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技术教学教案

无菌技术教学教案
无菌技术教学教案

欢迎阅读中职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教案设计

无菌技术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概念:无菌技术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的过程中,防止一切医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 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 1.无菌技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技术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 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 2.无菌物品: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未被污染的物品 3.无菌区域:经过灭菌处理而未被污染的区域 4.非无菌物品或区域未经灭菌或经灭菌后被污染的物品或区域,称非无菌物品或区域。2操作原则 1.环境清洁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减少人员走动,以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尘埃。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时间20~30分钟即可,也可适当延长消毒时间。 2.无菌操作 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必要时穿好无菌衣,带好无菌手套。 3.物品管理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无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4.无菌物品 无菌物品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包应注明无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有效期一周为宜,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天,过期应重新灭菌。无菌物品一经使用或过期,潮湿应重新进行灭菌处理。 5.取无菌物 操作者身距无菌区20cm,取无菌物品时须用无菌持物钳(镊),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域,手臂应保持在腰部以上。无菌物品取出后,不可过久暴露,若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疑有污染,不得使用。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 6.无菌操作 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一物一人,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①无菌持物钳的使用②无菌包的使用③铺无菌盘④无菌容器的使用⑤取用无菌溶液⑥戴、脱无菌手套 操作中的无菌观念:1、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身体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 2、取放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 3、取用无菌物品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 4、手部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 手不可接触无菌物品。 5、非无菌物品应远离无菌区;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 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6、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 7、如无菌物品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予更换并重新灭菌。操作前的准备:1、护士自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 3、环境准备①操作环境应清洁、宽敞、定期消毒。 ②操作台清洁、干燥、平坦、物品布局合理。 ③无菌操作前半小时应停止清扫工作、减少走动、避免尘埃飞扬。 1、无菌持物钳的使用 目的:用于取放和传递无菌物品

步骤:①检查检查有效期 ②开盖将容器盖打开 ③取钳手持无菌持物钳上1/3,闭合钳端,将钳移至容器中央,垂 直取出,关闭容器盖 ④使用保持钳端向下,在腰部以上视线范围活动,不可倒转向上 ⑤放钳用后闭合钳端,打开容器盖,快速垂直放回容器,松开关节, 关闭容器盖 注意事项:①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②取放无菌持物钳时钳端闭合,不可触及液面以上部分或罐口边 缘;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钳端向下,不可触及非无菌区。 ③到远距离取物时,应将持物钳和容器一起移至操作处,就地取出 ④不可用持物钳夹取油纱布,不可用持物钳换药或消毒皮肤 ⑤干燥法保存应每4小时更换1次 ⑥无菌持物钳一经污染或可疑污染应重新灭菌 2、无菌包的使用 目的:用无菌包布包裹无菌物品用以保持物品的无菌状态,供无菌操作用步骤: ①检查检查无菌包的名称、灭菌日期、灭菌指示胶带,检查有无潮湿或破损 ②解开封口胶带(系带)将无菌包平放在清洁、干燥、平坦的操作台上,解开系带 ▲取出包内部分物品 ⅰ、开包:将系带卷放于包布下,按顺序逐层打开无菌包 ⅱ、取物:用无菌钳夹取所需物品,放在准备好的无菌区内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程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班级:姓名:学号: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程 操作前准备(护士、用物、环境) I 无菌持物钳使用:检査(名称、有效期)一开盖(将浸泡无菌持物钳的容器打开)一取钳(手 持无菌持物钳上1/3、闭合钳端,将钳移至容器中央,垂直取出,关 闭容器盖)一使用(始终保持钳湍向下,在腰部以上视线范围内活动, 不可倒转向上)T放钳(闭合钳端,打开容器盖,快速垂直放回容 器,松开轴节,关闭容器盖) I 无菌包使用:检査(名称、有效期、灭菌指示胶带,有无潮湿或破损)-解开系带(将无菌包平放在清洁、干燥、平坦的操作台上,解开系带)T开包(逐层打开) 一取物(所需物品夹至无菌区内)一包扎(原痕包好、横向扎好)一记 录(曰期' 时间、签名) 铺无菌盘:擦治疗盘一检查(名称、有效期、灭菌指示胶带,有无潮湿或破损)一开包(打开无菌包,用无菌持物钳夹取一块治疗巾放于治疗盘内)一铺盘(单层 底铺盘法、双层底铺盘法)一折巾一放置无菌物品一盖巾一记录(曰 期、时间、签名) 无菌容器使用:检査(名称、灭菌曰期)一开盖(取物时,打开容器盖,内面 向上置于稳妥处或拿在手中)一取物(用无菌持物钳从无菌容器内夹取物

