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若干意见
大学产学研合作教育委员会章程
大学产学研合作教育委员会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大力加强产学研合作教学,加强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交流和合作,积极吸收、引进社会资源,拓宽与企业、社会合作联系的渠道,促进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特设立XX大学产学研合作教育委员会。
第二条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校与社会各团体、各组织(主要为企业)在人才培养、合作办学、产学研合作教育、人员培训、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技术咨询、继续教育等方面开展合作,发挥各自优势,相互取长补短,实现互惠互利。
第三条产学研合作教育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年举行一至二次。
第二章指导思想第四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新形式下适合我校实际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新模式、新途径和新方法。
第五条用科学发展观统揽教育工作的全,以“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指导,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突破口,深化教育教学改,加大专业建设和改变的力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六条立足于学校以多种高职高专专业类型协调发展的专业布现状,增强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针对性与效用性。
第三章组成第七条“产学研合作教育委员会”由校外与学校发展相关的企事业、科研单位等以及校内各方面人员组成。
第八条产学研合作教育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人,副主任委员和委员若干人。
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负责日常事务的管理,与委员的联络以及会议的组织等。
第九条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委员会每届任期二年,新增补委员单位或委员,由申请单位或个人提出申请,经委员会部分或全体委员协商后,由主任委员提名,主任委员会会议讨论确定。
第十条委员单位或委员要求退出产学研合作教育委员会的,须提交书面请辞,由委员会全体会议或主任委员会会议讨论同意后准予。
第十一条对一年以上不履行产学研合作委员会章程规定的职责,不参加委员会工作与活动的委员单位或委员(请假除外),经主任委员提议,参加全体会议的委员三分之二以上人数同意后,终止委员单位或委员资格。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推进普通高等学校开放办学加强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推进普通高等学校开放办学加强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1.04.21•【字号】辽教发〔2021〕28号•【施行日期】2021.04.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推进普通高等学校开放办学加强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各普通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部署要求,深化制度创新,推进普通高校开放办学,加强校际、校所、校地、校企合作,着力提升高等学校的竞争力、创新力、贡献力、影响力,结合辽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以及在全国教育大会、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和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新发展理念,以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为重点,以深度协同和全面合作为抓手,推动高校开门办教育、开放办教育,以制度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为实现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和科技支撑。
(二)工作目标到2022年,全省普通高校全面深化制度创新,推进开放办学,省内高校与国内外知名高校校际合作取得重要突破,联合培养、教师互聘、协同创新、合作交流等工作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
支持相关高校组建高校合作联盟20个左右、跨学科专业联盟100个左右;联合共建校地校企研究院100个左右,申报重大科研平台20个左右、重大科研项目100个左右;支持高校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国际教育合作平台10个左右,联合与东北亚、“一带一路”沿线等国家建立高层次教育合作项目30个左右。
组织1000名左右高水平教师在全省高校开展互聘任教活动,20万名左右大学生跨校修读2000门左右精品课程。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11.07•【字号】鲁政办发[2008]62号•【施行日期】2008.11.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发〔2008〕62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意见》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八年十一月七日关于进一步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意见(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学位委员会、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人事厅、山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山东省科学技术厅二○○八年九月二十二日)为深入实施科教兴鲁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加强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培养,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意义专业学位(或称职业学位)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培养具有职业背景、适应社会特定职业或岗位实际工作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设置的。
我国自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专业学位教育迅速发展,已基本形成以硕士学位为主,博士、硕士、学士三个层次并存的专业学位教育体系,培养了大量专业学位人才,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调整和优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结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事业取得较快发展。
目前,全省已有26所高等学校开展了15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了一批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参考资料)我国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我国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从全社会来看,尚未形成一个有效的机制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在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或者是进行技术创新时,主要还是依靠自身力量,合作的力度明显不够。
而种种迹象表明产学研合作的力度不够,出现了脱节现象。
从根本上来说,这主要是因为产学研的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尚未形成一个有效的合理的合作机制。
