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首歌曲在演唱时声音力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中强——中弱——渐强——中强——强
这些力度变化对表达歌曲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歌曲的力度变化颇为细致,层次感很强,这对表 现歌 曲的情绪来说十分重要。也可以说,失去了这 首歌的力度层次,这首歌的音乐情趣也就失去了它 应有的光彩。
彝 族 乐 器 之 月 琴
月琴,中国拨奏弦鸣乐器,由阮演变而来的弹拨乐器。流传于汉、彝、 布依、哈尼等民族中,用于独奏、合奏及歌舞、戏曲、说唱表演的伴奏。 音色清脆,常用于独奏、民间器乐合奏、歌舞、戏曲和说唱音乐伴奏。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 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一、情感目标:学生能够用轻快而甜美的声音表达快乐和高兴的心情,体验学 习音乐的乐趣,感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的愉快。 二、能力目标: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中能积极、主动地聆听、体验、想 象、创造、表现音乐形象。能学会唱《阿西里西》,并用快乐的声音表现歌曲情绪。 能积极参加音乐游戏,独立或与他人一起创编动作,体验协调合作的乐趣。 三、认知目标:学生能准确地划旋律线,感受音乐的旋律特点。(设计理念 以 学生为主体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运用多媒体及网络教学为辅助 手段组织教学活动创设和谐、快乐、浓厚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声情 同步、形声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激发学生的想象与热情让学生自主地 走进音乐的世界。 以感受、体验彝族音乐、风土人情的美为主线精心设计教学环 节在聆听、观赏、歌唱、探究等音乐活动中师生、生生间互动交流共同感受音乐的 美。 教学重点歌曲中力度的对比情绪的准确把握和对彝族歌曲的风格的理解用轻 快、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边唱边舞《阿西里西》。 ) 重点、难点: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掀起各环节的小高潮以获取良 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赏析、视听结合、讲解示范、引导启发、分 组教学、讨论法。本首歌是一首彝族儿童歌曲,在歌词中穿插使用了一些彝族的方 言,这是同学们在学习中不经常见到的,所以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体会彝族歌 曲的风格和特点,并能有感情地演唱彝族儿童歌曲《阿西里西》。
一枝民族之花。 播放图片并提问. a、 大家从视频中看出是哪个民族吗? b、从哪儿看出来的呢?
老师提问: 这首歌熟不熟悉正像歌中所唱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探寻
彝族服饰:彝族男女都外着 “察尔瓦”和彼毡。“察尔瓦” 彝名“瓦拉”形似披风,用撵 制的粗羊毛线织布缝制而成, 一般13幅,每幅宽七八厘米, 多染为深蓝色。以圣乍地区的 最为华丽,边缘镶有红、黄牙 边和青色衬布,下边吊有30厘 米长的绳穗。被毡用两公斤左 右羊毛缝制而成,薄如铜钱, 折以6厘米宽的皱折.一般为30 至90折,上方用毛绳收为领。 多为原色或蓝色。察尔瓦和披 毡是彝族男女老幼必备之服, 白天为衣,夜里为被,挡雨挡 雪,寒暑不易。
总结
彝族人民与各少数民族人民一样除了喜爱 用歌声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外,Leabharlann Baidu喜欢用舞蹈来 表现,总之,彝族是一个聪明智慧的民族,在 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 形成了自己的良风美俗,发展了丰富多采的文 学艺术,成为祖国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部份。
作业:背唱 歌曲《阿西里 西》,收集有关 苗族、侗族、傣 族的音乐及风土 人情的各种资料!