品)一关盖(取物后,立即将盖盖严)一手持容器 (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容器底) I 取无菌溶液:清洁(取盛有无菌溶液的密封瓶,擦净瓶外灰尘)一査对(认真 检査并核对瓶签上的药名、剂量、浓度和有效期,检查瓶盖有无松动,瓶身 有无裂纹;检查溶液有无沉淀、浑浊或变色)一开瓶盖(用启瓶器撬开瓶 盖,用拇指与示指或双手拇指将瓶塞边缘向上翘起,一手示指和中指夹住 瓶塞将其拉岀)一倒溶液(另外一手拿溶液瓶,瓶签朝向手心,倒出少量溶 液旋转冲洗瓶口,再由原处倒出溶液至无菌容器中)一盖瓶塞(倒毕塞瓶 塞盖,消毒后盖好)记录(开瓶曰期、时间、放回原处)I 戴脱无菌手套:查对(号码、灭菌曰期)一打开手套袋(放于清洁干燥的桌面 上,用滑石粉包,涂擦上手)一戴手套(分次取手套法、一次取手套法)一 调整(将手套的翻边扣套在扣套在工作服衣袖外边)一冲洗(用无菌水冲 净手套上的滑石粉)-脱手套(清水冲洗脓血后翻转脱下)一处置(手套放 入医用垃圾)一清洁双 思考题 1、什么是无菌技术、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 无菌技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高中生物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教案(选修1)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生物学科总第课时导学案课题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总复习 使用时间:编制人:

一、学习目标: 记住培养基的种类、配制过程、接种的工具、常用接种方法,微生物的分离及培养方法, 植物组织培养原理及方法、过程。 二、知识构成:根据学习目标总结本章知识点。 三、学法和自检: 1.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液和无土栽培时所用的培养液相比,最大的差别是 ( ) A.必须含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B.必须含有机物 C.浓度必须小于细胞液浓度 D.不一定含有植物激素 2.人工种子的培育中应用的主要技术是 ( ) A.有性杂交 B.植物体细胞杂交 C.植物组织培养 D.细胞全能性 3.植物学家将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分离出来,将单个细胞放入特定培养基中培养,获 得了许多完整的植株,最重要的原因是 ( ) A.细胞分裂 B.细胞特化 C.细胞分化 D.细胞增殖 4.对细胞全能性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花粉可培育成单倍体,是细胞全能性的体现 B.动物细胞融合标志着动物细胞 全能性的实现 C.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依据的是细胞全能性 D.非离体植物 细胞能够表现全能性 5.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脱分化是指 ( ) A.植物体的分生组织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B.未成熟的种子经过处理培育出幼苗的过程 C.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通过离体培养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 D.取植物白g枝芽培育成一株新植物的过程 6.用以下四种细胞工程技术培育出的新个体中,遗传物质全部来自一个亲本的方法是( ) A.细胞核移植 B.细胞融合; C.动物胚胎移植 D.组织培养 7.下面关于植物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肉细胞脱分化后可形成无定形的薄壁细胞 B.叶肉细胞经再分化过程可形成 愈伤组织 C.融合植物叶肉细胞时,应先去掉细胞膜 D.叶肉细胞未离体培养时就可 以表现出全能性 8.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一种培养基为MS培养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MS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 B.MS培养基不含碳源 C.MS培养基中所有成分均需高压蒸汽灭菌 D.MS培养基pH为7.O 9.下列植物细胞全能性最高的是 ( ) A.形成层细胞 B.韧皮部细胞 C.木质部细胞 D.叶肉细胞 10.分析下面培养基的配方,回答问题。 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 纤维素粉 5 g NaNO31 g Na2 HPO4·7H2O 1.2 g KH2PO,0.9 g MgS04·7H2O 0.5 g KCl 0.5 g 酵母膏 0.5 g 水解酪素 0.5 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 用蒸馏水定容到1 000 mL。 (1)此培养基配方中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和氮源的分别是和。 (2)此配方为培养基。(根据物理状态) (3)此培养基选择出的微生物主要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程 (1)

班级:姓名:学号: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程 操作前准备(护士、用物、环境) ↓ 无菌持物钳使用:检查(名称、有效期)→开盖(将浸泡无菌持物钳的容器打开)→取钳 (手持无菌持物钳上1/3、闭合钳端,将钳移至容器中央,垂直取 出,关闭容器盖)→使用(始终保持钳端向下,在腰部以上视线范 围内活动,不可倒转向上)→放钳(闭合钳端,打开容器盖,快速 垂直放回容器,松开轴节,关闭容器盖) ↓ 无菌包使用:检查(名称、有效期、灭菌指示胶带,有无潮湿或破损)→解开系带(将无菌包平放在清洁、干燥、平坦的操作台上,解开系带)→开包(逐层 打开)→取物(所需物品夹至无菌区内)→包扎(原痕包好、横向扎 好)→记录(日期、时间、签名) ↓ 铺无菌盘:擦治疗盘→检查(名称、有效期、灭菌指示胶带,有无潮湿或破损)→开包(打开无菌包,用无菌持物钳夹取一块治疗巾放于治疗盘内)→铺盘(单层 底铺盘法、双层底铺盘法)→折巾→放置无菌物品→盖巾→记录(日 期、时间、签名) ↓ 无菌容器使用:检查(名称、灭菌日期)→开盖(取物时,打开容器盖,内面向上置于稳妥处或拿在手中)→取物(用无菌持物钳从无菌容器内夹取物品)→关盖(取 物后,立即将盖盖严)→手持容器(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容器底)↓ 取无菌溶液:清洁(取盛有无菌溶液的密封瓶,擦净瓶外灰尘)→查对(认真检查并核对瓶签上的药名、剂量、浓度和有效期,检查瓶盖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纹; 检查溶液有无沉淀、浑浊或变色)→开瓶盖(用启瓶器撬开瓶盖,用拇指 与示指或双手拇指将瓶塞边缘向上翘起,一手示指和中指夹住瓶塞将其拉 出)→倒溶液(另外一手拿溶液瓶,瓶签朝向手心,倒出少量溶液旋转冲 洗瓶口,再由原处倒出溶液至无菌容器中)→盖瓶塞(倒毕塞瓶塞盖,消 毒后盖好)记录(开瓶日期、时间、放回原处) ↓ 戴脱无菌手套:查对(号码、灭菌日期)→打开手套袋(放于清洁干燥的桌面上,用滑石粉包,涂擦上手)→戴手套(分次取手套法、一次取手套法)→调整(将手 套的翻边扣套在扣套在工作服衣袖外边)→冲洗(用无菌水冲净手套上的 滑石粉)→脱手套(清水冲洗脓血后翻转脱下)→处置(手套放入医用垃 圾)→清洁双手

