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春夏秋冬又一春》中的符号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片《春夏秋冬又一春》中的符号运用

[摘要]韩国导演金基德在影片《春夏秋冬又一春》中,秉承了极简主义的风格,人物角色对白鲜少,剧情深入主要通过演员的动作、神态以及符号来展现,整体形式感强烈。影片不仅充分传递了文化符号的魅力,并且在此基础上做到艺术的升华,让观众不仅沉醉在这个风景如画的“世外桃源”里,更引发了观众对于人世无常难测,人性善恶循环的心理共鸣。

[关键词]电影符号学文化符号宗教

讲到电影符号,就不得不提到电影符号学。电影符号学指把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符号系统和表意现象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运用结构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分析电影作品的结构形式,基本上是一种方法论[1]。而符号本身,作为影片表现系统中的一个个小的单元,发挥着自己重要的作用。理解电影文化符号,不仅要从符号本身在符号学当中的文化意义出发,更要结合影片的光影、声画、情节、气氛、情绪等诸多方面来解读。电影符号的运用,不仅考验导演对于叙事完整性的把握,更对影片从三位一体的协调,以及调整表达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符号运用的恰到好处。在保证电影气氛渲染与空间构建的同时,保证其结构的统一完整,使二者能够完美的融合。目前,业界公认的符号大师——世界悬疑大师希区柯克,他能够娴熟的运用符号来衬托主人公的心理世界,比如他最具代表性符号的:楼梯和阴影。再比如,亚洲一线导演吴宇森、张艺谋、徐克等,他们也分别在运用个人风格特征强烈的文化符号,在影片创作过程中,填充剧情,构建影片的空间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春夏秋冬又一春》是导演金基德进行人性描摹的又一部力作,影片讲述的是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之间的故事。老和尚和小和尚相依为命,随着小和尚的长大,逐渐暴露了原始人性中的贪、淫、痴等丑陋的一面,在人世的情欲诱惑中迷失了自己。小和尚先后经历了偷情、还俗、杀妻、坐牢的痛苦,最后经过老和尚的点化终于了悟了尘世的宿命,并在老和中国影视网

尚圆寂后,接替掌管庵里的事务,直到有一天,庵里又出现了另一个小和尚……与金基德以往所拍摄的其他电影风格不同,影片在拍摄手法中放弃了暴力美学的叙事风格,采取了唯美而从容的镜头叙事语言,结合佛教理念的“宿命“、“轮回”、“因果”与“禅机”,就如同影片标题所概括的那样,这是一个关于春夏秋冬四季交替轮回的,一个富有哲理的人生故事。

影片文化符号运用的效果分析

影片的结构共分为五段,分别春、夏、秋、冬、又一春、各为一个独立的篇章。在五个篇章当中,导演运用了许多的文化符号,从而起到串联剧情发展、完善影片结构与增强影片形式感的作用。下面,笔者将打破影片的篇章结构,根据符号在不同篇章的出现情况,具体解析影片中,几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对影片气氛空间构建、影片叙事手法以及影片主旨隐喻等方面的作用与效果。

(一)门——“宿命”

门的第一次重要出现,是在影片的片头。影片第一篇章“春”的第一个镜头就是一扇紧闭的门,门上刻着两个神态威严的门神,随着这扇门的缓缓打开,镜头缓慢向前推进,视角突破门框,带领观众一同进入了一个广阔的、平和的空间,映入眼帘的是一汪清澈的湖泊上,坐落着一间小庵,由此为全片奠定了叙事基调。

门,在佛学里代表的是一个虚无的空间,佛学里有遁入空门之说,因为佛教认为尘世间一切都是虚无的。影片中的门,是一个形式主义的门,门的四周环绕的是一片水泊,并无遮挡物,但是老和尚坚持把将它作为小庵的出入口,在影片中起着划分空间的重要作用。导演通过这扇门构建了一个封闭的空间,这是一扇划分了凡尘俗事与和尚们宗教生活的门。它象征着佛门的戒律威严与道德约束,门外的一切凡尘俗事本都不应被带入门内。同时,门也是串联影片情节的重要线索,影片中故事的一切起落都从这扇门的开合中展开。在这两扇门板一关一合之间,小和尚害死了小鱼和小蛇,与女施主偷情,脱离师门还俗下山,回小庵躲避

