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第2课时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同步备课教学案苏教版选修1
高中生物 1.1.2 无菌操作和接种技术及微生物的分离、培养与数量测定同步名师课件 苏教版选修1

(4)计算公式 每毫升原液所含细菌数=每小格平均细菌数 ×400×10000×稀释倍数。 (5)缺点: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 2.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 (1)原理: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 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 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 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培养基配制有问题
若有菌落出现,则说明 培养基被污染,若无菌 落出现,则说明未被污
染
四、设计实验分离土壤中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1.研究目的 从土壤微生物中筛选出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2.实验原理 纤维素分解菌可以分泌__纤__维__素__酶____,在用 __纤__维__素____作为惟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纤维素分 解菌能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
特别提醒 统计菌落数目的注意事项: ①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②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 ③统计结果一般用菌落数而不是用活菌数表示。 ④设置对照,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无关因素对实 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例3 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 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 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
养,计算出菌落平均数。
②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 300的平板进行计数,若设置的重复组中结果 相差太远,意味着操作有误,需重新实验。 3.滤膜法 (1)实例:测定饮用水中大肠杆菌的数目。
(2)过程:将已知体积的水过滤后,将滤膜放于
肠杆菌菌落呈现绿色,并带有金属光泽可根据 培养基上绿色的菌落数目,计1.准备实验器材 2.采集土壤,制备悬液 (1)制备悬液 称取0.5 g土壤样品,倒入盛有50 mL无菌水的 锥形瓶,振荡20 min,使土样充分打散,即成 为10-2 g/mL的土壤悬液。
最新-2021学年高中生物选修1课件:第一章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 第2节 精品

接种方法 划线接种(斜面、平板)
穿刺接种 平板涂抹
接种工具 接种环 接种针 玻璃刮铲
2.接种流程
准备先点燃酒精灯,再取两支盛有培养基的试管,其
接种
中一支内有菌种大肠杆菌。注意:管口齐平, 管内培养基斜面向上
↓
接种环灭菌:将接种环的环端及其部分环柄放在火焰上进行
↓ 灼烧灭菌
试管口灭菌:拔去试管塞,迅速将试管口通过火焰
提示: 配制无氮培养基作为选择培养基。 2.如何从平板上的菌落数推测出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 提示: 统计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的菌落数,最好统计3 个平板,计算出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然后按公式:每克样品 中的菌落数=(C/V)×M进行计算,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 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 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
3.方法步骤 (1)微生物的分离 微生物的分离包括样品稀释、划线或涂布及培养三个步 骤。 ①稀释 用1 mL无菌吸管吸取1 mL大肠杆菌培养液,加入到盛有9 mL无菌水的大试管中,充分混匀,然后用无菌吸管从此试管 中吸取1 mL加入另一支盛有9 mL无菌水的试管中,混和均 匀,依次类推制成10-1、10-2、10-3、10-4、10-5、10-6系列 稀释度的大肠杆菌稀释液。
涂抹平板法 (2)常用方法稀释平板法
平板划线法 (3)目的:在培养基上得到目的微生物的单个__菌__落____, 便于挑取进行纯培养。
2.操作流程(以分离与培养土壤微生物为例):准备实验 器材→采集土壤→制备固体培养基平板→__接__种____→培养与观 察→计数__菌__落____。
[思考探讨] 1.圆褐固氮菌生活于土壤中,能以氮气作 为氮源。请分析选用什么培养基分离圆褐固氮菌?