高中生物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第3课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同步备课教学案苏教选修1

第3课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学习导航] 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2.了解MS基本培养基贮备液的配制方法。 3.举例说出激素及其对脱分化、再分化的作用。 [重难点击] 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一般过程。 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含义: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诱导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等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2.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指植物体的每个体细胞都携带来自受精卵的完整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3.过程 4.激素与愈伤组织的再分化 (1)愈伤组织的细胞是一种具有分生能力的薄壁细胞。 (2)脱分化:已经分化的植物细胞或组织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 (3)再分化:在一定条件下继续培养脱分化的愈伤组织,又可以重新诱导根、芽等器官的分化。 (4)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生长、细胞分裂、脱分化、再分化的关键激素。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使用比例对分化结果的影响 使用的量实验结果 用量相当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有利于根的形成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有利于芽的形成 5.MS基本培养基贮备液的种类 (1)大量元素贮备液:其中含有的大量元素有N、P、S、K、Ca、Mg。

(2)微量元素贮备液:其中含有的微量元素有Fe、Mn、B、Zn、Cu、Mo、Cl、Ni、I、Co。 (3)铁盐贮备液:是由FeSO4·7H2O和Na2·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配制而成。 (4)有机物贮备液:其中有机物有甘氨酸、烟酸、肌醇、维生素B6、维生素B1。 6.贮备液的贮藏备用:分别用玻璃瓶贮存配制好的MS培养基贮备液,并贴上标签,注明编号、配制倍数、日期等,保存在冰箱的冷藏室中备用。 1.完善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图并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还具有全能性? 答案因为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中含有该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 (2)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发育成完整的植株需要哪些条件? 答案①离体条件;②充足的营养条件;③恰当的激素种类及浓度配比;④适宜的环境条件; ⑤无菌条件。 2.MS培养基的成分主要有哪些?还需添加哪些成分? 答案成分有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机物;还需添加植物激素及其他添加物(如甘氨酸、维生素等)。 3.植物组织培养的一般过程分析 (1)你认为植物组织培养的核心环节是什么? 答案植物组织培养的核心环节为脱分化和再分化。 (2)你认为植物组织培养的再分化应先诱导生芽还是先诱导生根? 答案应先诱导生芽,再诱导生根。 4.植物组织培养中应尽量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作为外植体?为什么? 答案应尽量选择幼嫩的植物组织或器官作为外植体。因为外植体的年龄越小,分化程度越低,组织培养的成功率就越高。 归纳总结(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2)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教学设计说明

课题1 菊花的组织培养 ★课题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熟悉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 2、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及离体植物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 3、通过联系农业生产实际,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来源:学|科|网] (二)过程与方法 归纳MS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并设计表格比较微生物培养基与MS培养基的配方的异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史,课下查阅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资料,关注学生科学态度的教育,拓展学生视野,感受科学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价值。★课题重点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使用的无菌技术 ★课题难点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使用的无菌技术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探讨学习了如何从土壤中分离出尿素分解菌和纤维素分解微生物及其计数方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研究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二)进行新课 1.基础知识 知识回顾:联系“植物细胞工程”,回答下列问题: 1.1具有某种生物全套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活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即每个生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但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并不表现出来,这是因为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构成不同组织和器官。 1.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有:实现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培育脱毒作物;制作人工种子;培育作物新品种以及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等。 活动1:阅读“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讨论并完成以下问题: 1.3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出现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思考1〗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有什么生理意义? 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结构和功能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1.4愈伤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形成的,其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高度液泡化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 〖思考2〗填表比较根尖分生组织和愈伤组织的异同: 1.5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可简单表示为: 活动2:阅读“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讨论并完成以下问题: 1.6材料:植物的种类、材料的年龄和保存时间的长短等都会影响实验结果。菊花组织培养一般选择未开化植物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作材料。

高中生物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第2课时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同步备课教学案苏教版选修1

