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湖造田对洪湖的生态影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湖造田对洪湖的生态影响
【摘要】:围湖造田是我国20 世纪50 年代后期开始大量出现的与水争地的人类干扰活动。

现在的洪湖面积只是解放初期的48% 肠本文论述了围湖造田所引起的湖泊自然面貌, 水质,生物种类群落组成等一系列生态变化。

并指出, 生态休系的劣变, 自然资源破坏, 使体系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减弱。

【关键词】:洪湖围湖造田生态系统劣变环境污染
围湖造田最直接的就是导致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地表径流调蓄出现困难,旱多万公顷,损失淡水资涝灾害频繁发生。

据统计,全国被开垦的湖泊至少有100
源调节量350 亿立方米。

像湖北省,湖泊不断减少,而这些湖泊在水利方面起着接纳长江洪水的作用,湖泊面积的减小,直接导致了长江水没有足够的空间分流,容易造成洪灾。

湖北省水旱灾害面积逐年增长,20 世纪50 年代平均46 万多公顷,80 年代增长到170 多万公顷。

98 年的世纪大洪水与这就有重要关系。

其[ l 〕次是水生动植物资源衰退,湖区生态环境劣变。

曾经《洪湖水浪打浪》中唱到的湖北洪湖,1964 水田83.2 万亩,经多次围湖累计达30 万亩,现存水面53 万亩。

由围垦使水禽赖以生息的大片芦苇、荻丛环境遭到破坏,使水生动、植物种类发生变化,有些种群几乎绝迹,健闸使江湖隔断,洄游、半洄游鱼类的游动通道受阻,破坏了繁殖、肥育的生态条件,使湖区水产资源受到极大损害。

这对农业也造成了影响。

经过围垦,原来是水面的地方变成低湿农田,原来在水中不易大量繁殖的病虫,易于滋长,可能会爆发虫害。

1.洪湖自然概况
洪湖是我国第七大淡水湖泊,是“千湖之省”——湖北省最大的通江湖泊,也是中国目前生态系统保存较好、水质唯一整体达到二类标准的大型淡水湖泊。

其水
域面积为34820 平方米,具有生活供水、调蓄、渔业、航运旅游、灌溉等多种功能。

不仅如此,而且洪湖水生动植物丰富,保护洪湖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的社会效应、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洪湖的气候, 属暖湿的北亚热带, 年平均气温16.6 ? , 无霜期264 天。

最高温七月平均加28.9 ? , 极端最低气温-13.2 ? , 年平均日照时数1987.7 小时, 年蒸发量1385.6 毫米, 多年平均降水量1343.3 毫米, 主要集中在4—8 月。

风向冬季以西北风为主, 夏季偏南风居多。

湖水温最高36 ? , 最低2 ? 。

地理气候因素决定洪湖地区雨量充沛、日照适宜、资源丰富,是湖北省重要的农
[2 ]业基地。

[3 ]2(洪湖湿地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兴建水闸,影响江湖水体交换。

自上个世纪50 年年代后,国家大兴水利建设,先后建成了洪湖隔堤、螺山电排河、新滩节制闸。

至此洪湖水位可以利用江、湖之间的水位差异和通过节制闸进行人工调控,洪湖水系与长江失去了联系,生物的繁殖受到制约,水体交换遭到破坏,洪湖自净能力下降。

2.2. 大规模围湖造田,造成湖体萎缩。

上世纪50 年代,洪湖兴建水利,有了节制闸的控制,使得洪湖的围垦成为可能。

几十年的围湖造田,洪湖湿地面积大为缩减,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的破坏与威胁。

2.3. 酷渔滥捕,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渔业资源的枯竭和湖体水质的破坏。

在走访当地渔民后,发现大部分渔民都是捕捞天然渔业资源,而且有的还使用电击等极端方式,严重破坏了渔业资源。

同时机械动力船只大量造用,造成水体油污染,从而水质恶化、危害动植物的生存。

2.4. 生产技术部规范,湖体沿岸周边及池塘水质较差。

养殖产大部分在近岸养殖。

一方面饲料生产技术不发达,加上渔民不科学投喂
饲料,相当一部分饲料下沉。

另一方面,使用大量农药,严重破坏了湖体水质。

3.种群变化与围里的关系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涉及因子很多, 有的是围垦直接的后果, 有的是间接的,
这里不再细分。

3.1.种类变少
一些鱼类水生高等植物种类有所减少。

从未经江湖隔断时的资料推断, 应有鱼
类90 种左右, 目前仅50 余种. 这固然与1956 年洪湖隔堤和新滩口排水闸建
[4 ]成, 使由江入湖的回游性鱼类减少有关。