《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 学历案

《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微生物分离和计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无菌操作技术,能够正确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3、学会使用不同的培养基和技术,分离特定的微生物。
4、能够运用合适的方法测定微生物的数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微生物分离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2)无菌操作技术在微生物分离培养中的应用。
(3)微生物数量测定的常用方法及原理。
2、难点(1)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分离方法,以有效地分离特定微生物。
(2)准确进行微生物数量的测定和结果分析。
三、学习过程(一)知识准备1、微生物的概念和特点微生物是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生物等。
它们具有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代谢多样等特点。
2、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条件微生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等)、合适的温度、pH 值、氧气条件(好氧、厌氧或兼性厌氧)以及无菌环境。
(二)微生物分离方法1、平板划线法(1)原理:通过在平板表面进行多次划线,将微生物逐步稀释,最终在平板上形成单个菌落。
(2)操作步骤:①灼烧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接种环,直至接种环烧红。
②冷却接种环:待接种环冷却后,蘸取菌液。
③划线:在平板表面进行第一次划线,然后将接种环灼烧灭菌,冷却后,通过分区划线的方式,逐步稀释菌液。
④培养:将平板倒置,放入适宜温度的培养箱中培养。
2、稀释涂布平板法(1)原理:将菌液进行一系列梯度稀释,然后取少量稀释液涂布在平板上,培养后形成单个菌落。
(2)操作步骤:①系列稀释:将菌液进行 10 倍系列稀释。
②涂布:取适量稀释液,用涂布器均匀涂布在平板上。
③培养:同平板划线法。
(三)无菌操作技术1、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在微生物分离和培养过程中,防止杂菌污染是至关重要的。
无菌操作可以确保所分离和培养的微生物是纯净的,避免其他微生物的干扰。
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第二节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知能演练轻巧夺冠苏教版

第二节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随堂检测] [学生用书P19]知识点一微生物分离和纯化方法1.下列关于微生物分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平板分离法能将单个微生物经过培养形成便于移植的菌落B.只有细菌才可以形成菌落,所以只有分离细菌时才可能获得菌落C.平板分离法有涂布平板法和混合平板法等D.涂布平板法得到的菌落仅在平板的表面生长解析:选B。
大多数细菌、许多真菌和单细胞藻类均能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菌落。
2.分离纯化大肠杆菌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涂布平板法。
下列有关这两种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均将大肠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的表面B.获得的每个菌落均是由一个细菌繁殖而来的子细胞群C.都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操作,以防止杂菌污染D.稀释分散菌种的原理不同,均能达到分离纯化大肠杆菌的目的解析:选B。
用涂布平板法时,如果稀释得当,在平板表面或琼脂培养基中就可出现分散的单个菌落,这个菌落可能是由一个细菌细胞繁殖形成的。
3.漆酶属于木质降解酶类,在环境修复、农业生产等领域有着广泛用途。
下图是分离、纯化和保存漆酶菌株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微生物,是分离产漆酶菌株的首选样品B.筛选培养基中需要加入漆酶的底物,通过菌落特征挑出产漆酶的菌落C.在涂布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再通过划线进一步纯化D.在适宜温度下,接种后的斜面培养基上菌落长成后,可在低温下临时保存菌株解析:选A。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微生物,但不一定含有产漆酶的菌株,A错误;筛选培养基中需要加入漆酶的底物,只有产漆酶的微生物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进而通过菌落特征挑出产漆酶的菌落,B正确;由图可知,在涂布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再通过划线进一步纯化,C正确;在适宜温度下,接种后的斜面培养基上菌落长成后,可在低温下临时保存菌株,D正确。
知识点二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4.下列关于纤维素分解菌分离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常采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B.从土壤中分离含量较多的微生物时,选择培养可以省略C.该实验用到选择和鉴别培养基D.在用刚果红染色法中,若将微生物培养在事先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上,出现透明圈的菌落肯定为所需菌种解析:选D。
2017-18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一节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第2课时学案苏教版

第二课时无菌操作和接种技术及微生物的分离、培养与数量测定一、无菌操作和接种技术1.接种通常把在______条件下将微生物接入________的操作过程叫做接种。
由于接种方法的不同,采用的接种工具也有区别,如用________进行固体培养基划线接种;用________穿刺接种;用__________涂抹平板等。
2.无菌操作__________是微生物接种技术的关键。
通常在酒精灯________进行接种操作,其原因是:酒精灯火焰附近的________使微生物不能存活。
预习交流1.根据接种工具的区别,分析有哪些接种技术。
2.接种过程中在接种环从菌种管中抽出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3.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有什么目的?二、微生物的分离、培养与数量测定1.分离微生物的依据分离微生物时,根据微生物对________、______、______等要求的不同,通过只提供目的微生物生长的必需条件,或加入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不能生长,从而达到选择分离微生物的目的。
2.菌落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称为菌落。
当______培养基表面众多菌落连成一片时,便成为______。
当多种微生物混杂在一起时,根据它们在平板上形成的菌落的________可初步将所需的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区分开,并在此基础上获得所需微生物的________。
3.分离微生物的常用方法______分离法能将单个微生物______和固定在______培养基表面或里面,每个孤立的活微生物经过______、______均可形成便于移植的菌落。
最常用的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固体培养基是________________平板。
平板分离法有多种,如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就是常用的两种________的方法。
苏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1.2《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实验课件 (共29张PPT)

1、哪些土壤中含有这种以尿素为氮源微生物多? 没硬化,腐殖质丰富的土壤 2、此实验用到的选择培养基需含有哪些物质? 碳源、尿素、无机盐、水、酚红 3、可用什么指标认定不同土壤中选择出的微生 物对尿素分解能力的高低?
