂蚁的方法

收集蚂蚁的方法

收集蚂蚁的方法采集方法:(1)袋罩采集法采集时,用一个布袋(或编织袋)把蚁巢罩住,振动、。

捅破蚁巢,扎牢袋口。

过段时间,再连同布袋取回。

这种方法适合采集树上蚁巢,但是采集率不高。

(2)香甜饲料采集法在养殖池里放塑料布(或三合板邊硬纸等)上面洒一些诱饵,如蜜糖、糖水、小块苹果、果酱、花生酱、碎面包等香甜词料,或者与蛋白质饵料混用,蚂蚁会爬上去吃,待上面聚集很多蚂蚁时就用毛刷将其扫人布袋。

在某些情况下,活的或死的虫子以及植物的种子都可以被用来作诱饵。

诱饵的选择根据采集目的和采集种类的不同区别很大。

一般来讲,因为糊状和块状的诱饵不易被蚂蚁搬运,其诱捕效果要比液状和颗粒状的好。

(1)双层塑料袋采集法对树上筑巢蚂蚁的采集可采用双层塑料袋采集法。

将内层塑料袋的两边分别剪开3厘米大小的孔洞,然后装在外层袋内,再将蚁巢放到内层袋内,扎好外袋口,将发现的蚁巢直接取下或连树枝带蚁巢一起割下,迅速装人整理好的袋里,按此法将蚁巢装满袋子。

蚂蚁由于受惊出巢爬出内层袋到外层袋中,即可收集,经过几天(一般3〜5天)后,大部分蚂蚁就会因窒息而死于外层的口袋。

最后将内层袋中的蚁巢取出,收集蚁卵。

(2)泼水采集法若蚂蚁在土中筑巢或在干旱季节,因蚁群往往迁回到深土中,此时必须泼水或用糖蜜作诱饵来采集。

泼水采集法,即在傍晚浇泼足量清水于收集地上,使土壤湿度突然提高,不适宜蚁群生活,迫使蚁群迁巢。

然后用1:(1〜2)的糖水滴2滴于竹筒内,在蚁巢周围插上竹筒,引诱蚂蚁人竹筒。

一般经过半天或一天,就会有大量蚂蚁钻进竹筒内,采集到的蚁群个体数可达60%。

(3)雨季采集法春季雨水充足,食物丰富,此时正是蚂蚁繁殖的时期。

对在土中筑巢的蚂蚁,每当4〜6月间雨水充足,1蚂蚁开始大量繁殖时,下雨前可将准备好的竹筒斜插于蚁巢旁,竹筒口向下,以免被雨水淋入。

然后用锄头或铁锹扰乱蚁巢。

每巢一般插3〜6个竹筒,插人后如能及时下雨最好,这样可使土壤温度提高,不适宜蚁群居住,蚁群即迅速迁居竹筒中。

《底栖生物采集方法》课件

《底栖生物采集方法》课件

采集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能 够反映该区域底栖生物的分布 和数量情况。
样品的质量控制应贯穿于采集 、处理、保存和运输全过程,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5
底栖生物采集的注意事项
遵守法律法规,保护生态环境
遵守国家及地方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 法规,确保底栖生物采集活动合法合 规。
避免采集受保护的物种,确保采集活 动不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
笼诱法
笼诱法是一种利用笼具诱捕底栖生物 的方法。
笼诱法可以在不同水深和底质条件下 进行,但需要注意笼具对底栖生态的 影响。
笼具的材质和结构需要根据采集的底 栖生物种类和习性进行设计。
笼诱法采集到的底栖生物需要妥善处 理和保存,以避免损伤和死亡。
04
底栖生物的样品处理和保存
样品的处理
采集的底栖生物样品 应及时处理,避免样 品腐烂或被污染。
地区的生态状况。
避开污染源
02
避免选择靠近工业废水排放口、城市污水管道等污染源的区域

考虑环境因素
03
如潮汐、水流、底质类型等,对底栖生物的分布和数量有较大
影响。
采集时间的确定
1 2
根据潮汐变化选择合适的时间段
潮汐变化会影响底栖生物的活动和分布,因此应 根据潮汐表选择合适的采集时间。
避开恶劣天气
避免在极端天气(如暴雨、台风等)下进行采集 ,以免影响采集效果和安全。
采集工具的准备
01
02
03
04
采集网
用于从底泥中捞取底栖生物, 根据采集的生物大小和种类选
择合适的网目。
采集桶
用于存放采集到的底栖生物, 底部应有过滤网防止底泥混入

手套、鞋套

第四章(一) 大型底栖生物调查

第四章(一) 大型底栖生物调查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举例:第1站第1个样品号为M1A1,第1站第2个样品号为 M1A2,依次类推。 拖网样品编号MXBZ M、X如上
B—拖网样品代号(代号固定不变);
Z—拖网样品序号(Z=1、2、3……) C 样品登记 返航后,及时处理采泥和拖网样品。 按分类系统排列编号,并分别记录。 每瓶样品(包括样品桶内的样品)应换以新编号的标签, 并同时核对。
d = ( S - 1 )/ log2 N
式中:d ——表示丰度; S ——样品中的种类总数; N ——样品中的生物个体数。 评价标准,即值在3~4为清洁区域,2~3为轻度污染, 1~2为中度污染,<l为重污染,以此衡量调查海域 生物群落结构状况。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3)调查结果
(1)种类组成
本次调查各站位共获底栖生物58种。分属于涡虫、纽形
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甲壳类。 其中涡虫1种,占种类数的1.72%,纽形动物1种,占 1.72%,环节动物30种,占51.72%,软体动物8种,占 13.79%,甲壳类18种,占31.03%。 种名录。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2)生物量及密度的分布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底栖动物漩涡分选装置 专供淘洗泥样及分选标本。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套筛
由三层不同孔径的筛子和支架组成,
上层 2.0mm5.0mm,中层 1.0mm,下层0.5mm。 必须与漩涡分选装置配合使用。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2.2
海上采样
(1)采泥
选择采泥器
面积为0.05m2的采泥器,每站采5个样品; 0.1m2的采泥器,每站采2个4个平行样品; 0.25m2的采泥器,每站采1个或2个(平行)样品。 保证采样面积应大于0.2m2 泥样淘洗 采用漩涡分选装置 泥样分批倒入筒体,调节分流龙头开关至较大颗粒沉积 物不致搅起溢出筒体。