教材内容:本课的《阿西里西》是安徽文艺出版社的初中音乐第十 六册第二单元的一首贵州的彝族民 歌,在本单元和本册教材中占有较为 重 要的地位。是一首彝族儿童游戏歌曲。这首2/4拍子的风趣的歌曲,充 满轻松、愉快,又富有童趣,其中丘都拉迪嗡啊,嗡啊,的衬词是整首 歌曲的亮点,更是带给人一种欢乐、高兴的情绪。抒发了彝族孩子们游 戏时的愉快心情。 教材分析: 我国的少数民族大多能歌善舞,这在儿童游戏歌曲中也 充分地表现出来,《阿西里西》就是十分典型的游戏歌曲,“玩是孩子 们的天性”。游戏定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正体现了“课程标准”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在实践活动中体验音乐的基本理念。《阿西里西》 是流行在贵州威宁地区的一首彝族儿歌。“阿西里西”即彝语“好朋友” 的意思。歌曲表现了儿童游戏时无忧无虑、无比欢快的心情。教材中手 拉手围成圆圈的音乐游戏,表现了同学们团结友爱、快快乐乐游戏的情 景。我在设计本课时的思路是“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以游戏贯 穿整个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学唱歌曲,在音乐游戏中, 鼓励学生自主创编游戏动作,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是非常活跃的他们多数活泼好动由于学生 知识浅对彝族的音乐接触也较少因此尽可能的利用多媒体及网络直观教 学优势辅以流行音乐的元素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架起课堂音乐和生活中 音乐的桥梁拉近学生与书本音乐的距离帮助学生打开多彩的音乐世界 。
教材教法: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学生不是为了学而学。在教学过程中,我 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运用创设情境法、听唱法、才能演示法、合作创作法等。让学生在快乐中 投入歌唱和表演上,大胆地想象和创编。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思路:本课的教学思路始终把音乐新课标理念作为教学灵魂,以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标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 位,紧扣趣味性、自主性、创新性的核心原则。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出 的,运用多种艺术开式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倡张扬个性、在 愉悦的气氛中体验、表现和享受音乐。并由此构建民主、开放、创新、合 作的教学模式,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聆听、感受、体验、发现。在这样的 思路下,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播放一段彝族风土人情的视频短片背景音乐《阿西里西》 (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使学生一走进音乐教室就仿佛走进了美丽的彝族山寨 从而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享受愉快的40分钟。)
从歌曲中感受 到了什么,听 到了什么,猜 一猜阿西里西 是什么意思等 等。 同学们你们在 唱这首歌时歌 词有什么特点? 歌曲表达了怎 样的思想感情?
你知道“阿西里西”、“丘都拉迪嗡啊”是什么 意思?
“阿西里西”是彝语“我们是好朋友”的意思
“丘都拉迪嗡啊”表示欢快情绪的衬词,无实意!
问题
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 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 云南、贵州、四川等彝 族地区。白、纳西、基 诺、等族也过这一节日。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 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 盛大、场面最壮观、参 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浓 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 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火 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 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 期三天。
