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速度传感器交流调速控制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外传感器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传感器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传感器现状
传感器是当今技术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是检测和控制环境的器件,能够检测到物体、生物体及其他环境参数,并将检测到的信息转化为电信号处理,控制环境参数,使得系统能够自动化操作并取得正确的结果。
近年来,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传感技术也取得长足的进步,它不仅可以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工厂自动化等领域,而且可以应用于仪器仪表、通信等军事领域,并且在生物医学、环境科学、空间探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国内外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已经达到了非常可观的水平,技术的改进使其性能有了质的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更高,噪声更低,广泛的可调,价格也较低,较常规传感器可以检测更小单位的变化,这都为后续的技术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传感器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技术也在迅速发展,未来几年传感器技术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
(1)开发更多高灵敏度、超小体积的传感器。
目前,国际上有不少国家正在加大投入,开发更多高灵敏度、超小体积的传感器,满足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要求。
(2)开发更多低功耗传感器。
DTC概述
本文对目前交流电机变频调速控制系统流行的矢量控制(VC)和直接转矩控制(DTC)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并对两者转矩响应,稳态特性,及无速度传感器控制进行了比较与探讨。
自1971年德国西门子公司F.Blaschke发明了基于交流电机坐标交换的交流电机矢量控制(以下简称VC)原理以来,交流电机矢量控制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经过30年的产品开发和工程实践,矢量控制原理日趋完善,大大小小的交流电机变频调速控制系统大多采用矢量控制,使交流电机调速达到并超过传统的直流电机调速性能。
1985年德国鲁尔大学M.Depenbrock教授提出了不同于坐标变换矢量控制的另外一种交流电机调速控制原理—直接转矩控制(直接转矩控制(DTC)是一种革命性的电机控制方法,无需使用脉冲编码器从电机轴端反馈的信息,就能精确控制电机转速和转矩。
在DTC中,定子磁通量及转矩为主要的控制变量。
电机状态的计算在先进的电机软件模型中通过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每秒更新40,000次(即,每25微秒更新一次)。
由于对电机状态进行持续更新并进行实际值与给定值之间的比较,逆变器的每次开关都是单独确定的。
)DTC原理具有不同于VC的鲜明特点:·不需要旋转坐标变换,有静止坐标系上控制转矩和磁链(磁通是就磁路来说的。
在磁路上做一个假想面,所有磁力线均穿过这个面一次,磁力线总数即穿过这个面的磁通。
磁链是就回路来说的。
导线构成的闭合回路是一个面,磁力线穿过这个面的总数即磁链。
对单圈导线构成的回路,磁通和磁链相等,但对多圈(绕组)来说,磁力线可能穿过导线面多次。
)·采用砰-砰控制(在工程领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综合控制形式是所谓的砰-砰控制。
在这类控制形式中,根据系统的运动状况,最优控制*的各个控制变量在整个过程中分段地取为容许控制范围的正最大值或负最大值。
砰-砰控制的原理是把最优控制问题归结为:将状态空间划分为两个区域,一个区域对应于控制变量取正最大值,另一个区域对应于控制变量取负最大值。
永磁式同步电动机无传感器控制技术简述
永磁式同步电动机无传感器控制技术简述前言:pmsm矢量控制效法直流电机通过转矩分量和励磁分量解耦控制获得了优良动静态性能。
打破了高性能电力传动领域直流调速系统一家独大的局面,并逐步迈进交流调速系统时代。
pmsm因其高转矩惯性比、高能量密度、高效率等固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动车、工业伺服等领域。
伴随着高性能磁性材料、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特别是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等高性能控制策略的提出,使得pmsm调速系统得以迅猛发展。
pmsm矢量控制效法直流电机通过转矩分量和励磁分量解耦控制获得了优良动静态性能。
打破了高性能电力传动领域直流调速系统一家独大的局面,并逐步迈进交流调速系统时代。
高性能pmsm控制系统依赖于可靠的传感器装置和精确的检测技术。
传统控制系统多采用光电编码器,旋转变压器等机械传感器获得转子位置信息。
但是机械传感器安装维护困难,不但增加了系统机械结构复杂度,而且影响了系统动静态性能,降低了系统鲁棒性和可靠性。
pmsm矢量控制系统性能往往受限于机械传感器精度和响应速度,而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机械传感器价格昂贵,不但提高了驱动控制系统成本,还限制了驱动装置在恶劣条件下的应用。
机械传感器低成本、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自身矛盾根本的解决方法就是去掉机械传感器而采取无传感器技术。
因此,pmsm无传感器控制技术的研究迅速成为热点。
pmsm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展无传感器控制技术的研究工作。
在其后的20多年里,国内外学者对交流电机的无传感器运行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提出了很多方法。
这些研究成果使得无传感器控制的电机驱动系统能够应用于更多的工业领域中。
pmsm无传感器技术主要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代采用无传感器矢量控制技术的交流电动机经过近10年的研究和原型机试验已经出现在市场上。
第一代无传感器电动机的调速精度不高,可以正常工作的速度范围也有限,在低速、零速时,机械特性很软且误差变得很大,无法进行调速。
2024年异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DTC系统带速重启动控制研究
