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的现场急救与预防_图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相对湿度85%、气温30~31 ℃ 或相对湿度30%、气温40 ℃ 人体的体温调节困难
• 日最高气温≥37℃以上,中暑人数急剧上升 日平均气温≥31℃以上,中暑人数明显增多
热指数表
当热指数>41,热射病发病率增高; 当热指数>54,极易发生热射病。
中国气温的变化
• 自2000年后,各地的高温记录经常被打破 • 2004年7月,广州的罕见高温打破了53年来的记录。 • 2006年8月,中国重庆最高气温高达43度。 • 2013年8月,上海气温40.8℃,再次打破141年高温纪录 • 2013年7月27日杭州气温飙升至41℃创1951年以来最高
热衰竭特点:
• 这种中暑常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 未能适应高温的人。主要症状为头 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 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 神志模糊。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稍微 偏高。
热射病分类
• 劳力型热射病
– 高温高湿环境下强体力 训练导致的,多发生于 健康青年人
• 经典型热射病
– 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 环境下导致的,多发生 于幼小、年长、有潜在 疾病的人
科学训练 预防为主 有效救治
中暑的基本概念
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 时间作用下
机体体温调节出现障碍,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神 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
是热平衡机能紊乱而发生 的一种急症。
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 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 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 为常见的诱因。
中暑
先兆 轻症 重度 中暑 中暑 中暑
热射病的预防与现场急救
能打胜仗、准备打仗、强化训练
• 习主席在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 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的强军目标。”
前言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 近些年来5-9月,各医院陆续收治了一些严重中暑 伴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病人
• 最初大家对这种病症很陌生,因死亡率很高,逐 渐引起重视
• 去年夏天的高温,让人们重新认识了中暑,并了 解了一个新名词“热射病”
• 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 • 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
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
小时内恢复。
即可恢复。
中暑的基本概念
热射病特点:
• 还有一部分人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 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 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 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 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 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 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 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日射病特点:
• 这类中暑的原因正像它的名字一样,是 因为直接在烈日的曝晒下,强烈的日光 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 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由于受 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出 现的不适就是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 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
热痉挛特点:
• 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 而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 急速明显降低时。这类中暑发生时 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的疼 痛。
“热习服”
热射病的发病机制(三)
细胞因子在热射病(HS)的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热 射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类似重症脓毒血症,细胞因子介导了全 身炎症反应。 一旦全身炎症反应失控, 产生联级反应式多器 官功能障碍。
热射病的发病机制(四)
• 个体差异性和遗传多态性决 定了机体对热的敏感性,该 基因参与调节了细胞因子、 凝血因子及热休克蛋白的活 性
中暑的基本概念
• 先兆中暑
• 轻症中暑
• 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 头晕、口渴、多汗、四肢 无力发酸、注意力
• 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 状。
• 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
• 除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 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 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 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
• 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劳力型热射病与经典型热射病特征比较
• 热射病(重症中暑)+ 运动性横纹肌溶解 • 1956年,由 Minard. D 提出:高温、高湿环境下高强度
运动,多发生于健康青年人、运动员和军人 • 运动性横纹肌溶解:典型临床表现为肌痛、无力、茶色
尿,主要并发症为电解质紊乱、肾衰、凝血病 • 劳力型热射病是中暑中最严重的类型,以核心体温升高
纪录 • 2013年 浙江新昌的温度甚至达到43℃ • 2013年北京8月高温桑拿天持续时间破10年来纪录 • 2013年甘肃遭遇罕见持续高温 兰州屡破气象记录 • 2013年8月17日,郑州多地温度均突破45℃
热射病的发病机制(二)
• 生活条件好了 居住环境好了 独生子女多了 耐热能力差了
• 缺乏热环境下锻炼 • 热环境下训练又缺乏
热射病的发病机制(一)
• 大气的温度和湿 度决定HS的发生
• 在环境温度显著 升高、湿度较大 的情况下, 人体热 辐射、对流、传 导和汗液蒸发困 难, 热量在体内大 量积聚引起体温 升高, 造成细胞膜 和细胞器结构直 接的损伤
地球在变暖
中暑与气象特点
• 中暑气象阈值:日平均气温≥30℃以上,或相对湿度73%, 是中暑发生的气象阈值,当气温和湿度同时达标时,中暑 发生率明显增加
(>40℃),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谵妄、惊厥、昏 迷),凝血功能障碍以及肝脏功能损伤为特征的热疾病综 合征,伴有严重的横纹肌溶解,其发展速度快,死亡率高 达80%
劳力型热射病与经典型热射病特征比较
劳力型热射病流行病学
• 热带、亚热带地区军队作战训练的常见病、多发病 • 早在1916年,英国神经外科之父Victor Horsley在一战期间
劳力型热射病易感因素
• 1.个体因素: • -发热,感冒,胃肠炎,腹泻,呕吐 • -无汗症,晒伤,脱水 • -睡眠不足 • -缺乏热习服训练 • -肥胖 • -低血钾
随英国部队出征时,出现昏迷、呕吐、神志不清死亡,现 在分析认为Victor Horsley死于劳力型热射病 • 一战中,英军中东作战发生近8000例中暑病人 • 二战中,美军中暑的入院率60~256∕10万 • 1967年埃以战争(6天),埃及军队发生了2万人中暑死亡 事件,比战场上死于兵器杀伤的人数多了8000人 • 在海湾战争中,仅在一年半时间统计来自美国两个州的官 兵,患病人数近万人 • 我军中暑年发生率1.0~3.7%,陆军发生率高于空军和海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