一般青年男女服装色彩鲜艳,喜用 红、黄、绿、橙、粉等对比强烈的 颜色,纹样繁多。中年人服装的纹 样较青年人为少,使用颜色为天蓝、 绿、紫、青、白等色,素貌庄重。 老年人多用青、蓝布,一般不做花, 仅以青衣蓝边或蓝衣青边为饰。服 装的花纹、花边,它有浓厚的民族 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有日、月、 星、云、天河、彩虹等天象,有山、 河等大自然图,有鸡冠、牛眼、羊 角、獐牙等动物方面的图,有叶、 花、火镰、发辫、几何形等植物和 什物图。装饰品美丽庄重、色彩鲜 明。花样繁多、多以全、银、铜、 玉、石、骨等为原料,铸造、打制、 压制、镶嵌、雕刻部分为本地手工 工匠制作。
彝族乐器之笛老挪
笛老挪,彝族边棱气鸣乐器。汉 族称土洞箫。流行于云南省文山 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县彝族 支系 仆人聚居地区。 通体用粘土和泥捏制焙烧而 成,外形呈梨形或葫芦形(图), 与汉族地区古老的埙相似, 其构 造和发音原理与埙相同。通高约8 厘米,梨形最大处直径约6厘米, 内膛中空,壁厚约0.3厘米,上端 突起的部分为吹孔,外径1.3厘米, 内径0.7厘米,梨形腔体上设有 三 个按音孔,正面下方左右各一孔, 背面一孔。
中强——中弱——渐强——中强——强
这些力度变化对表达歌曲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歌曲的力度变化颇为细致,层次感很强,这对表 现歌 曲的情绪来说十分重要。也可以说,失去了这 首歌的力度层次,这首歌的音乐情趣也就失去了它 应有的光彩。
彝 族 乐 器 之 月 琴
月琴,中国拨奏弦鸣乐器,由阮演变而来的弹拨乐器。流传于汉、彝、 布依、哈尼等民族中,用于独奏、合奏及歌舞、戏曲、说唱表演的伴奏。 音色清脆,常用于独奏、民间器乐合奏、歌舞、戏曲和说唱音乐伴奏。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 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一、情感目标:学生能够用轻快而甜美的声音表达快乐和高兴的心情,体验学 习音乐的乐趣,感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的愉快。 二、能力目标: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中能积极、主动地聆听、体验、想 象、创造、表现音乐形象。能学会唱《阿西里西》,并用快乐的声音表现歌曲情绪。 能积极参加音乐游戏,独立或与他人一起创编动作,体验协调合作的乐趣。 三、认知目标:学生能准确地划旋律线,感受音乐的旋律特点。(设计理念 以 学生为主体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运用多媒体及网络教学为辅助 手段组织教学活动创设和谐、快乐、浓厚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声情 同步、形声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激发学生的想象与热情让学生自主地 走进音乐的世界。 以感受、体验彝族音乐、风土人情的美为主线精心设计教学环 节在聆听、观赏、歌唱、探究等音乐活动中师生、生生间互动交流共同感受音乐的 美。 教学重点歌曲中力度的对比情绪的准确把握和对彝族歌曲的风格的理解用轻 快、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边唱边舞《阿西里西》。 ) 重点、难点: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掀起各环节的小高潮以获取良 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赏析、视听结合、讲解示范、引导启发、分 组教学、讨论法。本首歌是一首彝族儿童歌曲,在歌词中穿插使用了一些彝族的方 言,这是同学们在学习中不经常见到的,所以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体会彝族歌 曲的风格和特点,并能有感情地演唱彝族儿童歌曲《阿西里西》。
一枝民族之花。 播放图片并提问. a、 大家从视频中看出是哪个民族吗? b、从哪儿看出来的呢?
老师提问: 这首歌熟不熟悉正像歌中所唱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探寻
彝族服饰:彝族男女都外着 “察尔瓦”和彼毡。“察尔瓦” 彝名“瓦拉”形似披风,用撵 制的粗羊毛线织布缝制而成, 一般13幅,每幅宽七八厘米, 多染为深蓝色。以圣乍地区的 最为华丽,边缘镶有红、黄牙 边和青色衬布,下边吊有30厘 米长的绳穗。被毡用两公斤左 右羊毛缝制而成,薄如铜钱, 折以6厘米宽的皱折.一般为30 至90折,上方用毛绳收为领。 多为原色或蓝色。察尔瓦和披 毡是彝族男女老幼必备之服, 白天为衣,夜里为被,挡雨挡 雪,寒暑不易。
总结
彝族人民与各少数民族人民一样除了喜爱 用歌声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外,Leabharlann Baidu喜欢用舞蹈来 表现,总之,彝族是一个聪明智慧的民族,在 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 形成了自己的良风美俗,发展了丰富多采的文 学艺术,成为祖国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部份。
作业:背唱 歌曲《阿西里 西》,收集有关 苗族、侗族、傣 族的音乐及风土 人情的各种资料!