培养基红色的深浅
4、统计微生物的数量可用哪些方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显微镜直接记数法 5、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时,菌落数在30300(20以内)计数。 做一系列浓度梯度实验,探究合适的稀释度
微生物只有Taq细菌被筛 选出来。
2、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筛选原理: 要分离一种微生物,必须根据该微生物的特 点,包括营养、生理、生长条件等; 方法:⑴抑制大多数微生物不能生长;⑵造 成有利于该菌生长的环境。 结果:培养一定时间后,该菌数量上升,再 通过平板稀释等方法对它进行纯化培养分离。
3、培养基选择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原理 培养基的氮源为尿素,只有能合成脲酶的 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以尿素作为氮源。缺乏 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缺乏氮源而 不能生长发育繁殖,而受到抑制,所以用此培 养基就能够选择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新课导入
微生物种类多样,也有多种代谢类型。
根瘤菌,为固氮菌, 可固定空气中的氮气
假单孢杆菌,可以分
解石油的超级细菌。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氮肥,人类和其他哺 乳动物的尿中都含有尿素,大量尿素的存在 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既然微生物有多种代谢类型,那么有没有能
降解尿素的微生物呢?今天我们就试试能不
◆分离不同的微生物采用不同的稀释度
原因:不同微生物在土壤中含量不同 目的:保证获得菌落数在30~300之间、适于 计数的平板
为什么分离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 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 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范围相同吗? 原因: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单位:株 /kg)是不同的。例如在干旱土壤中的上层样本中: 好氧及兼性厌氧细菌数约为2185万,放线菌数约为 477万,霉菌数约为23.1万。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 第1章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学案苏教版选修1【共4套31页】

本套资源目录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第1节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学案苏教版选修1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第2节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学案苏教版选修1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第3节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学案苏教版选修1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素能提升课学案苏教版选修1第一节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学习目标] 1.简述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重点) 2.掌握制备细菌培养基的方法。
(重点) 3.学会利用无菌操作技术接种与培养大肠杆菌。
(难点)知识点一| 培养基及接种操作一、高压蒸汽灭菌锅1.实验室常采用的灭菌方法实验室常利用高温处理达到灭菌效果,包括采用干热灭菌或湿热灭菌等方法。
2.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使用步骤包括:加水―→装锅―→加热排气―→保温保压―→出锅等。
二、配制培养基1.培养基的概念为人工培养微生物而制备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2.培养基的类型3.培养基的成分各种培养基的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最基本的物质。
三、接种微生物1.接种的概念指在无菌条件下将微生物接入培养基的操作过程。
2.不同接种工具的使用(1)穿刺接种要用接种针。
(2)斜面划线接种或平板划线接种要用到接种环。
(3)涂布平板接种要用到玻璃涂布器。
[合作探讨]探讨1:高压蒸汽灭菌锅是依赖高压灭菌吗?提示:不是,是通过高压来提高湿热的温度灭菌的。
探讨2:在固体培养基中加入的琼脂能为微生物提供营养吗?为什么?提示:不能。
微生物不能分解琼脂。
探讨3:为什么要对培养基、接种环、实验空间、一些液体等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提示:培养某种微生物的目的是获得数量较多的、单一的该种微生物,如果不进行消毒或灭菌,则会出现其他一些杂菌,影响微生物的纯度。
[思维升华]1.消毒与灭菌的区别条件结果常用的方法消毒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上绝大多数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的营养细胞)煮沸消毒法(如100 ℃下5~6min可以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一部分芽孢)、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灭菌强烈的物理学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灼烧灭菌营养物质定义作用主要来源碳源能提供所需碳元素的物质构成生物体的细胞物质和一些代谢产物,有些是异养生物的能源物质无机化合物:CO2、NaHCO3等;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肪酸、花生粉饼、石油等氮源能提供所需氮元素的物质合成蛋白质、核酸以及含氮的代谢产物无机化合物:N2、NH3、铵盐、硝酸盐等;有机化合物:尿素、牛肉膏、蛋白品现黑色,并带有金属光泽)1.细菌培养过程中分别采用了高压蒸汽、酒精、火焰灼烧等几种不同的处理方法,这些方法可分别用于杀灭哪些部位的杂菌( )A.接种针、手、培养基B.高压锅、手、接种针C.培养基、手、接种针D.接种针、手、高压锅C [培养基通常用高压蒸汽灭菌,常用酒精擦拭对手进行消毒,接种环、接种针等用火焰灼烧的方法进行灭菌。
(教师用书)高中生物 第1章 第2节 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同步备课课件 苏教版选修1

2.如果要分离厌氧菌,应在什么条件下培养? 【提示】 在无氧条件下培养。
观察各种微生物形成的菌落
1.菌落的概念 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 固体 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 殖到一定程度,形成 肉眼 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 胞生长群体。 2.菌落的特征 不同微生物在 特定 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菌落一般都具 有
菌落 。
琼脂固体 培养基。 涂抹平板 法
3.实验室中最常用的两种平板分离法是 和
混合平板
法。
1 .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个菌落含有多种细 菌吗?