但减少的种类中还有不少是非回
游性的, 而尚存的鱼类中, 仍有不少是回游性的, 而且有的种如鳗鲡星弓东方纯完全属于过河口回游鱼类。

可见, 江湖隔断并非鱼类减少的唯一原因, 洪湖由于每年排灌及洪泛, 与长江仍息息相通。

鸟类的变化可以看出, 某些种类已见不到。

候鸟在完成它们每年一度的迁徒时, 仍然路经这块居中南北的湖区, 但由于围垦, 栖息面积日益缩小、栖息场所越来越不安全( 高杆水生植物减少、挺水植物带也在缩小), 影响了途经洪湖鸟类的栖留
和产卵。

湖面缩小, 致使人类的活动, 如打篙草船、捕鱼船等对鸟的惊扰相对加大, 不能不认为是鸟类减少的原因之一。

水生植物的群丛减少, 组成趋向单一。

以菱、竹叶眼子菜为主的群丛被演替。

主要的水生植物群丛由原来的十个减少到六个。

群丛中的主要植物种类也比二十年前为少。

整个湖中, 常见的不外乎微齿眼子菜、葵、金鱼藻等几种。

菱、莲过去很多, 现在很少。

主要是由于围湖后, 湖面缩小, 调蓄能力降低, 洪水过后,莲菱被
冲跑, 一时难以恢复。

3.2.个体变小
对鱼类的个体变小来说, 主要原因是酷渔滥捕造成的, 但不可否认与围垦有一定关系。

从鸟类、水生高等植物的变化可以明显看出是围垦引起环境改变导致的结果。

随着湖面缩小, 适应低湿农田生境的湿生植物有取代高杆的苇、荻的趋向。

这些减少的种类, 植株高度多在一米以上, 而新出现的车前、半边莲高度一般不超过50 厘米。

从目前洪湖猎获的鸟类来看, 六十年代占主要地位的鸿雁、豆雁、灰雁、白额雁等平均体重超过2500 克的大型种已经很少, 多数是平均体重80 克左右的母顶鸡以及更小的平均体重112 克的扇尾沙锥。

3.3.生物量减少
随着个体变小, 生物量势必受到影响。

不过产量受许多因子所左右,如鱼产量受水位高低、捕捞技术、放养密度及社会因素的干拢, 当然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湖水面积。

水生高等植物中除沉水植物微齿眼子菜的生物最大大超过从前外, 其它种类, 特别是水生经济植物的生物量则远不如从前。

4.对农业的影响
物种减少, 群丛中优势种突出, 构成群丛的种减少, 使这个系统对环境灾变的抵抗能力减弱这是一个生态学上危险的微兆。

近期一可见的是1980 年一场大水, 6667 公顷莲所存无儿。

过去可大量收获的菱, 面积锐减, 产量大幅度下降。

犹如品种单一的农作物区系, 经不住风云多变的自然灾害的冲击。

经过围垦, 原来是水面的地方, 变为低湿农田, 原来在水中不易大量繁殖
的病虫, 易于滋长, 造成爆发的条件。

反之, 原来在高水位易于繁衍的病虫害受
[5]3 抑制。

如监利县调查指出, 1959 年蝗虫发生面积252×10公顷, 成灾193 公
3顷。

随着生态条件不利于蝗虫产卵越冬, 1964 年只发生2×10 公顷, 以后销声匿迹这种变化也抑制了稻苞虫、二化螟的繁殖.孤的减少与二化螟危害减轻有关。

另一方面围垦易致李氏禾减少,稻蓟马转移危害水稻, 由原来的潜在害虫变为3目前主要害虫。

1966 年成灾面积200公顷, 1975年发生面积67×10 公顷, 成灾
31.3×10公顷。

5.结论
目前,供洪湖市生态养殖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与沿海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科技兴农,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和发展,尤其是生态水产养殖。

因地制宜,在池塘及小湖域可以发展生态混养模式,在大湖域推广网箱养鱼技术,按照严格的生产标准建立循环生态系统。

在各村设立水产技术站,加强与渔民的直接合作,真正为渔民和科技推广服务。

完善合作社与协会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服务功能。

鼓励水产业服务企业发展,积极推进产业化。

参考文献:
[l]《湖北省水产业的生产潜力与发展方向》统计与决策。

2004.9 [2]刘国城,1984, 试论湖泊的资源价位及围垦的得失, 自然资源,(2 ), 21 一28 [3]《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
[4]梁扶桑、周春生、黄鹤年, 1981,长江通江湖泊一一五湖的鱼类组成及其季节变化, 海洋与湖沼,1 2 (5 ) .46 8 一4 7 8 。

[5]秦锡奎, 1982 , 农业生态系统的变化与病虫发生关系的探讨生态学杂
志,( 3 ), 5 一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