涉水不可过河流底栖动物采集方法综述

涉水不可过河流底栖动物采集方法综述

工程管理与技术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13期194㊀㊀涉水不可过河流底栖动物采集方法综述林久富(山东省龙口第一中学,山东烟台265701)摘㊀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常用于河流生态监测与评估,目前,国内尚无完善的涉水不可过河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采样方法.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常用的涉水不可过河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采样方法,包括U S E P A-E MA P ㊁A Q E M ㊁U S E P A-C A B N S R ㊁U S E P A-N R S A ㊁«水环境监测规范»(S L 219-2013)和«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H J 710.8-2014),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及可行性.建议确立基于改进的U S E P A-C A B N S R 采样方法作为我国涉水不可过河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采样方法的参考.关键词:涉水不可过河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采样方法中图分类号:T B 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G3198.2019.13.098㊀㊀河流系统具有泄洪㊁输沙㊁供水㊁自净㊁航运㊁发电和景观等多种功能,同时,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也具有调节气候㊁改善生态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对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至关重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利用强度和污染物排放强度不断变大,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受到了严重威胁;维护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已经成为众多学者的共识和河流管理的重要目标.河流生态监测与评估是河流管理的基础,对维护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下文简称为底栖动物)是指不能通过500μm 孔径网筛的无脊椎动物,是河流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定居动物代表类群之一,通过摄食㊁掘穴和建管等扰动活动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河流生态系统的物质分解㊁能量流动和营养循环;底栖动物种类丰富,大多数有相对较长的生活史和较固定的生活场所,对化学污染和物理变化有较广泛的耐受性,能够综合反映河流质量的长期变化;因此,底栖动物常作为河流生态监测的指示物种,并被广泛地应用于河流生态评估.作为获取河流生态基础数据的必要手段,国外已有较为系统的河流底栖动物采样方法,目前,国内尚无完善的涉水不可过河流底栖动物采样方法,仅有少数行业标准与手册涉及,存在内容简单和采样方法模糊等问题,不能满足河流生态监测与评估的工作要求.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常用的河流底栖动物采样方法的优缺点及用于我国涉水不可过河流的可行性,建议确立基于改进的U S E P A-C A B N S R 采样方法作为我国涉水不可过河流底栖动物采样方法的参考.1㊀河流底栖动物采样方法要素采用标准的底栖动物采样方法的目的是获得有代表性的样品.采样河段长度㊁采样位置㊁采样工具和采样面积的综合考虑能够得到较合理㊁有效的采样方法.1.1㊀采样河段长度采样河段长度主要有固定长度法和可变长度法两种确定方法.固定长度法是将采样河段长度设定为固定距离,在野外应用和后勤保障上更有优势,但存在采样效率相对于河流大小不对等和样点间的生物差异可能归因于缺乏足够数量的生境单元的缺点;可变长度法是根据河宽或者河深选择相应比例,利用指标指示不同采样河段长度的采样效率来评估合理的采样河段长度,是按比例增加资源量的结果.1.2㊀采样位置河岸区域指容易接近的浅水区域,生境比较醒目,具有易于采样,不需要行船,减少成本与风险等优点.河岸区域采样的缺点包括采样的稳定性差,由于生境的多变性和生物体分布的不均匀,需要更多的重复采样降低可变性;样品中的杂质较多,处理时间和成本较大;河岸区域存在陡坎时,采样变得困难或者不可能.河道中央指河流流速较大,河道底质稳定性较差的深水区域.河流流速较大使采样工具的使用受到限制,底栖动物群落物种在底质稳定性较差位置分布较少,尤其是底质为泥沙的河流.采样位置等间距布设是在采样河段范围内按照一定距离间隔布设采样位置,具有设计简单,易于执行,能够在野外节约大量时间等优点,但存在采样河段范围内生产力最高的生境可能会由于落在断面之间而无法采集等问题.采样位置生境导向布设是根据采样河段范围生境状况进行采样位置布设,主要有按生境面积比例布设和按生境类型比例布设两种.前者能够更好地反应采样河段的实际情形;后者具有更好的操作性,但存在较小代表性的生境占据了同其他生境一样的比例,更有代表性的样品遗漏的问题.1.3㊀采样工具河流底栖动物采样工具间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的采样工具有不同的适用生境,选择适合的采样工具对河流生态基础数据的获得至关重要.按照不同的标准,河流底栖动物采样工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常用的河流底栖动物采样工具可以分为被动采样工具和主动采样工具,被动采样工具指示的是定居潜力,主要有人工底层采样器和漂网,主动采样工具反应的是当前的群落结构,主要有踢网㊁索伯网㊁D 形网㊁手抄网和底部抓斗式采样器等;底栖动物采样工具可以分为定量采样工具,半定量采样工具和定性采样工具,定量采样工具主要用于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主要有人工底层采样器,底部抓斗式采样器和索伯网,半定量采样工具主要用于底栖动物生态监测与评估,主要有踢网和D 形网,定性采样工具主要有手抄网,定性采样工具主要用于一般的河流生态调查;底栖动物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13期195㊀采样工具也可以分为深水采样工具和浅水采样工具,深水采样工具主要有底部抓斗式采样器和人工底层采样器,浅水采样工具主要有踢网㊁索伯网㊁D 形网㊁手抄网和人工底层采样器.1.4㊀采样面积O l a fA r r h e n i u s 研究了物种数与面积之间的关系,提出物种数与面积呈幂指数关系,采样面积在1-2m 2时物种数变化不大,出于采样工作效率的考虑,提出采样面积最小为1m 2才能保证采样结果的可靠.2㊀国内外河流底栖动物采样规范与方法2.1㊀U S E P A -E M P A2000年美国环保署在地表水环境监测与评估手册中对涉水不可过河流底栖动物采样方法做了以下阐述:采样河段长度为40/100倍的河宽;采样位置为在采样河段范围内等间距布设11个断面,每个断面两岸河岸区域各采集一个样点,采样水深范围小于1m ;每个样点采样面积为0.25m 2,将所有样点的样品汇聚为一个样品,采样面积总和为5.5m 2;采样工具为踢网,如图1所示.