【提示】
标准的单个菌落中只含有一种细菌。
选择培养分离
1.原理 (Βιβλιοθήκη )不同的微生物有特殊的 营养 需求或对某种化学物质 有不同的
敏感性
。
(2)针对某种微生物的特性,设计一个特定的环境,使之 特别 适合 这种微生物的生长,而 抑制 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2.目的 采用选择培养分离的方法,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后,使 这种微生物在群落中的 数量 不断增加,再通过 平板稀释法 等进行纯培养分离。
第二节
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
教师用书独具演示
●课标要求
1 .结合涂抹平板法或混合平板法分离细菌的知识掌
握涂抹平板法或混合平板法操作技术。 2 .结合选择培养分离的实验,掌握选择培养基的选 择作用。
●课标解读 1.掌握涂抹平板法或混合平板法。
2.掌握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特定微生物的方法。
3.观察各种微生物形成的菌落。 ●教学地位 本节内容涉及了涂抹平板法或混合平板法分离细菌、 选择培养分离、观察各种微生物形成的菌落,仅以尿素为 氮源的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培养与数量测定、分离土壤中 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等内容,属于微生物利用的一些基
高中生物 第1章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 第2节 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学业分层测评 苏教版选修1(

第1章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第2节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学业分层测评苏教版选修1第2章第3章第4章编辑整理:第5章第6章第7章第8章第9章尊敬的读者朋友们:第10章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第2节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学业分层测评苏教版选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第11章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第2节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学业分层测评苏教版选修1的全部内容。
第12章第13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第2节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学业分层测评(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下列关于微生物分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平板分离法能将单个微生物经过培养形成便于移植的菌落B.只有细菌才可以形成菌落,所以只有分离细菌时才可能获得菌落C.平板分离法有涂布平板法和混合平板法等D.涂布平板法得到的菌落仅在平板的表面生长【解析】大多数细菌、许多真菌和单细胞藻类均能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菌落.【答案】B2.产生标准菌落的细菌的最初数目和培养基分别是()A.一个细菌,液体培养基B.许多细菌,液体培养基C.一个细菌,固体培养基D.许多细菌,固体培养基【解析】菌落是指单个微生物的子细胞群体,在固体培养基上肉眼可见,是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若是多个细菌形成的菌落则不是标准菌落.【答案】C3.有关涂布平板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首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B.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C.适宜条件下培养D.结果都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解析】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的过程。
高中生物 第1章 第2节 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

基 达
计
不同微生物在 特定 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菌落一般都具 标
有 稳定 的特征。
课
前 自
3.观察菌落的意义
主
导
可以成为对微生物进行
学
分类、鉴定
课
时
作
的重要依据。 业
菜单
SJ·生物 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教 学
仅以尿素为氮源的土壤微生物的分离、
课 堂
目 标
培养与数量测定
互 动
分
探
析
究
1.准备实验器材
教
导
业
学
菜单
SJ·生物 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教 ●课标解读
课
学 目
1.掌握涂抹平板法或混合平板法。
堂 互
标
动
分 2.掌握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特定微生物的方法。
析
探 究
3.观察各种微生物形成的菌落。
●教学地位
教 学
本节内容涉及了涂抹平板法或混合平板法分离细菌、选择
当 堂
方 案
培养分离、观察各种微生物形成的菌落,仅以尿素为氮
当
学
堂
方
双
案
基
设
达
计
标
课
前
课
自
时
主
作
导
业
学
菜单
SJ·生物 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观察各种微生物形成的菌落
教
课
学
堂
目
1.菌落的概念
标
互 动
分 析
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 固体 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
