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组合式电子收费系统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速公路组合式电子收费系统解决方案-方案介绍更新时间:2010-1-28 来源:金溢科技作者:未知 [ 字体:缩小放大 ]
1.1 概述
联网收费是提升高速公路收费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国家实现高速公路信息化和智能交通发展战略重要组成部分。
自2000年10月份国家交通部正式出台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暂行技术要求》后,以省级行政区域为单位的各省市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工作纷纷加快推进。
由于我国高速公路普遍采用封闭式收费制式,各省市在联网收费系统中,普遍采用了基于IC卡作为通行券的人工现金收费(MTC)方式。
随着国家系列金卡工程、金融电子化和交通一卡通进程的加速,公路收费中电子支付的需求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顾名思义,电子支付就是采用电子化的方式实现货币支付,公路收费中的电子支付就是采用非现金付费的方式实现过路费支付,它代表了公路收费行业的技术发展方向。
公路收费中实现电子支付的主要方式有记帐卡、信用卡、预付卡、电子钱包等等。
在各种公路收费的电子支付手段当中,基于专用短程通讯(DSRC)技术的电子不停车收费(ETC)技术,以其具有免除现金交易、无需停车快速通过、有效提高通行能力、大大提升服务水平、简化收费管理、降低环境污染等等明显特点和优势广为受人青睐。
这种技术自90年代初面世以来,先后在北美、欧洲、日本、澳洲、新加坡等地,得到了广泛应用,被实践证明是一种必将取代传统人工收费的先进的非现金支付方式的电子收费技术手段。
为适应中国国情,交通部《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暂行技术要求》要求采取“人工半自动收费为主,电子不停车收费为辅”的组合方式,并明确提出“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宜采用两片式ETC电子标签加双界面CPU卡的高安全性组合预付卡方案,以实现电子不停车收费方式与IC卡半自动收费方式的兼容与互补”,即在ETC的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了组合式电子收费技术。
组合式电子收费方式将ETC收费方式和IC卡半自动收费方式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在大范围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条件下,以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在部分有实际需求的收费站点实现电子不停车收费,避免收费站的交通拥堵,提高服务水平。
它既解决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的电子化支付问题,又能克服ETC应用初期管理与推广应用方面面临的困难。
1.2 系统目标
组合式电子收费系统的整体目标是:在各路段已经实现IC卡现金收费的基础上,采用基于两片式电子标签的组合式收费技术,向用户提供MTC和ETC两种方式下的非现金方式电子支付服务,以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实现准确收费、避免交通拥堵、提高服务质量、降低运营管理成本。
1.3 应用方式
组合式收费系统的用户在封闭路网下典型应用方式如下:
组合式电子收费的服务方式包括:
(1) 停车方式的现金付费
以目前广泛采用的非接触式逻辑加密IC卡作通行券实现人工收费方式的现金交费。
继续为公路用户提供熟悉的“入口领卡、出口交费”的持通行卡现金付费业务,一方面是主流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保护已有车道系统投资。
