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及其著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简介
李斯特,全名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也称F·李斯特,1789年8月6日生于德国符腾堡鲁特林根市,其父是制革匠,同时担任多个公职,虽不富裕但深受尊重。
李斯特从小反感父亲的职业,决心为自己的事业奋斗。
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大起大落。
年轻时十分得志,在德国多地的书记员办公室供过职,尔后进入符腾堡政府市民服务部工作,1817年就升任到了大臣副秘书长职位,当时有位大臣很欣赏他,在这位大臣的促使下,李斯特出版了一本小册子,首次向官僚主义和官僚作风公开宣战。
并由于这本小册子,被任命为大学教授。
1819年,由于组织旨在统一德国经济的全德工商联盟受到迫害,被迫辞去蒂宾根大学教授职务,并被解除其他政府公职。
1822年,担任市议员期间,由于提出激进的民主改革主张,被以“煽动闹事,阴谋颠覆国家政权”的罪名判处10个月监禁。
李斯特潜逃到了法国和瑞士。
两年后回国,随即被关押。
为了彻底摆脱这个危险分子,政府同意他移居美国。
1825年李斯特一家到了美国。
他开始经营农场,还担任过报社编辑,并开办了一个规模很大的煤矿,是李斯特达到了富足的程度。
1832年,李斯特回到欧洲参与莱比锡—德累斯顿铁路建设工程,他希望通过建立全国铁路系统推动德国经济的统一。
1834年,德国关税同盟建立。
但他的全国铁路系统计划由于封建割据和资产阶级的狭隘的惟利是图本性失败。
1837年,李斯特在美国的矿山在美国的银行危机中破产了,李斯特陷入生活困境中。
其间,李斯特一直受到政府的监视,并受到再次被监禁的威胁。
尽管他不断努力,仍然不能在他的祖国找到一份固定职业。
李斯特被迫流亡法国。
法国梯也尔政府曾邀请他担任铁路建设和贸易政策方面的要职,但由于法国对德国的侵略性态度,李斯特拒绝了,主要靠给报社撰稿牟取微薄的收入。
俄国财政部长曾经聘请他在政府中担任要职,以推行他的“国民体系”,李斯特因为俄国实行专制的沙皇制度而拒绝了。
1841年,李斯特曾经被委任为《莱茵报》主编,由于健康原因未能成行(不久后马克思担任了这一职务)。
1846年,英国废除“谷物法”,这对立主贸易保护主义的李斯特是一个打击。
随后,李斯特提出建立英德联盟的计划没有被理睬,而他参与德国关税同盟工作的愿望也一直得不到实现。
此时,李斯特陷入深深的失望中。
1846年11月30日,李斯特在一个小镇开枪自杀,结束了57岁的生命。
李斯特主要著作有《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1841)、《政治经济学的自然体系》(1837)、《美国政治经济学大纲》(1827)。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1841)写作背景
拿破仑战争以后,德国的邦数已由300个减少到38个,但是各邦有自己的关税壁垒,各邦内部各个省区也分别规定有地方生产率。
这种情况大大妨碍了商品流通的发展和全国市场的形成。
为了消除这种阻碍,德国资产阶级早在1819年就建立了工商业协会(由李斯特等人领导),1834年更成
立了统一的关税同盟,除了奥地利和一些小邦,其他各邦都参加了。
由于共同税界的确立,大工业特别是纺织工业获得了比较迅速的发展,1835年建筑了第一条铁路。
可是国内政治上的统一还没有完成,工业的发展还远远地落后于英国和法国。
当时英国已经实现了高度的工业化,法国的工业也有很大的发展,它们竭力提倡在国际市场上开展自由竞争,以大量廉价的商品冲击德国的市场。
怎样摆脱外国自由竞争的威胁,促进德国大工业的发展,成为德国资产阶级的迫切要求。
在英法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初期,西欧各国的工业发展程度差别不大,谁也不能操纵国际市场,但是为了防止外国的工业品侵入本国市场,英法资产阶级曾经觅取国家的保护。
产业革命以后英法工业生产技术大大提高,国内市场已不能满足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需要,同时资产阶级也有了充分的力量在国际市场上开展自由竞争,因此他们放弃了保护贸易的主张,竭力倡导自由贸易。
在这时德国的工业技术却落后得多,资产阶级面对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竞争,比工业发展初期的英法更加需要保护关税制度,因为这样,以李斯特为代表的德国资产阶级也就特别强调国家的干预作用。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1841)结构
该书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历史(通过对意大利人、汉萨商人、荷兰人、英国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美国人所处国家兴衰的描述及原因分析总结出历史教训即 1.无论何时何地,国家的幸福同人民的知识、道德和勤奋总是成正比的,财富也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增加或减少,但是个人的勤俭与节约,创造与进取,如果没有内政上的自由,适当的公共制度与法律,国家的行政管理与对外政策,尤其是国家的团结和权利等方面的支持,那么绝对不会去的任何重大成就的。