探 究
殖到一定程度,形成 肉眼 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
高中生物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章末整合提升同步备课教学案苏教版选修

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章末整合提升知识系统构建【必背要语】1. 细菌培养基的配制过程:配制培养基T 调节 pH R 分装T 包扎T 灭菌T 搁置斜面。
2. 消毒和灭菌的实质不同:前者只杀死绝大多数微生物,后者则杀死所有的微生物。
3. 微生物的接种方法有穿刺接种、斜面接种、涂布平板接种和平板划线接种。
4. 用涂布平板法形成的细菌菌落通常仅在平板表面生长,而混合平板法形成的细菌菌落出现 在平板表面及内部。
5. 微生物分离的原理是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方法是使用选择懸71斜面培养基。
6. 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可分为活菌计数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前者的原理是涂布平板法接种,一个菌落代表一个单细胞;后者的原理是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
脱分化再分化分化7.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外植体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化胚状体―分化^式管苗。
8.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生长、细胞分裂、脱分化、再分化的关键激素。
进行组织培养时要配备二种培养基,分别是愈伤组织形成培养基、诱导生根培养基和诱导生芽培养基。
9. 天竺葵的组织培养过程:准备(器具准备、试剂准备)T配制培养基T灭菌T取材与接种T 观察与记录f转接培养。
规律方法整合整合一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与无菌操作技术1. 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1) 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是混杂在一起的,因此分离获得纯培养物的基本原理:首先采用一定方法将单个的细胞与其他细胞分离开,进而提供细胞合适的营养和条件,使其生长成为可见的群体。
(2) 微生物的分散主要采用稀释的方法,而固体培养基能够使分散的细胞固着于一定的位置,与其他的细胞分离,从而生长成为一个单细胞来源的群体即纯培养物。
①平板划线法:将合适的无菌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冷却后制备成平板。
平板划线法中细胞的分离和稀释过程发生在接种环在固体平板表面上的划线和移动过程中,产生的单个细胞在培养基表面生长的后代就是纯培养物。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第2节微生物的选择培养与计数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新教材高中生物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1.2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二微生物的选择培养与计数一、教学目标1.解释选择培养基筛选微生物的原理。
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
3.运用无菌操作技术和微生物分离、培养的方法初步分离出目标菌。
4.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与微生物选择培养、计数等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微生物选择培养的原理。
(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
2.教学难点(1)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
三、教学设计思路教师采用课上课下相结合的方式,提前准备好教学工具,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操作的同时进行同步思考,锻炼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生物界中微生物数量繁多,种类庞杂,要想从中分离出需要的特定微生物并不容易,尤其当要分离的微生物在混合的菌群中不是优势种群时,仅通过一般的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很难实现,该怎么办呢?那么,如何从众多的微生物中筛选出单一菌种?【新课讲授】(一)选择培养基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16页,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1.筛选水生栖热菌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这个条件能让水生栖热菌“脱颖而出”?2.实验室中微生物筛选的基本原理?通过分析得出水生栖热菌能适应高温环境,因此被筛选出来了。
进而推理得出,在实验室中可以创造适应特定微生物生长的条件用于微生物的筛选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将自然环境对实验室中对微生物的筛选进行类比,从而领会选择培养基的概念和原理。
归纳梳理:1.概念: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2.类型:(1)利用改变培养条件进行选择培养。
70~80℃的高温→分离耐高温的水生栖热菌。
(2)利用添加某种化学物质进行选择培养。
加入青霉素→分离酵母菌、霉菌等真菌。
加高浓度食盐→金黄色葡萄球菌。
(3)利用营养缺陷进行选择培养。
高中生物 第一章第一节第2课时 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技术操作(以大肠杆菌为例)学案 苏教版选修1