首先,在政府职能方面,未出台具有足够吸引力的相应配套政策,对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人才引进、共建产业基地和产业化项目未给予相应的政策、资金方面的扶持和引导。
其次,中介市场不发达,从事技术服务和具有相应服务能力的中介组织缺乏,致使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渠道较少。
(二)产学研合作各方定位不清,责任不明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企业是合作的龙头,学校和研究机构是支撑,运行机制是关键。
但是,产学研合作各方对此没有明显的认识,责任不明确。
其一,就目前来看,企业仍未成为合作过程中的决策主体、投入主体、利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产学研合作的工作重心没有落到企业。
其二,高校是产学研合作的支撑,是创新的源头、人才的基地。
高校的主要职能是为企业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高校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往往处于被动等待的地位。
其三,政府主管部门还未能认识其在职能转变中的地位,对产学研合作的政策引导和鼓励和提供的平台都显不足,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产业部门对产学研结合认识不足,阻碍了工作的推进在目前的产学研合作中,不少的企业在寻求合作伙伴的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是名校、名专业,对一些非名校弃之不顾。
而在合作的过程中,也往往停留在项目支持、科技成果转让、提供实习基地和员工培训等方面,忽略了合作的另一项重要内容:人才培养的在岗培训实践。
而不少企业对市场经济观念认识不够,重眼前利益而非视长远发展,重实际生产而非开发研究,没有充分认识到技术开发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
关于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
关于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点领域之一。
为了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化,各级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旨在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经济发展。
本文将对这些政策进行综述和分析,以期为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提供参考。
一、国家政策倡导与引导国家政策对于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起到了关键的引导作用。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促进高等教育产业化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加强高等教育和企业融合发展的目标和路径。
该指导意见鼓励高校与企业共建育人基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并提出了鼓励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开展校企合作的措施。
另外,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开放办学改革创新培育世界一流教师教育特色高水平高校的实施意见》中提到要以产教融合为核心,推动高水平高职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实现实践教学改革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
这些国家政策的出台为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环境,为各地区、各高校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二、地方政府的政策措施各地区的政府也积极出台了相关的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政策,以适应本地区的发展需求。
以江苏省为例,2017年江苏省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校企合作的实施意见》,该文件重点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推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实习实训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类似的政策在其他省份也有出台,不同地方的政策根据当地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有所差异,但总体目标都是促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三、高校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中,高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许多高校建设了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这些基地通常由高校与企业合作成立,提供学生实践教学、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等服务。
例如,某高校与当地的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了一家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专门用于学生的实践教学。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建议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建议一、建立全面、多层次的合作机制1.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由校方和企业代表共同组成,负责制定合作方向、政策和计划,推进合作项目的实施。
2.建立校企合作基地,提供实习、就业、培训等资源,为学生和企业搭建交流平台。
3.建立校企合作基金,吸引企业投资,支持创新项目和学生创业。
二、优化课程设置,提升教育质量1.与企业紧密合作,调整课程设置,使其更加贴合企业需求,培养适应市场的人才。
2.引入企业导师,通过定期授课、实践指导等方式,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实践能力。
3.推动教师与企业员工交流,提升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认知,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三、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创新1.建立校企联合研究中心,共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2.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与企业合作开展创新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完善的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激励企业投入研发和创新。
四、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就业质量1.与企业合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2.建立校企合作就业基地,提供实习、就业机会,并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
3.加强校企间的人才流动,鼓励企业员工到校任教,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五、加强校企文化交流,促进互动合作1.举办校企文化节、技能比赛等活动,增进校企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2.推动校企员工交流,加强企业员工对学校教育的认知,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3.建立校企双向评价机制,及时反馈合作效果,优化合作模式,不断提高合作质量。
六、加强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环境1.制定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明确支持政策和优惠措施,为校企合作提供政策保障。