第2课时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 测定其数量 [学习导航] 1.认识各种微生物形成的菌落特征。2.学会利用涂布平板法分离、培养微生物,并能测定其数量。3.掌握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特定微生物的方法。 [重难点击] 简述分离、培养微生物的方法及数量测定。 一、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基本理论 1.纯培养物培养在实验室中利用 培养基可以筛选和分离某种微生物,然后在 选择 高度稀释 的条件下,在 固体 ( 培养基上培养该微生物形成单个菌落,即由一个微生物 如某种细菌 ) 单个 形成的单个菌落。 菌落 即为纯培养物,可用于科学研究。 2.分离特定的微生物 (1)平板分离法 概念:能将 ① 单个 微生物分离和固定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或里面,每个孤立的活微生物体经过 生长、繁殖均可形成 单个菌落 。 ② 分离、培养微生物最常用的培养基是 培养基。 琼脂固体 类型:平板分离法有多种,如 涂布 ③ 平板法、 平板法等。 混合 10 a. 倍系列 涂布平板法分离细菌:将待分离的样品进行 稀释 0.1 mL ,取一定稀释度的样品 倒入预先制备好的培养基平板中,用无菌 玻璃涂布器 涂布 将样品 均匀,恒温培养一段时间, 以获得单个菌落的方法。 b.混合平板法分离细菌:将待分离的样品进行10倍系列稀释,取一定稀释度的样品0.1 mL

,将混合液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制成平板,培养一 混合均匀的培养基左右℃_50熔化冷却至与段时间,以获得单个菌落的方法。 (2)选择培养分离 这种微生物的特别适合,设计一个特定的环境,使之特性概念:科学家针对某种微生物的①进行微生物纯培养分离的技术称为选择 选择培养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这种通过抑制生长,而培养分离。 有不同的敏感性。 某种化学物质或对营养需求依据原理:不同的微生物有不同的② ③举例 条件下进行培养。 高温要分离耐高温菌,可在a. 的平板上进 )青霉素如链霉素或(该抗生素要分离对某种抗生素具有抗性的菌种,可在加有b.行分离。 的生长。 细菌和霉菌的酚,可以抑制10%在培养基中加入质量分数为c. 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培养基,可以有效地分离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纤维素运用将d. ,可选择能固氮的细菌。 )培养基完全不含氮元素(培养基无氮运用e. 能合 (的微生物能分解尿素以获取氮运用只含尿素而不含其他氮元素的培养基,可以选择f.成脲酶的微生物可以分解尿素)。 3.观察各种微生物形成的菌落 肉眼 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固体培养基微生物在适宜的单个菌落:指(1)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形态结构、有一定可见的 一般都具有稳定的特征,如菌落菌落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特定微生物在不同菌落特征:2)(的重 鉴定、分类的大小、形状、边缘特征、隆起程度、颜色等,这些可以作为对微生物进行要依据。 1.如何从众多微生物中分离某种微生物,所利用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 根据微生物所需营养物质、氧气、pH 不同利用选择培养基选择。 2.结合教材完善下图中两种分离和纯化微生物的平板分离法并思考:

常用护理技术教案-无菌技术操作

授课班级: 2010级临床本科2班 授课时间:第二周星期四 1、2节2学时 授课章节:第三章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重点:无菌技术操作 难点:无菌技术操作 教学方法:实习示教练习 学时分配: 一、评估 2min 二、计划 3min 三、示教 10min 四、评估 3min 五、注意事项 2min 六、学生回示 4min 七、教师指导 6min 八、分组练习 60min 教学内容: 实践课无菌技术 一、评估 1、评估环境无菌操作前评估环境是否清洁,干燥、宽敞,符合无菌技术要求。 2、评估用物无菌巾包、无菌物品包、无菌容器及持物钳、有盖方盘、无菌手套、清洁治疗 盘、消毒液是否齐全及在有效期内。 3、操作者自身评估护士着装、手指指甲是否符合无菌技术的要求。 二、计划 1、预期目标:

(1)、操作符合无菌技术规范。 (2)、保证无菌物品、无菌溶液和无菌区域不被污染。 2、准备 三、实施(教师示教,操作程序见实验指导) 四、评价 五、注意事项(口述) 六、学生回示 七、教师指导 八、学生分十六组练习,教师辅导 课后小结:本次课按计划完成。本次课主要练习了无菌技术,树立学生无菌意识。参考资料: 1、基础护理学主编李小寒人民卫生出版社 2、护理学基础主编殷磊人民卫生出版社 3、常用护理技术主编阳爱云湖南科技出版社 4、与上书配套的录像

授课班级: 2010级临床本科2班 授课时间:第三周星期四 1、2节2学时 授课章节:第三章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重点:穿脱隔离衣原则和操作方法 难点:穿脱隔离衣原则和操作方法 教学方法:实习示教练习 学时分配: 一评估 2min 二计划 3min 三示教 10min 四评估 3min 五注意事项 2min 六学生回示 4min 七教师指导 6min 八分组练习 60min 教学内容: 实践课穿脱隔离衣 一、评估 1、核对医嘱。 2、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的诊断、临床表现及采取的隔离种类。 3、评估环境:包括环境是否清洁、宽敞、符合穿隔离衣的要求。 4、用物评估:隔离衣大小是否合适、能否遮盖工作服,有无破洞、潮湿、挂 放是否得当,消毒液浓度是否合适。 5、自我评估:着装是否符合隔离要求、接触患者处的皮肤是否有伤口。