2024年异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DTC系统带速重启动控制研究随着工业自动化的不断发展,异步电机在各类机械设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异步电机的控制精度和动态响应性能,无速度传感器直接转矩控制(DTC)系统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
在无速度传感器DTC系统中,如何实现带速重启动控制是一个关键问题,它关系到系统在故障或停机后的快速恢复能力。
本文将对异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DTC 系统的带速重启动控制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控制策略、稳定性与可靠性、动态性能优化等方面的问题。
1. 系统概述异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DTC系统是一种基于电机转矩和定子磁链直接控制的系统,其特点是不需要额外的速度传感器,而是通过电机自身的电信号来估算转速和位置信息。
这种系统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和鲁棒性。
然而,在电机带速重启动的过程中,由于转速和位置信息的突变,会给系统的稳定性带来挑战。
2. 控制策略分析为了实现异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DTC系统的带速重启动控制,首先需要对其控制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常用的控制策略包括基于模型的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这些控制策略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性能需求来选择合适的策略。
例如,基于模型的控制策略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但计算复杂度较高;而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则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自适应性,但可能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和调试工作。
3. 带速重启动机制在异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DTC系统中,带速重启动机制是实现快速恢复的关键。
该机制需要在电机停机或故障后,快速准确地识别电机的转速和位置信息,并重新启动控制系统。
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预充电、定位算法和快速跟踪控制等方法。
预充电可以在电机停机时保持定子磁链的稳定,为重新启动做好准备;定位算法则可以通过分析电机的电信号来估算转速和位置信息;快速跟踪控制则可以在电机重新启动后迅速调整转矩和磁链,使电机快速达到稳定运行状态。
4. 稳定性与可靠性稳定性与可靠性是异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DTC系统带速重启动控制的重要指标。
2024年调速器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调速器市场发展现状引言调速器是一种用于控制电机转速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机械设备中。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调速器市场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就调速器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市场规模、行业竞争格局、产品创新和市场趋势等方面。
市场规模目前,调速器市场正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
随着工业生产对电机转速控制需求的增加,调速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在过去五年间,调速器市场年均增长率超过10%,市场规模已突破1000亿美元。
预计未来几年内,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行业竞争格局调速器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厂商包括ABB、西门子、施耐德等国际知名品牌。
这些企业凭借其强大的研发实力、产品质量和全球销售网络,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此外,一些本土企业也积极参与调速器市场,通过创新和技术提升来增强竞争力。
产品创新调速器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产品创新的推动。
随着科技的进步,调速器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从传统的机械式调速器到电子式调速器,再到现在较为先进的数字式调速器。
数字式调速器以其精准的转速控制和高效的能耗管理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
同时,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对于调速器产品的智能化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些企业积极研发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结合的智能调速器,并提供面向工业4.0的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市场趋势从市场趋势来看,调速器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主要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行业转型升级:随着能源消耗管理需求的增加,调速器市场将进一步向高效节能的方向发展。
同时,调速器在新兴产业中的应用也将增加,例如新能源领域和智能制造。
2.个性化需求增加:用户对调速器产品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供更多定制化服务,满足用户特定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
3.售后服务的重要性: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售后服务将成为企业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企业应加大售后服务的投入,提供及时、高效的技术支持和维修保养服务。