2.加强政府、学校、企业之间的合作协调,形成合力,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3.鼓励企业增加对教育的投入,提供资金、设备等支持,共同推动校企合作的创新与发展。
七、加强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1.企业要充分发挥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为学校提供资源支持,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岗位。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意见及建议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意见及建议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人才、提升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办学理念、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出关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优化办学理念1. 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和推广。
认识到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应该引导社会舆论,营造尊重和重视职业教育的氛围。
2. 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推行个性化教育,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课程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优势。
3. 强化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
加强双方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实习和就业对接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 完善师资培训机制。
建立健全职业教师培训体系,提供持续的专业知识培训和教育教学方法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2. 加大对职业教师的聘用力度。
提高职业教师的待遇和福利,吸引优秀人才从事职业教育工作。
3. 增加企业导师的参与。
鼓励企业从业人员参与职业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真实的行业经验和案例分析,增加教学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三、优化课程设置1. 根据就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
调查和了解各行各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调整课程设置,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培训。
2. 推行综合实践课程。
通过综合实践课程,提供学生实际工作环境下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加强职业素养教育。
在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1. 提供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
投入资金,更新和升级教育教学设备,提供先进的实验室、工作坊等教学场所,提高教学质量。
2. 加强教育资源的共享。
建立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促进不同地区的职业院校之间的合作和资源互通,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3. 加大投入,提高经费利用效益。
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经费利用效益和财务透明度,确保办学经费的合理使用。
发展高等教育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发展高等教育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一、引言高等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科研创新、加强产学研合作以及扩大国际交流具有重大意义。
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篇报告将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科研创新、加强产学研合作和扩大国际交流四个方面提出发展高等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二、提高教学质量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引进高水平学术人才,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建立健全教师培训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创新教学方法: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在线课程、虚拟仿真实验等,提高教学效果。
3.完善课程设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完善课程体系。
加强通识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促进科研创新1.加大科研投入: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高等教育的科研经费投入,鼓励高校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
2.建设科研平台:高校应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提高科研设施和实验条件,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
3.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鼓励高校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四、加强产学研合作1.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高校应与企业、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2.推动校企合作:鼓励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过程,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课程内容和实习计划等。
同时,高校应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员工培训等服务。
3.加强校地合作:高校应与地方政府开展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在地方的应用和转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五、扩大国际交流1.推动学生交流:高校应积极开展学生海外交流项目,鼓励学生到国外高校学习交流,拓宽国际视野。
2.加强教师合作:高校应与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教师交流机制,促进教师间的学术合作与共同进步。
3.提升国际影响力:高校应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提升自身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如何促进高等教育的产学研合作
如何促进高等教育的产学研合作高等教育的产学研合作是指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旨在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加强教育和产业之间的联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建立合作平台、加强师生交流、激励科研创新、推动产学研融合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促进高等教育的产学研合作。