警察追捕。就是因为徘徊在这扇门的两边,小和尚把不应当带进这扇门的人世间的欲望、爱恨情仇都带了进来,所以才会历经本不应该经历的痛苦。

门的第二次重要出现是在最后一个篇章“又一个春天”的第一个镜头。导演还是从这扇门的打开,象征着又一个新的轮回的开始,接着切换了一个全景,观众终于完整的看到了庵门头上“人生庵”三个字,顿时大彻大悟,这扇门开启的是一个人生,婉转的呈现了佛教里的“宿命”。笔者不得不感叹导演对形式感的把握,开头结尾呼应,借助这扇门带给观众无限的遐想空间。

(二)小鱼、青蛙、蛇——“因果”与“轮回”

运用大量的动物特写镜头或者结合动物形象表达贴近自然的情绪同时推动故事情节,这是金基德导演叙事风格的一个重要特点。导演能够精准的把握不同动物的象征意义,用原始的动物生命去衬托人类生命的表现手法颇具张力。影片中,鱼、青蛙、蛇作为一组隐喻,一共完整的出现过两次。

第一次出现是在篇章“春”中,小和尚还是幼年,他拿线绳在一端绑好石头,分别将另一端绑在小鱼、青蛙、蛇的身上。片中,小和尚在看到小鱼、青蛙、与蛇不能逃脱线绳的束缚而痛苦时发出开心爽朗的笑脸,童真的笑声与残忍的虐待动物的做法给观众产生强烈的心理震撼。人性的恶与善在童真的笑脸之下让人难分真伪,令观众一时错愕。导演在此时也借助这组动物形象为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蛇和小鱼因为小和尚的折磨而死。影片中,蛇象征着淫欲,小鱼象征着自由与爱情,小和尚最终因为执迷与女施主的爱情,执迷于淫欲而破戒下山还俗,原来小和尚的宿命在幼年时候就因为自己折磨而死的小鱼和蛇而注定背负,强化了佛家“事事皆有因果”的宗教观念。

第二次出现是在篇章“又一个春天”当中,小和尚在老和尚死后接管了人生庵,同样收养了一个小和尚,小和尚就像当年的他一样可爱调皮,但是,剧情峰回路转的一幕来了,这

个小和尚同样抓住了一只小鱼、青蛙、蛇,分别往它们的嘴里塞进一块石子,小鱼、青蛙、蛇当场毙命。这第二组形象的出现更加震慑人心,将佛家的“人世轮回”之说表现得淋漓尽致,不得不佩服导演精巧的构思。导演运用同样的符号,不同的情节,一边为小和尚的未来感到担忧,一方面为人世间皆以注定的轮回因果之说所震撼,同时也为无法掌控的命运感到无奈。(三)公鸡——“禅机”

公鸡在全片中总共出场四次,但是每次出场都是连接着一个剧情的小高潮出现,在全片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公鸡,在符号文化里象征的是一种警觉意识,预示着危险的靠近和躁动的情绪。

影片中,公鸡的第一次出场是在小和尚对女施主初萌爱意但还未跨越雷池的时候,导演特意给了公鸡踱步一个特写,预示着小和尚内心的躁动不安,同时给出观众一个警示的信号,领悟佛学“禅机”“的精妙就决定于此刻,然而小和尚还是没有警醒,自此一头坠入情欲的迷乱之中,剧情开始出现逆转。第二次是小和尚和女施主打情骂俏,这时候导演特意安排公鸡出场,在他们其中来回踱步,整个构图中公鸡的位置格外醒目,火红的颜色占据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点,充满了讽刺意味。第三次是小和尚和女施主二人半夜溜到小船上偷情。次日清晨,二人赤身裸体的躺在小船中熟睡被老和尚发现,用一只鸡放到船上牵引二人的船回到湖心小庵中。老和尚再次用鸡作为提醒,但是小和尚此时已完全陷入情欲的执念当中,不顾老和尚的警醒和劝阻。公鸡的第四次出现也是最后一次出现,是在小和尚决心脱离师门私自下山。出人意料的,小和尚在走之前只带走了庵里的佛像和那只鸡,并且在下山途中把鸡重新放归了山野。原来,导演在这里隐喻:下山之后的小和尚,虽然心怀善念,但是放下了自己的“警觉”。人一旦放下警觉就会陷入愚钝、混乱与愤怒,为他日后杀妻、逃亡的生命旅程埋下伏笔。

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