人教版选修一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教案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 (二)过程与方法 分析实验思路的确定和形成的原因,分析实验流程,对比前面的实验设计,归纳共性,分析差异,增加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课题重点】 无菌技术的操作 【课题难点】 无菌技术的操作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中,都利用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其中的微生物来自于制作过程中的自然感染。而在工业化生产中,为了提高发酵的质量,需要获得优良菌种,并保持发酵菌种的纯度。这就要涉及到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别等基本技术。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专题。 (二)进行新课 1.基础知识 1.1 培养基的种类包括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等。 〖思考1〗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为凝固剂。 【补充】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 1.2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四类营养成分。

〖思考2〗从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来看,培养基中为什么都含有这些营养成分? C、H、O、N、P、S是构成细胞原生质的基本元素,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以上。【补充】碳源:如CO2、糖类、脂肪酸等有机物,构成微生物的结构物质和分泌物,并提供能量。 氮源:如N2、氨盐、硝酸盐、牛肉膏、蛋白胨等,主要用来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含氮代谢物等。含有C、H、O、N的化合物既可以作为碳源,又可以作为氮源,如氨基酸等。 1.3 培养基除满足微生物生长的 pH 、特殊营养物质和氧气等要求。 【补充】生长因子:某些微生物正常生长代谢过程中必须从培养基中吸收的微量有机小分子,如某些氨基酸、碱基、维生素等。 〖思考3〗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糖、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思考4〗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pH调节为酸性,培养细菌时需要将pH调节为中性或微碱性。 活动2:阅读“无菌技术”,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4 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1.5 无菌技术包括: (1)对实验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2)将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3)为避免周围微生物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旁进行; (4)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相接触。 1.6 比较消毒和灭菌(填表) 〖思考5〗无菌技术除了防止培养物被污染外,还具有的目的是防止感染实验操作者。 1.7 消毒方法: (1)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是煮沸消毒法; (2)对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则使用巴氏消毒法(作简要介绍); (3)对接种室、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首先喷洒石炭酸或煤酚皂等溶液以增强消毒效果,然后使用紫外线进行物理消毒。 (4)实验操作者的双手使用酒精进行消毒;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程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程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班级:姓名:学号: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程 操作前准备(护士、用物、环境) ↓ 无菌持物钳使用:检查(名称、有效期)→开盖(将浸泡无菌持物钳的容器打 开)→取钳(手持无菌持物钳上1/3、闭合钳端,将钳 移至容器中央,垂直取出,关闭容器盖)→使用(始终 保持钳端向下,在腰部以上视线范围内活动,不可倒转 向上)→放钳(闭合钳端,打开容器盖,快速垂直放回 容器,松开轴节,关闭容器盖) ↓ 无菌包使用:检查(名称、有效期、灭菌指示胶带,有无潮湿或破损)→解 开系带(将无菌包平放在清洁、干燥、平坦的操作台上,解 开系带)→开包(逐层打开)→取物(所需物品夹至无菌 区内)→包扎(原痕包好、横向扎好)→记录(日期、时 间、签名) ↓ 铺无菌盘:擦治疗盘→检查(名称、有效期、灭菌指示胶带,有无潮湿或破 损)→开包(打开无菌包,用无菌持物钳夹取一块治疗巾 放于治疗盘内)→铺盘(单层底铺盘法、双层底铺盘法) →折巾→放置无菌物品→盖巾→记录(日期、时间、签 名)

↓ 无菌容器使用:检查(名称、灭菌日期)→开盖(取物时,打开容器盖,内面向上置于稳妥处或拿在手中)→取物(用无菌持物钳从无菌容 器内夹取物品)→关盖(取物后,立即将盖盖严)→手持容器 (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容器底) ↓ 取无菌溶液:清洁(取盛有无菌溶液的密封瓶,擦净瓶外灰尘)→查对(认真检查并核对瓶签上的药名、剂量、浓度和有效期,检查瓶盖有 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纹;检查溶液有无沉淀、浑浊或变色)→ 开瓶盖(用启瓶器撬开瓶盖,用拇指与示指或双手拇指将瓶塞 边缘向上翘起,一手示指和中指夹住瓶塞将其拉出)→倒溶液 (另外一手拿溶液瓶,瓶签朝向手心,倒出少量溶液旋转冲洗 瓶口,再由原处倒出溶液至无菌容器中)→盖瓶塞(倒毕塞瓶 塞盖,消毒后盖好)记录(开瓶日期、时间、放回原处)↓ 戴脱无菌手套:查对(号码、灭菌日期)→打开手套袋(放于清洁干燥的桌面上,用滑石粉包,涂擦上手)→戴手套(分次取手套法、一次 取手套法)→调整(将手套的翻边扣套在扣套在工作服衣袖外 边)→冲洗(用无菌水冲净手套上的滑石粉)→脱手套(清水 冲洗脓血后翻转脱下)→处置(手套放入医用垃圾)→清洁双 手 思考题