一、建立合作平台为了促进高等教育的产学研合作,首先需要搭建一个合作平台,以便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这个平台可以是产学研合作基地、实验室、联合研究中心等形式,通过共享资源、共同研发项目等方式,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
同时,政府也可以提供支持和引导,鼓励各方加强合作,共同促进高等教育的产学研融合。
二、加强师生交流师生交流是促进高等教育的产学研合作的重要环节。
学校可以积极推动教师到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交流,了解实际需求和最新技术动态,从而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同时,学校也可以鼓励学生到企业和科研机构实习或参与项目研究,增强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这样的师生交流不仅可以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也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提供了更多机会。
三、激励科研创新为了促进高等教育的产学研合作,需要更多的科研创新。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科研项目基金、设立科研成果奖励等方式,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投身科研活动,推动产学研的深度合作。
同时,学校还可以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实际效益。
企业和科研机构也可以通过提供研发项目、技术支持等方式,激励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科研创新。
四、推动产学研融合高等教育的产学研合作需要不断推动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学校可以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制定合作计划,明确合作目标和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双方可以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技术转移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产学研的发展。
同时,政府也可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产学研合作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到产学研的合作中来。
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方案
当前,我国产教融合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校企合作不够紧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从多方面深化产教融合。
三、目标定位
1.构建紧密的校企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毕业生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3.推动政策体系完善,为产教融合提供有力支持。
(2)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明确产教融合的责任主体、支持政策、保障措施等。
2.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1)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2)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与企业实际生产环境相似的实习实训条件。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政府部门、行业组织、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产教融合工作领导小组。
2.明确责任分工,各级政府、行业组织、职业院校和企业要按照职责推进产教融合工作。
3.加强监督检查,对产教融合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估,确保项目落地见效。
4.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产教融合政策、成果和经验,提高社会各界对产教融合的认识和支持。
二、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产教融合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校企合作不够紧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从多方面深化产教融合。
三、目标定位
1.构建紧密的校企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毕业生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3.推动政策体系完善,为产教融合提供有力支持。
六、附则
本实施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苏教高[2005]16号)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苏教高[2005]16号)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苏教高[2005]16号2005年6月17日)当前,我省高等教育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
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是我省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推进“两个率先”,保持我省高等教育在全国领先地位的重大举措。
根据《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现就进一步加强我省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推进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适应高等教育信息化、国际化的趋势,满足适应性、多样性、选择性的新要求,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教学质量的首要地位和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努力培养具有远大理想与坚定信念、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交替”、“半工半读”、“订单式”和“打包配送”等培养模式。
加强专业的规范管理。
高等学校要认真制定专业建设规划,根据发展定位和发展优势,重点建设具有行业特色、区域优势和市场需求前景看好的专业,努力形成品牌特色。
通过五年左右的建设,在学校建设基础上,创建400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形成一批国家级品牌特色专业。
本着规范管理与开拓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制定《江苏省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建设指南》,进一步明确专业建设的内涵要求。
逐步推行高等学校专业评估制度,对不符合市场和社会需求、就业率连续三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专业,减少或停止安排招生计划。
三、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创建优质课程平台。
根据学科发展、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及时优化课程体系,增加选修课程开设比例,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充足的优质课程资源。
学院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规划、政策、措施
学院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规划、政策、措施工程技术学院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规划、政策、措施工程技术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政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道路,实现了开门办学,提高了就业率,促进了学院的良性持续发展。
