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水文地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6.1水文地质
6.1.1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位于沂沭断裂带之西侧,属丘陵区,切割剥蚀一般,地形总体为北西高—南东低,最高点为矿区西北部的东跋山标高为283.4m,最低点位于矿区东南部的顺天河阶地,标高146.8m,相对高差136.6m。该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具有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季干冷的气候特征。多年平均气温12.1℃,平均年降水量873mm,降水主要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份,约占全年降水水量的76%。区内地表水较发育,位于矿区西北部的跋山水库是山东省较大水库之一,本区属沂河水系,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矿区地下水、地表水以不同径流方式汇入顺天河。顺天河位于矿区东侧,为一季节性河流,水量随季节而异,夏秋两季水量较大,一般为20m3/h。
6.1.2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
根据山东省水文地质分区,沂水县东跋山矿区属鲁中南中低山丘陵碳酸盐类为主水文地质区(Ⅱ)、肥城—沂水单斜断陷水文地质亚区(Ⅱ2)、沂水断块基岩裂隙水系统(Ⅱ2-5)的径流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位于矿区东南部的顺天河阶地,是全区地表地下水的主要汇集处,标高为146.8m,首采地段标高为+200m。
根据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及其赋存条件,地层、岩性、水力特征,将
矿区地下水类型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
①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
呈条带状分布在矿区内顺天河两侧,宽500-1000m不等,含水层厚度一般2-5m,下游最厚可达10m,岩性为冲洪积砂质粘土、砂砾石等,结构松散,透水性好,含孔隙潜水,水位埋深0.86—4.5m,年变幅1.0m左右,随季节变化明显,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基岩裂隙水的补给,排泄以人工开采及径流排泄为主。地下水化学类型为SO4·HCO3—Ca·Mg型,矿化度小于0.5g/L。
②基岩裂隙水
主要指埋藏于风化带中的网状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各类基岩之上部风化带。根据钻孔水文、工程地质编录资料及野外调查,矿区风化带深度一般18-25m,局部地段受构造影响达30m以上。
风化带内裂隙发育,裂隙倾角以垂直及近垂直的高角度为主,发育程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弱。矿区内中粗粒二长花岗岩、片麻状二长花岗岩,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等各类岩体,抗风化能力较强,且风化深度也浅。基岩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沿地形坡降顺坡迳流,至地形有利处以潜流及泉的形式排泄出地表,地下水位埋深随地形而异,一般6.4—21.30m,平均水位埋深14.891m,平均水位标高180.799m(见表6-1)。根据抽水试验资料,试验涌水量0.175L/s,单位涌水量0.00178L/s·m,根据矿区含水层富水性划分等级,属弱富水。水质类型HCO3—Ca·Mg。矿化度小于0.5g/L,水温14℃。
表6-1 矿区静止水位一览表
另外,发育在矿区东部,顺天河以东,张古山—红石山一带,岩性
为寒武系灰岩及白垩系碎屑岩,因对矿区影响不大,也一并统划为基岩裂隙水,未作详细划分。
6.1.3 矿坑充水因素
因矿床地形相对较高,断裂构造破碎带不发育,基岩裂隙水为矿床充水的直接因素,矿体顶、底板岩性主要为含磁铁石英岩、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中粗粒二长花岗岩、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等。由于岩石致密坚硬,裂隙不发育,透水性、富水性较差。为一弱含水层,局部受构造影响,富水性有所增强。基岩裂隙水主要按受大气降水的补给,通过两壁迳流运动进入矿坑。
发育在矿区东部的顺天河对矿区影响不大:一是经调查及物探查明无构造与之相通;二是抽水时河水位与钻孔水位无水力联系;三是矿区含矿地层及顶底板岩层几乎为隔水层。
6.1.4 边界条件
由于矿体呈带状分布,矿体顶、底板为一弱含水层,没有明显的补给与隔水边界,因此形成无限状态下弱补给边界条件。
6.1.5 预测矿坑涌水量
预测未来矿坑涌水量,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它对矿床技术经济评价有很大影响,也是开采设计部门制定疏干措施,确定排水设备及生产能力的主要依据,为此进行评价性涌水量计算,本矿区主要预测首采地段矿坑第一开拓水平的涌水量。
矿坑涌水量预测的影响因素多,各项参数难以精确测定,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为近似的计算结果。
因首采地段矿体平面形态为条带状,未来采坑呈狭长状,适宜用坑道系统狭长廊道法预测矿坑涌水量,通过分析疏干流场的水力特征,确定计算公式,通过边界类型及计算用参数的确定,对矿坑涌水量进行预测。
a 疏干流场的水力特征
矿体绝大部分为隐伏矿体,矿体顶、底板为主要充水岩层。矿体顶、底板根据钻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0.00178L/s·m,为一弱含水层,矿山开拓初期,矿坑涌水量以消耗地下水静储量为主,为非稳定流,地下水从两壁向坑道涌入,随着疏干排水,矿坑涌水量将逐渐减少。
b 边界类型
首采地段进水类型可概化为采坑位于二直线弱补给无限边界中间。
c 计算公式的确定
以上述地下水水力特征,边界条件类型选择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Q=R h
H BK
2 2
式中Q:坑道涌水量(m3/d)B:坑道长度(m)
K:渗透系数(m/d)
H:无压含水层厚度(m)
h:坑道内水深(m)
R:水平坑道之影响宽度(m)
d 参数的计算与选择
①渗透系数选用BZK9-2钻孔抽水试验计算结果
②采用算术平均水位标高减首采地段标高计算出含水层平均厚度。
③矿坑疏干时的水位降深值:据国内外矿山开采观测资料,在井筒外缘h0不超过0.5-1.00m,它所引起的涌水量计算结果偏大0.5-1%是允许的,因此矿坑涌水量预测时,水位降深取静止水位到设计开拓水平间的垂距,直接从图上量取。
④坑道长度:采用首采地段控制矿体长度,直接从图上量取。
计算结果见表6-2
表6-2 大井法矿坑涌水量计算结果表
6.1.6 矿坑涌水量计算结果评述
矿坑涌水量计算了正常涌水量及最大涌水量,其结果为略偏小值,主要原因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