图1㊀U S E P A -E M P A 采样方法布设图2.2㊀U S E P A -C A B N S R2006年美国环保署在涉水不可过河流生物评估手册中对底栖动物采样方法做了以下阐述:采样河段长度为500m ;采样位置为在采样河段范围内等间距布设6个断面,每个断面两岸上下游5m 的河岸区域各采集3个样点,按照区域内每种生境面积比例将6个样点分配,采样水深范围小于1m ;每个样点采样面积为0.15m 2,将所有样点的样品汇聚为一个样品,采样面积总和约为12m 2;采样工具为500μm 的D 形网;采样顺序为从下游向上游采集,如图2所示.图2㊀U S E P A -C A B N S R 采样方法布设图2.3㊀A QE M 2002年欧洲水框架指令对河流底栖动物采样方法做了以下阐述:采样河段长度为500m 或者10倍的平均河宽;采样位置为在采样河段范围内按照各个生境面积比例(面积大于或者等于5%)采集20个样点;将所有样点的样品汇聚为一个样品,采样面积总和为1 25m 2;采样工具为500μm 的D 形网和索伯网;采样顺序为从下游向上游采集,如图3所示.图3㊀A QE M 采样方法布设图2.4㊀U S E P A -N R S A2013年美国环保署在涉水不可过河流评估操作手册中对大型河流底栖动物采样方法做了以下阐述:采样河段长度为40倍的河宽,如果河流平均宽度小于4m ,选用150m 作为最短河段长度,如果河流平均宽度大于100m ,选用4k m 作为最长河段长度;采样位置为在采集河段范围内等间距布设11个断面,随机选取一侧河岸布设第一个断面采样位置,前三个断面位于河岸同一侧,接下来两个断面采样位置位于河岸另一侧,接下来两个断面采样位置位于初始河岸一侧,依此交替布设直到第十一个断面,采样位置范围为断面上下游5m 和岸边向水面延伸15m ,采集每个样点内的主要生境,采样水深最大深度为0.5-1m ;将所有样点的样品汇聚为一个样品;采样工具为500μm 的D 形网,如图4所示.图4㊀U S E P A -N R S A 采样方法布设图2.5㊀«水环境监测规范»(S L 219-2013)2014年水利部颁布实施的«水环境监测规范»(S L 219-2013)对河流底栖动物采样方法做了以下阐述:当河流深泓水深小于5m 时,采样河段长度为40倍的河宽,当河流深泓水深大于5m 时,采样河段长度为1k m ;采样位置为在采样河段范围内等间距布设11个断面,采样位置的设置需要兼顾代表性,便利性与安全性;河流水面宽度小于50m ,在每个断面中间位置设工程管理与技术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13期196㊀㊀置1条采样垂线,河流水面宽度在50-100m 之间,在每个断面设置左右2条采样垂线,河流水面宽度大于100m ,在每个断面设置左㊁中㊁右3条采样垂线,每条垂线采集1个样点;定量样品采样工具为116m 2彼得生采泥器和圆柱形铁丝笼,定性样品采样工具为三角拖网和手抄网,以40目分样筛处理样品,如图5所示.图5㊀«水环境监测规范»(S L 219-2013)采样方法布设图2.6㊀«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H J 710.8 2014)2015年环保部颁布实施的«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H J 710.8 2014)对河流底栖动物采样方法做了以下阐述:在同一断面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样点,样点的数目和间距的设置需要兼顾河流的宽度㊁流速㊁底质类型和环境异质性程度;河流水面宽度小于200m ,在每个断面中间位置或者靠岸一侧设置1个样点,河流水面宽度大于200m ,在每个断面中间位置和左㊁右两侧设置1个样点,样点间距一般在100-200m ,断面和样点的设置可依据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干扰程度做适当调整;水深超过3m的深水河流,采样工具为抓斗式采泥器,彼得生采泥器和定量框,每个样点的总采样面积约为0.5-1m 2;涉水可过河流,采样工具为D 形网,每个样点的总采样面积约为1m 2;可根据底栖动物的密度做适当调整,如图6所示.图6㊀«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H J 710.8 2014)采样方法布设图3㊀探讨与结论3.1㊀分析总结U S E P A-E MA P 和U S E P A-N R S A 采样河段长度为可变长度,U S E P A-C A B N S R 采样河段长度为固定长度,A Q E M 和«水环境监测规范»(S L 219-2013)同时考虑了可变长度与固定长度,«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H J 710.8-2014)缺乏对采样河段长度的明确说明,对于涉水不可过河流,利用可变长度法确定采样河段长度能够得到较合理的采样效率和准确的采样结果.U S E P A-E MA P 采样位置是在河岸区域基于断面等间距布设,A Q E M 采样位置是在全河道范围内基于生境导向布设,U S E GP A-C A B N S R 和U S E P A-N R S A 采样位置是在河岸区域基于等间距布设和生境导向布设的结合,«水环境监测规范»(S L 219-2013)采样位置是在全河道范围内基于断面等间距布设,等间距布设和生境导向布设结合能够兼顾采样的便利性和准确性,对于涉水不可过河流,河道中央位置可以放弃采样,尽管有可能无法采集到一些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但河岸区域能够满足生态监测与评估的工作要求.U S E P A-E MA P 采样工具为踢网,U S E P A-C A B N S R 和U S E P A-N R S A 采样工具为D 形网,A Q E M 采样工具为500μm 的D形网和索伯网,«水环境监测规范»(S L 219-2013)采样工具为彼得生采泥器㊁圆柱形铁丝笼和三角拖网,使用425μm 孔径的分样筛处理样品,«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H J 710.8-2014)采样工具为抓斗式采泥器㊁彼得生采泥器和D 形网,对于生态监测与评估,当前的群落结构较常用,半定量采样工具能够提供采样位置当前底栖动物群落准确的信息,半定量采样工具的特点是在相对限定的时间和面积内采样,比较经济和节时,500μm 孔径的踢网㊁D 形网㊁分样筛和索伯网适用于生态监测与评估.U S E P A -E MA P 对采样的总面积进行了定量化规范,A Q E M 按生境类型面积所占比例进行采样(生境类型面积所占比例大于或者等于5%),这会遗漏掉某些物种,对生态监测与评估的结果带来一定影响,«水环境监测规范»(S L 219-2013)和«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H J 710.8-2014)缺乏对采样面积的明确说明,每种生境类型至少采集1m 2能够反应该生境底栖动物群落的基本情况.A Q E M 和U S E P A-C A B N S R 考虑到了采样顺序的问题,从下游向上游采集能够避免之前的样点对后续样点的影响,U S E P A-E MA P ㊁U S E P A-C A B N S R ㊁U S E P A-N R GS A 和A Q E M 都将采样样点的样品汇聚为一个样品,这对研究采样河段内不同生境类型底栖动物群落带来困难.