(2) 停车方式的电子付费(非现金)
以IC卡(CPU卡或逻辑加密卡)实现人工收费方式的电子付费。
用户省去了携带大量现金的麻烦,也不用交额外的服务费。
收费单位也避免了现金收费中错收、漏收、找零、贪污等现象。
如果使用符合P BOC规范的CPU卡,除了可作为记帐卡使用之外,还可作为储值卡使用,在收费车道从卡上电子钱包直接扣款,免去了透支等弊病,系统运营管理成本和风险可大大降低。
(3) 不停车方式的电子付费(非现金)
以IC卡加两片式电子标签实现不停车收费方式的电子付费。
车辆快速通过ETC车道,安装在车道的电子标签读写器(天线)可以借助车载电子标签远距离快速读写双界面CPU卡中的数据信息,从而实现免停车通过收费站并完成收费交易。
1.4 运营模式
高速公路组合式收费系统运营模式如下:
(1) 一卡通服务中心主要负责支付卡与电子标签的管理(其中包括支付卡与电子标签的发行及日常管理、支付卡的后台结算等),并向用户提供多种客户服务,同时负责统一技术规范和“联网收费、一卡通行”的有关管理条例。
作为整个系统的运营中心,一卡通服务中心向用户提供各种完善的客户服务;为路桥业主提供结算服务;委托发行代理发行储值卡;委托清算银行完成清算的划帐业务。
(2) 路桥业主是收费系统的投资建设单位,负责收费系统的运营管理及维护。
路桥业主接受一卡通服务中心提供帐务清分等系统服务,向一卡通服务中心缴纳一定比例的结算服务费。
(3) 银行主要负责根据一卡通服务中心的转帐指令,实现对一卡通服务中心、路桥业主及记帐卡用户间的帐务清算。
(4) 用于高速公路组合式收费系统的电子支付卡(IC卡)及电子标签(OBU)由一卡通服务中心统一进行初始化和发行,用户在服务中心或其指定的营业网点办理电子支付卡和电子标签申购手续。
一卡通服务中心为用户提供各项服务;对于记帐卡用户,还应与银行签订帐户的转帐授权书,以保证一卡通服务中心能够及时获取通行费用。
(5) 用户持有电子支付卡并安装了两片式电子标签,则可使用本路段上面的ETC车道,享受不停车收费的服务,当然也可以从MTC车道通过;但如果只申请了电子支付IC卡,则只能从MTC车道通过。
(6) 用户在MTC和ETC车道的通车和消费交易数据通过收费站上传到收费管理中心,由收费管理中心进行清算。
(7) 帐号卡用户需定期(例如月结)到收费管理中心进行还款,储值卡(预付卡)用户则需在余额不足的时候到指定服务网点进行IC卡充值。
1.5 系统架构
在规划和设计联网收费一卡通行系统的时候,系统的整个架构从完整性上考虑,应该包括区域收费系统和一卡通服务系统两大部分。
区域收费系统是指区域级联网收费系统,即通常包括车道系统、收费站系统、收费分中心(区域)系统、收费中心系统四级架构。
一卡通服务系统是指联网收费的后台支撑结算系统和支付卡的发行与用户服务系统。
组合式收费系统在收费站级以上部分,与一般的收费系统配置完全一致,所不同的是在前台的车道级系统上,采用一种独特的以“两片式电子标签+双界面CPU卡”为核心的组合式收费技术,实现了一张卡片可以从任意的ETC车道或者MTC车道出入。
前台系统框架如下图所示:
1.6 ETC车道系统
1.6.1 ETC车道设计要点
ETC收费车道系统是组合式收费系统设计的关键。
按照交通部《联网收费暂行技术要求》中提出的ETC车道设计基本原则是“内侧、低速、专用”,这个要求是切合国内高速公路的使用实际的。
组合式收费车道系统正是遵循这一原则,并结合“两片式电子标签+双界面CPU卡”的技术特点,把ETC车道系统设计成相对低速的收费车道。
在匝道式收费车道条件下,这种车道系统一般允许的速度是在60公里/小时以下,为了便于收费现场管理,一般把车道通行速度限制在30公里/小时以内,限速主要通过辅助的交通标志和安全控制设施(自动栏杆)来实现。
在这个设计速度下,每个匝道的通行能力已经超过1500车次/小时,比普通的MTC车道(180~250车次/小时)高出5~7倍,比较充分地发挥了ETC车道快速处理的能力。
ETC车道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整体的可靠性保障需要综合考虑硬件和软件平台的选型与架构设计,同时,要有具备充分容错能力的车道模式和控制流程的设计。
组合式收费车道系统中的ETC车道一般采用“专用”车道模式,这样,任何在ETC车道未能正常处理和放行通过的车辆,包括误入车辆和系统设备(或车载设备)失效引起的未交易车辆等,均通过辅助的车流引导设施(交通标志、地面标线、隔离墩、交通锥等)引导至旁边MTC车道,交由人工收费系统进行后续处理。