在学校不断深入开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教育思想大讨论的中,我院教职工普遍对如何办好应用型本科专业的途径和道路有了清楚的认识。
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要,建立适合我院特点的政产学研合作办学机制和模式,全面提升我院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大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较强工作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工程、技术及管理一线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我院2010-2013年正产学研合作教育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一)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培养工程、技术及管理专门人才为核心,以优势互补,互惠双赢为动力,积极吸纳企、事业单位的教育资源服务于我院的工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的电子商务、工程管理、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五个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二)突出应用性,积极主动的加强同企业、地方政府及科研单位的合作,建立一批相对稳定,具有真实职业岗位氛围的校外实训基地;(三)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应用型本科各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大批适销对路的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以赢得地方、行业、企业的重视和支持,提高学校的社会信誉度,实现办学事业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快速发展;(四)把政产学研结合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层次,坚持实践教学走政产学研合作育人之路,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思路,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水平,提高就业率。
二、目标任务(一)深入开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的学习,继续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使应用型本科的办学理念深入人心,变成自觉的行动,为改革和发展本科教育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提高广大师生对本科教育特色、走校企合作办学道路的认识,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校企合作、政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产学研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要 问题
( ) 策支持 力度 不够 一 政
种原 因, 存在 着政 策支持 力度不够、 外部
环境 不佳 、 量 监 控 体 系 不 完善 、 导 教 质 指 师 的 管理 与考 核 不 完备 等 问题 。 此 , 对 要
目前 , 许多办在地方 的高 校 , 由于其
行政 管理 编制不属于地方 , 因此 , 的地 有 方政府对 于学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并
科性质 的不 同 , 结合 自身的特色 , 强对 加
学 生实习的管理监控 、 督促 监控 、 息监 信
由于我国存 在科技与经济相脱 离的
现象 ,高等学校实施产学研合作 教育的 外部 环境 并不理想 。学校希望企业 能为 学生 提供 优 良的实践环境 ,让学生深 入
控等方 面的建设 ,形成完备 的实 习质量
教师带队 , 在企业 进行生产实习 , 但是实
习情况 如何 ,学校教学管理部 门并 没有 引起重 视 , 如果带 队教 师不 负责 , 必对 势 合作教 育的效果产生不 良影 响。学校不 仅应实施摄 影师监控 ,而且应根据 各学
源 ,把以课 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 的学校
教育 , 与直接 获取 实际经验 、 提高能力 为 主的生产 、科研 实践有机结合于学生 的 培养过程之中。产学研合作教育 已成 为 高校增 强 竞 争力 和创 特求 强 的重 要途 径 。我 国在 2 0世纪 8 代 中期将产学 0年
i
. .
:
。
¨ =
;
蠹 罄 甏 瓣 誊 鎏
薹墨
雾 囊 毒 蕾
鬻譬 孽
产学研合作教育存在 的问题及对策
口 湖 北省 荆 州 市长 江大 学 危煜 祥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的通知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1.09•【字号】市政办发〔2021〕4号•【施行日期】2021.01.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西安市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1月9日西安市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19〕26号)精神,进一步促进我市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深度融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坚持“统筹协调、服务需求、优化结构、校企协同、合作育人”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西安市产业和教育资源优势,加强政府统筹规划,引导企业主动参与,深化教育创新改革,加快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力争到2023年,培育13个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20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打造13个市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开设40个产教融合型重点专业,建设75个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项目。
到2025年,教育和产业统筹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产教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主要任务(一)构建产教融合发展新格局1.统筹推进产教融合与经济社会发展。
将产教融合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贯穿到区域发展、产业规划、城镇化建设和重大生产力布局等各个环节。
抢抓国家中心城市、关中平原城市群、“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充分依托西安文化教育资源优势,将产教融合与构建“6+5+6+1”现代产业体系工作相结合,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19〕26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19〕26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和国家有关精神,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提升人力资源质量,服务“三个经济”建设,推进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深化我省产教融合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构建产教融合发展格局将产教融合发展融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重大生产力布局规划。
(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大力推进“四个一流”建设,培养高水平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快科研成果在陕转化。