2020高中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第1课时培养基和无菌技术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第1课时 培养基和无菌技术 [学习目标] 1.简述培养基的种类、成分及配制原则。2.说出灭菌和消毒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3.简述常用的消毒与灭菌方法。 知识点一 培养基 知识梳理 1.培养基的概念 人们按照微生物对□01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02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2.培养基的分类 (2)按成分来源分类????? 天然培养基:化学成分还不清楚,用于 工业生产 合成培养基:化学成分完全了解,常用于 微生物的分类、鉴定 3.培养基的营养组成 (1)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 01水、□02碳源、□03氮源和□04无机盐。 (2)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 05pH 、特殊营养物质以及□06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 07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 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时需将pH 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 08无氧的条件。 1.加入培养基中的凝固剂(如琼脂)能被微生物利用吗? 提示:不能。凝固剂只起到凝固的作用。 2.如何通过培养基的营养组成判断微生物的同化类型? 提示:自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主要以无机营养为主;异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主要以有机营养为主。 3.为什么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有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 提示:微生物的化学组成大体相同,主要由C 、H 、O 、N 、P 、S 等大量元素和Fe 、Mn 、Cu 、Zn 、B 、Mo 等微量元素组成,这些元素最终来自外界环境中的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典题分析 题型一 培养基的成分及种类分析 [例1] 下列关于培养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任何培养基都必须含有碳源、氮源、矿质元素、水及生长因子 B .培养基只有两类: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C .固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水即可制成液体培养基

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掌握培养基的分类、成分及用途,无菌技术等基本操作技术。 1.2过程与方法:分析实验思路的确定和形成的原因,分析实验流程,对比前面的实验设计,归纳共性,分析差异,增加印象。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培养基的分类、成分及用途及无菌技术的操作 2.2教学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 标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中,都利用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其中的微生物来自于制作过程中的自然感染。而在工业化生产中,为了提高发酵的质量,需要获得优良菌种,并保持发酵菌种的纯度。这就要涉及到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别等基本技术。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专题。 课题背景到目前为止,几十项Nobel生理学和医学奖,化学奖都与微生物学有关。 微生物基础知识:微生物的分类见课件。 进行新课 1.微生物基础知识 微生物包括五类:病毒、细菌、放线菌、真菌、原生动物

特点:结构都相当简单,个体多数十分微小.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有的甚至没有细胞结构.且体内一般不含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1.培养基 培养基(培养液)是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液。 1.1培养基的类型和用途 (1)按物理状态来分:培养基可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其中固体培养基用于菌种分离、鉴定菌落等。 (2)按功能来分,可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3)按成分来分,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 1.1.1按物理状态来分 1.液体培养基:增菌 2.固体培养基:菌落,菌苔纯化,增菌 3.半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动力检测,保种 (可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保存菌种) 思考:琼脂的来自哪种生物?从红藻中提取的 化学成分是什么?多糖 在配制培养基中有什么用途?用作为凝固剂 1.1.2按功能来分 1.选择培养基:回答下列培养基可以分离获得哪种微生物或细胞? 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分离酵母菌、霉菌等真菌 加入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 不加氮源的无氮培养基: 分离固氮菌 不加含碳有机物的无碳培养基:分离自养型微生物