一个简单的图例示意如下图:
在“专用”车道模式下,车道控制流程可以得到大大的简化,从而使得车道控制系统的容错性设计相对没有那么困难,系统的可靠性大大提高。
一个简单的车道主控流程如下图所示:
1.6.2 ETC车道设置原则
说明:考虑到充分发挥ETC的优势,组合式ETC收费车道的设置原则为如下三点:(1)主线收费站;(2)重要城市出入口;(3)其他交通流量大的地方。
在交通量较大或重要城市出入口,且车道资源丰富的收费站,可设置ETC专用车道,车辆用户可以将双界面CPU卡插入两片式电子标签,以不停车付费的方式通过ETC专用车道;在交通量相对较小或车道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仅设置人工收费车道,用户可以采用双界面CPU卡以预付刷卡的方式通过收费站。
这样就能按需设置ETC车道数量,系统可靠性高、投资及规模富有弹性,易于试点和推广。
另外,根据工程实践经验,组合式ETC收费车道系统的设计原则为:(1)专用;(2)中置;(3)低速。
这主要考虑到双片式ETC交易中,对电子钱包的处理流程比较复杂(典型交易时间为0.25秒),同时,充分结合交通管理上的安全需要而确定的。
1.6.3 ETC车道布局
说明:ETC收费岛比MTC收费岛向前加长7米,主要的ETC车道设备均安装在这加长的7米岛头上。
ETC车道主要组成设备有:路侧读写控制器(RSU)、车载机(OBU)、通行信号灯、报警器、字符叠加器、费额显示器、自动栏杆机、车道计算机(含显示器、键盘、主机)、车道控制器、雨棚信号灯、车辆检测器、地感线圈、摄像机,读卡机具等。
见下图:
1.7 技术特点
(1) 扩展性强
ETC车道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逐步扩展,初期可以只在高速公路主线收费站和车流量大、形成交通瓶颈的城市出入口收费站设置ETC车道,以实现电子不停车收费,提高收费效率,缓解交通压力。
而大多数匝道收费站的交通量较小、收费车道数量少,单设一条ETC专用车道既困难又不经济,不符合按需进行系统配置的原则,因此暂不设置ETC车道,待用户群扩大、需求真正形成后再进行扩充设置。
在该方案大大降低了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实现“一卡通行”的改造成本,在资金投入和系统规模上富有弹性、易于试点和推广,投资风险大大降低。
(2) 真正“一卡通行”
用户安装电子标签后,可将支付卡插入电子标签,在有提供ETC收费服务的车流量大的收费站和主线站通过ETC车道,实现免停车、免现金的支付卡交费;而在车流量小的匝道收费站,可以将支付卡抽出,交给收费员,使用停车方式的支付卡交费。
真正实现了持一张路桥收费卡即可从任何一个收费站的任何一条入口车道(无论ETC或MTC)进入封闭的高速公路,又可以从任何一个收费站的任何一条出口车道(无论ETC或MTC)交费通过。
(3) 真正电子钱包
在传统的单片式电子标签收费系统和普通非接触逻辑加密IC卡系统中,由于缺乏足够安全的双向认证技术,最多只能当作记帐卡使用,无法进行实时的资金验证,给系统运营单位带来巨大的透支风险。
组合式收费技术方案采用高安全性的CPU卡作为存储介质,并采取规范的双向认证技术,可以胜任在任何没有实时在线连接和后台验证的收费点,脱机进行基于电子钱包方式的金融交易。
这种技术,在应用上完全符合中国人民银行(PBOC)发布的《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为联网收费开展储值卡业务提供了安全、可靠的解决途径,并且符合国家大力倡导的金卡工程和电子商务发展方向。
(4) 支持多应用扩展
IC卡电子支付方式的引入,还使得组合式收费技术的拥有了另一个明显优点,即系统具备极强的多应用扩展能力,可以结合高速公路相关产业的特点,无缝扩展到服务区、加油站、便利店、餐饮、汽修
点、汽车美容服务等场合,也可以扩展到城市中的公交一卡通、出租车收费,公安交通管理中的车辆管理、驾驶员管理,交通运输中的运政管理、规费征收等场合,作为一张交通IC卡使用,真正做到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