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历史选修4 第一单元 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单一康熙帝面临的主要问题
少年皇帝
1.
1661年,玄烨继位,年号康熙。
2.面临形势
(1)有利形势:满洲贵族逐渐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大陆上的抗清斗争大体结束。
(2)严峻形势: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仍然坚持抗清斗争。
②侵入我国黑龙江领域的沙俄势力有待驱逐。
③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
④满汉民族矛盾尚未平复,辅政大臣鳌拜骄横跋扈,欺君擅权。
3.总揽大权
康熙帝14岁亲政。智擒鳌拜,禁止株连,稳定了朝廷秩序,总揽朝政。
[深化认知]
康熙帝即位时,世界形势发生变化:欧洲封建统治已经动摇,商品经济发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联系加强,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正孕育着危机。
清单二康熙帝的对内措施
巩固统一国家
1.平定“
(1)原因:在康熙帝下令撤藩后,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三藩起兵反清。
(2)过程及结果:康熙帝亲自指挥平叛,并大胆起用汉将,重用绿营,历时八年,平定叛乱。
2.统一台湾
(1)收复台湾:1681年,任用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率兵攻占澎湖,迫使郑克塽降清。
(2)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并设总兵、副将驻守台湾、澎湖。
3.镇压西北叛乱
(1)原因:噶尔丹分裂祖国,发动叛乱。
(2)过程及结果:康熙帝三次亲征,先后取得乌兰布通、昭莫多战役的胜利,取得平叛成功。
4.加强民族团结
(1)康熙帝善于学习和创新,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2)加强与蒙、藏两族的团结,特别尊重喇嘛教。
清单三康熙帝的对外措施
维护国家主权
1.背景
明末清初,沙俄不断侵扰我国黑龙江流域,侵占尼布楚和雅克萨等据点。
2.概况
(1)军事上:康熙帝分别组织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迫使俄国接受中国的谈判建议。
(2)外交上: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3.意义
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深化认知]
清军抗击沙俄的入侵,实质上是一场正义的自卫反击战争。《尼布楚条约》平等协商签订后,基本上奠定了中国北方的版图,维护了边界一百七十多年的稳定。
探究点一康熙帝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贡献
[史料探究]
材料一过去,一个王朝的建立,多半是通过一两次决定性的大战争而解决问题的,清朝则不是这样。清朝是在入关以后,经过了短时期的大规模战争,长时期的小规模战争,将近二十年才逐渐完成了全国的统一。清初的军事时期较长,而军事行动又反映了民族矛盾。如满清剃发易服,就是用暴力手段剥夺汉族男子穿民族服装的权利。
——《清代前期的政治和经济》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康熙帝执政时期清政府面临哪几个方面的矛盾?
[答案]满洲贵族与汉族人民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中央政府与地方分裂势力的矛盾;中华民族与欧洲殖民主义的矛盾。
材料三1960年4月,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毛泽东与老舍先生论及康熙。毛泽东一开口便说,满族是个了不起的民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过伟大贡献。他还说,清朝开始的几位皇帝都很有本事,尤其是康熙皇帝。接下来,便大讲康熙。毛泽东说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康熙皇帝的第二个伟大贡献是他的统一战线政策。
(2)根据材料三,列举康熙帝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方面所作的突出贡献,并概括其团结各民族的措施。
[答案]贡献:平定三藩之乱,维护西南稳定;三征噶尔丹,控制西北;进军台湾,设置台湾府;抗击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维护国家主权。措施:学习和尊重中国各民族文化传统(或全面学习和继承汉文化,尊孔崇儒;重视与藏、蒙民族的团结)。
[结论形成]
康熙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作的贡献
措施作用
平定三藩叛乱使国家避免了一次大分裂,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统一台湾使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加强了台湾同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平叛噶尔丹使清政府控制了漠北蒙古,进而控制了天山南北
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缓和了阶级矛盾,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既保护佛教,又尊崇活佛,达到了分而治之的目的
抗击沙俄入侵在平等基础上,以谈判方式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维护了边界170多年的稳定
探究点二评价康熙帝
[史料探究]
材料一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
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清圣祖实录》
(1)康熙帝“施恩于喀尔喀”指的是什么?康熙帝怎样看待两个“城”?
[答案]帮喀尔喀蒙古驱逐噶尔丹,平定噶尔丹叛乱。众志成“城”比长城更坚固。
材料二康熙大帝是一个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中国皇帝,具备非凡过人的雄才大略。然而,他最终却没能跨越封建体制雷池半步,他所开创的盛世王朝,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盛极而衰,很快滑向萧条冷落的帝国黄昏。
——王龙《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
中西交锋的十字路口》
(2)为什么说康熙帝是一个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中国皇帝?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原因。
[答案]内弥纷争、外抗沙俄,维护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康乾盛世”。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所开创的盛世王朝,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的原因。
[答案]强化君主专制,固守重农抑商,推行文化专制,实行闭关锁国。
[结论形成]
评价康熙帝
1.历史贡献
(1)康熙在位期间,平定了三藩之乱,镇压了少数民族贵族的叛乱,抗击沙俄的侵略,为维护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与反抗外来侵略紧密结合在一起,基本上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
(2)一生苦研儒学,推崇程朱理学、组织编撰《康熙字典》等,弘扬了中国古代文化。
(3)康熙帝统治时的中国,政局稳定,领土广阔,经济发展并趋于繁荣,最终促成了中国历史上长达150余年的“康乾盛世”。
2.不足之处
康熙帝统治时期,世界历史正逐步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正是这一时期,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高度强化的地步,闭关政策开始实行,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出现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全面落后于西方的局面,这就为中国在19世纪遭受西方的侵略埋下了伏笔。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康熙是我国古代雄才大略、开拓进取的政治家。下列对康熙帝的评述正确的是() A.收复台湾,设台湾行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