加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支持独立学院、民办高校及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校转型发展。
加强高等职业院校“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建设,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组织高水平大学对口帮扶非省会城市高校建设,优质职业院校“一对一”对口帮扶贫困县中等职业学校。
(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等与各设区市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全面实施“1155工程”。
构建重点产业共性技术研发、骨干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中小企业研发创新服务、小微企业孵化培育的四级全链条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在重点产业领域,建设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持续推进技术成果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开发。
依托龙头骨干企业联合高校建设“四主体一联合”等校企合作新型研发平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联合攻关,提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能力。
关于促进地方高校校地合作产教融合的建议
关于促进地方高校校地合作产教融合的建议1.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促进地方高校的校地合作以及产教融合,并就此提出相关建议。
校地合作和产教融合是当前高等教育中的热门话题,其意义重大且不容忽视。
通过加强校地合作,地方高校能够与周边社会资源充分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与学生就业竞争力。
同时,产教融合对于培养专业人才、实现产业升级与转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此,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如何促进地方高校的校地合作与产教融合,并提出相关建议。
通过这些建议的实施,地方高校将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促进地方高校校地合作产教融合的主题展开讨论。
文章结构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对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介绍促进地方高校校地合作产教融合的背景和意义,并明确本文的目的。
正文部分将重点探讨两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将阐述促进地方高校校地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具体案例和数据统计,分析地方高校与地方社会资源进行合作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提升地方高校的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
其次,将探讨产教融合的意义。
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科技创新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角度来探讨产教融合的重要性,同时介绍一些成功案例和经验做法。
结论部分将对本文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并提出具体的建议。
根据前文所述,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促进地方高校校地合作产教融合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以期为地方高校在实施校地合作产教融合中提供可行的指导和建议。
同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地方高校校地合作产教融合,推动地方高校的整体发展。
通过以上的文章结构,本文将全面阐述促进地方高校校地合作产教融合的建议,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3 目的目的部分的内容可以根据以下思路来展开:本篇文章的目的是针对当前地方高校校地合作与产教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以促进地方高校的发展和提升教育质量。
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等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若干意见的通知
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等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若干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公布日期】2011.09.19•【文号】国科发基[2011]461号•【施行日期】2011.09.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若干意见的通知(国科发基〔2011〕46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教育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教育局,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教育主管单位,总装备部司令部,各有关单位: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战略部署,贯彻2011年全国基础研究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国基础研究工作,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五部门共同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的若干意见》。
现将该意见印发你们,请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
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二○一一年九月十九日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的若干意见基础研究以深刻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等为基本使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科技进步的先导、人才培养的摇篮。
基础研究作为创新之源,在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中发挥了核心关键作用。
当今世界正酝酿着新的科技革命,综合国力的竞争已前移到基础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整体实力显著增强,研究水平大幅提升,已进入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的重要跃升期。
然而,现代科学在我国的历史还很短,研究积累还不够,引领和支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能力亟待加强。
未来十年,我国基础研究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将步入新的历史时期。
产学研合作建设规划及实施要求
产学研合作建设规划及实施要求一、建设基础(一)优势特色我院民商系“艺术设计与工艺”专业群,包括服装设计与工艺、广告设计与制作、图文信息处理三个专业共同构成,分属纺织服装类、艺术设计类和新闻出版类三个大类。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是学院的品牌专业,2005首招生,服装专业有中高职办学22年的历史沿革,先后获批“省级示范专业”“山西省特色专业”“山西省高职示范实训基地”“央财政支持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山西省服装行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有实力雄厚产教融合的“双师型”教学与管理团队。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2010年首招生,是太原区域范围内唯一的高职专业,拥有一批绘画功底深厚的教师团队是专业优势资源,毕业生就业范围覆盖设计工作室、家装公司、广告公司、印刷业等产业,从事广告经营与管理、广告策划创意与设计制作、广告市场调查分析和营销的广告业高技能专门人才。