第2课时 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技术操作(以大肠杆菌为例) 学习导航 明目标、知重点难点了解培养基的配制过程及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重点)掌握无菌操作和接种技术。
(重、难点)[学生用书P9]阅读教材P 10~14分析大肠杆菌的接种与分离培养1.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配制培养基→调节pH →分装→包扎→灭菌→搁置斜面2.斜面接种和培养大肠杆菌斜面接种大肠杆菌的主要目的有菌种转移、扩大培养和保存纯净菌种等。
具体操作步骤: 准备接种→接种环灭菌→试管口灭菌→挑取少许菌种→划线接种→培养大肠杆菌→保存菌种3.平板划线分离和培养大肠杆菌在实验室中,平板常常被用来培养、分离细菌等微生物。
(1)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平板制作配制好的培养基装瓶――→加棉塞灭菌→倒平板操作(A.打开瓶塞→B.灼烧瓶口灭菌→C.倒培养基→D.倒置平板)(2)平板划线分离与培养大肠杆菌①平板划线法的含义:用带有微生物的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过分区划线而纯化分离微生物的一种方法。
②注意事项:接种和划线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③培养结果:可以得到由单个细菌增殖而形成的菌落。
判一判(1)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2)平板冷凝后,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3)制备细菌培养基的操作顺序为配制培养液、调节pH 、灭菌、分装。
(×)(4)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培养基,操作过程中不再灭菌。
(×)连一连培养基的配制[学生用书P10]利用培养基培养微生物首先要把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上,在实验室中,平板常常被用来培养、分离细菌等微生物。
结合教材P10~14内容完成以下探究。
探究1 下表是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成分,请说出各成分提供的营养培养基组分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牛肉膏5.0 g 碳源、氮源、磷酸盐和维生素蛋白胨10.0 g 碳源、氮源和维生素NaCl 5.0 g 无机盐H2O定容至1 000 mL 氢元素、氧元素骤,学会培养基的配制配制培养基↓调节pH至7.2↓分装:培养基的高度约为试管长度的1/5↓包扎↓灭菌:高压蒸汽灭菌是常用的灭菌方法之一↓搁置斜面:待试管冷却至50_℃左右,斜面长度不超过试管总长的1/21.培养基的配制原则(1)目的明确:不同微生物需求不同,根据培养目的进行配制。
高中生物2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课件选修1高中选修1生物课件

12/10/2021
-1-
第一页,共二十七页。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情境导入
尿素分子的立体结构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氮肥。但是,尿素并不能直 接被农作物吸收。只有当土壤中的细菌将尿素分 解成氨之后,才能被植物利用。如何从土壤中分离 出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如何统计每克土壤样品中 究竟含有多少这样的细菌?
可抑制不能利用石油的微生物的生长,使能够利用石油的微生物生存,从而分
离出能消除石油污染的微生物。
(4)通过某些特殊环境分离微生物:如在高盐环境中可分离耐盐菌,其他菌
12/10/2021
在盐浓度高时易失水而不能生存;在高温环境中可分离得到耐高温的微生物,
其他微生物在高温环境中因酶失活而无法生存。 第七页,共二十七页。
12/10/2021
第四页,共二十七页。
一
二
三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三、观察各种微生物形成的菌落
1.菌落的概念 菌落是指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
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2.对微生物进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不同微生物在特定培养基上
Z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解析:固氮菌中能独立生存的是自生固氮菌,甲培养基中含有的葡萄糖和 淀粉是有机物,无氮源,由此推出该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的自生固氮菌;乙培 养基中不含有机碳源和氮源,所以可用来分离培养自养型的自生固氮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学习导航] 1.认识各种微生物形成的菌落特征。
2.学会利用涂布平板法分离、培养微生物,并能测定其数量。
3.掌握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特定微生物的方法。
[重难点击] 简述分离、培养微生物的方法及数量测定。
一、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基本理论1.纯培养物培养在实验室中利用培养基可以筛选和分离某种微生物,然后在选择高度稀释的条件下,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该微生物形成单个菌落,即由一个微生物如某种细菌)单个形成的单个菌落。
菌落即为纯培养物,可用于科学研究。
2.分离特定的微生物(1)平板分离法概念:能将①单个微生物分离和固定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或里面,每个孤立的活微生物体经过生长、繁殖均可形成单个菌落。
②分离、培养微生物最常用的培养基是培养基。
琼脂固体类型:平板分离法有多种,如涂布③平板法、平板法等。
混合10a.倍系列涂布平板法分离细菌:将待分离的样品进行稀释0.1 mL,取一定稀释度的样品倒入预先制备好的培养基平板中,用无菌玻璃涂布器涂布将样品均匀,恒温培养一段时间,以获得单个菌落的方法。