无菌技术教案

护理无菌技术教案

无菌技术是指专门用于防止微生物污染的技术。 进行侵袭性操作(手术、有创治疗)时,人体组织受到损伤,极易受到微生物的侵袭。 进行一些进入人体组织、器官的无创操作(导尿、插管等)时,通过不当的操作,极易将微生物带入人体组织、器官。 如何在操作中加强与正确执行无菌技术是当前需要强调的问题之一。 主要内容 1无菌技术概念。2无菌操作意义3无菌技术操作原则4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一)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二)无菌物品:是指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物品 (三)无菌区域:是指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区域 (四)有菌区:是指未经过灭菌处理或是经过灭菌处理而被污染的区域 (五)污染:是指凡是直接或间接的与致病微生物相接触 1环境清洁、宽敞、定期消毒 2物品布局合理 3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清扫工作、减少人员走动,避免尘埃飞扬 4剪短指甲、规范洗手、手消毒 5带口罩 6必要时穿无菌衣,7戴无菌手套 操作中保持无菌的原则 操作时:面向无菌区域,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20cm距离;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 四不可:跨越,讲话,咳嗽,打喷嚏 取物 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 用后处理 无菌物品已被污染或疑有污染,均不可再用,应更换,并重新灭菌。 一套无菌物品,只供一位病人使用。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 1无菌持物钳的使用 2无菌容器的使用 3取用无菌溶液 4无菌包的使用 5戴无菌手套 无菌持物钳的使用 种类:临床上常用的无菌持物钳有卵圆钳、三叉钳和长、短镊子四种 目的:用于取放和传递无菌物品,保持物品的无菌状态。 一无菌持物钳的存放方法及注意事项 干燥保存法,将盛有无菌持物钳的无菌干罐保存在无菌包内,在集中治疗前开包,4h更换一次 1无菌持物钳不能夹取未灭菌的物品。 2不能夹取油纱布、换药或消毒皮肤。 3使用无菌钳时不能低于腰部。 4打开包装后的持物钳4小时更换。 5检查包裹无破损、潮湿,包外化学指示物是否变色。 6取无菌钳钳端闭合向下,不可触及容器口的边缘。用后立即放回容器内。二取密封瓶内取无菌溶液法无菌溶液注意事项 1认真核对瓶签上的药名、剂量、浓度和有效期,检查溶液质量,确信质量可靠后,方可使用。 2手握标签面,先倒少量溶液于弯盘内,再由原处倒所需量于无菌容器内 3倒溶液时,不得浸湿瓶签,液体不得溅出。 4取完立即塞上瓶塞并消毒瓶塞边缘。 5手不得触及瓶口及瓶塞内面。 6不可将物品伸入无菌溶液瓶内蘸取溶液,已倒出的溶液不可再倒回瓶内。 7记录开瓶日期以打开溶液的时间有效期为24小时 三无菌包的使用方法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 目的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使已灭菌的物品保持无菌状 准备工作护士:着装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好口罩、不戴耳环、饰品 ,佩戴胸表、态度严谨认真 用物:治疗盘(消毒用物,无菌钳镊及罐,无菌包,无菌溶液,无菌容器,无菌手套,抹布、弯 评估用物:用物准备齐全、无菌物品在有效期内 环境:操作前半小时通风 、 停止清扫减少走动操作台宽敞、清 操作实施1、用干抹布擦治疗盘;台面 2、检查无菌包有效期;包布干燥完整,解带扎好;揭开外、左、右角 3、取无菌钳镊(取放:竖直;尖端闭合,不触及内壁及边缘。使用:尖端保持朝下,台面以上 。用后:夹取无菌物后即放回。) 打开内角;夹取包内物品放于治疗盘;不可跨越无菌区 4、无菌包按原折痕包回,“一”字系好,注明开包日期时间 5、铺治疗巾:双手捏住无菌巾双折一边两角外面;双折铺于治疗盘上;上层向远端呈扇形折叠;边缘向上 6、取无菌治疗碗放入盘中治疗巾上 7、检查无菌容器有效期,开盖(盖朝上放妥或拿在手上),用无菌钳镊夹取无菌棉球,盖盖(不跨越无菌区) 8、倒无菌溶液:核对药名、有效期 ; 查瓶盖有无松动、瓶体有无裂缝;溶液对光检查有无异物,消毒瓶口、打开瓶塞无污染, 评价用物:用物妥善处理、污物分类处置 操作熟练、轻稳、正确 掌握无菌原则,无菌观念强

项目分 值 评分细则得 分 扣分说明 准备质量标准10 1.护士准备:仪表端庄、着装整洁(1分)、不戴装饰品(1分)、无长指甲(1分)、洗手(1分)、戴口罩(1分)。 2.用物准备齐全:无菌包、无菌持物镊、无菌持物钳、无菌治疗碗、无菌棉球、无菌手套、无菌溶液、治疗盘、滑石粉、抹布、弯盘、复合碘签、笔、纸。缺一样扣0.5分。 3.环境清洁干燥、宽敞。(1分) 1.将用物妥善处置(1分)。 2.取治疗盘于清洁、干燥台面上(1分)。 3.取无菌包并查看名称、灭菌日期及标记(1分),查看包布有无潮湿、破损,封口有无散开(1分)。 4.将无菌包解开系带,卷放在

最新无菌技术操作流程68899电子教案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 开始:我操作的项目是无菌技术操作。 无菌技术操作的目的:保持无菌物品无菌区域不被污染,防止一切微生物浸入机体,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和危害。 仪表端庄,服装整洁。 环境评估:环境清洁,宽敞,明亮,定期消毒,在操作前30分钟停止一切清扫活动,减少人员走动,避免尘埃飞扬,操作台面清洁干燥,操作前用消毒毛巾擦拭操作台面。 操作前:操作前已取下手表,已修剪好指甲,用7步洗手法洗手【○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4两手互握相互搓擦,双手交换进行.○5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6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7螺旋式揉搓手腕,双手交换进行】戴口罩。准备用物{无菌治疗碗包,无菌持物钳包,无菌容器,棉签,弯盘,无菌溶液,无菌手套,生活废弃桶,医疗垃圾桶} 操作过程:无菌持物钳的用法:目的:取用或传递无菌的辅料、器械等。 无菌持物钳包:包布无破损、无潮湿,消毒条码已变色,在有效期内可以使用。 打开无菌持物钳包,取出镊子罐置于操作台面上,标明打开的日期及时间。取放无菌钳时,钳端闭合向下,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用后立即放回容器内。 注意事项:1无菌持物钳不能夹取未灭菌的物品,及油纱布。也不能换药或消毒皮肤。 2取远处物品时,应当连同容器一起搬移到物品旁使用。 3使用无菌钳时不能低于腰部。 4每个容器只能放在一把无菌持物钳,消毒液应浸没节上2-3CM或钳子长度的1/2,无菌持物钳和浸泡容器每周灭菌2次,同时更换消毒液,干燥的保存4小时更换一次。 无菌治疗碗包的使用:目的:保持已经灭菌的物品处于无菌状态。 无菌治疗碗包:包布无破损、无潮湿,消毒条码已变色,在有效期内可以使用。 打开无菌治疗碗包,一手抓住无菌巾的四角,包裹另一种手,拿住无菌碗,放于操作台面上。有效期为4小时。 无菌容器的使用:目的:保持已经灭菌的物品处于无菌状态。 无菌容器:无潮湿,消毒条码已变色,在有效期内可以使用。