现代交流调速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1 现代交流调速技术的发展20 世纪60 年代中期,德国的A Schonung 等人率先提出了脉宽调制变频的思想,他们把通信系统中的调制技术推广应用于变频调速中,为现代交流调速技术的发展和实用化开辟了新的道路。
从此,交流调速理论及应用技术大致沿下述四个方面发展。
1. 1 电力电子器件的蓬勃发展电力电子器件是现代交流调速装置的支柱,其发展直接决定和影响交流调速技术的发展。
迄今为止,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经历了分立换流关断器件(第一代) →自关断器件(第二代) →功率集成电路PIC(第三代) →智能模块IPM(第四代) 四个阶段。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前,变频装置功率回路主要采用晶闸管元件。
装置的效率、可靠性、成本、体积均无法与同容量的直流调速装置相比。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后用第二代电力电子器件GTR ( Giant Transistor) 、GTO ( Gate TurnOff thyistor) 、VDMOS - IGBT( 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2tor) 等创造的变频装置在性能与价格比上可以与直流调速装置相媲美。
随着向大电流、高电压、高频化、集成化、模块化方向继续发展,第三代电力电子器件是20 世纪90 年代制造变频器的主流产品, 中、小功率的变频调速装置( 1 —100kw) 主要是采用IGBT , 中、大功率的变频调速装置(1000 —10000kw) 采用GTO 器件。
20 世纪90 年代至今,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进入了第四代。
主要实用的第四代器件为: (1) 高压IGBT 器件, (2) IGCT( Insulated Gate ControlledTransistor) 器件, (3) IEGT ( Injection Enhanced Gate Transis2tor) 器件, (4)SGCT(Symmetrical Gate Commutated Thyristor)器件。
无速度传感器高性能交流调速控制的三条思路及其发展建议
无速度传感器高性能交流调速控制的三条思路及其发展建议陈伯时;杨耕
【期刊名称】《电气传动》
【年(卷),期】2006(36)1
【摘要】深入探讨了现有产品和研究成果中的无速度传感器高性能异步电动机调
速系统的控制方案,找出其获得转速信号方法的三条思路:①基于电动机数学模型计算转速(开环计算转速);②基于闭环控制作用构造转速信号(闭环构造转速);③利用电动机结构上的特征提取转速信号(信号处理).着重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对进一步发展提出有可能创新的建议.
【总页数】6页(P3-8)
【作者】陈伯时;杨耕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清华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921
【相关文献】
1.基于MRAS和ADRC混合无速度传感器PMSM直接转矩调速控制系统研究 [J], 栾东雪;许鸣珠;李申山
2.基于无源控制的无速度传感器异步电机调速控制 [J], 杨振元;关艳翠;
3.基于无源控制的无速度传感器异步电机调速控制 [J], 刘辉;张斌
4.基于无源控制的无速度传感器异步电机调速控制 [J], 杨振元;关艳翠
5.无速度传感器高性能交流调速控制在船舶设计中的应用 [J], 卢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交流电机驱动系统的无传感器控制策略研究
交流电机驱动系统的无传感器控制策略研究近年来,交流电机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动机类型,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
而在交流电机驱动系统中,无传感器控制策略的研究与应用,正逐渐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就交流电机驱动系统的无传感器控制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首先,交流电机驱动系统中的传感器通常用于测量电机的转速和位置,以实现精确的控制。
然而,传感器的使用不仅会增加系统的成本,还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和故障率。
因此,研究无传感器控制策略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
NO反馈作为一种无传感器控制策略,已经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数学模型和参数估计算法,实现对电机转速和位置的准确估计。
NO反馈控制策略主要包括模型自适应控制、滑模控制和观测器控制等。
这些控制策略通过对电机的电流、电压和角度等变量进行测量和估计,实现对电机转速和位置的准确控制。
模型自适应控制是一种常见的无传感器控制策略。
其主要思想是通过对电机模型参数的在线估计,实现对电机转速和位置的精确控制。
模型自适应控制通常基于最小二乘法或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并结合电流反馈控制或速度反馈控制,实现对电机转速和位置的准确估计。
滑模控制是另一种重要的无传感器控制策略。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构造滑模面,使得电机状态跟踪滑模面,并通过控制器的设计,实现对滑模面上电机状态的精确控制。
滑模控制通常基于电流反馈或速度反馈,通过对电机状态的测量和估计,实现对转速和位置的准确控制。
观测器控制是一种基于模型观测器的无传感器控制策略。
其主要思想是通过建立电机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估计器对模型的未知参数进行估计,实现对电机状态的准确观测和控制。
观测器控制通常基于卡尔曼滤波或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通过对电机状态的观测和估计,实现对转速和位置的准确控制。
无传感器控制策略虽然可以减少系统成本和复杂性,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由于模型误差和参数估计误差的存在,传感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可能无法得到保证。
无速度传感器电机控制系统的意义、现状与研究方向
W n h nig j La ceg- n h n agZ a y -I /nhn adZ ag n I
A s a t Fo eapc fpw re c o i -m corcso ,sed ajs n b t c rm t s et o o e l t nc r h s e r s i poesr p e dut g r i
i t n. o
O 引 言
在用 电系统中, 电动机作为主要的动力设备 广泛应用于g4 方面 。交流异步电动机因为结构 " 简单 、 体积小、 重量轻 、 维护方便的特点 , 在生产生