国外已有较为系统的河流底栖动物采样方法,我国尚无完善的河流底栖动物采样方法,«水环境监测规范»(S L 219-2013)和«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淡水底栖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13期197㊀大型无脊椎动物»(H J 710.8-2014)对河流底栖动物采样方法的描述较为模糊.增加采样工作量能够增加精确度,但会增加采样成本,综合采样方法合理性和采样时间㊁成本㊁便利性与安全性等后勤因素的考虑.表1㊀多种规范、手册的采集«水生生物检测手册»«水环境监测规范»«水环境监测规范»(S L 219-2013)«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欧洲水框架指令»«地表水环境监测与评估手册»«涉水不可过河流生物评估手册»«涉水不可过河流评估操作手册»采集方法按生境类型布设法按生境类型布设法等间距布设法按生境类型布设法按生境类型布设法等间距布设法等间距布设法等间距布设法采样河段水深小于五米的河流,选取40倍河宽500m 或10倍的河宽40/100倍的河宽500米40倍的河宽采样面积1/16㎡1/16㎡0.5-1㎡1.25㎡5.5㎡6㎡采集方向从下游向上游从下游向上游采样点个数越多越好11201110采样工具彼得生采泥器㊁定量框或人工基质采样器彼得生采泥器或圆柱形铁丝笼彼得生采泥器㊁人工基质篮抓斗式采泥器㊁彼得生采泥器索伯网踢网D 型网500u m D 型网3.2㊀结论本文建议确立基于改进的U S E P A-C A B N S R 采样方法作为我国涉水不可过河流底栖动物采集方法的参考:采样河段范围的长度为40倍的河宽,如果河流平均宽度小于4m ,选用150m 作为最短采样河段长度,如果河流平均宽度大于100m ,选用4k m 作为最长采样河段长度;采样位置为在采样河段范围内等间距布设11个子断面,每个断面两岸上下游5m 的河岸区域各取3个样点,按照区域内每种生境面积比例将6个样点分配,每个样点采样面积为0.15m 2,对采样总面积小于1m 2的生境类型,通过补采使采样总面积增至1m 2;采样位置选择在水深范围为0-1m 的河岸区域;采样顺序为从下游向上游采集,采样河段水质的采集在采样河段最中间的子断面采集;采样工具为500μm 的D 形网和踢网,D 形网用于静水-缓流生境,踢网用于急流生境;每个样点采集到的样品单独进行保存,鉴定后的结果可汇聚为一个整体来反应采集河段的整体情况,如图7所示.图7㊀涉水不可过河流底栖动物采样方法布设图参考文献[1]倪晋仁,刘元元.河流健康诊断与生态修复[J ].中国水利,2006,(13):4G10.[2]S L 219-2013水环境监测规范[S ].[3]H J 710.8-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S ].[4]M o u l t o nSR ,K e n n e n JG ,G o l d s t e i nR M ,e t a l .R e v i s e d p r o t o c o l sf o r s a m p l i ng a l g a l ,i n v e r t e b r a t e ,a n df i s hc o m m u n i t i e sa s p a r to f th e N a ti o n a l W a t e r -Q u a l i t y A s s e s s m e n t P r o gr a m [R ].R e s t o n ,2002.[5]F l o t e m e r s c h ,J .E .,B .C .A u t r e y ,a n dS .M.C o r m i e r .C o m pa r i s o n s o fB o a t i n g a n d W a d i n g M e t h o d s U s e dt o A s s e s st h eS t a t u so f F l o w i n g W a t e r sU.S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r o t e c t i o n A g e n c y,C i n c i n Gn a t iO H [S ].2001.[6]F l o t e m e r s c h ,J .E .,J .B .S t r i b l i n g ,a n d M.J .P a u l .C o n c e pt sa n d A p pr o a c h e s f o r t h e B i o a s s e s s m e n t o fN o n -w a d e a b l e S t r e a m s a n d R i v e r s .E P A600-R-06-127.U S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A Gg e n c y,C i n c i n n a t i ,O h i o [S ].2006.[7]A Q E M C O N S O R T I UM.M a n u a lf o rt h e a p pl i c a t i o n o ft h e A Q E M s y s t e m.A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m e t h o dt o a s s e s s E u r o pe a n s t r e a m s u s i n g be n t h i cm a c r o i n v e r t e b r a t e s [Z ].2002.[8]U S E P A.N a t i o n a lR i v e r sa n dS t r e a m sA s s e s s m e n t 2013-2014:F i e l dO pe r a t i o n s M a n u a l GN o n GW a d e a b l e .E P A-841-B-12-009a .U.S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r o t e c t i o n A g e n c y ,Of f i c eo f W a t e r GW a s h i n gt o n ,D C [S ].2013.[9]唐涛,蔡庆华,刘建康.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J ].应用生态学报,2002,(09):1191G1194.[10]戴纪翠,倪晋仁.底栖动物在水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作用分析[J ].生态环境,2008,(05):2107G2111.[11]吴阿娜,杨凯,车越,等.河流健康状况的表征及其评价[J ].水科学进展,2005,(04):602G608.。