图文信息处理专业隶属于学院信息工程系,是学院省优质校建设三个骨干专业内的一个部分,同样雄厚的师资团队实力和信息技术专业优势资源库成果。
学生就业面向家装设计、图像处理、版式设计与编排、网页制作、多媒体出版物制作等装饰公司、网络公司和自主创业网店营销公司。
(二)机遇与挑战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学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校生数量不足,就业不对口,服装设计专业学生跟岗实习在工艺流水线,劳动强度大收入低,导致学生对口就业流失严重,影响了专业发展。
服装企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设计师的水平直面企业盈利收益或亏损,事关服装企业发展命脉。
生源少、质量低、教师大量的时间用在思政工作上,未能在教学科研、技能提升、技术攻关上有大突破,面对机遇力不从心,专业教师习惯传统模式不愿挑战创新,专业教师匮乏。
自我觉醒,改变模式,敢于创新提升自我是时下必须面对的挑战。
与其堵不如疏。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市有广告设计企业百余家,其中广告设计行业急需的创意人才,一般平面设计师都要求美术功底深厚,熟练手绘创作,有较高的美术修养,熟练使用平面和三维绘图软件,至少有两年的工作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若干意见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充分利用学校、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是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开放式教育模式。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作用和意义1.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产学研合作教育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实现了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三方面的优势互补,有利于高校走向社会,及时了解产业发展的情况和需要, 贴近实际办学;有利于高校强化实践教学,更新教学内容,创新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高校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提高教师“双能”素质,推进应用性研究,提高综合办学水平,从而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提升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主体是学生,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了学校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提高,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的适用性、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
二、我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工作思路和目标3.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按照“整体推进、重点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合作育人为中心,以“三个平台”建设为切入点,以“质量工程”项目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全面落实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四个合作”,努力构建“主体多元、内容丰富、模式灵活、深度合作”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体系。
4.总体要求:“整体推进、重点建设”。
“整体推进”,是指各专业在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均应主动融入行业企业,找准合作点,从封闭的学校内部培养走向开放的社会合作育人,从人才培养的单一环节合作走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合作,从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走向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和合作发展的现代教育模式。
“重点建设”,一是各二级学院要选择一个应用型专业,在产学研合作育人方面加以重点建设,使其在校内产生示范作用;二是各二级学院在共建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开发应用型课程、科研联合攻关、订单培养等方面开展项目合作,打造品牌,创造标志性成果,以重点建设带动全局,以品牌提升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影响力。
5.总体目标:力争到2015年,实现校企共建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5个左右,共建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3个左右,承担省级产学研合作项目15项左右,资助8个左右的本科专业建成校级产学研合作教育示范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引进50名左右的企业高工充实我校教师队伍,改善“双能”结构,在人才培养、应用型课程开发、教材建设、产品研发、技术专利等方面形成一批代表性的合作成果。
其中,到2013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前,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电子通信工程学院、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文化与新闻传播学院和动漫学院应建成1个在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具有鲜明特色的示范专业,并在共建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应用型课程建设与改革、产学研横向研究项目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果。
三、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6.搭建“三个平台”,整合优质资源。
合作需要平台,平台凝聚资源。
学校和各二级学院应从各个层面积极与行业企业、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等多元主体共建合作平台,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
一是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各二级学院应将校企合作平台作为我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主阵地,与本院学科专业关系密切的行业企业建立广泛的联系,在共同建设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特点,深化合作内容,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校企合作平台。
学校将以“示范实践教学基地”等质量工程项目为载体,支持各二级学院加强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二是搭建学研互动平台。
学校鼓励各二级学院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建设一批开放式、以学带研、以研促学、面向工程和经济社会一线的学研互动平台。
三是搭建校政合作平台。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政府部门在培训、咨询、策划、科研及技术服务等方面,以项目为载体,开展长期或短期的合作。
7.拓展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容。
