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应以“静”为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者,应以“静”为先
林万春
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想谈教师职业修养的话题——师者,应以“静”为先。
是啊,为师者应淡泊名利、志存高远、静字当先。君不闻古之大贤,皆为淡泊名利之人,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道便在此。
一、“静”,方能立其德
心静,心才净,心境才美。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作为一名为师者,自我们填写报考志愿的那一天起,就应该明白已经选择了一条两袖清风之路,注定你的人生是奉献、是付出、是披星戴月的生活。所以选择了就别后悔,就要静下心来,潜心教育,正如汪国真所说“既然选择了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计利应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静是一种哲学,是一种品格,是一种生活,是一种享受,静亦是人生阅历到极致的一种境界。儒家的“独善其身”是宁静,道家的“解纷和光”亦是宁静,而禅学里的“见性忘情”更是一种宁静。茶道讲究“四规七则”,以体现“和、敬、清、寂”的精神。因此,在一个人静静品茗的时候,总会有种茶洗尘埃,物我两忘的感觉,这时品茗人自然心静如水。茶道中的“和、敬、清、寂”实际不也正是人生所应该寻觅的一种境界吗?
精神的至高境界是精神的淡然空灵,成功带给人的欢乐就像汹涌的海潮,潮起之后自然归于潮落。人,只要知足,心态归零,海纳百川,便会心静如水。“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只要真正顺应自己的本性,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就能够享受真正的安闲自在。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人生的沉浮变幻何足挂齿?宁时方可聆听心灵独语,静中才能激荡胸中波涛。静下心来,心平气和,心无旁骛,一心只想着教育,只想着学生,沉浸其中,陶醉其中,痴迷其中,为教育而乐,为教育而狂,方能成就教育的理想,方能立其德,善其身。
二、“静”,方能成其事
成事者心静,心静者成事,古今皆然。
一个有钱人在谷仓中把心爱的怀表弄丢了。心急如焚。只好召集全村人帮他找怀表。翻遍谷仓,但是怀表依然不见踪影。天色渐晚,有钱人失望至极,村里人也一个个回家去了。但是有个人留了下来,“也许我能帮你找到你心爱的怀表。”这人告诉有钱人。“好吧!那就麻烦你,找到了我会奖赏你的。”这个人再次走进谷仓,找定位置后,静静地坐了下来。夜色渐浓,万籁俱寂,但是有个小小的声音从谷仓一角传来,“滴答,滴答,滴答………”这人轻轻地,踏着几乎无声的脚步,循声向那里走去——他在一堆稻草中找到了怀表。
人生会遭遇许多事,其中很多是难以解决的,这时心中便被盘根错结的烦恼纠缠住,茫茫然不知如何面对。如果能静下心来思考,往往会恍然大悟。心静则一切豁然开朗。
静下心来,方能安心工作,不与人争吃穿,不与人比铺排,若比,则比的是精神,比的是能力,比的是奉献,比的是对社会的作用,比的是老百姓的口碑。
一次,一位教美术的同事说,平常上课时学生们乱哄哄的,今天就特别安静,因为今天她想了法子,让所有爱调皮捣蛋的学生当小组长负责小组纪律。一件小事,在办公室引起了喧然大波。是啊,我们平日里只是死板地去上课去批改作业,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没有静
下心来去思考一些问题,更没有静下心来去研究一些教育现象。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总能有好的办法,好的教育策略。所以,为师者,应把静心放在第一位,心静,方能有所为。
在校园这片净土中,让教育回归自然,一切均是那样的和谐。安身立命,厚德载物,择天下英才而教之,其不亦乐乎。
三、“静”,方能有所为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一个人的能力,唯有在心静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出最佳水平。
瑞士钟表是世界上最精准的钟表。它的开拓者与奠基人塔布克,原是法国的一名天主教徒,因反对宗教统治流亡到瑞士,成为一位钟表匠。在自己的作坊里,他制造的钟表误差不到百分之一秒。后来,他被捕入狱,被安排制作钟表。在失去自由的地方,他发现无论狱方采取什么高压手段,他都制造不出日误差低于十分一秒的钟表。最后他终于找到了原因,真正影响准确度的不是环境。而是制作钟表时的心情。制表人在不满和愤懑中,要想完成二百五十四个精密零件的磨锉和一千二百道工序,根本是不可能的。
这证明,当事者必须心无旁骛、胸无杂念,沉浸于忘情、忘我的境界,一心专注于手中的事情,这样才会创造奇迹。人类历史上每一项重大发明与科学发现,都证明了当事者其时的心境:静。
只有“宁静”方能“致远”。古人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道出了一种心态,一种精神,一种思想的境界。多少老师在淡泊中、在平凡中默默奉献,专心致志,默默求索,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不为名所惑,不为利所诱,终于“致远”,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魏书生、于永正、钱梦龙、于猗……..哪一位特级教师不是在心静如水的状态下奋斗出来的呢?有一所私立学校想借助于永正老师的名气提高学校知名度,拟高薪聘请于老师去学校当领导,被于老师谢绝了。金钱对于他来说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拥有一颗平常心,静下心来做学问,静下心来搞教育。正是他们的“静心”,才成就了今天的事业。静,方能为人敬
为师者,“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方能受社会尊重、家长爱戴、学生敬仰。因静而“致远”,因静而取得教育的成功与辉煌。所以,凡为师者,当“静”字为先,静下心来生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静下心来搞教育,除掉尘世的喧嚣,沉浸于教育的乐园,潜心研究,最终会水到渠成。
为师者,要守住心灵的宁静,面对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让自己有价值、有尊严的活着,只有这样,我们在喧嚣的花花世界中才不致轻易地迷失自己。正如一首词所说:心寂寂,念休休,沉沙无意却成洲。一生治学当如此,只计耕耘莫问收。
本次发言就到此吧!期待着与你们再相逢!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