调查动物丰富度的方法

调查动物丰富度的方法

调查动物丰富度的方法
调查动物丰富度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野外调查:采用实地观察和捕捉动物的方法,监测野生动物种群的数量和分布。

可以通过设计样方、设置诱捕器和使用红外相机等方式进行野外调查。

该方法适用于较小面积和相对容易观察到的动物群体。

2. 借助志愿者和公众参与:通过组织志愿者和公众参与动物观察,使更多的人参与到动物丰富度调查中来。

该方法可以扩大调查的范围和准确性,并提高数据的收集速度。

3. 利用无人机和卫星技术:利用无人机和卫星技术可以扩大调查的范围,尤其适用于较大面积和难以进入的地区。

通过航拍图像可以识别出动物的栖息地和分布情况。

4. 基于遗传学的调查:通过采集动物体液、粪便等样本,提取DNA并分析,可以研究出动物丰富度、基因流动性和种群数量等信息。

这种方法可以适用于不易观察到的动物物种。

5. 利用声音和图像识别技术:通过录制动物的声音或拍摄动物的图像,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声音和图像识别,可以对动物丰富度进行评估。

这种方法可以在夜间或较远距离观察动物。

总的来说,动物丰富度的调查方法多样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或结合多种方法进行调查。

最新底栖生物采集与测定教学文案

最新底栖生物采集与测定教学文案
标本需用小镊子、解剖针或习惯检选,柔软较小的动物也可用毛笔分检。 此时,要避免损伤虫体。
每一塑料袋的样品检完后,需将袋内的标签放进指管瓶内,并在每瓶外 面贴上一个同样的标签。
检选出的底栖动物分别固定分装在样瓶中,水蚯蚓应先麻醉,使其舒展 再固定,一般把水蚯蚓放在培养皿中,加少量水,然后每隔10分钟滴加 95%酒精,直至虫体全部伸直。然后用4~10%甲醛液固定,或固定1~ 2日后,移入70%酒精中封存。
对采得的标本,必须进行正确的鉴定,分门别类,尽可能鉴定到 种,然后分别计数和称重,底栖动物的生物量测定一般采用称重 法和排水体积法。称重法较常用,称重前,先把样品放在吸水纸 上,轻轻翻滚,以吸去体外附着水分,然后称其重量。大型种类 应吸至吸水纸上没有潮斑为止,小型种类在滤纸上放约一分钟即 可。大型双壳类称重前,应细心将贝壳分开,取出其内水分。软 体动物可用托盘天平或盘秤称,蚯蚓和昆虫用扭力天平称,最后 重量都换算成克。一般情况下干重比湿重更能说明问题,所以, 有条件的话,尽量测其干重。
定量样品采完后,分别在各采样点上采一定数量泥样作定性标本用,还 可在沿岸带和亚沿岸带的不同生境中,用抄网捞取一些定性样品。来不 及分检的样品,应放入冰箱内保存,以免虫体腐烂不利于分析。
四、样品的处理和保存
将上述采得的样品当场或带回室内进行分检。将塑料袋内的样品倒入分 样筛内,在自来水中冲洗(或在岸边水中筛洗),直至污泥完全洗净, 然后将渣滓倒入白色解剖盘内,加入清水,检出水蚯蚓和昆虫幼体,放 入之广口瓶中固定保存。直至检完为止。对于水蚯蚓,可利用其对温度 的敏感性,在装有样品的解剖盘上,放一纱布,覆盖样品,然后倒入 40℃左右的热水,水蚯蚓及钻到纱布上面来,这样就一网打尽,效果较 好。
蚌斗式采泥器
式样多种,携带较方便。采集面积为1/16m2 或1/20m2。如图所示,1为一对蚌斗式铁勺, 上部较重,以绳挂于活钩2上,然后将采集器 迅速沉入水底,当铁勺与水底接触后,放松拉 绳,活钩即形脱落,当向上提拉屎,绳子即将 铁勺拉紧,铁勺自然夹拢,将底泥样夹在其中, 多余的水,自每半铁勺的方孔4中流出,提高 水面后倾入盒中,即采的泥样。用来采集昆虫 幼虫和寡毛类及小型软体动物。

大型底栖动物野外采集方法

大型底栖动物野外采集方法

















浅水
√ √ √ √ √ √ — √
采样类型 定性 半定量 定量
























三、样品的处理和保存
分样、拣选
标签
固定、保存
四、标本室内鉴定和数据输入
鉴定
➢ 优势种或常见物种(如软体动物)应鉴定到种 ➢ 水生昆虫(除摇蚊科幼虫外)至少鉴定到科 ➢ 水生寡毛类和摇蚊科幼虫至少鉴定到属 ➢ 摇蚊的幼虫和蛹以及寡毛类个体,需要封片观察
D型网:30cm×30cm;适用于多种生境
浅滩采集
砂质底质采集
索博网:30cm×30cm;适用于水深< 0.3m溪流
索博网 – 刷洗石块,操作10-15min
Hess 采样器
Hess 采样器:采样类似于索伯网,水深 <0.5m
改良 Hess 采样器
分样筛:500μm,直径25-30cm
二、大型底栖动物采样工具
溪流及浅河
✓踢网 ✓D型网 ✓索伯网 ✓Hess 采样器
大型河流、湖泊、水库
✓Allen 采泥器 ✓Kellen 采泥器 ✓Eckman 采泥器 ✓Peterson 采泥器 ✓Ponar 采泥器 ✓柱状采泥器 ✓人工基质
踢网:1m×1m;两人操作,适用于 多种生境
踢网
挑取样品
目标设计方案 针对某一特定问题的专项调查,一般采用目标设计方案, 基于已知的问题或事件选择监测站位,可提供某一位点 或河段的状态评估

抓土拨鼠的方法

抓土拨鼠的方法

抓土拨鼠的方法土拨鼠是一种常见的啮齿动物,它们广泛分布在北美洲和欧亚大陆的草原和山地地区。

由于其损害农田和花园的能力,对于一些农民和园艺爱好者来说,抓捕土拨鼠成为一项必要的任务。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抓捕土拨鼠的方法。

1.活捉法活捉法是一种常见的抓捕土拨鼠的方法。

首先,找到土拨鼠的活动区域,通常可以在土堆附近或者是它们的洞穴周围找到踪迹。

然后,准备一个大型的捕捉笼子,将其放置在土拨鼠经常出没的地方。

在笼子里放置一些诱饵,比如水果或坚果,吸引土拨鼠进入笼子。

一旦土拨鼠进入笼子,关闭笼门并将其转移到其他地方释放。

2.陷阱法陷阱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抓捕土拨鼠的方法。

首先,挖掘一个深度适中的坑洞,将一个带有弹簧机械的陷阱放置在坑洞中。

在陷阱中放置一些诱饵,比如胡萝卜或者苹果,吸引土拨鼠前来觅食。

当土拨鼠触动陷阱时,弹簧会迅速触发,将土拨鼠夹住。

这时候,我们可以将土拨鼠转移到其他地方释放。

3.烟熏法烟熏法是一种较为原始但有效的抓捕土拨鼠的方法。

我们可以在土拨鼠的洞穴入口处放置一些燃烧的柴火或者烟雾弹,将烟熏进洞穴。

由于土拨鼠对烟雾的刺激敏感,它们会被烟熏迫出洞穴。

在土拨鼠出洞时,我们可以用网子或者捕捉工具将其捕捉住。

4.防护网法防护网法是一种有效的预防土拨鼠入侵的方法。

我们可以在农田或花园的周围铺设一层坚固的防护网,将土拨鼠挡在外面。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防止土拨鼠破坏庄稼或花草,并且不会对土拨鼠造成伤害。