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与其他 电动机 相比一直 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调速性能作为电动机的主
的热点 , 目前 , 国内外的许多高校和研究所都投入 了大量的精力来对无速度传感器交流电机的调速 性能进行探索 。
速度 , 但是这样 , 不但增加了成本 , 破坏了交流调 速 系统的简易性 , 同时机械上的误 差还会影响检 测精度和控制性能降低可靠性 , 增加了 电动机 安 度传感器的调速系统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无速 此外 , 速度传感器不适合于在 度传感器交流电机控制系统一直是近几年来研究 装和维护上的困难 ;
h oy-a d s e d ni c t n o n ol s p e o t l n se , e c re ts t f te r n p d i e t a i f e s r ss d c nr l g s t m t u r n t eo e i f o s e e oi y h a h e s r s s e c nr l g s se o t . . t e s n o l s p e o t l n y tm e a c moo t h me a d a ra s it - e d oi f h tr a o n b o d i n r o d cd u e .Ac o d n o t e d v l p n o d t n e s n o l s p e y tm e e t c r i g t e eo me tc n i o s o t e s r s s d s se r c nl h i f h e e y- h r lmsi r s n e h e e r h t d n y a e e o me t n r m y e te p b e n i i p e e t -t e r s a c n e c d d v lp n e d a e, lz d o ts d e n t r n l s ae a d i u t t d-t e c a a t r t so e F G ae i to u e d t e a p i a o l r h h r c eii n w P A r r d c a p l t n o i t sc f n d n h ci f to h o to i g s se o . .moo ay e d i u t t . t e c n r l n y tm fa c l tr i a l z d a l sr e sn n ad Ke r s p we lcr n c c n lg -s n o l s -F GA-p rmee e t c - y wo d o r e t i st h o o y e s r s P e o e e a a t ri n i a d i f
传感器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传感器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检测并转换环境中各种物理量、化学量或生理量的装置或设备。
它们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控制、交通运输、医疗健康、环境监测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感器技术也在不断突破创新,展现出了许多新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研究现状1.微纳传感器技术:随着半导体制造工艺的进步,微纳加工技术不断发展,使得制造出尺寸小、功耗低、灵敏度高的微纳传感器成为可能。
微纳传感器在医疗检测、精密制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2.多模态传感器技术:传感器可以通过测量多个不同的物理量来提高其感知能力和准确性。
多模态传感器技术将不同类型的传感器结合起来,使得传感器可以实现多种功能,提高数据采集的全面性和稳定性。
3.智能化传感器技术:传感器通过与智能算法的结合,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处理和分析,从而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
智能化传感器技术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领域,可以提升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和服务质量。
4.纳米传感器技术:纳米传感器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可以实现对微小的物理量和化学量的高灵敏度检测。
纳米传感器技术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发展趋势1.微型化和集成化:传感器的体积和功耗将进一步减小,同时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将更加紧密地集成在一起,实现多功能一体化。
2.高性能和高灵敏度:传感器的灵敏度将进一步提高,可以实现对微小物理量或化学量的高精度检测。
同时,传感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将得到增强。
3.真正智能化:传感器将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和自适应能力,能够根据环境和任务的变化来自动调整参数和模型,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服务。
4.多功能化和多源融合:传感器将不再局限于单一或少数物理量的感知,而是能够同时感知多个不同的物理量,实现多功能化和多源融合。
5.网络化和互联化:传感器将通过网络连接实现实时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构建起一个庞大的传感器网络,实现对环境的全方位监测和控制。
交流感应电机控制系统发展现状和前景【最新版】
交流电机控制系统发展现状和前景由于近期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现,人们现在对直接转矩控制的认识更加深刻,对各种局部性能的改善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方案。
因此,追求整体性能最优将成为今后直接转矩控制研究的主要方向。
通过改进系统各组成环节的内部结构来提高系统性能,其效果是非常有限的,从软件方面着手改进系统将是今后的大势所趋,智能控制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整个系统的控制核心。
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将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结合起来的神经网络或神经网络模糊控制肯定会成为直接转矩控制的重要手段,用DSP实现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全数字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交流电机控制系统发展现状和前景1.交流电机的控制方法的发展(1)恒定压频比控制方式,它根据异步电机等效电路进行变频调速。