2、对于拥有高度发展所需一切资源的国家,在外向制度方面,第一阶段对比较先进的国家实施自由贸易,以此作为使自己脱离原始状态和促进农业发展的手段;第二阶段采取商业限制措施,促进制造业、渔业、海运和国外贸易的发展;最后一个阶段,在财富和力量达到最高程度后,再逐步转向自由贸易原则,在国内外进行毫无限制的竞争,不至于是农业从业者、制造商和商人陷于鞋带,鼓励他们保住既得优势。
)
第二部分理论(这是这本书的核心内容。
一从理论层面对这两点加以论述,提出国家经济学概念和生产力理论,论述了国家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强调国家经济学俄的重要性。
二是客观评价了斯密一生的贡献即提出了劳动分工,同时驳斥了以斯密为代表的流行学派的自由贸易主张、不承认国家原则忽视国家力量,只注重价值理论的论述而没有看到生产能力的重要性和世界经济学的论点,强调国家干预对于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三是率先提出了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他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写道:"从经济方面来看,国家都必须经过如下发展阶段:原始末开发阶段--畜牧业阶段--农业阶段--农业和制造业阶段--农业、制造业和商业阶段"。
在他看来,上述五个发展阶段是依次递进
的;另一方面,一国经济发展程度同该国的经济实力以及文明程度成正比。
四是指出了实施关税保护政策以全力发展德国工业的必要性,并指出在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保护性关税大小应作出不容调整。
第三部分学派
第四部分国民经济政治学
这两部分可以说是对第二部分的理论的一些补充说明及观点的论据的详细分析阐述,很多与前面两部分有重合的部分。
就我自己而言,我看了这本书,看到第三十二章我觉得心情很激动,李斯特对萨伊的批判让我有想了解萨伊和读萨伊的著作的冲动。
但总体来说全文作者对萨伊或是斯密等人的思想的判断还是比较客观的,有批判也有赞扬。
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的思想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前面其实说内容的时候也体现出来了,他为当时国家发展本国制造业、本国经济实际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及借助国家干预力量,借助关税保护制度来促进本国制造业的强大,从而带动农业、航海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提升整个国家的力量。
以及通过关税同盟的建立,来削弱英国的大国地位。
同时本书中李斯特还预见美国将会成为英国之后的有一个大国,今天也证实了他的预见。
实际上李斯特在这本书的很多观点都是比较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就如保护性税收到底要收多少,他说了要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到了什么阶段。
缺点一是认为无论出于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的国家,农产品的自由贸易对任何国家绝对有利,然而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农产品的市场被他国控制实际上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无论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十分的危险。
二是李斯特共列出五个经济发展的阶段,而他只对后三个阶段作了阐述,前两个阶段却几乎未加说明;而且他据以划分阶段的标志也不甚严格。
三是,他的生产力多要素说中所罗列的构成要素过于庞杂和宽泛,若干不相关或至多是间接相关的因素(如王位世袭制、宗教热忱、国家气运等)也被囊括进来,致使他无法洗明诸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于生产力增长究竟有何意义。
四是他对精神资本的分析也有类似问题。
当他谈到精神资本时,带有过于强调人的精神力量的主观唯心主义倾向,这一倾向对后来的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评价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是古典经济学的怀疑者和批判者,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是见解独到的思想家,是才华出众、勤奋笔耕的作家,是态度认真、不知疲倦的政治鼓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