5.声音驱赶法土拨鼠对声音敏感,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来驱赶它们。

在土拨鼠经常出没的地方播放一些高频率或刺耳的声音,比如人声、音乐或者机械器械的声音。

这种方法可以让土拨鼠感到不安,从而远离这些区域。

总结起来,抓捕土拨鼠的方法主要包括活捉法、陷阱法、烟熏法、防护网法和声音驱赶法。

在实施这些方法时,我们需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避免对土拨鼠造成伤害。

此外,尽量选择对土拨鼠具有吸引力的诱饵,提高抓捕的成功率。

希望以上介绍的方法能够帮助到需要抓捕土拨鼠的人们,实现对土拨鼠的有效管理。

捕捉鱼虾及山野动物方法

捕捉鱼虾及山野动物方法

捕捉鱼虾及山野动物方法捕捉鱼虾及山野动物方法我国劳动人民根据长期的实践积累了丰富、宝贵且切实可行的捕捉鱼虾及各种山野动物的经验。

使用此资料应注意保护野生动物资源,遵守国家法律。

由于资料来源网上,错误地方请多多关照1、诱鱼入笼诱饵配制(1)配方:阿魏1克,八角2克,南杏2克,小茴香2克,花生米25克,食母生3片。

除阿魏外,其余五味均应分别炒熟,粉碎成粉,并分别存放。

使用时再加入正宗蜂蜜2克,生蚯蚓10克。

本药方在不需要用时绝对不要混合一经混合应立即用完,否则将失败。

(2)用量:以上药量可用于四只鱼笼诱捕。

(3)使用方法:将米糠与上述药物混合后,用布包好放进能使鱼能进不能出的鱼笼中(将笼口被做成有倒须的即可)再将鱼笼放进水里即可。

(4)放置位置:将鱼笼放于距水面一尺深处,气温低时可深些。

为使药味迅速扩散,鱼笼就放入上风处,例如,刮南风时将殖笼放在南岩水下。

如在急流中捕鱼,应将鱼笼放在急流的转弯处,即稳水区。

鱼笼放入水中30分钟左右即可取起,这时鱼笼里可能已装满了各种鱼。

换药换位置后可再捕鱼。

(5)此药对鱼有极大的引诱力,闻味即自动钻入鱼笼中,对各种鱼类、各种场合如江河、水溪、水库均适用。

2、特效捕虾术一、原料氰茂菊脂,本品为广谱高效安全杀虫剂,各地农药部门均可买到,用本品捕虾安全可靠。

二、使用方法(1)用于塘内捕虾:在水深1.5左右的情况下,按每亩水面用药50克(每支2毫升)拦沙撒庆塘内即可。

药发挥作用后,虾就游近岸边任作曲捕捞不会跑。

捞后放清水中养着待售。

水深时用量增加,反之则减。

(2)用于江河流水处捕虾:将氰茂菊脂,根据水深、水面宽及水流情况不同而不同,可从少到多试用,不够时再加,待见到两岸边的虾稍清醒有活动能力时,证明先撒的药已不再有足够效力,应再撒些药,如此一直到你不想再捕为止。

此法对鱼无伤害,虾源丰富的地方,一次可捕到上百斤,是简便易行的捕虾术。

3、特效钓鱼灵配方:阿魏50克、芝麻30克、大蒜汁50克、面粉90克。

简述采集昆虫的几种方法和主要内容

简述采集昆虫的几种方法和主要内容

简述采集昆虫的几种方法和主要内容
采集昆虫的几种方法和主要内容有:
1.手抓法:直接用手抓住昆虫,适用于体型较大的昆虫。

2.网捕法:用细网捕捉昆虫,适用于飞行能力强的昆虫。

3.诱捕法:将诱饵放置在昆虫活动区域,诱使昆虫进入陷阱中,适用于不方便手动捕捉的昆虫。

4.光捕法:用光源吸引昆虫进入捕捉器中,适用于夜行的昆虫。

主要内容包括:确定采集地点和采集时机、选择合适的采集工具、准备适当的诱饵、选择合适的捕捉方法、注意采集时的安全保障,避免对昆虫的伤害,确保昆虫的保存。

同时,需要注意遵守采集相关法律法规,不得采集濒危物种和保护昆虫的生态环境。

底栖生物采集方法

底栖生物采集方法

底栖生物采集方法底栖生物是指生活在水底或沉降到水底的生物。

由于底栖生物对水质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对其采集需要特殊的方法和工具。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底栖生物采集方法。

1.底栖生物拖网采集法:底栖生物拖网采集法是一种常用的大面积底栖生物采集方法。

拖网的网孔大小可根据所需采集的底栖生物大小来选择。

拖网采集时,将拖网沿着水底拖行,底栖生物被拖网捕捞进网内,然后通过清洗,将捕获的底栖生物从拖网中分离出来。

2.底栖生物刮橡皮皮料采集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水生植物或附着生物多的地区。

将一块刮橡皮皮料系在木块上,然后轻轻地搅动水底,让底栖生物附着在皮料上。

将皮料取出后,用显微镜仔细观察和记录所采集的底栖生物。

3.底栖生物吸水管采集法:将一个细长的吸水管插入底栖生物生活的土壤或沉积物中,用吸力的方法将底栖生物吸走,并将其收集在容器中。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小的底栖生物,如底栖甲壳类动物、蠕虫等。

4.底栖生物人工捕捞法:利用人工捕捞工具,如底栖生物抓网、小型底栖生物网筐等,到底栖生物生活的水域或水底设站点,用手工或利用捕捞工具捕捞底栖生物,并将其收集到容器中。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选择性捕捞具体种类的底栖生物。

5.底栖生物小型人工栖息基体采集法:将人工栖息基体(如陶瓷块、塑料板等)放入水底,通过各种吸引性或形态上的特殊设计来吸引底栖生物附着并繁殖。

一定时间后,将栖息基体取出,并用水清洗和分离出附着的底栖生物。

在进行底栖生物采集时1.采集工具应使用无毒、无害物质制成,以避免对底栖生物造成伤害。

2.在采集和处理采集样本时,要严格遵守生物安全操作规程,以防止传染病和样本交叉污染。

3.在采集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应记录采集的地点、时间、深度等信息,并尽可能保留部分样本以备后续研究使用。

4.底栖生物采集需要对水体和水底环境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和分析,以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和工具。

总之,底栖生物采集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研究目的进行。

以上介绍的方法只是其中的几种常用方法,研究者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适当的变化和创新。

淡水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监测采样工具及其适用条件和使用方法、记录表、分样挑拣方法