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是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新目标。
要紧密围绕“四个合作”,主动与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合作。
一是共建应用型专业。
二级学院应在各专业或专业大类建立有行业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他们参与新专业开发和旧专业改造,建立以市场、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开发与调整体系;校企共同开展市场调研,寻找相关专业共同的发展方向。
二是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
邀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参与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走进高校讲堂,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和毕业论文,开展人才评价,开办校企合作班,订单式培养应用型人才等。
三是共建共享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或研究所。
引进企业先进设备在校内建设共享实验室或科研平台;充分利用行业企业资源,校企共建、共管、共享实践教学基地,承担学生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四是共同开发应用型课程和企业实践教学环节。
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以技术为核心,引入行业标准,开发面向行业和面向地方的应用型特色课程;编写特色教材和实践教学指导书。
五是共建“校企双向融合”的“双能型”教学团队。
一方面学校选派骨干教师深入企业学习实践锻炼,开展挂职锻炼、生产见习、蹲点调研等,参与并承担企业研究开发项目;另一方面引进企业工程技术或管理人员,参与学校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充实学校教师队伍。
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完成合作项目。
六是共同承担横向项目,开展技术与科技服务。
积极开展科技成果的转化,使科技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开展联合课题、产学研合作项目研究等,共同解决行业企业的技术问题,实现合作共赢;开展行业技能培训,利用学校专业技术优势,针对行业企业具体需要,对其人员进行专项知识或技能培训,为行业企业发展服务。
七是创办产学研结合实体。
鼓励有条件的院部、教师根据专业特点,创办科技型、生产型实体,走出校门,跟企业、行业合作,承接校外业务,实现科研成果市场化,提高办学综合效益。
8.创新合作模式,提高合作实效。
根据各专业学科、合作领域以及合作对象的特点,在合作育人的基础上,恰当选择合作模式,提高合作效果。
一是以人才培养、培训为纽带的教育培训合作模式,包括合作办学,订单培养,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和进行职工培训。
二是以技术和信息服务为纽带的技术服务合作模式,包括为区域、行业或经济实体提供服务,使师生在实践中掌握技术、得到锻炼、增长才干。
三是以产品研制开发为纽带的研究开发合作模式,包括单体性、群体性和集团性三种形式。
四是以校办产业为纽带的良性互动合作模式,通过发展企业、改造专业、服务行业,形成教育与行业的良性互动。
五是以行业协(学)会为纽带的多方联动合作模式,推进行业和教育、科研机构的多方位协作。
9.增进动力机制,深化合作层次。
本着互利性、协调性、教育性的原则,找准最佳结合点,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妥善解决教学任务与生产任务的矛盾、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的矛盾、课程组织与工艺组织的矛盾、人才知识与岗位技能的矛盾,深化产学研合作层次。
一是从人才培养的单一环节合作走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合作。
从建立实习基地、邀请企业人员进驻高校讲堂,到开展合作研究、共建共享教育资源,再到企业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建设与教材开发、人才评价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二是从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走向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和合作发展的现代教育模式。
企业为学校提供人才需求的依据和信息,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场所、指导者和就业岗位,为教师提供科学技术研发课题、条件和技术服务项目;学校为企业提供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技术服务和后备职工人选,为企业员工提供良好的教育培训服务。
四、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保障措施10.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成立安徽新华学院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委员会。
由分管院长任主任,教务处、科研处、院办、人事处、招生就业办公室和各教学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研究产学研合作教育机制;制定产学研合作教育有关制度;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决策;指导各部门、各教学单位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
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负责协调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日常工作,做好年度推进计划和工作总结;指导各教学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
科研处负责产学研合作有关横向课题的申报、管理等工作;做好技术研究、开发、推广及成果转化工作。
人事处负责开展产学研合作人力资源共享与培训等工作,研究提高教师素质和水平的途径。
招生就业办负责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拓展学生的就业领域,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业务的对接。
院办负责协调学院各部门、各教学单位与校外基地之间的协作关系,提供必要的服务。
各教学单位负责开展专业(学科)指导委员会活动;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实习工作;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开展社会服务;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开展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横向课题研究等。
形成学校全面统筹和指导、教务处协调、各教学单位具体实施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运行机制。
11.加大经费投入,支持项目建设。
统筹安排教学、科研经费,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多渠道增加实践育人、产学研合作育人经费投入。
在实习实训经费的基础上,以特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校外示范实践教学基地、应用型课程建设与改革、教学团队等“质量工程”项目及产学研横向课题为载体,拨付专项经费,促进深化合作,形成有效成果。
12.完善制度建设,构建长效机制。
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完善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促进与保障制度、信息交流与反馈制度、院系平台共享制度,健全激励政策,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评估制度,健全适合我校实际的产学研合作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构建长效机制,促进并保障产学研合作教育顺利开展。
13.强化舆论引导,创建良好氛围。
充分发挥校报、学报、广播、校园网、宣传栏等校园宣传阵地以及社会新闻媒介的作用,广泛开展舆论引导和氛围营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