其特点是:控制电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电压是指基波的有效值,改变电压只能调节电动机的稳态磁通和转矩,而不能进行动态控制。
控制曲线会随负载的变化而变化,转矩响应慢、电机转矩利用率不高。
(2)矢量控制方式。
交流传动控制理论及实践终于在70年代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即出现了矢量控制技术。
其实质是将交流电动机等效为直流电动机,分别对速度、磁场两个分量进行独立控制。
通过控制转子磁链,以转子磁通定向,然后分解定子电流而获得转矩和磁场两个分量,经坐标变换,实现正交或解耦控制。
这样,通过坐标变换重建的电动机模型就可以等效为一台直流电动机。
矢量控制的方法实现了异步电机磁通和转矩的解耦控制,使交流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开创了交流传动的新纪元。
然而,在实际系统中,由于转子磁链难以准确观测,以及矢量旋转变换的复杂性,使得实际的控制效果不如理论分析的好。
这是矢量控制技术在实践上的不足之处。
交流传动领域的专家学者也都针对矢量纯电动汽车交流异步电机及整车总成控制器的开发技术研究控制上的缺陷做过许多研究,诸如进行参数辨识以及使用状态观测器等现代控制理论,但是这些方案的引入使系统更加复杂,控制的实时性和可靠性降低。
交流调速技术概述与发展方向
交流调速技术概述与发展方向李良钰(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广东广州510090)摘要:从电力电子技术、微处理器技术和现代电机控制理论等相关技术的角度阐述了交流调速技术的发展情况与动向,介绍了先进控制理论在运动控制中的应用,展现出交流调速技术更为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交流调速;电力电子器件换代;先进控制理论中图分类号:TM3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276(2008)03-0154-03SummarizationandDevelopingTrendofACFrequencyConversionTimingLILiang—yu(AutomatizationInstitute,GuangdongUniversityofTechnology,Guangzhou510090,China)Abstract:Inthisarticle,thedevelopingcomplexionandtrendofACfrequencyconversiontimingtechnologyareexpoundedfromthedirectionofelectdcpowerandelectrontechnology,MPUtechnology,modemcontroltheoryetc.Thentheadvancedcontroltheoryappliedtothemovementcontrolisintroduced,andthewiderforegroundofACfrequencyconversiontimingtechnologyisshownatIast.Keywords:ACfrequencyconversiontiming;exchangingofpartsofanapparatusinelectricpowerandelectron;advancedcontroltheory0引言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直流拖动的薄弱环节逐步显现出来。
传感器国内外发展现状
传感器国内外发展现状
传感器是指能够对周围环境变化进行感知,并将感知到的信号转换成可用信号或者电信号输出的一种设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感器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包括工业、农业、医疗、环保、智能家居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传感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国内传感器的发展现状:
1.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传感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市场研究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传感
器市场规模达到800亿元人民币。
2. 技术水平提升:国内传感器制造领域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相比以往,国内生产的传感器在精度、灵敏度、响应速度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可以满足更高的需求。
3. 应用领域广泛:国内传感器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包括工业自动化、物流、环保监测、汽车、消费电子、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
国外传感器的发展现状:
1. 技术创新持续推进:发达国家在传感器领域技术创新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不断推动传感器的性能提升。
2. 产业链完善:国外传感器产业链较为成熟,包括传感器材料、制造设备、传感器芯片、系统集成等环节都相对完善,形成了竞争优势。
3. 应用领域多样化:国外传感器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医疗设备、机器人、军事等多个领域都有传感器的应用。
总体来看,国内外传感器的发展现状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兴起,传感器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传感器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尤其在新冠疫情推动下,非接触式的智能传感器在人体体温测量、智能门禁等场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进一步推动了传感器市场的发展。
无速度传感器感应电机控制速度辨识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O 引 言
在交流调速传动系统中 , 为达到高精度转速
闭环控制 , 必须在电机的传动轴上安装速度传感 器, 然而速度传感器的安装不仅导致系统成本的
p
[ 1tc [ 】 薏 ̄1 】o l + , r i , . 1
i[ 一s) 一 】 ( r ( R d 2 )
