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法道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法道对比
儒法道三家的思想是在适应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不同阶层的人类社会过程中产生的,就个人的观点来说,我认为道家的无为而治适合社会形成的初期阶段(上古时代),儒家思想则适合拥有宗教信仰的社会(封建社会),而法家的治国之方适合道德沦丧、物欲横流的时代(现代社会)。
儒家思想,也称王道,主要强调以提高人们的道德意识起到自我约束的作用来治国,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都是在教导人们要重视礼节和道德;法家思想,也称强道,主要强调用律法来治国,靠严格细致的法律约束国家和人民;道家思想,也称帝道,讲求的是无为而治,一切都自然而然的去发展,不需要堵截亦不需要疏导。
具体而言,要真正了解儒法道三家的区别特点,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比分析:
一、国家关系
儒学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伟大的文化遗产之一。
在儒学的早期发展阶段,孔子等儒家大师就提出了诸侯国之间的国家关系伦理思想。
就天下观而言,儒家强调天人合一、家国一体、普遍和谐,主张君臣之间为干群关系,先秦儒家则主张每个国家都应当从自身做起,尊重各国人民作为人的基本权利和尊严,以实现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在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上,先秦儒家更是强调以义为本。
就国家关系而言法家管理注重“法”、“势”、“术”,即管理制度、
管理权威与管理技巧的完美结合。
在君、臣关系的处理上,道家强调上下要相互依赖,协调一致,主张领导者诚信,这样才能得到下属的拥护和支持。
法家之“术”则正是阴谋之术,体现着封建政治中,谋略是立身、立国比不可少的手段。
所谓的势,其实质是指国家政权,君主要做到令行禁止,就必须以掌握权势为前提,即我们现在所讲的霸权主义、强权主义。
在对道家著作中关于治国论述的梳理基础上,提出道家的管理思想主要是“无为”的管理原则,就管理者来说,“无为”是指人适应自然,自觉服从客观规律的管理行为过程。
道家的管理宗旨就是通过“无为”,最后到达“无不治”的管理效果。
反映在国家关系方面,即人道要效法天道,体现在君、臣关系的处理上,道家强调上下要相互依赖,协调一致。
二、民族关系
重道义,轻利益,义利问题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即儒家思想所反应的是民本思想,是一种教化主义民族关系,他讲求在充分肯定人们的物质利益合理性的前提下,主张追求合乎道义的利益,用道义去限制对欲利的追求,强调私利要服从公义。
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法家的目标是富国强兵,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法家认为是农战,但法家认识到“民之内事,莫苦于民,民之外事,莫难于战”。
法家信奉的是“强国弱民”理论,它认为,必须置民于贫穷困弱之中,即运用苦民、弱民的手段来保证国家的强盛。
道家认为一个人应该站在“道”的高度观照万物,认识到万物并
无贵贱高下之别,就能平等地看待一切,包容一切。
这里讲的“以道观之”,也就是以“自然”的角度来审视一切。
三、民生主义
儒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主体,它讲求“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我国两千多年的社会管理实践中,儒家伦理发挥了重要的功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儒家的“仁爱”、“贵和”等思想至今仍然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是传统文化提升企业管理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法家注重依法治国,法家的法治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法治是不同的,在法家看来,重刑是力量的源泉,是禁止犯罪的根本,法家认为在人们将要犯罪而尚未构成犯罪时,就应处以刑罚,因此,在实践上,法家的代表人物基本上都有酷吏的评价。
重民、爱民是道家的一贯主张。
道家以“自然”观照人,肯定生命的价值。
老子推崇的是没有私心,重视民心民意圣人道家把“以民为本”作为管理的核心,法家认为人性无善无恶,主张道法自然,应以“自然”为本位,侧重于从“自然”出发来观照人生、社会和宇宙,强调自然是人生的根本,主张顺应自然,回归自然。
四、政治管理哲学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治思想曾经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所谓德治就是道德政治,主张把道德运用于政治领域,以道德作为规范君主行为、治理国家、处理各种关系的一种途径,运用道德的内在约束力以达到社会稳定和谐的目的。
法家认为,人有趋利避害的天性,政治家只要抓住这一点,就
可以清楚以政府为代表的群体利益是什么,据此制订法律,社会成员倘若损害了群体利益,就应该对其进行惩罚,而且刑罚一定要严厉;人民害怕受惩罚,就不得不尊重法律,如此一来,群体利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个体利益也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
道家的辩证思想十分丰富。
有无相生,以退为进,欲夺固予,是古代管理谋略宝库的重要内容。
在管理方式上,道家认为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道家非常注重对管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提出“道法自然”,即管理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五、国家政策
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先秦儒家态度非常明确,认为和平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战争则是一种破坏性力量,因此主张以和为贵,反对攻战。
在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上,则希望国家之间要做到“和而不同”,既加强与他国的交流与合作,又要保持本国的独立性;
法家完全靠警察与法官维持社会秩序的意见,但不排斥刑法的存在,实际上,儒家与法家的理论出发点是一致的,双方都认定人是欲望的集合体,只有对人盲目冲动的欲望进行约束,才能建立起健康的社会秩序;而只有保证健康的社会秩序存在,才能保证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的最大化。
但选择什么方式对人的自私欲望进行约束,成了两家理论的根本分歧点。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在中国历史上表现为历朝历代的休养生息政策。
而其中的辩证观则提升了道家管理思想的深刻性,为人们提供了变通的决策艺术。
道家注重自然规律、实现内心和谐的自然主义取向,
为现代企业领导人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弹性柔化的管理策略。
“无为而治”的思想更是与儒家理念形成了互补的发展趋势,推动着中国历史不断前进。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各家各派的思想都各有精华和糟粕,儒家法家道家都是影响着我国治国策略的根本思想,究其相同点,他们都信奉王权,主张君主的治国统国方略。
但其差异却也是很大的,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到不同的历史时期他们独到的作用,从而更好的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