细胞全能性教学设计

“细胞的全能性”教学片断设计 姓名学号班级联系电话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 a) 理解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b) 理解植物细胞全能性与组织培养的关系 2、能力目标: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应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细胞全能性应用的成功实例中,感悟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和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教学难点 细胞的全能性应用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预设学生行为教学技能 要素 一、温故知新,有效导入(30s) 多媒体图片展示上节课受精卵经过细胞分化成各种组织的内容。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是细胞数目的增加。早期胚胎通过细胞分化逐渐发育,形成成各种组织和器官。像肌肉组织这种高度分化的细胞,那它们还能像早期胚胎细胞那样,再分化成其他细胞吗?不只是我们有这个疑问,科学家也是。斯图尔德做了一个实验,我们解开这个疑问。 设计意图: 复习上节细胞分裂和分化内容,承上启下,有效导入新课。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思维,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关注,导入新课内容集中注意力 回顾已学的知 识,思考产生新 的问题,欲探知 其答案,对新课 学习产生兴趣 组织管理 导入技能: 知识衔接: 唤起学生 相关的已 有知识 已有知识 新旧知识 衔接 目标指引

二、植物细胞全能性(3min ) 展示多媒体图片,逐步引导,学生观察: 我们先来看看斯图尔德的实验。 在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将胡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进行一些细胞进行离体培养,分离的细胞形成愈伤组织最终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在这个实验中得出一个结论: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能发育成完整个体。 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细胞全能性的概念,然后老师和同学一起总结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为什么会有全能性? 利用离体的组织或细胞培育成正常的植株,已成为常用的科学技术,已得到了推广,我们常吃的香蕉、草莓等都是利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出来的。现在我们详细学习什么是植物的组织培养? 让我们再回到斯图尔德的实验中,他所用的技术就是植物组织培养。 它的总体过程 :离体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 →愈伤组织(再分化) →胚状体→植物幼体→新植株。 c 、脱分化是指:细胞脱离原来植物体后,在培养基中进一步分化,由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进一步分化形成根、芽叫再分化。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学习相信,同学们对斯图尔德的实验技术得出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下面请同学们总结概念:是指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利用适当的培养基,对离体的器官、组织及细胞进行培养,使其再生完整植株的技术。 取植物离体的器官、组织及细胞进行培养,再生完整植株。大大缩小植物的种植时间,摆脱因天气等自然因素延迟植物的收获期。细胞全能性还应用其他什么方面? 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新课学习 认真观察 初步了解细胞为全能性的概念 观察,结合已学知识进行思考 初步得出细胞全能性 加深对细胞全能性概念的理解 结合已学知识, 回答: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中含有保持本物种遗传性的全部基因,这也就是细胞具有全能性的根本原因。 讲授法、 归纳法 快速繁殖花卉、 观察技能 出示媒体 正确示范 指导观察 讲解技能: 引导思维 提问技能: 分析型提问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无菌技术:就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与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得技术。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①无菌持物钳得使用②无菌包得使用③铺无菌盘 ④无菌容器得使用⑤取用无菌溶液⑥戴、脱无菌手套 操作中得无菌观念:1、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身体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 2、取放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 3、取用无菌物品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 4、手部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 区,手不可接触无菌物品。 5、非无菌物品应远离无菌区;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 未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6、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 7、如无菌物品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予更换并重新灭 菌。 操作前得准备:1、护士自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 3、环境准备①操作环境应清洁、宽敞、定期消毒。 ②操作台清洁、干燥、平坦、物品布局合理。 ③无菌操作前半小时应停止清扫工作、减少走动、避免尘埃飞扬。 1、无菌持物钳得使用 目得:用于取放与传递无菌物品

步骤:①检查检查有效期 ②开盖将容器盖打开 ③取钳手持无菌持物钳上1/3,闭合钳端,将钳移至容器中央,垂直 取出,关闭容器盖 ④使用保持钳端向下,在腰部以上视线范围活动,不可倒转向上 ⑤放钳用后闭合钳端,打开容器盖,快速垂直放回容器,松开关节, 关闭容器盖 注意事项:①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②取放无菌持物钳时钳端闭合,不可触及液面以上部分或罐口边缘; 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钳端向下,不可触及非无菌区。 ③到远距离取物时,应将持物钳与容器一起移至操作处,就地取出 ④不可用持物钳夹取油纱布,不可用持物钳换药或消毒皮肤 ⑤干燥法保存应每4小时更换1次 ⑥无菌持物钳一经污染或可疑污染应重新灭菌 2、无菌包得使用 目得:用无菌包布包裹无菌物品用以保持物品得无菌状态,供无菌操作用 步骤: ①检查检查无菌包得名称、灭菌日期、灭菌指示胶带,检查有无潮湿或破损 ②解开封口胶带(系带) 将无菌包平放在清洁、干燥、平坦得操作台上,解开系带 ▲取出包内部分物品 ⅰ、开包:将系带卷放于包布下,按顺序逐层打开无菌包 ⅱ、取物:用无菌钳夹取所需物品,放在准备好得无菌区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