教材内容:本课的《阿西里西》是安徽文艺出版社的初中音乐第十 六册第二单元的一首贵州的彝族民 歌,在本单元和本册教材中占有较为 重 要的地位。是一首彝族儿童游戏歌曲。这首2/4拍子的风趣的歌曲,充 满轻松、愉快,又富有童趣,其中丘都拉迪嗡啊,嗡啊,的衬词是整首 歌曲的亮点,更是带给人一种欢乐、高兴的情绪。抒发了彝族孩子们游 戏时的愉快心情。 教材分析: 我国的少数民族大多能歌善舞,这在儿童游戏歌曲中也 充分地表现出来,《阿西里西》就是十分典型的游戏歌曲,“玩是孩子 们的天性”。游戏定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正体现了“课程标准”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在实践活动中体验音乐的基本理念。《阿西里西》 是流行在贵州威宁地区的一首彝族儿歌。“阿西里西”即彝语“好朋友” 的意思。歌曲表现了儿童游戏时无忧无虑、无比欢快的心情。教材中手 拉手围成圆圈的音乐游戏,表现了同学们团结友爱、快快乐乐游戏的情 景。我在设计本课时的思路是“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以游戏贯 穿整个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学唱歌曲,在音乐游戏中, 鼓励学生自主创编游戏动作,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是非常活跃的他们多数活泼好动由于学生 知识浅对彝族的音乐接触也较少因此尽可能的利用多媒体及网络直观教 学优势辅以流行音乐的元素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架起课堂音乐和生活中 音乐的桥梁拉近学生与书本音乐的距离帮助学生打开多彩的音乐世界 。
教材教法: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学生不是为了学而学。在教学过程中,我 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运用创设情境法、听唱法、才能演示法、合作创作法等。让学生在快乐中 投入歌唱和表演上,大胆地想象和创编。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思路:本课的教学思路始终把音乐新课标理念作为教学灵魂,以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标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 位,紧扣趣味性、自主性、创新性的核心原则。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出 的,运用多种艺术开式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倡张扬个性、在 愉悦的气氛中体验、表现和享受音乐。并由此构建民主、开放、创新、合 作的教学模式,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聆听、感受、体验、发现。在这样的 思路下,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播放一段彝族风土人情的视频短片背景音乐《阿西里西》 (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使学生一走进音乐教室就仿佛走进了美丽的彝族山寨 从而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享受愉快的40分钟。)
从歌曲中感受 到了什么,听 到了什么,猜 一猜阿西里西 是什么意思等 等。 同学们你们在 唱这首歌时歌 词有什么特点? 歌曲表达了怎 样的思想感情?
你知道“阿西里西”、“丘都拉迪嗡啊”是什么 意思?
“阿西里西”是彝语“我们是好朋友”的意思
“丘都拉迪嗡啊”表示欢快情绪的衬词,无实意!
问题
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 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 云南、贵州、四川等彝 族地区。白、纳西、基 诺、等族也过这一节日。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 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 盛大、场面最壮观、参 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浓 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 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火 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 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 期三天。
一般青年男女服装色彩鲜艳,喜用 红、黄、绿、橙、粉等对比强烈的 颜色,纹样繁多。中年人服装的纹 样较青年人为少,使用颜色为天蓝、 绿、紫、青、白等色,素貌庄重。 老年人多用青、蓝布,一般不做花, 仅以青衣蓝边或蓝衣青边为饰。服 装的花纹、花边,它有浓厚的民族 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有日、月、 星、云、天河、彩虹等天象,有山、 河等大自然图,有鸡冠、牛眼、羊 角、獐牙等动物方面的图,有叶、 花、火镰、发辫、几何形等植物和 什物图。装饰品美丽庄重、色彩鲜 明。花样繁多、多以全、银、铜、 玉、石、骨等为原料,铸造、打制、 压制、镶嵌、雕刻部分为本地手工 工匠制作。
彝族乐器之笛老挪
笛老挪,彝族边棱气鸣乐器。汉 族称土洞箫。流行于云南省文山 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县彝族 支系 仆人聚居地区。 通体用粘土和泥捏制焙烧而 成,外形呈梨形或葫芦形(图), 与汉族地区古老的埙相似, 其构 造和发音原理与埙相同。通高约8 厘米,梨形最大处直径约6厘米, 内膛中空,壁厚约0.3厘米,上端 突起的部分为吹孔,外径1.3厘米, 内径0.7厘米,梨形腔体上设有 三 个按音孔,正面下方左右各一孔, 背面一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