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攻性现实主义的逻辑教学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攻性现实主义的逻
辑
进攻性现实主义的逻辑
约翰•米尔斯海默进攻性现实主义是继肯尼斯•华尔兹的“新现实主义”后对国际关系理论的最重要贡献,其背景是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的复杂性需要新的理论加以阐释。各种自由主义的理论在这十年间一度甚嚣尘上:“历史终结论”、
“大战过时论”、“民主和平论”、“经济相互依存论”、“国际制度和平论”使人们似乎乐观的认为康德的永久和平就要在这史无前例的历史性时刻出现了,但是米尔斯海默的力作《大国政治的悲剧》重新唤起了人们的悲剧意识,给世人到来了不安。
进攻性现实主义的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几个点,其中最核心的观点为:“国
家在国际关系中永远追求权力的最大化”。国际关系的无政府状态是其理论起点。由于缺乏一个凌驾于国家之上并能保护彼此不受侵犯的中央权威,并且大国都具备一定的进攻性军事能力,一国无法确定他国是否怀有敌意,国家为了生存必然需要“自助”。大国认为追求权力的相对优势才能产生安全,这是一种安全困境。正如米尔斯海默所指出的,“国家最初的动机是防御性的,但国家体系的结构迫使国家去做进攻性思考,有时则是采取进攻性的行动。”其实,这种观点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华尔兹“新现实主义”的理论逻辑。“权力结构决定了国家行为,是无政府状态造成了安全困境,而不是国家的意志好坏来决定的。”在
《国际政治理论》一书中,华尔兹用系统论说明了无政府状态是国际体系的结构特征,无政府状态是不可逆的,打破这个体系结构,国际关系就不存在了。Kenn eth认为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两种国际体系,一种是罗马帝国,另一种是无政府状态,他相信无政府状态永远不可能终结,如果有谁想结束无政府状态,就是人类通向末日审判的道路,因为这意味着要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用直接的军事力量统治全世界。既然无政府状态是一种不可逆的存在,而这种国际体系的结构又决定了国家必须为了安全而追求权力,就像企业必须在市场中竞争才能生存是
一样的。米尔斯海默继承了kenn eth的衣钵,即无政府状态导致安全困境,但是国家到底追求多大的权力才能获得安全呢?在这一点上米尔斯海默走得更远,kenn eth只是为了国家应追求相对的权力优势,主要是采取制衡的方式维持一种均势,认为权力不是越大越好,权力不是目的,安全才是。但Mearsheimer却认为大国要追求权力最大化,权力越大越好。
其次,Mearsheimer认为,没有一个国家是“现状国”,国家总是不断寻求改变现状,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的始祖摩根索提出了“现状国”与“非现状国”的概念,他的传统现实主义认为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好战取决于国家类型,主导国家是现状国家,他们满足于现有秩序的既得利益,而非现状国家不满足于现状,争取改变现有秩序,从而实现侵略扩张的对外政策,被称为修正主义国家。Offensive realism认为主导国也不是现状国,因为大国面对国际无政府状态导致的安全困境,彼此畏惧是国际体系中普遍存在的核心问题。即使作为主导国的美国也是由于畏惧潜在地区霸主的挑战,而不是现状国。“先发制人” “单边主义”就是一种典型的基于美国的判断,靠美国的强大力量改变现状的政策。另外,冷战时期美国采取的“遏制”和“威慑”战略也是一种改变现状的战略。但其实也不尽然,主导国家内部因素在这里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比如“为什么克林顿和布什一样都把萨达姆看做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最大敌人,但克林顿政府认为美国虽然可以很快地打败萨达姆但却不能单独地改变中东地区的结构,在重建等一系列问题上美国没有足够的力量。布什却奉行非黑即白、非敌即友的逻辑,美国的朋友站在美国一边,美国的敌人 -------- 不站在美国一边。”可见,
主导国家是不是现状国与其国内政策还是有很大关系的。
第三,进攻性现实主义认为结构变量永远大于国内变量。按照这种思路去解释希特勒上台的原因,那就是因为凡尔赛和约给德国人埋下了复仇的种子。为什么日本军国主义上台?因为当时的国际环境使然,西方列强可以是强盗,日本人为什么不可以。Mearsheimer认为“结构因素如无政府状态和权力分配是解释国际政治的关键部件。该理论对个人或意识形态等
一些国内政治因素几乎不予关注,它往往把国家当作黑匣子或台球一样看待。”其他美国学者也注意到:“更令人信服的解释存在与黑匣子内:民主国家几乎不相互开战!”米尔斯海默也认为“这自然有利于和平”。
第四,进攻性现实主义的结论,也是最后的核心观点,“国际体系永远无法避免战争,海默的逻辑是权力结构的变化导致争霸战争,这就是大国政治的悲剧。这种悲剧性的逻辑其实是现实主义的共性:现实主义从人性恶推出国际政治其实是权力政治的循环往复,权力政治只能被管理,不能被消灭,只是海默比其他现实主义者更悲观,他的逻辑是权力政治就算被管理,也无法彻底被束缚,最终会挣脱缰绳,带来一场狂风暴雨。
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保留和强化了现实主义的传统和偏颇,如上讨论的对国内政治的忽略,静态化的理解国际无政府状态,忽视国际机制,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过分强调国家权力,安全最大化原则,都是该理论的不足之处。
当然我想集中谈一下,米尔斯海默的静态化理解国际无政府状态问题。在海默关于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五个假设中,第四个“生存是大国的首要目标……国家能够确实在追求其他目标,但安全是最重要的目标。”不难看出,海默在这里偷换了概念,混淆了生存与安全。也就是说,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国家往往会觉得不安全,但是当对手的行为只对国家造成困扰而并未威胁其生存时,它是否一定的发动战争呢?衡量一国采取进攻的标准究竟是安全还是生存?生存是一种心态,一种感觉,也许无政府状态可以是霍布斯式的无政府状态,也可以是康德式的无政府状态。如德国、日本拥有的权力并不比中国少,那为什么美国会认为中国是潜在威胁呢?
现实主义在这里碰壁了,也许我们应该把思路转换到一种非理性思维,自由主义认为人性是最高存在,相信人性高于神性,相信权力政治是可以改变的,相信依靠国际制度,民主体制的推广,世界共同体的发展,可以建立可持续的合作,管理和约束战争。现实主义和自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