a c o i ste p ma yr q ie n fs e d i e i c t n h w o i r v h d n i c - n el ti h r s i r e u r me to p e d nt a o o t mp o e t e ie t i a i f i f to r cso n h o u t e s o y t m o d a t y t m itr a c nd p r mee i n p iin a d t e r b sn s fs se t e wih s se d su b e l n e a aa tr v ra t 1i a e nr d c s s me po u a p e d n i c to t o s i e e ty a s ai . 1 p p r i to u e o p l s e d i e t a n me d n r c n e r n I s r i f i h n l z s t i r sa d de r s a d a ay e erme t n me t . n h i i Ke y wor s I d c o t r p e e s re S。s e d i e ii ain. d n u t n moo s e d s n o lS i l p e d nt c to f
马成禄 胡继胜 阳同光
大连 交通 大 学运 输 工程 学院 , 宁大连 ( 10 8 辽 162 ) 中南大学信 息科 学与 工程 学 院 , 南长 沙( 10 5 湖 40 7 )
永磁同步电动机无传感器控制技术现状与发展探讨
永磁同步电动机无传感器控制技术现状与发展探讨摘要: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移传感器系统,其利用检测电机的定子侧电压和端电压算出转子位移,取代了传统的机械位移传感器系统,不但减少了成本,同时增加了控制精度和可靠性。
本文基于永磁同步电动机发展现状,分析无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工作存在的问题,总结不同转速下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
关键词: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技术无传感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是在电动机转子与机座之间不配备电磁或光电传感器的情形下,运用电动机绕组中的有关电讯号,采用直接计量、参数识别、状态评估、间接检测等技术手段,在定子边比较简单检测的物理性质量如定子压力、定子电流等中抽取出与转速、位移速度相关的物理性质量,再运用这些检测到的物理性质量和电动机的数学模型测算出电动机转子的位移与速度,从而代替了机械传感器,实现电动机的闭环控制。
1.永磁同步电动机无传感器控制技术存在的问题高性能的交流调速传动系统通常要求在定子轴上装设机械式传感器,以检测相应的定子转速与位移。
这种机械式传感器,通常包括了解码器(Encoder)、解算器(Resolver)和测速发动机(Tacho-meter)。
机械式传感器可以满足发电机所需要的转动信息,但同时也对传动系统设计造成了一些困难。
机械式传感器加大了在发电机定子上的转动惯量,从而增大了发电机的空间大小和重量,而使用机械式传感器为测量转子的速度和位移,需要另外增设了发电机和控制器相互之间的连线和端口电路,使系统更易受影响,从而大大地降低了准确性。
受设备式传感器使用环境(如温度、湿度和振动)的影响,驱动控制系统并无法普遍应用于所有场所。
机械式传感器以及配套电路大大提高了传动系统的生产成本,而一些高精度传感器的售价甚至能够和马达本身售价比较高。
为解决大量采用机械式传感器给传动系统所造成的问题,不少专家都进行了无机械式传感器交流传动控制系统的研发。
无机械式信号交流变速控制系统是指根据使用电器绕组的所有电讯号,并采用适当方式估计出转动的速率和方位,以替代机械式信号,进行交流传动控制系统的循环调节。
控制系统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控制系统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控制系统技术也在不断演进和革新。
从最初的机械控制到现在的智能化、自动化控制,控制系统技术正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控制系统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
目前,控制系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工业控制、交通运输、医疗保健等。
在工业领域,控制系统技术被用于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提高了效率和质量。
传感器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控制系统能够更精确地感知环境和变量,并对其进行调节。
而在交通运输领域,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使得车辆能够自主地行驶和避免事故,大大提高了交通安全性。
未来,控制系统技术的发展将呈现几个明显的趋势。
首先,智能化将成为控制系统技术的重要方向。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发展,控制系统将更加智能、自主,能够预测并主动适应环境变化。
智能控制系统的出现将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和舒适。
其次,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将为控制系统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如今,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现实,各类设备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通信和互动。
控制系统可以通过云计算和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对设备的监控和控制。
同时,无线通信技术还可以使得各个控制系统之间实现互联互通,形成一个更加智能的整体。
另外,控制系统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能源的日益紧缺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控制系统技术可以帮助优化能源利用和减少资源浪费。
例如,在能源系统中应用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能源的最优配置和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控制系统技术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安全性问题。
随着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网络攻击和信息泄露的风险也在增加。
为了保护控制系统的安全,需要加强对系统的防护和加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其次是人机交互性问题。
虽然智能控制系统具有自主性和自动化的特点,但与人进行有效的交互仍然是一个挑战。