淡水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监测采样工具及其适用条件和使用方法、记录表、分样挑拣方法

DB 32/T XXXXX—XXXX附录A(规范性)采样工具及其适用条件和使用方法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样品采样工具及其适用条件和使用方法见表A.1。

通常情况下,选用网孔径为425 μm的索伯网、三角拖网、手抄网和踢网,但是当需要重点关注颤蚓科和仙女虫科等个体较小的类群时,则选用网孔径为250 μm的采样工具。

表A.1采样工具及其适用条件和使用方法11DB 32/T XXXXX —XXXX12图A.1 彼得生(Peterson )采泥器图A.2 改良型彼得生(Peterson )采泥器DB 32/T XXXXX —XXXX13图A.3 Ekman 采泥器图A.4 Van Veen 采泥器DB 32/T XXXXX—XXXX14图A.5索伯网图A.6三角拖网DB 32/T XXXXX —XXXX15图A.7 D 型手抄网图A.8 直角手抄网DB 32/T XXXXX—XXXX16 图A.9踢网DB 32/T XXXXX—XXXX附录B(资料性)记录表B.1 现场采样记录表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样品现场采样记录见表B.1。

表B.1现场采样记录表17DB 32/T XXXXX —XXXX18B.2 样品挑拣及固定记录表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样品挑拣及固定记录见表B.2。

表B.2 样品挑拣及固定记录表DB 32/T XXXXX—XXXX B.3 分析记录表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样品分析记录见表B.3。

表B.3分析记录表19DB 32/T XXXXX —XXXX20B.4 标本保存记录表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标本保存记录见表B.4。

表B.4 标本保存记录表DB 32/T XXXXX—XXXX附录C(规范性)分样挑拣方法分样前,将全部样品充分拌匀后,随机取少量样品进行观察并初步估算其动物个体密度,选择二分法或网格法进行分样。

C.1 二分法从拌匀样品中逐级以二分的形式(如1/2样、1/4样、1/8样、1/16样等),最终分得的子样品中的动物个体数量约50个~100个为宜。

底栖生物采集方法

底栖生物采集方法
采样时每个采样点上的大型和小型底栖动物各采2次样品。带网夹泥器采 得样品后,连网在水中剧烈洗涤摇荡,洗去污泥,网口要保持禁闭,然 后提到船上打开,拣出全部螺、蚌、蚬,放入广口瓶中,并贴上标签 (写明地点、编号、日期),然后带回室内处理。蚌斗式采泥器采得的 泥样,先倒入40目/寸的铜丝分样筛中,然后将筛底放在水中轻轻摇荡, 洗去样品中的污泥(若样品量大可分几次洗涤),最后将筛中的渣滓倒 入所料袋中,并放入标签,将袋口缚紧带回实验室分检。这一过程也可 将采的泥样倾入脸盆中,到岸边筛选,以免采样时间过长。
记录本
试剂瓶1000ml 毛巾
广口瓶250ml
纱布
量筒
胶布
抄网
解剖针
分样筛40目 放大镜
酸度计
塑料带
甲醛
解剖盘
酒精
小镊子
吸管
绳索
毛笔
盘称
滤纸
3
采集工具
盒式采泥器及蚌斗式采泥器(即改良彼 得生采泥器)。其原理是利用采集工具 本身具有的重量,沉入水底,取出一定 面积的底泥,从而推算某一水体中底栖 生物的数量。此外还简介带网夹泥器。
第三章底栖动物调查方法
水产饵料生物学
1
底栖动物是指在水地区栖息的动物总称, 一般包括水生环节动物、水生软体动物、 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底栖动物调查的 目的在于了解水体中底栖动物的种类组 成,分布以及对水体单位面积上底栖动 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作出比较可靠的 估计,从而为水体中底层鱼类的放养指 标提供一定的依据,还可用这些调查数 据评述水体的污染程度。
5
蚌斗式采泥器
式样多种,携带较方便。采集面积为1/16m2 或1/20m2。如图所示,1为一对蚌斗式铁勺, 上部较重,以绳挂于活钩2上,然后将采集器 迅速沉入水底,当铁勺与水底接触后,放松拉 绳,活钩即形脱落,当向上提拉屎,绳子即将 铁勺拉紧,铁勺自然夹拢,将底泥样夹在其中, 多余的水,自每半铁勺的方孔4中流出,提高 水面后倾入盒中,即采的泥样。用来采集昆虫 幼虫和寡毛类及小型软体动物。

大型底栖动物野外采集方法

大型底栖动物野外采集方法

大型底栖动物野外采集方法野外采集是研究底栖动物种群结构、生态习性以及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对大型底栖动物的野外采集方法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操作,以确保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大型底栖动物野外采集方法。

一、背景介绍大型底栖动物包括蟹类、贝类、海胆等种类繁多的生物,它们在海洋、淡水湖泊和河流等底栖环境中广泛分布。

研究人员常常需要采集这些大型底栖动物来获取研究所需的样本和数据。

在野外采集大型底栖动物时,需要注意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物种多样性,同时确保采集手段符合科学道德规范。

二、采集工具和装备1. 集捕工具:常用的集捕工具包括拖网、刺网、螺旋桨拖网等。

根据采集目标和采集环境选择合适的集捕工具,并确保其质量良好、无损坏,以保证采集效果。

2. 渔具:在野外进行大型底栖动物采集时,可能需要使用渔具如渔网、渔竿等。

这些渔具应选用符合相关标准的产品,确保其稳固可靠,并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以防止人员受伤。

3. 采样装备:针对不同种类的大型底栖动物,采样装备可能有所不同。

常见的采样装备包括网箱、采样器、夹子等。

在选择采样装备时,应考虑到目标动物的特性和环境条件,保证采集过程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三、采集策略与操作1. 采集地点确定: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采集地点,包括海滩、河岸、湖泊等。

考虑目标物种的分布规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集点。

2. 采集时间选择:根据目标物种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选择合适的采集时间。

通常,黄昏和清晨是大型底栖动物活动最为频繁的时段。

3. 采集技巧与方法:在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尽量避免对采集环境造成破坏,保持环境的原始状态。