b.混合平板法分离细菌:将待分离的样品进行10倍系列稀释,取一定稀释度的样品0.1 mL,将混合液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制成平板,培养一混合均匀的培养基左右℃_50熔化冷却至与段时间,以获得单个菌落的方法。
(2)选择培养分离这种微生物的特别适合,设计一个特定的环境,使之特性概念:科学家针对某种微生物的①进行微生物纯培养分离的技术称为选择选择培养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这种通过抑制生长,而培养分离。
有不同的敏感性。
某种化学物质或对营养需求依据原理:不同的微生物有不同的② ③举例条件下进行培养。
高温要分离耐高温菌,可在a. 的平板上进)青霉素如链霉素或(该抗生素要分离对某种抗生素具有抗性的菌种,可在加有b.行分离。
的生长。
细菌和霉菌的酚,可以抑制10%在培养基中加入质量分数为c. 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培养基,可以有效地分离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纤维素运用将d. ,可选择能固氮的细菌。
)培养基完全不含氮元素(培养基无氮运用e. 能合(的微生物能分解尿素以获取氮运用只含尿素而不含其他氮元素的培养基,可以选择f.成脲酶的微生物可以分解尿素)。
3.观察各种微生物形成的菌落肉眼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固体培养基微生物在适宜的单个菌落:指(1)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形态结构、有一定可见的 一般都具有稳定的特征,如菌落菌落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特定微生物在不同菌落特征:2)(的重鉴定、分类的大小、形状、边缘特征、隆起程度、颜色等,这些可以作为对微生物进行要依据。
1.如何从众多微生物中分离某种微生物,所利用的原理是什么?答案 根据微生物所需营养物质、氧气、pH 不同利用选择培养基选择。
2.结合教材完善下图中两种分离和纯化微生物的平板分离法并思考:(1)涂布平板法的实质是什么?答案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2)试比较两种分离和纯化方法3.选择培养分离所利用的培养基是什么培养基?它利用的原理是什么?答案选择培养分离所利用的培养基是选择培养基。
它利用的原理是不同的微生物有不同的营养需求或对某种化学物质有不同的敏感性。
4.通常以菌落的哪些表观特征来对微生物进行分类、鉴定等?答案菌落的大小、形状、边缘特征、隆起程度、颜色等。
归纳总结(1)菌落的特征:菌落形态包括菌落的大小、形状、边缘、光泽、质地、颜色和透明程度等。
每一种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固定的菌落特征。
这些特征对菌种识别、鉴定有一定意义。
(2)选择培养基筛选微生物的方法①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
②改变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
③改变微生物的培养条件。
(3)平板划线法和涂布平板法的比较板法干燥效果不好,容易蔓延1.下列有关涂布平板法,叙述错误的是( )A.首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B.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C.在适宜条件下培养D.结果都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答案 D解析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用不同稀释度的菌液接种,只有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被分散成单个细胞,才能够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而不是所有培养基上均可出现单个菌落。
一题多变(1)移液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答案移液管也需经过灭菌。
操作时,试管口和移液管应在离火焰1~2 cm处,吸管头不要接触任何其他物体。
(2)如何处理涂布器?答案将涂布器浸在盛有70%酒精的烧杯中,取出时,让多余的酒精在烧杯中滴尽,然后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
2.从自然菌样中筛选较理想生产菌种的一般步骤是:采集菌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测定。
(1)不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同,获得理想微生物的第一步是从适合的环境采集菌样,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离、纯化。
培养嗜盐菌的菌样应从________(填“高盐”或“低盐”)环境采集,培养厌氧菌的菌样应从________(填“有氧”或“无氧”)环境采集。
(2)富集培养指创设仅适应于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的特定的环境条件,使待分离微生物在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从而达到从自然界中分离到所需的特定微生物目的的微生物培养方法。
对嗜盐菌富集培养的培养基应是________培养基;对含耐高温淀粉酶的微生物富集培养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并在________条件下培养。
(3)实验室最常用的灭菌方法是利用高温处理达到杀菌的效果。
高温灭菌的原理是高温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发生________。
________灭菌法是微生物研究和教学中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湿热灭菌法。
(4)如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解,请分析接种的具体方法。