如何设计出用户友好的界面,使得智能控制系统更易于操作和使用,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总之,控制系统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在各个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应用。
国内外传感器技术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国内外传感器技术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传感器是一种用来感知周围环境并将感知结果转化为可用信号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农业、医疗、交通等。
随着技术的发展,传感器的种类不断增多,性能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本文将对国内外传感器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目前,国内外传感器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涉及到的领域也非常广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传感器技术:1.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环境温度的传感器,常见的有热电偶、热敏电阻等。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温度传感器不仅在测量范围上有所扩展,同时在稳定性和精度方面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2.湿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环境湿度的传感器,可以通过物理或者化学原理来实现。
目前,各种类型的湿度传感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气象、农业、工业等领域。
3.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压力变化的传感器,常见的有压阻传感器、微压传感器等。
压力传感器在航天、化工、制造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4.光学传感器:用于测量光的传感器,常见的有光敏电阻、光电二极管等。
光学传感器在光通信、图像传感、光谱分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5.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生物体内或外界的生物信号的传感器,常见的有血压传感器、心率传感器等。
生物传感器在医疗、健康管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未来,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微型化:传感器趋向于更小、更轻、更灵活的方向发展。
微纳技术的应用使得传感器可以实现更高的集成度和更小的体积,使得传感器可以在更多的场景中得到应用。
2.智能化:传感器将越来越智能化,能够自动识别和适应环境变化。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传感器可以通过互联互通,实现更高级的数据处理和决策能力。
3.多模式融合:传感器将越来越多地采用多模式融合的方式。
例如,光学和声学传感器的结合,可以实现更精确的测量,并获取更多的信息。
4.能源自给自足:传感器的能源供应形式将向着自给自足的方向发展。
例如,通过光能、风能、热能等方式来为传感器提供能源,减少对外界能源的依赖。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传感器技术作为一项基础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无论是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交通还是环境监测都离不开传感器的作用。
传感器作为信息获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实时感知外部环境的信息,还能将这些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并实现自动控制和数据采集。
本文将对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进行分析。
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现状1.1 传感器的种类传感器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等等。
不同的传感器根据其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1.2 传感器的应用领域传感器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智能手机、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医疗设备等。
在智能手机这个领域,传感器被用于加速度计、陀螺仪、指纹识别等功能,实现了手机的智能化和人机交互的更加便捷。
在智能家居方面,传感器被用于检测环境的温度、湿度、烟雾等参数,实现了智能家居的智能控制和安全保护。
1.3 传感器的发展趋势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感器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未来的传感器将具备更高的精度、更小的尺寸和更低的功耗。
同时,传感器将会更加多元化和智能化。
比如,传感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实现远程监控和数据传输,同时还可以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实现自学习和自适应。
这些新的技术趋势将进一步推动传感器在物联网和智能设备领域的应用。
二、传感器技术的未来趋势2.1 人工智能和传感器的结合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传感器的智能化程度也将不断提高。
传感器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主感知和自适应控制。
例如,利用机器学习算法,传感器可以根据历史数据自动调整参数,提高传感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同时,传感器与人工智能的结合还可以实现智能识别和智能决策,为各行各业带来更多创新和发展空间。
2.2 纳米传感器的发展随着纳米技术的逐渐成熟,纳米传感器作为一种新型传感器得到了广泛关注。
纳米传感器由于其小体积和高灵敏度的特点,可以实现对微小物质、微弱信号的高精度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