- 采集时需轻手轻脚,避免惊扰目标物种,以确保采集效果。

- 采集动物时,应注意操作的技巧和方法,以减少对动物的伤害和压力。

- 采集时,应记录采集地点、时间、环境条件以及采集到的样本数量等数据,并进行有效标记和编号。

4. 采集样本保存:采集到的样本需要进行妥善保存,以保证后续研究的可行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定
优势种或常见物种(如软体动物)应鉴定到种 水生昆虫(除摇蚊科幼虫外)至少鉴定到科 水生寡毛类和摇蚊科幼虫至少鉴定到属 摇蚊的幼虫和蛹以及寡毛类个体,需要封片观察
计数
易断的环节动物等按头部计数 软体动物的死壳不计数 数量较多、无法全部计数时,可使用标准网格托盘,
随机抽取其中一部分计数,再进行换算
二、大型底栖动物采样工具
溪流及浅河
大型河流、湖泊、水库
Allen 采泥器
踢网 D型网 索伯网 Hess 采样器
Kellen 采泥器
Eckman 采泥器 Peterson 采泥器
Ponar Biblioteka 泥器柱状采泥器 人工基质踢网:1m×1m;两人操作,适用于 多种生境
踢网
挑取样品
国外河流水生生物评价调查方案
以多参数法为基础
• 美国
– RBP (快速生物评价方案) – LR-BP【大型(深水型)河 流生物评价方案】 – EMAP(环境监测与评价项 目)
以多变量法为基础
英国
RIVPACS(河流无脊椎动物预
测及分类系统)
澳大利亚
AusRivAS(澳大利亚河流评价
筛洗底泥
河道、湖泊、水库采样工具
• • • • • • • Allen 采泥器 Kellen 采泥器 Eckman 采泥器 Peterson 采泥器 Ponar 采泥器 柱状采泥器 人工基质
Eckman 采泥器
Eckman 采泥器
倒出底泥
筛洗底泥
改良 Peterson 采泥器
改良 Peterson 采泥器
D型网:30cm×30cm;适用于多种生境
浅滩采集
砂质底质采集
索博网:30cm×30cm;适用于水深< 0.3m溪流
索博网 – 刷洗石块,操作10-15min
Hess 采样器
Hess 采样器:采样类似于索伯网,水深 <0.5m
改良 Hess 采样器
分样筛:500μm,直径25-30cm
随机方案设置
约10km设置样 点,涵盖主要的 支流
随机方案设置:网格法设置湖泊样点
目标选择方案:评估水坝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注意事项
采样点要反映整个水体的基本状况,获得水体的 详细地形图,对其形态及环境进行了解,根据不 同环境特点设置采样点。 局部经过人为改变的区域,如小型水坝及桥梁区, 除非需要评估其影响,应避免在区域内设置采样 点。 进入大型河流的支流河口附近,较大水体的生境 特征更为典型,应避免在此处设置采样点
• 等距取11个断面 • 按Z字形采集(如图所示)
AQEM/STAR技术方案
• 范围取决于河流大小
• 小型取20-50m
• 中型取50-100m
• 以大型底栖动物为例 • 野外采样
• RBP的“复合生境采样方法”一致
• 室内分析
• 取700只个体的亚样
RIVPACS技术方案
• 调查河段的界定取决于河宽
逐月采样:每月进行采样,1年12次 季度采样:春、夏、秋、冬,1年4次 视特殊需要进行采样
建议:
每季度采样一次,最低限度应在春季和夏末秋初各采
样一次。如湖泊、水库,需在最大蓄水时和最小蓄水 时进行。 季度采样春夏秋冬四季,北方春夏秋三季。各季或各 月调查的时间间隔应基本相同 采样时,应事先记录当时的天气、气温、水温、透明 度、水深等环境指标,然后进行采样,并记录底质及 水生植物情况。 每个采样点采3次定量样品。并采一定数量泥样作定 性标本用,还可在沿岸带和亚沿岸带的不同生境中, 用抄网捞取一些定性样品。
• 采样区长度为5-20m之间 • 环境指标测量区在采样区两侧延伸7倍河宽或50m
• 大型底栖动物采集
• 通常使用FBA标准手网 大型河流可结合采泥器
• 采样过程包括3min的手
网采集和1min的手动搜 寻
底栖动物样品的采集时间和频次
采样时间和频次视调查任务而定。应充分 考虑水域环境条件、生物类群时间变化 特点、调查目的及人力、费用投入
计划)
• 欧盟
– AQEM/STAR
RBP技术方案
• 固定距离法来界定调查河段,通常取100m范围(鱼类除外)。 • 以大型底栖动物为例—— • 野外采样
• 1m踢网,浅滩/急流区采集 2-3次 • D型网,在不同类型生境采 集20次(如图所示)
• 室内分析
• 固定计数法挑取亚样, 通常取200只个体
手提 Ponar 采泥器
柱状采泥器:采深层泥样
分层获取样品:一般5cm一层
人工基质笼
将人工基质笼放入水中:放置14d
其他人工基质
大型底栖动物野外采集方法
采样 工具
D型网(抄 网) 索伯网 踢网 Hess采 样器 Petersen 采泥器 埃克曼采 泥器 波纳采泥 器 人工基质 笼
水体类型 静水
LR-BP技术方案
• 固定距离法来界定调查河段,通常取500m范围(鱼类除外) • 以大型底栖动物为例—— • 野外采样
• • 每隔100m取一个断面 在断面中心上下游方向 各5m的范围内采集
• 室内分析
• 固定计数法挑取亚样, 通常取300只个体
EMAP技术方案
• 河宽倍数法界定河段,通常取40倍河宽(150m-500m) • 以大型底栖动物为例—— • 野外采样
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方法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013年5月8日
主要内容
大型底栖动物野外调查的原则 大型底栖动物采样工具的选择 样品的处理和保存 标本的室内鉴定和数据输入 常用的生物多样性参数
一、大型底栖动物野外调查原则
研究设计和采样点的选择:兼顾数据的准确性、代 表性、可比性和成本效益 随机选择方案 流域的本底调查及环境变化趋势评估,一般采用随机选 择方案,可为整个区域的整体环境提供更为精确的环境 信息 目标设计方案 针对某一特定问题的专项调查,一般采用目标设计方案, 基于已知的问题或事件选择监测站位,可提供某一位点 或河段的状态评估
√ — √ — √ √ √ √
采样类型 浅水
√ √ √ √ √ √ — √
流水
√ √ √ √ √ √ √ √
深水
— — — — √ √ √ √
定性
√ √ √ √ √ √ √ √
半定量
√ √ √ √ √ √ √ √
定量
— √ — √ √ √ √ —
三、样品的处理和保存
分样、拣选
标签
固定、保存
四、标本室内鉴定和数据输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