获得图A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高盐无氧(2)加盐以淀粉为唯一碳源高温(3)变性高压蒸汽(4)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解析(1)在长期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培养嗜盐菌的菌样应从高盐环境中采集,培养厌氧菌应从无氧环境中采集。
(2)对嗜盐菌富集培养的培养基应是加盐培养基,对含耐高温淀粉酶的微生物富集培养应选择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且在高温条件下培养。
(3)高温能使蛋白质和核酸发生不可逆转的变性,高压蒸汽灭菌法是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湿热灭菌法。
(4)从培养基中菌落分布看,获得图A用的是涂布平板法,获得图B用的是平板划线法。
二、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培养与数量测定1.的选择培养基来培养。
分离出能在此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微原理:采用唯一氮源为尿素生物。
2.实验流程采集土壤,制备悬液:制备系列稀释液↓选择培养:采用选择培养基培养↓接种:涂布平板↓培养与观察↓30计数菌落:选取菌落数为~的一组为样本进行统计3003.显微镜直接计数法(1)原理此法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①的样一定容积品中微生物数量,但不能区分细菌的死活。
的计数室。
计3mm 1×1×0.1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载玻片,上面有一个特定的容积为②数室的规格有两种,分别是25×16个小方格或16×25个小方格。
但两种规格的计数室都是个小格组成的。
具体如下图:400由(2)操作①将清洁干燥的血球计数板盖上盖玻片,用无菌的毛细滴管吸取摇匀的土壤微生物培养液,滴一小滴,让培养液沿着缝隙通过毛细渗透作用自动进入计数室。
盖玻片的边缘在 找到计数室所在低倍镜,然后将血球计数板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先用min 5加样后静置②进行观察和计数。
高倍镜成位置,再换 (3)计数如图中加黑点的左上、右(个中方格4型的血球计数板,则在计数室内选16×25若规格为①上、左下、右下四个角)中的菌体进行计数。
四个角和中央的方(个中方格5型的血球计数板,则在计数室内选25×16若使用规格为②格)中的菌体进行计数。
格线上的。
上方和右边对位于格线上的菌体,一般只统计③ 样品中所含的细菌数。
计算公每毫升所含细菌的平均数,再按下面公式求出小格求出每个④式如下:。
稀释倍数×4×400×10每小格平均细菌数原液所含细菌数=mL 每 即晾干用水反复冲洗干净,切勿用硬物洗刷。
洗完后自然使用完毕后,将血球计数板(4)可。
1.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选择培养基下面是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使用的培养基的配方,请分析:KH 2PO 4 1.4 g Na 2HPO 4 2.1 g MgSO 4·7H 2O 0.2 g 葡萄糖 10.0 g 尿素 1.0 g 琼脂15.0 g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 000 mL(1)在培养基的配方中,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和氮源的分别是什么物质? 答案 碳源是葡萄糖,氮源是尿素。
(2)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选择培养基是如何进行选择的?答案 该选择培养基的配方中,尿素是培养基中的唯一氮源,因此,只有能够利用尿素的微生物才能够生长。
(3)为什么只有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答案 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能合成脲酶,而脲酶可将尿素分解成氨,从而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氮源。
2.下面是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分离与计数的实验流程示意图,请结合教材提供的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试写出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实验流程。
答案 土壤取样→样品稀释→取样涂布→微生物培养→观察并记录结果→细菌计数。
(2)统计菌落数目的培养610位同学用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
在对应稀释倍数为甲、乙两基中,得到以下两种统计结果。
①甲同学在该浓度下涂布了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为230,该同学的统计结果是否真实可靠?为什么?答案 不真实。
为增加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应设置重复实验,在同一稀释度下涂布3个平板,统计结果后计算平均值。
②乙同学在该浓度下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为21、212、256,该同学将21舍去,然后取平均值。
该同学对实验结果的处理是否合理?为什么?答案 不合理。
微生物计数时,如果实验中出现重复实验的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应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的影响因素,找出差异的原因,而不能简单地舍弃后进行计数。
③某同学在三种稀释度下吸取0.1 mL的菌液涂布平板,统计菌落数,得到以下的数据,试计算1 g样品的活菌数。
平板平板1 平板2 平板3稀释度104320 360 356105212 234 28710621 23 18答案105的稀释度下取0.1 mL涂布的三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在30~300之间,计算其平均值为(212+234+287)/3≈244。